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脑干--解剖学

合集下载

系统解剖学-脑干

系统解剖学-脑干

系统解剖学-脑干
思考题
1.简述脑干的组成及毗邻。 2.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有哪些? 3.脑干内有哪6个机能柱?各包括那些核团? 4.简述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外
侧丘系的组成及功能。 5. 简述锥体束的构成及功能。
Brain stem
系统解剖学-脑干
三叉神经中脑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Brain stem
系统解剖学-脑干
6) 特殊躯体感觉柱 蜗神经核 前庭神经核
Brain stem
系统解剖学-脑干
(2)非脑神经核(传导中继核)
1)中脑
上丘核 下丘核 顶盖前区 红核 黑质
Brain stem
系统解剖学-脑干
Brain stem
Brain stem
系统解剖学-脑干
2) 脊髓丘系
传导来自对侧躯干 和四肢的痛温觉和粗略 触压觉。
Brain stem
系统解剖学-脑干
3) 三叉丘系
由三叉神经脊束核和 三叉神经脑桥核发出的上 行越边至对侧,组成三叉 丘系,止于背侧丘脑的腹 后内侧核。传导头面部的 痛、温、触觉。
Brain stem
2) 特殊内脏运动柱 三叉神经运动核 面神经核 疑核 副神经核
Brain stem
系统解剖学-脑干
3) 一般内脏运动柱
动眼神经副核 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
Brain stem
系统解剖学-脑干
4) 内脏感觉柱 ( 一般和特殊 )
孤束核
Brain stem
系统解剖学-脑干
5) 一般躯体感觉柱
系统解剖学-脑干
1. 脑干的灰质 (1)脑神经核 性质和分类
躯体运动核 一般内脏运动核 特殊内脏运动核 一般内脏感觉核 特殊内脏感觉核 一般躯体感觉核 特殊躯体感觉核

Duus神经解剖学-脑干

Duus神经解剖学-脑干
图 1 嗅神经。A,感兴趣区选在冠状位嗅神经束;B,高分辨率示踪嗅神经;C,对应的解剖示意图
嗅觉系统(I 颅神经)(Olfactory System)
嗅觉系统与其他脑区的联络:诱发食欲的气味可引起反射性唾液分泌,臭味则可导致恶心、呕吐,这些反应都伴有情感变化,有愉快和不愉快的嗅觉。情感刺激可能是由于嗅传导束与下丘脑和丘脑以及边缘系统有联络而产生,中隔区还通过联合纤维与扣带回联络。与自主神经区联络的主要神经纤维为内侧前脑束及丘脑髓纹(图6.9)。内侧前脑束从侧面经过丘脑并在此发出分支至下丘脑的神经核团,一部分纤维继续行至脑干网状结构内的植物神经中枢内泌涎核及迷走神经背核。丘脑髓纹终止于缰核,该传导束继续走行进过脚间核和网状结构(图6.9)。嗅觉障碍:临床上分为数量上的嗅觉障碍和性质上的嗅觉障碍。数量上的嗅觉障碍有嗅觉减退和嗅觉缺失,其原因必定是嗅丝范围内的周围性嗅神经损害(eg:鼻炎,外伤导致筛板内嗅丝断裂,药物副作用)或者二级神经元损害(嗅束,eg额底脑膜瘤)。 性质上的嗅觉障碍也成为嗅觉倒错,表现为难受的恶臭味或嗅觉过敏,大多为中枢性病变(eg 颞叶癫痫)。
嗅传导束:嗅传导束的一级神经元为双极嗅细胞,二级神经元为嗅球内的僧帽细胞和簇状细胞。这些细胞的轴突在大脑额叶基底部下侧构成嗅束(二级神经元)行走于两侧直回外侧嗅沟的表面。嗅束在前穿质前方分为两条嗅索,即外侧嗅纹和内侧嗅纹。部分终止于前穿质前方的嗅三角内。外侧嗅纹纤维经过岛阈到达杏仁核、半月回及环周回(前梨状区)。在这里第三级神经元发出纤维至海马旁回前部(28区,嗅觉系统的皮质投射区和联合区)。内侧嗅纹的轴突终止于胼胝体膝下方和前连合前方的中隔区内(胼胝体下区)的神经核团,并在此与对侧大脑半球以及边缘系统发生联络。嗅传导束是唯一不在丘脑内交换神经元而将冲动直接传达到脑皮质的感觉传导束。嗅觉系统的中枢性联络复杂,部分通络尚不明确。

