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任力管理咨询项目必备——素质模型构建与应用
胜任力模型及应用PPT课件

第3节 胜任力模型的工作实践
胜任力如何预测工作绩效呢? 胜任力如何决定行为和绩效呢?
.
25
第3节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请看参考的企业通用的素质模型,请大家选择一下,哪些是公司最 为通用的五个素质
学习能力
沟通能力
团队合作
客户导向
主动性
关系建立
思维能力
培养人才
坚韧性
影响力
成就导向 .
胜任力模型及应用
主讲:Hank韩冬
DIRECTORY 目录
01 胜任力的前世今生 02 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 03 如何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 04 胜任力模型现实应用
胜任力概念及其创始人
Dr. David C. McClelland
著名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 ,首先在美国国务院尝试使用胜任力模型选 拔外交官。
潜 在 的
胜任力冰山模型
行为:外在的行动和表现
行为 知识、技能
价值观、态度 自我形象 个性、品质
内驱力、社会动机
潜能
素质
例,客户满意 例,自信 例,灵活性 例,成就导向
.
知识与技能:对特定领域的了解 和对实践的掌握
价值观与态度:对特定事物的偏 好和判断
自我形象: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 即内在的自我认同
28
第1节
胜任力模型构建----归纳法
通过研究高绩效员工与低绩效 员工的差异来建立胜任力模型。归 纳法有具体的行为做依据,开发出 的胜任力模型最能贴近企业现实, 应用起来的效果好。
注
缺点是开发过程耗费时间和精力很大,又需要特殊的行为事件访谈能力,操作难度亦很高。此外,
意
用此种方法开发出的胜任力立足于现实,因此更适用与成熟与稳定的企业。
【经典案例】胜任力素质模型案例及分析

【经典案例】胜任力素质模型案例及分析——华恒智信咨询文章描述:随着企业的迅猛发展,员工人数大增,人浮于事的问题日益明显,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稳步快速发展。
应该“减”哪些员工,如何对员工进行科学准确的能力评价,如何搭建科学规范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就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基于此,搭建科学规范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对员工进行科学客观的能力评价就显得迫在眉睫。
科学规范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可以公平、公正的评价人员,对人员配置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由此可见,搭建科学规范的胜任力素质模型是企业精简员工,着重培养有能力员工的重要手段。
引言:随着企业的迅猛发展,员工人数大增,人浮于事的问题日益明显,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稳步快速发展,加之为响应国家企业减编号召,公司将人员减编提上议程。
但是应该“减”哪些员工,如何对员工进行科学准确的能力评价,如何搭建科学规范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就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基于此,搭建科学规范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对员工进行科学客观的能力评价就显得迫在眉睫。
科学规范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可以公平、公正的评价人员,对人员配置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由此可见,搭建科学规范的胜任力素质模型是企业精简员工,着重培养有能力员工的重要手段。
本文是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为某能源电力公司搭建胜任力素质模型的项目纪实。
【客户行业】能源电力公司【问题类型】胜任力素质模型【客户类型】大型国有企业【客户背景】某能源有限公司隶属于某大型能源国有企业分公司,位于陕西省某市。
公司依托集团公司煤、电、路、港、航一体化的资源优势,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方针策略,致力于打造“低碳环保、技术领先、世界一流的数字电站”。
公司负责承建多个项目,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经过十三年的发展,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跨地区、跨电网的全国性发电企业,业务发展遍及国内15个省区及1个海外地区,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近50家(含托管),目前,公司员工数量近千人,涵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基层劳务人员等多个层次类型,安全生产经营形势良好,经济效益明显,正向着“国际一流发电企业”的战略目标稳步推进。
胜任素质模型构建及应用课纲

