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专项练习题

鲁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专项练习题
鲁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专项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周长练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

1、在括号里上适当的单位。

黑板约长4()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是7000()

小明身高约128()小华腰围约6()

数学书的封面大约是320()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是3()数学书厚约8()教室地面约56()

2、长方形面积= ,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面积= ,正方形周长=

3、

4、一个正方形,边长是20m,它的周长是(),面积是()。

二、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2.一个长方形,长5分米,宽4分米,它的面积是20分米,周长是18平方米。()3.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不一定相等。()

4.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增加2厘米,面积也就增加2平方厘米。()

三、先测量出求面积所需要的数据,再计算面积。

长:边长:_______

宽:________ 面

面积:_____ _____

五、填表。

二、应用题。

1、有一块长方形西瓜地,长35米,宽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可收西瓜35千克,这块瓜地共可收西瓜多少千克?

2、学校篮球场的宽是15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篮球场有多大?小明绕篮球场跑了5圈,他跑了多少米?

3、同学们出的墙报,长 18 分米、宽 10 分米。墙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在墙报四周贴一条花边,花边的总长是多少分米

4、小红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她绕着小区里的正方形荷花池跑步,跑一圈正好是240米,这个正方形荷花池的面积是多少?

5、一根铁丝能做一个长2分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做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鲁教版三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数学)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填一填。(52) 1.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并比较大小。(4) ( ) ( ) ( ) ( ) ( ) ( ) ( ) ( ) 2.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10) 1.汽车每小时行驶60()。 2.小明的身高145() 3.小强的体重是38() 4.一枝圆珠笔长15() 5.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8() 3.摸一摸,猜一猜。(口袋里的球大小相同)(4) 盒子里放了6个球,4个红球,2个白球。随便摸出一个球,摸出()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出()球的可能性最小。 5.在方格纸上画图。(10) (1).画出对称图形。(2).将“石凳”向上平移4格。 6.(8) 5千克=()克 6公顷=()平方米

8平方米=()平方分米 3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4000克=()千克 3000千克=()吨 600厘米=()分米 2平方千米=()公顷 7.下面是9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图.(8) (1)从体育馆路到金山小区的路线是: 向___________方向行驶_______站到邮局, 再向__________方向行驶__________站到 公园,再向__________方向行驶________站到达广 场,再向方向行驶站到金山小区。 (2)从广场到火车站的路线是:向__________方向行驶__________站到公园,再向__________方向行驶__________站到邮局,再向________方向行驶__________站到体育馆,再向__________方向行驶__________站到火车站。 8.下列物体运动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4) ( ) ( ) 二、操作题(5)。画一个周长是12厘米的长方形,并求出它的面积。 三、列竖式计算。(12) 516-278= 406×3= 612÷6=

鲁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式

鲁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 学公式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三年级下数学复习提纲 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转。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2.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5.除法计算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6.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7.关于倍数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8.和差问题 (两数和—两数差)÷2=较小的数 (两数和 + 两数差)÷2=较大的数 例: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37,两数之差是19,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如图: 解析:如果给甲数加上“乙数比甲数多的部分(两数差)”(虚线部分),则由图知,甲数+两数差=乙数。如是:甲数+两数差+乙数=甲数+乙数+两数差=两数和+两数差 又有:甲数+两数差+乙数=乙数+乙数 =乙数×2 知道:两数和+两数差=乙数×(两数和 + 两数差)÷2=乙数 解:假设乙数是较大的数。乙:(37+19)÷2=28 甲:28-19=9 9.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 如图,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3=4(分钟) 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4×4=16(分钟) 10.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8=6,求被除数最大是,最小是。 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最大应是7,最小应是1。 再由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 统计 1.求平均数公式:总和÷份数=平均数

鲁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归纳

鲁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归纳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念总结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2.小数乘法法则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3.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6.积的近似数: 四舍五入是一种精确度的计数保留法,与其他方法本质相同。但特殊之处在于,采用四舍五入,能使被保留部分的与实际值差值不超过最后一位数量级的二分之一:假如0~9等概率出现的话,对大量的被保留数据,这种保留法的误差总和是最小的。