脑干、小脑形态解剖学

脑干、小脑形态解剖学



3. 中脑

中脑腹面上界为间脑视束,下界为脑桥上缘。 腹侧面一对粗大的纵行隆起,称为大脑脚底,由大量大脑皮质发出的下行纤维构成。大脑 脚底之间的凹陷为脚间窝,窝底称后穿质,有许多血管出入的小孔。大脑脚底的内侧有动 眼神经根出脑。 中脑背面上、下各有两个圆形隆起,分别为一对上丘和一对下丘。连接上丘与间脑外侧膝 状体及连接下丘与间脑内侧膝状体之间的条状隆起,分别称上丘臂和下丘臂。胚胎时期的 神经管腔在中脑成为大脑水管。

5. 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的顶朝向小脑,顶的前部由 小脑上脚及上髓帆构成。后者为二上 脚间的薄层白质板,向后下与小脑白 质相连,其下部的背面被小脑蚓的小 舌覆盖。滑车神经根穿行于其上部, 并在其内交叉后出脑。 顶的后部由下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 织构成。下髓帆亦为白质薄片,在小 脑扁桃体下方延伸,介于小脑蚓的小 结与绒球之间。下髓帆的室腔面衬以 一屋上皮性室管膜,外面覆以软膜。

小脑的机能区、分叶 (临床解剖学)
1. 绒球小结叶或古小脑

绒球小结叶位于小脑下面的 最前部,包括属于两侧半球的绒 球处下蚓的蚓小结,以及连接绒 球与蚓小结之间的绒球脚。绒球 小结叶主要按受前庭神经核和前 庭神经的纤维。 它在进化过程中已见于没有 四肢只有躯干的水栖动物。由于 这类动物没有四肢运动,仅需维 持躯干的平衡,所以绒球小结叶 的主要功能是维持平衡。又由于 绒球小结叶是小脑在进化过程中 最早的部分,因而又把它称为古 小脑。


延髓

在背面则以菱形窝中部横 行的 髓纹为界。 在延髓背面,上部构成菱形窝 的下半。在下部,脊髓的薄、 楔束向上延伸,分别扩展为膨 隆的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其 深面有薄束核和楔束核,它们 是薄、楔束终止的核团。在楔 束结节的外上方有隆起的小脑 下脚。

神经系统_脑干_人体解剖学_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_脑干_人体解剖学_系统解剖学
2、非脑神经核:薄束核、楔束 核
■ 薄束核、楔束核:
接受薄束和楔束的上行 纤维,在中央管腹侧的 中线上左右交叉称内侧 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 维组成内侧丘系。
内侧丘系交叉平面
精选ppt课件
11
神经系统--脑干 Whttepb:/Z/2IP216.2.03.28.192198.83/jpkc/rtjp/kechen/newppt/Brain stem.files/slide0099.htm
七面八听九舌咽
Ⅶ 面神经
Ⅷ 前庭蜗神经(位听神经) 迷副舌下十二全
Ⅸ 舌咽神经
Ⅹ 迷走神经
Ⅺ 副神经
Ⅻ 舌下神经
精选ppt课件
4
神经系统--脑干 Whttepb:/Z/2IP216.2.03.28.192198.83/jpkc/rtjp/kechen/newppt/Brain stem.files/slide0106.htm
Whttepb:/Z/2IP216.2.03.28.192198.83/jpkc/rtjp/kechen/newppt/Brain stem.files/slide0097.htm
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脑干
精选ppt课件
1
神经系统--脑干 Whttepb:/Z/2IP216.2.03.28.192198.83/jpkc/rtjp/kechen/newppt/Brain stem.files/slide0081.htm
■ 下橄榄:核
发出橄榄小脑纤维经小脑 下脚至对侧小脑皮质;该 核接受脊髓和脑干的感觉 性传入纤维,也接受大脑 皮质、丘脑、基底核、红 核和导水管周围灰质的下 行纤维,参与修饰小脑对 运动的控制;对运动学习 的记忆等
下橄榄核 下橄榄核中部平面

