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依靠科技进步加速衡阳蔬菜产业发展

2019年依靠科技进步加速衡阳蔬菜产业发展
2019年依靠科技进步加速衡阳蔬菜产业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加速衡阳蔬菜产业发展

衡阳是一个农业大市,蔬菜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是关系整个衡阳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尤其是20**年国家“菜篮子工程”实施以来,衡阳蔬菜产业得到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蔬菜产业迅速发展成为衡阳第二大农作物产业,在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及外汇贡献等方面均超过了其他农产品。当然,这种大发展的直接后果便是蔬菜供求关系失衡,市场过度竞争,产业总体效益下降。为此,为了加速衡阳蔬菜产业的发展,从衡阳蔬菜产业现状与存在问题入手,对该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出路进行了分析。

1发展现状

1.1地方品牌逐渐形成

衡阳市蔬菜种植历史悠久,形成了一批品质优良、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和蔬菜特产,如“黄花菜”、“祁东”香芋、衡山“早白薯”等,这些特色蔬菜品质优良,具有地方特色和浓厚的蔬菜文化,多年来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像祁东“黄花菜”由于质量优、口味独特,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岂今为止,祁东的黄花菜种植面积飚升到30多万亩,菜农达40万人,总产量超过全国的70%以上,祁东县还被国家命名为“黄花菜”原产地。祁东县作为黄花菜原产地和全国最大的黄花菜种植基地,年产干黄花菜7万吨。“祁东”香芋已通过湖南省无公害产地认证面积达3万亩, 每年向市场提供香芋5万吨。其加工产品出口日本、泰国、新加坡等东

南亚国家。衡山“早白薯”品种熟性早,品质优,加上当地农民独特的栽培方法,深受省内外市场欢迎,产品供不应求〔1〕。

1.2蔬菜生产基地得到发展

目前我市已建成十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祁东县黄花菜基地10700公顷、香芋基地4000公顷,三塘镇前进、龙唤村的丝瓜基地300公顷,湘江乡、酃湖乡的辣椒基地200公顷,金甲岭大白菜、辣椒、土豆、豆角、萝卜基地530公顷,衡山县的“早白薯”基地200公顷等,以上基地均已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和部分产品认证,同时,基地正在逐步向周边乡镇扩展,规模不断扩大。这些基地采用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具有衡阳特色的栽培管理制度。

2存在问题

衡阳市蔬菜生产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面临许多的困难,对衡阳市蔬菜产业的发展构成了较大的制约。

2.1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

近几年来,蔬菜基本设施的建设项目上的不多,加上招商引资难度较大,农民自筹资金困难,使蔬菜生产的资金投入不充足,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各种栽培设施、水利排灌设施、沟渠、路,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基地建设投入及设施配套投入不足,大大的影响了蔬菜基地的建设,以及蔬菜生产的效益和蔬菜产业发展后劲。

2.2小农户经营制约蔬菜生产效率提高

衡阳市蔬菜生产基地规模偏小,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集约化、规

范化生产程度低,而且菜农随意性种植较多,品种数量和质量不确定,以至很难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销售与加工、农户自成体系,独立运作,致使种植面积、收购价格等供求平衡方面不统一、不协调,有时货源紧缺,互相抢购,有时又供大于求,相互压价,价格暴跌,造成市场价格波动大,经济效益偏低。农户自身经营规模小,承担风险的能力有限,蔬菜地的基本建设不完善,必要的轮作制度难以坚持和发挥作用,导致土壤生产性能下降,盐渍化与病虫害发生严重〔2〕。2.3蔬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存在重大隐患

蔬菜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它的安全性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衡阳蔬菜生产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蔬菜种植污染越来越严重,如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农药滥用、农家肥料的生施等;在生长过程中,各种生长添加剂和激素的滥用〔3〕。决定蔬菜产业竞争能力的因素主要是蔬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近些年来,随着单位土地面积上蔬菜生产茬口的增加,导致蔬菜病害严重,农药施用量的大量增加。尽管政府部门一直在努力推广生物农药的使用,但是我市在农药的科学施用和生物农药的使用面积上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前几年我市发生了几次由于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而中毒的事件,如毒豆角、毒空心菜等事件,这不但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且严重影响我市蔬菜的出口创汇。所以说蔬菜产品质量是发展蔬菜产业的忧中之忧〔4〕。

2.4出口创汇遭遇贸易壁垒

加入WTO 后,必须按照WTO的游戏规则平等地参与国际贸易。WTO的

规则主要就是各种质量标准体系。长期以来,我国蔬菜更多关注数量的增长,蔬菜质量问题不受重视,检验体系、标准体系极为落后。在当今蔬菜的出口竞争中,各个国家都通过制定不同的标准来设置一定的贸易门槛,建立起符合本国特点的技术壁垒。欧盟和日本制定的高起点食品安全性和食品质量方面的保护和控制能力。据专家介绍,我国的蔬菜国家标准中有40%左右等同或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5〕。食品法典(CAC)是国际公认的食品安全基准标准,在发达国家已经普遍采用,但这一标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极大地影响我国蔬菜产品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近年来,我市的黄花菜在出口日韩等国的过程中,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3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

既然衡阳蔬菜产业面临如此多的难题,衡阳蔬菜产业未来的出路在哪里?综合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的经验,以及日益发展的国内外形势,答案告诉我们,衡阳蔬菜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

