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 析 农 村 留 守 儿 童 的 现 状 及 对 策
吉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者单位:长春工程学院)管理科学吉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张秀娟2020年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在《2020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坚决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领域短板。
而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仍备受社会关注。
贵州省毕节市继5名留守儿童闷死垃圾箱之后,又发生的4名留守儿童兄妹服毒死亡事件,引发社会的强烈关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事件作出重要批示。
“毕节留守儿童服毒事件”揭示了留守儿童孤苦无依甚至是绝望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看到其实农村留守孩子们除了承受物质环境的压力以外,更重的是正在遭遇情感上的“贫穷”。
该事件死亡的不仅仅是几个脆弱的生命,更应该引起我们关注的是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和今后的留守儿童教育、成长之路应该何去何从。
而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是我们需要积极面对的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
根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
与上一次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吉林省作为欠发达省份情况不容乐观,留守儿童数量持续增加,问题也更加突出。
吉林省农村的社会活动比较少,生活圈较窄,农村留守儿童相关教育问题较多。
一、吉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农村地区教育条件滞后。
我国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还比较大,以东南部沿海地区为例,信息化在中小学中已是相当普及,但是在我国西部和南部地区教学条件却相对落后很多。
国家针对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采取了许多的有效措施,对农村教育给予了很大的投入,但是,因为地域间的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所以相对而言,农村的教育投入还是有提升空间的。
十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冲动 易 怒 等 问 题 。调 查 发 现 在 留 守 儿 童 中 , 有谈 心 ; 3 的 人 O 父 监 4%
“ 时父母 不在 身 边 , 最 盼望 什么 , 担心 什么 , 平 你 最
最 大 的 困 扰 是 什 么 ”时 , 8 的 孩 子 表 示 最 盼 有 5
望 的 是 父 母 回 家 , 到 他 们 的 关 爱 ; 7 的 孩 得 有 O 子 表 示 最 担 心 父 母 的 健 康 与 安 全 ; 4 % 的 孩 子 有 7
装 示 面 临 的 最 大 困 扰 是 遇 到 困 难 时 不 知 该 怎
么 办 。
外 出务工 的父 母一 般将 孩子 委 托 给 祖 父 母 、
外 祖 父 母 照 看 , 的 委 托 给 亲 戚 照 看 , 有 很 少 一 有 也
( ) 堰 地 区 农 村 留 守 儿 童 存 在 的普 遍 问题 二 十 1 生 活 中缺 失 亲 情 , 理 健 康 状 况 堪 忧 、 心
部 分 委 托 给 邻 居 朋 友 照 看 。 据 统 计 , 市 由 于 外 全 出务 工 造 成 的 留守 儿 童 约 1 1万 , 全 市 人 口 的 占
3 1 , 一 群 体 也 呈 增 长 趋 势 。 这 些 留 守 儿 .4 这 童 大 多 集 中 在 农 村 中 小 学 的 一 些 偏 远 学 校 及 教 学 点 , 为农 村 学校生 源的主 体 。 成
20 0 9年 1 O月 ‘
郧 阳 师 范 高等 专 科 学校 学报
J u n l fYu y n a h r o l g o r a n a g Te c e s C l e o e
第 2 9卷 第 5期
Oc . 2 9 t 00 Vo . 9 NO 5 12 .
