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三种工作状态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三种工作状态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三种工作状态1. 引言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谐振功率放大器。

可能有些小伙伴听到这个名字就觉得有点高大上,其实它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咱们可以轻松搞懂。

放大器嘛,就是把信号放大,让它更有劲儿。

而谐振功率放大器就像个超级增压器,让你的小信号变得响亮无比!那它有啥工作状态呢?别急,咱们慢慢来。

2. 工作状态2.1 线性状态首先,咱们得聊聊线性状态。

在这个状态下,放大器就像个正经八百的上班族,兢兢业业,尽量把输入信号完完整整地放大。

简单来说,就是输入多少,输出就大概是多少,几乎不失真。

这种状态就像喝了一杯清茶,清爽不腻,保持着良好的品质。

不过嘛,线性状态的功率输出是有限的,不能像火箭一样随便冲。

所以,咱们得好好利用这个状态,别让它浪费了。

2.2 饱和状态接下来,我们聊聊饱和状态。

哎呀,这个状态就像放大器喝醉了一样,输出信号完全不受控,干脆利落地放出满格的信号。

它可以让你的音响瞬间变得震耳欲聋,简直就是“嗨起来”的节奏!不过,喝醉了就容易出事,饱和状态下的信号失真很严重,原本的好东西可能就变得五味杂陈了。

所以,虽然这个状态让人兴奋,但也要谨慎对待。

2.3 过载状态最后,咱们得提到过载状态。

这状态就有点儿火星了,放大器已经完全失去控制,像个不听话的孩子,输出信号已经跑偏。

此时,放大器就像是在跟你抗议:“别再给我加信号了,我撑不住了!”这时候,信号会严重失真,甚至可能损坏放大器。

所以,咱们在使用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别让它过载了,毕竟谁也不想看到心爱的设备挂掉。

3. 总结最后,咱们来个小总结。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就像生活中的三种状态:认真、兴奋和疯狂。

线性状态让你稳稳当当,饱和状态则能让你体验到“放飞自我”的乐趣,而过载状态就像是一场小型的灾难。

希望大家在使用这些放大器的时候,能更好地掌握这三种状态,像一名合格的驾驶员,平稳、迅速又安全地前进。

记住,科技的世界里,不管是什么,适度永远是王道!。

谐振功率防大器_原理2012_10_17

谐振功率防大器_原理2012_10_17

晶体管特性曲线的理想化及其特性曲线
根据理想化原理晶体管的静态转移特性可用交横轴于VBZ 的一条直线来表示(VBZ为截止偏压)。
ic gc
ic
临界线
过压区 gcr
欠压区
vb
理想化折线 (虚线)
0
vb
V BZ
0
vc
( a)
( b)
晶体管实际特性和理想折线
2.工作原理分析 (1) 集电极电流 i c
设输入信号电压:
从电流导通角来分:
A(甲)类:电流的流通角等于360°;
AB(甲乙)类:电流的流通角约大于180°;
B(乙)类:电流的流通角约小于180°;
C(丙)类:电流的流通角小于180°; D类、E类及S类开关功率放大器。
晶体管的工作状态
IC
iC
Q
O
UCE O
IC
iC
Q
O
UCE O
IC
iC
Q
O
UCE O
甲类工作状态 晶体管在输入信号 的整个周期都导通 静态IC较大,波形
ic
ic
ic
ic
Q
o
eb o
t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波形图
t
o
eb o
t
VBZ
谐振功率放大器 波形图
t
工作状态 甲类 乙类
甲乙类 丙类 丁类
不同工作状态时放大器的特点
半导通角
理想效率
负载
c=180 c=90 90<c<180 c<90 开关状态
50% 78.5% 50%<<78.5% >78.5% 90%~100%
Yi
yie
yre y fe
yoe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是一种常用于无线通信和射频系统中的放大器,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谐振电路和功率放大器的相互配合来实现信号的放大。

本文将介绍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一、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构成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输入谐振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输出谐振电路。