神经解剖学课件-脑干和小脑的解剖与功能分区析

神经解剖学课件-脑干和小脑的解剖与功能分区析

脑干的解剖特征
脑干具有复杂的神经纤维 网络和多个核团,这些结 构在整个神经系统中发挥 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脑干在生理功能中的作用
1
呼吸控制
脑干的呼吸中枢调节呼吸节律和深度,
睡眠调节
2
确保我们能够持续呼吸。
脑干的睡眠中枢促进睡眠的产生和维
持,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的睡眠周期。
3
神经传导
脑干通过大脑和脊髓之间的神经纤维 传递信号,使我们能够感知和做出适 当的反应。
小脑的神经元和纤维通路参与调节肌肉的收缩 和放松,确保顺畅的运动协作。
小脑通过监测身体姿势、位置和视觉反馈来调 节平衡,使我们保持稳定的站立和行走。
小脑与大脑皮层之间的连通有助于注意力和言 语功能的发展和维持。
培养自己的市场触角
1 专注学习
不断学习和了解市场动态,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扩展人脉
小脑的结构和功能
小脑的解剖结构
小脑的基本功能
小脑由两个半球和小脑蚓组成, 与大脑协调合作以控制身体的 运动。
小脑参与协调运动、维持身体 平衡和精确控制肌肉运动,是 我们精准动作的关键。
小脑的疾病和失调
小脑损伤或疾病可导致运动协 调障碍、平衡问题和其他神经 功能异常。
小脑功能分区析
运动调节 平衡控制 注意力与言语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地努力,遇到挫折 时保持动力和耐心。
பைடு நூலகம்
总结
通过本课件,希望您对脑干和小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继续探索神经解剖学的奥秘, 拓展您的知识领域!
与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建立联系,分享经验和资源。
3 参与活动
参加行业会议、展览和研讨会,增加曝光度并结交志同道合的人。

人体解剖学脑干-PPT

人体解剖学脑干-PPT

等处发出的纤维,后经小脑下脚终止于小脑皮质。在小 脑对运动的控制特别是对运动的学习和记忆起重要作用。
下页
系统解剖:脑干(brain stem)
内部结构
脑干外形
脑干内部结构
(3)脑桥核: 居脑桥基底部的纤维束之间,由若干群细胞构成, 为大脑皮质与小脑皮质之间的中继站。 (4)红核:
脑干功能 居上丘平面的被盖部,呈圆柱状。主要接受来自小 脑及大脑皮质的传入纤维,并发出红核脊髓束。与 躯体运动(屈肌的运动)有关。
系统解剖: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脑干、
脑干外形
内容提要
脑干内部结构 一、脑干(brain stem):
脑干功能 (一)外形:
(二)内部结构:
(三)功能:
脑的分部
脑 端脑
的 区
间脑
分 小脑
中脑
脑干 脑桥
延髓
一、脑干的位置和外形
位于颅后窝,脊髓 和间脑之间,小脑腹侧。
系统解剖:脑干(brain stem)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功能
内部结构
返回
系统解剖:脑干(brain stem)
脑干外形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功能
内部结构
蜗神经核
返回
系统解剖:脑干(brain stem)
脑干外形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功能
内部结构
下图
返回
系统解剖:脑干(brain stem)
脑干外形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功能
内部结构
下图
返回
系统解剖:脑干(brain stem)
与脑相连的脑神经部位
脑干外形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功能
端脑—Ⅰ 间脑—Ⅱ 中脑 —Ⅲ、Ⅳ 脑桥—Ⅴ、Ⅵ、Ⅶ、Ⅷ 延髓—Ⅸ、Ⅹ、Ⅺ、Ⅻ

