盐城湿地国家生态公园,1

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4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公司于2013年开始准备该项目,在项目设计中,基于上述理论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遵循了生态性、自然性、主题性的理念和原则,对于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制定了如下设计规划。 4.1建设条件及发展趋势分析 鹰潭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信江中下游,因“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而得名,地理位置优越,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赣北经济、文化、旅游、交通中心,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鹰潭西湖湿地公园位于主城区西部,东至白露河,南至浙赣铁路线,西至西湖路东侧,北至老206国道,规划面积约100.8hmzo 本着“扬优成势、以特取胜”的发展理念,鹰潭市把新型城镇化的主攻方向放在城市扩容上,力求构建“一体两翼、一江两岸、四区合一”的大框架城市发展格局。设计时明确提出,在鹰潭西湖湿地公园规划中必须契合总体规划布局,分析周边用地性质,抓住城市大环境景观轴线,掌握游人、居住者视线范围,通过预测周边人流量以及使用率来合理设置地标性景观、集散性景观、生态教育景观以及运动休闲廊道、绿道景观等。 4.2生态理念在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在公园生态景观规划中,力求以湿地保护为基础,景观以水为主题,与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交相辉映,运用最新生态建设理念,建设生态廊道,突出建筑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特色,使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游憩观览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始终秉承将“城回信江”理念融合到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中,融人滨水生态风光、江南文化风貌,成为城市生态绿肺,带动旅游发展,引领绿色环保理念,宣传健康运动生活,塑造休闲阳光环境。 4.2.1生态建设规划。城市的发展建设已经使原有的大片湿地退化萎缩, 如何确保湿地由退化到健康的转变,同时使其长足可持续发展,是保护湿地、发挥其长久生态功能的意义所在。我们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依据现状生境评价中的分级分类型评定结果和生态水网布局规划,制定天然湿地核心区的生境修复战略。确定需修复的典型生境的位置、类型(含:原水域生境、新增水域生境、间歇性生境、苇地生境)及重要的水系廊道。在具体生境的修复过程中采用动植物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加强植被多样性恢复,大量栽植乡土树种,针叶、阔叶、落叶、常绿搭配,组合成景观高低错落、层次明显的森林景观;利用现有水系和乡土植物构建陆地生态廊道系统和水体生态廊道系统,即绿网和蓝网,从而形成水陆交融的生态网络结构,同时又与园外水体生态系统相联系。在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建设规划中,必须实行保护优先,恢复先行,建立湿地与城市之间良性、有序的发展模式,恢复场地记忆,保护原生态湿地风貌,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湿地公园。 4.2.2设计理念—“莺飞庆天,鱼跃于渊”。鹰在天空飞翔,鱼在水中腾跃。设计结合该理念,我们以“莺飞鱼跃”为主题谓万物各得其所,构成独特的结构,旨在建设集功能性、生态性、景观性于一体的湿地核心区域。 4.2.3湿地公园景观之水体设计及水生态处理。本次设计一的垂点之一是 采用水生植物组件配置多级水生植物串联池,经沉淀池预处理的水依次流过香蒲.葑草、菖蒲、芦苇净化池,形成有一定化层次的白净生态系统,有利于植物生长期和净化功能的节性交替互补。香蒲、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根系发达,

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规划

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规划(EDA W) 绿色盐城-东方湿地之都 盐城,东临黄海,西接淮扬,南临通泰,北至连云港,是“京沪东线”的重要节点,“北上海经济区”的重要成员。辖两市 5 县 2 区,面积1.5 万平方公里,人口815 万,是江苏省面积第一、人口第二的大市。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交通便捷,以“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而闻名。 盐城历史悠久,汉武帝元狩 4 年(公元前119 年)建立了盐渎县,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距今已有2100 多年历史。盐城人文荟萃,诞生过东汉“建安七子”之一陈琳、南宋以身殉国的左丞相陆秀夫、吴王张士诚、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平民诗人吴嘉纪、中共中央一枝笔胡乔木、杰出外交家乔冠华以及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华裔宇航员王赣骏等一批杰出人物。三国吴王孙权之父孙坚曾任盐渎县丞;北宋宰相范仲淹在沿海督修海堤;元末明初,施耐庵在白驹场写《水浒》,罗贯中在白驹场写《三国演义》;清代李汝珍在草埝场写《镜花缘》。盐城是我国重要的革命老区之一,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曾有“西有延安,东有盐城”之说,刘少奇、陈毅、粟裕、黄克诚等领导人都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拥有全国规模最大、资料最全、最具代表性的新四军纪念设施。新四军纪念馆被列入全国100 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30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行列,新四军军部旧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盐城也是全国著名的淮剧之乡、杂技之乡。 盐城交通便捷,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海运四位一体的立体化交通网络。民航开通了至北京、广州、温州及韩国首尔的国际航班,是江苏省第二个开通国际航线的城市;新长铁路已开通至全国铁路客货运;大丰港为国家一类港口;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苏通大桥开通后盐城将融入上海 2 小时经济圈。全市现有星级旅游饭店50 家,旅行社84 家,其中国际旅行社 1 家。东台发绣,滨海草柳编、建湖藕粉圆等旅游商品独具特色。 盐城拥有世界级品质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东部沿海45 万公顷海涂湿地,是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原始生态保持最完好的海岸型湿地;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野生丹顶鹤和麋鹿种群数的60% 和25% 生活在这里,被列入世界重点湿地保护区。西部地处里下河地区腹地,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等湖泊水域面积近百平方公里,为典型的泻湖型湖荡湿地,被誉为“金滩银荡”、“鱼米之乡”。盐城还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海盐文化资源。全市现有景点40 多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 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1 家及一批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及国家、省重点文保单位等。 目前正规划建设的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将打造成“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湿地公园、亚洲东部最佳的生态旅游乐园”。并将以鲜明主题形象、较高资源品位、独特景观形态、巨大生态效应和旅游吸引功能迎接五湖四海宾朋。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位于斗龙港与新洋港出海口之间,面积1.73

