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符号学角度解析_读者_封面
符号学视角下新闻图像的视觉修辞分析

符号学视角下新闻图像的视觉修辞分析作者:吴文兵来源:《新闻世界》2020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以《人民画报》部分涉农封面图像为例,用符号学方法对其进行视觉修辞分析,使得蕴含其中的象征意义能够显露出来,完成一次对新闻图像的“观看”,并通过对封面圖像的视觉形式和摄影手法的解析,归纳出一些具体的视觉修辞方法。
【关键词】人民画报;视觉修辞;符号学;封面图像一、理论基础及研究缘起罗兰·巴特在《图像修辞》中关心“意义是如何进入到形象之中的”,[1]他认为,图像的象征意义得以表达就是图像修辞功能得以实现,对视觉修辞进行分析,实际上就是研究意义如何进入形象的。
通过对图像的视觉元素进行解析,探讨视觉符号所蕴涵的事实叙述和观点表达,我们可以发现视觉符号的象征意义,从而实现对新闻图像视觉修辞功能的考察。
《人民画报》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本面向世界的综合性摄影画报,连续出版至今近七十年,从未停刊,被誉为“中国国家画报”。
这本杂志封面上的新闻图像作为对内对外输出的、在公共空间传播的视觉图像,不仅传播新闻内容,还成为表征社会、建构国家形象的特殊视觉文本。
在《符号学原理》一书中,罗兰·巴特认为,在第一个层次中的一个符号,可以成为第二个层次中的一个能指,具有更深层次的所指。
根据这种译解程序,我们可以对更为复杂的视觉文本进行符号学分析。
在摄影器材还不够先进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画报》上的新闻图像是国内外读者“观看”中国的重要媒介材料,封面上的人物形象更因为其显著性而被称为“大国脸谱”,承载着“国家记忆”。
因此,这些封面图像也是进行视觉修辞分析的经典案例。
而借助符号学理论来对其视觉元素进行解析,探究文本的象征意义,也是一个窥探视觉修辞功能的有效手段。
本文以《人民画报》部分涉农封面图像为例,用符号学方法分析其象征意义,使得蕴含其中的意义能够显露出来,完成一次对新闻图像的“观看”;同时,在“观看”过程中考察视觉修辞功能实现的方法。
结构主义符号学视野中的《小说月报》封面设计(1910-1931)

合干剧 的情调 。” 那么 ,如 『 Ⅱ I 使= 的封面能 够表现和传 达 文本 、解读意 义的过 程 。而意 义并 存 在于表述 言语 者的思
书刊的 内容 、内涵 ,选择怎样 的传达方式 才足够准确 、有 效 想 中,而 是存在 于符号体 系本 身。 如法 国符号学家 德里达
皮 拆 解 的过 程 。 ” l c I l 合范畴 )。简言之 ,就 是对信息 内容的整合以 及对信息含 义 使 用 而 产 生 原 意 小 断 } 的 加工和呈现 。
封 面是 籍 、杂 志 整体 设 汁 巾最要 的组 成部 分 ,作 为
书刊设计语 吉 ‘ 内 像 、文: } : 、印刷 、装汀形式 等因素并 首 先映 入 读 者 眼 帘 的 视 觉 图 景 ,它 的 任 务 是将 刊 物 只 町读 的 及其组 织方式综 合而成 。作为设计人 员,只有研究并掌 握设 文 字 内 容 和 不 可 视 的 思 想 风 格 以 叮直 观 的 方式 呈现 在读 者 面 计语 言 ,才能更 好地运 用设计 语言 ,才能 有效地进 行设 计实 前 。即封面是运用 图形组成 和文牢构筑的符号 系统 ,向人们
作 品等 )呈现在读 者面前 。其基 本转化形式 包括 :一、真实
观 存 在 转 化 来 的 , 只是 使 H { 的 手 段 不 。 如 小 说 月报 封
的 封面是如何阐释和 传达 刊物 的内 ・巴 尔 特 将 符 号 定 义 为 “能 指 的转译 。第 二种转化 ,从真实到 图像 ,是 封面设计最基 本的 ( s i g n i i f a n t ) 与所指 ( s i g n i i f e )的结合 ,或 音响形象 ( i ma g e 方法 ,即以摄 影 、插 图或合成影像等 方式表现真实意指 。其 a c o u s t i q u e )与概念的结 合”l 4 I 。 “ 能指 ”是衷达层 ,用于表 实 ,从某种 意义 卜说,封 面中所 出现 的图形都是从真实 的客 达 一个意思 的符 号本身 ; “ 所指 ”是内容 层,就是 “ 能指 ”
头版新闻图片的符号学分析——以《长沙晚报》《潇湘晨报》和《篮球先锋报》为例

A Semiotic Analysis of a Newspaper Story--Setting
"Changsha Evening", "Xiaoxiang Morning", "Basketball Vanguard" as Examples 作者: 禹雄华 聂志腾
作者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出版物刊名: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页码: 88-90页
主题词: 符号学 所指 能指 符码
