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精品——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题

毛概精品——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题
毛概精品——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题

毛概精品——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题

————————————————————————————————作者: ————————————————————————————————日期: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

1.文明是文化现代化。从以上这段话可以直接得出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特点是:(C)

A.战略实现过程具有不平衡性 B.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实事求是

C.注重社会全面协调发展D.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是(D)

A.以人为本B.以民为本

C.社会公平D.公平和正义

3.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基本目标是(A )

A.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B. 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C. 实现充分就业 D.使更多的劳动者拥有财产性收入

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核心问题就是 (B)

A.企业应拥有资产所有权B.企业应拥有法人财产权

C.企业应拥有宏观调控权

D.企业应拥有行业管理权

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 (A)

A.保证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B.使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 D.实现共同富裕

6.“十一五”规划根本目的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C)

A.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B.不断推进共同富裕

C.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D.不断创造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二、多项选择

1.所谓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社会的一切发展(ABCD)

A.既依赖人的发展,又为了人的发展

B.人的全面发展是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C.把促进入的发展作为社会和人的发展的根本目标

D.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基础

2.全面的发展观主要是指(ABCD)

A.人的全面发展

B.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C.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全面协调 D.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

3.协调发展主要是指(ABCD)

A.人自身的全面协调发展 B.人与入的全面协调发展

C.人与社会及社会各阶层的协调发展 D.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发展

4.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 (ABCD)

A、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B、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

C、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D、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5.建设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指 (ABC)

A.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B.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C.公平正义得到维护和实现D.贫富差距得到大幅度缩小

6.建设和谐社会,充满活力是指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ABCD)

A.创造愿望得到尊重

B.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C.创造才能得到发挥D.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7.建设和谐社会,诚信友爱是指(AB)

A.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B.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C.全国兴旺发达、繁荣昌盛 D.全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要建立的社会管理格局是(ABCD)

A. 党委领导

B. 政府负责

C. 社会协同

D. 公众参与

9.要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发展包括 (ABC)

A、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B、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

C、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的完善

D、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智能,最终建成的社会管理网络是(BCD)

A.政府服务能力同社会监督能力互促

B.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

C.政府行政能力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

D.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

11.在社会建设方面,十七大提出的目标要求包括__ABCF_____。

A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

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B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C 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D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E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三、辨析题

1.坚持以人为本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修正和调整。

「答案要点」

(1)所渭以人为本,就是社会的一切发展依赖于人的发展,又为了人的发展;人是发展的主体,又是发展成果的享有者。

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指导思想。

(2)以人为本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完全一致的;因为要比较充分地实现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有相应的物质基础。新时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惟一目的就是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健康需要。同时,以人为本与经济发展又是一个相互促进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经济发展,以人为本才能得到充分实现;也只有以人为本,依靠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什么“经济至上主义”,“经济至上主义”是见物不见人,为经济增长而增长,既与以人为本相对立,也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的和宗旨。

2.以人为本是与以物为本相对立的发展观。

「答案要点」

(1)要注意克服以物为本的发展偏向,所渭以人为本,就是社会的一切发展依赖于人的发展,又为了人的发展;人是发展的主体,又是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者,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宗旨,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指导思想;

(2)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以物为本的发展观是相对立的,后者以追求物质利益为根本目的,把人作为物来对待,甚至凌驾在人的价值以上,这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如马克思批判过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等。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指导思想,但是也出现过某种程度的以物为本的偏向,如为政绩只追求经济增长指标,为生产而不顾人的安危健康,为赚钱而不择手段等,都是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相背离的。

四、简答题

1.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是什么?

答: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作为一种体系或一种制度,社会保障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社会保障的功能主要有:

(1)社会稳定功能。(2)市场运行的保障功能。(3)劳动力再生产功能。(4)经济调节功能。

五、论述题

1.怎样理解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答案要点」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里讲的发展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包括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的发展。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同实现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的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也是完全一致的。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我国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保证。

2003年以来抗击非典的斗争,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应当更加重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足人类社会进步最基本的动力,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但是,社会发展不仅包括物质文明的发展,而且包括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也不仅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而且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以及各种服务部门的发展。我们过去常说,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这是对的,但这个提法还不全面,实际上还应包括满足人民生命健康和安全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包括使人民的物质生活更加殷实、富足,而且包括使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使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提出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这些方面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按照十六大精神,全面认识发展的目的和内容,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在满足人民物质生活的需要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但在满足人民接受良好教育特别是医疗卫生、全民健身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等需要方面,还有较大差距。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中西部地区发展与东部地区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不协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过去长期物资短缺、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因而特别重视经济发展神茧开放以来。我旧纤济高速发肤,亿淌足人民物质‘[:活的需要方向有了长足进步,但在满足人民接受良好教育特别是医疗卫生,全民健身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等需要方面,还有较大差距。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中西部地区发展与东部地区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不协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过去长期物资短缺、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因而特别重视经济发展,是理所当然的。现在我国发展阶段有了变化,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新阶段仍然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经济发展,但是同时有必要也有条件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到更重要的位置上。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不仅要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的投入,而且要增加促进社会发展的投入,增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投入。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要在加快城市发展的同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以城市繁荣带动农村发展。要在东部地区加快发展、

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同时,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振兴的步伐。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2.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扩大。请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理论和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

(1)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人们的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扩大,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在克服分配领域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另一方面,又要求我们注意收入分配中的差距过大问题,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2)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在我国现阶段有其客观性。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会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实行按要素分配的政策,使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能得到更多的收入。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会便收入差距拉大。

(3)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所以,我们又不能便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国家必须采取对低收入者实行补助,征收累进的收入所得税等措施,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六、分析题

1.阅读下面一组材料。

「材料1」

从1978年到2004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从133.6元提高到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从316元提高到9422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度增加,1978年只有210.6亿元,2004年达到119555亿元。市场商品丰富多彩,居民衣、食、住、行、用等条件明显改善。

