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符号学角度解读山寨文化
中国山寨现象【山寨现象传播的文化背景分析】

中国山寨现象【山寨现象传播的文化背景分析】摘要:近几年由山寨手机引发的山寨现象通过互联网的平台迅速蔓延开来,山寨文化不仅仅是代表文化平民化的积极符号,也滋生着文化的非理性基因。
“山寨”刮起的这股风暴至今丝毫没有冷却的迹象,而是愈刮愈烈。
对于影响力如此之大的新生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对其做出理性的分析,并且净化山寨文化。
关键词:山寨文化精英文化消费主义后现代主义近年来,各式各样的山寨现象层出不穷、摧城拔寨,形成了一道颇有意思的风景线,致使山寨文化以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根植我们的生活,对长期占据话语权的精英文化发起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并对主流文化进行了遏制和调侃。
山寨彻底红了,尽管顶着“剽窃”的恶名,却无法掩饰它的走红程度。
当“山寨”成了模仿的代名词,各种模仿行为也纷纷被冠以“山寨”之名,当山寨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会现象之后,山寨文化也就应运而生。
山寨文化一路被哄炒起来,且不断地蔓延其在生活中的落脚领域,令人不能小觑。
如今的“山寨”,已俨然发展为市场经济现实下一支野蛮生长的文化异军。
仔细审视“山寨热”的流行会发现与其传播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解读山寨文化“山寨”一词,古已有之。
山寨者,山上的寨子也。
良民草民所居住的山寨,是某种群体集体居住的建筑群而已。
但山寨的含义后来有了特殊的社会意义,比如《水浒》里的梁山泊,便是山寨。
在这个意义上,山寨是与庙堂、官府对应的地方。
山寨既可以奉行“聚义堂”的原则,与官府对抗;也可改行“忠义堂”的新路,接受招安,与官府合作。
从这点看山寨被赋予了新的理念。
山寨文化总是被大众与“非正统”、“无知识产权”、“占据山头自立为王”、“小作坊”等词语相联系,我们所说的山寨产品至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具体的商品,比如山寨手机等;另一种是文化和精神产品,比如《百家讲坛》、春晚等。
还有一种分法:以营利为目的和不以营利为目的。
比如,有的人搞“山寨版《百家讲坛》”、“山寨版《功夫熊猫》”,并在网上传播,制作者纯粹就是为了娱乐,或者满足一下自己的表现欲、表演欲。
有关山寨文化的思考

有关山寨文化的思考所谓的山寨,就是指那些占山为王的地盘,有着不被官方管辖的意味。
如今这个词被用于那些数码产品的生产模式上。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
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
其主要表现是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
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机数码产品、游戏机等不同领域。
这种文化的另一方面是善于打擦边球,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引起争议。
“山寨”文化深深地打上了创新恶搞和非主流的烙印。
“山寨”文化起源于手机生产领域,2001年、2002年那段时间,去广州、深圳的内地人会发现一个很匪夷所思的现象:当地的许多人拿的都是诸如“NOKLA”、“SAMSANG”这样牌子的手机,无论是正规商店还是街头小摊,摆得最多的、卖得最好的都是一些奇奇怪怪至少在内地是闻所未闻的品牌手机。
那是因为此时在手机生产领域内,山寨已经开始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而这些奇奇怪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品牌手机,正是山寨文化起步的其中一种衍生品而已。
而沿海地区那些小型加工厂却怎么也不会想到,正是由他们这种打擦边球,仿造别人的行为会在中国掀起一场巨大的文化风暴。
山寨文化的飞速发展阶段是在接下来的两三年中。
它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的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品牌的产品。
它的衍生物,打破了手机产品的束缚,扩展到了数码相机、鼠标、键盘等等方面,它的副产品同样可以在相干行业引发结构性震荡。