7.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分数 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化成小数 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化有限小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 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小数化成百分数 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5)百分数化成小数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分数化成百分数 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7)百分数化成小数 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8.小数的分类 (1)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都是有限小数。 (2)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

鲁教版三年级脱式计算题

57×12-560÷35 848-640÷16×12 960÷(1500-32×45)178×101-178 84×36+64×84 75×99+2×75 83×102-83×2 50×(34×4)×3 25×(24+16)178×99+178

79×42+79+79×57 7300÷25÷4 8100÷4÷75 75×27+19×25 31×870+13×310 4×(25×65+25×28) 138×25×4 (13×125)×(3×8)

(12+24+80)×50 25×32×125 32×(25+125) 84×36+64×84 75×99+2×75 83×102-83×2 50×(34×4)×3 25×(24+16)

178×99+178 79×42+79+79×57 7300÷25÷4 8100÷4÷75 280+840÷24×5 85×(95-1440÷24) 80400-(4300+870÷15) 1437×27+27×563

81432÷(13×52+78) 125×(33-1) 156×107-7729 287×5+96990÷318 500×6-(50×2-80) (105×12-635)÷25 (45+38-16)×24 500-(240+38×6)

(58+37)÷(64-9×5)178-145÷5×6+42 812-700÷(9+31×11)85+14×(14+208÷26)(284+16)×(512-8208÷18)120-36×4÷18+35 (58+37)÷(64-9×5)(58+370)÷(64-45)

鲁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式

三年级下数学复习提纲 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转。 2.地图通常就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除数就是一位数的除法 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2.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瞧两位上商。) 5.除法计算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6.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就是2、4、6、8、0的数就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就是0或5的数就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与就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就是3的倍数。比如:462,4+6+2=12,12就是3的倍数,所以462就是3的倍数。

7.关于倍数问题: 两数与÷倍数与=1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8.与差问题 (两数与—两数差)÷2=较小的数 (两数与+ 两数差)÷2=较大的数 例:已知甲乙两数之与就是37,两数之差就是19,求甲乙两数各就是多少? 如图: 解析:如果给甲数加上“乙数比甲数多的部分(两数差)”(虚线部分),则由图知,甲数+两数差=乙数。如就是:甲数+两数差+乙数=甲数+乙数+两数差=两数与+两数差又有:甲数+两数差+乙数=乙数+乙数 =乙数×2 知道:两数与+两数差=乙数×2 (两数与+ 两数差)÷2=乙数 解:假设乙数就是较大的数。乙:(37+19)÷2=28 甲:28-19=9 9.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 如图,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3=4(分钟) 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4×4=16(分钟)

鲁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题

期末测试题 一、填空题 1、一个八位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3,十万位上的数字是7,万位上的数字是5,从右数第三位上的数字 是9,其他位上的数字均为0,这个数写作(),读作()。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各时刻:上午9:00(),晚上7:00() 3、比较大小:□93250□100350 310001□309998 元□元 4、今年全年有()天,明年二月有()天。 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小数:8角=()元9厘米=()米 6)形状。 从上面看 从侧面看 7、12是一个数的因数,同时又是这个数的倍数,这个数是( 8、2600X5的末尾有()个“0”. 9、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总面积达156700平方千米,约是()万平方千米,2006年末, 总人口数达到人,合()万人。 10、用0、0、0、3、4、6、9七个数字分别组成符合下面条件的7位数: (1)所有的“0”都不读: (2)最小的七位数: 二、选择题 1、去年,小明在奶奶家连续住了两个月,共是62天,这两个月是() 月和4月月和7月月和8月月和1月 2、一个长方形公园,面积是10公顷,现在将它的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宽不变,扩建后的面积是() 公顷公顷公顷公顷 3、两个数的和与它们的积比较() A.积大于和 B.和大于积 C.和等于积 D.没法比较 4、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A.一条 B.两条 C.三条 D.无数条 5、计算846-46x12+38的第一步结果是() 6、从地球到月球发射了一条长38万千米的光束,这条光束是一条()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7、两个因数的积是78,当两个因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时,积是()。 8、小明是一个钢琴手,每天都坚持练琴一个小时,一年中()练的时间最少。 A.一月 B.二月 C.三月 D.四月 9、下面图形中四条线段的关系,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a和c互相垂直 B、c和d互相垂直 a c C、d和b互相垂直 D、c和d互相平行 10、要使□34÷84的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的数字是()

