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治疗
柱状结扎加硬化剂注射治疗直肠脱垂38例

柱状结扎加硬化剂注射治疗直肠脱垂38例直肠脱垂多见于儿童、老年人。
传统多以提肛、补气、手术悬吊等治疗。
我科自2003年来对收治的直肠脱垂患者,采用直肠黏膜柱状结扎加直肠周围硬化剂注射治疗38例,取得满意疗效。
标签:柱状结扎;硬化剂注射;直肠脱垂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肛肠病》中的诊断标准拟定。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38例,15例,女23例;年龄6~58岁;病程:2.5~25年;脱出长度6~12cm。
其中6例来我院前曾经新行单纯直肠黏膜下硬化剂注射术,后效果不佳而复发者或中药保守治疗无效者。
专科检查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肛门括约肌松驰。
1.2 治疗方法患者均采用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麻醉选骶管麻醉或局麻。
手术步骤:第一步,直肠黏膜分组柱状结扎术:脱出直肠黏膜3、7、11点钟为结扎部位,自3点钟脱垂黏膜近端开始,组织钳提起黏膜,两把弯钳沿3点纵线首尾衔接夹持直肠黏膜约3cm,两钳之间10#丝线双线贯穿一针,剪开丝线为等长两根,两钳夹组织分别结扎,两结线头再分别结扎。
同法处理7、11点钟直肠黏膜,可根据脱出直肠黏膜长度不同,沿3、7、11点钟纵线分别向齿状线方向结扎黏膜1-3次,使结扎后的黏膜结在直肠腔内呈三条柱状排列。
第二步:直肠周围硬化剂注射,以1:1消痔灵注射液( 1 份消痔灵原液+ 1 份2 %利多卡因液) 在严格无菌操作基础上,分别于2、6、10 点钟注入直肠后间隙和两侧骨盆直肠间隙,使直肠与周围组织通过药物作用产生纤维化,形成粘连固定,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方法:先于2点钟距肛缘 1.5cm 处以9 号7.5cm长针头刺入皮肤,术者左手食指伸入肛门内作引导,确定针尖在肠壁外,将针头全部刺入,1 : 1消痔灵液边退针边注药,使药液呈扇形分布,一侧注药约10~20mL,同法10点钟骨盆间隙注射。
6点钟于肛缘与尾骨尖中点进针,手指肛内引导,注药6mL左右。
肛内塞肛泰栓一枚,及凡士林引流条,丁字带加压固定术毕。
直肠粘膜内脱垂的治疗建议

直肠粘膜内脱垂的治疗建议
直肠黏膜内脱垂为功能性直肠疾病,可视为直肠脱垂的先兆,也就
是说,如果内脱垂再进一步发展可能会脱出肛门外导致真正的直肠脱
垂了。
因此,有些专家认为直肠黏膜内脱垂与直肠脱垂具有相同的解
剖病理学改变,只是轻重不同罢了。
由于黏膜下肌腱的断裂造成黏膜
层与肌层分离并堆积在肠腔,所以病人有排便阻塞感,排便不尽感等
感觉,一旦经过医生确诊后,必须采用相应的治疗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建议患者先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如果保守有效可不必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多饮水、多运动、多食蔬菜水果、养成定时排便的
习惯、口服药物、外用药物等治疗方法。
特别强调不能久蹲厕所,因
为越是久蹲,症状可能越会加重,与直肠压力过高,压迫黏膜下移有关。
当药物治疗不理想时,可采用注射术或手术的方法。
注射术主要
是通过肠黏膜下层注射硬化剂,使黏膜下层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通
过炎症刺激达到黏膜与肌层发生粘连,对于体质较差,或者年老体衰
等不适宜手术者可以采取此法,注射疗法的缺点是容易复发。
手术方法主要采用经肛门手术,包括套扎术以及近年开展的PPH术、TST等。
套扎术目前是用带有负压吸引的专用器械,将内脱垂的部分黏
膜进行点状套扎,达到治疗效果,套扎点位根据内脱垂部位决定,总
之达到肠腔暴露清楚为宜,套扎缺点是套扎皮圈如果不能脱落需二次手术。
PPH术、TST等主要采用痔上黏膜环切或部分切除,然后通过钛钉吻合的方法,使黏膜断端固定于直肠肌层,运用得当,效果良好,疗效确切。
综合疗法治疗直肠脱垂18例

13 3 注射方法 ..