浅议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上 缺 少 疏 导 , 为 上 缺少 教 育 。 ” 管 教 育 严 重 缺 失 , 已 成 行 监 这 为 制 约 “ 守 儿 童 ” 效 管 理 、 响 其 健 康 成 长 的 严 重 社 会 问 留 有 影 题 “ 守 儿 童 ” 教 育 管 理 、 康 成 长 是 摆 在 我 们 教 育 工 作 留 的 健 者 面 前 的 一项 艰 巨 任 务 。因 为他 们 的 成长 关 系 到 国 家 民 族 的 未来 , 一 个 不 可 忽 视 的社 会 问 题 , 关 新 农 村 建 设 、 村 社 是 事 农 会稳 定 、 一 代 健 康成 长 、 谐 社 会 的构 建 。全 面 贯 彻 落 实科 下 和 学 发 展 观 , 能 实 现 中华 民 族 的 伟 大 复 兴 , 村 “ 守 儿 童 ” 才 农 留 的 教 育 工 作 应 引起 全社 会 的 高 度 关 注 和 重 视 。 因此 , 何 解 如 决好 “ 留守 儿 童 ” 庭 教 育 问 题 , 家 已成 为 当 今 时代 刻 不 容 缓 的 “ 童 中 心说 ” 儿 高度 评 价 儿 童 发 展 的 潜 在 可 能 性 . 求 教 育 给 要 儿 童 的本 能 生 长 提 供 条 件 。 对 教 师 提 出 了 职 责 的要 求 : 择 并 选 有 教 育 性 的客 观 条 件 , 理解 学 生 个 体 的 需 要 , 免学 生 受 到非 避 教 育 性 环 境 的 影 响 并 提 出 从 经 验 中学 , 失 败 中 学 习 , 学 从 让 生成为“ ” 主体 , 做 的 而不 是 知识 的被 动接 受 者 , 他 们 成 为 学 让 习 的 主人 , 为知 识 的探 索 者 和 创 造 者 。 师 要 改 变 “ 输 者 ” 成 教 灌 的形 象 , 教 师变 为指 导 者 或 指 引 者 。 面 、 学 、 证地 认 识 使 全 科 辩 学 校 实 践 活 动 中的 师 生 关 系 ,是 教 师 在 教 育 活 动 中 正确 处 理 好 师 生 关 系 的 认 识 保 证 。 [良好 的 师 生 关 系 . 助 于 培 养学 生 5 3 有 自我 教 育 的 能 力 . 学 生 和 谐 、 面 地 发 展 。 使 全
农村“留守子女”教育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

在农村学校里是个不小的群体, 调查发现“ 留守子女” 成绩总
一
、
农村“ 留守子女” 教育现状
体上偏低。四川省达县抽样调查的 18名“ 1 4 留守子女” 有 中, 4%的学生学习成绩差,l 7 4%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 % 1 0 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好, 2 仅有 %的学生学习成绩优秀。
城市市区财政, 农村学校的资金来源于县乡财政。城市市区
财政收入多, 资金雄厚 , 在教育上投入的经费多 ; 县乡财政收 了城市、 乡村办学条件的巨大差距, 也直接造成了农村“ 留守
当前,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农村大量中小学生辍学, 不够 入低, 资金少, 在教育上投入的经费就少, 这种财政体制造成 就业年龄就过早加入到劳动力队伍中。2 4 中国随父母进 3 年, 0
受教育 问题 日益 突显 出来。分析 了农村“ 守子女” 育现状及其产 生的原 因。 留 教 [ 关键词 ] “ 留守子女 ” 育 ; 教 现状 ; 因; 成 对策分析 [ 中图分类号 ] G 2 [ 7 5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17 —27 一(08 0 —05 6 1 27 20 }5 05—0 2
风差 , 消防隐患十分严重 , 学校安全和办学质量没有保障, 根 方法、 教师素质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 , 农村“ 留守子女” 所 本不能满足义务教育的要求。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 8% 有 0 处的学习环境就不如城市的孩子。城市学校的资金来源于
以上的学校没有学生寄宿的基本设施。 2辍学率高、 . 成绩偏低
第5 期
20 年 1 08 O月
天津市教科 院学报
Ju a o Taj cdm f d ctnl c ne or l f i i A ae yo ua oa Si c n nn E i e
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一
儿教的状析对 童育现分及策
吴 卫 东 陈 波 浪 王 快 学
性 差 异 , 而 现 了 留 守 儿 童 。留守 学 生 进 数 量 的增 长 与 经 济 增 长 成 反 比 ,经 济 越
当“ 留守 儿 童 ” 一 新 词 在 近 几 年 m 这 现在 社 会 上 时 ,农 村 留守 儿 童 的 教 育 十
教 而形 成 的实 质 上 的 留 守 儿 童 。
、
留守 儿 童形 成 的 原 因及
二、 留守 儿 童 成 为 问题 学 生
种 类
冈 国 民经 济 大 幅 度 提 高 ,城 市 发 展
的 原 因分 类
…
童 毕竟不 是 自己亲 生的 ,对其总不是 那
么 体 贴 人 微 , 只认 为 给 他 们 吃 饱 不 饿 着 就 行 ,根 本 不 会 与 他 们 进 行 心 与 心 的 沟 通 , 谈 不 上 关 心 其 学 业 。人 本 质 的 特性 更
一
们 在 这 种 无 原 则 的 纵 容 和 过 分 的 疼 爱 中 形 成 r放 任 、 自私 的 性 格 , 成 了 享 乐 主 形 义价值观和功利主义价值观 。 ( ) 代 监 管 : 他 们 心 里 , 守 儿 2上 在 留
留 守 儿 童 ;第 四类 是 少 数 因 父 母 懈 于 管
朋 好 友 监 护 , 作 上 代 监 管 ; i 类 兄 弟 称 第
姐 妹 互相 照顾 , 作 自我 监 管 。 称
分 棘 手 已成 不 争 的事 实 。 “h题 学 生 ” f J 即 患有 “ 留守 综 合 症 ” 学 生 已摆 在 我 们 面 的 前 ,我 们 学 校 就 应 承担 起 对 其 进 行 良好 教育 的责 任 。据 2 0 全 国妇 联 公 布 数 0 9年
农村留守儿童 受欺负状况及保护策略

2 0世 纪 8 0 年 代 ,因 出 国潮 高 涨 ,我 国留 守儿 童 是 指 欺 负 者一 方 借 助 于第 三 方 而 对 受 欺 负 者 实施 的 受到关注 ¨ 。演 变 至今 ,留守 儿 童 主要 是 指 父 母 双 攻 击 ¨ 。欺 负 在 各 种 文 化 背 景 的 学 校 中普 遍 存 在 ,
方 或 一 方 流 动 到 其 他 地 区,孩 子 留 在 户籍 所 在 地 并 我 国也 不 例 外 ,且 比较 严 重。 随 着 年 龄 的增 长 ,儿
因 此 不 能 和 父 母 双 方 共 同 生 活 在一 起 的儿 童 t 2 J  ̄农 童 间 的欺 负 问题 发 生 率逐 渐 下 降 ,小学 比初 中严 重。