一个个山寨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而各种山寨产品更是层出不穷,手机、电脑、数码相机、MP3、MP4迅速占领中国市场。
而消费者们也因其价格低廉、功能全面而乐意接受,于是就出现了现在这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国山寨文化。
而中国的山寨文化如此飞速发展,究其原因,是有着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的。
功能超全面就是其诸多优点中较为突出的一个。
就以手机为例,目前国内山寨机大行其道、占得中国手机市场半壁江山,这与其全面、强大的功能是分不开的。
浅谈山寨文化

浅谈山寨文化内容摘要:“山寨文化”是指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的一种现象。
本文剖析了“山寨文化”产生的根源以及社会效应,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山寨文化”反映了我国的时代特征。
对于“山寨文化”,应该结合时代特色,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其建设,分析产生原因,积极引导、区别对待。
关键词: 山寨文化科学发展观区别对待一、什么是山寨文化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代表那些占山为王的地盘,有着不被官方管辖的意味。
“山寨”是依靠模仿、创新、恶搞等手段发展壮大起来,反权威、反主流且带有狂欢性、解构性、反智性以及后现代表征的亚文化的大众文化现象。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山寨”理解为三个层面:1)“山寨产品”:第一个层面是其物质层面,“山寨”从字面来解释是:在山寨中,逃避政府管理,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展起来的产业。
其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
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以及千变万化的造型和功能,涉及手机、电脑等不同领域。
山寨产品包括山寨手机、山寨笔记本、山寨MP3 等。
这些产品如山寨手机多模仿一线品牌如Nokia、Samsung、Sony-Ericsson 等一线品牌的功能以及外观,甚至有些将品牌名改为Nokir、Samsing、Suny-Ericcsun来求得与模仿原本的相似性。
由于这些手机多抄袭手机生产厂家的正规产品从而节省了研发费用,其价格只有正规产品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
加之其虽然材质和做工会稍逊一筹但其功能繁多、外观新潮,从而得到中低端消费者的青睐,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而网络也出现打出“推介国产强机,交流山寨文化”口号的“山寨机网”。
2)“山寨文化”:第二个层面是精神层面,即我们理解的狭义的一种精神文化现象。
其中包括了山寨行为所折射出的主体行为者乃至当前大众的社会心理、审美取向以及社会思潮的涌现、价值体系的新建等。
消费社会的符号崇拜现象研究——以山寨产品消费为例

[关键词]: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 符号价值 山寨产品 阶层区划
伴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与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物质极大过剩的社会。如同鲍德里亚所言:“我们生活在物的时代:我是说,我们根据它们的节奏和不断替代的现实而生活着。在以往的所有文明中,能够在一代一代人之后生存下来的是物,是经久不衰的工具或建筑物;而今天,看到物的产生、完善与消亡的却是我们自己。”[1]在这样一个物质过剩的消费社会中,一方面,我们被物所包围,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消费所主导;另一方面,产品裹挟着符号的外衣出现在各大城市的商场中,甚至是各村镇的集市上,消费社会的“洪流”催促着每个人成为屈从于符号价值下的消费者。山寨产品以低廉的价格活跃在城市边缘的乡村市场上,吸引着那些购买力不强,却追捧符号价值的消费群体。