「材料2」

“九五”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年份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收入实际增幅(%)

1996 4839 2.9

2000 6280 6.4

2004 94227.7【材料3】

“九五”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情况

年份农村人均纯收入(元)收入实际增幅(%)城乡收入差距

1996 1926 8.9 2.5

2000 2253 2.1 2.7

20042936 6.8 3.2

「材料4」

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2005年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宣布了今年的5项具体措施:一是在全国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免征农业税。二是全部免征牧业税。三是因减免农(牧)业税而减少的财政收入,主要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予以补助。中央财政为此新增支出140亿元,用于这方面的支出总额将达到664亿元。四是中央安排150亿元,增加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乡的转移支付。五是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相关改革。

「材料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

「材料6」

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主要措施: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二是全面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根据材料请回答:

(1)概括说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动的趋势。

(2)应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且分析城乡发展严惩不协调的形成原因。

(3)从“注重社会公平”的角度,谈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意义。

(4)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度增加,居民衣、食、住、行、用等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但近年来,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呈现逐步扩大趋势。

(2)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必然使个人收入呈现多样化的复杂现象,也必然会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

(3)从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提高效率的角度看,这种收入差距的拉大有其必要性。但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又要避免收入差距的过分悬殊。这是因为,收入差距过大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也不利于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更与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相背离。因此,要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4)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厚基础。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当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逐步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并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5)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方面是加快城镇化进程,支持和引导农民向城市流动;另一方面新时期解决城乡差距又不能只靠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而必须搞好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实力,能够更好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总体上就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通过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这是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2.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

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5分)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5分)

「答案要点」

(1)第一,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作为一种体系或一种制度,社会保障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我国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即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完善和保障人权,包括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着重体现了对公民经济权利保障,体现了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以人为本。

(2)第一,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它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第二,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有:保障社会稳定,保证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还具有特殊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大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它有助于形成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兼顾不同方面特别是生活有困难方面群众的利益,有助于促进和实现公平正义。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手段,实现公平正义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3.下面是一组关于效率与公平及其关系的材料

材料1 价格机制具有双重功能。一种商品或者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决定着这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使用状况,也决定着这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出售该商品或生产要素能够得到多少实际收入。这分别称为价格机制的“效率”方面和“分配”方面。……相对价格有助于指导经济系统“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所谓有效,也就是说,让资源的使用达到这

样一种状态:任何一个人要使自己处境更佳,必须以使其他人处境更差为前提。……但是,这样一种有效的体制必须会导致实际财富的分配非常令人失望。……用于达到这种效率的价格,将会导致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很不公平。——摘自[英]詹姆斯?E?来德《效率、公平与产权》

市场并不必须能够带来公平的收入分配。市场经济可能会产生令人难以接受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巨大差距。

19世纪,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不公平是普遍永恒的,不能为公共政策所改变。用政府干预减轻贫困的任何企图,都是只会导致整个国民收入下降的愚蠢努力。大约一个世纪以前,西方许多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政府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转移支付计划,在工业化之后的欧洲和北美,各国政府普遍提供了退休金、老年人医疗保健、穷人住房补贴、失业伤残收入补偿、穷人工资补贴等计划,这些计划旨在拔掉“赤贫”这根社会的芒刺,然而,减少贫困并非没有代价和并非没有充满争议。很大一部分政府预算已被用于收入支持计划,且这部分预算还在越来越大。半个世纪以来,税收一直趋于上升。平均收入的尝试在激励和效率方面会起到反作用。今天,人们会问,为了把经济这块馅饼分得更加平均,我们究竟需要牺牲这块馅饼的多大一个部分?……各种再分配措施,由于降低工作和储蓄的积极性,将可以导致实际产出的减少。当一个国家考虑其分配政策时,它所要权衡的是,更大程度公平的收益和有关的政策会对国民收入产生多大的影响。

在采取各种步骤将收入从富人向穷人那里进行再分配的过程中,政府可能损害经济效率并减少可以用来进行分配的国民收入的数量,但在另一方面,如果公平是一种社会商品的话,那么它是值得购买的。

1996年,印度人民党开始执掌政权,在执政期间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人民党政府引领印度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在世界信息产业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人民党执政期间,印度经济迅猛发展,摆脱了长期维持在3.5%以下的“印度速度”,实现了7%左右的增长率,2003年GDP增长达到8.2%,第四季度增长达10.4%,超过了中国。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广大下层民众并未获得真正的实惠,印度全国有4.1亿绝对贫困人口,失业率居高不下,许多人沦为“发展的牺牲品”。结果,2004年5月13日,印度大选揭晓,人民党丢掉了大选。

材料2 据资料显示,中国的收入不平等和地区差距日益扩大,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估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收入差距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表明,中国收入不平等性在迅速增加。中国城乡之间,各地区之间以及城乡内部都存在收入差距,并呈不断扩大趋势。2004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了0.465,并将在2005年逼近0.47。——摘自王东京《经济学二十八期》

材料3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摘自江泽民《十六大报告》

鉴于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建议》高度重视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问题。明确提出了逐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则和政策,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摘自温家宝《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分析说明如何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结合材料2,说明如何认识和看待当前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拉大趋势问题。面对当前收入差距拉大问题,有人认为,这是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必然结果,认为这一原则割裂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降低了公平的地位,颠倒了经济发展的价值目标与基本手段之间的关系,因而主张用“公平优先”代替“效率优先”,请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3)结合材料3,当前为了解决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

答案要点:

(1)所谓效率,是指人们工作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产出的劳动成果的比率,也就是收入与产出比率的较快提高。效率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所谓公平,主要是提一定社会中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平就是人们的劳动投入、非劳动投入与收入紧密联系,投入的变化应该在收入中得到体现,使收入的变化与投入的变化相适应。公平与效率之间,效率是公平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不能把公平与效率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