摘要:目前,新闻传播已经进入"读图时代",所谓"一图胜万言",绝大多数报刊都非常重视新闻图片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头版头条的新闻图片,更是在新闻报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能给广大读者带来视觉冲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相关的情感,更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报纸的报道方针,本文试图从符号学角度分析头版新闻图片如何体现报纸报道方针和办报理念.。
近代《小说月报》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以《小说月报》 (1910-1932)为中心

文化传播与审美f4第4卷第10期近代《小说月报》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以《小说月杈》(1910-1932 )为中心qn、夫l|/r(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小说月报》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主办印行的,成立于1910年10月。
在我国近代报刊中,其内容从各不 同侧面描绘了 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及近代东部发达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时代风貌,具有强烈的 现实主义精神。
本文通过对国内关于《小说月报》(191M932)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关于《小说月报》的研究呈现出三个特点:研究方向趋同,多元学科视角切入,报刊与社会互动密切。
同时,针对上述研究成果,关注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学理思考,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说月报》;新闻史;近代社会;新闻理论与实务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1 ) 10-0112-04_、引言《小说月报》是我国现代文学第一大刊,在五四运 动前为鸳鸯蝴蝶派所主导的刊物,而后在新文化运动 影响下,其经营者进行了多次改革,自此《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也成为“为人生”的主要阵地。
后迫于销量下降等原因,其开始译述外国文艺作品,亦 在栏目、封面、插画、广告等模块上也做足功夫。
在其发 行22年的时间里,该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 的地位,对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亦做出极大贡献。
作 为刊载小说的报刊,它虽不像《大公报》《申报》等报刊 能够记录重大社会事件始末,但它却以小说为载体,从 侧面去揭发、凸显和批评社会各维度的阴暗面,具有强 烈的现实批判主义精神。
相较于《解放日报》《申报》等 同时代报刊的研宄,关于《小说月报》的学术研宄还处 于初级阶段[1]。
但可看到近年来学界对其研宄越来越 深入。
因而本文拟对近年来《小说月报》研究进行总结 归纳,揭露其研究问题和相应策略,以求对后续研究有 所裨益。
平面设计的符号学规范探析

求 的” 。
设 计 中, 对于语 构学 的研 究侧 重于平面设 计的符号 系统在 二维
空间 中的建 构关 系; 于语义 学的研 究侧 重于平面 设计符 号与 对
并不是 一种智 力练 习。 我们 可 以很 容易地对 符号作 出反应 , 就
成, 从现代 主义平面设 计运动 的开始到“ 视觉 诗人” 图像 语 言 对
因为 自由艺术家在 艺术作 品的创作 中所关心 的并 不是作 品之外
有 什么具体的信息 向读者 、 观众传达 , 而是 一种个 性化的 自我表 现 的体验 。从符号 学角度说 , 艺术性编 码过程 中并没有 以信 息 的传 达为 目的 的实用价值 , 而是表 现 艺术家主观价 值 的 自我 目 的化。对 于 以传播 信息为 主要 目的的平 面设 计 , 虽然是 一种 具 有 艺术质 的创作过程 , 受其 目的的制约 , 但 它的创作 往往具有 一 定 的语构 规则或者 只是部分 摆脱语 构规则 , 不可能像 纯艺术 而
交流 , 它所构建 的意义 空 白会 随着观众解读 的进入 而敞开 , 过 通 交流形 成充 实的意义 ,意义越是 完整而完美地渗入这种视 觉表 “
征 中, 也就 越 内在 化 : 即表 征 内在 与感 性 , 而意 义有 内在 于 表
征” 有 意味的视 觉系统 , 。 就像 音乐 一样 , 富有 节奏 与旋 律 是
合, 而且这种 完形 的图像 秩序构成 也形成 了设计 图像跳 跃的 音 符, 通过符 号的节奏与旋律 的表现产 生图像 的形式表征 、 意义传 达 。在视 觉符号 系统 中, 节奏成为 设计 师 自觉追 求的 目标 , 现 “ 代 的设计 不必 受制 于古典 的准则和传 统的构 图 , 而是 以空问和