3.1衡阳科技依托力量雄厚

衡阳市城区及各县、市、区都有蔬菜办(局),有专职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近200人,实行了蔬菜目标管理考核,科技人员经常深入蔬菜生产第一线,进行科技培训,现场指导、生产示范、技术交流、发放技术资料等。特别是市蔬菜研究所是专门从事蔬菜新品种(含食用菌)选育、繁制和高产、优质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该所有**年的科研历史,技术力量雄厚,科研硕果累累,已获得了科技进步成果奖60项,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特别

是近几年来先后培育蔬菜新品种50个,已经推广应用得有30多个,如杂交南瓜系列品种有11 个,包括一串铃1、2、3、4号,还有白玉霜、绿玉、红宝石、棒槌、金癞丽、晶珠、蜜本南瓜等,这些南瓜品种,既可以食用,又可以供观赏。杂交丝瓜系列品种有6个,包括早冠丝瓜406、早冠丝瓜408、早冠丝瓜409和早冠丝瓜401、早杂丝瓜、早佳丝瓜等,杂交苦瓜系列有4个,即衡杂1号、衡杂2号、湘早优一号、湘早优二号。茄子系列品种有4个,包括衡阳早红茄、早丰红茄、黑美长棒和衡阳油罐茄,其它还有杂交早青冬瓜、伏地尖早辣椒、抗枯番茄、吉旺黄瓜、早杂香芹、晚熟花椰菜和衡阳调羹白等品种。这些蔬菜新品种都以早熟、丰产、优质、高效著称,现已在省内外、长江流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全国各近30个省市大面积推广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近年来, 该所先后被授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良繁基地”,“ 影响衡阳市民生活100品牌”,20**年国家科技部南方种苗快繁技术中心衡阳蔬菜种苗基地与国家农业部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衡阳综合试验站项目相继落户该所,使得该所蔬菜科研力量进一步加强,为衡阳市的菜篮子工程建设服务力度也进一步加大。20**年该所派出了6名科技特派员,深入衡阳市5个蔬菜基地开展技术服务。

3.2科技兴菜策略

3.2.1 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增加蔬菜生产的机械化程度

今后我市的蔬菜产业要走发展设施栽培,生产机械化的道路。露地蔬菜栽培,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十分严重,环境条件不易控制,病害经常发

生,产品质量无法保证,解决途径就是要发展设施蔬菜栽培,提高设施蔬菜栽培的比例。蔬菜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成本要素中,劳动力成本占70%以上,因此要提高蔬菜生产的效益,就必须要减少劳动力成本,要达到这一目的,根本出路在于增加蔬菜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减少劳动力的投入。实现蔬菜栽培设施化与机械化,使耕地、施肥作畦、覆盖地膜、定植、中耕锄草、收获运输、产品加工包装等作业环节全部或部分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使广大菜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是我市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3.2.2 依托科研院所,加大选育优质蔬菜品种的力度,推广新技术要依托科研院所,针对不同的市场搞好蔬菜产品结构定位,及时进行调整,适时引进、筛选、培育和推广一批优质蔬菜新品种,研发和推广高效、绿色蔬菜栽培技术,其基本措施是:

3.2.2.1建立蔬菜科技创新基地,要发挥各蔬菜部门、科研院所及民营农业企业的科技创新作用,采取项目扶持,科技成果补助等形式。鼓励引进、筛选国内外优质蔬菜新品种和自主选育蔬菜新品种,引进、研发高效、绿色蔬菜栽培技术。

3.2.2.2加大科技培训力度,通过广播、电视、讲座、资料发放等多种媒体形式和手段,对菜农进行科技培训,使菜农熟练掌握蔬菜生产新技术,提高科技种植水平,通过科技培训建立完整的技术推广网络体系,使新技术能及时走进千家万户。

3.2.2 .3依托科研院所,建立多元科技服务平台,使衡阳市在3~4年内基本实现无公害蔬菜生产,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使蔬

菜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3.2.3大力发展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蔬菜基地

绿色食品分A级和AA级两类,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前者可限量使用化学合成氮肥和化学合成农药,后者则禁止使用任何有害的化学合成氮肥和农药,从而生产出低污染、低农药残留甚至是无污染、无农药残留的蔬菜〔6〕。衡阳适宜种植的蔬菜种类多、种植面积大,在市场上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充分利用衡阳的优势,生产出达到优质安全的绿色食品标准的蔬菜,以形成衡阳参与国际国内大市场竞争的独特风格,并为在市场上站稳脚根打下基础。开发绿色蔬菜,创建稳定可靠的绿色蔬菜基地,优先占领高消费场所和出口蔬菜市场,实现树立形象、创名牌、引导消费、扩大市场的战略目标,在产业化蔬菜生产中就显得更加重要,这符合可持续发展方向,符合人们对无污染、安全、优质绿色食品的迫切要求。要严格进行蔬菜产品质量检测,严把市场准入关,实行蔬菜产品安全标识制度。要加大宣传培训工作力度,广泛宣传农产品安全知识,在蔬菜生产基地树立禁用农药、推荐用药标示牌,加大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力度,提倡使用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菜农安全生产水平。

3.2.4 依靠技术创新大力发展蔬菜加工出口业

我国蔬菜供应量远远超过国内蔬菜消费量,解决的有效途径是蔬菜的加工出口。我国蔬菜加工出口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近几年,蔬菜出口的效益远远高于国内销售,如XX向新加

坡出口大白菜价格达2.5元/kg,仍然供不应求。据初步预算,蔬菜出口效益在正常情况下比在国内销售高出50%以上,有的要高出4~5倍。所以衡阳蔬菜产业必须要在发展蔬菜加工出口上下功夫。在生产绿色食品的基础上,应加强蔬菜产品在腌制、干制和蔬菜汁等方面的深加工,满足消费者不同要求,并进一步面向国际市场〔7〕。特别是在蔬菜加工技术上要进行创新,要依托科研院所进行技术攻关,解决蔬菜加工难题。我市的黄花菜在东南亚深受欢迎,应继续加大其深加工力度,加大其加工技术的研究,以更好促进黄花菜产业的发展。

