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刘家峡大坝运行对兰州河段水流情势的影响评价

合集下载

黄河龙羊峡—刘家峡河段梯级水库对水环境的改善作用

黄河龙羊峡—刘家峡河段梯级水库对水环境的改善作用
的影 响 , 有相 对 长 期 稳 定 的 和具 有 可 比性 的环 境 具
背景 。
收 稿 日期 :o7—0 2o 4—0 2
作者简介 : 黄玉胜(9 3 , , 14 ~)男 陕西清涧人 , 高级工程 师, 主要从事水 电工程水 土保持与环境保护工作 。
4 3
维普资讯
尖扎 川 、 循化 川 、 阳川 阶地 为农 业 种 植 区 , 溉用 丹 灌
3 径流量 占年径流量 的百分 比由天然 的 l% 月) l
增 加 到 2 %左 右 , 期 ( 3 汛 6~9月 ) 流 量 由天 然 的 径
6 %降至 4 % 0 0 左右 , 为本河段及刘家峡 以下河段用
水 提供 了极 为有 利 的径 流条 件 。 以青 海 和甘 肃 交 界 处 的 积石 峡 河 段 为例 , 枯 最 月 平均 流量 接近 8m3s 0 / 的情 况不 会再 出现 , 河居 沿
量 50 m 的 3 .%。径流的年 内分配 , 8 亿 3 59 汛期 6 ~
9月径 流量 约 占年 总径 流量 的 6 %。相邻 年 际 之 间 0
变化不大 , 但存在 连丰、 连枯交替 现象 , 曾出现过连
续 l 年 枯水 段一 次 和 5 以上 的连续 枯 水段 三 次 。 1 年 包 括丰 、 、 平 枯在 内 的一个 比较完 整的 水文周 期 大概
水 多数 利用 支 沟水 源 , 足部 分从 黄河 中提取 。 不 由于刘 家峡 水库 以上 黄河 两岸 农 牧业 开发 强度 较小 , 于半 自然 状态 , 内没 有 大 的工 业 污水排 放 处 区
民不再需 要每年春天在河滩 挖渠筑坝 向抽水站引 水, 灌区用水和河道水生生态用水更有保障, 也大大 提 高 了已建小 水 电 的保 证 率 和经济 效益 。再 以刘 家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如何做?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如何做?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如何做?黄河复杂难治,其根本症结在于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

主流的解决方案是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强调生态优先、以水定产,利用调水调沙实现水沙调控、利用经济手段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广建水利工程实现洪水灾害以及水土流失治理等。

这些方案没能突破水资源约束,导致生态保护、生产发展成本高昂,难以形成以市场机制为主的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体系,不具有可持续性。

只有沪疆大运河工程,才能大幅增加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提高流域环境容量,降低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成本,实现黄河通航,从而使得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运输成本等方面处于同等水平,才能降彳氐南M北差距,从而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流域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2%,承担着全国15%耕地面积和12%人口的供水任务。

据统计,2010—2018年黄河流域年均供水量527.0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供水量392.73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79.8%,—些支流断流严重,生态用水保障程度偏低。

黄河复杂难治,其根本症结在于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

1919—1960年黄河多年平均来沙量16亿吨,2000—2018年黄河潼关站实测年均来沙量仅2.44亿吨。

当前黄河下游发生大洪水的风险依然存在,上游洪水历时长、洪量大,中游三门峡以上的“上大洪水”峰高量大、含沙量高,对下游防洪威胁很大。

黄河流域是我国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流域,分布有青藏高原复合侵蚀、西北荒漠绿洲交接、北方农牧交错、沿海水陆交错带等生态脆弱区。

通过系统分析当前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泥沙淤积控制、防洪减灾、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要求,按照〃点线面结合”“五水同治”总体思路,提出重点补齐防洪与水沙调控薄弱环节、加强干支流水环境与水生态系统保护、实施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全面综合治理等举措,形成保护水资源、恢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治理水灾害、强化水监管的水战略总体布局和战略格局,并制定流域协同管理的体制机制框架,以维持黄河生态健康,支撑流域高质量发展。

2004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4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4年黄河水资源公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前言《黄河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发布,旨在定期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布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以不断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与保护。

本《公报》是按年度反映黄河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主要包括水情概况、蓄水动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量分析、水质调查评价、泥沙状况及重要水事等。