上层阶级不会去消费中下层阶级所能拥有的产品,他们认为这样制作粗糙又廉价的产品既不能显示他们显赫的个人身份与地位,也与他们所处的阶层不相称。倘若走在街上偶遇,上层阶级的消费者看到中下层阶级消费者的穿戴便投以歧视的眼光去划清与他们的界限,更不用说是去消费中下层阶级的产品。倘若与中下层阶级打交道就意味着自己被划归到低位团体之中,与他们歧视的中下层阶级为伍。相反,深处中下层阶级的人憧憬上层阶级富庶安逸的生活,对于上层阶级奢华糜烂的生活,他们并不歧视也不厌恶,而是满心羡慕与向往。虽然他们自知上层阶级的生活对自己而言,遥不可及,但是他们却竭尽全力向上层阶级的团体挺进,从而提高他们的个人身份与地位或通过购买山寨产品来掩饰自己所处的团体,进驻到一个社会地位更高的团体。在鲍德里亚看来,现今的资本主义消费中:“人们从来不消费物的本身(使用价值)——人们总是把物用来当做能够突出你的符号,或让你加入视为理想的团体,或参考一个地位更高的团体来摆脱本团体。”[8]例如在今天能买得起捷豹、保时捷、宝马轿车,穿得起LV、香奈儿、迪奥的消费者,就意味着跻身于尊贵的上流社会。高档产品的购买,也是对低位团体的摆脱。
“山寨”的文化解读

摘要: “ 山寨”的本质规 定性 ,在 于它 内在 的矛盾二 重性 ,亦 即对待相对物采取既肯定又否定的双重态度。山寨文化 对主流文化 的 否定性 意义往往被过 高评价 ;否定 中暗含间接 的肯定,使 山寨 文化 的 否定性 价值大打折 扣。作 为山寨文化 的最 高潮 ,山寨春 晚具有独特 性 ;与狂欢 节相 比较 ,山寨春晚达不到 “ 完全颠倒”的效果。 关键词 :山寨 ;二重性 ;山寨文化 ;主流文化 ;山寨春晚
一Leabharlann 二 、 山寨文 化 的本 性 与效果
探讨经济领域中的 “ 山寨 ” ,只 是 研 究 的 必 不 可少 的 因素 和环 节 ,而不 是最 终 的 目的 。以上 所揭 示 出 的内在 的矛 盾 的二 重 性 ,是 “ 山寨 ”一 贯 的本 质 规 定 性 ,并 不 囿于 经 济 领 域 。 “ 山 寨 ”的这 种本 性在 文化 领域 中表征 得更 加 复杂 同时 也更 加深 刻 , 文 化领 域似 乎成 了 “ 山寨 ”展现 自身 的最 佳场地 。 山寨 文化 无法 独立 存在 。当 以主流 文化 为相 对物 时 , 山寨文 化才 能最 充分 地体 现 出 “ 山寨 ”的深刻 内涵 。在这 里 ,我们 将这 种 山寨文 化称 为狭 义 的 山寨文 化 ,与它 相对 的概念 是主 流文 化 。 狭 义 山寨 文化 的种 种真 正 意义 上 的变体 ,都 应 纳入 广义 山寨 文化 的范 围 中。 除此之 外 ,还有 许 多有 名无 实 的 山寨文 化 ,可谓 山寨 的 山寨 ,后文 会略 作涉 及 。我 们将 主要 探讨 狭 义的 山寨 文化 ( 后 文涉及 “ 山寨文 化 ”时 ,皆取此 义 )。 山寨 文化 和主 流文 化之 间存在 着一 种极 为 微妙 的特 殊关 系 。 山寨 文化 相对 于主 流文 化 ,既 有肯 定性 的 因素 ,又 有否 定性 的 因 素 ,这体 现 出山寨 文化 本 身深 刻 的矛盾 的二 重 性 。与经 济领 域 中 的 不 同之 处 在 于 ,山 寨产 品更 重 模 仿 ,但 又 不 完 全 模 仿 ;而 山 寨文 化 则更 重否 定 ,却又 不完 全 否定 。 因此 ,跟纯 粹 附和主 流 文 化 、与主 流文 化 重合 相 比, 山寨文 化更 难 与直 接否 定 、反叛 、解 构主 流文 化 区分 开来 ,二 者往 往处 于被 混淆 的状态 :相 反 的 ,山 寨产 品更 容 易与单 纯 的创 新 区分开 来 。从现 实 的层 面上 来讲 ,这 是领 域 的转换 所带 来 的不 同 ,但是 处于 表面 背 后 的本质 规 定性 , 亦 即对待 相对 物 既肯 定又 否 定的 暗昧态 度 ,却 是相 同的 ( 施 于 被 了文化 解读 和评 价 的山寨 产品 可 以进 入广 义的 山寨文 化 )。 由于 自身 中确 实存 在着 对 主流 文化 的否 定 性 因素 , 山寨 文化 却 又 有 点羡 慕 甚至 忌 妒 :既 自豪 , 却又 自嘲 :既 骄傲 ,却 又 有 有 时被 过 高地 评价 。然 而 事实 上 , “ 山寨 ”的 本性 决定 了 山寨文
浅谈山寨文化的创新与规制

浅谈山寨文化的创新与限制摘要近年来“山寨”一词成为互联网等各种传媒上一个出镜率很高的词汇。
“山寨”现象,主要包括仿造名牌产品、模仿他人文艺作品以及模仿水立方等知名建筑等。
很容易发现:无论是自然的还是社会的,无论是高科技还是低技术含量的,一切都纳入了“山寨”的范围。
目前,对“山寨”的含义有多种理解,社会对“山寨现象”的评价复杂而具有争议性。
本文通过分析“山寨现象”,就“山寨现象”与创新,以及相关的限制部分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山寨现象侵权创新《现代汉语词典》对“山寨”的解释是在山林中没有防守栅栏的地方或是有寨子的山区村庄。
《汉语大词典》收录的“山寨”义项为驻有栅栏等防守工事的山庄,也泛指山村,或是旧时绿林好汉占据的山中营寨。
但是现在流行语中,此“山寨”已非彼“山寨”。
人们早已淡忘了它的原始含义,而重新赋予了它文化精神与生存哲学方面的意义。