() 1 所用 注射 液为 1 1的消痔灵注射液 :
岁, 患病时 间 8~ 6年 , 4 平均 l , 5年 发病诱因 : 慢性腹泻 4例 , 习惯性便秘 2例 , 慢性咳嗽 3例 , 余诱 因不 明。
12 临床 表 现 . 排便后有异物脱 出, 自行 或 需 用 手 托 回 纳 ,
1 a e r u 8 c s s wee c md,t e c r ae 1 0% . F l w —u o e r ,n n e u . Co cuso T e r s l i d c t d ta , h u e rt 0 ol o p f r3 y a s o o e rc r s n l in h e u t n ia e h t T i to i l , o l ai n ae fw,h x e s slw, ae,r l b e a d S n,t sa f ci emeh d t e t h r — h s me h d s mp e c mp i t r e t e e p n e i o s f c o e i l n Oo i i n ef t t o t a ep o a e v o r t l p e o e t m. a s frc u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 、 并发症少 、 费用低 、 安全可靠等优点 , 是治疗 直肠脱垂的有效方法。
【 关键词】 直肠脱垂 ; 直肠 注射法 ; 肛 门紧缩术 ; 疗效观察
Ciia n ls f o ietet n o rlpeo etm f1 ae i o mbn ametfrp oa s frc n a s c r u o 8css U u i .T eGtr si lo n va H t f
1X a zi n m u mu oa i e t n ei c l n c o n n l arw n " t o pe e t rlpe e ut i hl gmc l b csl n c o ,p r t j t na da a nro igt t a c m lt rca p o s .R s l o i s j i m aie i ot e e l a s
治疗直肠脱垂中医有妙招

一、直肠脱垂的艾灸治疗:(一)取穴。
主穴:百会、长强。
配穴:大肠俞、上巨虚、脾俞、肾俞、气海、关元。
(二)治法:分二法。
一为艾条灸,一为隔姜灸。
如为艾条灸,主穴每次必取,配穴2~3个,轮流取用。
将艾卷点燃后,对准穴位,距离约3~5厘米,以患者感温热而不灼烫为度。
百会穴施灸时,可用左手分开头发,以暴露穴位,食、中指置于施灸穴位两侧。
一般每穴灸5~7分钟,以局部出现红晕为度。
百会穴,宜在温和灸之后,再行雀啄灸5~10分钟。
小儿施灸时,应注意随时调节时间和温度,以防止烫伤。
上法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疗程间歇3天。
二、直肠脱垂的针灸治疗:(一)取穴主穴:分2组。
1、长强、承山、大肠俞、气海俞。
2、百会、次髎。
(二)治法第一组穴用于针刺,第二组穴用于艾灸。
每次取2~3穴,穴位可轮用。
针刺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艾条作回旋灸,每穴20分钟,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直肠脱垂的体针治疗:(一)取穴主穴:长强、会阳。
配穴:承山、百会。
(二)治法主穴均取,配穴每次加1个。
长强穴,从尾骨尖凹陷处进针,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1.5寸,会阳穴针尖向内刺1.5寸,快速进针后,紧按慢提9次;配穴用弱刺激,缓慢捻转4~5次。
留针20分钟。
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
直肠脱垂的食疗法常用食疗处方:(1)配方:黄芪30克,猪大肠头1只。
制法:将新鲜猪大肠头洗净,反复清洗并除味后备用。
然后将黄考试,大收集整理芪洗净用纱布包好,与备用的猪大肠头一起放入冷水中煮,使大肠头煮烂,弃药渣,加盐、酒等佐料后食用。
适用于小儿直肠脱垂患者。
(2)配方:黄鳝1条、瘦猪肉60克、黄芪30克。
制法:黄鳝去内脏洗净与瘦猪肉、黄芪煮熟,加盐、糖、黄酒适量,去黄芪后食用。
适用于成人直肠脱垂者。
(3)配方:大米、小米各60克。
制法:大米、小米洗净加水煮至半熟,再加入豆浆1斤,搅匀煮熟,可食用。
功用:健脾胃、补虚损。
适用于老幼直肠脱垂者。
中医治疗直肠脱垂的方法

中医治疗直肠脱垂的方法直肠脱垂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以及保守的药物治疗控制,但是现在中医治疗方法也是比较有效的,不过要注意正确的药物配方,下文所介绍的治疗,直肠脱垂的中医方式是比较有效的。
★一、干姜粳米治脱肛【功能主治】温补固脱。
主治脱肛。
【偏方组成】干姜9克,附子9克,赤石脂12克,粳米12克。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张某,男,75岁。
患者脱肛已达9年之久,证见有腹泻,时有腹痛下坠,下利清水,多时日便20余次,并常有呕吐,食欲差。