胜任素质模型研究与应用的开创者麦克里兰认为:“我们从超级明星身上学到的东西最多”;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不能量化就不能管理”;战略大师加里哈默认为:“把从每个经验中获得的观察进行扩大的能力是资源杠杆性运用的关键组成部分”。
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是人才管理的两个关键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两个关键问题,人才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胜任素质模型构建及应用本课纲适用于:公开课,企业内训资料来源:胜任素质模型构建及应用(严正 )说明:凡希望参加认证考试之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参加认证考试并合格者,颁发与所参加培训课程专业领域相同之:“香港培训认证中心HKTCC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中心《国际注册人力资源管理师(中级)、国际注册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
(国际认证/全球通行/雇主认可/联网查询)。
(课程结束10日内快递给学员)。
● 课程大纲第一部分 胜任素质模型构建一 素质决定绩效(胜任素质的价值意义)1、胜任素质课题研究的缘起2、胜任素质建模与应用最佳案例视频案例:华立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创新案例:北美胜任素质管理与股东回报3、胜任素质与绩效的内在联系4、全面绩效管理概述及操作流程二 胜任素质模型概述1、胜任素质的缘起、发展与应用2、胜任素质三部曲解析3、胜任素质辞条的基本结构4、胜任素质根源性因素的识别与界定(要素、维度与构面的组合)5、行为的定义、描述(操作性定义)及等级划分练习:编码练习练习:完整结构的胜任素质辞条编写练习6、胜任素质建模错误及正确真实案例分享三 以BEI为核心技术的胜任素质模型构建方法与流程(归纳法)1、胜任素质模型构建的两大方向(归纳法、演绎法)概述及区分2、定义绩效标准、选取效标样本3、BEI行为事件访谈法概述4、BEI行为事件访谈法的实施流程5、数据处理与统计技术四 胜任素质模型演绎法构建技术与案例分析1、企业价值创造模式与胜任素质客户亲密型的价值创造模式需要什么样的胜任素质高效运作型的价值创造模式需要什么样的胜任素质产品领先型的价值创造模式需要什么样的胜任素质2、企业业务战略与胜任素质根本变革与渐进变革战略各需要什么样的胜任素质回报战略与增长战略各需要什么样的胜任素质不同的业务战略组合需要什么样的胜任素质3、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如创业、扩张、规范化、巩固)所需之关键胜任素质4、企业文化与胜任素质练习:根据不同的战略模式构建胜任素质模型5、运用演绎法构建各个不同岗位胜任素质模型的演练技巧营销岗位胜任素质模型演练技术岗位胜任素质模型演练管理岗位胜任素质模型演练第二部分 胜任素质应用参加对象:企业高层管理者、部门负责人、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力构建项目负责人、招聘及培训发展负责人;参加费用:3800元/人课程热线:4OO-033-4O332012年3月30-31日 深圳 | 2012年4月27-28日 广州 | 2012年5月25-26日 上海。
郴州市烟草公司岗位胜任素质模型构建应用

郴州市烟草公司岗位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摘要:岗位胜任素质模型是一种新兴的人力资源测评工具和分析技术,近年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从核心素质、通用素质、专业素质三个方面分析了胜任素质的识别,介绍了岗位胜任素质模型的作用,并提出了郴州市烟草公司岗位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关键词:郴州烟草;岗位胜任素质模型;构建;应用在企业竞争与持续发展的新潮流中,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是,在当今这个讲求实力制胜的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再造与增强不仅有赖于资本和技术实力,更重要是取决于自己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的总体实力,即组织中人力资源总体的综合素质状况和水平。
烟草行业在“卷烟上水平”目标任务的指引下,对行业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在人力资源素质要求方面尤为突出。
因此,郴州市烟草公司顺应时代潮流,结合行业实际,在公司范围内进行了岗位胜任素质模型构建与应用的探索研究,以期不断提升员工素质,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岗位胜任素质模型基本概念及作用(一)岗位胜任素质模型基本概念胜任素质(competency)又称能力素质,在组织管理中是指驱动员工做出卓越绩效的一系列综合素质,是员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或能力、职业素养、自我认知、特质等素质的集合。
最早将胜任素质这一概念应用于实践的是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
岗位胜任素质模型是为完成某一特定岗位工作,实现高绩效工作目标所要求的一系列胜任能力要素的组合。
岗位胜任素质模型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被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践证明,运用胜任素质模型可以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组织竞争力,从而推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胜任素质识别是指能否显著区分员工的工作绩效差异是判断某项胜任素质的唯一标准,即实际工作业绩卓越和业绩一般的员工在该项胜任素质上的行为表现是有明显差别的。
识别员工的能力素质或岗位胜任特征可从核心素质、通用素质、专业素质三个方面进行。
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ppt文档)

个性/动机
成果驱动 分析性思考 概念型思考 主动行为 弹性 判断力 系统思考 学习能力
Skill技能
Self-Image 自我形象
Traits/Motives 个性/动机
Attitude 态度 Value 价值观
胜任力模型组建与应用
目录
1.胜任力模型概述 2.胜任力建模技术分解(构面、层级、编
码、回归、分析)
3.胜任力建模战术演练(核心、管理者、 专业)
4.胜任力测评技术(工具、方法、题库建 设)
5、胜任力开发与发展技术
悟空
个人能力极强,能解决重大 危机,爱憎分明,个性较强,
难以驾驭
八戒
团队意识强烈, 协调能力极强
胜任力(Competency)是在特定企业的环境中,在具体的 工作岗位是哪个,做出优秀业绩的知识、技能和行为。
人的综合特质 与工作绩效高度相关 以行为的方式体现 可持续的 可预测未来行为表现 何谓门槛类胜任力
技能 知识 社会角色 自我形象 个性特点 动机
胜任力模型的重点表现形式是行为描述
胜任力模型表现形式
素质模型的重 点表现形式
容易判断,可以培训改进, 但难以预测高绩效(尤其是 对管理及中高层人员)
知识
技能
可以观察、通过有效方法可 以评估判断,可以引导发展, 与高绩效高度正相关。
行为习惯
个人特质/性 格特征
知识-会计, 市场营销,工程 技能-机械操作, 制定预算,制作 文本文件,解决问题 ,谈判,沟通 行为-配合,同情心, 冒风险,团队合作 性格特征-诚实, 遵守道德,自信, 自我调整
胜任力: 有效培养
胜任素质模型