医学-解剖学课件12讲脑干

医学-解剖学课件12讲脑干
中继核:上下行纤维束中继换元
网状核:脑干网状结构内的核团
脑神经核的排列关系
一般躯体运动核团 特殊内脏运动核团 一般内脏运动核团
界沟
一般内脏感觉核团 特殊内脏感觉核团 一般躯体感觉核团 特殊躯体感觉核团
一般 躯 体 运 动 柱
支配自肌节衍化的骨骼肌, 即舌肌和眼球外肌。
共4对核团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
展神经核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
特殊内脏 运 动 柱
支配咀嚼肌、表情肌和咽喉肌、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由腮弓 衍化而来)的核团,腮弓与内 脏的呼吸功能有关
疑核
共4对核团
三叉神经运动核
面神经核
副神经核
疑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面神经核
副神经核
三叉丘系↑
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感觉核
三叉丘系 三叉丘系交叉
三叉丘系
传导对侧头面部的浅感觉
外侧丘系
由于听觉经双侧 外侧丘系传导, 外侧丘系损伤不 影响听觉(或影 响轻微)。 蜗神经核
外 侧 丘 系
斜方体
↑上行传导束
四个丘系
1、内侧丘系:传导对侧躯干四肢本体感觉和精 细触觉。纤维左右交叉--内侧丘系交叉
三叉神经脊束核
耳部皮肤感觉
面部本体感觉
舌前2/3味蕾









动眼神经核
神经核的体表投影 滑车神经核 三叉运动神经核 展神经核 面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 疑核 副神经核
Corticonuclear tract
Nucleus of oculomotor n.
Nucleus of trochlear n.

神经系统与大脑的功能和解剖学

神经系统与大脑的功能和解剖学

神经系统与大脑的功能和解剖学神经系统是人类身体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它负责控制和协调身体的各种活动。

而大脑作为神经系统的核心,扮演着决策、感知、思维和行动等重要角色。

本文将就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大脑的解剖学进行探讨。

一、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的。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构成,而周围神经系统则包括脑神经和脊髓神经。

这两个系统紧密地协同工作,以确保身体的正常运作。

1. 感知和感觉:神经系统负责接收感觉信息,并将其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

通过感知器官,我们能够感知到来自外界的声音、光线、触觉、味道和嗅觉等信息。

这些信息经过神经元的传递,最终触达大脑,并被我们意识到。

2. 运动控制:大脑和脊髓是指挥身体运动的重要部分。

大脑通过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松弛,实现各种复杂的运动。

脊髓类似于信息的中转站,它将大脑发出的指令传递给身体的各个部分,从而实现我们的意愿动作。

3. 记忆和学习:神经系统也参与了人类的记忆和学习能力。

大脑中的海马体和额叶皮层等部分负责存储和检索信息。

每当我们学习新知识或经历新事物时,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新的记忆。

4. 内分泌调节: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

大脑中的下丘脑和垂体控制着内分泌腺体的分泌。

通过释放激素,神经系统调节着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免疫功能以及情绪等。

二、大脑的解剖学大脑位于头颅内,由左右两半球和脑干组成。

两个半球之间有一道称为纵裂的沟壑,将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左右半球通过神经纤维束相互连接,以实现沟通和协调。