输入谐振电路是用来接收输入信号并将其滤波、匹配到功率放大器的。

它通常由电容和电感组成的谐振回路构成,能够选择性地传输特定频率的信号。

功率放大电路是用来放大输入信号的。

它通常采用晶体管或管子放大器等器件,通过输入电压的调节来实现信号的放大,同时也可以调节放大器的增益和输出功率。

输出谐振电路是用来匹配和传输已放大的信号到输出负载的。

它通常也由谐振回路组成,能够将功率放大后的信号传输到负载上。

二、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基于谐振电路的特性和功率放大器的线性放大特性。

首先,输入信号经过输入谐振电路后,可以选择性地通过特定频率的谐振回路,其他频率的信号会被滤波掉。

这样就能保证只有特定频率的信号能够进入功率放大器进行放大。

然后,经过谐振回路的输入信号进入功率放大电路。

功率放大电路通常采用线性放大器,其输入电压的大小决定了输出信号的放大倍数。

通过调节输入电压的大小,就可以实现对输出信号的放大程度的控制。

最后,放大后的信号经过输出谐振电路,并传输到输出负载上。

输出谐振回路起到了匹配和传输的作用,能够将功率放大后的信号有效地传输给负载。

三、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优势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具有以下优势:1. 高效性:通过谐振电路的匹配和能量传输,以及功率放大器的线性放大特性,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能够实现高效率的信号放大,提高系统的整体效能。

2. 稳定性:谐振回路能够选择性地传输特定频率的信号,并且能够稳定地工作在谐振状态下,使得输出信号的幅度和频率更加稳定。

3. 可调性:通过调节输入信号的电压,可以实现对输出信号的放大倍数和功率的可调。

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第五版第二章

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第五版第二章

Qe
Xs Rs

Rp Xp
T 型网络分析
2.3.3 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
双极型管谐振功率放大电路
50MHz
场效应管谐振功率放大器
400MHz
2.4 高频功率放大器
在通信等应用领域中,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频 率往往在几十MHz以上,高到几百MHz,通常将 这种谐振功率放大器统称为介于功率管T和外接负载RL之间:
交流通路:
主要要求 阻抗转换;滤波;高效率地功率传输。 要求网络的传输效率=PL/Po尽可能接近于1。
串并联阻抗转换
Rs2 X s2 2 Rp Rs (1 Qe ) Rs 2 2 R R Rs X s p s Xp Xs Xs
基于静态特性曲线的近似分析法虽然有助于了解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性能变化特性,并指导功率放 大器的调试,但这种方法不适合分析和设计高频 功率放大器。工程上一般借助功率管的大信号输 入和输出阻抗来分析和设计高频功率放大器。
2.4.1 高频功率管及其大信号输入和输出阻抗
一、高频功率管结构
高频功率管的内部结构
称为倍频器 (Frequency Multiplier) 。
由于输出功率和滤波特性的限制,这种倍频
器的倍频次数不能太高,一般为2或3。
2.1.2 丁类和戊类谐振功率放大器
丁类(Class D)谐振功率放大器: 功率管开关工作,导通时 管子电流很大,管压降很 小;截止时管压降较大, 但几乎没电流。因此管耗 很小,籍此放大器的效率 得以提高 。 提高效率的措施是减小管 子导通期间的瞬时管耗。
实例: 设计一高频功率放大器,用于调频发射机, 输入和输出负载均为50Ω,输入信号频率为 80MHz,输出信号频率为160MHz,要求输 入功率为4mW时,输出负载上的功率 PL≥700mW,二次谐波抑制度小于-30dB,放 大器总效率大于50%,电源电压为15V。

超短波电台课程设计

超短波电台课程设计

由于高频功放的工作频率高,相对频带窄,所以一般采用选频网络作为负载回路。

为了使谐振功放的输入端能够从信号源或前级功放得到有效的功率, 输出端能够向负载输出不失真的最大功率或满足后级功放的要求,在谐振功放的输入和输出端必须加上匹配网络.对于选频网络,采用微带线匹配滤波,同时通过控制电源调整管的通断来改变cc V 的大小从而改变cm U 和P O 的大小。