水资源量分析主要以水文断面成果为主。

《公报》的资料来源以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沿黄各省(区)的实测数据和水利统计资料为主,并收集了气象、城建、环保、统计等部门的有关资料。

《公报》中有关资料的多年平均值分为14年(1987~2000年均值)和45年(1956~2000年均值)两种。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中国水资源公报》编辑部给予了热情指导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一、综述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

全河划分为龙羊峡以上、龙羊峡至兰州、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分别简称为龙库以上、龙库~兰、兰~头、头~龙门、龙门~三、三~花、花以下和内流区,下同)等二级流域分区。

黄河流域行政和流域分区面积示意图分别见图1和图2。

图1 黄河流域行政分区面积柱状图图2 黄河流域分区面积比例图2004年黄河流域降水略偏少,平均降水量为421.8mm,折合降水总量3353.5亿m3,比上年降水量减少24.1%;与1987~2000年均值比较,全流域平均偏少1.1%;与1956~2000年均值比较,全流域平均偏少5.7%。

2004年黄河花园口站水资源总量为482.65亿m3(其中河川天然径流量396.70亿m3,与河川天然径流量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85.95亿m3),比上年减少29.4%,比1987~2000年均值偏少12.9%,比1956~2000年均值偏少22.3%。

浅谈黄河兰州短水污染问题

浅谈黄河兰州短水污染问题

关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调查及反思——浅谈黄河兰州段水污染问题内容摘要:近年来,黄河水污染日趋严重,给沿黄河地区人民的饮水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已引起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治理大江、大河把黄河作为重点进行治理。

兰州是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

黄河兰州段水质的好坏,不仅事关全市人民的用水安全,而且直接影响下游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

因此,兰州黄河短的水污染治理异常重要。

关键词:黄河兰州段污染问题治理一.黄河兰州段水质现状黄河兰州段全长152公里,其中流经市区45公里,为兰州提供了主要的生产、生活用水。

城区日供水量为75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占日供水总量的90%,地下水源约占10%。

黄河兰州段共设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即扶河桥(对照点)、湟水桥、新城桥、包兰桥和什川桥,其中扶河桥、包兰桥、什川桥为国控断面(兰州市出境监测断面),新城桥、湟水桥为省控断面。

近五年黄河兰州段各断面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按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

经上级环保部门认定,黄河兰州段各断面地表水均达到三类标准。

2010年,兰州市共排放废水16880万吨,其中工业废水4255万吨,占废水排放量的25.21%,生活及其它污水12625万吨,占废水排放量的74.79%。

据统计数据黄河甘肃段污水排放量约为2.12亿吨,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为6.89万吨。

黄河兰州段排放废水排放量约为1.69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4.94万吨,分别占黄河甘肃段的79.7%和71.7%;黄河白银段废水排放量为氏0.32亿吨,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为1.21万吨,分别占黄河甘肃段的15.1%和17.6%。

二.黄河兰州段水污染存在的主要问题1.财力匮乏,投入不足,污水厂及管网不配套,污水收集率、处理率低。

目前,城区污水管网分布不均匀,管径偏小,排水不畅,排水设施老化,雨污混流严重,排污能力低,排水设施不完善,设施尚未完全形成接纳、输送、处理、排放的完整体系。

中国地理概况练习题

中国地理概况练习题

中国地理概况练习题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三条山脉( )A.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居住区的分界线B.两侧的气候类型明显不同C.是我国地势阶梯之间的分界线D.大致走向与雪峰山基本一致2.关于图中山脉附近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山脉两侧农业地域类型明显不同B.②③山脉两侧主要粮食作物不同C.①②山脉是我国主要的林区D.①③山脉两侧的地区主要种植水稻不同的温度带与不同的干湿地区相互组合,造就了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区。

读下表,回答3~寒温带 a b c d中温带 e f g h暖温带i j k l亚热带m n o p热带q r s t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A.m、pB.f、oC.d、sD.m、q4.r气候区在我国有分布的主要原因有( )A.海拔高,降水少B.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C.冬季风影响显著,降水少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5.对于l气候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高山冰雪融水形成的绿洲农业是重要特色B.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并已得到大规模开发C.地形平坦,河流水形成的灌溉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城市密集,呈片状、带状分布D.因为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能资源丰富下图是我国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四大河流的水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6.图中数字序号①②③④所对应的河流分别是( )A.黄河、松花江、长江、珠江B.松花江、黄河、珠江、长江C.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D.珠江、松花江、长江、黄河7.下列对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①长度最短,但水能最丰富B.河流②形成的三角洲不是最大的C.河流③流经了干旱、半干旱地区D.河流④落差最大,所以航运条件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状况做了评估。