盐城市情简介

盐城市情简介 (此简介为市委办2006年9月13日印发的对外统一介绍通稿) 盐城地处江淮平原东部的黄海之滨,1983年撤区建市,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00万,现辖2市5县2区和1个开发区。盐城是历史古城,西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因盐置县,名“盐渎”,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东晋安帝义熙7年(公元411年)时,因“环城皆盐场”而更名为盐城县。盐城是工商新城,农副产品加工资源丰富,粮棉油、桑果菜、禽蛋鱼等主要农产品的种养规模和总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这几年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0.6:38.6:30.8调整为22.7:44:33.3,拥有5个中国驰名商标和4个中国名牌产品,初步形成汽车机械、纺织服装、轻工、化工、能源、食品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涌现出悦达、森达、江动、马佐里等一批规模骨干企业。交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境内贯穿盐宁、盐通、盐淮、盐连四条高速公路,盐城机场开通韩国首尔、北京、广州、温州等国际国内航班,新长铁路盐城站开通全国铁路客货运,大丰港为国家一类口岸,全市已形成集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海运四位一体的现代交通网络。盐城是水绿之城,地处苏北里下河水网地区,水乡特色明显,拥有大纵湖、大洋湾、九龙口等一批以水闻名的旅游胜地,市区被誉为“百河之城”;全市林业资源丰富,近年来每年成片造林面积均在60万亩以上,占江苏省当年造林面积的1/3,森林覆盖率年均递增近2个百分点;市区大气环境质量名列江苏之首。盐城是文化名城,历史上文人荟萃,古有“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范仲淹、陆秀夫、施耐庵,现有被誉为“党内第一笔”的胡乔木、杰出外交家乔冠华;普教事业发达,高考达线人数一直名列江苏前茅,职业教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拥有盐城技师学院等国家重点职业学校18所,在校生人数超过10万人;城乡劳动力资源充裕,供给总量达400万人,现已累计输出劳动力150万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是全国三大杂技之乡之一,淮剧发源地,东台发绣、曹氏木雕、滨海柳编等各有夺人之处,风味小吃中的东台鱼汤面、建湖藕粉圆、阜宁大糕、伍佑醉螺等盛名不衰。盐城是红色之都,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盐城成为华中抗战中心,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过,素有“陕北延安、苏北盐城”的美誉,新四军纪念馆被列为全国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建军部旧址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盐城是湿地之都,全市沿海滩涂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占全省的75%,被称为“黄金海岸”,是江苏最大、最具潜力的土地后备资源。海岸线总长582公里,占江苏省的56%。市域东部海岸型湿地被列入世界重点湿地保护区,正在规划建设的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已被列为全省旅游发展的三大重点之一。区内建有世界上第一个野生麋鹿保护区和国家级珍禽(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每年冬季有千余只世界珍禽丹顶鹤来此过冬,是闻名中外的风景旅游胜地。 “十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创新创业、团结拼搏、进位争先”的新时期盐城精神,积极实施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四化”联动战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市实现GDPl011亿元,财政总收入86.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4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位居苏北前列。全市基本实现实际利用外资两年翻一番,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两个三年翻一番,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和“江苏省文明城市”。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行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继续实施新型工业化、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1.1项目提要 (1) 1.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2) 1.3主要建设指标 (3) 第二章基本情况 (6) 2.1自然地理条件 (6) 2.2社会经济条件 (8) 2.3历史沿革 (10) 2.4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10) 第三章湿地资源 (12) 3.1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 (12) 3.2湿地生物多样性 (13) 3.3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 (15) 3.4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18) 第四章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9) 4.1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 (19) 4.2湿地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 (20) 4.3建设湿地公园的管理条件 (21) 4.4湿地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第五章总体布局 (24) 5.1湿地公园范围 (24) 5.2湿地公园性质定位 (24) 5.3规划指导思想 (24) 5.4规划原则 (25) 5.5规划依据 (25) 5.6规划期限 (27) 5.7规划总目标与分期目标 (27) 5.8功能分区 (29) 5.9公园分区建设目标与发展 (29)