超短波电台是采用频率调制,通过对高频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LC 的π型网络, 自动功率控制电路的原理进行分析,从而设计出由集成高频功放、选频网络、自动功率控制电路组成的超短波电台发信机中的高频功率放大器。

自动功率控制电路由可调电位器和电容组成的二极管检波器,差分放大器和调整管等相关元器件设计而成。

高频功率放大电路的技术指标涉及各个问题,我们从节省能量和效率方面选择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也是设计的关键。

同时为了滤除丙类工作时产生的众多高次谐波分量,常采用LC 谐振回路作为选频网络。

电容和电感组件组成选频网络,本文选用LC π型构成选频电路二者相串联后组成带通选频电路,使通过此电路的信号频率处于高频和低频信号之间,故能够使其工作在一定的频率范围之内。

关键词:丙类功放 高频 放大器 选频1. 课题描述 (1)2. 设计过程 (2)2.1. 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原理 (2)2.1.1. 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性能分析 (5)2.1.2. 设计相应的高频功放(丙类)集成电路图 (7)2.2. 匹配网络 (8)2.2.1. 匹配网络作用 (8)2.2.2 匹配网络分类 (9)2.3. 自动功率控制电路分析 (9)3.设计内容 (10)3.1. 在高频功放阶段 (12)3.2. LCπ型选频网络电路图 (12)3.3. 自动功率控制电路 (12)总结 (13)参考文献 (14)1.课题描述调频发射机框图:本次设计的任务涉及三个方面:即超短波电台发信机中的高频功率放大器包含发信机末端的高频功放,选频网络,自动功率控制电路。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嘿,咱今儿来唠唠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哈!这玩意儿就好比是一场音乐会,晶体管就是那个舞台上的明星主唱。

在这个音乐会里呀,信号源就像是给主唱提供的歌曲,它把要表演的内容送过来。

而直流电源呢,就像是给主唱提供能量的大力水手菠菜,让晶体管有足够的力气放声歌唱。

然后呢,晶体管这个主唱呀,会根据信号源的指示,该大声唱的时候大声唱,该小声哼的时候小声哼。

这时候,谐振回路就登场啦!它就像是一个超级厉害的调音师,能把主唱的声音调得特别好听,把那些不和谐的音给过滤掉,只留下最精彩的部分。

你说这谐振回路神奇不神奇?它能让放大器输出的功率更大,效率更高呢!就好像一个魔法盒子,把普通的声音变得超级有魅力。

那它是怎么做到的呢?嘿嘿,这就像是在一个大合唱里,大家一起发声,但只有某个特定频率的声音最响亮,其他的声音都被弱化了。

谐振回路就是能抓住那个最关键的频率,让它闪闪发光。

而且哦,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还有个特点,就是它能让信号变得特别强。

这就好比是把一个小小的火苗,变成了熊熊大火,照亮整个舞台!想想看,原本很微弱的信号,经过它这么一处理,变得超级强大,能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咱再想想,如果没有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那很多信号不就传不远啦?那不就像在一个大雾天里说话,别人都听不清嘛!有了它,信号就能清清楚楚地传出去,多棒呀!
所以说呀,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东西!它就像一个幕后英雄,默默地工作着,让我们的通信、广播等等变得更加精彩。

你说它是不是很厉害呢?咱可得好好感谢它为我们带来的便利呀!。

谐振放大器工作原理

谐振放大器工作原理

谐振放大器工作原理
谐振放大器是一种电子放大器,可以放大特定频率下的输入信号。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谐振现象和正反馈的效应。