现在“山寨”一词主要表示模仿品牌产品或流行事物而形成的仿冒商品或仿制品。
从山寨手机开始,山寨MP3、山寨明星、山寨春晚……山寨现象一路蔓延,并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导致“山寨”现象愈演愈烈。
“山寨”现象是一柄“双刃剑”,对社会经济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而社会对山寨的评价复杂而带有争议性。
撇开这些,本文拟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山寨”一词的来源和含义现代流行语言“山寨”的提法源于香港,在香港,小规模经营的工厂或家庭小作坊被称为“山寨厂”,其出产的产品也被港人讥之为“山寨货”。
①所以“山寨”一词含有“不正规”或“不正统”的意思。
七十年代末期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增多,一大批港式的粤语词汇流入广东,逐渐成为内地的日常用语。
“山寨厂”、“山寨货”的说法也是那个时候传入的。
如今,“山寨”一词已经成为中国最流行的大众话语之一。
对“山寨”的含义理解有多种,如模仿、克隆、复制、冒牌、盗版、DIY、剽窃、低俗、伪造、劣质、创新等等,并且这一概念还在不断的变化中。
《2024年“山寨现象”反思——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范文

《“山寨现象”反思——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篇一山寨现象反思——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山寨现象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山寨产品、山寨文化等层出不穷,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本文将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对山寨现象进行深入反思,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
二、山寨现象的概述山寨现象指的是模仿、复制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包括山寨产品、山寨文化等。
这些行为往往侵犯了原创者的知识产权,给原创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害。
山寨现象的存在,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阻碍了创新和发展的进程。
三、山寨现象产生的知识产权法原因分析1. 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当前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导致一些山寨行为得以逃脱法律的制裁。
例如,对于山寨产品的界定不够明确,对于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严厉等。
2. 执法力度不够:知识产权保护需要执法机关的积极参与和有效执行。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执法机关的执法力度往往不够,导致一些侵权行为得以逍遥法外。
3. 知识产权意识不足:部分公众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模仿和复制是合理的行为。
这种观念的普及,为山寨现象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四、山寨现象的影响1. 对原创者的侵害:山寨行为侵犯了原创者的知识产权,给原创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害。
这会导致原创者失去创新的动力和信心。
2. 对市场秩序的扰乱:山寨产品的泛滥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
这会导致优质产品被埋没,劣质产品占据市场,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3. 对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山寨文化的存在,反映了部分人追求低成本、快速成功的心理。
