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

合集下载

论大学生应该如何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大学生应该如何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大学生应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主力军和接班人,担负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

为了推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及国内形势,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党在十八大报告中归结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思想的结晶。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更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然而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目标追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

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问题上趋于急功近利。

他们往往只注重专业学习,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基本常识,不能牢固掌握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树立正确而远大的理想。

而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塑造。

列宁曾说过:“通过百折不回的努力,让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观念渗透到群体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

因此,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可以从从培育和践行两方面做起。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以下是关于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供大家参考!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文一)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面对社会大变革和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大学生价值观日趋多样化的新形势下,我认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一、首先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精神实质。

古语云:“论先后,知为先”。

没有深入的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做后盾,我们又怎么能在实践中切实践行和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所以,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我们不仅要记住文字的表述,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和体会其真正的内涵,从而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二、其次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仍是首要任务。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应到学习上就是要“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勇于实践,尽最大努力取得优良成绩,圆满完成学业。

除了自己学好专业知识和各项基本技能,完成学习任务外,大学生还应该“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平时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关心在学习上相对偏弱的同学。

对于同学的一些错误言行要善意的加以提醒,帮助同学共同进步。

三、最后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生活的点滴当中。

以“中国梦”引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以“中国梦”引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念。作 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 我们 自己在牢 固树立 起 为实现“ 中国梦 ” 而努力 奋 斗 的理想 信念 的 同时 , 更要 以 “ 中国梦 ” 来 引领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 这是 我们 神圣 的责任和使命。

炬、 是接力棒 , 当代 大学生正是 这“ 中 国梦 ” 的传 承者和发 扬 者, 新时期需要他们接续 民族振兴 的历史 重任。周恩来 总理
光投向青年 ; 一个 有远见 的政 党 , 总是把 青年 看作 推动历 史 发展和社会前进 的重要力量 。 ” … 大学生是 国家的未来 , 是社
会进 步 和 发 展 的 中坚 力 量 。因 此 , 以“ 中国 梦 ” 引领 当代 大 学 生 理想 信念教育意义重大 。
( 一) 以“ 中 国梦 ” 引领 当代 大学 生理 想信 念 教育 , 对 大 学 生承担起实现 中华 民族伟 大复兴 的历 史重 任具有 重要 意 义。我们中华民族有 着 5 0 0 0多年 的悠 久历 史和 灿烂 文化 , 曾经一度走在世 界发展 的最 前列 , 但 自从 1 8 4 0年鸦 片战 争 以后 , 我们 的国家 和民族 开始陷入屈辱与苦难 之 中。实 现中 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成 为 中国近代 以来无 数仁 人志 士的共 同
族独 立 、 人 民解放 , 建立 了新 中国, 继而又开创 了 中国特色 的 社会 主义 建设 道路 。近代 中华 民族 1 7 0多年的发展历 程 , 新 中国成立后 的持续 探索 , 改革 开放 的伟大 实践 , 都 印证 了中 华儿 女为实现 “ 中国梦” 的不懈奋斗 。理想信念是灯塔 、 是 火
的 重 要 性 胡 锦 涛 同志 指 出 : “ 一 个 有 远 见 的 民族 , 总是把关注 的 目

对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思考

对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思考
科技信息
○职校论坛○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2 年 第 33 期
对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思考

梁采芹 李金花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遂宁 629000)
【摘 要】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本文在分析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 念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的深刻 调整,思想文化多元多变,这就为我们当前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关键词】新形势;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发展方向
1 理想信念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1)什么是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们追求、向往的目标,是对未来美好前景和远大目 标的自觉的内心追求,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是超越自我、塑造 自我、发展自我、面向未来努力实现更高价值的自我意识;是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制约人生观成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也是一个国家、民族或政党及个人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2)新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确认并突出强调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意见》 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区别为两个层 次: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二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 想信念。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既 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也是远大理想的阶段性、现实性的体现。 大学生今天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勤奋学习和工作,就是在为实现远大理 想创造条件;决心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就必须脚踏实地地为实现 共同理想而努力奉献。 (1)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涵。 《意见》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作了新的概括,即确立“在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 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涵 。 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 行理想信念教育时要把握以下三点:一是坚信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 义理想信念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道路;三是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 这三个基本方面缺一不可 ,构成了我们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 。 只有坚定不移地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才能 帮助大学生自觉克服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思想困惑,使大学生增强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对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信任,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2)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一个时代 的青年人有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 途和命运。 大学生是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群体,是当代青年人中 的代表,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比较系统地 掌握了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现代专门科学知识,是未来知识和科技 创新的主体,而且拥有较系统的现代管理科学知识,毕业后将成为各 部门或单位的骨干。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对大学生进 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3)加 强 大 学 生 理 想 信 念 教 育 是 实 践 “三 个 代 表 ” 重 要 思 想 和 构 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提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事关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败,事关 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命题,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在这场改革开放和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始 终是我们实践发展的根本目标和精神支柱。