下图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

读图,回答8~9题:8.前30名城市个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组合是( )A.湘、粤、闽B.苏、皖、鄂C.京、辽、鲁D.沪、浙、赣9.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30名,其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是( )A.自然条件B.旅游资源C.城市建筑D.矿产资源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洮河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结论

洮河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结论

洮河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结论中广网兰州7月27日消息永靖县茅龙峡洮河注入黄河口处,惊现的是“阴阳交汇”的自然景观,成为当地的一大“奇景”。

阴者,混浊的洮河;阳者,清澈的黄河。

此为奇景,是喜?是悲?据史料记载:洮河多年平均径流量53亿立方米,洮河水系发育支流众多,年径流量超过1亿立方米的支流有12条。

刘家峡水电站水工分厂水沙班的李春艳告诉记者,1980年以前洮河水是清澈的,而现在,每年来自洮河的泥沙量达600—700公斤/立方米,遇上洪水多的一年,要比这个数字还大。

洮河流沙威胁着刘家峡电站,困扰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

洮河治理,不仅是“三市十县”人民的期盼,更是综合根治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国家战略。

混浊的洮河水在永靖县茅龙峡注入黄河,与黄河水泾渭分明。

水土流失使家园难美好洮河在青藏高原发端形成径流蜿蜒而下,经过西秦岭末端的高山峡谷,一头扎进黄土高原西沿的定西市临洮县。

千古洮河,造就了临洮百里长川。

然而,由于黄土高原的属性,洮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便从这里日愈严重。

洮河仅临洮境内就有大小流域40多条,流域的支流每年在雨水的裹挟下带着大量的泥沙涌人洮河。

“以前一下雨,洮河水全都是黄黄的。

1997年8月,我们家已经准备第二天早上收割麦子,可是头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早上看到地里的土都被冲走了,剩下的只有石头。

因为洮河水太大,淹没庄稼、冲走屋子,影响生产的事时有发生……”临洮县玉井镇白塔村党支部书记陈瑞平谈起水土流失的辛酸往事,脸色变得暗淡起来。

据临洮县林业局提供的数字显示,临洮县总面积2857平方公里,而水土流失面积2817.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8.45%,洮河进人临洮的李家村水文站测得平均输沙量为179.6公斤/秒,而洮河出临洮的红旗水文站测得平均输沙量已高达923公斤/秒。

据介绍,洮河流域的泥沙主要来自临洮、康乐、广河和东乡。

对洮河岸畔的人们来说,发展的潜力在水,但祸患也在水。

采访中,临洮县水保局副局长李建伟这样说:“采取工程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加强小流域治理,保护洮河,减少流人洮河的泥沙量,加大洮河堤防建设,是造福后代的大问题,更是生存的问题。

兰州中立黄河大桥水文分析

兰州中立黄河大桥水文分析

兰州中立黄河大桥水文分析提要:通过对中立黄河大桥的水文计算,分析了大型水库群下游桥址处复杂的流量水位计算问题,供今后大型水库群下游桥梁水文分析参考。

关键词:兰州;中立黄河大桥;水文分析1流域概况中立黄河大桥位于兰州市中部,黄委会兰州水文站(中山铁桥处)下游约2.70km处,桥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约为222 560km2,桥址距入海口约为3 348km。

径流主要来源于上游流域内的降雨和冰雪融水,年径流量的分配随降雨和气温的变化而异。

自1968年以来,桥址上游黄河干流相继建成了龙羊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水库,已经形成了梯级调蓄,特别是刘家峡的建成和截流,对下游河段洪峰流量的削减作用尤为明显,桥址上游的主要来水受到了刘家峡水库的控制。

汛期一般为6-9月,个别年份略有提前或推迟。

6-10月年径流量约占全年平均值的62%,9月份水量最丰,月平均流量达1 732m3/s。

枯水期为12-3月份,径流量约为年平均值的17.30%,2-3月份平均流量为506 m3/s。

流域内植被较差,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2设计流量分析2.1兰州水文站1968年以来的实测洪水资料统计法兰州水文站距桥址仅2.70km,中间无较大支流汇入,其流量完全可以代表桥址处的流量。