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 0 1 6 年 第2 1 ( 第3 0 8 期
学 术 空 间 一
留守 儿 童 的 心 理 健 康 水 平 最 低 ,并 且 五 、六 年 级 表 1 农 村 留 守 儿 童 与 农 村 非 留 守 儿 童 受 欺 负 的 差 异 分 析
留守儿 童 的生 活满 意 度 和积 极 情 感得 分 显 著 低 于七 、
t p
深 远 影 响 ,但 对 其研 究 却不 多。鉴 于 这一 现 状 ,我 们
’ “ 。 男 生 受 欺 负 比例 显著 高 于 女 生 , 2 0 1 0 年 第 六 次 人 口普 查 资 料 》数 据 推 算 ,全 国农 村 都 相 对 较 低 。
。 留守 儿童 6 1 0 2 . 5 5 万 ,占农 村儿 童 的 3 7 . 7 %,其 中小 学 尤 其 是男 生 受 身体 欺 负 的 比例显 著 高 于女 生 ¨
。同 时 ,母 子 依 恋 越 不 安 全 的 儿童 越 有 可 能 身 体 欺 负 、直 接 言 语 欺 负 和 间接 欺 负。直 接 身 体 欺 忽 视 ¨ 。农 村 留守 儿 童 父母 常年 不 在 儿 负 是指 欺 负 者 一 方利 用 身 体 动 作 直 接 对 受欺 负者 实 卷入 受 欺 负 行 为 ¨ 施 的 攻 击 ;直 接 言语 欺 负 是指 欺 负者 一方 通 过 口头 童 身 边 ,亲 子 依 恋 受 影 响,增 加 了儿 童 被 欺 负 的 可 言 语 形 式 直 接 对 受 欺 负 者 实 施 的攻 击 ;而 间 接欺 负 能 性。 有 研 究 发 现 在 中小 学 农 村 留 守 儿 童 中,小 学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思考

留守儿 童 的 良好氛 同 。一 些 乡村 干部 、 群 众缺乏 责任 心 , 没有 对 留守儿 童进行 疏导、 教育 , 致 出现“ +- ” 导 5 2 0 的教 育现 - 象 。三 是学 校 管 理缺 位 。有 的学 校 只
重 视 留 守 儿 童 的学 习 , 有 对 孩 子 的 思 没 想 、 活 、 生 等 方 面 进 行 引 导 , 乏 和 生 卫 缺
习上 得 不 到监 督 , 变得 贪 玩 , 有厌 学倾 向 。同时 , 家务负 担也 占用 了留守儿 童
大量的学习时间 。
点 上学 。不少 学校 又不具备 寄宿 条件 , 学 生上 下学都要步行好几公 里甚至更远 的崎岖 山路 , 在较大 的安全 隐患 。此 存 外, 由于 寄 宿条 件差 , 上 学校 管 理缺 加
子长期与父母分离 , 临时监护人管 不了 、
【 中图分类号】 G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40 98(020A 0 5— 8921)3 一
0 6-02 00
不敢管 、 不会 管 , 孩子的错误言行一般 对 都采取敷衍 的态度 , 不敢大胆批评 , 怕过 激行为会伤害孩子 的 自尊心 。而远在他
2 缺乏 管教 , 守儿童 的性格存 在 . 留
明显 缺 陷 , 普遍 形成 不 良行 为 习惯 。少 年儿 童处 于身 心发展 初期 , 没有形 成正
的 制 度 措 施 , 没 有 很 好 地 协 调 相 关 部 也
近 年来 , 随着 我 国城 镇化 建设 的加
快 , 来 越 多 的农村 劳 动力 进 城务 工 。 越
于缺 乏及时 、格 、 严 有效 的约束 管教 , 孩
子 的性 格趋 向 内向 、 自卑 、 孤僻 、 任性 。
农村留守儿童法律权益保护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习丧 失兴趣 时缺乏 有效 的沟通或 者难 以得 到及 时帮助 , 甚 至是在
的立 法指 导 , 我 国于 1 9 9 0年加入 该条约 , 迄今 为止 已有 1 9 0多个 孩子成 绩进 步时也 没有适 时的肯定 和鼓励 , 再加上 父母外 出打工
成 员 国。
这 一大量 的事 实很 容 易让孩 子觉 得父 母辛 苦或者 学 习无用 进而
侵 的 比例 超过 四成 , 其 中留守 儿童 的是主 要砭 侵害对 象 。
一
、
农村 留守 儿童法 律权 益保 护的理 论基 础
多发的溺 水事 件 , 还有 近期频 频爆 出的 性侵事 件 、 窨井 事件 及被
l 9 5 9年 l 1 月2 0日, 联合 国大 会通过 的 《 儿童权 利宣 言》 规 拐事 件等 , 无一 不是对 留守儿童 的精神 、 身 体甚至 生命 的损 害 。 定 了儿童 应享 有健康 成长 和 发展 、 受 教育 的权利 , 并规 定 了儿 童 利益 最大 原则 、 无 歧视原 则、 特殊 保护原 则和社会 责任 原则等 , 指
发展权 是个人 、 民族和 国家积 极、 自由和有意 义地参 与政 治、
权、 发展 权 、 受 保护权 、 参 与权 等权利 , 国家根 据未 成年人 身心 发 经 济 、 社会 和文 化 的发展 并公平 享有 发展所 带 来的利 益 的权利 。
展特 点给予 特殊 、 优 先保护 , 保障 未成年 人的合法 权益 不受侵犯 。 正 是外 出务工 父母对 子女 疏于 管教 、 少 于沟通 , 留守 儿童无 法享
应 当委托有 监护 能力 据2 0 0 8 年 全 国人 口普 查抽 样调 查 , 全 国农村 留守儿 童人数 其他 原因不 能履行 对 未成年人监 护职责 的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为云南教育发展和改革献一策征文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对策——以施甸县姚关镇中心学校为例姚关镇中心学校周继华2013年1月12日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对策——以施甸县姚关镇中心学校为例施甸县姚关镇中心学校周继华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因此,留守儿童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笔者就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对策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1.数量庞大,覆盖面广。
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5800万人,- 1 -- 1 -施甸县姚关镇中心学校在校人数2889人。
其中留守儿童433人,约占总人数的15%,既是留守儿童又是贫困学生的141人,约占总人数的5%,既是留守儿童又是独生子女学生的32人,约占总人数的1%,既是留守儿童又是单亲家庭学生7人,约占总人数的0.2%。
留守儿童覆盖了施甸县姚关镇12个村委会,159个村民小组,覆盖面广泛。
2.留守儿童学习普遍较差。
