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最新范文

企业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最新范文
企业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最新范文

企业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一、会计报表的概念与意义

会计报表是财务人员将日常的财务信息进行汇总、转换成会计语言的综合结果,是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记录和反映,旨在为企业管理者与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财务状况、某一时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以更好地帮助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常见的会计报表按照编制时间可以分为年度报表、半年度、季度报表,其中月报表在企业内部管理中使用较多,对外公开提供的主要为年度、半年度和季度报表。由于会计报表可以提供企业过去的财务信息,因而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对企业当下的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如企业的管理者可以根据财务报表来进行财务、经营决策,包括筹资、投资、利润分配决策以及战略规划等;债权人通过会计报表了解企业的资本机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从而进行更为合理、明智的决策;投资者通过对会计报表了解企业盈利状况、资产质量等,决定是否投资以及具体的投资策略。可见,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都要依靠财务报表为决策提供依据,尤其是身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利用财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是企业以及利益相关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利用会计报表进行决策,就必须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而有效的分析又是建立在会计报表准确编制的基础上,但是目前我国企业“重业务、轻财务”并非个别现象,报表编制和分析形式化的情况十分普遍,为了更好地发挥会计报表的作用,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问题进行探讨十分必要。

二、企业会计报表编制的关注点

(一)报表编制依据前后统一,满足可比性要求

根据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原则,企业不同期间的会计报表要具有可比性,同一期间的会计报表要与同行业的企业可比,这也是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重要基础,如果会计报表没有按照统一的原则进行编制,那么计算的财务比率就失去了意义,决策者难以通过对比全面了解必要的决策信息。报表编制依据统一主要体现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两个方面,在实际情况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会计政策、进行会计估计,这种自主性就为企业操纵利润、粉饰报表留下了空间,如为了满足利润的要求或出于其他考虑,变更资产的折旧方式、存货的计价方式,使得某些项目前后的核算口径不一致,这使得报表的财务数据失去了可比性,因而在进行会计报表编制时,企业要注意对相同或类似的会计事项进行一致的账务处理,没有充足的理由、未经严格审批不得随意变更,如为了提供更准确的财务信息或者为满足相关法规的要求而不得不进行调整,企业需要说明变更的理由,并按照现在的账务处理规定对相关的会计事项进行调整,更好地满足可比性的要求。

(二)重视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加强日常监督

所谓功夫在平时,会计报表作为对日常财务数据处理的最终结果,其质量取决于日常账务处理的准确度,所以,要想保证会计报表的质量,就必须重视日常账务处理的真实、准确、可靠,加强日常监督。一方面,企业应当重视财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聘任专业知识过硬的财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另

一方面,企业应该向全体员工传达保证会计信息准确的重要性,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财务流程,说明每一环节所必须的财务信息,明确每个员工在环节中的职责,共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此外,企业还可以考虑建立起日常监督机制,加强对账务处理的审核,对于复杂、重要的会计事项,可以由会计主管进行检查监督,避免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

(三)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统一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业务规模逐渐扩大,内容也日趋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准确地编制会计报表,各部门间进行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十分重要,例如对于一些复杂的交易或者借贷情况,相关的部门对具体的内容更为清楚,加强部门间的沟通有助于财务人员更好地理解相关信息,从而进行正确的职业判断,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不少企业都开始着手建设信息化环境以提高经营效率,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成为了重要的财务信息传递者,财务数据的同源化便显得十分重要,很多企业也纷纷选择构建财务信息系统,于是,经营环节中的各个部门共同对财务数据的准确性进行维护,部门间的沟通便显得更为重要,如果没有其他部门提供的说明信息,会计报表的编制可能难以全面反映经济事项。(四)重视会计报表附注内容的编制

作为对会计报表重要事项的说明,报表附注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但在编制会计报表时,企业往往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会计报表主表的编制,而对报表附注的重视程度不高。相较于主表中单一的财务数据,

附注可以提供更多的非财务信息,对信息使用者来说也是进行判断的重要依据,传统的报表涉及包括企业的一般情况(有时还涉及资产改制、剥离重组等)、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变更、利润分配政策、存货的计价基础、对主要报表项目的说明(如应收账款账龄、报表项目的异常变化及其产生的原因)、或有事项、关联方交易情况等,随着报表内容的复杂化,用文字进行辅助说明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财务报表的信息,所以,企业要重视会计报表附注内容的编制,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重要信息以及异常信息。

三、企业会计报表分析要素

(一)确定分析目的和分析内容

会计报表提供的数据涵盖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一个明确的目的有助于决策者有的放矢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因而在进行报表分析时,首先要明确报表分析的目的是什么,需要哪些数据才能达到分析的目标。例如,企业的管理者要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那么就分析的内容就包括了资产的分布与构成、各个产品的盈利情况、应收账款周转情况、营业现金流量等;股东一般较为关心企业的盈利水平,从此目的出发,报表分析主要涉及利润率、权益净利率、股利分配情况等;债权人较为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那么分析内容就涉及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盈利能力以及是否涉及担保事项(从报表附注获得信息)等,不同的分析目的决定了分析的侧重点,这是进行报表分析的重要基础。

(二)建立分析框架、建立分析反馈机制

确定了分析目标和分析内容之后,为了更好地达到目的,还需要构建起相应的分析框架,通常说来,单一的财务指标或者相关信息难以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那么只有围绕一个分析目从不同的侧面选择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更好地协助决策;其次,还需要选取恰当的分析方法,增加分析的可靠性,例如绝对数比较不合理时使用比率比较,使用因素替代法分析各个因素对经济指标的影响;最后,还需要根据各经济指标对分析目标的反映情况来赋予指标不同的权重,以计算出一个综合的数值进行比较,协助决策。此外,构建完美的分析框架并非一蹴而就的,所以为了更好地满足分析要求,进行分析之后还需要将实际情况与分析的过程、结果进行对比,找出差异,根据实际情况的反馈对分析框架进行修正,如剔除反映状况不佳的经济指标或者降低权重,选择更为合适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不断地修正、完善分析框架,这样在进行下一次的分析时可以更好地协助决策。作者:王晓珏单位:南通东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