中外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单靠市场机制调节,不能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协调,如果任其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必然导致收入差距过大,甚至两极分化。因此,政府必须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协调效率与公平这两大社会目标。在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况下,必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促进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2)对于当前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应从以下三方面认识和看待:①当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是居民总体收入水平提高基础上产生的收入差距,也就是说,是在共同富裕目标下产生的差距,是相对差距而非绝对差距。②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从总体上来看处于开始进入过大区间,并没有出现两极分化。③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现象,是绝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带有规律性的一个现象。

效率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针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弊端提出来的,是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大战略相联系的。现在,这一体制虽已初步建立,但尚处于完善中,而且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还不能忽视效率,人为地“抹平”差距;但是,注重效率,正视差距,不等于忽视公平,甚至不要公平。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维护社会公平,把社会公平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健全维护社会公平的体制和机制,讲“效率优先”,不能变成“唯效率论”;强调“兼顾公平”,不能是“能兼则兼,不能兼则弃”。

(3)平均主义的分配格局和贫富悬殊的利益分配格局都不利于社会和谐。收入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的价值目标。当前为了解决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第一,集中精神加快经济发展,进一步做大“蛋糕”。这是缩小收入差距的基础。第二,进一步完善维护社会公平的政策措施,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以公平为核心编织“安全网”,解决初次分配带来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第三,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的扶持力度。第四,整顿、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

4.材料1 基尼系薮,是一个用来描写收入整体差距程度的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认为,当它处于0.3~0.4时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则意味着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据统计,2000年以后,我国城乡居民的综合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而且呈继续上升之势。最近有专家称,2004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了0.465,并将在2005年逼迫0.47。——摘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参考》材料2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上指出:“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2005年3月,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又进一步指出,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努力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材料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摘自党的十六大报告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当前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和影响以及解决措施。

(2)针对目前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有人认为罪魁祸首是我们实行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从公平和效率关系的角度分析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

(3)结合材料3,分析新的社会阶层出现的原因、性质、共性,以及如何看待新阶层的财产?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活力迸发、注重公平的社会,你认为注重公平应该具体处理好哪些方面的关系?

答案要点:

(1)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阶层以及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主要原因有:一、现阶段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实施;二、地域差别、行业差别、城乡差别的存在;三、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还不够完善;四、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会使经济上比较困难的社会群体产生失落感和心理失衡,容易产生对社会的不满,影响社会的稳定。同时,收入差距的扩大,也会制约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最终妨碍经济的持续发展。

防止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需要采取的措施:第一,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这是缩小收入差距的基础。第二,进一步完善维护社会公平的政策措施;第三,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节力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的扶持力度。第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针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弊端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坚持这一原则,顺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于冲破平均主义的畸形平等观,鼓励和支持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和帮助后富,产生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已初步确立,但尚处于完善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还不能忽视效率,人为地抹平差距;但是,注重效率,正视差距,不等于忽视公平,甚至不要公平。我们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维护社会公平,把社会公平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健全维护社会公平的体制和机制。

所谓公平,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及其调整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行为等是否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所谓效率,是指资源投入和产出的比率。公平与效率密不可分,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只有给劳动者公平合理的收益,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

潜力;效率是公平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效率低下,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就不能或难以为实现公平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困。因此,不能把公平与效率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在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下,必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促进社会公平。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述。其中,“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有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标志。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说到底是一个有关社会公平的问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如何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也正是市场经济的永恒命题。邓小平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表述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讲的实际上正是效率问题,“实现共同富裕”讲的则是公平问题。因此,社会主义本质也体现为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3)新社会阶层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使他们有了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的机会)、经济体制的变化(使他们进入了市场经济的各个环节)、产业结构的变化(使他们被分流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和分配制度的变化(使他们率先进入先富者行列)。

性质:新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共性:主要与非公有制经济相联系。

看待新阶层先进还是落后,主要是看他们的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

(4)注重公平,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第一,提供奉献精神与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第二,反对平均主义与防止收入悬殊的关系。第三,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要加强政府对社会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文明和谐靠大家演讲稿

文明和谐靠大家演讲稿 文明和谐靠大家演讲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中国素以“礼仪之邦”的着称于世。作为现代文明人,更加要传承文明礼仪风范。 文明的小事常常发生在身边。量定你是否是一个合格的现代文明人,就体现在这一件件小事上。但往往被我们忽视,所以我们要把文明礼仪融入到社会生活中。而我们也要从小培养,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为美好的将来打下基础。 记得老爸买了私家车后,我就再也没有乘过公交车了。乘公交车的样子虽然印象不深了,但发生在公交上的事,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坐在车上,望着窗外,阳光明媚。车停了,人民医院的站到了,有一群人一窝蜂的下车了。正当司机准备再次前进时,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奶奶手一边挥着一边喊着:“等一下,等一下!”她上车了,望了望周围,似乎没有位置了。这个老奶奶——一个农村老妇女,她喘着粗气。老奶奶一上车,车上似乎都是她的声音,她说着还一边笑着。她笑眯眯的问了身旁一位90后的年轻人:“小伙子这是往那一站的啊,老了,眼都花了。”那个所谓的年轻人不仅没有回答老奶奶,并且带着轻蔑的眼神瞪了一瞪老奶奶。“嚓、嚓”,公交车刹了一个急刹车,老奶奶向前冲了一下。车子上所有的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老奶奶一个人的身上。老奶奶似乎吓到了,一句话也没有说,目瞪口呆的看了看

