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兰州段水污染

合集下载

黄河兰州段水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

黄河兰州段水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
Ab t a t T e c n l so n h o r e t a h o l t n wa n rd c d o h a e ln a z o e c e f l w Ri — s r c : h o c u i n a d t e s u c h t e p l i si to u e n t e p p rao g L n h u r a h s o l v t uo Ye o e c r d n ' r l f; h u r n fw t rf m i e e t a sa d p may c na n t n;T es e is o re a d c r io e i ra c o i g i s e i T e c re t a e o d f r n a n r r o tmi a i t e o r p i o h p ce ,s u c n a c n g n c f n t n o r a i n n r a i a cn g n e it g p o a l r n lss d;Is a p as d b y o n t e d n i g w tr u ci fo g n c a d i o g n c c r io e x si r b b y wee a ay i o n e t p r ie y wa fi h r k n a e ; ' i Be r g c p c ty o r a i l t n o a z o e c e f l w Ri e a e o t a t u a i n h o e p n ig p o e t a n a a i fo g n c p l i fL n h u r a h s o l v rb s n is p ri lrt a d t e c r s i v o u o Ye o ' c y o d n r t ci —

黄河流域兰州段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研究

黄河流域兰州段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研究

黄河流域兰州段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研究黄河流域兰州段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研究摘要:生态敏感性评价是黄河流域兰州段生态保护和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本文通过对黄河流域兰州段的生态环境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了目前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指标法的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

该方法结合了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估了兰州段各个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兰州段的生态敏感性较高,主要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为黄河流域兰州段的生态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黄河流域;兰州段;生态敏感性评价;综合指标法1. 引言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也是中国文明的摇篮之一。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工业发展和人口增长,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兰州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节点城市,承担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但也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的压力。

2. 兰州段的生态环境特点黄河流域兰州段位于黄河中游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兰州段的生态环境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水资源丰富但不均衡。

黄河是中国第一大河流,为兰州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南北水源分配不均衡,区域间水资源争夺问题突出。

第二,土壤侵蚀严重。

由于兰州地处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问题较为严重,导致黄河水质受到污染。

第三,植被覆盖率低。

兰州地区植被覆盖率低,在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下,植被恢复能力较弱。

以上生态环境特点对生态保护和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 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生态敏感性评价是对生态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一种评估方法。

目前,研究人员对于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基于统计模型的方法、基于遥感技术的方法和基于综合指标法的方法等。

3.1 基于统计模型的方法基于统计模型的方法主要利用多元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手段,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评估生态敏感性。

兰州黄河保护措施

兰州黄河保护措施

兰州黄河保护措施引言作为中国境内最长的河流之一,黄河在兰州市境内流经328公里,并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然而,长期以来,黄河流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水污染等问题,这对兰州市的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黄河,兰州市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旨在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利用的平衡。

1.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兰州市积极推动建立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该机制通过对黄河流域上游进行生态保护、经济转型和生态补偿,促进水资源的保存和合理利用。

在兰州市境内,通过设立生态公益林、生态移民安置区和生态补偿基金等措施,实现了对黄河流域的长期保护。

2. 水资源管理与调控兰州市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与调控,保障黄河的持续供水。

首先,建立了全面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包括水资源监测、调度和分配系统。

其次,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对黄河流域的水源地进行管控和保护,确保水质安全。

同时,加强对黄河河道的疏浚和修复,以保证正常的水流通畅。

3. 沙漠化治理和土地恢复在黄河流经兰州市的过程中,土地沙漠化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为了治理沙漠化,兰州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沙漠化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土地沙漠化的情况。

其次,采取机械治理和植被恢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沙漠化治理。

此外,还加强了土地的管理和保护,加大对植被的保护和植被恢复的力度。

4. 黄河水污染治理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长期以来受到了水污染的侵害。

为了治理黄河的水污染,兰州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水质监测和排污企业的监管,对违法排污行为实施严厉处罚。

其次,加强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的建设,确保排放的污水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

此外,兰州市还加大了对农田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5.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为了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兰州市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组织环境保护知识普及讲座等方式,提高公众对黄河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黄河兰州段CODcr水质和水环境容量研究