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的决议文档

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的决议文档 Resolution document on revitalizing agriculture relying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编订:JinTai College

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的决议文档前言:决议是指多个主体根据表决原则做出的决定,指党的领导机关就重要事项,经会议讨论通过其决策,并要求进行贯彻执行的重要指导性公文,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也是某些企业的公文之一。本文档根据决议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1989年3月10日通过) 四川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科委主任张廷翰受省政府委托作的《关于省农村科技工作情况的汇报》。会议以为,我省各级政府依靠科技发展农业事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展不平衡的,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粮食生产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任务是艰巨的。为了进一步依靠农业科技,夺取粮食增产,农业丰收,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特别作出了如下决议: 一、各级政府要在广泛深入开展农业基础地位的再教育中,提高领导在各个方面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牢固树立依靠技术进步、振兴我省农业的观念,把发展农业经济转到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把农村科技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重视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

广工作,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在发展农业中的积极作用。要把这项工作的好坏,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及其领导成员政绩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各级政府从今年起逐步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增 加农业科研和推广的事业费,建立农业科技开发基金,多途径开辟农业科技资金来源,尽力增加科技装备和设施,为农业科研和推广服务工作创造条件。主管部门要管好各项农业科技经费,专款专用。农村的集体和个人也要千方百计加强技术开发活动,增加投入。 三、各级政府应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制定依靠科技振 兴农业的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狠抓落实,层层进行检查监督。对在农业科技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各级领导、农业科技人员、以及农民中推广应用先进技术的积极分子给予表彰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并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四、各县、(区)、乡应进一步建立建全农业科技推广 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基层农业科技管理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培训、试验、示范等农业科技的推广服务工作,传授科技知识,普及先进农业技术,要着重培训本地科技人员,抓好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鼓励采用新技术。要发挥各种推广农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只是分享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企业技术 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高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动浙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坚持企业主体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重点突破和一般提升相结合,以完善创新投入、运行和激励机制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政府、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科技工作者和技术中介机构等构成,以促进产业升级、产品结

依靠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 摘要:科技创新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主流也是各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亮点。1998年2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为中国科学院《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做重要批示时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东南亚的金融风波使传统产业的发展会有所减慢但对产业结构调整则提供了机遇。”同年3月4日他在同出席全国政协九届一次科技界委员座谈时再次强调:“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国力的竞争能力党中央围绕着二十一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世纪之交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__年朱总理在全国人大九届四次大会上做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下面简称《纲要》)《纲要》在回顾“九五”期间所取得成就的同时展望并提出了“十五”期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尤其是科技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等重大国民经济问题做了专门的阐述《纲要》指出:“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不调整就不能发展的时候”“今后5年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特别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关键”。《纲要》还进一步提出

了“十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即“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都要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来推动”。与此同时西藏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上列确主席做了《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__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报告》一方面总结了“九五”时期我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围绕着“十五”期间我区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历史任务提出了:“促进我区经济从加快发展到跨越式发展”的具体要求。那么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又如何实现我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又怎样依靠科技创新加大我区传统产业的改造?本文将主要从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相互关系简要地谈谈科技创新是调整和优化我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选择。一、西藏产业结构的发展历史及“九五”时期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众所周知“产业”的概念(英文为industry)是伴随着18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出现而产生的其目的首先是为了服务于特定的经济分析。正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分析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个环节时产业的概念始终与资本的生产过程相联系与资本的流通过程相区别的。直到20世纪2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才把各个国家的产业界定为:初级生产部门(农、矿业)、次级生产部门(制造业)、服务部门。随着各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

XXXX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章程

XXXX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联盟名称:本联盟名称为“XXXX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简称“XXXX产业联盟”。 第二条成立目的 依据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国资委、市总工会等局委关于《XXXX 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构建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与制度,结合我 市YYY的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结构调整、管理创新等需要,由XXXX牵 头组建XXXX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联盟成立的目的是通过产业联盟方式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YYY示范应 用/工程、标准化、共性和关键技术以及产品,搭建YYY研发合作平台,积 极申报和建设YYY工程研究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基地,全面提升 YYY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第三条联盟宗旨 以应用为导向、以产业为主线、以技术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打造YYY产 业中心。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四条联盟由XXXX牵头并联合XXXX内行业“产学研”十几家一流单位共同发起。 联盟是由从事YYY相关行业的企业、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应用单位组成, 各企业、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应用单位为联盟的成员单位,自愿申请加入。第五条联盟的组织机构由联盟成员大会、联盟理事会、秘书处、顾问委员会和技术专家委员会组成。 第六条联盟成员大会,是本联盟的最高权力机构。成员大会由联盟成员单位各派一名单位代表组成。联盟成员大会每年召开一次,联盟大会的职责是:制定和修 改联盟章程,审议和批准联盟工作报告,讨论并决策联盟重大问题,选举产