2021莫里斯用符号学理论分析美学问题范文3

2021莫里斯用符号学理论分析美学问题范文 美国符号学家查尔斯·威廉·莫里斯(CharlesW.Morris)穷其毕生精力试图将符号学建设成为一项跨学科事业,使符号学成为各门学科的工具科学。
从莫里斯的这一观点来看,用符号学理论来分析美学问题,是理所当然的事。
美学作为符号理论的一部分,构成了符号学组成部分。
因此,用符号学理论研究美学,对艺术作品研究、美学理论和符号学具有重要意义。
莫里斯从符号学视角看待美学符号的尝试主要体现在两篇文章中,《美学和符号理论》和《科学、艺术和技术》。
将符号学理论用于美学理论的建构,有助于统一美学研究中业已分离的形式研究和内容研究。
一、艺术符号的特点 从符号学角度来看,艺术作品可以被看作一个符号,它本身又可以被看作是由其他符号所组成的结构,艺术符号的特异性存在于艺术符号载体、艺术符号所意指的对象和二者的结合体中。
从符号学角度对艺术作品所作的美学研究被莫里斯称作美学符号学(estheticsemiotic)。
[1]430在莫里斯看来,美学是“关于艺术符号的科学”,是符号学的一个分支,其主要任务是对艺术符号及美学知觉的特异性做出分析,因此美学分析是符号分析的特例,美学判断则是关于艺术符号所行使功能的充分性的判断。
[1]416美学是一般符号理论的一个分支,在符号学内部,美学把艺术符号看作一种特别的符号,艺术是与其他符号功能不同的活动。
首先,莫里斯把艺术符号看作类象符号,类象符号指称与自身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对象。
其次,在莫里斯看来,艺术符号主要指谓价值,因此,“当解释者理解明显是类象符号的艺术符号载体时,他直接理解了被意指的价值”[2]。
由此看来,莫里斯美学符号学的另一支柱是与符号理论密切相关的价值论。
价值被莫里斯描述为对象或情境相对于兴趣的特征,即“对象所具有的能够满足或完成一个行动所需的特征”[1]418。
对艺术的理解需要符号理论与价值理论的协作。
那么,从符号学和价值论角度看,美学符号有什么特异性?莫里斯在符号类型学中做出了类象符号与非类象符号的区别。
符号的互文性与解析符号学克里斯蒂娃符号学研究

符号的互文性与解析符号学克里斯蒂娃符号学研究一、概述符号的互文性与解析符号学,作为当代语言学与符号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为我们理解文本、语言与文化的深层结构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克里斯蒂娃的符号学研究更是这一领域中的璀璨明珠,其理论深度和广度都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符号的互文性,指的是符号在文本中的相互关联与相互渗透,每一个符号都不仅仅是自身意义的载体,更是与其他符号、文本乃至文化背景相互交织的纽带。
克里斯蒂娃在其符号学研究中,深入探讨了符号互文性的本质与运作机制,她认为符号的意义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在与其他符号的互动中得以生成与深化。
而解析符号学,则是一种对符号进行深入剖析与解读的方法论。
克里斯蒂娃在解析符号学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她强调对符号的解析需要置身于更大的文化与社会背景之中,通过对符号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揭示出隐藏在文本背后的深层意义与结构。
克里斯蒂娃的符号学研究不仅是对符号互文性与解析符号学的深入探索,更是对文本、语言与文化的一种全新解读。
她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符号、文本与文化的深层含义,也为后续的符号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1. 符号学概述及其重要性作为一门研究符号及其运用规律的学科,旨在揭示符号背后的深层意义以及符号在信息传播、文化交流和社会认知中的重要作用。
符号学不仅涉及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还广泛应用于广告、媒体、艺术等多个实践领域。
符号学的核心在于理解和解释符号的意义。
符号作为信息的载体,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基础。
人们能够表达思想、传递情感、记录历史、传承文化。
符号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符号的本质和运作机制,从而更好地运用符号进行交流和表达。
在克里斯蒂娃的符号学研究中,她强调了符号的互文性特点。
符号不仅具有自身的意义,还与其他符号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