黄河兰州段CODcr水质和水环境容量研究
兰化化肥厂入河口 兰化石化西雨排 泥麻沙沟入河口
兰化橡胶厂与西固电厂共排口 清水桥
兰炼污水厂和西固电厂冲灰水 大青沟
土门墩洪道 兰石与黄河啤酒厂入河口
制配厂排洪沟 七里河桥洪道 包兰桥大沙沟
污水沟 兰州生物制药厂入河口
油污干管入河口 雁儿湾洪沟
与新城桥 间 距/km
0 0 1.01 2.90 4.31 8.58 9.32 9.49 9.53 10.53 10.86 11.21 12.21 13.82 19.1 19.69 20.23 21.12 23.89 25.57 26.29 31 31.49 36.69
收 稿 日 期 :2018G12G12 作 者 简 介 :王 继 梅 (1994— ),女 ,硕 士 ,研 究 方 向 为 区 域 水 环 境 承 载 力 研 究 . 通 讯 作 者 :孙 三 祥 (1965— ),男 ,教 授 ,主 要 从 事 环 境 流 体 力 学 相 关 研 究 .
71
王继梅,等:黄河兰州段 CODcr水质和水环境容量研究
目 前 有 关 水 环 境 容 量 的 计 算 方 法 也 很 多 ,比 如 由 美 国 EPA 提出经中国学者引进并加以改进的概率稀 释 模 型 、在 中 国 应 用 最 广 泛 的 公 式 法 以 及 系 统 分 析 法 等 . [3]
为 使 研 究 结 果 更 精 确 和 更 有 代 表 性 ,本 次 研 究 同 时 选用水质模型和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进行研究.
废水日排 放 量/t 107.25 5.00 26.82 0.00
1200.00 5.37
2333.33 1903.33 8078.66 12160.91 2100.26 30009.21 3296.49 3379.61 9859.87 1124.31 7648.59

关于对黄河兰州段水污染进行综合治理的建议

关于对黄河兰州段水污染进行综合治理的建议

建议背景兰州市位于黄河中上游,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

黄河兰州段西起八盘峡,东至乌金峡出境,全长152公里,其中市区段西起西柳沟,东至桑园峡,全长45公里。

该段工业集中,人口稠密,沿途接纳了大量城市污水和垃圾。

2004年兰州市每天排出75万立方米城市污水量和2500吨城市垃圾量。

由于资金困难,治理滞后,致使黄河兰州段水污染加剧,部分地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地受到水环境污染的严重威胁。

建议内容为确保兰州市生产及生活用水安全,兰州市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对黄河兰州段水污染实施综合整治。

一是城区污水处理厂和雨水、污水管网建设工程,总投资16.65亿元,至2010年市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日均80万立方米。

二是泄洪建设工程。

重点实施洪道治理、南河道治理、南山防洪三大工程,总投资41.48亿元。

三是黄河河堤建设工程。

黄河兰州市区段左右河岸线长约95公里,现有达标河堤57公里,尚需建设达标河堤19公里,约需资金2亿元。

四是黄河沿岸道路建设工程。

兰州市沿黄河两岸规划有两条东西向城市主干道,两条道路全长64.76公里,已建成47.41公里,目前还有17.35公里待拓建,总投资12亿元。

以上项目共需资金72.13亿元。

因此,建议国家对兰州市黄河水污染综合治理项目给予大力支持,使该项目尽早上马,更好地促进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

专家点评黄河兰州段水质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兰州市的生产及生活用水,而且也影响到整个黄河中下游沿岸地区的生产和生活用水。

通过以上综合整治,可使兰州市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水质标准,黄河兰州段水质由2003年的Ⅱ类达到Ⅰ类。