鲁教版五四制小学数学目录(最新最全-对着课本一篇一篇敲的)

海底世界——数数 一、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二、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四、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 智慧广场——排队问题 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智慧广场——一样多 六、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人教一年下一年级下册 一、下雨了——学看钟表————接三上四时分秒的认识 二、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 智慧广场——数感 三、牧童——认识图形——平面图形 四、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进退位——人教二年上 五、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元角分 六、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竖式——人教二年上 智慧广场——等差数列? 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八、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人教二年上 九、我换牙了——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

一、看杂技——表内乘法(一) 二、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 智慧广场——数图形 三、凯蒂学艺——表内乘法(二) 神奇的小棒——锐角、直角 四、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 五、美丽的校园——认识方向 我喜欢的地方 六、制作标本——表内除法——人教二年下 七、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接四上六观察物体 八、野营——有余数的除法——人教二年下 智慧广场——与除法结合的图形规律 九、休闲假日——解决问题——人教二年下 十、过年——总复习 二年级下册 一、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二、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智慧广场——搭配问题(排列组合) 三、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四、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 五、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鲁教版三年级上期末数学复习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卷 ( 一、填空题(第6题4☆,其余每空1☆,共22☆。) 1、6000克=()千克3平方千米=()公顷 40厘米=()分米()千克=7吨 2、正方形有()条对称轴,圆形有()条对称轴。 3、426÷3商是(),最高位是()位。 4、2只燕子一个星期吃了700只害虫,一只燕子每天吃()只害虫。 5、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6、先写出分数,再比较大小。 (1)(2) ())(() 7、盒子中有3只红笔和7只蓝笔,从中任意摸一支,摸到()笔的可能性大,摸到()笔的可能性小。 8、右边的图形是由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 它的面积是(),周长是()。 9、□÷6=7……△,△最大可以是()。 10、小华家住7楼,他从一楼到家,共走了84个台阶,每层楼有()个台阶。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共20☆。) 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①一张打印纸约重5克②爸爸的体重为80克 ③一辆货车的载重为5000千克④一桶花生油重2千克 2、要使91÷□没有余数,□里可以填………………………………………………………() ① 6 ② 7 ③ 4 ④ 3 3、在A、N、M、H四个字母中,轴对称图形有几个?………………………………………() ①1 ② 2 ③ 3 ④ 4 4、有53千克油,如果每桶能装8千克,这些油最多可装满多少桶?……………………()

① 7 ② 6 ③ 5 ④ 4 5、一辆汽车从上午8:00到10:00,共行驶了120千米,这辆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要解决这个问题,正确的算式是…………………………………………………………( ) ① 120÷8 ② 120÷10 ③ 120÷(10-8) ④120÷10-8 6、下面现象属于平移的是……………………………………………………………………( ) ①钟表的时针在走动 ②行驶中的汽车轮子 ③被风吹动的风车 ④行驶中的汽车 7、用16分米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周长相同,面积相同。 ②周长相同,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 ③周长相同,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的面积大。 ④面积相同,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大。 8、某学校有12个教室,每个教室有47张桌子,这些教室里桌子总数大约是……………( ) ①57 ②62 ③400 ④500 9、在下面4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哪个口袋里摸到白球和黑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 ①黑球1个,白球2个 ②黄球2个,黑球2个 ③黑球3个,白球3个 ④白球4个,黑球5个 10、与一个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面积最接近的是………………………………( ) ①电脑屏幕 ②数学课本封面 ③黑板面 ④普通手机表面 三、计算题(共25☆) 1、直接写得数。(每题1☆,共10☆) 20×30= 40×21= 78+102= 360÷6= 1-21 = 86+7= 3×50= 90-8= 800÷4= 72+74 = 2、竖式计算。(每题2☆,共6☆) 245÷3= 62×18= 45×31= 3、脱式计算(每题3☆,共9☆)