论加强大学生“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教育

论加强大学生“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教育
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高校要从理论武装 、 现实问题指导 、 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和发挥教师的示 范表 率作 用等方面, 加
强大学生“ 中国梦” 理 想信念教育 , 引导大学生把“ 中国梦” 理想信念转换为实现 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事业的实际行动。
关键词 :中国梦 ;大学生 ; 理想信念教 育
中图 分 类 号 : G 6 4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想, 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深入开展 , 蕴含 了
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要求 。加强大学生理 想信 念 教 育是 “ 中 国梦 ” 的题 中之 义 , 是实现 “ 中国 梦” 的动力源泉和基本保障 。开展大学生“ 中国梦” 的理 想信 念教 育 , 就 是要 广泛 宣 传 “ 中 国梦 ” 的基 本 内容 、 价值理念 , 使大学生在情感上 、 理性上 自觉 接受 和认 同“ 中国梦 ” , 并 能 自觉 地 为实 现 “ 中 国梦 ” 贡 献力 量 。
二 、大学生 的理 想信 念现 状及 原 因分析
从 目前情况看, “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主流是积极 健康 的 。 他们 对党 的方 针政策 , 对 中国特色社 会主 义
事业 的理 想 有较 高 的认 可 度 ;他 们关 注 国家 和 民族
的命运 , 了解 自身价值的体现与民族复兴的内在联 系 ;他们 对 中国特 色社会 主 义道 路 有越 来越 强烈 的 自 信” 。 嘲 同时 , 我们也要看到, 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 模糊 , 对祖 国发展信心不足, 对社会主义前途存在 模糊认识 , 对坚持党的领导不够坚定 , 价值观表现
出 自我化 和功利化 的倾向 。究其 原因主要有 : ( 一) 思想 政 治理 论课 教 学 的低 效性 有 的思
景, 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

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中学起,我们都已经从政治课上了解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正如大家所熟知的,用24个字来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应该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身为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了这些内容的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实践。

这其中最基本和主要的就是先牢记这些内容,并对其进行了解。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要求。

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公民层面的内容是基本必须做到的。

爱国是每个中华儿女从小就培养起来的思想,我们生于祖国,应该视祖国为母亲,了解她、爱护她使我们与生俱来的职责,相信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我们在这一问题上是没有疑问的。

敬业是我们未来要做的事,但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也绝不是没有要求的,敬业指明了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在对待所做的事应有的态度,对于我们也同样适用,放在大学生身上就是要敬学,同时要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认真负责的态度。

对自己学术方面专业知识要努力持有热情的心态,最好是明确自己的目标,既有兴趣,又有干劲。

诚信也是学校从小就教导我们的,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当代大学生最应该做好的诚信问题就是“考试不作弊”!这一话题早就在社会上广为议论,直到现在还依旧停不下来。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引领作用.doc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引领作用.doc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引领作用作者:孙福茂张鹏伟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02期[摘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新形势下,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构筑大学生强大的精神支柱。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等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理想信念教育人文素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作者简介]孙福茂(1951- ),男,陕西西安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张鹏伟(1983- ),男,宁夏隆德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助教,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陕西西安710071)[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3-0085-02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决定着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形成全民的价值共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构筑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当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构筑大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支柱。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1.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时代楷模”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研究