大陆桥视野关于对黄河兰州段水污染进行综合治理的建议6200/429。

甘肃兰州水污染事件解说

甘肃兰州水污染事件解说
06年1月前 06年1月 至09年4月 09年11月
兰州市水 价变化
产品
自然属性的 法律属性的 产品 产品
广义—— 工业处理的 制成品
狭义—— 可移动的 工业制成品
适用本法 经过加工、制作, 且用于销售的产品 建筑材料、建筑 构配件和设备 军工企业生产 的民用产品
不适用本法
天然产品、初级农产品 非用于销售的产品 建筑工程、不动产 军工产品 药品
1.自来水公司是营利 公司还是公益公司? 两者又有什么区别? 2.水是不是产品? 3.若水是产品,那么 自来水是否受产品法 管理? 4.自来水受产品法管 理,那么消费者是否 可以要求赔偿?
责任
污染者—— 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

自来水公司
自来水公司 公益性质被不断 公益 区别:是否以营利 营利 为目的,自负盈亏 削弱,盈利性质 公司 公司 不断扩张,成为 打着公益招牌的 营利性公司
苯的危害
由于苯的挥发性大, 暴露在空气中很容易扩 散。人和动物吸入或皮 肤接触大量苯进入体内, 会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 毒,长期吸入会侵害人 的神经系统,急性中毒 会产生神经痉挛甚至昏 迷死亡;长期接触还可 能引发白血病。
《产品质量法》第二十 六条 第(一)款规定不 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 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有 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 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 该标准;第(二)款具 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 性能,但是,对产品存 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 说明的除外
污染原因示意图
关于事故的起因有两种说法,一是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 司一条管道发生原油泄漏,污染了供水企业的自流沟所致。
二是据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组成员王金生说,初步判断兰 州自来水中的苯来源于兰州石化上世纪80年代发生泄露事 故后渗入到地下的污染物。自流沟设计寿期到了以后,收缩 缝老化,滞留区的含苯地下水通过收缩缝进入自流沟,进而 污染到水质。

黄河兰州段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黄河兰州段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2 模型应用
2 1 指标 选取 .
根据黄河兰州段水质特点和地面水环境质 量标 准 , 选取溶 解氧( O, s L 、 D m / ) 氨氮( H N 3一N, / ) 化 学耗氧量 ( O c) msL 、 C D
和 p 值 作 为评 价指 标 。 H
特征向量 W :( , … , ) 鲫 , 表示各指标对 目标 的权重是 可 接受的; C >0 1 当 R . 时不能接受 , 需修正判断矩 阵 A。
由兰州排入黄河的污水量达到每年 1 t其 中生 活污水600 亿 , 0
多万 t占排放总量的 5 . %… 。黄河水资源对兰州经济发展 、 , 79
社 会 进 步 和 人 民 生 活 水 平 的 提 高 起 着 至 关 重 要 的作 用 。 保 护
( )=
-rn )(m —nn a i / n )
用 1 9标度法把评价指标 C 、 …、 — C 、 c 两两放在一起 , 根
据 指标 C、 目标 贡 献 的大 小 给 出相 对 比重 o C 对 构 建判 断 矩 阵 A = ( ) i = 12 … ,) 并进 行 一 致 性 检 验 。 致 性 检 验 指 (J ,, n , 一 标 E 1=A 一n ( / n一1 , 为 矩 阵 A 的最 大 特 征 根 。 考 随 )A 参
级数。 将模糊综合评价集 的结果 与评价集 E进行对 照, 根据
“ 择近原则” 可确定待评 目标的等级及优劣状况 。 。 ,
机一致性指标 肼 ( 如表 1 , 算一 致性 比率 C = C/ I 当 )计 R IR 。
C <0 1 , 为 A具 有 满 意 的 一 致 性 , 明 用 A 所对 应 的 R .时 认 说 …