周围的人有一些“不知羞耻”的人还在偷偷的笑老奶奶。不知怎么了,天空外面下起了雷阵雨,天色也一下子灰暗了许多。这个时候,坐在前头的售票员阿姨察觉到了什么,她走到了后面,很严肃的对某些人说:“懂不懂得什么叫尊老爱幼啊?!老人家难得上一次市里,坐个公交还这么费力。”说着,这个阿姨便搀扶着老奶奶到了车的前头,让老奶奶坐在售票员的专用位置上,而自己却站着。 “老人家,很少来市里啊。” “是的啊,来找我闺女咯。”老奶奶脸上洋溢着笑容。 “闺女在市里工作啊,很好吧。” “呵呵,恩,市里好啊,热闹啊。” …… 车上很安静,所以老奶奶和售票员阿姨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嚓、嚓”到站了,短短的路程感觉好漫长。下车的时候,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扶老奶奶下车。天又晴朗了,雨不在下了,老奶奶又笑了。 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现代人,更应该用行动去实践,去证明。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现代文明人。 谢谢大家! 文明和谐靠大家演讲稿2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构建和谐校园,共创美好明天》。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

毛概第十一章教案

毛概第十一章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2、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3、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和意义。 学习的重难点:重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 难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知识点: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一)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 1、中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有关观念。 2、西方学者有关社会和谐的有关观念。 3、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科学设想。 (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 2、邓小平: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手抓、安定团结。 3、江泽民: ①强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②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③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④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 4、胡锦涛: ①十七大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建设作了全面部署; ②十七大五中全会。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1、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2、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一)什么是和谐社会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1、民主法治 2、公平正义 3、诚信友爱 4、充满活力 5、安定有序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把握和谐社会内涵须把握的几个问题 1、和谐社会是一种状态,是一个美好的蓝图,而不是社会形态。 2、和谐社会不是单一、均质的状态,多元、差异是和谐社会的前提。 3、和谐社会并不简单等同于稳定的社会,和谐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但稳定的社会并不一定和谐。和谐社会不是静态完美的,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提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 (二)实践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3、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 4、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构建和谐社会宣传标语三篇

构建和谐社会宣传标语三篇 【篇一】构建和谐社会宣传标语 1、做文明居民,创和谐社区,建美好家园。 2、做和谐社区人,当诚信好公民。 3、做诚实守信公民,创文明和谐社区。 4、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 5、助人为乐,人乐我乐,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6、争做文明居民,创建和谐社区。 7、争做道德公民,建设和谐家庭。 8、争创文明和谐社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9、争创和谐社区,提升宜居品味。 10、增强和谐意识,养成良好习惯,保护生态环境。 11、增强道德意识,提高居民素质。 12、有防无患莫放松,睡前检查一分钟。 13、营造生态宜居环境,建设平安和谐社区。 14、以微笑融化陌生,用诚信沟通心灵。 15、一举一动展示社区风采,一言一行关乎文明形象。 16、一滴水能折射阳光,细微处方显您的品格。 17、心中有世界,心中有祖国,心中有社区,心中有他人。 18、心连心、手拉手,共建社区。

19、相互多礼让,社区更和谐。 20、献出你的爱心,共创和谐家园。 21、我支持,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 22、我在社区,我爱社区,我为社区做贡献。 23、文明与家园牵手,和谐与社区相伴。 24、文明是社区的`名片,和谐是家园最美的风景。 25、文明是和谐之魂,美德是立身之本。 26、文明社区你我共建,美好家园你我共享。 27、文明连着你我他,构建和谐靠大家。 28、文明连着你和我,共创和谐新生活。 29、文明管住嘴,不随地吐痰,不说粗语、脏话。 30、文明管住腿,不乱穿马路,不践踏草坪。 31、文明管住手,不乱扔废弃物,不损坏公物。 32、文明的社区,和谐的家园。 33、文明从细微处做起,和谐让社区更美好。 34、文明从脚下开始,礼貌从言语体现。 35、为创建和谐出一份力,让美好家园多一份彩。 36、为创和谐做贡献,让居民得到实惠。 37、外出门窗关关牢,提高警惕防偷盗。 38、团结邻里,互帮互助,创建和谐社区。 39、团结共赢,奋发向上,互敬互爱,艰困就帮。 40、同心同德建文明城市,齐心协力创和谐社区。 41、提升文明素质,乐当文明使者。 42、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创和谐社区。

毛概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辨析题

毛概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辨析题 1.稳定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和谐社会并不等于稳定社会。和谐社会必然是稳定社会,但稳定社会不一定是和谐社会。在历史上,有的稳定是以牺牲活力为代价的。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3.科学的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4.和谐社会就是利益均衡的社会。 [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的关系既是前提与保证的关系,也是途径与目标的关系。因为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目标的真正实现。所以二者是统一的。它们都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4.和谐社会就是利益均衡的社会。 [答案要点] 此说法是不准确的 . ( 1 )和谐社会从根本上是要做到利益均衡,这毋庸置疑。由于分配不公、城乡及地区差距大、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导致社会成员之间在利益上不均衡的情况确实需要及时调节。但如果认为和谐社会仅仅是实现这个目标则是片面的。( 2 )和谐社会除了调节利益关系之外,也包括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只有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实现有序,整个社会体系都在制度个法律的轨道上运行,才符合和谐社会的主旨。( 3 )和谐社会还有一层很重要的含义,就是人与自然的。由于 dui 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导致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从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日益受到自然的威胁,这些问题,都应该是和谐社会必然要解决的。

构建和谐社会口号三篇

构建和谐社会口号三篇 【篇一】构建和谐社会口号 1、文明始于足下,创建从我做起。 2、人人礼让,交通顺畅。 3、文明是把尺子,时刻衡量着你我他。 4、弘扬社会公德,树立文明新风,共创美好生活。 5、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多点爱心,尽份善举。 6、少一丝烟尘,多一片蓝天。 7、创建温馨社区,服务千家万户。 8、让我们把温馨带走,把真爱留下。 9、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10、共建秩序,共享便捷。 11、改善环境,保护家园,净化环境,美化家园。 12、放飞你的青春,奔洒你的.热情。 13、开文明车,行平安路,回幸福家。 14、创建文明城市,渴望你的参与。 15、讲文明从身边做起,树新风从现在开始。 16、知耻方能有所不为,励志才能有所作为。 17、讲文明语,做文明事,当文明人。 18、我礼让,我遵章,我平安。 19、助人为乐,人乐我乐,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20、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