这种互文性使得符号的意义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也为符号的解析和解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书籍封面设计与符号学

书籍封面设计与符号学1书籍封面的设计1.1设计要求一本书的整体设计包括封面、书脊、封底、勒口、环衬、扉页、护封、开本、插图等,而一本书最为主要的设计点就是书籍的封面设计,一本书的销量很大程度上受到封面的影响。
首先,我们要注意书籍封面设计的科学性,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
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学习汲取新的设计技术与理念,提高自己的设计审美观点,充分利用先进的设计工具和最新的设计手段创造出与时代相符合的封面包装,另一方面也要有科学的构思,要充分理解这本书的内容、体裁、风格与所倾向的读者年龄阶段等,使所设计的封面能够切题、有感染力。
其次,书籍的封面设计要有审美性。
在所有的图像表达中,具象的图像能够表意明确,突出特征,准确表达书籍内涵,却缺乏感性与设计的元素,使画面枯燥无味。
而与之相应的抽象设计却可以开阔读者的思维空间,增添美感。
因此应当综合具象与抽象这两种设计理念,把具象简化至抽象的概念之中,用具象表达书籍的内涵,再用抽象引发读者的想象空间。
最后,我们要考虑书籍的适应性。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传承,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我们要及时转换思维,与时俱进,考虑国外读者的欣赏习惯。
1.2设计要素书籍封面上的文字是必不可少的,包括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
书名是封面主要的设计点之一,根据书籍里的内容不同,作者可以改变字体的大小、空间、颜色或者设计出别具一格的字体。
对于说明性的文字(书号定价、责任编辑等)我们可以有机的把它们融入点线面的设计里面,使之更为出色。
书籍封面的图像在封面设计里尤为重要,它在封面的比例中占有很大的面积,是封面设计的重要环节。
图像设计的好,可以达到与读者共鸣的特点。
就像摄影书籍封面会选择有艺术价值的摄影作品一样,科普类书籍会更贴近自然与科技,新闻类杂志封面会选择有关人物和场面,图像的选择也要和书籍的内容相呼应才行。
书籍封面的色彩设计必须和书籍内容与读者的年龄层次、文化层次相协调。
要体现书籍不同的内容和思想的颜色对比效果是不一样的,比如,儿童的书籍封面一般色彩艳丽醒目,色调高,符合儿童单纯、天真、可爱的特点;中老年人的读物封面颜色一般沉着、和谐、大方;专业学术杂志色彩端庄、权威;时装杂志色彩个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结束语 《读者》封面有其独特的符号特点和符号意义,它们 共同体现了形式与内容,能指与所指的统一,共同承载着 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也和其内容一样潜移默化地传播 着真善美的主题。也正是这种人性之美在第一时间里征 服了数以万计读者的心灵。
第二,体现人 们 对 美 好 生 活 的 追 求。人 们 对 家 庭 和 日常生活乐趣的期盼,主要体现在对孩子关爱的传播中。 产生这种传播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社会变迁对 人们生活和心理的影响。当人们处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 中,感到生活繁忙压抑时,往往通过对童年的回忆而得到 心灵的慰藉和暂时的逃避,而且也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 孩子的身上。比如 2009 年第一期,第三期,第十二期,呈 现在我们面前都是有关孩子的甜美和无忧无虑的场面。 这展现了人们对温馨祥和的生活的追求。
with the theories of semiotics. The paper focused mainly on the“signifier”,”signified”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signs( such as
graphic symbols,text symbols,symbols) and its signification. From these aspects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symbolic signifi-
第一,追求大自然之美。《读者》封面中有一部分封 面图像符号是以动物,花卉,静物为主。比如 2009 年第 五期拍摄的是森林中的高大茂密的树木,第六期是几只 仙鹤悠闲休憩的场景,第十一期是企鹅与骆驼,第十四期 是一枝缀满花朵的树,第十七期是一幅山水风光图。这 些图像符号体现了一种接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理念, 带给读者一种恬然舒适的感受。
cance of Reader’s cover.