第六章保护规划 (32) 6.1 规划原则 (32) 6.2水系和水质保护规划 (33) 6.3水岸保护规划 (34) 6.4栖息地(生境)保护规划 (34) 6.5 湿地文化保护规划 (34) 6.6 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规划 (35) 第七章恢复规划 (38) 7.1 规划原则 (38) 7.2 栖息地恢复规划 (38) 第八章科普宣教规划 (40) 8.1科普宣教设施 (40) 8.2解说标识系统 (42) 8.3标识系统 (43) 第九章科研监测规划 (44) 9.1科研规划 (44) 9.2监测规划 (44) 第十章合理利用规划 (48) 10.1规划原则 (48) 10.2资源利用方式 (48) 10.3环境容量及游客容量预测 (49) 10.4客源市场及游客规模分析 (50) 10.5旅游项目规划 (52) 10.6游览线路规划 (52) 10.7旅游设施规划 (53) 第十一章防御灾害规划 (56) 11.1有害生物防治规划 (56) 11.2洪涝防治规划 (57) 11.3防火规划 (58) 11.4应急救援安全规划 (59)

大学生暑期关于盐城湿地的调查报告.doc

大学生暑期关于盐城湿地的调查报告 团队名称: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寸草环保协会湿地使者行动 指导单位: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指导教师: 团队负责人: 团队成员: 活动地点: 江苏省盐城大丰湿地 关于盐城湿地的调查报告 摘要:这次参加的暑期实践活动是以我院应化系寸草环保社团为组织单位的一次宣传活动,队伍前往盐城,对盐城大丰市麋鹿保护区的调研,以及对盐城的不同人员的宣教,完成对盐城湿地的一个绿地图的绘制。 关键词:盐城、大丰麋鹿保护区、调研、宣教、绿地图 一、活动简介 “湿地使者行动”是wwf为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而开展的一项大型公益宣传活动,旨在发动和组织全国高校的大学生环保社团和环保爱好者,利用其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开展湿地保护和宣传工作。主办单位鼓励各个使者队伍积极与媒体联系,利用媒体的力量将各自队伍的活动向社会宣传,唤起政府、商业机构、媒体、社会对湿地的重视。主办单位也鼓励各社团积极与有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以取得他们的支持。 湿地使者行动具有高度的公益性、知识性,为充满理想的青年人提供了极有意义的锻炼和实践机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社团加入到行动中来。湿地使者行动促进了大学环保社团建设,并不断地在学生中激起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热情;使一大批学生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能力,向全国不少湿地地区的人们宣传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科学知识,也提出了众多合理的建议,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这次我们活动的主题是:绿地图——诠释湿地之美。 二、活动日程 7月20日部分同学前往盐城做前期准备。 7月21日所有队员抵达盐城。 7月22日政府机关的访谈、媒体的联系。 7月23-26日草庙镇的问卷调查、保护区内观察地形植被,绘制绿地图。 7月27-28日培训草庙镇湿地小使者,对草庙镇居民进行宣教。 7月29-30日盐城市区广场、小区的宣传活动。 三、活动地信息 1、活动湿地位置 位于长江下游流域,归属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 2、湿地的基本状况 位于江苏省中部黄海之滨的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5年建立,1997年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000公顷,拥有湿地7.8万公顷,属于典型的黄海滩涂型湿地。保护区有鸟类315种,兽类种、两栖爬行类27种、鱼类150种、昆虫599类、植物499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保护的鸟类有93种。国家保护动物一级有麋鹿、白鹳、白尾海雕、丹顶鹤;二级的有河麂等23种。 麋鹿保护区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保护区要继续做好物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同时继续把保护区发展成生物保护、生态旅游、科研培训于一体的科研宣传教育基地。麋鹿保护区是一块闪亮的生态品牌,它不仅仅代表大丰、盐城的区域形象,更是代表江苏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 3、活动针对的最主要问题 (1)因经济发展需要,大丰湿地围垦严重,面积萎缩,加剧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变咸、房屋易受盐碱侵蚀、耕地盐碱化。气候变暖致使海平面持续上升,湿地对气候变化的缓冲功能降低。 (2)宏观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加而降水量减少,破坏湿地,造成碳排放;而湿地破坏影响小气候,造成碳排放影响气候变化。我们要论证两者可能存在的

