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纺织品中甲醛限量标准及测试方法
织物中释放甲醛含量的测试方法

一、作业目的:测定经含甲醛的树脂整理过的织物在催速贮存的条件下甲醛的释出量.二、作业前的准备和确认事项:1、设备及材料:1.1、广口瓶(500ML)1.2、恒温烘箱(49±1︒C)1.3、甲醛溶液(浓度约37%)1.4、容量瓶(50、500、1000ML)1.5、移液管(1、5、10、25ML)1.6、分光光度计2、试样准备:2.1、纳氏试剂(NASH REAGENT)的配制:用800ML蒸馏水溶解150G醋酸铵,再加入3ML冰醋酸和2ML乙酰丙酮,倒入10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到刻度,混匀后倒入棕色试剂瓶中,存放12小时之后才可使用。
有效期6-8周。
最好每周作一次标准曲线。
2.2、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取3.8ML浓度约37%的甲醛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摇匀,精确标定其浓度(应为1500UG/ML左右),有效期4周。
2.2.1、标定:吸取1mol/l Na2SO3溶液50ml至250ml的锥形瓶中,加两滴0.1%酚酞指示剂,溶液呈蓝色。
加数滴0.02N H2SO4至蓝色消失,再加入10ml标准甲醛溶液,蓝色再度出现,用0.02N H2SO4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所用0.02N H2SO4量。
2.2.2、计算:按下式计算甲醛标准溶液的浓度30030x V H2SO4x N H2SO4C甲醛标准溶液=10MLC甲醛标准溶液 - 甲醛标准溶液浓度V H2SO4-滴定所耗用的H2SO4溶液(包括令加酚酞指示剂后溶液蓝色消失的H2SO4溶液)N H2SO4- H2SO4溶液当量浓度2.3、0.1%百里酚酞的配制:准确称取0.05g固体酚酞+25ml无水乙醇+25ml蒸馏水即可得。
2.4、1mol/l Na2SO3溶液配制:准确称取固体无水亚硫酸钠25.21克,溶于200ml蒸馏水中即得200 ml、1mol/l Na2SO3溶液。
2.5、0.02N H2SO4溶液的配制及标定2.5.1、配制:吸取0.555ml H2SO4溶于1000 ml 蒸馏水。
纺织品甲醛含量国家标准

纺织品甲醛含量国家标准
纺织品甲醛含量国家标准是指对纺织品中甲醛含量进行限制的国家标准。
甲醛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具有刺激性气味,对人体健康有害。
因此,对纺织品中甲醛含量进行限制,对保护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对纺织品中甲醛含量的国家标准是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该标准规定了纺织品中甲醛含量的限制值,以及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
根据该标准,纺织品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产品是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品,对甲醛含量的限制最为严格。
纺织品中甲醛含量国家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健康,预防纺织品对人体的有害影响。
甲醛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致敏物质,长期接触高含量甲醛的纺织品可能导致皮肤过敏、瘙痒等问题。
此外,甲醛还可能对人体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对人体造成致癌风险。
因此,纺织品甲醛含量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甲醛含量限制。
消费者在购买纺织品时,也应当关注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并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和产品。
除了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纺织品生产企业也应当加强自身管理,严格控制原材料和生产过程中甲醛的使用和排放。
采取科学的生产工艺和环保措施,减少甲醛的使用和排放,对于降低纺织品甲醛含量具有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纺织品甲醛含量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纺织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应当增强对国家标准的认识,共同遵守和执行相关规定,共同维护纺织品市场的良好秩序,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
纺织品甲醛检测标准

纺织品甲醛检测标准纺织品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安全性和质量问题备受关注。
而甲醛作为一种有害物质,其在纺织品中的含量更是备受关注。
因此,纺织品甲醛检测标准成为了行业内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甲醛的危害。
甲醛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
长期接触高浓度的甲醛会对呼吸道、眼睛等造成刺激,甚至引发呼吸道疾病。
而且,甲醛还被证实是一种致癌物质,长期暴露在甲醛环境中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二、纺织品甲醛检测标准的重要性。
纺织品作为与人体直接接触的产品,其甲醛含量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
因此,建立纺织品甲醛检测标准,对于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促进纺织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纺织品甲醛检测标准的内容。