黄河兰州段水质污染分析评价及防治对策

黄河兰州段水质污染分析评价及防治对策
析, 结果表明 : 1 黄 河兰州段水体的主要 污染物是粪 大肠茵群和总氮 ;2 大量 未经处理 的生活污水排放是 黄 () () 河 兰州段 的 主要 污 染 源 ;3 针 对 黄 河 兰 州段 生 活 污 水 污 染现 状 , 出源 头 治 污 思 路 。 () 提 关键词 : 黄河兰州段 ; 水质 污染分析评价 ; 内梅 罗水污染指数 ; 方差分析 ; 源头治 污 中 图 分 类 号 :5 2 x 2 文献标识码 : A
黄 河 兰州 段水 质 污 染分 析 评 价及 防治 对 策
张锐 坚, 国珍 , 张 武福 平
( 兰州交通大学 环境与市政 工程学 院, 甘肃 兰州 70 7 ) 3 0 0
摘 要: 根据 20 2 0 0 2— 06年黄河兰州段 水质监 测数据 , 按照《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 B 8 8— 0 2中Ⅲ类水质 G 33 2 0 标准 , 确定污染物的污染程度 , 用内梅 罗水 污染指 数法 , 用方 差分 析 , 黄河 兰 州段 水质现 状进行评 价 分 选 运 对
ma olt n az o ec f e o vr r cl o f m a dtt i gn T ;( ) ep l t nsuc f a zo i p l i s nL nhuraho l w f e ef a clo n a nt e ( N) 2 T l i o reo nh u n uo i Y l i a e ir ol r o h o uo L ra ho e o vrs h i hreo u eo s n i sdsnt ysw g ;( )ncn et nwt ntr sw g l t ni ec f l wr e i teds ag f m ru d p e ai r e ae 3 I o nci i si ay e aep l i Y l i c n u s o a o ha o uo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兰州段水污染及治理情况调查报告小组成员:张龙(112080503031)陈大林(112080503022)彭超(112080503028)郭辉(112080503104)李海龙(112080503076)冯挣(112080503066)2011年12月3日一、黄河兰州段总体概况黄河发源于青海,二度流经我省,第一段河流沿岸像草原地带尚无污染,第二段再度流入甘肃后,经临夏、永靖、兰州靖远、景泰等地流向宁夏自治区。

黄河甘肃段干流全长913公里, 流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占干流河道总长度的16.7%。

黄河兰州段全长152公里, 西起八盘峡,东到榆中县东乌峡,北至榆中乌金峡出境。

由兰州排入黄河的污水量达到每年1亿吨, 其中生活污水6000多万吨,占排放总量的57.9%。

黄河作为兰州市区最重要的地表水资源,为兰州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水源。

目前黄河面临着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污染的状况, 而且污染突发事件也频繁发生,污染形势严峻。

二、污染程度以及主要从在的问题2.1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工业废水是黄河兰州段水域的主要污染。

根据2001年兰州市20 家重点污染源调查, 工业企业用水总量为29.584亿吨。

工业废水排放量5168.70万吨, 经过处理达标量2595.40万吨, 处理达标率为59.7%。

2004年兰州市重点源工业废水排放量为4009.10t,工业废水中悬浮物1659.30t、化学需氧量2 927.80t、生化需氧量206.40t、镉0.160 t、铅0.700t、六价铬0. 210t、砷0.350t、挥发酚1.990 t、氰化物0.850 t、石油类164.44t、硫化物12.28 t、氨氮438.21 t。

生活污水排放量由1997年的5860.40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6 795.89万吨, 平均每年增加191万吨。

2002年以后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有下降的趋势, 但是降幅比较小, 总量相对还是比较大, 占废水总量的55% 以上。

从工业废水区域排放情况看, 2004年工业废水中排放的污染物均以西固区为最大, 生化需氧量、镉、铅、六价铬、砷、酚、氰化物均集中在西固区, 由此可见西固的水质污染较严重。

从工业废水行业排放情况看, 废水中的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镉、铅、六价铬、砷、氨氮等污染物均以石油加工业为最大。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兰州市地表水分析的项目规定为25 项, 即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挥发酚、氰化物、六价铬、石油类、粪大肠菌群、氨氮、总氮、总磷、LAS、电导率、硫化物、氟化物、砷、铅、镉、铜、锌、汞、硒。

枯水期22 项(水温除外)监测指标中, 除粪大肠菌群的平均值超标34.78 倍外, 其余项目平均值不超标; 有5项污染物一次浓度超标, 其超标率依次为粪大肠菌群66. 67% 、化学需氧量22.22% 、石油类和挥发酚均为18.52%、总磷11.11%。