鲁教版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一、填空(20分) 1.(1)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 (2)长方形的长为26分米,宽为11分米,它的周长是()分米。 2.□÷5=7------□中,余数最大是()。 3. 在○里填上“>”“<”“=”。 20×3○30×3 900+1○900×1 2吨○18000千克 989克○1千克 67厘米○7分米 4. 在()里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 ①小明的体重大约是45()。 ②一块水果糖大约重2()。 ③一辆汽车的载重量是3()。 5. 4米=()分米 3吨=()千克 240秒=()分 5000米=()千米 100厘米=()米 6、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 ),4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 )。 7、有两个长方形,长都是4厘米,宽都是2厘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二、判断(5分) 1. 3吨棉花比3吨铁轻得多。() 2.把一个饼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饼的1/3。() 3. 两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厘米。()

4.最小的三位数乘最大的一位数,积是三位数。() 5. 620×5的积的末尾有一个零。() 三、选择(10分) 1.把四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周长是()。 A、10厘米 B、8厘米 C、12厘米 2.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是5,商是6,被除数最大是()。 A、30 B、34 C、35 3.250×8结果有()个0 A、1 B、2 C、3 4.一个两位数被9除,余数最大可能是() A、9 B、8 C、7 5.一个三位数乘3,积()。 A、一定是三位数 B、一定是四位数 C、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四、计算(34分) 1、口算(10分) 200+4000= 4500+2500= 324×2= 3000-1800= 78×0= 27÷9=700×6=56÷7=400×3= 214×3= 59÷9=132×3=200×8=36÷5= 760+0=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带☆的要验算。(18分) 482×7=506×6

鲁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填空题

鲁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填空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填空题 1、10个一百万是( );一亿是( )个一千万。 2、从右边起第五位是( )位,第九位是( )位。 3、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 )级。 4、最小的自然数是( ),自然数的个数是( )。 5、508700036这个数,“5”在( )位上,表示( );“7”在( )位上,表示( );“3”在( )上,表示( )。 6、一个十位数,最高位和百万位上都是8,万位上是9,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 7、与99999999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 )和( )。 8、一个数“四舍”后所得近似数是70万,这个数千位上的数最大是( ),最小是( )。 9、2001年春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旅游人数达四千四百九十六万人,横线上的数写作( ),它是( )位数,“6”在( )位上,十万位上是( )。 10、一年有( )个月,其中有( )个小月,它们分别是( )。 11、一个月最多有( )天,这样的月份有( )。 12、北京奥运会在( )年举办,这一年共有( )个星期零( )天。 13、三年=( )月 24个月=( )年 2日=( )小时 1日7小时=( )小时 4小时15分=( )分 360分=( )小时第二季度有( )天一世纪=( )年 8月份有( )天17时是下午( )时 3日=( )小时 14、音乐会在晚上( )时( )分开始。这一年是( )年。剧目新年音乐会 日期 2012年1月1日19时30分 地点音乐堂 座位 1楼11排4号

15、(1)1元是10角,8角是( — )元,还可以写成( )元。 (2)6厘米是( — )米,还可以写成( )米;27厘米是( — )米,还可以写成( )米。 16、写出横线上的小数。 (1)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非洲象,它的高度可达三点五米,重可达五点二五吨。( ) ( ) (,)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非洲鸵鸟,它的高度可达二点七五米,一个鸵鸟蛋约重一点五千克。( )( ) 17(你能用小数表示吗, 6分,( )角 4角,( )元 5分,( )角( )元 2厘米,( )米 8厘米,( )分米 30厘米,( )米 ,,((1)6024007,( ),( ),( ),( ) (2)427600,( ),( ),( ),( ) (3)200008001,( ),( ),( ) (4)30040009,( ),( ),( ) 19(在?里填一个数,使第一个数最接近9亿,第二个数最接近10亿。 9?8765000,9亿 9?8765000,10亿 20(小星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早晨6时起床,她睡了( )小时。第一次取信到第二次取信间隔了( )小时。 取信时间 第一次:8:30 第二次:14:30 第三次:18:30 21(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3050701 3010057 5001370 5100703 ( ), ( ) , ( ) , ( ) 22(在?里填上“,”“,”或“,” 64508?754620 3元5角?3.52元30×30?400×20