21、文明行万里,平安走天下。 22、市民素质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 23、有话好好说,有事按法办。 24、倡导精神文明,弘扬社会正气。 25、科学,健康,环保,文明。 26、学道德建设纲要,扬文明行为新风。 27、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行文明礼。 28、文明每一步,安全每一天。 29、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30、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新沂。 31、加强诚信建设,打造诚信南岳。 32、礼让造福,抢行肇祸。 33、告别陋习崇尚文明,向不良卫生习惯宣战。 34、拧紧水龙头,只需一秒钟。 35、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36、讲究社会公德,爱护公共环境。 37、以滥用水为耻,以节约水为荣。 38、礼让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39、出行多点小心,家人少点担心。 40、文明出行,从我做起。 41、文明出行,平安到家。 42、你让我让,心畅路畅。 43、家庭多一份温馨,社会多一份安宁。 44、携手改善旧环境,共建人居新龙城。

毛概第十一章试题

重庆邮电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练习题(第十一章) 一、单一选择题 1、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 C ) A、社会手段 B、社会计划 C、社会理想 D、社会现实 2、我国古代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过“大同”社会的理想,反映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但这些设想根本无法实现,其根本原因是( D ) A、人们的认识太肤浅 B、思想还不成熟 C、生产力水平太低 D、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 3、在西方,最早明确提出“和谐”概念的是( A ) A、毕达哥拉斯学派 B、米利都学派 C、爱非斯学派 D、爱利亚学派 4、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们,曾提出过许多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但结果只能陷于空想,其根本原因是( B ) A、他们对社会主义社会探索不够,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 B、他们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也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C、他们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时代 D、他们的构想是共产主义社会的,超越了社会主义社会阶段 5、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是( B ) A、一个没有矛盾的社会形态 B、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 C、人们可以不劳动,随心所欲地享受 D、由社会主义社会与和谐社会构成的共产主义社会 6、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党的( C ) A、十三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六届六中全会 7、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是党的( C )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8、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是党的( D )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9、胡锦涛同志的哪次重要讲话,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四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概念,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总要求( B ) A、2004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B、2005年2月19日,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C、2005年10月,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 D、2006年5月中旬,在云南考察工作时的一次讲话 10、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和谐文化建设理论概念的是( B ) A、2005年10月下旬 ,在朝鲜访问时的一次讲话 B、2006年5月中旬,在云南考察工作时的一次讲话

构建和谐社会从我做起

以宽容之心构建和谐社会 ——党课心得 和谐社会,人人共享;构建和谐,人人有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在于不断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相逢共处是一种缘分,如果大家都能珍惜这种缘分,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求同存异,就能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反之,如果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总是从一己之利出发,彼此排斥,互不相让,摩擦不断,就不利于维护团结,就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多一份宽容。 宽容,就是心胸宽阔有气量,能容人容物,不斤斤计较。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宽容是衡量一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标志。一个具有宽容之心的人,往往能够正确对待社会中的矛盾和前进中的困难,变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使摩擦减少到最低限度,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论语》中的“宽则得众”,《尚书》中的“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宽宏大量成大事,小肚鸡肠难成事。纵观古往今来那些成就大事的人,他们无不具有包容天下的广阔胸怀,无不善于在“不同”中谋统一、在“和谐”中聚力量。春秋战国之时,齐桓公不记恨管仲的一箭之仇,任其为相并尊为仲父,终于得其辅佐,使齐国成为五霸之首;

廉颇知错能改、负荆请罪,蔺相如胸怀全局、宽容大度,换来了难得的“将相和”,共保了赵国的安宁。相反,西楚霸王项羽虽武功盖世,却因“自矜功伐,奋其私智”,最终兵败垓下、自刎乌江;《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才智过人,但心胸狭窄,结果抱憾而终、壮志难酬。可见,宽容方能和谐,宽容利人利己。 在我们的身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矛盾逐步凸显,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在这样的条件下,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从而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进和谐因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每个人都能以宽阔的胸襟对待社会,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人,多一份沟通少一些误解,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猜疑,我们的社会就能更加温馨、更加和谐。当然,我们讲的宽容,不是无原则的退让和妥协,更不能以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代价,而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求同存异、实现共赢。大千世界,茫茫人海,矛盾是普遍的,差别是必然的。一个人能不能做到宽容,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容人之短、容人之长、容人之过。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其长,必有其短;有其智,必有

【励志口号】构建和谐社会口号三篇

构建和谐社会口号三篇 【本文概要】践行荣辱观念,培育社会公德,养成良好习惯。下面是本文整理发布的“构建和谐社会口号三篇”,!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本文! 【本文概要】构建和谐社会口号 1、做文明居民,创和谐社区,建美好家园。 2、做和谐社区人,当诚信好公民。 3、做诚实守信公民,创文明和谐社区。 4、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 5、助人为乐,人乐我乐,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6、争做文明居民,创建和谐社区。 7、争做道德公民,建设和谐家庭。 8、争创文明和谐社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9、争创和谐社区,提升宜居品味。 10、增强和谐意识,养成良好习惯,保护生态环境。 11、增强道德意识,提高居民素质。