“时代楷模”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研究

“时代楷模”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研究胡自爱(湖北民族大学,湖北恩施445000)【作者简介】胡自爱(1989-),女,湖北恩施人,硕士,湖北民族大学,助教,学生科副科长,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为湖北民族大学2019年思政专项,项目编号:MDZ2019003。

【摘要】理想信念教育是人生必修课,关系国家前途命运。

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奋进中国梦的追梦人,是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着时代重任和历史使命。

“时代楷模”被列为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具有很强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典型性。

楷模人物事迹厚重感人,楷模道德情操高尚,楷模精神影响广泛深远,是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活的教科书。

在“大思政”背景下,将“时代楷模”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发挥榜样力量,培育向上、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

同时,为思政课改革注入新的元素和素材,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时代意义。

【关键词】时代楷模;大学生;理想信念【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36(2020)03-0069-03“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崇高的追求”,新时代需要榜样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要更加深入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引导大学生准确定位角色、充分发挥才能,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最大公约数”,实现自我价值。

时代楷模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道德积淀”,以实际行动解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释义,是社会大众崇尚的主流价值观,因此“时代楷模”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时代楷模”精神的科学内涵“时代楷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强大精神引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当代反思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反思当代大学生的共同理想教育现状,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可以使青年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可以引导他们自觉抵制错误思潮,坚定他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理想信念教育应该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贴近大学生的实际,切实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反思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报告号召全党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这些论述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态度,也使此前关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争论暂时退出人们的视线但是,要使这种杂音彻底消失, 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永远高扬于中国大地, 关键在于教育青年大学生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一、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现状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我国当前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和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国民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的进行,使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面临着许多难题,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从社会环境影响来看,多元的社会文化使大学生这一涉世未深的知识分子群体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出现了偏差。

从受教育的一方来看,一是理论根底太浅,判断能力不强,理想信念出现偏差;二是理想与行为相脱节。

从实施教育的一方来看,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教育者对理想信念教育“教什么”、“怎样教”感到迷茫。

受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人们拼命地追求现实利益,“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加之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等等,使得这个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成了教育者在共同理想教育中值得反思的”问题”。

二、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问题的反思(一)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增加了难度。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是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必将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的转变所引起的种种矛盾和冲突,甚至给人们带来某些思想混乱,也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增加了难度。

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潮流之中,特别是融入西方经济潮流之中。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依存,互为载体,西方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政治观、人权观、金钱观等将不可避免地“侵袭”、“毒化”和影响人们的思想。

因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社会所大肆炒作的全球化,一是政治全球化,鼓吹‘国家主权无能论’、‘人权大于主权’,企图建立一个‘全球管理机构’领导世界,要以资本主义制度统一世界;二是鼓吹‘文化全球化’,倡导实质为西方价值观的‘全人类共同文化价值观’,推行文化帝国主义;三是鼓吹意识形态全球化,加紧向社会主义国家推销资本主义制度和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企图用‘全球意识’取代马克思主义。

全球化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手中,变成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领域渗透的渠道和工具”。

同时,经济全球化的消极作用、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与种种资产阶级思想交织在一起,使部分人理想淡化、信念动摇、价值观扭曲。

给人们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发展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等带来了混乱。

如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经济上求同、政治上存异的两种水平发展不一的组织形式;有些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将最终推动人类社会“趋同”进入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而是融二者之优点和长处的“趋同”社会;有些人认为,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WTO,是补上资本主义一课,说明资本主义是值得学习的,社会主义离不开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更不会被社会主义所战胜;有些人认为,当今社会是“技术决定论”,现代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改变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进程,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技术决定一切的历史阶段。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中的“不坚定性”,导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半信半疑”,教师对教学起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高校大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理论课教学能“理直气壮”,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起到了“引导”和“榜样”作用。

但我们也不可否认,部分教师理论课教学给学生留下了“马克思主义有点讲不清”的味道,导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半信半疑”。

一些理论课教师自身理论功底差,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积累,对马克思主义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上课说不出马克思主义的“魄力”来,学生对这样的教师容易反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就反感,不愿学,不想学,也就谈不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了;一些理论课教师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在解释社会现实问题时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及观点,不能灵活地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分析,让学生觉得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失灵了;一些理论课教师教学中完全脱离马克思主义而大讲特讲西方现代理论,学生不能正常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清,更谈不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三)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负影响。