Key words: semiotics; Reader; cover
Class No. : H030
Document Mark : A
( 责任编辑: 郑英玲)
·125·
2. 象征符号。 所谓象征符号是指用一种事物来表现另一种事物, 其符号与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主要通过主观的联 想相联系。罗兰·巴特认为象征符号是指称某种代表抽 象事物和价值的客体或行为。[7]象征符号是一种以主题 为主,通过各种艺术化的手法来传达暗示、隐喻含义的创 意设计手法。随着品牌化意识的增强,《读者》选取绿色 的小蜜蜂作为刊徽。这只绿色的小蜜蜂与刊名组合的标 志色红、黑、灰、白四种基本色调都具有各自的象征内容, 而这些符号又与其杂志主旨相呼应。小蜜蜂是杂志刊徽 的能指,其所指就是小蜜蜂的象征意义,即象征着辛勤的 采蜜者勤勤恳恳,无怨无悔为广大读者服务。她表达了 《读者》的奉献精神,代表了广大读者对杂志的希望。 3. 文字符号。 文字符号是一种理性的视觉符号系统。由文字所构 成的杂志封面设计具有一种独特的形式美感及强烈视觉 效果。因此,设计师们将文字作为最基本的表现符号,并 根据整体的设计对文字进行巧妙编排从而创造出风格独 特的构图形式。杂志封面的文字符号标题与其目录有着 相似的功能,也就是显示一本杂志所登载的主要内容,使 读者对其 内 容 有 所 了 解 并 进 一 步 阅 读。《读 者 》封 面 的 文字符号包括其刊名和所载文章的题目。虽然只有简单 的几个,一般位于封面图片的上方,但是很多读者还是在 这个角落 很 快 发 现 了 自 己 的“心 灵 鸡 汤 ”。而 具 有 中 国 传统书法的刊名“读者”,其飘逸的字体又给人一种灵动 的唯美感。 三 《读者》封面符号学意义的传达 每一个视觉符号都有其意义,而一组相关的符号就 构成了符码,能够传达 出 更 多,更 丰 富 的 意 义。[5] 索 绪 尔 认为符号组成符码的方式有两种,即系谱轴( paradigms) 和毗邻轴( syntagm) 。前者是指被选用一组符号; 而后者 是指所选用的符号所传达的讯息。[8]在《读者》杂志的封 面中,以人物为主、以动物为主和以花卉、静物为主的图 像符号就是一个系谱轴,象征符号中以刊徽小蜜蜂为主 是一个系谱轴,文字符号中每期杂志文章标题也构成一 个系谱轴。从第一个系谱轴中选择出图片,第二个系谱 轴中选取刊徽,第三个系谱轴中选出文章标题,这就构成 了一个毗邻轴,而这个毗邻轴也基本组成了杂志每期的 封面讯息。 《读者》封面图像符号所体现人与自然和谐、人生情 趣、日常生活中的美、人与动物共存等价值观,是与其追 求真善美的办刊宗旨和期刊内容的风格相统一的。比如
第 12 卷 第 1 期 2012 年 1 月
Hale Waihona Puke 鸡西大学学报 JOURNAL OF JIXI UNIVERSITY
文章编号: 1672 - 6758( 2012) 01 - 0124 - 2
Vol. 12 No. 1 Jan. 2012
从符号学角度解析《读者》封面
张艳玲
摘 要: 符号学是二十世纪一门新兴的学科,拟应用符号学理论对《读者》杂志封面进行分析。主要从符
参考文献 [1]周幸锴.“ < 读者 > 现象”给我们的启示[J]. 广 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6) . [2]http: / / news. xinhuanet. com / newmedia /2011 - 04 / 17 / c_121313535. htm. [3]哈特曼. 语言与语言学辞典[M]. 上海: 上海辞书 出版社,1981. [4]Saussure,F.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ach Press, 2001. [5]李伯聪. 高科技时代的符号世界[M]. 天津: 天津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姚君喜. 读者: 西部期刊的神话[J]. 兰州商学院 学报,2004( 2) . [7]罗兰·巴尔特. 符号学原理[M]. 上海: 三联书 店,1999. [8]王元军,钟旭东. 广告通论[M]. 上海: 三联出版 社,2006. [9]梅红. < 读者 > 的品牌及审美分析[D]. 四川大 学,2006.