丰水期22项监测指标中, 除粪大肠菌群的平均值超标56.93倍外, 其余项目平均值不超标; 粪大肠菌群超为93.33%, 其余各项一次浓度均不超标。

平水期22项监测指标中, 除粪大肠菌群的平均值超标14. 95倍外,其余项目平均值不超标; 粪大肠菌群超标率为83. 33%, 其余各项一次浓度均不超标。

全年22项指标中氰化物、硫化物、汞、硒、镉未检出, 粪大肠菌群年平均值为384232个/L, 超标38.42倍, 其余项目年平均值均不超标。

5项污染物一次浓度超标, 其中分大肠菌群年超标率为85.1%, 最大值超标倍数为237.0倍; 挥发酚、石油类、总磷、化学需氧量年超标率均为6.9% , 其余最大超标倍数依次为2. 2倍、1.0倍、0.3倍、0.15倍。

有报告指出, 黄河兰州段水体的主要污染指标是粪大肠菌群和总氮, 其中粪大肠菌群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最显著。

粪大肠菌群来源于人体和温血动物粪便, 是判断水质是否受生活污水污染的重要指标。

现时, 兰州市雁儿湾污水处理厂按设计规模日处理污水量16万m3/d, 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按设计规模日处理污水量20万m3/d, 然而在资金安排和建设进程上忽视了城市排水管网的改造, 缺少相应的污水管网系统收集生活污水, 污水厂污水处理水量远没有达到设计规模, 出现有污水厂无污水处理的现象, 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排黄河, 造成黄河兰州段粪大肠菌群和总氮严重超标。

黄河是世界上著名的多泥沙河流, 径流量随季节性变化大是黄河水污染的自然因素。

根据兰州水文站资料统计, 1980年至1989年平均含沙量为0.89kg /m3, 1998年平均含沙量为1.288 kg /m3。

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增加, 将地面大量污染物质带入黄河。

由于河水中悬浮的泥沙使河水浑浊, 降低了河水的透明度及复氧能力, 对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存在显著的吸附作用。

径流量的变化, 枯水期黄河水流量小、流速慢, 水体稀释与自净能力较差, 使纳污能力降低, 加大了水体的污染。

工程建设对水量调节、拦蓄泥沙起了重要作用。

但工程建设期间, 产生的各种固体废物, 竣工时未处理或处理未达标的部分就留下来, 这也是水体污染的来源之一。

水库蓄水后, 原库区内的杂草、有机物、腐殖质等腐化分解, 水温结构的变化利于浮游动植物及底栖生物的繁殖和发展, 消耗了水中溶解氧、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再是水库集中排沙时, 使水库下游河水含沙量骤增, 泥沙本身就是一种污染物, 致使水质在一定时期内变劣。

黄河兰州段主要支流有湟水、大通河、庄浪河、祖厉河。

其中, 湟水河的污染对黄河兰州段的水质影响较大, 湟水河上游流经青海省西宁市及民和、乐都等地, 沿途接纳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与二级支流大通河汇合时又接纳了大通河沿岸的1300万吨工业废水, 使湟水河污染较重。

根据多年监测结果, 湟水河中浓度较高的污染物有6价铬、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非离子氨、总磷、粪大肠菌群, 上述污染物直接影响着黄河兰州段水质质量。

兰州市城市发展与人口发展已不协调。

据统计1997年全市人口280.46万, 2005年达311. 74万,预计到十二五末期,人口将达到420万。

城市地域的局限, 城市空间狭小生活需求量增大, 生活污水量逐年增加, 大多数污水未经处理直排黄河,加之两岸乱倾倒垃圾, 是形成黄河兰州段水体呈生物性、有机性污染的主要因素。

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环境综合治理能力还未能跟上, 相当数量生活污水和部分企业废水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就排放。