谐振放大器通常由一个谐振电路和一个放大器组成。

谐振电路由一个电感和一个电容组成,形成一个谐振回路。

当输入信号的频率与谐振回路的共振频率相匹配时,谐振电路会呈现出较大的阻抗,从而使输入信号更容易通过电路。

放大器主要负责增大信号的幅度。

当输入信号进入谐振放大器时,放大器会对信号进行放大,并且通过正反馈作用反馈到谐振电路中。

正反馈会使得谐振电路的阻抗增大,从而使得放大效果更加明显。

通过谐振电路和放大器的相互作用,谐振放大器能够放大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

当输入信号的频率与谐振回路的共振频率完全匹配时,谐振放大器可以实现最大的增益。

需要注意的是,谐振放大器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保持输入信号的频率与谐振回路的共振频率匹配。

如果频率不匹配,放大效果将会大大降低。

总之,谐振放大器通过谐振电路和放大器的协同作用,能够放大特定频率范围内的输入信号。

这种放大器在无线通信、音频放大和信号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高频功率放大器(8)

高频功率放大器(8)

应用 低频 低频,高频 低频 高频 高频
谐振功率放大器通常用来放大窄带高频信号,其工作状态通常选为丙类工 作状态(c<90),为了不失真的放大信号,它的负载必须是谐振回路。
非谐振功率放大器可分为低频功率放大器和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低频功 率放大器的负载为无调谐负载,工作在甲类或乙类工作状态;宽带高频功率放 大器以宽带传输线为负载。
作,因此可近似等效为一个线性元件。小信号电压放大器瞬时工作点的
轨迹就是负载线,是一条直线。

谐振功率放大器是非线性工作,各个区域的特性曲线方程
不同,因此各个区域工作点的移动规律也不同,所以称其为动特性曲线,
以示与负载线的区别。

2、画法

(1)在放大区
iC gm (EB Ubm cost UB )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分析方法:图解法,解析法
2.2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1、电路组成 (1)晶体管的作用是在将供电电源的直流 能量转变为交流能量的过程中起开关控 制作用。
(2)谐振回路LC是晶体管的负载
iC

iB uCE

V +
-C
Re uc L
RL
ub


(3)电路工作在丙类工作状态
+ EB-
- EC +
t
4、高频功率放大器与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异同之处 相同之处:都要求输出功率大和效率高。 功率放大器实质上是一个能量转换器,把电源供给的直流能量转化 为交流能量,能量转换的能力即为功率放大器的效率。 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是输出功率与效率。
不同之处:工作频率与相对频宽不同; 放大器的负载不同; 放大器的工作状态不同。
2 sin 2 (1 cos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R + jω L ) ⋅ z=
1
jω C jω C = 1 1 R + jω L + R + j ωL − jω C ωC
L C = 1 RC 1 + j ωC − L ωL
( R + jω L ) ⋅
1
一般 ωL >> R
∴ z≈
1 R + j ω L − ωC
f0 B = 2∆f0.7 = Q
N(f )