重用姜、附以加强温阳之功。
连进5剂,诸症见转。
★二、人参升麻治脱肛【功能主治】补气生阳,涩肠举阳。
主治脱肛。
【偏方组成】人参(另炖)、升麻各10克,炙黄芪80克,乌梅3个。
【用法用量】后三味加水600毫升,煎至250毫升,取汁,再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2次药液混匀,早晚2次分服,并结合外洗方:乌梅、五倍子各20克,金银花、黄柏各30克。
加水3000毫升,煎至2500毫升,置于盆内,待温,坐浴洗肛部,早晚各1次。
【病例验证】治疗脱肛12例,痊愈(脱肛完全回纳,随访1年未复发),服药一般5~10剂,最多16剂。
★三、金樱根治脱肛【功能主治】主治脱肛。
【偏方组成】菝葜60~80克,金樱根40~50克,升麻10~15克,生甘草8~12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2~3次口服,每日1剂。
小儿用量酌减。
【病例验证】本方治疗脱肛患者19例,经服药5~10剂,均获痊愈。
★四、党参枳壳治脱肛【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举阳气,主治脱肛。
【偏方组成】党参、白术、当归、柴胡、白芷、赤石脂各12克,陈皮9克,川芎、炙甘草各6克,升麻6~9克,黄连8克,黄芩10克,枳壳15~30克,炙黄芪30~6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加减】属于Ⅱ、Ⅲ度脱出者,均用上药剂量,必要时枳壳用量可加至60~120克;若属Ⅰ度脱肛且无明显渗液者,黄连、黄芩、白芷、赤石脂、川芎等均可减半。
直肠脱垂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预防直肠脱垂的方法
避免久坐:长时间保持坐姿可 能导致直肠脱垂,需适当休息 和改变姿势。 预防并治疗便秘:加强饮水和 摄入膳食纤维,养成良好的排 便习惯。
预防直肠脱垂的方法
避免严重用力:在排便时避免 过度用力,以免增加直肠脱垂 的风险。
直肠脱垂 的治疗措
施
直肠脱垂的治疗措施
非手术治疗:根据病情轻重,可以 通过饮食控制、规律排便、肌肉锻 炼等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直肠脱垂病 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修复。
直肠脱垂的治疗措施
康复护理:手术后的康复期需 要注意休息、饮等方面的护 理,避免复发和并发症。
谢谢您 的观赏
聆听
直肠脱垂预防 和措施PPT课
件
目录 直肠脱垂简介 预防直肠脱垂的方法 直肠脱垂的治疗措施
直肠脱垂 简介
直肠脱垂简介
直肠脱垂是一种直肠下垂的疾病, 常见于老年人和产后妇女。 直肠脱垂可能会引起便秘、腹痛、 肛门不适等症状。
预防直肠 脱垂的方
法
预防直肠脱垂的方法
合理饮食:保持饮食均衡,增 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避免便秘 。 适度运动:进行适量的体育锻 炼,加强腹部和盆底肌肉的力 量,提高肠道蠕动功能。
中医诊疗规范脱肛病(直肠脱垂)

十二、脱肛病(直肠脱垂)本病属中医学脱肛是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甚至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外的一种疾病。
其特点是直肠粘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弛,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
相当于西医的肛管直肠脱垂。
【临床表现】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突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病理状态。
仅黏膜下脱是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下脱为完全脱垂,脱垂部分位于直肠内称内脱垂,脱出肛门外则称外脱垂。
主要症状为有肿物自肛门脱出。
初发时肿物较小,排便时脱出,便后自行复位。
以后肿物脱出渐频,体积增大,便后需用手托回肛门内,伴有排便不尽和下坠感。
最后在咳嗽、用力甚至站立时亦可脱出。
直肠脱垂以儿童及老年人多见,直肠脱垂在儿童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在5岁前自愈,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较严重者,长期脱垂将致阴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溃疡,肛门周围感染、直肠出血、脱出肠段水肿坏死及狭窄,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诊断要点】中医诊断:一型:不完全性直肠脱垂,即直肠粘膜脱垂。