兰州水文站1937年建站,积累了较长系列的观测资料。

1968年刘家峡水库建成后,下泄洪水受到水库的控制,自1968年以来兰州水文站20年的实测资料,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应了上游水库调蓄后本河段洪水的情况和规律。

其缺陷是资料系列较短,延伸到设计频率时,未直接反应出相同频率下刘家峡水库控制下泄流量因素的影响。

1968年以来兰州站实测资料统计成果见表1。

Q1%=6 508m3/s2.2待定系数法本方法利用1969-1988年水库截流后下游水文站的实测洪峰资料,以上诠站为主要来水,以兰州站实测对应流量作为干流及区间的复合流量,逐年统计分析出区间入流形成桥址流量的比例系数K值,即K=(Q兰州-Q上诠)/∑Q支流则桥址处百年流量为:Q1%桥址= Q1%上诠+K∑Q1%支流式中:Q1%上诠——上诠站百年一遇流量统计值,Q1%上诠=6 080m3/s;∑Q1%支流——区间大支流百年流量之和,∑Q1%支流=3960m3/s。

基于熵权TOPSIS 的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基于熵权TOPSIS 的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基于熵权TOPSIS的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作者:张帆尹萌张金霞来源:《人民黄河》2024年第04期摘要:为评价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以黄河流域甘肃段4个二级分区为研究对象,初选20个评价指标,利用信息敏感性和相关性分析法剔除敏感性较低和相关性较高的7个指标,最终确定13个评价指标。

从系统角度将指标分为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个子系统,利用熵权法与TOPSIS模型结合的方法计算综合得分,并利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4个二级分区的水资源承载力障碍因子。

结果表明:空间维度上,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存在空间差异性,龙羊峡以上分区水资源承载力最高,龙羊峡—兰州分区与兰州—河口镇分区水资源承载力次之,龙门—三门峡分区水资源承载力最低;时间维度上,除龙羊峡以上分区外其余3个二级分区水资源承载力均有缓慢上升趋势;人均水资源量、产水模数、人均供水量、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及生态环境用水率是影响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子,建议优化水资源配置、调整用水结构、促使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匹配等,以提升及保持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熵权法;TOPSIS模型;障碍度模型;黄河流域甘肃段中图分类号:TV213.4;TV882.1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4.04.013引用格式:張帆,尹萌,张金霞.基于熵权TOPSIS的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人民黄河,2024,46(4):79-85.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水资源[1],为使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了解水资源情况并进行合理评估,而通过水资源承载力来评价区域水资源状况是一种较好的方式[2]。

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情况下一个地区或流域内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在满足维持生态环境用水等要求之后所能维系的最大社会经济规模[3-4],其状态可反映人与水资源的关系[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月
1448 2654 1875
1083
17
3 -0.82 H10 月1400 1882 1623 971.5
17
3 -0.82 H
11 月
675 1003 825.3 812.5
17
25 0.47 M
12 月
393.8 480.8 448.5 591.5
17
4 -0.76 H
1月
300.8 368.8
2 研究区域
兰州水文站位于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上距刘家峡大坝约 100km(图 1)。兰州站以上 黄河集水面积约 22.3×104km2,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约为 334.5×108m3,占花园口站天然径流 量(567.50×108m3)的 58.9%[8]。
图例 • 水文站 • 大坝
千米
龙羊峡
兰州
1113
水电 2006 国际研讨会
Richter et al.研制了 IHA 法评价一个生态系统中由人类影响导致的水文变化的程度, 研制了“可变性范围法”(RVA)建立基于流量的河流管理目标,并针对 RVA 在水文变化评价 中的使用进行了示范[4][6][7]。
本文使用 RVA 法评价黄河上游刘家峡水电站调度运行对于水文情势的影响,揭示黄河上 游兰州段的水文变化情况。