盐城导游词

盐城导游词 盐城,东临黄海,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815万,具有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交通便捷,以“东方湿地、水绿盐城”而著名。 目前,盐城正积极规划建设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打造“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湿地公园、亚洲东部最佳的生态旅游乐园”。盐城旅游将以鲜亮主题形象、较高资源品位、独特景观形态、巨大生态效应和较强旅游吸引功能迎接五湖四海宾朋。 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漂亮的盐城、开放的盐城欢迎您! 盐城十景 "盐城十景"评选概况海天鹤乡--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爱护区 金滩珍鹿--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爱护区 枯枝奇艳--盐城枯枝牡丹园 纵湖秋色--盐都县大纵湖风景区 九龙戏珠--建湖县九龙口 铁军丰碑--盐城新四军纪念馆 施公遗踪--施耐庵纪念馆 西溪古韵--东台市泰山寺 金塔流辉--盐都市农行大厦 迎宾集贤--盐都市迎宾公园 这些景点是改革开放特别是1983年建市以来,我市新建、扩建、重建的一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市公园和标志性建造中的优秀代表,它们反映了时代特点,体现了盐城新形象。 盐都市旅游业起步于80年代中后期,经过近20年的进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规模别断壮大,基础及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旅游接待条件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了"三带一区"的旅游进展格局,即东部沿海滩涂自然体面带;中部通榆路沿线人文景观带;西部里下河水乡民俗风情旅游带和盐都市区以新四军纪念馆等景点组成的旅游区。"盐城十景"的评选,有效地强化了广阔市民的旅游意识,在全市上下营造了一具宣传旅游,参与旅游的社会氛围,为我市旅游业的健康、快速进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寒山寺导游词·江苏周庄导游词·扬州瘦西湖导游词·淮安市导游词·夫子庙导游词% 地点特产 建湖藕粉圆子已有百年历史。以上等藕粉为原料,用白糖、枣泥、芝麻粉拌以荤素油脂及桂花为馅丸,在开水中多次氽制而成。形如弹丸,呈淡紫色,柔嫩胖泽,柔软丰满,甜而别腻,桂香满口,享誉中外。 生炝条虾条虾是盐城沿海地区的特产。制法独特:将生虾先加盐、曲酒杀菌去腥后,再加入腐乳汁、白酱油、白糖等辅料,即可食用。此菜尤以清明前食用最佳。

香港湿地公园的生态与景观设计

香港湿地公园的景观与生态设计 摘要: 以香港湿地公园为实证研究对象,对香港湿地公园的环保优先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等生态设计理念和景观设计手法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今后的景观设计在生态方面有所参考。 关键词:生态;景现设计;香港湿地公园 1.项目概况: 香港由于港岛和九龙土地资源紧缺,所以向外寻求城市发展的地资源。在此期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对天水围预留区进行了一项环境影响评估工作,认为需要为开发天水围预留区而损失的天然环境进行补偿,即在天水围北建造一个面积约60 万m2的生态缓解区。这就是后来的香港湿地公园。 香港湿地公园位于天水围新市镇东北隅,接近香港与深圳的边境,占地61 万m2 。公园北侧紧邻米埔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南侧为天水围新市镇,极富香港特色的钢筋水泥丛林衬托天然的湿地背景,格外引人深思。香港湿地公园是一个典型的城市湿地公园,是本着生态、景观、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并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等多种功能的原则而建设的。 。 2.香港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生态设计手法 (1)功能布局 整个湿地公园被划分为旅游休闲区和湿地保护区。其中旅游休闲区主要是为游客提供在不破坏自然的同时,欣赏、研究、洞悉自然的场所,主要包括室内游客中心和室外展览区等;湿地保护区占地约60 hm2,由不同的生境构成,包括淡水和咸淡水栖息地、淡水湖、淡水沼泽、芦苇床、草地、矮树林、人造泥滩、红树林、林木区等,使游客能够亲身体验湿地自然环境和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点。 ①游休闲区的布局。设计中将游客设施安排在接近入口和城市的位置,避免对 栖息地不必要的侵扰,并能有效地将城市的嘈杂隔绝在外围。湿地公园中旅游休闲区主要包括入口广场、访客中心、溪畔漫游径及湿地探索中心。a 入口广场为游客提供进入湿地公园的准备场所,包括停车场、售票处及管理机构。入口处的水景和草坡地有效地将城市的嘈杂隔绝在外围,而入口处独特的景观墙和广场上富有特色的灯柱以及草坡地上的陶艺作品则提前让人们感受到了湿地公园的奇妙。b访客中心是整个湿地公园的聚焦点,布置在接近 入口和城市的位置,不仅在最 大程度上避免了人类活动对 外界生物的干扰,并完成公众 性较强的展览、教育、参与活 动。c 溪畔漫游径及湿地探索 中心。一是一座户外教育中心, 周边环绕着大大小小的水池。 游客在这里可以观察水体中 的各种生物了解到历史上曾

昆山市城市生态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及规划方案(一)