生联盟理事会。联盟成员大会须有半数以上的成员单位代表出席方能召开, 其决议须经出席会议的联盟成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情况特殊 的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七条联盟理事会,是联盟成员大会闭会期间联盟的领导机构。理事会由联盟成员大会选举产生,联盟采取理事会共商机制,理事会成员由理事会单位派出代表 组成。联盟设立名誉理事长一名或多名,协助并指导联盟理事会工作。理事 会设理事长一名、副理事长若干名,每届任期五年。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两 次会议,主要职责是在联盟成员大会闭会期间,制定联盟年度工作计划和长 远规划,审议和批准联盟秘书处年度财务预算及决算,督促成员单位承担的 科技创新联合体各项工作的进度,协调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决定联盟日 常工作中的各类重要事项等。理事会决议采取多数票通过的原则。 第八条秘书处。理事会下设秘书处,是联盟理事会的执行机构,负责联盟日常业务和管理等,秘书处办公室设在XXXX。联盟秘书处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一 名或多名,由理事长提名,联盟理事会任命。秘书处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实 施联盟年度工作计划;执行理事会各项决定;组织召开联盟理事会议、联盟 成员大会;负责日常对外交往工作;向理事会推荐可以由联盟运作的相关项 目,并组织实施;代表联盟签署有关文件;聘任或解聘秘书处相关业务部门 的工作人员;负责处理其他日常事务。秘书长全权负责本联盟事务。 第九条联盟理事会聘请国内外与YYY产业相关的知名专家和领导组成顾问委员会和技术专家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和技术专家委员会对联盟开展的相关工作给予 指导,并提供咨询意见。 第三章联盟的任务与成员分工 第十条联盟的主要任务: (1)在产业方面为政府提供合理化建议,促进政府建立相关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和机制; (2)协助政府制定相关的行业规范、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并协调贯彻实施; (3)促进业内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加强联盟成员之间的技术结合、信息沟通,鼓励联盟成员实现双边和多边形式的合作创新,促

蔬菜工厂化育苗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_宫晓红

蔬菜工厂化育苗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宫晓红 (彰武县双庙镇农科农机站,辽宁阜新123217) 摘要:通过工厂化育苗技术手段实现蔬菜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可以促进蔬菜产业的发展和蔬菜质量的提高。阐述蔬菜工厂化育苗生产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技术创新、加速成果转化、提高管理水平、扶持育苗企业壮大等措施,以期为工厂化育苗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蔬菜;工厂化育苗;特点;问题;措施中图分类号:S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7)02-0067-02 蔬菜低糖、低盐、低脂,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坚定不移地搞好蔬菜生产,抓好“菜篮子工程”,保障人们生活供应,是各级政府一直以来的重要责任,也是保证社会稳定的基础工作。近年来,蔬菜生产污染带来的安全问题成为社会民生的关注焦点。如何在保障蔬菜生产供应的基础上更多地兼顾农产品质量安全,值得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技术推广部门思考。通过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手段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可以促进蔬菜产业的发展和蔬菜质量的提高。 1蔬菜工厂化育苗生产特点 工厂化育苗是伴随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以及农业 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而出现的一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是工厂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人工创造的最佳环境条件下,采用科学化、机械化、自动化等技术措施和手段,进行批量生产优质秧苗的一种先进生产方式。 蔬菜生产与其他作物生产相比,具有种类多、每种相对数量少、生产周期短、技术要求高等特点,而采用蔬菜工厂化育苗模式开展蔬菜生产,是一大技术进步。蔬菜工厂化育苗主要包括育苗和移栽两个环节,因其生产不必占用大量耕地,所需空间较小且灵活,因此,容易实现集中生产、统一管理。在蔬菜生产全过程中,集中育苗位于产业链的上游,是蔬菜生产全过程的基础保障,具有以下优点:一是用种量少,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可以大大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三是便于实施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实现蔬菜的计划生产,提高蔬菜苗的质量;四是可以集中并运 用各种先进技术装备对育苗生产进行有效的人工控制,利于新技术新装备新品种的推广,提高育苗人员技术水平和育苗生产效率;五是可以缩短苗龄,提早育苗,提早移栽定植,提早产品上市,有利于提高种植者的效益;六是可以做到周年连续生产,为保障蔬菜常年供应提供种苗支持。 2蔬菜工厂化育苗存在的主要问题 蔬菜工厂化育苗不是独立的产业,它是蔬菜稳产 高产的基础,也是蔬菜生产发展的一个方向。目前辽宁蔬菜工厂化育苗尚没有形成大的规模,全省从事蔬菜工厂化育苗的规模龙头企业不多,适于工厂化育苗的蔬菜品种也不多。蔬菜工厂化育苗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1)从管理角度看,由于蔬菜工厂化育苗一次性投资很大,秧苗定价又不可能过高,导致投资回收时间长。一旦管理不当和技术掌握不好,有可能损失加大,影响企业经营效益。2)从技术层面看,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既要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又要有其实用性和经济性,而一些企业和农户缺乏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导致生产经营风险增加。3)从投资风险看,由于人们越来越注重品种的优质化,导致优质蔬菜品种尤其是国外进口种子的价格非常昂贵,而一旦育苗环节出了问题,不仅损失大量的种苗钱,而且耽误了宝贵的农时,给生产经营者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4)从消费主体看,蔬菜工厂化育苗的主要用户群体是蔬菜种植大户,他们对种苗价格的承受能力有限,对蔬菜生产缺乏必要的市场把握,许多农户具有跟风的习惯,导致“趋同”现象严重,农民种菜效益下降,蔬菜质量问题上升。蔬菜种植者的随机性选择,影响蔬菜工厂化育苗品种的选择和经营渠道的相对稳定。 3 蔬菜工厂化育苗产业发展对策 3.1 加强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创新 我国蔬菜产业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然而产 收稿日期:2017-01-12 作者简介:宫晓红(1963—),女,工程师,从事耕作栽培与农技推广工作。 第2期总第272期 No .2Total No.272 2017年2月 Feb .2017 农业科技与装备 Agricultural Science&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DOI:10.16313/https://www.360docs.net/doc/9f9064335.html,ki.nykjyzb.2017.02.029