黄河兰州段河段两岸分布着许多炼油、化工、制药、纺织、热电、冶金、机械制造等大型工业企业。

并且许多企业污水排放点都集中在黄河兰州段中上游地区, 工业废水排入黄河后对下游产生严重的影响。

工业废水对本河段水源的污染最为严重, 且以有机物污染为主。

这与兰州市以石油、化工、机械、纺织、冶金、能源为主的产业布局有着密切关系。

在兰州有一条穿城而过的 黑龙 , 西起西固兰炼、兰化, 经市中心张掖路、庆阳路, 再抵达雁儿湾。

这条“黑龙”就是兰炼、兰化的工业污水直排管线,建于上世纪50年代。

这条长达40 km的油污干道管线已超期服役老化脆弱, 一旦发生破漏, 后果不堪设想。

据黄委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2003年对黄河甘肃段70个重点入黄排污口的监测结果显示: 年入黄量在500至100万立方米的排污口有26个, 其中兰州段为18个。

从排污口污废水入黄量来看, 兰州段最大, 年纳入量2. 539亿立方米。

据查, 仅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长达26. 77 km 的油污干管的排污口, 每小时的排污达3550t ,其次是白银段, 年纳入量1.131亿立方米。

从排污口污染物入黄量来看, 仍是兰州段占居首位, 主要污染物年入黄量为31. 89 万吨; 其次是白银段, 年入黄量为6. 75 万吨。

兰化合成橡胶厂焦油水、兰化化肥厂甲醇废水、煤粉黑液和炭黑水、兰炼催化剂污水、兰石含酚废水和兰州助剂厂的生产废水等都不同程度地威胁着黄河的生态安全和水环境质量。

水资源保护规划没有得到全面实施,流域内各支流的水资源保护规划虽然已出台多年, 但由于各地政府重视不够、资金不落实等各种原因, 至今实施得很少。

另外, 由于这些规划编制得较早, 有些内容已很难适应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应对其进行修订, 以做到及早全面实施。

三、建议措施针对严重的生活污水污染, 首先短期内必须加大对兰州市排水系统的建设, 改善污水的收集现状和提高向污水厂输送污水的能力; 其次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 参考广州生活小区污水处理厂设计及运行研究、小区生活污水的治理方案的经验, 详细调查兰州市各生活小区污水的成份和特点,将原来固有的末端治污的观念改变为源头治污,以此加强城市生态系统平衡,从而改善缺水和污水成患的矛盾。

四、当前对污染治理的状况自据了解,2009年以前,兰州市近郊四区共建设排污管网管道633.2公里,其中污水管网255公里,雨污混流管网378.2公里,日污水排放量约55万立方米,上个世纪80年代建设管网占全部管网的46%。

共有4座污水处理厂。

目前,兰州市城区污水实际处理量约为33 万立方米/日,污水集中处理率约为60%。

远郊县区仅永登县建有污水处理厂,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7000立方米/日。

从2009年起,涵盖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四区的我市城区污水“全收集”工程项目全面启动,此项概算总投资达7.91亿元的惠民工程,计划用3的时间,铺设排水管网总长度301公里,建设3座污水提升泵站。

通过两年多的工程建设,目前基本实现了污水“全收集”的总体目标。

截至目前,兰州污水“全收集”项目管网工程已累计开工建设总长206.49公里,完成管道安装94.26%,共计194.63公里,盐场、金城关2座泵站已完成土建工程的90%,部分设备已开始安装。

与此同时,城区污水主干管建设工程已完成,基本建设完成了城区部分无排水管网路段及节点的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基本实现了主次干道雨水、污水分流,改善了城市排水管网的收集能力,初步解决了排水管网输送能力低的问题。

目前,服务于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雁儿湾污水处理厂、盐场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工程已全部竣工。

西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除了进水和出水局部管网因拆迁未完工外,其余工程全部完工。

此外,新建的西固污水处理厂、盐场污水处理厂有望年底投入运行,雁儿湾改扩建工程都已竣工,已于2011年9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然而在建设工程中,管网建设大打折扣。

据新华网消息,由于交通、资金和道路提升改造等因素,兰州市政府拟对“全收集”管网工程项目初步设计进行调整,调整后将建设排水管网200余公里,污水泵提升站3座,今年完成“全收集”管网建设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