昆山市城市生态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及规划方案(一) 摘要阐述了昆山市城市生态湿地公园的建设现状,指出其规划设计基本原则及指导思想,并对其整体规划作了较详细的论述,为城市生态湿地公园的建设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城市生态湿地公园;设计原则;指导思想;整体规划方案;江苏昆山 昆山市城市生态湿地公园位于昆山市西部城区中西地带,西临阳澄湖、傀儡湖(昆山市水源地),由河流湿地与湖塘构成,是长江口湿地与太湖天然湿地之间的过渡地带,也是城市生物多样性建设的重要地域之一。 1建设现状 公园始建于2001年,2008年6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为第五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约占地177hm2,其中水面58hm2,滩涂面积10hm2。公园建设利用原有的鱼塘、低洼地、荒地,遵循“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湿地开发与保护,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主,维护生态平衡与昆山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和自然性。公园规划建设,按大风景、小景观的设计理念造园,尽量减少人工景观,从近自然风景入手,在合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和水系的基础上,通过改造风景的地形、水体和树木等要素,营造富有江南特色的自然环境。根据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进行功能分区及设施配套,重点建设突出江南水乡野趣的水禽观赏区、湿地保护与展示区等。公园完成前期建设后,经近几年的管理、保护,整个公园以湿地为主题、以水域为中心,形成集湿地保护、展示、科普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雏形,植被茂盛、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特别是野生水禽种群数量逐年增加,湿地景观特征日益明显。园内主要植物品种有57科、98属,共131种;湿地鸟类70余种;水生动物种类丰富,生存状况良好,传统特色水产丰富。 2设计基本原则与指导思想 设计的基本原则为:高起点,高要求;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结合(功能、景观、生态三结合);突出生态、现代观点;“以人为本”原则1-2]。设计指导思想为:整体性原则;创造自然的生态景观;营造交流氛围,满足市民的游憩;景观的文化、审美意境;植物的乡土性原则。 3整体规划方案 3.1规划背景 根据昆山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西部城市副中心以打造生态居住区为重点,营造一流人居环境。昆山市城市生态公园作为西部城市副中心的一项重要功能,定位为:纳入昆山市城市绿地规划,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功能的公园。 3.2规划总体目标 规划应用湿地生态恢复、生态重建和湿地水处理等生态工程技术,构建类型多样、格局合理、功能优化的城市湿地自然保留地,保护乡土物种、丰富生物种类,展示、传承江南水乡的湿地生态文化积淀,与城市水源地保护、城市生态休闲紧密结合,创建城市湿地自然保留地、城区水源地复合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模式,形成“城区水源、湿地乐园,天人合一、万物共生”的城市湿地景观,奠基山水型生态共生城市。 3.3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突出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丰富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环境、保障城市用水安全,提升城市湿地的生态价值及其公众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生态优先原则:以湿地自然景观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培育及其保护、水源地环境保护为重点,在此前提下,适度规划湿地展示、湿地生态休闲及湿地科普教育功能;长期持续原则:遵循湿地生态、保护生物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原理,保障规划的科学性、技术可行性,并从区域湿地保护、城市总体建设的视角出发,促使规划有利于

黄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黄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的应用往往是城市特色的所在,我们对黄河湿地景观的规划正是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作为湿地的特色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整个规划设计在恢复、利用、保护这些景观要素的基础上,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为出发点,进一步打造新的"自然林区" 形生态景观区。 一、项目定位、设计指导思想 该项目的基本定位:"休闲、旅游、文化",本设计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为出发点,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黄河景观湿地具有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等特点。 设计指导思想 1、整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在保护中分阶段开发的原则; 3、恢复沙枣林区,尽可能扩大红柳林片区的原则; 4、强调生态注重湿地景观区域原始的生态功能,体现河流景观、地质地貌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做到保护与开发、整治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5、突显黄河景观湿地万亩红柳的特色景观,以独特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相结合,营造湿地景观区的深厚文化内涵。 6、突出主题,以保护自然景观、生态旅游为核心,兼有文化旅游等多功能,创造一个富有个性、生态系统完整、旅游功能完善的景观湿地区。 二、景观规划内容 我们将黄河景观湿地定位于"生命之岛,一个自然自己自由的原生态栖息场所"。岛是一个原生态场所,拥有自成体系的生态平衡系统和生物链,拥有繁茂的自然植被和特色的地貌文化,是黄河景观湿地设计的主题。 黄河景观湿地总体布局从设计构思出发,拓展了传统天然合一的理念,挖掘地方特色,展现"岛、水、树林"的主题,以自然景色为景观湿地的主调,将原有的山体地形、水系、树林加以保护、改造、整合、通过不同的手法展现"岛、水、树林"的概念,将整个环境融入到黄河的大背景中,表达出对"岛、水、树林"的追求,设计中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岛与水的融合,创造出了富于趣味的空间;利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以不同高差的观赏点和多条观景视线轴的设置,依据疏密有致的原则布置景观,使整个湿地景观的流线更富趣味。 1、功能结构 根据场地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周边环境及对外交通等情况,规划提出兴建“一个黄河码头,两个滨河广场,三条景观轴,六个新区入口广场”的功能结构。