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申请材料

申请试点联盟提交材料有关要求 一、联盟协议文本(可参考材料二)4份,其中1份为联盟正式协议原件,3份为正式协议复印件,用于组织形式审核。至科技部相关司局收到申请试点联盟提交材料时止,所提供联盟正式协议原则上应当签署1年及以上。 二、申请表(格式见材料三)一式3份。2份用于必要性与技术审核,1份供进行组织形式审核时参考。 三、联盟组建必要性的说明材料(可参考材料四)一式3份。2份用于必要性与技术审核,1份供进行组织形式审核时参考。 四、全部联盟成员的营业执照或法人证书等加盖公章的复印件1份。 五、如联盟成员法定代表人委托他人签署联盟协议的,需提供法定代表人的委托书原件1份。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议书 编写参考 (2009年12月修订版) 说明: 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科技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形成本《编写参考》,供联盟构建时参考。 目录

二、序文部分 1.缔约方基本信息 2.鉴于条款 三、定义部分(视联盟具体情况制定,可省略) 四、主文部分 1.联盟名称、组织原则和组建宗旨 2.联盟的技术创新目标、任务和联盟成员的任务分工 3.联盟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4.联盟成员 5.联盟的项目管理 6.联盟的经费管理 7.联盟收益分配原则和知识产权管理 8.联盟的解散和清算 9.违约责任 10.一般格式内容 11.联盟成员认为应当在协议中约定的其他事项 五、附件部分(视联盟具体情况制定,可省略)

一、标题部分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议书 联盟名称不应包含“中国”、“全国”、“中华”等表示全国性地域概念的字样,及党政机关名称的字样。名称中涉及的产业技术领域不应过于宽泛,应直接针对联盟的技术创新目标和任务。 二、序文部分 1.缔约方基本信息 分别列明联盟成员各方的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等基本信息。 协议缔约方是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多个独立法人,具备法人主体资格。依据《合伙企业法》和《个人独资企业法》成立的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也可以作为协议缔约方。缔约方中必须有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具备一类即可。联盟协议的企业缔约方中,多数企业间应没有相互投资、参股等关联关系。 协议缔约方的名称应是其营业执照或法人机构代码证上的名称全称,并与协议结尾部分加盖印章一致。 协议缔约方的住所地一般为实际住所地,协议中无特别规定的,该地址通常视为协议各方的通讯地址,即相关文件的送达地址。 协议缔约方的法定代表人应为企业工商登记或其他机构在登记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宜兴市蔬菜办公室陆志新 一、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一、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中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43%、49%,均居世界第一。 2007年中国蔬菜播种面积达2.6亿亩,总产量5.65亿吨,人均占有量420多公斤。(中国经济网消息). 蔬菜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2007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1.3%,总产值6300多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比例高达25.5%.蔬菜生产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570多元,占农民人均收入13.8%. 2、蔬菜市场供应显著改善 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蔬菜优势产区的逐步形成,产销布局的日趋合理,我国已基本实现了蔬菜周年均衡供应的目标。 2、蔬菜市场供应显著改善 本报讯近日,农业部发布了《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国将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特色的8个蔬菜重点区

域。 据介绍,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拓展出口贸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但同时,我国蔬菜产业发展也存在缺乏统一规划,生产布局不合理,市场供应 不稳定等问题。 针对蔬菜生产季节性强,蔬菜产品新鲜易腐,贮运困难的特点,根据气候、区位优势以及产业基础,农业部规划将全国蔬菜产区划分为4大功能区8大重点区域, 包括:华南冬春蔬菜重点区域、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重点区域、黄土高原夏秋蔬菜 重点区域、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重点区域、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重点区域、东南 沿海出口蔬菜重点区域、西北内陆出口蔬菜重点区域、东北沿边出口蔬菜重点区域。 按照规划,到2015年,重点区域基地县蔬菜播种面积占全国的42%,蔬菜产量占全国的48%,出口量和出口额占全国的90%以上,蔬菜生产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贡献额超过1200元,产品安全质量达到无公害食品要求,产品商品化处理和精(深) 加工率达到65%以上。 为此,农业部将改善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加大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实行标准化生产与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安全 水平;推行商品化处理与加工,提高产品采后产值;完善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产销衔接;发展产业化经营与品牌,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增收作用更加明显,蔬菜总产值约5000亿元。 对全国9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约430元, 全国958个蔬菜播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县,人均来自蔬菜的纯收入达725多元。 3.蔬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根据农业部200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参照国际标准判定, 37城市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全年平均合格率为94.3%, 以京津沪深四城市为例,2005年与2001年相比,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 合格率提高了近29个百分点 4.国际贸易快速增长

我国绿色蔬菜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绿色蔬菜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绿色蔬菜产业现状分析 摘要:基于化肥农药的污染严重,野生蔬菜、无土栽培蔬菜等无公害绿色蔬菜正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蔬菜消费将进一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绿色蔬菜将成为我国蔬菜消费的主旋律。本文分析了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的现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突破现实束缚,能使其得到长足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绿色蔬菜;意义; 途径 1 我国现阶段要大力发展绿色蔬菜产业的原因和必要性分析 需求紧迫性现代中国已经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 ,进入物质产品相对过剩的新时期 ,居民消费观念,内容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一定意义上讲,人们已更多的从讲求产品的数量到追求生活的质量,出现了对产品消费质量的多元化需求。据农业部在北京、山东、上海、浙江等地对蔬菜等农药残留量进行抽样检测,在抽检的