这种心理容易导致社会浮躁、功利,对社会的文化和道德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五、应对山寨现象的策略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建设,明确山寨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标准。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山寨行为。
2. 加大执法力度:执法机关应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山寨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的原则。
浅析山寨文化及其影响

浅析山寨文化及其影响作者:郭威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1期摘要:近年来,山寨文化闯进了人们的视野,占据了各种风采,已成为中国流行文化的另一种符号。
山寨文化可以说是一种社会亚文化,当前正冲击着当下大众文化,其精髓在于模仿,复制。
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而面对着这众说纷纭的现象,体现出人们对待山寨文化的不同态度,正折射出社会人的不同心理、审美取向、消费趋向。
价值观等方面。
而山寨文化又不断流行于大学校园,对当代莘莘学子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山寨文化;流行;审思;影响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210-01一、山寨文化的流行(一)山寨文化收入层面的定位队我国大众的收入进行一些调查及市场观察,分析可得到收入层次越低的群众越愿意购买山寨产品,而收入越高的的群众越反感购买山寨产品,这侧面的反映出山寨产品是一种草根阶级更愿意接受的产品,山寨文化是一种草根文化。
探析其原因,不外乎以极低的价钱享受到名牌高档产品的同种功能,有些时候,山寨产品也可以满足部分人们的虚荣心理,在盲目攀比中得到一定的满足感。
(二)山寨文化的社会成层面的定位面对着山寨文化,人们的议论纷争总是不停,而这正是折射出了不同社会层面的不同心理。
总得分为三部分:1.部分群众认为山寨文化之所以发展那么迅速,是因为当前文化体制不够成熟及相关法律不够成熟导致的,因此对其持坚决反对态度。
2.部分群众认为山寨文化的发展对其无严重的影响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虚荣心,给自身带来欢乐使自我得到满足,同时感觉山寨文化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对其持大力支持的态度。
3.部分群众认为山寨文化得以发展是市场需求的结果,在其背后有一定的推动力,但又感觉山寨文化是一种亚文化,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对其持批判的继承态度。
二、山寨文化的不足之处(一)山寨文化的娱乐至死精神过激网络传播是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方式,娱乐是大众传播的功能之一,而山寨文化又是娱乐论的一种典型代表,同时,山寨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都是年轻的一代,是年轻观众改变话语方式的一种主要表现,所以其中的娱乐精神占据大多数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
符号与传媒
“ 山寨” 是与 “ 官方 ” 相对 而 言才 具 有 了 它 自身 的含 义 一样 ,作 为 当
今网络流行语 的 “ 山寨”概念本身就暗含了一个参照物——就是它所
仿 效 的官方认 可 的 “ 规 军 ” 正 。的确 , “ 山寨 ”就 是 以模 仿 为 核 心 的 , 既然如 此 ,如何 来 对 待 这 一 在 模 仿 手 法 下 出现 的千 差 万 别 的 文 化 现 象 ?是 该褒 该贬 还是 分而论 之 ?这 区分 的标准 又在 哪里 呢? 笔者认 为 ,从 山寨文 化 的核心 “ 仿 ”人 手 正是 关 键所 在 。以下 模 面一组 图标 为例 ,第 一 幅 图正 是意 大利 著名 时 尚品牌 Kap p a的正 版商 标 ,它 的出名 引 出了众 多 的山寨 版本 。如 在 第二 幅 中,不仔 细看 ,我 们很 容 易把它 误认 成 Kap ,而实 际上它 是 Ko p ,图形也 做 了细微 pa pa 改 动 。这种情 况 在 国 内 的山 寨 现象 中 占 了很 大份 额 ,如 以 “ 利 粤 ” 粤 饼 干 冒充 “ 利 奥 ” “ 佳 牌 ”洗 衣 粉 冒充 “ 牌 ” 以及 冒充 真 正 奥 , 周 雕 ,