关于盐城沿海湿地的调查报告

关于盐城沿海湿地的调查报告 值第十二个“世界湿地日”之际,7月14日起,由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绿色先锋环保志愿者协会”组织,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参与的青年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活动之“关注盐城海滨湿地”之行穿越盐城湿地,主要就斗龙港、新洋港、射阳港及灌溉总渠四地自南而北进行为期三天的实地检测及考察、拍摄“关注湿地”纪录片等大型公益活动,收到较好社会效果。同时,由于湿地是“地球之肾”,对于维护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其温润的力量无法阻挡人类索取的急切,人口剧增,过度开垦,原生型湿地逐渐减少。保护湿地是一项造福子孙的工程,盐城师院青年志愿者们希望以此次暑期实践为契机,呼吁更多民众关注湿地,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唤起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共同参与。希望全社会携手,为盐城、为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发展做出更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关心、支持和投身湿地保护事业,为保护湿地、改善生态、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在调查前我们作了详细的湿地拍摄方案,主要制定了以下几个拍摄流程: 1.首先到达斗龙港,着重拍摄斗龙港保护完全的湿地,体现原生态的景物。 2.然后到达射阳港,拍摄其遭破坏的一面,与之前拍摄的斗龙港

景观形成对比,以次反映出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3.拍摄过程中,我们将邀请专家指导,深入讲解介绍湿地现状,例如湿地的开发、污染、生物多样性等情况。 4.志愿者将亲身参与拍摄全过程,观看、了解湿地,亲近湿地,并采访湿地周围居民,展现湿地周边的人文风情。 同时我们还有幸邀请到了联合国志愿者保护专家MarOtero博士、联合国志愿者环境教育专家黎佳等作为我们的指导人员,他们陪同我们一起到达沿海湿地并一道走访周边居民,同时他们也给予了我们很多专业的知识,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湿地,从而实现我们的目的:亲近湿地,关注湿地。 7月14日,早上7点30分,志愿者们准时登上车,一同开始了我们的湿地之旅。 在车上,黎佳让我们讲述一下我们心目中的湿地是什么样子的,志愿者中几乎没有人看过真正的湿地,我们起初都以为湿地就是烂泥地,应该是只有稀泥的那种地质。后来,她告诉我们,这只是湿地中的一种,属于沼泽类,另外湿地还包括简蓬、芦苇等多类。这让我们不仅感到好奇,期待两个小时后我们能看到怎样的场景,接着,黎佳又拿出了他们印制的一些宣传手册,上面有一些不同类型湿地的图片和简介,在上面我们看到了红色的简蓬、绿色的芦苇以及大片的黄土,这些都让我们惊诧不已,对湿地的憧憬更加强烈了。通过手册我们知道,湿地大概包括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鱼塘——人工湿地(其中核心区是严格保护的,不让人们进入,以免动物受到干扰)。

盐城滨海导游词

盐城滨海导游词 盐城滨海导游词1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美丽的盐城来旅游,我是本次的导游朱兴宇,下面由我来为大家解说我们美丽的盐城。我们的盐城具有2100年的悠久历史,生态环境优美,文化意蕴丰厚,交通便利,以东方湿地,水绿盐城而闻名。2100多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如;施公遗踪-施耐魇纪念馆,西溪古韵-泰山庙,铁军丰碑-新四军纪念馆。 我们的盐城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滩涂湿地拥有丹顶鹤,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人们誉为金滩银荡,鱼米之乡。 其实,我们这最有名的土特产。有柔软丰满甜而不腻桂香满口的藕粉圆,有汤清味浓,色泽美观,鲜嫩可口的白炖鲻鱼,有肉质细嫩,味醇浓郁,醉气熏人的大纵湖醉蟹,有柔如云,白如雪,上口香甜的大糕。 杂技之乡,淮剧之乡,烟花之乡,开放的美丽的盐城欢迎您。 盐城的导游词2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盐城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盐城,东临黄海,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815万,具有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交通便捷,以“东方湿地、水绿盐城”而闻名。 盐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