1. 抽样方法,针对不同种类的纺织品,制定相应的抽样方法,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2. 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专业仪器,对纺织品中的甲醛含量进行准确测定。
3. 甲醛释放量的限定,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对纺织品中的甲醛释放量进行限定,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4. 样品保存和运输,明确纺织品样品的保存和运输条件,避免外界因素对样品的影响,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纺织品甲醛检测标准的执行。
纺织品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纺织品甲醛检测标准,对产品进行全面检测,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大对纺织品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市场上流通的纺织品符合相关标准。
五、结语。
纺织品甲醛检测标准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纺织品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应共同努力,严格执行相关标准,推动纺织品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的生活环境会变得更加清洁、健康。
纺织品甲醛含量标准

纺织品甲醛含量标准纺织品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其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中,甲醛作为一种有害物质,其含量标准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纺织品甲醛含量标准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甲醛对人体的危害。
甲醛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长期接触甲醛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轻者引起呼吸道不适,重者甚至会导致癌症。
因此,对纺织品中甲醛含量的标准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家对于纺织品甲醛含量的标准是有明确规定的。
以中国为例,纺织品甲醛含量标准主要参照GB 18401-2010《家用纺织品及其制品中甲醛的限量》。
根据该标准,纺织品中甲醛的含量应当符合相应的限量要求,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除了国家标准外,国际上也有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比如,欧盟对于纺织品中甲醛的限量要求也有明确规定,其标准主要参照EN 14362-1:2012《纺织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
这些国际标准的制定,为纺织品生产和贸易提供了统一的标准,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在实际生产中,纺织品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和国际标准进行生产,确保产品的甲醛含量符合相应的要求。
同时,加强对原材料和生产工艺的控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甲醛的使用,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消费者在购买纺织品时也应当注意甲醛含量的问题。
选择具有认证标识的产品,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产品,以免对自身和家人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总的来说,纺织品甲醛含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促进纺织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方应当共同努力,加强标准的执行和监督,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纺织品产品。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纺织品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人们的生活质量提供更多保障。
综上所述,纺织品甲醛含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我们期待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共同努力,确保纺织品产品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产品。
纺织品甲醛含量国家标准

纺织品甲醛含量国家标准纺织品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品质和安全性备受关注。
而甲醛作为一种有害物质,其在纺织品中的含量更是备受关注。
因此,国家对于纺织品甲醛含量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以确保纺织品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甲醛对人体的危害。
甲醛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害气体,长期接触或吸入甲醛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严重者甚至会引发癌症。