50个蔬菜品种中,有22种蔬菜不合格,接近50 % ,表明蔬菜中有机农药残留问题十分严重。因此 ,人们对安全可靠“绿色蔬菜”的呼声将越来越高。但我国目前绿色蔬菜食品还处于起步阶段 ,各地仅仅建立了一批示范性基地,未能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将不会满足于现在的蔬菜产品质量和数量,从而出现绿色蔬菜食品供不应求的局面。我国社会的发展也要求食品结构向营养型转变,以人体健康为保证,这些都是绿色蔬菜食品发展所必须面临的问题。 生态紧迫性我国蔬菜生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发生一些重大的技术和观念革命,引进了一些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但在我国农村,蔬菜生产仍然是以高产为目的,以粗放经营为主要模式,没有形成优质生产,精耕细作的蔬菜生产格局。这样的生产局面必将对生产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生产者在一味追求高产目标的同时 ,必以大量施入化学肥料、农药为手段 ,不顾生产环境的平衡 ,造成土壤环境的日益破坏,使得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同时,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伴随着三废的排出和污染,给生产环境中的水、气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容易引起生态环境的恶性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研究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 行机制研究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研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主体及分工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参加者主要包括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其内部存在着包括科研、设计、工程、生产和市场紧密衔接的完整技术创新链。作为联盟的参与方,联盟成员之间存在着利益让与机制,联盟成员都必须对联盟有“贡献”与“承诺”。“贡献”意味着联盟成员应具有核心能力、异质性资源或异质性知识;“承诺”意味着联盟成员愿意在联盟内部实现某种程度的核心能力、异质性资源或异质性知识共享,愿意让度部分利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主要参与方及其职责分工可以用下图说明。 1.政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推动者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促进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尝试,也是在产业层面落实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举措。政府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作用主要有三:(1)遴选产业与技术,即选择在那些产业构建技术创新联盟。一般而言,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应聚焦于对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战略产业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2)协调推动,即国家运用计划资源调控产学研等技术创新要素按市场规则组合;同时,调解联盟运行过程中的摩擦与冲突。(3)政策支持,即政府通过制定必要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鼓励、支持、引导、规范产业联盟的运行;(4)通过重大科技专项,提供必要的联盟运行资金。

2.行业内龙头企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主导性力量 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也是各种创新资源的主要拥有者和创新利益的主要享有者。积极参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企业可以获得两方面的竞争优势,一是团体优势;二是来自于企业特定能力而获得的竞争优势。 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产业内龙头企业处于联盟的“盟主”地位,其主要任务在于:(1)提供创新资源。这里的创新资源包括创新所必须的资金、技术人员、科研设施等创新资源;(2)参与研究开发。行业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一起成立项目攻关组织,进行重大原创性技术开发、制定技术标准;(3)进行技术推广,实施创新技术产业化战略。 3.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提供异质性创新资源 组建联盟网络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实现资源共享、资源转移,即以联盟网络进行合作渗透,实现异质性资源外取。作为联盟的重要参与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必不可少。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盟友,应当以自己异质性的科技资源、智力资源参与联盟运行。 3.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内部协调与信任机制建设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必须妥善解决成员间的摩擦,建立起联盟成员间的信任机制。这要求:(1)建立联盟信息交流机制。其内容包括资料交

辩论赛-低碳生活更依靠科技创新 四辩稿 四辩 辩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陈词) 回顾本场辩论,我们不难发现,对方辩友始终在强调…… 而我方坚持认为低碳生活更依赖科技创新,原因有二: 1.正如对方所说,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要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低碳,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而这一切,主要是通过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实现的。然而,当低碳生活的观念和人们的刚性需求相碰撞时,不论是一个拥有怎样强烈的节能减排观念的人,都不得不屈服于实际生活的需要,甚至更多的人,只是屈服于自己个人的惰性。就像你不能强求所有人都在寒冬腊月放弃温暖舒适的轿车,而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出门;你不能强求那些习惯了在空调下度过酷暑的现代人重新回归手持蒲扇的日子;你更不能要求那些忙于公司企业的老总放弃飞机快速的往来而选择相对更低碳的火车……低碳生活,虽然低碳在前,但于人而言更重要的,总归是生活。相反的,当我们利用科技创新为人们带来同样方便舒适却又低碳的生活工具时,没有人会拒绝这样的成果。诚然,现在的新技术应用于生活时不可避免的遇到了成本过高的问题。但技术的不成熟只是一个必经的阶段。正如当年的计算机,在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尚且只是各国军事部门的专属,然而不过几十年,计算机已经变成了一种人们普遍使用的工具。科技创新本身就是一种不断降低成本的过程,这些新技术必然会同计算机一样,拥有普及的一天。 2.对方辩友的种种说辞都回避不了一个赤裸裸的现实,那就是低碳生活的观念 已然存在。自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我国向世界提出了减排的目标至今,低碳生活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时至今日,又有多少人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观念的更新并不意味着行动的改变。诚然,有了低碳生活的观念才让人产生了以科技推动低碳的念头,我方亦不否认低碳生活观念作为源动力的地位。但源动力不意味着最重要的方式。就像对方辩友所说的戒烟,若没有那些戒烟产品的帮助,又有多少人能够戒烟成功? 退一步讲,即便是一个没有低碳观念的人,当他的生活中失去了会造成高排放高污染的用品,那么,他的生活不也是一种低碳生活吗?