在留守儿童中,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农活、家务活增多,尤其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年老体弱,加上本身的文化水平较低,根本无法顾及到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
大部分留守儿童还要承担一定的家里农活、家务劳动,导致一些儿童体力的透支、精力不集中,对待学习只是应付了事,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3.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性格发展堪忧。
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旦外出,他们整日忙于打工,大多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更无法关注。
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限。
4.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较差。
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再加上文化素质偏低,干的都是一些苦活、累活,工资收入不高,只能维持家人及子女的生活,难以顾及到子女的生活情况。
加之学校伙食标准偏低,导致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 2 -5.留守儿童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在留守儿童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儿童的安全监管,加之部分监护人和代养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不够、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特别是双休、寒暑假期间,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临时监护人和代养人的管理难以到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二、对策及建议农村留守儿童能否得到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也关系到外出打工人员的家庭和谐与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需要构建一个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四位一体的良好教育管理格局。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特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一)政府要高度重视一是要改革投入机制,加大寄宿制学校校舍建设、伙食、现代远程网络等投入的比重。
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寄宿条件,保证农村外出务工者子女“不但有学上,而且能够上好学”。
二是要开放政策,发展乡域经济。
以基地建设为支撑,加快农业产业专业化,抓牢烤烟不放松,努力实现提质增效,提速增量;壮大畜牧业,着力建设生猪、肉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发展甘蔗、蔬菜产业,在一高单产上下功夫、求效益;稳步推进石斛、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发展。
以突破商贸服务为关键,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善洲林场教育基地的区位优势和施孟公路贯穿姚关的交通优势,以集镇为中心,加快以商品流通服务业、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增强经济活力。
充分挖掘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坚持文化发展打好“善洲”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旅游景点及其- 3 -- 3 -配套设施的建设,建成以“山邑”湿地、邓子龙戍边文化、契丹文化为主的姚关历史文化生态旅游区;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积极创建、发展特色产品、小吃、服饰等专业特色店;积极探索手工业加工,充分调动农村剩余劳动力,以旅游产品加工为主,在产品和质量上下功夫;加快发展食品加工业,充分利用腌腊及特色食品加工方面的优势,做大做强食品加工工业,增加群众收入;加大对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餐饮服务业、商贸流通业等有发展前景企业的扶持力度,努力打造诚实、守信、共赢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投资发展,不断推动二、三产业发展。
三是要鼓励民间投资加入到留守儿童项目。
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扶持本地有实力有特色的企业,鼓励民间投资到旅游、农家乐、工业园区等,创造更多的就近就业机会和岗位,实现就近就业,另一方面可以引用民间资本设立留守儿童基金会,帮助更多的留守儿童。
四是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充分发挥镇政府、村委会在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中的基础作用。
在镇、村委会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服务中心,建立劳务输出人员家庭档案,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和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服务。
五是要实行捆绑考核。
