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自然灾害分布、成因、危害、治理对策一览表

各类自然灾害分布、成因、危害、治理对策一览表
各类自然灾害分布、成因、危害、治理对策一览表

各类自然灾害分布、成因、危害、治理对策一览表

表一:气象灾害

灾害

类型

概念分布成因危害治理对策

沙尘暴现象沙尘天气分为浮

尘、扬沙、沙尘

暴和强沙尘暴四

类。(1)浮尘:

尘土、细沙均匀

地浮游在空中,

使水平能见度小

于10公里的天气

现象;(2)扬沙:

风将地面尘沙吹

起,使空气相当

混浊,水平能见

度在1公里至10

公里以内的天气

现象;(3)沙尘

暴:强风将地面

大量尘沙吹起,

使空气很混浊,

水平能见度小于

1公里的天气现

象;(4)强沙尘

暴:大风将地面

尘沙吹起,使空

气很混浊,水平

能见度小于500

米的天气现象。

西北;华北地区。

冬春、以春季最为

严重

自然原因:气候干

旱,降水少;快行

冷锋天气影响,春

季大风日数多;地

表植被稀少等。人

为原因:过度放

牧、过度樵采、过

度开垦,破坏植

被;不合理的耕作

制度(轮荒);开

矿。

⑴强风:携带细沙粉

尘的强风摧毁建筑物

及公用设施,造成人

蓄亡。⑵沙埋:以风

沙流的方式造成农

田、渠道、村舍、铁

路、草场等被大量流

沙掩埋,尤其是对交

通运输造成严重威

胁。⑶土壤风蚀:每

次沙尘暴的沙尘源和

影响区都会受到不同

程度的风蚀危害,风

蚀深度可达1~10厘

米。据估计,我国每

年由沙尘暴产生的土

壤细粒物质流失高达

106~107 吨,其中

绝大部分粒径在10

微米以下,对源区农

田和草场的土地生产

力造成严重破坏。⑷

大气污染:在沙尘暴

源地和影响区,大气

中的可吸入颗粒物

(TSP)增加,大气污

染加剧。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

律、法规,加强管理;

控制载畜量;营造

“三北防护林”;退

耕还林、还牧;建设

人工草场,推广轮

牧;禁止采伐发菜

等。

台风台风(飓风):台

风和飓风都形成

于热带或副热带

海面温度在

26 ℃以上的广

阔洋面上,属于

热带气旋中强度

最强的一级,仅

因所在海域不同

而名称各异。西

北太平洋上热带

气旋中心附近最

大风力在12 级

世界热带气旋的源

地主要分布在南北

纬5°~20°水温

较高的洋面上。北

半球为:北太平洋

西部和东部、北大

西洋西部、孟加拉

湾、阿拉伯海五个

海域;南半球:南

太平洋西部、南印

度洋西部和东部三

个海域。主要发生

海域为:西北太平

台风灾害由强风、

特大暴雨、风暴潮

造成。

台风对我国

的有利方面:(1)