12、有防无患莫放松,睡前检查一分钟。 13、营造生态宜居环境,建设平安和谐社区。 14、以微笑融化陌生,用诚信沟通心灵。 15、一举一动展示社区风采,一言一行关乎文明形象。 16、一滴水能折射阳光,细微处方显您的品格。 17、心中有世界,心中有祖国,心中有社区,心中有他人。 18、心连心、手拉手,共建社区。 19、相互多礼让,社区更和谐。 20、献出你的爱心,共创和谐家园。 21、我支持,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 22、我在社区,我爱社区,我为社区做贡献。 23、文明与家园牵手,和谐与社区相伴。 24、文明是社区的名片,和谐是家园最美的风景。 25、文明是和谐之魂,美德是立身之本。 26、文明社区你我共建,美好家园你我共享。 27、文明连着你我他,构建和谐靠大家。 28、文明连着你和我,共创和谐新生活。 29、文明管住嘴,不随地吐痰,不说粗语、脏话。 30、文明管住腿,不乱穿马路,不践踏草坪。 31、文明管住手,不乱扔废弃物,不损坏公物。 32、文明的社区,和谐的家园。

和谐社会标语集锦

和谐社会标语集锦一、和谐社会标语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认真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着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积极创建诚信城市全力塑造诚信形象 构建张家港信用体系铸造张家港诚信品牌 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实践 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 同创文明社区共建美好家园 社区是我家洁美靠大家 社区是一家情系你我他 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升社区居民道德水准 倡导文明从我先行服务居民奉献社区 当文明使者育社区新风 同创诚信社区共铸诚信品牌 信赖源自诚信诚信创造未来 人人动手参与创建个个争当文明市民 居家贵和睦近邻胜远亲 美的环境需要美的心灵来呵护 孩子在玩耍老人在散步车辆请慢行 邻里一家人互助大家亲 互帮互助好邻里互敬互爱好家庭 给人一份关爱还你一份真情 伸出援助手沟通人间情 顽童不识寸草情父母相教是非清 青草绿树你我他咱们同住一个家 春天从绿色开始文明从呵护起步 诚实是为人之准则信用是社会的灵魂 诚实做人诚信做事 手拉手一帮一无私奉献在社区 人人维护治安家家安居乐业 告别陈规陋日拥抱科学文明 生命因运动而美好运动因生命而精彩 鸟美在羽翼人美在心灵

热心公益奉献社区 共创平安社区同铸一方乐园 亮起防范的警灯点起安全的绿灯 二、文明城市标语口号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2、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3、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4、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发展为先,发展为重,发展为大。 9、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10、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 11、军民齐努力,共建文明城。 12、增强道德意识,提高文明素质。 13、德育重在坚持,文明贵在行动。 14、履行市民文明公约,遵守"十不准"规定。 15、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 16、争当好公民、好建设者、好家庭成员、好学生。 17、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 18、万众齐建绿色家园,全民共建和谐厦门。 19、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20、服务热情规范,执法公正文明。 21、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构筑美好生活环境。 22、文明城市,温馨家园,创业乐园。 23、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24、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25、全市动员,全民参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26、凝聚全市人民智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27、倡导文明新风,共建文明城市。 28、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 29、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 30、开明、守信、开拓、竞争、奉献。

毛概第十一章小结

第十一章小结 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特征、总体要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理论意义: A、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 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B、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 理念的升华。 实践意义: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B、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C、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 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第二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构建和谐社会的标语

构建和谐社会的标语 本文是关于标语口号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构建和谐社会的标语 1、教孩子勤勉,胜过给孩子财产。 2、花美在外边,人美在心灵。 3、你也奉献,我也奉献,大家奉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 4、兄弟爱,骨肉情,断了骨头连着筋;妯娌谦让互尊重,和睦团结一家亲。 5、老老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6、一人文明一点红,大家文明树新风。 7、人人参与社区建设,大家分享文明成果。 8、人生的乐趣,在于与他人共享幸福。 9、个人价值,只能在为他人奉献中得到升华。 10、尊老爱幼,树社会公德新风;敬贤师能,展精神文明新貌。 11、遵守“七不”是文明生活的开端。 12、理解是家庭和睦之本,宽容是夫妻恩爱之源。 13、人生犹如点燃的蜡烛,照亮他人才是生命的归宿。 14、爱心常驻春不老,门庭祥和花常开。 15、家中有家社区也是家,爱中有爱社区最可爱。

16、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17、文明美德无价宝,好言好语百事通。 18、扬正气嫉恶如仇,树新风敬老爱幼。 19、勤俭持家,家家富裕;改革创业,业业兴旺。 20、爱情的天平加上了金钱的砝码,就会失去幸福的平衡。 21、春夏秋冬四季好,社区处处沐春风。 22、我为大家奉献一日,大家为我服务一年。 23、幸福的家庭是培养孩子的乐园。 24、胸怀社区心事乐,腹有诗书气自华。 25、慈善是人的天性,哪里有贫困,那里就有慈善者的身影。 26、关心公益,争做社会好事;和睦邻里,主动扶贫济危。 27、失败并非意味着终结,信心才是胜利的源泉。 28、家和万事兴,邻睦社区盛。 29、养老育幼夫妻敬,睦邻互助胜远亲。 30、天涯海角有穷时,唯有血脉无尽处。 31、使人幸福的是道德而非金钱。 32、文明史人类用智慧和双手创造出来的。 33、哪里有困难,那里就有志愿者。 34、爱心献希望,中华更兴旺。 35、讲精神文明,育“四有”新人。 36、以勤自勉,敬业奉献;以廉自律,清正奉公。 37、树立文明形象,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和谐社会标语集锦

和谐社会标语集锦

————————————————————————————————作者:————————————————————————————————日期: ?