依靠科技进步可以解决生态危机

依靠科技进步可以解决生态危机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和技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实现了紧密的结合,科技的社会功能越来越突出,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我们的经济发展有赖于科技进步而避免由此对健康,气候,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可能带来的风险,最终仍需要依赖科技进步改造来解决。 人们对于发展的急功近利,使得自然资源被无止尽的过分开发。然而,人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然进行改造时,却忽视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忽视了自然对人类的反作用。恩格斯曾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计划的掠夺性开发、利用使得全球自然资源总量锐减,这已经使地区自然资源差异这一局部问题上升为危及全人类安全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在过去的50年里,被人类开垦为农田的土地比18世纪和19世纪的总和还要多;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遭到的滥砍滥伐,使物种大量灭绝,据统计,目前地球上1/3的物种已经或者濒临灭绝;全球的能源和水资源也日趋短缺和枯竭,如今世界上很多的地区武装冲突实际上都是为了争夺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而发生的。人类日益增长的资源需求与地球资源破坏、短缺的事实,产生了强烈的反差。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球生态环境中相继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壤侵蚀、森林锐减、淡水资源污染和短缺等等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工业污染遍布全球,甚至有人在南极与北极的海滩上发现了废弃的塑料瓶,即使是珠穆朗玛峰这样人迹罕至的地区也不能幸免。全球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对人类生存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这些危害已经不是几代甚至几十代人能够轻易消除的了。2.3人口爆炸的悲剧世界人口数量急剧上升,人口基数大这一点使得全球人口指数增长。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公元前6000年,全世界人口不超过1000万,而现在已经达到63亿。人口翻番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世界人口从5亿增到10亿用了200余年;从10亿增至20亿用了100多年,从20亿到40亿不到70年,估计再翻一番只需短短35年。目前世界人口有50%左右在25岁以下,这种年龄结构属于典型的增长型,它决定了全球人口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是保持增长势头的,人类生存和发展会受到愈加严峻的挑战。 在解决生态危机中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可持续发展对科技进步有着战略性的需求,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进行能源替代和资源开发,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能源短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自然环境。没有较高水平的科技技术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不能实现,那么生态危机也解决的时候就会不会那么顺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已经成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重要工具,人类必须充分依靠科技的力量协调人与自然的发展。南京林业大学在苏北地区引种南方型杨树,利用先进的遗传育种技术使得栽植杨树获得巨大成功,极大地改变了苏北缺材少林的状况。科技的发展可以帮助缩短生态平衡重建的周期,促进生态系统的发展,增加物质和能量的积累,指导生态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 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和手段也日新月异。生态问题正是正个地球在遭到人类掠夺性开发后发生的系统性病变;人类在创造了极大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引发出了深重的生态灾难。社会进步与生态发展面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环境恶化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问题日益为世人所关注。在这种背景下,人类所能采取的对策之一就是积极开发环境科技,依靠科技进步来解决生态危机。环境科技在

一辩稿:低碳生活更依靠科技创新2

一辩稿:低碳生活更依靠科技创新 谢谢主席: 大家好! (归谬)对方辩友种种说辞都回避不了一个赤裸裸的现实,那就是低碳生活的观念已然存在了。我们没有低碳生活的观念吗?我们没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吗?我们没有绿色生活的愿望吗?不,我们早已意识到。然而我们今天来思考这个辩题,不是为了发现问题,而是要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是什么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低碳生活这一社会性的基本生活方式的变革。 推进低碳生活其实质是推进全社会的基本生活方式的变革,它涵盖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所谓观念转变是指人们支配行为的主观意识发生了改变;而科技创新是指科学产品和技术经验的改进创造。我们今天来比较何者更值得依靠首先应该明确一个标准,那就是何者是实现低碳生活的最根本推动力量。 我方认为低碳生活更依靠科技创新,理由有三: 第一,宏观地看,科技创新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是历史的规律。 五千年农业史,三百年工业史,每一次生活方式的革命性转变无不是由生产力推动发展的,而这种源源不断的动力正是来自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展望未来,是什么力量能使我们高污染高能耗的生活方式得到根本性转变呢?历史的规律告诉我们,只能是科技。 第二,中观地看,科技创新是从根源上清除高污染高耗能的唯一手段。 据统计,按照每天从生活细节上节约一点点的生活方式,全中国每年最多只能省下11亿吨的碳,而全国每年的碳排放量却高达144亿吨,也就是说我们尽力去做也只能减少7.6%。为什么?因为我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日常生活中的浪费而是产业能源结构不合理。到底何者能解决高污染高耗能的问题?到底何者能解决化石能源不可再生的问题?到底何者能解决产业能源结构失衡的问题?只能是科技。 第三,微观地看,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低碳生活的最有效途径。 我们不妨跨入衣食住行这些领域,人们在选择一件商品的时候,所遵循的原则是经济实用的原则,几乎没有人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而换来除了环保其它效果都一样的产品,那么到底是什么可以提供一个符合该原则的选项促使人们去购买环保产品呢?只能是科技。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低碳生活更依靠科技创新。

如何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如何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才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进步。而地方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科技,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提升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只有依靠科技地方经济才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道路。为此本文提供了一系列理论建议,以求发挥科技的带动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人才培养地方经济 目前我国地方经济发展迅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山于国家采取了放活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地方政府可以有效的利用本地的人力资源,与传统的产业优势结合起来。因此地方“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出现了很多高新技术开发区,不少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极大的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不明显,存在种种问题。 一、科技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比较低 一些地方的经济增长还是资源掠夺式的粗放发展模式。某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不惜破坏生态环境,浪费上地、森