鲁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式

鲁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 数学公式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三年级下数学复习提纲 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转。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2.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5.除法计算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6.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7.关于倍数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8.和差问题 (两数和—两数差)÷2=较小的数 (两数和+两数差)÷2=较大的数 例: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37,两数之差是19,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如图: 解析:如果给甲数加上“乙数比甲数多的部分(两数差)”(虚线部分),则由图知,甲数+两数差=乙数。如是:甲数+两数差+乙数=甲数+乙数+两数差=两数和+两数差又有:甲数+两数差+乙数=乙数+乙数=乙数×2 知道:两数和+两数差=乙数×2两数差)÷2=乙数 解:假设乙数是较大的数。乙:(37+19)÷2=28甲:28-19=9 9.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 如图,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3=4(分钟) 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4×4=16(分钟) 10.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 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最大应是7,最小应是1。 再由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 统计 1.求平均数公式:总和÷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份数=总和

三年级数学第二十套(鲁教版2)(三年级)同步测试.doc

三年级数学第二十套(鲁教版2)(三年级)同步测试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 题 (每空xx 分,共xx 分) 【题文】小红做4次深呼吸大约15 ,小明由数字1写到数字20大约15 。 【答案】秒,秒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情景根据生活经验,对时间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小红做4次深呼吸大约需要的时间用“秒”做单位;可知计量小明由数字1写到数字20大约需要的时间用“秒”做单位。 解:小红做4次深呼吸大约15 秒,小明由数字1写到数字20大约15 秒; 故答案为:秒,秒。 【题文】四千零三十二写作 ,5020读作 。 【答案】4032、五千零二十 【解析】 解:四千零三十二写作:4032, 5020读作:五千零二十。 故答案为:4032、五千零二十。 【题文】单位换算。 3分= 秒 1时 = 分 2分= 秒 2时30分= 分 90秒 = 分 秒 50分+10分= 时 1分﹣35秒= 秒 【答案】180,60,120,150,1,30,1,25 【解析】 解:3分=180秒 1时=60分 2分=120秒 2时30分=150分 90秒=1分 30秒 50分+10分=1 时 1分﹣35秒=25秒 故答案为:180,60,120,150,1,30,1,25。 【题文】85减去13的差再除以9,列综合算式: ( )。 【答案】(85-13)÷9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有关减法和除法的混合运算。85减去13的差再除以9,应该先算85减去13的差,然后用这个差除以9,本题由于先算减法,在列综合时要加上括号。 解:根据题意列出算式为:(85-13)÷9。 【题文】一本漫画书有52页,看了24页后,剩下的4天看完,要求平均每天看()页,必须先算出()。再算出()。 【答案】多少,剩下的页数,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解析】 解:本题考查有关减法与除法的应用题,漫画书有52页,看了24页后,剩下的页数是求52与24的差是28页。剩下页数4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即28÷4=7(页)。 【题文】两个“0”和两个“4”组成的四位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数是和,一个零也不读的是。 【答案】4040、4004、4400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整数中“零”的读法,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余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要想一个“零”也不读,就要把所有的0都写在每级的末尾;要想只读一个“零”,就要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不能写在每级的末尾;要想读出两个“零”,就要有两个或两组0不能写在每级的末尾,且不能相邻,解答即可。 解:两个“0”和两个“4”组成的四位数中, 只读一个零的数是4040和4004, 一个零也不读的4400。 故答案为:4040、4004、4400。 【题文】连一连。 【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把24时计时法化成普通计时法,上午时刻不变,下午时刻减去12时,然后和钟面的时刻一一对应连线。 解:16时20分﹣12时=4时20分, 13时10分﹣12时=1时10分, 答案如图,