因此,对于纺织品中甲醛含量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标准对纺织品甲醛含量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甲醛含量的限制标准,国家规定了纺织品中甲醛含量的限量标准,不同种类的纺织品有着不同的标准要求,以确保其安全性;二是对检测方法的规定,国家标准中明确了对纺织品甲醛含量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三是对标识要求的规定,国家规定了纺织品甲醛含量标识的形式和内容,以便消费者能够清晰了解产品的甲醛含量情况。
在实际生产中,企业需要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加强对纺织品甲醛含量的监测和控制。
一方面,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生产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过多的甲醛;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强对原材料的把控,选择低甲醛含量的原材料,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消费者在购买纺织品时也需要关注产品的甲醛含量情况,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
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检测纺织品中的甲醛含量,比如闻气味、观颜色等方法,以确保自己购买的产品符合安全标准。
总的来说,纺织品甲醛含量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和消费者都应该增强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共同努力,促进纺织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环保的纺织品产品。
ENISO14184纺织品甲醛含量的测定

生效日期:1参考标准1.1ISO/14184-1:2022(E) Textiles—Determination of formaldehyde-part 1:free and hydrolized formaldehyde〔Water extraction method〕1.2GB/T 19941-2022 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甲醛含量的测定2适用范围游离的甲醛和通过水萃取方法得到的甲醛的测定。
该方法能够用于任何纺织品的检测。
该方法适合于织物中水解游离甲醛的检测,检测范围:15 ~ 3 500 mg/kg,最低检测限是15 mg/kg。
低于检测限的结果报告为“未检出”。
3方法原理纺织品中的甲醛在40℃时用水萃取,甲醛的含量然后用比色法测定。
4试剂全部试剂应当是分析纯级别的。
4.1蒸馏水或者三级水。
4.2乙酰丙酮溶解150 g 醋酸铵于约800 mL 水〔4.1〕中,参加3 mL 冰醋酸和2 mL 乙酰丙酮,转移至1 000 mL 容量瓶中,加水(4.1)定容。
储存在棕色瓶中。
留意1:储存超过12 个小时后试剂的颜色会稍稍变暗。
由于这个缘由该试剂都要放置12 个小时后才能使用。
另外,该试剂可以使用相当长的时间,至少6 周。
由于长时间的存放灵敏度可能会有所转变,生效日期:因此最好每周做一次校正曲线校正偏差。
4.3甲醛标准溶液,100mg/L,20ml;4.4双甲酮乙醇溶液溶解 1 g 双甲酮〔dimethyl-dihydro resorcinol 或5,5-dimethyl-cyclohexanedione〕于乙醇中,用乙醇稀释溶液到100 mL。
现配现用。
5仪器设备5.1 容量瓶,50 mL, 250 mL, 500 mL, 1 000 mL5.2锥形瓶,250 mL5.3移液管,1 mL,5 mL,10 mL 和25 mL〔5 mL 刻度〕注2:与移液管同等周密度移液枪也可以使用。
5.4滴定管,10 mL 和50 mL5.5紫外分光光度计(XL-104),〔波长412 nm〕5.6试管,比色管5.7水浴装置(XL-115),〔40 ±2〕℃5.8过滤器,耐热玻璃〔heat resistant glass〕制成,孔径范围:40 μm ~ 100 μm〔依据ISO 4793 中P100 的孔径〕5.9天平(XL-124),精度到达0.2 mg6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校正2 26.1 稀释用 100 mL 水萃取 1 g 检测样品,其中的甲醛浓度相当于标准溶液准确浓度的 100 倍。
各国纺织品中甲醛限量标准及测试方法

各国纺织品中甲醛限量标准及测试方法纺织品中甲醛限量标准及测定方法甲醛作为纤维素纤维树脂整理的常用交联剂,广泛应用于纯纺或混纺产品(包括部分真丝产品),从而赋予纺织品防缩、抗皱、免烫和易去污等功能。
但是,甲醛含量超标的纺织品在穿着或使用过程中,部分未交联的或水解产生的游离甲醛会释放出来,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一般来说,甲醛含量较高的衣物有以下四类:一是经过防皱处理的纯棉织物;二是目前较为流行的胸前有涂料印花的T恤;三是衣物有衬布部分;四是黑色、深蓝色等颜色较深的涤纶织物。
甲醛含量的限定纺织品中甲醛含量问题日益引起业界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成为“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内容,各国的法规或标准均对甲醛含量做了严格的限定。
⒈我国于2003 年1 月1 日起实施强制性标准GB 18401-2001《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
GB18401-2001《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对纺织品(包括面料和辅料)中所含的甲醛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与目前国际通行的实际控制标准基本一致。
我国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值是根据产品最终用途而定的,其规定见表。
我国纺织品甲醛含量限定值纺织品类型甲醛含量(mg/kg)≤纺织品类型甲醛含量(mg/kg)≤婴幼儿类20 非直接接触皮肤类200直接接触皮肤类75 室内装饰类300其中:婴幼儿类包括尿布、尿裤、内衣、围嘴儿、睡衣、手套、袜子、中衣、外衣、帽子和床上用品;直接接触皮肤类包括文胸、腹带、针织内衣、衬衫、裤子、裙子、睡衣、袜子、床单和被罩;非直接接触皮肤类包括毛衫、外衣、裙子和裤子;室内装饰类包括桌布、窗帘、沙发罩、床罩和墙布。