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政府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全镇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及考评体系,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系统工程,纳入"城乡共建"责任体系和妇女儿童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全盘规划,统筹部署,统一督、查、考,加大经费的投入,总结和推广各地在此项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要落实评价机制,政府应对有关部门承担的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进行指导和年度考核评- 4 -估。
六是要政府应组织力量,展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研,探索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新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让每一名留守儿童都能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
健全经费投入机制,提供物质保证。
建立起留守儿童档案卡和联系卡制度,并采取对监护人进行培训等措施,有效地建立起长期维护留守儿童权益的机制。
七是要开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对留守儿童实行信息动态管理,切实呵护留守儿童。
八是要申请在大中专院校开设有关留守儿童方面的专业,这些学生毕业后到各校做专职的留守儿童辅导员或生活老师。
这样既可以解决就业压力又可以更好的照顾留守儿童,达到双赢。
(二)社会要主动关心一是要从严打击侵害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积极为他们提供各种形式的援助。
二是要大力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建设,突出整治好校园周边环境,重点加强网吧、电子游戏室等规范经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孩子们的精神污染。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农村留守儿童自理自护、自立自强,真正为农村留守儿童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是要在集各方力量,每个村委会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周末、假期是留守儿童最孤独的时候,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后,把留守儿童集中到一起学习、娱乐。
四是招募爱心妈妈志愿者。
发动社会志愿者利用空闲时间,对留守儿童- 5 -- 5 -的学习、生活进行辅导照顾。
(三)家庭要经常联系一是要应尽量避免双亲同时外出,尽量错开外出打工。
二是要要经常与子女联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还应经常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掌握孩子的生活、学习现状。
有条件的父母把孩子带在身边。
(四)学校要恪尽职守一是要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精神,实行赏识教育。
要充分肯定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
二是要提高认识,纳入议事日程。
充分认识到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增强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真正把“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纳入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
三是要强化领导,实行首长负责制,组建工作网络。
为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正面引导。
学校应成立由中心校校长任组长、各村完小和幼儿园负责人任组员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安排部署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
四是要设立心理咨询室,接待学生的心理咨询。
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五是要加强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留守儿童是什么、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留守儿童问题怎样妥善解决三大模块。
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门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 6 -六是要增加网络设备、开通亲情电话和邮政服务:定期组织“留守儿童”与父母视频、通话、写信交流、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倾听父母声音,得到亲情关爱。
七是要开展丰富多彩活动,陶冶学生性情。
学校将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趣味性文体活动及各类竞赛活动。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在活动中陶冶性情。
评选表扬优秀“留守儿童”。
正面引导教育“留守儿童”。
八是要把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将成为学校一项常规性工作。
把教职工落实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任务情况作为学年度工作目标考评的具体内容。
并依据工作开展情况实施考核评估,强化责任意识。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我们农村学校将在很长一个时期存在的无法回避而又异常棘手的问题。
但只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四位一体,齐抓共管,群策群力,那么留守儿童问题一定会得到一个圆满的解决。
- 7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