表现为直肠粘膜层脱出肛外,脱出物呈半球形,其表面可见以直肠腔为中心的环状的粘膜沟。
二型:完全性直肠脱垂,即直肠全层脱垂。
脱垂的直肠呈圆锥形,脱出部分可以直肠腔为中心呈同心圆排列的粘膜环形沟。
二型根据脱垂程度分为三度:I度为直肠壶腹内的肠套迭,即隐性直肠脱垂。
排粪造影呈伞状阴影。
Ⅱ度为直肠全层脱垂于肛门外,肛管位置正常,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不伴有肛门失禁。
III度为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及肛管脱出于肛门外,肛门括约肌功能受损,伴有肛门不全性或完全性失禁。
2.西医诊断:根据脱垂程度,分不完全脱垂和完全脱垂两种。
(1)不完全脱垂脱出部仅为直肠下端粘膜,故又称粘膜脱垂。
脱出长度为 2~3cm,一般不超过3cm,粘膜皱襞呈放射状,脱垂部为两层粘膜组成。
脱垂的粘膜和肛门之间无沟状隙,指诊仅触及两层折叠的粘膜;直肠指诊时感到肛门括约肌收缩无力,嘱病人用力收缩时,仅略有收缩感觉。
直肠脱垂的外科治疗及进展

直肠脱垂的外科治疗及进展摘要直肠脱垂是最常见的后盆底疾病,病因复杂,临床较难处理,由其所致的相关合并症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影响。
目前,因尚无彻底有效的治愈方法,主要采用手术治疗。
本文系统回顾直肠脱垂的基础理论及手术方式。
ABSTRACT Rectal prolapse is the most common disease of posterior pelvic floor. Because of its complex etiology,it is difficult to deal with rectal prolapse clinically. The complication related to rectal prolapse has a tremendous impact on patient’s life and work. At present,the surgical intervention is common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rectal prolapse as being lack of the effective method.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basic theories and surgical approaches of rectal prolapse.KEY WORDS rectal prolapse;surgical treatment;review直肠脱垂是最常见的良性盆底疾病,虽然临床发病率不高,但却常合并其他盆腔脏器脱垂,其所导致的异物感、黏液渗出、出血及伴发的便秘、大便失禁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1],部分患者因此出现精神症状,所以治疗直肠脱垂也是改善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目标。
目前,直肠脱垂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本文概述直肠脱垂的临床特点、常用手术方式和最新治疗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肠脱垂
南方医院普外科
本节目录
LOGO
Page 2
1、直肠脱垂的定义 2、直肠脱垂的病因 3、直肠脱垂的临床表现 (重点) 4、直肠脱垂的临床分度 5、直肠脱垂的治疗
一、定义
LOGO
1
直肠脱垂是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 肠向下移位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
2
特点:直肠粘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驰。
3
流行病学:男性>女性
Page 3
二、定义
Page 4
LOGO
如按脱出部位分类
❖不完全脱垂 ❖完全脱垂
如按脱出部位分类
❖内脱垂 ❖外脱垂
三、病因病理
LOGO
病因病理
神经系统机 解剖结构机
能下降
能减退
腹压增高
小儿发育未 成熟
Page 5
三、病因病理
LOGO
病因病理
手术、外伤损伤 肛管直肠周围肌 或神经等因素都 可减弱直肠周围 组织对直肠的固 定、支持作用, 直肠因而易脱出
小儿骶骨曲未成 熟,直肠呈垂直 状态,由于直肠 缺乏低估的有效 承托,当腹压持 续增加时,容易
出现脱垂
Page 11
三、病因病理
LOGO
病因病理
神经系统机 解剖结构机
能下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能减退
腹压增高
小儿发育未 成熟
Page 12
四、直肠脱垂的临床表现:症状 LOGO
症状1
症状 2
症状3
症状 4
症状5
1、脱出:脱出的是什么?