日本相关法规和标准中甲醛含量的限定值规则纺织品类型甲醛含量(mg/kg)≤日本通产省根据日本第112 号法令(1973)颁布的《关于日用品中有害物质含量法规与皮肤直接接触的服装75与皮肤直接接触较少的服装(如衬衫) 300外衣1000 2 岁以下婴幼儿服装20日本厚生省34 号令(1974)《关于日用品中有害物质含量法规的实施规则》婴儿用品(A-Ao)值0.05其他产品75日本纺织品检查协会标准2 周岁岁内婴幼儿(A-Ao)值0.05内衣75男女衬衣300男女便裤及裙子1000注A-Ao(吸光度)是指日本标准甲醛数值,规定大于0.05 为不合格;小于或等于0.05为合格。
布料甲醛检测标准

布料甲醛检测标准
1. 检测目的
本标准旨在评估和控制布料中甲醛含量,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2. 检测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布料,包括纺织品、面料、织物等。
3. 检测方法
3.1 采样方法
从待测布料样本中随机采集足够数量的样品,并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3.2 气相色谱法检测甲醛含量
在合适的实验条件下,使用气相色谱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甲醛含量的检测。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进行定量测定。
4. 检测限值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布料中甲醛含量的限值标准如下:
- A类布料: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05mg/kg;
- B类布料: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1mg/kg;
- C类布料: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5mg/kg。
5. 检测报告
根据检测结果,编制检测报告,列明样品信息、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和判定等级等,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质量控制
在进行布料甲醛检测过程中,应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标准品的使用、仪器设备的校准、实验室环境控制等,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和一致性。
7. 检测标准的执行
布料甲醛检测应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并保证检测过程的准确性、公正性和可追溯性。
8. 术语和定义
在本标准中,对于关键术语和定义,应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进行解释和使用。
9. 引用标准
在本标准中,对相关标准和法规的引用应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进行,确保检测过程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国纺织品中甲醛限量标准及测试方法
纺织品中甲醛限量标准及测定方法
甲醛作为纤维素纤维树脂整理的常用交联剂,广泛应用于纯纺或混纺产品(包括部分真丝产品),从而赋予纺织品防缩、抗皱、免烫和易去污等功能。
但是,甲醛含量超标的纺织品在穿着或使用过程中,部分未交联的或水解产生的游离甲醛会释放出来,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一般来说,甲醛含量较高的衣物有以下四类:一是经过防皱处理的纯棉织物;二是目前较为流行的胸前有涂料印花的T恤;三是衣物有衬布部分;四是黑色、深蓝色等颜色较深的涤纶织物。
甲醛含量的限定
纺织品中甲醛含量问题日益引起业界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成为“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内容,各国的法规或标准均对甲醛含量做了严格的限定。
⒈我国于2003 年1 月1 日起实施强制性标准GB 18401-2001《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
GB18401-2001《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对纺织品(包括面料和辅料)中所含的甲醛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与目前国际通行的实际控制标准基本一致。
我国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值是根据产品最终用途而定的,其规定见表。
我国纺织品甲醛含量限定值
纺织品类型甲醛含量(mg/kg)≤纺织品类型甲醛含量(mg/kg)≤婴幼儿类20 非直接接触皮肤类200直接接触皮肤类75 室内装饰类300
其中:婴幼儿类包括尿布、尿裤、内衣、围嘴儿、睡衣、手套、袜子、中衣、外衣、帽子和床上用品;直接接触皮肤类包括文胸、腹带、针织内衣、衬衫、裤子、裙子、睡衣、袜子、床单和被罩;非直接接触皮肤类包括毛衫、外衣、裙子和裤子;室内装饰类包括桌布、窗帘、沙发罩、床罩和墙布。
日本相关法规和标准中甲醛含量的限定值
规则纺织品类型甲醛含量(mg/kg)≤日本通产省根据日本第112 号法令(1973)颁布的《关于日用品中有害物质含量法规与皮肤直接接触的服装75与皮肤直接接触较少的服装(如衬衫) 300外衣1000 2 岁以下婴幼儿服装20
日本厚生省34 号令(1974)《关于日用品中有害物质含量法规的实施规则》婴儿用品(A-Ao)值0.05其他产品75日本纺织品检查协会标准2 周岁岁内婴幼儿(A-Ao)值0.05内衣75男女衬衣300男女便裤及裙子1000
注A-Ao(吸光度)是指日本标准甲醛数值,规定大于0.05 为不合格;小于或等于
0.05为合格。
⒊其他与生态纺织品有关的国际法规及标准
国际上常见的一些生态纺织品相关法规与标准如表所示。
常见生态纺织品国际通行法规
国家限定甲醛含量的相关规则甲醛含量的限定内容及标准
欧盟国家 Oeko Tex 标准100∶2000 家具布、窗帘布、桌布、不接触皮肤的衣服:300mg/kg
床垫、接触皮肤的衣服:75mg/kg
床单、婴幼儿纺织品:20mg/kg 法国官方公报97/0141/F 不与皮肤直接接触的产品:400mg/kg