119年)建县以来,2100多年历史,给古老的盐阜大地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盐城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宋臣相陆秀夫、明代著名书法家宋曹的故乡,是全国著名的杂技之乡、淮剧之乡、烟花之乡,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盐城还是我国重要的革命老区之一,曾有“西有延安,东有盐城”之说,拥有全国规模最大、资料最全、最具代表性的新四军纪念设施。 盐城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沿海滩涂面积683万亩,占江苏省滩涂总面积的75,全国的1/7。滩涂湿地拥有丹顶鹤、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在建的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和一个国内面积最大的岸外沙洲??东沙。这里海天相接,草木茂盛,鹤舞鹿鸣,一派原始生态风光,是近百种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和近千种动植物栖息生长地,世界野生丹顶鹤和麋鹿种群数的60和25生活在这里,被列入世界重点湿地保护区。盐城西部地处里下河地区腹地,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等湖泊水域面积近百平方公里。这里物产丰饶,风景如画,民风淳朴,民俗文化渊远流长、丰富多彩,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被人们誉为“金滩银荡”、“鱼米之乡”。 目前,盐城正积极规划建设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打造“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湿地公园、亚洲东部最佳的生态旅游乐园”。盐城旅游将以鲜明主题形象、较高资源品位、独特景观形态、巨大生态效应和较强旅游吸引功能迎接五湖四海宾朋。 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美丽的盐城、开放的盐城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特色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特色 摘要(summary):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其中对于湿地公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园形式,我们可以通过对其中的植物进行研究,从而更好 的进行植物的配置,在景观上达到比较好的景观效果,创造更大的景观效益。这次 我们通过对七桥翁湿地公园进行了解、分析、研究,发现湿地公园的植物在配置方 面有它自己独特的特征,与在其他设计方面有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从湿地植物的配 置特色、配置方式、造景效果方面对起进行分析。 关键词(key words):湿地公园植物规划配置特色配置方式造景效果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是地球上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区域,是一种独特的生态构成形式,也是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与生态效益。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从景观角度来看,也是非常独特与富有观赏性的。无论是天然湿地还是人工湿地,都是自然界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都具有组成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植物。显然湿地植被是动物,特别是水禽的栖息地,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元素、生态学金字塔的基础、生物网和食物链中关键性的链环和物、能流入口,是生态系统形态结构的骨架,而湿地植物的季象、外貌、结构、生态、动态、类型,则以植物种类成分,及湿地植物为基础。因此,如何利用湿地植物的潜能,使其景观、生态及社会效益有机结合是植物景观配置中的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湿地公园(wetland park):是保持该湿地区域独特的近自然景观特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1.植物规划 植物造景就是以自然乔、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进行创作,形成山水—植物、建筑—植物、街道—植物等综合景观,让人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造景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为题材来创作景观的,就必须从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现的形象汲取创作源泉,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的种植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自然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外貌、季相,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与分层现象,群落中各植物种间的关系等。这些都是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设计的科学性理论基础。 规划原则:在当地自然条件、自然植被、城镇绿化种类、比例、古树名木、历史资料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后,可着手进行植物规划。 具体要求就是: (1)在满足园林绿化综合功能的基础上,要兼顾各绿地类型及城市性质进行规划 (2)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 (3)以乔木为主,结合灌木、藤本、地被、花卉,给人工栽培群落提供丰富的素材(4)快长树—慢长树,常绿树—落叶树相结合 植物的配置就是为了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景观效果,从而实现人化的生存环境,一个和谐的环境。植物的规划不仅单纯的是植物的规划与配置,更多的是和环境的融合,和周围景观的协调,和设计者思想的融合,只有这些方方面面都结合为一体才能称为具体意义上的植物设计规划。 2. 配置特色 七桥翁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特色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

盐城滨海湿地近现代碳、氮累积历史

Open Journal of Nature Science 自然科学, 2015, 3(4), 137-146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5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9f2517425.html,/journal/ojns https://www.360docs.net/doc/9f2517425.html,/10.12677/ojns.2015.34018 Recent History of Carbon and Nitrogen Accumulation Rates in Yancheng Coastal Wetland, China Kunshan Bao1*, Guixiang Quan2, Fugang Liu3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ake Science and Environment,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Jiangsu 2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cheng Jiangsu 3Department of Geography, College of Science, Qiqihar University, Qiqihar Heilongjiang Received: Oct. 27th, 2015; accepted: Nov. 10th, 2015; published: Nov. 16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9f2517425.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Wetland ecosystems account for only 3% - 6% of the world’s land surface, but the carbon (C) stock in these systems accounts for one-third of the global terrestrial C pool, which is equivalent to 75% of the C stock in the atmosphere. Therefore, wetland ecosystem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study of global C and nitrogen (N) cycle and climate change. Nevertheless, as an important wetland type, coastal wetlands have been scarcely studied in term of C accumulation compared to the peatland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recent rate of C accumulation (RERCA) and the recent rate of N accumulation (RERNA) in two kinds of coastal wetlands in Yancheng, Jiangsu province, and estimate the inventory of C accumulation over the last 150 years. Using sediment C and N content, dry bulk density, and Pb-210 dating, we determined the accumulation rates of C and N in profiles from Yancheng coastal wetland, from Yancheng coastal wetland, and then we es-timated the flux of C storage in the past 150 years. With respective to the Spartinaalterniflora flat (SAF-1) and the bare flat (BAF-1), the RERCA ranged from 116 to 165 gC?m?2?a?1, and the RERNA ranged from 1.68 to 3.99 gN?m?2?a?1. There was an obvious increasing trend for RERCA and RERNA over the last 150 years, indicating a great potential in C sequestration in the sediments. The his-torical inventories of C and N were 17.4 - 24.8 kgC?m?2 and 0.25 - 0.59 kgN?m?2, respectively. The accumulation rates of C and N were directly related. The results would be helpful in evaluating the C and N accumulation history and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in coastal wetland and understanding the feedback effects of the Yancheng coastal wetland under climate change and anthropogenic influence. Keywords Carbon Accumulation, Nitrogen Accumulation, Coastal Wetland *通讯作者。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述 某某县位于xx中部偏xx,xx地区南部。地处xx经116.01--116.28,北纬27.03--27.43。xx接xx,xx,南接xx,xx。西毗xx,北靠xx。地理位置的气候风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景观水景的设置和各类大中型灌木,xx,地被的种植。 “某某湿地公园”位于某某县城xx某某头两侧,南靠xx大道,xx 某某xx,规划总面积: 33万余平米;其中,陆地xx滩面积约206亩,约14万余平米;规划区域内某某xx水域面积约:19万余平米。 二、项目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 2、国家《公园设计规范》 3、《xx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4、政府对该项目的批文批示, 5、建设方提供的水文地质和地形图等基础资料;