频率
历时
小计 2 个参数 每一水文年年内低脉冲的次数 每一水文年年内低脉冲历时的平均值或中位数(d) 每一水文年年内高脉冲的次数 每一水文年年内高脉冲历时的平均值或中位数(d)
5.水条件变化的速率和 频率
频率
变化速率
小计 4 个参数 上涨率:连续的日流量值间所有正差异的平均值或中 位数 下落率:连续的日流量值间所有负差异的平均值或中 位数 水文逆转次数
图2 兰州站逐日平均流量过程线 3.2 水文情势变化
为了使用 RVA 法[6]评价兰州站与刘家峡大坝蓄水相关的水文变化,采用了 The Nature Conservancy 研发的水文变化指标模型(IHA)[13]。这一模型使用逐日平均流量计算 33 个指标 (见表 1)描述该站的水文变化。IHA 模型生成的 33 个指标分属为 5 个类别:(i)量级;(ii) 每年极端水流条件的量级和历时;(iii)每年极端水流条件的时间选择;(iv)高低脉冲的 频次和历时以及(v)水流条件变化的速率和频率。这 33 个水文特征值是 Richter et al.提 出的,原因是它们或是根据种群动态和捕食者~被捕食者的关系,或是根据物种竞争关系与 生态功能紧密联系[4]。在一特定的测站或一特定地区,并非所有的指标均会受到蓄水影响, 但是模型的开发要包含大多数的与潜在的生态影响相关联的水文变化类型。IHA 模型使用日 流量数据评价最小值、最大值的量级和变化情况,按照数个时间规模(1 日、3 日、7 日、30 日、90 日)合成这两类极值并进行分组,确定月平均流量。确定年最小值、最大值出现的儒 略日。模型计算日涨落速率,确定年平均涨落速率。连续涨水(或落水)的月平均流量序列 等同于涨水(或落水),计算每一年涨水(或落水)数。如果一个日平均流量在方向上不同 (涨水对落水),模型即计水文逆转一次,对逆转次数求和确定年逆转次数。第 4 组的 4 个 参数合在一起刻画年内环境变化的脉冲行为并给出这些环境脉冲形状的测度。脉冲是一个水 文期,流量(或日流量序列)在这个水文期中超过影响前的日平均流量有序队列中的第 75 百 分位数值或低于第 25 百分位数值。脉冲基本上描绘了大坝调度运行前流量历时曲线的两个尾 部(第 75 百分位和第 25 百分位)。模型计算每年的高低脉冲数量和平均历时[5]。在本文的 RVA 分析中,影响前和影响后阶段以 1967 年 7 月 1 日进行划分。
2661 4011 3287
2258
360 585.5
17
2 -0.88 H
2月
298.3 357.9 333.5 512.5
17
6 -0.65 M
3月
349.3 415 389.5 506.5 20.19
6 -0.70 H
4月
445.5 648.1
525 711.5
17
8 -0.53 M
5月
671.5 1028 829.5
1130
17
每年30-日最小流量
每年90-日最小流量
每年1-日最大流量
每年3-日最大流量
每年7-日最大流量
每年30-日最大流量
每年90-日最大流量
零流量天数
基流:年度7日最小流量除以平均流量
3.每年极端水条件的时 时间选择 间选择
小计12个参数 每年1-日最大流量出现的儒略日 每年 1-日最小流量出现的儒略日
4.高低脉冲的频率和历 量级
摘要:刘家峡水库运行后,黄河兰州段水文情势发生了变化。为了定量评价兰州段水文情势 变化程度,使用变化范围法(RVA),对刘家峡水库影响前后兰州段逐日平均流量水文系列进 行分析,研究了与生态完整性相关的 33 个水文参数[水文改变指标(IHA)]的变化情况。基于 RVA 的水资源管理目标不是要每一年均达到目标范围,而是以与自然或开发前水流情势相同 的频率达到目标范围。分析中,以影响前的各水文参数的第 25 百分位和第 75 百分位的量值 作为 RVA 边界。将每一个水文参数变化范围划分为三个区:高端区、中间区(RVA 目标)、低 端区,中间区为管理目标,即,在 50%的年份内水文参数维持在 RVA 目标范围之内;计算影 响后各区各水文参数水文变化测度;根据变化测度评价影响后整体水文变化情况。评价结果 表明,黄河兰州段自然水流情势因刘家峡水库运行而受到严重影响,为整体高度变化。33 个水文改变指标中,8 月、9 月、10 月、12 月、1 月、3 月、6 月平均流量、90 日最小平均 流量、基流条件、低脉冲记数、低脉冲历时、涨水速率、落水速率、逆转次数(水流类型切 换次数)等有 14 个指标属高度改变。河流生态系统的生态完整性依赖于其自然动力学特征。 从维护黄河河流生态系统生态完整性角度考虑,大坝运行应以维持其下游天然水流情势变化 控制在其可变化范围之内作为其水管理目标,应当设计和实施自适应管理项目以有利于生态 意义上的长期的水资源可持续管理。 关键词:黄河上游;水文情势;大坝;调度运行;影响评价
使用 33 个 IHA 参数的水文变化测度定义整体变化度: ⑴整体低度变化:每一 IHA 水文变化度均属于低变化级别; ⑵整体中度变化:33 个 IHA 中至少有一个属于中等变化,但是没有一个属于高度变化; ⑶整体高度变化,至少有一个 IHA 属于高度变化[14]。 4 结果 RVA 分析结果列于表 3。在月平均值一组中,12 月~来年 5 月中位数增大,6 月~11 月中 位数减小(图 3)。在极端水流条件一组,水库蓄水后 1 日到 90 日最小流量值增大,1 日到 90 日最大流量值减小,基流增加显著。水库蓄水后,低脉冲数增加,但平均长度减少。过程 线涨落速率的中值显著增大。逆转次数增加。 在 33 个 IHA 参数中,有 14 参数受到显著影响,属高度变化;11 个参数受到中等影响, 属中度变化;8 个参数受影响较小,属小变化。在 14 个受到显著影响的参数中,1 月平均流 量、基流、逆转次数经受的水文变化测度分别为-88%(图 4)、-88%(图 5)和-100%(图 6)。 按照整体变化度定义[14],受刘家峡水库调度运行影响兰州站水流情势变化属整体高度变化。
3 方法
3.1 水文资料 为了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一致性,我们使用兰州站 1935 年 7 月 1 日~2001 年 6 月 30 日
实测逐日平均流量资料进行分析,刘家峡大坝运行前后均具有多于 30 年的逐日流量资料。兰 州站逐日平均流量显示于图 2。
1114
日平均流量(m3/s)
水电 2006 国际研讨会
小计 3 个参数
总计 33 个参数
3.3 水文变化评价
1116
水电 2006 国际研讨会
Richter et al.将 RVA 目标未达到的程度定义为水文变化测度。水文变化测度,以百分 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观测到的次数-期望的出现次数)/期望的出现次数]×100 式中,“观测到的次数”是观测到的水文参数值落在目标范围的年数计数;“期望的出现次 数”是期望的水文参数值落在目标范围的年数计数。当观测到的开发后的年值落在 RVA 目标 范围内的次数与期望的出现次数相等时,水文变化等于零。正偏差表示年参数值落在 RVA 范 围内要比期望的多。负偏差表示年参数值落在 RVA 范围内要比期望的少。将水文变化度可能 平均值全距等距分为三级:⑴0—33%代表小或无变化;⑵34%—67%表示中等变化;⑶68%—100% 表示高度变化[7]。
1115
水电 2006 国际研讨会
表1 IHA模型输出的参数(33个输出参数分为5组)[4][7][13]
水流情势特 水文变化指标参数组