N(f)= • I0
I
Q2 Q1
ω1 ω2 ω0 (f0)
Q1> Q2
ω(f)
6.能量关系 能量关系
串联单振荡回路由电感线圈(包括其损耗电阻) 串联单振荡回路由电感线圈(包括其损耗电阻)和电容 器构成,电抗元件电感和电容不消耗外加电动势的能量, 器构成,电抗元件电感和电容不消耗外加电动势的能量,电 路进入稳定状态后,二者只储存和交换能量, 路进入稳定状态后,二者只储存和交换能量,消耗能量的只 有损耗电阻。 有损耗电阻。
4 . 谐振曲线
串联回路用电流比来表示,并联回路用电压比来表示。 串联回路用电流比来表示,并联回路用电压比来表示。 V N( f ) = 回路端电压 V & &
• • 0
I & & = Is Z = s = v Y
Is
Q
谐振时回路端电压
1 GP + j ωC − ωL
Q2 Q1
换成导纳形式
CR 1 + j ωC − = G + jB ωL L CR 1 其中:G = 为电导,B = ω c − 为电纳 L ωL Y=
2.谐振条件 2.谐振条件
CR 1 Y= + j ωC − = G + jB L ωL
ωL −
R
1 ωC
N(f)
Q值与谐振曲线关系:Q值不同即损耗 不 值与谐振曲线关系: 值不同即损耗 值不同即损耗R不 值与谐振曲线关系 同时,对曲线有很大影响, 值大曲线尖 同时,对曲线有很大影响,Q值大曲线尖 选择性好, 值小曲线钝 通带宽。 值小曲线钝, 锐,选择性好,Q值小曲线钝,通带宽。
Q2 Q1 f0 Q1> Q2 f
电容的瞬时能量: 电容的瞬时能量: Wc =
1 2 1 1 2 1 2 cv c = cVCm 2 cos 2 ω t Wcm = cVcm = c ⋅ Q 2V sm 2 2 2 2 1 L 1 1 1 1 L 2 1 2 2 2 2 Q Q= ∴ CVcm = CQ Vsm = C 2 Vsm = LI 0 m R C 2 2 2 R C 2 1 2 Wc = I om L ⋅ cos 2 ωt 2 1 1 2 WL = Li 2 = LI om sin 2 ω t 电感的瞬时能量: 电感的瞬时能量: 2 2 1 2 1 2 1 2 回路总的瞬时储能 W = WL + WC = LI om sin 2 ωt + LI om cos 2 ω t = LI om 2 2 2
一般Q为几十到几百,因此信号源的电流不是很大,而支路 一般Q为几十到几百,因此信号源的电流不是很大, 内的电流却是很大。 内的电流却是很大。 谐振时电感支路或者电容支路的电流幅值为外加电流源I 谐振时电感支路或者电容支路的电流幅值为外加电流源IS的 QP倍。因此,并联谐振又称为电流谐振。 因此,并联谐振又称为电流谐振。
R 1− j ωL 1 ωL j − R ωCR
( R + jω L )
ωpL R 1 − = − R ωpRC ωpL 1 R2 ωp = − 2 LC L
3.品质因数 3.品质因数
1 : = R = Qp为并联振荡回路品质因 定义 数 ωpC R ωp L 1 L 1 L ρ L ρ为谐振电路的特性阻抗 ρ = Qp = = = = , , R C LC R R C R
谐振条件
QB = 0 ∴ωpC = 1 ωpL ∴ωp = 1 LC , fp = 1 2π LC
并联谐振时呈现纯阻性质,且阻抗为最大值 并联谐振时呈现纯阻性质, 若 ωL >> R不成立
1 L jωC Z= = 1 CR R + j ωL − 1+ ωC
谐振时Z为实数 故 谐振时 为实数,故 为实数
L0 S C0 S
品质因数Q:谐振时回路感抗值(或容抗值) 品质因数 :谐振时回路感抗值(或容抗值)与回路电 的比值称为回路的品质因数, 表示, 阻R 的比值称为回路的品质因数,以Q表示,它表示回 表示 路损耗的大小。 路损耗的大小。 ω0 L 1 1 L Q= = = ω0CR R C R
1 当谐振时: =ρ 当谐振时: ω0 L = ω0 C V ρ &Lo = v Co = I o ρ = s • ρ = Vs • = Vs • Q & v
电路R上消耗的平均功率为: 电路 上消耗的平均功率为: 上消耗的平均功率为
1 P = RI 2 om 2