Analysis of Cover of Read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tics
Zhang Yanling
Abstract: Semiotics is a new discipline emerged in the 20th century,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features of Reader’s cover
作者简介: 张艳玲,在读硕士,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邮政编码: 730070
·124·
第1 期
从符号学角度解析《读者》封面
2012 年
《读者》封面的人物形象体现出了一种浓厚的审美精神。 它的传播形象有代表未来和希望的青少年和儿童,代表 美的年轻女性形象。在这些封面“人物”中,体现出来的 不是意识形态属性,而是其自然属性。人物身体的美感、 气质、表 情,以 及 表 现 出 来 的 人 生 情 趣 和 生 存 境 况 成 为 《读者》封面 形 象 传 播 的 重 要 主 题。从《读 者 》封 面 的 图 像符号传播中,可以归纳出以下三个符号特点:
皮尔士则认为符号包括符号形体、符号对象和符号 解释,是一种三元关系,也即符号、符号使用者以及外部 现实之间的一种三角关系。他把符号分为图像符号、标 引符号和象征符号三种。[5]
二 《读者》封面的符号学分析
《读者》封 面 经 过 积 累、发 展 和 沉 淀,逐 渐 定 格 并 具 有自己的个性特点。1983 年,《读者》封面的轮廓开始清 晰起来,四处 留 白,中 间 放 图,刊 名 放 在 图 片 上 方。同 时 用黑 线 将 图 片 框 住,这 种 白 底 边 框 的 形 式,也 成 为 今 天 《读者》封面很重要的标识之一。至此,《读者》封面形式 基本定格,一直保持到今天。[6]1999 年,《读者》期刊改为 半月刊,胡亚权提出将其封面改成黑和白两种底色。上 半月版沿用以前的风格,下半个月则用黑底白字的形式。 当 2001 年再次改版时,就将黑色改成明亮的蓝色了。此 外,自改为半月刊后,为了突出连续的期号,《读者》就使 用 1 - 24 这样的排列。以上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读者》 杂志封面的符号能指,并且在读者心理上形成一种所指, 这种能指和所指关系渐渐稳定,使读者对此印象深刻,可 以一眼就识别《读者》。根据皮尔士的符号学理论,我们 把《读者》封面的符号分为图像符号,文字符号和象征符 号。下面就从这个三方面具体分析其封面特点。
第三,体现女性之美。[9]在《读者》杂志封面中,对女 性表现角度相对更加注重女性的外在美。它通过女性的 饰品,发型,肢体来表现其形体美。表现出的女性形象之 美包括容貌、姿态、青春、母性等等; 表现出来的女性气质 美有可爱的、高贵的、纯洁的、羞涩的等等。总之,它既表 现了女性的美丽外貌和文化内涵,又体现了她们对美的 追求。
一 符号学简介
符号学是一门 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独立学科。它 兴起于法国,随后在美国和前苏联等国家迅速发展。并 以 1969 年国际符号学协会( IASS) 的成立为标志。现代 符号学以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构架和研究方法为主要依 据,以符号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说“符号学是系统地研究 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学问”。[3]代表人物有瑞士语 言学家索绪尔和美国哲学家皮尔士。索绪尔认为语言是 一个符号系统,符号由 “能指”和“所指”构成。[4]“能指” 是指符号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语音形式; “所指”则是 指概念。而符号意义生成的过程是指能指和所指结合为 一体的意指过程,也即意识形态的产生过程。
号的“能指”、“所指”、符号的分类( 图像符号、文字符号、象征符号) 和符号的意义生成方面着手,分析《读者》
封面追求真善美的符号特征与符号意义。
关键词: 符号学; 《读者》; 封面
中图分类号: H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