和谐社会标语集锦 一、和谐社会标语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认真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着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积极创建诚信城市全力塑造诚信形象 构建张家港信用体系铸造张家港诚信品牌 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实践 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 同创文明社区共建美好家园 社区是我家洁美靠大家 社区是一家情系你我他 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升社区居民道德水准 倡导文明从我先行服务居民奉献社区 当文明使者育社区新风 同创诚信社区共铸诚信品牌 信赖源自诚信诚信创造未来 人人动手参与创建个个争当文明市民?居家贵和睦近邻胜远亲?美的环境需要美的心灵来呵护 孩子在玩耍老人在散步车辆请慢行?邻里一家人互助大家亲?互帮互助好邻里互敬互爱好家庭 给人一份关爱还你一份真情 伸出援助手沟通人间情?顽童不识寸草情父母相教是非清?青草绿树你我他咱们同住一个家 春天从绿色开始文明从呵护起步?诚实是为人之准则信用是社会的灵魂?诚实做人诚信做事 手拉手一帮一无私奉献在社区?人人维护治安家家安居乐业?告别陈规陋日拥抱科学文明?生命因运动而美好运动因生命而精彩?鸟美在羽翼人美在心灵?热心公益奉献社区 共创平安社区同铸一方乐园 亮起防范的警灯点起安全的绿灯

二、文明城市标语口号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2、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3、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4、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发展为先,发展为重,发展为大。 9、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10、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 11、军民齐努力,共建文明城。 12、增强道德意识,提高文明素质。 13、德育重在坚持,文明贵在行动。 14、履行市民文明公约,遵守"十不准"规定。 15、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 16、争当好公民、好建设者、好家庭成员、好学生。 17、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 18、万众齐建绿色家园,全民共建和谐厦门。 19、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20、服务热情规范,执法公正文明。 21、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构筑美好生活环境。 22、文明城市,温馨家园,创业乐园。 23、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24、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25、全市动员,全民参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26、凝聚全市人民智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27、倡导文明新风,共建文明城市。 28、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 29、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 30、开明、守信、开拓、竞争、奉献。

和谐社会构建宣传标语

和谐社会构建宣传标语 和谐社会构建宣传标语篇一 1、平安两字重千斤,社会稳定是民心。 2、一举一动系平安,一心一意谋发展。 3、普法莫怕巷子深,平安不可漏一村;天下没有救世主,防范才是保护神。 4、金贵银贵平安最贵,千好万好和谐。 5、平安情系你我他,综合治理靠大家。 6、平安创造价值,和谐成就未来。 7、平安造就未来,和谐成就梦想。 8、平安是福全家盼,法制同遵四海宁。 9、平安凝聚众人心血,和谐铸造甘肃辉煌。

10、平安连着千万家,综合治理靠大家。 11、平安建设生根发芽,综合治理硕果银花。 12、一路凯歌通大道,浑身正气保平安。 13、加大平安建设宣传,保护人类精神家园。 14、人人参与平安创建,处处营造和谐氛围。 1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平安。 16、国泰更求稳定,民安方显和谐。 17、鸟在飞,鱼在游,人臻寿域赖安全;风在吼,雨在下,顶风冒雨保平安。 18、手拉手参与平安建设,心连心共享安居乐业。 19、综合治理掀巨浪,平安花开遍地红。 20、祛小恶保平安,积小安成大福。 21、平安意识你我拥有,和谐社会天长地久。

22、一双铁肩,一颗义胆,一身正气,惩凶除恶社会治安添保障;一副柔肠,一腔热血,一片真情,扬善安良平安建设显神威。 23、心中时刻有平安,平安永远在身边。 24、团结产生力量,平安诞生兴旺;爱心治愈创伤,诚信架起桥梁。 25、家庭平安,社会平安,人人平安,上下一片新天地;邻里祥和,国家祥和,世界祥和,东西和睦共乾坤。 26、一份平安一片情,平安造福为人民。 27、人人关心平安建设,家家共建平安社区。 28、平安建设为人民,建设平安靠人民,平安成果惠人民。 29、高举平安建设社会大旗,营造和谐有序生活环境。 30、和谐以平安为媒,发展从建设开始。 31、创建平安人人参与,构建和谐处处包容。

毛概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关键在于( )。 A.维护全体职工的经济利益 B.保障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职工的合法权益,巩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C.稳定全体职工的工作岗位 D.大力提高全体职工的文化水平 【正确答案是】:B 2.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 )。 A.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C.新的资产阶级 D.不劳而获的寄生者 【正确答案是】:B 3.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 )。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互助,维护祖国统一 C.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各自独立 【正确答案是】:B 4.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 A.阶级矛盾问题 B.阶级斗争问题 C.民族冲突问题 D.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的内部矛盾问题 【正确答案是】:D 5.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团结的基础是( )。 A.坚持共同的社会主义理想 B.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C.爱国主义 D.共同的文化传统 【正确答案是】:C 6.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主题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C.维护世界和平 D.加强民族团结 【正确答案是】:A 7.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大陆范围内的联盟和大陆范围外的联盟,在这两个联盟中( )。A.大陆范围内联盟是主体 B.大陆范围外联盟是主体 C.大陆范围内联盟和大陆范围外联盟都是主体 D.大陆范围外联盟是大陆范围内联盟的基础 【正确答案是】:A

8.在“四个尊重”的方针里,核心是()。 A.尊重知识 B.尊重人才 C.尊重劳动 D.尊重创新 【正确答案是】:C 9.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 A.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B.民族互助 C.民族融合 D.民族交流 【正确答案是】:A 10.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特征是( )。 A.各民族共同繁荣 B.各民族之间消除差别 C.民族地区稳定 D.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正确答案是】:D 11.新形势下人民军队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 )。 A.拥军优属、拥政爱民 D.巩固国防、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C.打得赢、不变质 D.加强战备、服务经济建设 【正确答案是】:C 12.现阶段,我国知识分子是()。 A.小资产阶级 B.中产阶级 C.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D.一个独立的阶级 【正确答案是】:C 13.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 A.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工人阶级 【正确答案是】:D 14.江泽民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个体、私营经济中的广大从业人员是()。A.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B.职业和身份比较固定的弱势群体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D.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正确答案是】:C 15、党的十八大指出,党的根本宗旨是() A.民主集中制

构建和谐社会演讲稿(完整版)

