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探讨PBL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实践

探讨PBL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摘要】本文探讨了PBL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实践。
文章首先介绍了PBL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并强调了在儿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接着详细阐述了PBL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包括PBL环节设计、学生参与情况调查、案例分析讨论以及实践效果评估。
通过对实践过程进行总结,文章指出了PBL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为教育者提供借鉴,促进儿科学教学的创新和进步。
【关键词】PBL教学法,儿科学,教学实践,案例分析,学生参与,教学效果评估,发展方向。
1. 引言1.1 PBL教学法的介绍PBL教学法,即问题导向式学习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在PBL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充当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通过设定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PBL教学法强调将学习内容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通过PBL教学,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下进行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PBL教学法在教育教学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儿科学》教学中,结合PBL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对儿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1.2 《儿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儿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对儿童疾病的敏感性和熟练度,让他们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患病儿童,提高治疗成功的几率。
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了解儿科学的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科学的教学也要求学生具备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因为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与成人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处理儿童疾病时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细致的护理。
pbl教学法在儿科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儿科理论教学中的应用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的解决性学习,该方法强调鼓励学习者以问题为导向、以自我挑战为新的学习体验以通过交流而取得技能和知识来得到解决方案。
就儿科理论教学而言,PBL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利用可视化力和创新想法来解决棘手的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临床实践中所需要的技能。
PBL教学方法将教学中多种复杂临床知识和技能同时讲解和实施,而且可以激发学生通过探索性学习而增强自身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从案例中加深自身独立性思考和判断能力。
首先,PBL教学法可以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能够从学生的个性需要出发,帮助他们思考问题,开发独特的学习路径,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其次,学生可以在PBL教学过程中通过检验知识且挑战理论和技能,来获得学习经验和实践技巧。
此外,学生可以使用简单的实验来帮助他们了解儿科理论和技能,扩大学习范围,从而更好的理解原理并运用其中的知识和技能到实践中去。
在设计PBL儿科理论教学时,需要通过构建动力机制,利用问题分组、模拟活动、交流讨论和调查研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参与程度。
例如,学生可以在组内小组讨论之前进行个人静思,有效激发思维;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主动分析并认真思考,使用自身关键性思维逐步论证问题;小组活动讨论后,可以进行实验或模板活动,以便出现实际情形,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体验。
此外,在实施PBL教学时,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持,并严格实施监督考评机制,确保PBL教学质量常态化。
当教师和学生在PBL学习活动中逐步熟悉问题解决过程,学生可以尝试让步与提出解决方案,加深他们就儿科理论教学的学习深度和理解能力,最终促使学生更好地以实践技能和临床护理知识服务医疗行业和患者社会。
学生视角下PBL教学法临床专业应用探讨

学生视角下PBL教学法临床专业应用探讨PBL(问题导向式学习)教学法是一种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已经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探讨PBL教学法在临床专业中的应用,并对其优势和挑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PBL教学法简介PBL教学法源自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主要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真实临床案例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PBL教学法将学生置于主动学习的位置,提倡学生探索、实践和交流,而非被动接受知识。
在临床医学专业中,PBL教学法被广泛应用,成为培养医学学生综合素质和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PBL教学法在临床专业中的应用1.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PBL教学法通过以问题为核心,鼓励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疑难杂症和医学难题,PBL教学法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
2.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PBL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获取和整合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临床医学专业中,学生需要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PBL教学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和整合知识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未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3. 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PBL教学法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在临床医学中,医生需要与护士、技术人员和其他医生密切合作,PBL教学法培养学生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和协作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未来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的临床医生。