1. 脑叶:大脑表面有许多脑回和沟窝,形成了复杂而有序的结构。

这些结构按照功能可以被划分为若干个脑叶,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等。

每个脑叶都与特定的功能相关,如额叶负责决策和思维,颞叶参与听觉和记忆等。

2. 大脑皮质:大脑的外层被称为大脑皮质,它是一个厚约2-4毫米的层状结构。

大脑皮质是人类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在其中有数十亿个神经元相互连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三叉丘脑束,又称三叉丘系。 由三叉神经脊束核及大部分三叉神经脑桥核 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所组成。 两个核团的传出纤维首先越过中线至对侧上 行,形成三叉丘脑束、紧贴于内侧丘系的背外 侧,最终止于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有部分神经元发出传导牙和 口腔粘膜触、压觉的纤维直接进入同侧三叉丘 脑束,止于同侧的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该纤维束 主要传导对 侧头面部皮 肤、牙及口、 鼻粘膜的痛 温觉和触压 觉。
(2)长的下行纤维束
1)锥体束 收集:主要由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及中央旁小 叶前部的巨型锥体细胞和其他类型锥体细 胞发出的轴突构成,亦有部分纤维起自额、 顶叶其他皮质区。 走行:该锥体束纤维经端脑的内囊下行达脑 干,穿行于中脑的大脑脚底中3/5,脑桥基 底,至延髓腹侧聚集为延髓的锥体。
脑干的内部结构
1. 脑干的灰质 2. 脑干的白质 3. 脑干的网状结构
1.脑干的灰质
脑干灰质的核团,根据其纤维联系及功
能,可分为3类:
脑神经核:与第3~12对脑神经发生联系。 中继核:经过脑干的上、下行纤维束在此 进行中继换元。 网状核:位于脑干网状结构中。
中继核与网状核合称为非脑神经核。

c. 脑干内的灰质不再像脊髓内的灰质那样相 互连续成纵贯脑干全长的灰质柱,而是聚 合成彼此相互独立的各种神经核。 d.在灰质和白质之间的区域出现的网状结构 面积急剧扩大,结构更加复杂,其中包含 了生命中许多重要的神经核(网状核), 如心跳、血压和呼吸中枢等。
e. 脊髓灰质的神经核团基本上都与脊神经相联 系;而脑干灰质的神经核团除包含与脑神经 直接联系的脑神经核外,由于经过脑干的上 行或下行的长纤维束以及脑干与小脑联系的 纤维,有的终止于脑干,有的则在脑干内中 继,因此又出现了许多与纤维束中继有关的 神经核团——中继核。
锥体束包括两部分:皮质核束(又称皮质延髓束)和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纤维,在脑干下行中发出分支终止于大 部分双侧的一般躯体运动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及部 分对侧的面神经的神经元和舌下神经核,管理大部 分双侧的头面部骨骼肌和对侧眼裂以下的表情肌及 对侧的舌肌。 皮质脊髓束,穿过脑干直达锥体下端,大部分纤 维在此越中线交叉至对侧,形成锥体交叉,交叉后 的纤维在对侧半脊髓内下降,称皮质脊髓侧束;小 部分未交叉仍在同侧半,称皮质脊髓前束。其主要 管理对侧肢体骨骼肌和双侧躯干肌的随意运动。
(1)长的上行纤维束
1)内侧丘系:
为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 所组成。 此束依次穿过延髓、脑桥和中脑,止于 背侧丘脑腹外侧核。 该丘系内传递身体不同部位感觉的纤维 有明确的定位排列关系: ①在延髓,此束位于中线两侧,锥体的后 方(传递下肢感觉的纤维位于腹侧部,传 递上肢感觉纤维位于背侧部)。
脑干的功能
• 传导功能
• 反射功能 延髓内有呼吸中枢和心血管活动中枢,合 成“生命中枢”;脑桥内有角膜反射中枢; 中脑内有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 网状结构:调节内脏活动,对睡眠、觉醒 和意识状态进行调节。
(1)脑神经核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脑神经的纤维成分
分化的相当精细复杂,其含有7种不同性 质的纤维,脑干内也随之出现与其相应的 7种脑神经核团。具体包括: ⅰ一般躯体运动核;ⅱ特殊内脏运动核; ⅲ一般内脏运动核;ⅳ一般内脏感觉核; ⅴ特殊内脏感觉核;ⅵ一般躯体感觉核; ⅶ特殊躯体感觉核。
脑 神 经 核
②在脑桥,行于基底和被盖之间,纵行穿过 斜方体(传递上肢感觉的纤维靠近中线,传 递下肢感觉的纤维位于外侧)。 ③在中脑,斜行位于红核背外侧,纤维排列 和脑桥部相似。 内侧丘系传递对侧躯体、四肢本体感觉和 精细感觉。
Hale Waihona Puke 2)脊髓丘脑束为脊髓内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的延
续,两者在脑干内逐渐靠近,又称脊丘系。 走行:该纤维束与止于脑干网状结构的脊髓网 状束、止于中脑被盖和中脑水管周围灰质的脊 髓中脑束相伴。在延髓,它们位于外侧区,下 橄榄核的背外侧;在脑桥和中脑,位于内侧丘 系的背外侧。脊髓丘脑束最后终止于脊髓丘脑 腹后外侧核。 该束传递对侧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略 触压觉。
b.延髓内的非脑神经核
薄束核与楔束核,分别位于延髓的下部,薄 束结节和楔束结节的深面.它们参与向脑的高级 部位传递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冲动的中继核团。
2.脑干的白质
脑干中的白质主要由长的上行纤维束、下行纤维束组
成。 长的上行纤维束:主要有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外 侧丘系、三叉丘系和内侧纵束等。 长的下行纤维束:主要有锥体束及红核脊髓束、顶盖 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等。
脑 神 经 核
(2)非脑神经核
a. 中脑内的非脑神经核 b. 延髓内的非脑神经核
a.中脑内的非脑神经核
红核,①位于中脑上丘高度的被盖中央部,黑
质的背内侧,上端延伸至间脑尾部。②参与调 节屈肌的张力和协调运动。 黑质,①位于中脑被盖和大脑脚底之间,呈半 月形,占据中脑全长,并伸入间脑尾部。②黑 质分网状部和致密部两部分,致密部细胞主要 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合成多巴胺。③其参与调 节纹状体的功能活动。