水文参数
1.每月水条件的量级 量级
每一日历月的平均值或中位数
时间选择
小计12个参数
2.每年极端水条件及历 量级
每年1-日最小流量

历时
每年3-日最小流量
每年7-日最小流量
30-日最小
296.9 357.6 332.7 452.6
17
8 -0.53 M
90-日最小
312.7 374 352.9 517.5
17
3 -0.82 H
1-日最大
3005 4334 3471
2565
17
13 -0.24 L
3-日最大
2816 4235 3392
2488
17
13 -0.24 L
7-日最大
1 前言
大型水库在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通过改变大、小水出现时机、 量级和频次而深刻地影响了河流水文特征[1][2],最终产生了与蓄水前天然水流情势显著不同的 水文情势[3]。 其生态影响或直接与水文情势的改变相联系或间接地通过河流系统的地貌改变 的间接影响与水文情势的改变相联系。与水流调节相关的水文情势改变由常与特定的生态响 应相关的过程线和流量历时曲线反映。大水的调节不是损害生态完整性的唯一原因。过程线 和流量历时曲线的其他组成部分也具有相关的生态效应,尤其是与各种流量出现的时机以及 过程线的变化速率和涨落频率相联系的那些组成部分[3][4]。为了减小这些对水岸生态的水文影 响,近来的关注集中于最好地模拟蓄水前情形的水流管理策略。这一策略,不是集中在单项 指标物种,而是试图提供很好地服务于多种多样的水生生物和水岸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的水流 条件[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