林、矿产资源,盲目上项目。这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实际上这不是一条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增长的道路,只能走入“先污染、再治理”,“先富起来、后贫穷下去”的死胡同。“我国是一个科技资源相对短缺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各类科技资源,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支持科技发展的资源投入不足 经济的平稳发展要依靠科技,科技进步要依靠源源不断的创新,科技创新要依靠大量的科技人才和科研经货人规模的科技投入。近年来,我国地方科技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人力、智力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科研教育未能充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投入不足和科技资源分散浪费同时并存,大量的资金被分配给有名无实科研机构,没有多少开发潜力的项目吸收了大量的资金,而真正需要科研投入的项目却发展不起求。有些人靠关系、资历早请到科研资金,而没有门路和地位的研究者因缺少资金,无法进行科研。 三、阻碍科技发展的体制因素依然存在 由于体制原因而一些企业尤其垄断性企业,缺乏对科技创新的动力,甚至为了维持一己私利,千方百计阻碍新科技成果的应用。另外,一些企业不注意科技研发,产品技术含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作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机体,建立有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保证。 基本信息 主要特征 折叠编辑本段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相关活动的整合体,必须具有系统性的特征。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由组织系统、规则系统、资源配置系统与决策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每一要素的性质或行为都将影响到整体的性质和行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系统的每一要素都起作用,如果系统的某一要素有缺陷,失去了与它要素恰当地相互作用的能力,不能完成它特定的功能,就会影响整个系统。这就启示我们在进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时,不能仅仅注重某项要素的建设,而忽略其它要素,仅仅变革一个要素有时会产生始料不及的后果,要把各要素建设看作是一个整体而等同对待,共同发展。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具有开放性特征。 按照创新体系研究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宏观层面上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观层面上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和微观层面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其中,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这一大系统的子系统,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占有核心地位。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创新体系其他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开系统。微观层面的各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相互之间也进行着密切的联系与影响,相互之间进行着资源的交换与共享,进行着技术创新的广泛的合作。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还具有动态调整的特性,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向动态平衡。 自组织理论揭示出,开放的系统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充分的物资、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获得了足够的负熵,使系统向远离平衡的非平衡态发展,然后通过系统之间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促使系统向熵减方向即有序方向演化,从而形成新的有序结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就是这样一种开系统,不断的与外界进行着物资、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中获取资金、人才、信息等负熵流,从平衡状态到非平衡状态再到新的平衡状态,不断进行着动态的调整。 重要必要 折叠编辑本段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①依靠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选择 ②依靠自主创新实现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世界著名企业的共同选择 ③依靠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大中型企业的现实选择 ④依靠自主创新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已经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议及方案范本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议及方案 编写参考 一、标题部分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议书。 二、序文部分 1.缔约方基本信息。 分别列明联盟成员各方的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等基本信息。 协议缔结方应是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独立法人,具备法人主体资格。 协议缔结方的名称应是其营业执照或法人机构代码证上的名称全称,并与协议结尾部分加盖印章一致。 协议缔结方的住所地一般为实际住所地,协议中无特别规定的,该地址通常视为协议各方的通讯地址,即相关文件的送达地址。 协议缔结方的法定代表人应为企业工商登记或其他机构在登记机关登记备案的现任法定代表人。 2.鉴于条款 由一个或数个“鉴于”字样开头的句子组合而成,表明协议缔结各方系基于对各方主体资格、资质、订约目的、订约背景等事实的共同认识或特定认可,方签署此协议,鉴于条款一般不具体规定各方权利义务关系。 参考条款如: -1-

鉴于: a. 本协议缔约各方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签订本协议的合法主体资格,且各方相互确认彼此履行本协议的资格和能力。 b. 本协议缔约各方签订本协议旨在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规范联盟运作。 三、定义部分(视联盟具体情况制定,可省略) 约定将协议文本中反复多次出现的特定概念用简单的词组代替,以提升协议文本语言的精确性,避免重复冗长的叙述占去不必要的篇幅。 四、主文部分 1.联盟名称、组织原则和组建宗旨 列明各方商定的联盟名称。写明联盟的组织原则和联盟的组建宗旨。视联盟组建的实际情况,写明联盟与有关社会组织的关系等 2.联盟的技术创新目标、任务和联盟成员的任务分工 技术创新目标部分根据联盟的实际情况,明确联盟技术创新的近期、远期目标。 联盟的任务及分工部分根据联盟的实际情况,明确为实现联盟技术创新目标而开展的具体任务,以及联盟成员的任务分工。对尚无法明确任务分工或将来开展的联盟项目的任务分工,应约定由相应各方另行协商签订有关协议。 3.联盟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明确联盟对外承担责任的主体。对外承担责任的主体由缔约各方-2-

蔬菜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蔬菜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我国蔬菜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摘要:本文从世界蔬菜业发展趋势出发,分析我国蔬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我国蔬菜业发展策略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蔬菜业;现状;对策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world's vegetable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s, the analysis of Vegetabl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proposed that the future of China's vegetabl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Vegetable;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目录 1我国蔬菜栽培的发展趋势 (1) 向绿色食品型转 (1) 向新鲜多样型转化 (2) 向加工方便型转化 (2) 由露地栽培向保护地栽培发展保持地栽培主要有温室、大棚、多层覆盖、网棚、遮阴等。 (2) 2 我国蔬菜业的发展现状 (3) 我国蔬菜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 (3) 我国蔬菜产销现状及批发市场发展的现状 (4) 我国绿色蔬菜发展现状 (4) 我国蔬菜育苗移栽机械化的现状 (5) 3我国蔬菜的发展策略和应对措施 (5) 我国蔬菜业的发展策略 (6) 我国蔬菜业发展的应对措施 (7) 4.参考文献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