三、PBL教学法的优势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PBL教学法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不断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PBL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教育中的应用

PBL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教育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中医专业学生80人,40人采用PBL教学模式(PBL组),40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
结果:PBL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利于临床技能掌握,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查阅资料能力、合作能力、中医辨证能力、中医四诊能力等方面均较优两组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BL教学模式可提高儿科学生的自主学习、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PBL 教学模式儿科临床教育【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360-02PBL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1]。
其是通过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的的独立思考及创新思维能力。
儿科交叉性、实践性均较强[2]。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接受课程知识,往往不能熟悉掌握知识重要点,从而不能完全理解及解决儿科临床问题。
PBL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我院于2014年3月~2014年7月在儿科临床教育中采用PBL教学模式,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中医专业学生80人,根据不同教学模式分成PBL组、对照组,各40人。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学生进入课程学习后,以儿科课讲授为主,先讲某种疾病的基础知识,发病原因及机制,临床表现,相关诊断及检查等方面。
再将临床教育分成二个阶段进行,①病例采集:选择典型病例,向学生介绍进行疾病相关知识,主要症状与体征,疾病发生、发展的临床资料,指导学生通过收集病史、体格检查、记录内容等对疾病进行初步诊断,并提出下一步计划及合理的治疗方案;②总结讨论:教师总结、点评病例特点,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PBL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PBL教学模式,学生合理分组,5~10人/组,每个小组选出1位组长,首先教师应选择典型病案,提前1周告知学生自行查阅资料、教材,收集病案临床资料,自己提出问题,并找出答案,然后由教师集中上课,进行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课程,学生要阐述对提出问题的看法与认识,其他学生若有疑问、不同见解可进行交流讨论。
探讨PBL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实践_0

---------------------------------------------------------------最新资料推荐------------------------------------------------------ 探讨PBL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PBL 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实践 PBL 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是从国外引进的教学方法,在多个领域与学科中都得到了深入的应用与发展,在临床教学中已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
而今,在我的《儿科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充分饱满的热情进行学习与实践,本人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仍然对 PBL 教学法情有独钟。
本文就当前儿科学教学现状进行探讨,简述 PBL 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儿科学的教学现状当今,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儿童疾病谱的改变,对《儿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儿科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加之儿童的疾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发生率高(当然,在患病后,只要能得到及时、恰当的护理和治疗,其病情好转比成人快,容易恢复健康,预后也好),患者一般年龄较小,主诉不清,这给临床医生的诊断与治疗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相比之下《儿科学》的学习和其它临床学科相比有其特殊性,对医学生的要求也较高,所以,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不单单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还应该培养他们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以便进入临床后,在积累临床经验的过程中,也能更快地提升临床思维能力,通过经验指导知识的运用。
1 / 5这才是我们临床教学一线的教师当务之急的事。
目前,《儿科学》的教学设置主要分为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地把两部分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取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
PBL教学法在儿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作 者 简 介 : 郭 志佳 , ,9 9一l 生 , 士 , 教 . 女 17 1 硕 助
[ 收稿 日期 : 20 0 0 8— 7—1 ] 1
P L教 学 法在 儿 科 学 临床 教 学 中 的应 用 与 思 考 B
张 雷 家 ( 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儿科学教研室, 绍兴 320 ) 1 0 0
此外 还有 一种 考核 的重要 形 式就是 读 书报 告制
在 P L教学 模式 下 , 以充 分利 用 学 生 初上 临 B 可 床 的新鲜 感 , 多动 手多 动脑 , 利用 对 临床工 作 的责任 心 和成就 感 自己寻找 学 习 的切人 点 , 学生 参 与 自 让 我培 养 , 老 师教条 式 的灌输 变 为主 动求学 , 动其 把 调 学 习积极 性 , 提高 教 学 质 量 。至 于 在 实 际教 学 过 程 中是 否完 全达 到预 期 的教学效 果 , 还存 在 哪些不 足 , 仍 有 待在更 多 的教 学实 践 中不 断 摸索 改进 。
[ ] DaeB e cs gmiwfr d ct ntruh polm bsd 5 i .R f ui d i ye ua o og r e ae n o n e i h b lann [ ] h t C A i Pcf ei a C neec , erig J .T e7h IM s aic R go l ofr e a i n n
[ ] 邹文霞 , 6 张温 , 潘继 红. 以问题 为基础 的学 习 [ ] 广 州医药 , J.