与皮肤直接接触的产品:200mg/kg
36 个月以下婴幼儿的用品:
20mg/kg
德国 1984 年德国联邦健康总署提出的“甲醛含量报告”中指出含量高于300mg/kg 就会导致过敏反应
英国甲醛检测方法标准织物中的游离甲醛大于700mg/kg 时,皮肤长时间接触会引起皮肤刺激;释放甲醛大于1000mg/kg 时.将造成场所空气中甲醛过浓
荷兰 2000 年7 月1 日起生效的甲醛含量相关规定禁止含过量甲醛(120mg/kg)的商品进出口。
该规定适用于一切服装及有可能与人体皮肤接触的非服装类纺织品(如床单、枕套等)。
该规定并未完全禁止使用甲醛,但必须在按照洗涤指示经过第一次洗涤后,甲醛含量低于120mg/kg,产品或其包装上必须标示“需于使用前洗涤”
美国各种服装的释放甲醛限量为500mg/kg
甲醛定量分析方法简介
甲醛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因此适用于甲醛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多种,主要可归纳为五大类:滴定法、重量法、比色法、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
其中,滴定法和重量法适用于高浓度甲醛的定量分析,比色法、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适用于微量甲醛的定量分析。
纺织品中甲醛定量分析属超微量分析,常采用比色法。
比色法,即采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分光光度计(UV—VIS)的分析方法,在分析极限、准确度和重现性方面都有很大的优越性.只是操作比较繁琐。
纺织品的甲醛定量分析也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技术)的,
但是该方法在样品的预处理、仪器分析的技术条件设定以及它们之间适应性方面存在一些难以协调一致的问题,目前并未普及使用。
比色法根据显色剂的不同可以分为:
⒈乙酰丙酮法
乙酰丙酮法是借助甲醛与乙酰丙酮在过量醋酸铵存在的条件下发生等摩尔反应,生成浅黄色的2,6-二甲基-3,5-二乙酰吡啶,在其最大吸收波长412~415nm 处进行比色测定。
该法精密度高(可达0.1×10-16),重现性好,显色液稳定,且干扰少。
⒉亚硫酸品虹法(Schiff 试剂法)
亚硫酸品红法是将品红(玫瑰红苯胺)盐酸盐与酸性亚硫酸钠和浓盐反应,生成品红-酸式亚硫酸盐.然后在强酸性(硫酸或盐酸)条件下与乙酰丙酮甲醛反应,生成玫瑰红色(偏紫)的盐,在552~554nm 的最大吸收波长下进行比色测定。
该方法操作简便,但灵敏度偏低(1×10-6),显色液不稳定,重现性较差,适用于较高甲醛含量的定量分析。
对甲醛含量较低的织物,此法的测定结果与乙酰丙酮法有较大差异。
⒊间苯三酚法
间苯三酚法是利用甲醛与间苯三酚在碱性(2.5mol/L 氢氧化钠)条件下生成橘红色化合物,在最大吸收波长460nm 处进行比色分析。
此法的优缺点与Schiff 法类似。
⒋变色酸法
变色酸法是在硫酸介质中,甲醛与铬变酸(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作用,生成紫色化合物,在最大吸收波长568~570nm 处进行比色分析。
该法的灵敏度较高,且显色液稳定性好,适用于测定低甲醛含量的织物,但该法易受干扰,适用于气相法萃取的样品处理方法。
甲醛含量的测定按样品制备不同又可分为两类:液相萃取法和气相萃取法。
液相萃取法测定的是样品中游离的和经水解后产生的游离甲醛的总量,用以考察纺织品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因出汗或淋湿等因素可能造成的游离甲醛逸出对人体的危害。
气相萃取法测定的是样品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释放出的游离甲醛含量,用以考察纺织品在储存、运输、陈列和压烫过程中所能释放出的甲醛的量,以评估其对环境和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
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所得的测定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液相法的结果显然高于气相法。
甲醛含量检测标准
纺织品中甲醛含量的测定已经成为一项常规的检测项目。
现行的测试方法和标准已有不少,并形成了统一的测定方法—比色法。
各国的测试方法原理基本相同,但在具体的萃取和分析条件下会有一些差异,而且采用测试条件不同的方法所得结果之间也没有严格的
可比性。
因此,究竟采用哪种方法往往根据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选用的符合性(合格性)评定程序、样品的材料性质和买家的要求来确定。
目前,国际国内采用的有关甲醛含量的测试方法标准主要有:
⑴日本标准JIS L 1041∶2000《树脂整理纺织品试验方法》(含甲醛含量测定方法)。
⑵中国标准GB/T2912.1-1998《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一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GB/T2912.2-1998《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二部分:释放甲醛(蒸汽吸收法)》。
⑶美国标准AATCC 112-1998《织物释放甲醛的测定:密封瓶法》。
⑷国际标准ISO/DIS 14184-1998《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一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ISO/DIS14184-2-1998《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二部分:释放甲醛(气相吸收法)》。
⑸英国标准BS 6806 Part 1∶1987《纺织品的甲醛第一部分:甲醛总量的测定》、BS6806Part2∶1987《纺织品的甲醛第二部分:游离甲醛的测定方法》、BS 6806 Part 3∶1987《纺织品的甲醛第三部分:释放甲醛的测定方法》。
⑹德国标准DIN 53315∶1996《皮带检验皮带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⑺德国官方方法§35 LMBG B 82.02-1∶Jun 1985《释放甲醛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