当前,整个社会的运行都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

但是,网上信息良莠共存,加上国内外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散布反动言论,甚至对社会热点、难点和敏感新闻进行炒作,误导舆论,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全国15所高校进行“大学生信息渠道来源”的调查表明,大学生被动接受的电子邮件中,有9.8%属于反党反政府的信息。

特别是西方势力对我国进行“分化”、“西化”,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冲击很大,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可避免地遭到“不良信息”的“侵袭”。

社会大众理想信念的迷失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消极作用。

(四) 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的理想信念由单一型向多层次型转变。

加上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有所放松,一些社会大众的理想信念迷失。

大学生群体随着社会大众才潮流迷失了理想信念,主要表现在背弃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迷信鬼神、烧香拜佛。

社会大众理想信念的迷失,表现在不同的人群之中。

除一般老百姓外,一些领导干部迷信鬼神的丑剧时有发生。

如河北省原常务副省长丛福奎为求仕途升迁,曾求一个寺庙的主持给他算命,主持说他有三步高升,一是当省长,二是当省委书记,三是升到国务院。

丛福奎就信以为真,为了受到神的保佑,他便遍访名山,周游名刹,同时,在住宅内设佛堂,供佛像,还专设供道台、供神台,每月初一和十五烧香、念经、打坐、拜佛。

更为甚者,他还在被褥底下铺有佛令,枕头底下压有道符……近年来,许多媒体都报道了一些类似案件,令人触目惊心。

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最大,现在一部分教师也存在理想信念扭曲,学生看在眼里,怎么不记在心里呢?如某省重点中学,在高考前,学校每年要组织高三年级班主任到南岳烧香,以求学生能考出好成绩。

由于当代大学生都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成长的,社会大众理想信念的迷失必然会在青年大学生身上打下烙印。

三、进行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途径1.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一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理想信念教育首先要生动具体、全面深刻地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集思想性、科学性、政治性、革命性为一体的思想理论体系。

只有端正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认识,用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才能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信念。

二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马克思主义教育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方法论的引导,使他们掌握唯物辩证法,帮助他们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正确地观察和分析问题,自觉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2.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一是凸现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

第一,要求教育者树立”以人为本”的观点,要意识到大学生是真正的教育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去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按照他们的需要加以引导,而决不能抱”恩赐”的观点,不能越俎代庖,不能强迫命令。

因此,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第二,要求教育者及时引导,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个前提。

教育者要按照教育目的的要求,适时给以科学指导,启发引导其内在的思想政治要求,通过说服教育、示范引导与提供服务的方法和途径,培育他们的主体意识、自主能力、创造才能等主体属性。

二是理想信念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重视将其与专业知识教育结合起来。

当前,大多数学生都把自己的理想定位于未来的事业,希望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报效祖国,服务社会。

这种崇高的理想正是建立在他们的专业学习基础上的,离开专业知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便会缺少具有说服力、感染力的载体,缺乏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和条件,成为空洞的说教。

局限于专业知识,便会失去提升理想、铸造信念的功能,从而失去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三是榜样示范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形象的示范作用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切入点。

在弘扬先进形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以大学生身边的模范人物和群体的先进行为来引导、激励和带动。

任何教育活动都不能缺少受教育者自身的参与。

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强,需要别人的尊重和人格的平等,希望从身边的具体实际、具体实情出发,注重培养自主发展、自主选择、自主评价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以及自觉纠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行为,让理想信念教育落在具体行动中。

3.探求理想信念教育载体的多样性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载体,形式要灵活多样。

网络被称为2l世纪教育的”第四媒体”,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社会实践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又一重要载体。

新时代的大学生只有投身和参与社会实践,才能深刻认识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

同时能够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一些实事,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知”与”行”的统一,以使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更加坚定起来;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已经成为高校一道绚丽的风景线,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潜移默化和点滴渗透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精神状态、心理素质、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行之有效的不可缺少的教育载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