6、建设主管单位的指导意见 7、对现场初步踏勘后收集的资料 三、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1、人性化设计原则 湿地公园是位于某某xx内,其建设目地之一是为了提高和改善市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因此不仅需要注意物质性的硬环境,还需注意精神文化的软环境。不但应具有景观环境,而且要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xx的感情色彩,使之成为市民放松身心,融合自然,享受生活的场所。充分利用环境的心里学,行为学和人体学等原理,从人的角度上寻求行为上的舒适,视觉上的xx和心灵上的愉悦。 2、和谐共存和持续发展的原则 把自然、人、社会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让生态服务功能和历史文化信息继续随着某某xx流淌,使市民生活在一个充满生机并富有文化精神的环境中。 3、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现有的地形,地貌特点,因势利导地引导某某县湿地公园的建设,合理组织游憩空间,并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资源条件合理进行绿化环境建设。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既要考虑到湿地的保护,又要满足城市公园功能上的要求,包括游憩、观赏和教育等。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时,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应根据原有植被现状,结合该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发现、选择该公园内最具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作为重点来营建,营造出一个具有该地区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本文从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出发,结合树木学、花卉学、生态学相关理论,从植物选择、整体和局部景观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植物景观营造的要点。 一湿地及湿地公园 (一)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及其分类 湿地公园是以具有一定规模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在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进行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对湿地进行适度开发,可供人们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适度的生态旅游的湿地区域。 根据原有的场地状况,城市湿地公园大致可以分为天然湿地公园和人工湿地公园两类。前者是指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所开辟的城市湿地公园,如荣成桑沟湾国家湿地公园;后者是指人工开挖兴建的城市湿地公园,如北京的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人工湿地主题公园设计主要是以自然湿地为蓝本,采用人工挖填的方式创造一个湿地来进行公园建设。人工湿地公园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得公园内的湿地景观更加接近自然,因此它的规划方式与自然湿地当然不同。人工湿地公园的面积较小,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满足的是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和净化污水的功能。 按其功能分,城市湿地公园可分为生产型湿地(养鱼塘、稻田、沟渠等)、水利型湿地(水库、水坝)、生态保护型湿地(自然保护区中野生湿地部分)、环保型湿地(污水处理区)、游憩型湿地(生态展示型、仿生型湿地)。 (二)城市湿地公园与传统意义上的公园的区别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规划(《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2005)。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城市湿地公园应纳入绿地系统规划的范畴,与其它绿地类型共同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湿地公园不是简单的湿地+公园,它包含了湿地和公园的特性。首先,城市湿地公园的选址一般是在基底条件较好的区域(即当地本来就保留有部分自然湿地)。其次,由于城市湿地公园处于城市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许多人为干扰(即其地域范围内有部分湿地已遭破坏,因而需要进行修复),此时便可参考和借鉴人工湿地营造的方法和理论。另外,在城市湿地公园范围内,虽然主要以体现湿地景观为主,水域或水陆交界地占很大比例,但仍有一部分陆上区域,该区域的植物景观营建是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湿地的定义及分类 湿地的中英文原意是“过度湿润的土地”。《拉姆萨湿地保护公约》1982年3月12日修正后对湿地定义的文字表述是:“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是融合自然、园林景观、历史文化等要素的绿色空间,具有生态、景观、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湿地的类别有很多,其中《湿地公约》的分类方法较为常用,它将湿地分为两大类: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