20 3 ( )6 6 . 0 4,5 3 :5— 7
[ ] 全守波 , 7 刘菊英 , 涛 , 加强麻 醉安 全意识 教育 , 朱 等. 优化 麻醉 学专业教学模式[ ] 郧 阳医学 院学报 ,0 7,6 1 :3—6 . J. 20 2 ( )6 4 [ ] 王斌全. 8 临床医学教 育管理学 [ . M] 北京 : 中国科 学技术 出版
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应用探讨

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应用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PBL教学法即问题导向式学习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团队协作为特点的教学法。
在临床医学领域,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求,因此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医学实践的不断深化,对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而PBL教学法则能够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引入PBL教学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医学人才。
1.2 研究意义临床医学是一个需要高度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的领域,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往往忽略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引入PBL教学法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成为更具备综合素质的临床医学从业者。
PBL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探讨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研究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意义重大,可以为临床医学教育提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培养具备临床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通过深入探讨PBL教学法的优势及挑战,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有助于为今后临床医学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PBL教学法概述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其核心理念是通过设立具体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促进合作学习。
PBL教学方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PBL教学方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目的:为了更好的在儿科推广应用PBL教学方法。
方法:以问卷调查形式归纳总结出各种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结果:165人均认真填写了问卷,其中55人(33.3%)认为PBL教学挺好,不存在问题,剩余的110人(66.7%)认为PBL教学中存在问题,问题归纳如下。
(1)47人(28.5%)认为需要查的资料太多;(2)15人(9.1%)认为病历过于模式化,缺乏悬念;(3)15人(9.1%)认为老师讲的太多;(4)10人(6.1%)认为和大班课差别不大;(5)8人(4.8%)认为对以往大课知识回顾不够;(6)6人(3.6%)不喜欢老师提问的方式;(7)3人(1.8%)认为同学间缺乏团体意识;(8)3人(1.8%)认为每节课讲的内容没时间深入;(9)3人(1.8%)认为缺乏相应的动手能力培养。
结论:归纳总结出PBL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望对提高儿科教学效果有所帮助、做出贡献。
[Abstract] Objective:To be better applied of PBL method in pediatrics teaching.Method:A variety of problems were concluded by surveying and their solutions were given.Result:There were 165 people conscientiously fill in the questionnaire in all,there were 55 people(33.3%)thought the PBL method was quite good,the other 110 people(66.7%)thought there were some problems in it.The problem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1)47 people(28.5%)thought the data need to be checked were too more.(2)15 people(9.1%)thought that medical record was too model and lack of suspense.(3)15 people(9.1%)thought the teacher who said was too more.(4)10 people(6.1%)thought it had no more different than large class.(5)8 people(4.8%)thought it was insufficient to review on previous knowledge.(6)6 people(3.6%)didn’t like the way the teacher asked.(7)3 people(1.8%)thought that lack of awareness among students.(8)3 people(1.8%)thought that each lesson was not a time to talk about the depth of the content.(9)3 people(1.8%)thought lack of corresponding hands-on ability training.Conclusion:To sum up all kinds of problems in PBL teaching and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which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pediatric teaching to help make contribution.[Key words] PBL teaching;Pediatrics;Problems;Countermeasures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在国际医学教育中属于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主流教学方法,PBL与LBL(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BL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教学中应用的思考PBL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ing)在医学教育中广泛应用,并且逐渐推广
到其他学科领域。
儿科作为临床医学主要专业课程,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已经在独立开设的PBL教学课程中广泛应用。
儿科临床教学引入PBL教学模式,改变传统带习以老师为主的模式,形成以”学习者”、”解决问题”、”团队合作”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方法。
标签:PBL教学模式;儿科;临床教学
PBL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一种在导师引导下,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的全新的学习形式,近年来在我国医学院校广泛开展。
如何通过PBL教学使儿科临床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儿科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1什么是PBL教学
我国的医学人才济济,我国医学教学的基础知识,临床操作技能都可以与发达国家相媲美,但是却没有太多一流科研成果,而追其原因其实是源于我国教学模式的一种相对落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培养出的学生过于模式化和惯性思维,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主能力,特别是缺乏创新思维。
PBL教学最早于1966年诞生于加拿大McMaster 大学,并逐渐在全球100 多所医科学校中推广、修正,进而推广到其他学科领域,包括商学院、教育学院、以及建筑、法律、工程、社会工作学院等。