每一周期时间内消耗在电阻上的能量为: 每一周期时间内消耗在电阻上的能量为: 1 2 1 2 1 WR = P ⋅ T = I omR ⋅ T = I omR ⋅ 2 2 fo
WC + WL f ⋅L 1 ωo L 1 = = o = ⋅ = ⋅Q 1 1 WR R 2π R 2π 2 RIom ⋅ 2 fo 1 2 LI om 2
广义失谐是表示回路失谐大小的量,其定义为: 广义失谐是表示回路失谐大小的量,其定义为:
1 ωL − (失谐时的阻抗) X ωC = ωo L ω − ωo = Q ω − ωo = ξ= o R R R ωo ω ωo ω
即失谐不大时: 当ω ≈ ω0即失谐不大时: 即失谐不大时 当谐振时: 当谐振时:ξ = 0。 。
因此串联谐振时,电感 和电容 和电容C上的电压达到最大值 因此串联谐振时,电感L和电容 上的电压达到最大值 且为输入信号电压的Q倍 故串联谐振也称为电压谐振。 且为输入信号电压的 倍,故串联谐振也称为电压谐振。 因此,必须预先注意回路元件的耐压问题。 因此,必须预先注意回路元件的耐压问题。
R
R
4.广义失谐系数ξ: 广义失谐系数ξ
W 是一个不随时间变化的常数。这说明回路中储存的能量 是一个不随时间变化的常数。 是不变的,只是在线圈与电容器之间相互转换。 是不变的,只是在线圈与电容器之间相互转换。且电抗元件不 消耗外加电动势的能量, 消耗外加电动势的能量,外加电动势只提供回路电阻所消耗的 能量,以维持回路的等幅振荡。所以回路谐振时电流最大。 能量,以维持回路的等幅振荡。所以回路谐振时电流最大。
diL dv C PL = iL ⋅v L = LiL PC = iC ⋅v C = Cv C dt dt 电容和电感的瞬时储能(设起始储能为零 设起始储能为零) 电容和电感的瞬时储能 设起始储能为零
WC = ∫ PC dt = C ∫ v C
0 0 t t
电容和电感的伏安特性方程 dv C iC = C dt 电容和电感的瞬时功率
ξ ≈ Q0 •
2∆ω
ω0
2∆f = Q0 • f0
5. 谐振曲线和通频带
串联谐振回路中电流幅值与外加电动势频率之间的关系 曲线称为谐振曲线 谐振曲线。 曲线称为谐振曲线。 可用N(f)表示谐振曲线的函数。 表示谐振曲线的函数。 可用 表示谐振曲线的函数
& vs & 失谐处电流I N( f ) = = & 谐振点电流I o R + j (ω L − & vs R 1 ) ωC = R R + j (ω L − 1 ) ωC = 1+ 1 = 1 1 + jξ
& & & vo = I s ⋅ Rp = I s / GP
ωp
Q1>Q1
由此可作出谐振曲线
& & v Is / Y Gp ∴N( f ) = = = = & /G Y & vo Is p
ωp L
R
ω
1 = ≈ 1 1+ jξ Gp + j ωC − 1+ jQ ω − ωp p ωL ωp ω
1.选频定义和作用 选频定义和作用 所谓选频就是选出需要的频率分量并且滤除不需要 的频率分量 前端选择性电路、高频功率放大器负载、 前端选择性电路、高频功率放大器负载、 混频器负 正弦波振荡器回路、 调制电路负载等。 载、 正弦波振荡器回路、 调制电路负载等。 2.选频网络的分类 选频网络的分类
单振荡回路 耦合振荡回路
通频带定义:回路外加电压的幅值不变时, 通频带定义 回路外加电压的幅值不变时, 回路外加电压的幅值不变时 1 改变频率,回路电流I下降到 的 2 时所对 改变频率,回路电流 下降到Io 下降到 应的频率范围称为谐振回路的通频带, 应的频率范围称为谐振回路的通频带 用B表示 表示 B = 2∆ω0.7 = ω2 −ω1或B = 2∆f0.7 = f2 − f1
ωp L
RP = L RC 为谐振电阻 QP =
& & ICP =V0 1
ωpL
R
=
Rp
ωpL
= RpωpC =
Rp
ρ
= Rp ⋅
C L
& I LP
& = jω CI Rp = jω CI Q 1 = jQ I & & & = jωpCV0 p S p S P P S jωpC ωPC & I SQPωP L & & & = V0 (R + jωP L) = V0 jωP L = = − jQP I S jωP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