针灸
1、针刺长强、百会、足三里、 承山、八髎、提肛穴 2、梅花针
手术(1)
1、粘膜切除缝合术 2、纵切横缝术 3、直肠悬吊及固定术
手术(2)
4、PPH 5、直肠粘膜胶圈套扎术 6、肛门紧缩术
Page 16
LOGO
小儿发育未 成熟
Page 9
三、病因病理
LOGO
病因病理
手术、外伤损伤 肛管直肠周围肌 或神经等因素都 可减弱直肠周围 组织对直肠的固 定、支持作用, 直肠因而易脱出
幼儿发育不良、 营养不良的病人 、妇女多次分娩 、年老衰弱者, 容易盆底肌群和 肛门括约肌功能 减弱,松驰无力
患有呼吸、消化 、泌尿生殖等系 统的某种疾病: 如慢性咳嗽、便 秘、腹泻、前列 腺肥大、经常导 致腹压增高,推 动直肠先下脱出
I I I 度脱垂
直肠及部分乙 状结肠脱出, 长达10cm, 呈圆柱形,触 之很厚,肛门 松驰无力。
Page 14
六、直肠脱垂的分度
LOGO
I度直肠脱垂 II度直肠脱垂 III度直肠脱垂
Page 15
八、直肠脱垂的治疗:外治及其他疗法LOGO
注射疗法
1、粘膜下注射法:I度脱肛 2、直肠周围注射法: II度脱肛 及III度脱肛
2、粘液便血:为什么出血?
3、坠胀、疼痛:坠胀疼 痛的原因是什么?
4、潮湿、瘙痒:瘙 痒因何而起?
5、嵌顿:嵌顿的发 生条件?
Page 13
六、直肠脱垂的临床表现:体征 LOGO
I度脱垂
直肠粘膜脱出, 脱出物淡红色, 长3-5cm, 触之柔软,无 弹性。
I I度脱垂
直肠全层脱出, 长5-10cm, 呈圆锥形,淡 红色,表面为 环状而有层次 的粘膜皱襞, 触之较厚,有 弹性。
腹压增高
小儿发育未 成熟
Page 7
三、病因病理
LOGO
病因病理
手术、外伤损伤 肛管直肠周围肌 或神经等因素都 可减弱直肠周围 组织对直肠的固 定、支持作用, 直肠因而易脱出
幼儿发育不良、 营养不良的病人 、妇女多次分娩 、年老衰弱者, 容易盆底肌群和 肛门括约肌功能 减弱,松驰无力
腹压增高
小儿发育未 成熟
小儿发育未 成熟
Page 10
三、病因病理
LOGO
病因病理
手术、外伤损伤 肛管直肠周围肌 或神经等因素都 可减弱直肠周围 组织对直肠的固 定、支持作用, 直肠因而易脱出
幼儿发育不良、 营养不良的病人 、妇女多次分娩 、年老衰弱者, 容易盆底肌群和 肛门括约肌功能 减弱,松驰无力
患有呼吸、消化 、泌尿生殖等系 统的某种疾病: 如慢性咳嗽、便 秘、腹泻、前列 腺肥大、经常导 致腹压增高,推 动直肠先下脱出
解剖结构机 能减退
腹压增高
小儿发育未 成熟
Page 6
三、病因病理
LOGO
病因病理
手术、外伤损伤 肛管直肠周围肌 或神经等因素都 可减弱直肠周围 组织对直肠的固 定、支持作用, 直肠因而易脱出
幼儿发育不良、 营养不良的病人 、妇女多次分娩 、年老衰弱者, 容易盆底肌群和 肛门括约肌功能 减弱,松驰无力
Page 8
三、病因病理
LOGO
病因病理
手术、外伤损伤 肛管直肠周围肌 或神经等因素都 可减弱直肠周围 组织对直肠的固 定、支持作用, 直肠因而易脱出
幼儿发育不良、 营养不良的病人 、妇女多次分娩 、年老衰弱者, 容易盆底肌群和 肛门括约肌功能 减弱,松驰无力
患有呼吸、消化 、泌尿生殖等系 统的某种疾病: 如慢性咳嗽、便 秘、腹泻、前列 腺肥大、经常导 致腹压增高,推 动直肠先下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