词 ,它 的存 在 彰 显 了社 会 的 丑 陋 面 ,与 创 新 无 关 ,更 谈 不 上 是 一 种
文化 。
事实 上 ,“ 山寨 ” 可 谓 是一 个 常 常 被人 滥 用 的概 念 ,它 从 字 面 上
可解释为 :山寨—— 与官方分庭抗礼。在这一定义下,仿制名牌 以牟
利 的商 品 、民间 自娱 自乐 的小创 作 、反 串恶搞 以及 讽 喻 的表 达 手 法 等 等 都被 囊括 到 了 “ 山寨 ” 的名 下 。 “ 山寨 ” 的档 次 极 为 良莠 不 齐 ,有 的可 以博人 会 心一笑 ,有 的则 只能被 称 为 恶俗 。但 就 如传 统 意 义 上 的
同类 商 品 ,它 对 Kap p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的模 仿 体 现 在 了 娱 乐 性 上 ,与 其 说 它 模 仿 Kap p a以求 “ ,还不 如说 它 以引起 人们 的联 想 而彰 显 “ ” 同” 异 。此 山
寨版的创新点与可爱之处正在于这 “ 似求同而实显异”上 。这也是我
们 最欣 赏 的一类 山寨产 品 ,它离 剽窃 很远 而离 娱乐 和创新 更近 了 。
“ 背靠 背 ” 。这个 山寨 版制 造 者 的用意 正 在 于此 :以对 “ 背靠 背 ” 的 隐
喻暗指来 推销 自己 的商 品,让 你 在看 到 二者 “ 同” 的同时 又看 到
“ ” 异 。到 了第 四幅 图 ,情 况 又有 所不 同 。它 离 “ 靠 背” Kap 背 p a的距
离更 远 了 ,消费者 完全不 会把 这双 可爱 的拖 鞋理解 为 Ka p p a的产 品或
达 ,还有 不少 是游 于 二者 之 间 的。对 山寨 文 化 的包 容 或 提倡 ,主要 应 是求 “ ”者 ,只有 这样 ,才 能真 正 引导 其 健康 发 展 ,起 到 促进 多 元 异 文化 发展 的 目的。本 文拟 以这 一类 山寨 文化 现 象为 考 察对 象 ( 下文 如
不特别提及 ,“ 山寨文化”均指此类) ,从符号学角度对其进行梳理 , 分析它如何以 “ 模仿”为出发点而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的 ,它的文化实
符号 学 角 度 解 读 山 泰 化
由此 可 以看 出 ,对 山寨文 化 的 区分 正在 于 这些 事 物 在 “ 仿 ” 的 模 差异 上 ,相 似 的表 面下 隐藏 着 求 “ ”还 是 求 “ ” 同 异 。求 “ ”者 趋 同
近于冒充、剽窃,而求 “ 异”者则是在模仿 的外表下寻求 自己的表
质及 其将 来 的走 向 。
一
、
模仿与反叛 问的 山寨文化符号
根据 符号 学 中能 指 与 所 指 的关 联 方 式 不 同 ,符 号 可 以 分 为 三种 : 标 示符 号 (n e ) Idx ,象 似符 号 (cn ,规 约符 号 ( o vnin 。其 Io ) C n et ) o 中 ,象似 符号是 指 能指 与所 指有 一 种象 似 性 的关 联 ,这 种象 似 不 仅 指
词也 不胫 而走 ,成 为 连 主流媒 体都 加 以关 注 的普 遍 的社会 现 象 。
对于山寨文化 ,人们一直褒贬不一 。赞同者认为它体现了草根 的
力量 、群 众 的智 慧 ,具 有 反垄 断 、反精 英 的 意 味 ,应 该 允 许 它 自由发
展 ,以利 于 文 化 的 多 元 发 展 ;反 对 者 则 认 为 它 只是 “ 版 ” 的 代 名 盗
价格 低廉 、功能 强大 、外 观 时 尚吸 引 了大量 买 家 。不 仅 如此 , “ 山寨 ”
一
词 还迅 速 渗 透 进 了文 化 领 域 ,从 山寨 产 品 到 山 寨 明星 ,山 寨 红 楼
梦 ,山寨 鸟巢 ,山寨 百 家 讲 坛 ,进 而 到 2 0 08年底 的 山寨 春 晚 。一 时 间 ,以 “ 山寨 ” 冠名 的 各种 事 物 充 塞 了人 们 的视 听 。 “ 山寨 文 化 ” 一
符 号 学 角 废 解 读 山 泰 化
从 符 号 学 角 度 解 读 山 寨 文 化
王 悦
“ 山寨 ”一 词无 疑是 近年 来 最 引人 关 注 的流行 语 之 一 。它 源 于广 东话 ,最 初是 指 由民 间 I 力 量 发 展 起 来 的产业 现象 , 即我们 俗 称 的 T
“ 山寨手机” 。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 品牌 ,靠
明星的山寨明星等等 ,都是一种典型的剽窃现象 :以极大的相似来误
导 消费 者 ,从而 牟取 商业 利益 。这 是我 们应 该 坚决 抵 制 的 。而在 第 三 幅 图中 ,“ 背靠 背 ”变 成 了 “ 面对 面” ,这不 禁 让人 哑然 失笑 ,想 要 误
认 成 “ 靠 背 ”是 很 难 的 ,但 这 个 商 标 却 绝 对 让 人 第 一 时 间想 到 了 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