构建和谐社会演讲稿 构建和谐社会演讲稿 第一篇: 构建和谐社会演讲稿 加强社会管理共建和谐社区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下午好晚上好)! 与党同心、与民贴心,建和谐社区,是我们街道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更是基层工作永远的主题。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要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上,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是居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场所,处在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最前沿,是体现群众利益最直接、联系群众最密切、反映群众呼声最集中的工作领域。 要实现加强社会管理共建和谐社区的目标,就必须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认为,要加强社会管理,共建和谐社区,应着力做好 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抓阵地建设,大力完善社区基础设施

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功能、统一标识”,大力改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办公用房应设置为“六室、三站、二中心、一学校”,即社区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社区警务室、科普图书阅览室;社区服务站、再就业服务站、医疗计生服务站;法律咨询与援助中心、社区救助中心;市民学校。实现“管理有阵地、服务有载体、活动有依托、工作有平台”的目标。 二、抓好社区服务,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一)以“便民”为中心,完善服务网络。 1.建立社区服务体系。街道办事处要因地制宜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每个社区居委会建立一个社区服务站,服务项目不少于10个。社区服务中心人员、经费、制度要落实,管理要规范。 2.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以社区居委会为单位,建立医疗、家政、副食、托老托幼、绿化保洁、中介咨询、保安联防等方面的社区服务项目10个以上。设立求助电话,及时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 3.多渠道发展社区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个人采取多种形式兴办以便民利民为主的、保本微利的社区服务项目。 引导社区服务项目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二)以“乐业”为重点,推动就业工作。建立健全社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劳动供求信息网络,街道建立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社区建立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点,使社区下岗、待业、失业人员都能得到职业培训、指导、介绍等社会化服务,努力提高就业安置率。 (三)以健康教育为主线,发展社区医疗卫生。完善社区医疗卫生网络,建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积极开展预防、医疗、康复、保

宪法建设你我他,和谐社会靠大家

宪法建设你我他,和谐社会靠大家 在当今依法治国这个历史大潮流下,在这个科技日益创新发展的背景下,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今天,我们必须要加强法律精神建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建和谐社会,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法律精神建设”可以追溯到秦朝,在秦始王统一中国之前,推行商鞅变法,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为目标,最后成为战国七雄最强的国家,最终统一中国,建立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专制国家。当然,那个时代的“法”与现在的大有不同,却与现代的法律有异曲同工之效,因为其根本目的是共通的,就是通过弘扬法律精神建设,来科学地服务社会发展,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为终极目标。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弘扬宪法精神?宪法有是什么呢?首先,宪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国家内部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的变化对宪法的发展变化起着直接作用,同时国际关系也对宪法发展趋势有所影响。宪法,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继承和弘扬,需要以人作为载体,加入到法律建设中去,增强自身的法律素养和法律知识,懂得运用法律来维护个人和集体的利益,进而促进社会科学地发展,共建和谐社会。 至于为什么要弘扬宪法精神?加强法律建设呢?其在广义上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社会及个人,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狭义上是为了加强法律的约束力,使国家的各项事务井然有序地进行。法律建设,关系到国家的兴衰,个人的发展。弘扬宪法精神,能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增加我们的集体荣誉感,让我们和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弘扬宪法精神,能让我们更好地保证紧跟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共建和谐社会而奋斗!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宪法精神呢?首先,我们应该充分珍惜和利用我们大学这个良好的平台,去更好地学习和丰富自己法律知识,深入解读宪法精神,为个人科学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才能更好地建筑属于自己梦想的高楼大厦。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宪法知识在于点滴的积累。其次,在自身加强了法律意识同时,不用忘了向身边的人传播宪法精神,让更多人懂得法律,认识法律,更好地运用法律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只有个人的宪法意识得到加强,才能服务于社会,让社会更科学地发展,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稳定。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大背景下,对于宪法的建设,国家又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国家应该努力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以确保法律制的威慑力,增强对个人和集体利益的保障,确保社会稳定发展。其次,对于宪法精神的弘扬,国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应该加强对宪法精神的宣传和普及,增强全国人民的宪法精神,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让国民更好地掌握和利用法律,去服务社会的发展,贡献给国家的繁荣稳定科学地发展。 弘扬宪法精神,需要你我他的共同努力,共建和谐社会,使之科学发展。让宪法之风吹遍神州大地,让和谐社会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和基本思路课后测试

我的课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和基本思路课后测试?1 ?2 ?3 ? 4.课后测试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立论依据可以通过以下哪三句话概括: √ A 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 B 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C 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D 以上答案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2. 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体现在思想领域的特点是: √ A 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增多 B 受各种影响的程度明显加深 C 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多变性、差异性显著增强 D 以上答案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3. 经济结构转型,群众的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 A 生活方式 B 就业方式 C 行为方式 D 以上答案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4. 我们党要能够长期执政的话,需要以下哪些社会基础: √ A 安定 B 稳定 C 和谐 D 以上答案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5. 在黄金发展期可以集中力量办一些大事,其中不包括: √ A 三峡工程 B 载人飞船 C 青藏铁路

D 南水北调 正确答案: B 6. 下列哪些是带有共性的矛盾和问题: √ A 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从而突显分配不公 B 一些社会群体为我国改革开放所承担的代价与得到的补偿不对等 C 人民内部利益矛盾错综复杂 D 以上答案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7. 基尼系数是用来: √ A 反映居民收入分配水平 B 反映电阻的大小 C 反映社会的消费水平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A 8. 今天我们讲的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指的是: √ A 阶级矛盾 B 政治矛盾

大学毛概第十一章参考题目及答案

第十一章 一、简答题 1、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的原则有哪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五个原则”,其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我们的制度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区别于资本主义法治的根本所在;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二者共同发挥作用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需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扩展资料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有: (1)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注重以完善体制机制来防范化解风险。 (2)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3)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绿色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 (4)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取得更大成效,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3、简述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 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髙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1)指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目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也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 (2)指明了“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全面”是基础,“严”是关键,“治”是要害。 (3)指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工作思路: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 (4)指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5+2”):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5)指明了“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