鲁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

题卡三姓名: 20+7= 87-7= 90-60= 80+6= 90-80= 70+4= 97-7= 60+20= 35-5= 90+10= 88-80= 20+7= 87-7= 90-60= 80+6= 90-80= 70+4= 97-7= 60+20= 35-5= 90+10= 88-80= 30+60= 6+30= 85-80= 40+5= 9+30= 45-40= 30+50= 40+40= 90-50= 88-8= 59-9= 30+60= 6+30= 85-80= 40+5= 9+30= 45-40= 30+50= 40+40= 90-50= 88-8= 59-9= 20+6= 50+8= 5+40= 70-20= 7+50= 98-8= 70+30= 7+70= 74-4= 26-6= 80+5= 题卡三 20+6= 50+8= 5+40= 70-20= 7+50= 98-8= 70+30= 7+70= 74-4= 26-6= 80+5= 90-70= 3+90= 4+20= 76-70= 80-70= 96-6= 50+40= 86-80= 20+40= 30+6= 100-60= 90-70= 3+90 = 4+20= 76-70= 80-70= 96-6= 50+40= 86-80= 20+40= 30+6= 100-60= 100-20= 90-30= 48-40= 50+50= 90-40= 60+3= 70+20= 56-6= 69-60= 83-3= 48-8= 姓名: 100-20= 90-30= 48-40= 50+50= 90-40= 60+3= 70+20= 56-6= 69-60= 83-3= 48-8=

鲁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归纳

鲁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归纳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念总结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2.小数乘法法则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3.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6.积的近似数: 四舍五入是一种精确度的计数保留法,与其他方法本质相同。但特殊之处在于,采用四舍五入,能使被保留部分的与实际值差值不超过最后一位数量级的二分之一:假如0~9等概率出现的话,对大量的被保留数据,这种保留法的误差总和是最小的。 7.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分数 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化成小数 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化有限小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 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小数化成百分数 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5)百分数化成小数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6)分数化成百分数 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7)百分数化成小数 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8.小数的分类 (1)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 41.7 、 25.3 、 0.23 都是有限小数。 (2)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 4.33 …… 3.1415926 …… (3)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4)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 3.555 …… 0.0333 …… 12.109109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 3.99 ……的循环节是“ 9 ”,0.5454 ……的循环节是“ 54 ”。 9. 循环节:如果无限小数的小数点后,从某一位起向右进行到某一位止的一节数字循环出现,首尾衔接,称这种小数为循环小数,这一节数字称为循环节。把循环小数写成个别项与一个无穷等比数列的和的形式后可以化成一个分数。 10.简易方程:方程ax±b=c(a,b,c是常数)叫做简易方程。

鲁教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一个信息窗组成,呈现了小学生在图书馆查阅到四种动物的体重情况,引出克、千克、吨的认识。此情境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质量单位产生疑问,如“1克有多种?”“1千克有多重?”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操作浩大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5课时 信息窗一:动物趣闻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构想: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置疑发问,引出质量单位的学习。再借助生活实物,如:口香糖、花生米、硬币等,让学生掂一掂,并进行比较,对质量单位建立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教学内容:2——3页,克、千克的认识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学构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问) 2、学生置疑:1)为什么有的是克,有的是千克吨 2)1克有多重? 3)克、千克、吨是什么? 3、带这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探究新知 1、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先指导,再体验) 1)问:“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3)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 4、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同学们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 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三、巩固练习 师:认识了克、千克你能用它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自主练习P6—1、2 2、实践活动:小组合作估一估、称一称你身边的物品 四、教师小结 我们认识了克、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能举例说说1克和1 千克到底有多重? 五、作业布置 同学们,你能到超市中找一找和千克、克有关的物品吗? 课后反思:

鲁教版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练习题 一、填空(18分) 1.(1)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它的周长是(),面积是()。 (2)长方形的长为26分米,宽为11分米,它的周长是()。面积是()。 2.□÷5=7------□中,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 3. 在○里填上“>”“<”“=”。 20×3○30×3 900+1○900×1 2吨○18000千克 989克○1千克 67厘米○7分米 10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 4.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①小明的体重大约是45()。②一块水果糖大约重2()。 ③课桌桌面的面积是70()。④小红从家走到学校用时5()。 ⑤学校操场周长400()。⑥黑板的面积是9()。 5. 3吨=()千克 240秒=()分 5000米=()千米 100厘米=()米 4平方米=()平方分米 6.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这张纸的( ),4份是这张纸的( )。 7.有两个长方形,长都是4厘米,宽都是2厘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周长是(),面积是()。 8.把一根绳子从中间对折3次,每一段是绳子的()。 9.甲数是120,正好是乙数的4倍,甲乙两数的和是(),差是()。 10.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的纸,剪掉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图形的周长是(),面积是()。

二、判断(6分) 1. 3吨棉花比3吨铁轻得多。() 2.把一个饼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饼的1/3。() 3. 两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厘米。() 4.最小的三位数乘最大的一位数,积是三位数。() 5. 620×5的积的末尾有一个零。() 6.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同,那么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同。() 三、选择(6分) 1.把四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周长是()。 A、10厘米 B、8厘米 C、12厘米 2.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是5,商是6,被除数最大是()。 A、30 B、34 C、35 3.250×8结果有()个0 A、1 B、2 C、3 4.一个两位数被9除,余数最大可能是() A、9 B、8 C、7 5.一个三位数乘3,积()。 A、一定是三位数 B、一定是四位数 C、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6.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正方形的面积要比长方形()。 A、大 B、小 C、相等

鲁教版三年级脱式计算题

鲁教版三年级脱式计算题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57×12-560÷35848-640÷16×12 960÷(1500-32×45)178×101-178 84×36+64×8475×99+2×75 83×102-83×250×(34×4)×3 25×(24+16)178×99+178 79×42+79+79×577300÷25÷4 8100÷4÷7575×27+19×25 31×870+13×3104×(25×65+25×28) 138×25×4(13×125)×(3×8) (12+24+80)×5025×32×125 32×(25+125)84×36+64×84 75×99+2×7583×102-83×2 50×(34×4)×325×(24+16) 178×99+17879×42+79+79×57 7300÷25÷48100÷4÷75 280+840÷24×585×(95-1440÷24) 80400-(4300+870÷15)1437×27+27×563 81432÷(13×52+78)125×(33-1) 156×107-7729287×5+96990÷318

500×6-(50×2-80)(105×12-635)÷25 (45+38-16)×24500-(240+38×6) (58+37)÷(64-9×5)178-145÷5×6+42 812-700÷(9+31×11)85+14×(14+208÷26) (284+16)×(512-8208÷18)120-36×4÷18+35 (58+37)÷(64-9×5)(58+370)÷(64-45) 420+580-64×21÷28(136+64)×(65-345÷23) 388+(5000-1000)375+219+381+225 (375+1034)+(966+125)(2130+783+270)+101 2214+638+2863065-738-1065 2357-183-317-3572365-1086-214 (13×125)×(3×8)(12+24+80)×50 25×32×12532×(25+125) 84×36+64×8475×99+2×75 50×(34×4)×325×(24+16) 178×99+17879×42+79+79×57 8100÷4÷7575×27+19×25 4800÷252356-(1356-721) 1235-(1780-1665)31×870+13×310

鲁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念总结 1.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 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2. 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 0”补足。 3. 小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 0”,再继续除。 5.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 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6. 积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是一种精确度的计数保留法,与其他方法本质相同。但特殊之处在于,采用四舍五入,能使被保留部分的与实际值差值不超过最后一位数量级的二分 之一:假如0?9等概率出现的话,对大量的被保留数据,这种保留法的误差总和是最小的

7. 数的互化(1)小数化成分数 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化成小数 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化有限小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 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小数化成百分数 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5)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6)分数化成百分数 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7)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8. 小数的分类 (1)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41.7 25.3 、0.23 都是有限小数。 (2)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 4.33 ……3.141592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