胜任素质模型胜任素质模型就是个体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应具备的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EMBA、CEo必读12篇及MBA等现代商管教育将其划分为内在动机、知识技能、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等几个方面。
这些行为和技能必须是可衡量、可观察、可指导的,并对员工的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的成功产生关键影响。
目录1概念■模型简介■背景资料■胜任特征■建立步骤■咨询过程■企业问题■客户主管胜任力模型2作用■工作分析■人员选拔■绩效考核■员工培训■员工激励3选择条件4运用条件■指导■包容性■方式转变■领导支持■人力管理■重新设计■培训指导■资源要求■适当要求■效标选择5运用隙碍6误区1概念模型简介胜任素质(能力)模型(COmPeIenCyMOdeI)又叫素质模型。
COMPETENCY即“素质、资质、才干”等,是指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它反映的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员工的知识、技能、个性与内驱力等,能力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优点,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人特征。
素质(胜任力)模型是企业人力资源的高端管理方式,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延伸方向,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及研究始终沿着两个方向延伸,一个是以岗位为始点,组织结构为脉络的横向延伸方向,而另外一个重要方向是以岗位需要的人为始点,纵向挖掘和提升胜任能力的延伸方向,其核心目的都是在于如何促使岗位与人达到最佳的匹配素质(胜任力)模型的出现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大意义在于:一方面弥补了以岗位为核心的硬性管理引起的软缺陷,一方面从本质上改变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如何适用于企业的瓶颈问题,另一方面更加集中了企业所需要的竞争能力的形成;因此鹰腾咨询对于素质(胜任力)模型的定义更强调应用性:素质(胜任力)模型是基于创造企业未来高绩效要求的,能够区分优劣业绩的,并具有测量性的员工工作行为特质。
背景资料胜任素质(ComPetenCymethOd)又称能力素质,是从组织战略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强化竞争力,提高实际业绩为目标的一种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操作流程。
华为:胜任能力素质模型 及在人力资源各模块的应用

素质模型建立的过程
利用行为访问技术访问优秀研发员工。 将访问录音逐字逐句地转写成文字。 从中文本找出可供分析的资料。 对可分析的资料编码、归类、命名。 统计各素质在文本中出现的频率。 将频率最高的几种素质分级,并给每个级别提供行为说明。
华为优秀研发员工的主要素质
为公司的人员招聘和员工培训提供指导和参照。
采用行为访谈技术的缘由
传统的符号操作式智力测验不能预测学习成绩之外 的工作业绩。
标准化人格特质测验在工业情境中的有效性不好。 McClelland等提出的工作素质评估技术能够找出
与工作有关的知识、能力、技巧及其它素质。 这些素质是从工作行为中取得的,故能够推论到其
你会如何处理那些比较难于合作的人?(理论性问题) 你擅长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冲突吗?(引导性问题) 作为项目主管,请告诉我一件你教导项目组中某位难
也常被称作群体管理、群体助长、冲突解决和激励他人等。
相关的研究发现
Robert Kelley和Janet Caplan对贝尔实验室中最杰出的10% 至15%的研究人员的特征进行研究。
这些人在IQ和性格特征上与其他研究者没有显著不同。 这些人会多花时间与在关键时刻可能有帮助的人建立关系。 此外,这些人善于人力的组织和协调、能领导众人达成共识、
与坚韧性关系密切的素质
成就导向 自信 学习能力 影响力
主动性
主动性的含义
个人在工作中不惜投入较多的精力。 提前预计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有计划地采取行动提高工
作绩效、避免问题的发生、或创造新的机遇。 这种品质也被称为决断力、策略性的未来导向和前瞻性等。
主动性的表现
在不利的情形下没有怨言和恶意,看到事物积极的方面。即便受到 他人的反对也会按照自己的意见和计划坚持将事情做下去。
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的原则

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的原则构建胜任力素质模型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目标导向原则,构建胜任力素质模型的首要原则是明确目标和需求。
这意味着要明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从而确定所需的胜任力素质。
模型的构建应该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相一致,以确保胜任力素质模型能够有效地支持组织的发展和业务目标。
2. 科学性原则,构建胜任力素质模型需要依据科学的方法和理论,采用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确保模型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这包括进行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采用科学的评估工具和方法,以及进行验证和验证过程,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共识原则,构建胜任力素质模型需要广泛征求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包括组织内部的管理者、员工和外部的专家和顾问等。
通过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合作,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理解,确保模型的全面性和适用性。
4. 可操作性原则,构建的胜任力素质模型需要具有实际操作的
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这意味着模型不仅要能够描述和定义所需的胜任力素质,还要能够通过实际的评估和培训等手段来应用和发展这些素质,以支持员工的发展和组织的目标实现。
5. 持续性原则,构建的胜任力素质模型需要具有持续性和发展性。
这意味着模型应该能够适应组织发展和环境变化的需要,不断地进行修订和更新,以确保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总的来说,构建胜任力素质模型需要以目标导向、科学性、共识、可操作性和持续性为原则,确保模型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适应性,从而有效地支持组织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