与传统病案讨论不同的是,PBL 教学要求学生通過讨论,从病案或临床场景中发现临床问题,发现自身已有知识的不足,从而针对自身情况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内容和学习方法(而不是教师告诉他们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去学习新知识,之后分享学习成果,再次讨论和合作,以解决问题。
导师的角色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促进讨论进程和观察学生表现。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还能提高学生文献检索能力、对信息的批判性评估应用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学会和别人分享所学、尊重他人等多方面的素质。
2儿科临床教学的特点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在我国现目前的医学教育中,跟其他医学专业一样,儿科学仍然分为课堂讲授和临床教学两部分。
在进入临床教学前,学生所接受的是纯理论的知识,包括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等,缺乏有关临床专科的感性认识。
而临床教学则是通过真实病案和临床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研究、创新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临床中的沟通、应变能力。
特别是儿科临床工作中很多问题与成人临床工作更加复杂化,成人由于有着成熟的思维和辨别能力,可以有助于医疗研究的顺利开展和
问题的解决,但是由于幼儿属于辨别和认知能力尚欠,很多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比应对成人患者更加麻烦,这样就更需要我们的医疗工作着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能力去观察和了解患儿的问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幼儿由于体制的抵抗力和发育不成熟,治疗的方式也需要更加的谨慎,很多治疗方式要更加注意副作用和患儿的承受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更多的去让学生观察和了解相关注意事项,以便在临床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另外,由于现在国人育儿较少,对儿女格外的关心,家长对病情的过度的关注,也容易导致医患之间配合的矛盾,因此学员同样需要关注亲友的情绪和心理安抚工作,而这些都是在基本课本知识之外的可贵社会知识,让学员可以真实的学到实在的可用信息。
随着我国医疗环境的发展,医患之间的矛盾突出,在儿科尤为明显。
患者年龄小,表达能力差,对治疗检查的配合度差,加上家属情绪不稳定,都对儿科临床教学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3儿科学在PBL教学课程中的应用
严格意义上的PBL教学最常用于基础医学和前期临床医学的教学。
很多医学院校为推广并深化PBL教学法,独立开展并设立了PBL教学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这种PBL教学课程基本上都是采用来源于真实临床、由病案编写者精心设计的临床病例。
对于初期尚未系统学习临床医学理论知识的学生在PBL课程中尝试使用基础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病案中提出的临床问题时,必然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就如同模拟的临床诊疗经历。
这也就促使了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不断的提出问题、寻求方法、解决问题,通过横向整合应用已经学习到的基础医学知识,纵向贯穿基础医学与尚未系统接触的临床医学,打破了传统医学各学科之间的界线,实现了多门基础学科知识的横向综合和基础学科与临床医学的纵向综合。
儿科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主要专科组成,所涉及的临床知识涵盖成年之前的生长发育全过程。
儿童各个成长阶段的正常生理变化、高发疾病病种、相同疾病在不同阶段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后等均各有特点,更有别于成人。
这是其他任何科室所不具有的优势,有助于学生更灵活深入的理解基础医学的相关知识,包括生理学、胚胎学、病理学、免疫学等。
同时,学生在儿科学与基础医学相关学科交叉学习的基础上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患者和疾病,更全面、系统的理解医学知识。
这样的学科特点使得儿科学在PBL教学课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有的时候虽然课程安排中提出的临床病例很少涉及到儿科专科病案,但是学生在课程运作讨论过程中都会提到关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作为学习目标。
4 PBL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尝试
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作为一门实践科学的最大特点。
传统模式中的儿科临床教学更强调带习老师的作用,结合临床患者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讲授。
这样的教学方式从某种角度可以认为是课堂讲授的翻版,只是简单的将讲授的地点移到了病
房,对学生的促进推动作用并不大。
PBL教学法通常采用一个导师对应多个学生的团队模式,而正好与儿科临床教学人员安排相符合,更强调学生的团队协作[4]。
学生通过对患者的问诊查体采集所需要的临床信息,结合自己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展开小组讨论和研究。
每个成员相互取长补短,通过活跃而融洽的讨论,逐步建立协调、积极、相互尊重而充满竞争气氛的关系。
作为学习小组的一份子,每个成员都承担着教育同伴的责任,同时拥有分享知识的权利。
当然,讨论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会出现争论和异议,同时也会发现自己在问诊查体、理论知识、沟通能力的不足和缺陷。
学生通过自我剖析和积极思辨,最终达成相对的统一认识,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适应未来以合作为基础的工作环境。
带习老师在临床教学中的地位角色逐渐弱化,只是作为整个临床教学的观察者出现[2]。
带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供更为灵活的临床病案,在课前更有效的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
如果患者及家属不能配合,可以灵活的改为模拟患者方式进行,由带习老师或教学模型模拟患者或家属,以提高学生在临床教学中的兴趣。
同时带习老师应该更有技巧地调整和指引学生,使他们在讨论和自我引导的学习中涵盖到每个预设的学习目标;并在这个过程,促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将以往的书面知识能够整合并灵活地应用到实际的病例问题中去。
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首先布置任务,在进入儿科实习前,由专业教学组长或者教学秘书来进行学员的带教,讲解PBL的教学方式,而带教员一般有主治医师或者多年工作资历的医师来担任;而后提出问题,每周与学员进行1次见面,实习时均进行PBL教学,对所有学员做出参与的要求,让主管患儿的学员在带教员的指导下进行病史、生命体征和实验室研究结果参与要求,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让学员带着问题去进入到实际的学习中。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教员指导学员寻找相关医学证据,并做相关问题的证明研究工作,指导学生自主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更加利于学生对问题的记忆和解决能力。
同时这种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也更加易于学生的激发起兴趣和主动意识,枯燥的理论教学时无法让学生得到求知的欲望释放,只有与实际相结合,实践证明学生的积极性才可以被充分的调动,这也是各大院校进行科研研究的一种主要方式。
综上,儿科临床实践可以形成以”学习者”、”解决问题”、”团队合作”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临床教学的过程中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举一反三、扩散思维。
参考文献:
[1]王旭开,洪新,杨成明,等.杂交式PBL在内科大班课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7):104-106.
[2]腾淑文.PBL教学法在医学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与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01):59-61.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