绍兴护士学校 赵项峰
位置:颅腔内 端脑 间脑 组 成
小脑
中脑 脑桥 延髓 脑 干
成人脑重约1400克.
新生儿445克,一岁后增倍
脑干(brain
stem)是位于脊髓和间脑之间的较小 部分,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组成。 位置:脑干位于颅后窝前部,后面和小脑相邻。 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围成的腔隙为第四脑室, 其向下续于延髓和脊髓的中央管,向上接中脑的 中脑水管。
(舌下神经、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副神经)
(2)脑桥:延髓脑桥沟
(展神经、面神经、前 庭蜗神经);脑桥基底
部;基底沟;小脑中 脚 (三叉神经) (3)中脑:大脑脚;脚 间窝(动眼神经)。
2.脑干背侧面
脑干的背侧面与小脑相连。在其中央
(延髓上半部和脑桥)由于中央管的敞 开而形成一菱形浅窝,即菱形窝,构成 第四脑室底部。菱形窝下半部属于延髓, 上半部属于脑桥,二者以横行的髓纹为 界。


脑 干
(一)脑干的外形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三)脑干各部代表性水平切面观察 (四)代表性脑干损伤及其临床表现
(一)脑干的外形
1. 脑干腹侧面 2. 脑干背侧面
1.脑干腹侧面
脑干的腹侧面,有多处凹陷和膨隆。
各部膨隆的深面有纵行的锥体束纤维和 神经核,凹陷处则有不同的脑神经穿出。
(1)延髓:锥体;锥体 交叉
(1)延髓:薄束结节; 楔束结节;薄束核; 楔束核;菱形窝 (2)中脑:小丘;下 丘(滑车神经)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与脊髓相比,脑干的内部结构出现了如下的变 化特征: a. 延髓下部的结构类似脊髓,中央管依然保留, 但逐渐移向背侧。至延髓上部及脑桥,中央管 由背侧向两侧展开形成菱形窝和小脑共同构成 第四脑室。 b. 脊髓灰质内由前角至后角依次为躯体运动核、 内脏运动核和感觉性核团的腹、背排列关系, 在脑干的室底灰质内则变成了由中线向两侧的 内、外侧排列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