带来丰沛降水,缓

解长江中下游的

伏旱;(2)缓解高

温酷暑天气

(1)台风经常给社会

和人类带来较大灾

害,常引起建筑物及

设施的破坏和倒塌,

并造成车辆的颠覆、

失控、无法运行,船

舶的流失、沉没,电

线杆的折断、损坏,

树木、农作物的倒伏

和落果,台风带来的

强降雨还会引发山洪

暴发等。(2)但它也

会给人类带来一些益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

预报(气象卫星跟

踪、沿海雷达监测)。

提前做好防御工作,

是减轻台风灾害的

重要措施。建立健全

减灾工作的政策法

规体系;营造沿海防

护林,提高公众灾害

意识

或以上的称为台风;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称为飓风。洋(中国东南沿

海)、西北大西洋

(加勒比海沿岸)、

孟加拉湾。台风多

发生夏秋季节,

处,主要体现在3个

方面:一是提供大量

淡水资源。二是起到

调温作用。三是保持

热平衡。

寒潮由强冷空气迅速

人侵造成大范围

的剧烈降温,并

伴有大风、雨雪、

冻害等现象,这

样的冷空气过程

称为寒潮。

时空分布考虑源

地、冬季风强弱、

地形地势的阻挡等

因素,我国冬半年

常发,秋末、冬季、

初春为主。影响范

围大,除滇南、青

藏高原、台湾、海

南及四川盆地外。

灾害特点:降温幅

度大、风力强、影

响范围广、出现降

温、大风、暴雪冻

害等灾害性天气。

对农作物而言,尤以

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危

害最大。

寒潮的利用:冻杀害

虫;大雪缓解春旱。

主要防御措施

是提前发布准确的

寒潮消息或警报;提

醒有关部门作好防

寒准备等。

干旱干旱:是因长时

期无降水或降水

异常偏少而造成

空气干燥、土壤

缺水的一种现

象。

旱灾:指土壤水

分不足,不能满

足农作物和牧草

生长的需要,造

成较大的减产和

绝收的灾害。

旱灾常常发生在降

水变化大的干旱、

半干旱地区。非洲、

亚洲和大洋洲的内

陆地区是世界上发

生旱灾频率较高的

地区,其中非洲是

旱灾最严重的地

区。中国华北地区

春旱、西北十年九

旱、长江中下游地

区伏旱、南方地区

冬旱。

华北地区干旱:产

生原因:自然原

因:(降水、蒸发、

气温)温带季风气

候,全年降水少,

河流径流量小;降

水季节、年际变化

大;人为原因:(农

业土地利用、种植

结构、城市建设、

人口增长、生产水

平以及水利工程

的供水能力)人口

稠密、工农业发

达,需水量大;水

污染严重;浪费

多,利用率低。

(1)干旱的直接危害

是造成农牧业减产,

人畜饮水发生困难,

农牧民群众陷于贫困

之中。(2)干旱的间

接危害是引发其他自

然灾害的发生。①影

响牧草、畜产品和加

剧草场退化和沙漠

化。②干旱促使生态

环境进一步恶化:气

候暖干化造成湖泊、

河流水位下降,部分

干涸和断流;干旱导

致草场植被退化;气

候干旱加剧土地荒漠

化进程③冬春季的干

旱易引发森林火灾和

草原火灾。

防御干旱应采

取多种措施。具体如

因地制宜实行农林

牧相结合的农业结

构,改善干旱区农业

生态环境;在干旱

区,选择耐旱作物;

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植树造林,改革耕作

制度等等。(开源节

流)南水北调;修建

水库;控制人口数

量,提高素质;减少

水污染;减少浪费,

提高利用率;限制高

耗水工业的发展;发

展节水农业,采用滴

灌、喷灌农业灌溉技

术,提高利用率;实

行水价调节,树立节

水意识;海水淡化

等。

各地区干旱成因:(1)华北春旱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②夏季风弱,雨季未到;③春耕需水量大。

(2)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①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3)长江中下游伏旱: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4)广东冬旱:①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②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

③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等。(5)西亚干旱: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6)中亚干旱: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水汽影响小,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而蒸发旺盛。

表二:地质灾害

灾害

类型

概念分布成因危害治理对策

地震地震指岩石

圈在内力作

用下突然发

生破裂,地球

内能以地震

波的形式强

烈释放出来,

从而引起一

定范围内地

面震动的现

象。

(1)世界分

布:环太平洋

地震带和地中

海——喜马拉

雅地震带是世

界两大著名的

地震带。(2)

中国分布:东

部沿海;西南、

西北和华北地

区(青藏、新

疆、华北、台

湾)。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

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

交界处,地壳活动剧

烈;断层发育。造成重

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

原因可能有:震级大,

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

市分布多,人口集中;

经济发达;浅源地震;

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

间;诱发其他灾害等。

在地震波的冲击下发生

建筑物破坏、倒塌,滑

坡、泥石流、交通通讯

中断、并由此造成人员

伤亡和经济损失,并可

引发其他次生灾害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

的宣传教育,提高公

众的环保和减灾意

识;建立灾害监测预

报体系;加强地质灾

害的管理,建立健全

减灾工作的政策法

规体系;提高建筑物

的抗震强度;植树造

林,建立防护林体

系;加强国际合作

等。

泥石流泥石流是山

区爆发的特

殊洪流,它包

含泥沙、石块

以至巨大的

砾石、破坏力

极强。

空间分布:多

发生在山区沟

谷中,我国主

要分布在西南

地区;

时间分布:多

发生在山区雨

季降雨高峰期

或连续降雨之

后。

(1)地形条件:山区

坡陡谷深。(2)岩石

条件:岩石破碎、松散

碎屑物质多。(3)植

被条件:植被覆盖率较

差。(4)气象条件:

夏季暴雨或冰雪融水

汇聚时,含有大量泥

沙、石块和砾石的洪流

就会沿山谷奔腾而下

形成泥石流灾害。

破坏或掩埋农田、建筑

物、道路,损毁农作物、

耕地、及林木,造成人

畜伤亡、交通通讯中断、

堰塞湖、堵塞河道、阻

断航运、引起洪涝灾害,

对城镇、矿山、乡村造

成毁灭性灾难

(1)加强地质灾

害的科学研究,建立

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2)加强地质灾

害的管理,建立健全

减灾工作的政策法

规体系;

(3)实施一些预

防措施,包括工程措

施和非工程措施(防

灾、减灾的宣传教

育,提高公众的环保

意识等等)。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

地下深处的

高温岩浆及

气体、碎屑从

地壳中喷出

的现象。火山

分为死火山、

活火山和休

眠火山三大

类。

环太平洋地震

带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

震带是世界两

大著名的地震

带。

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

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

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

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

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

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

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

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

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

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

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

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

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

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

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

火山喷发会对人们的生

产、生活乃至生命财产

造成重大的威胁。火山

灰和溶岩流破坏田园、

建筑、有时会引地地震

及气候异常。但火山喷

发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

动也有许多积极的影

响。具体有:①火山

喷发为地球生命的诞生

提供了原始的水汽;②

火山灰遮大蔽日,削弱

了太阳辐射,降低了大

气温度,有利于减缓全

球变暖的压力;③火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

的宣传教育,提高公

众的环保和减灾意

识;建立灾害监测预

报体系;加强地质灾

害的管理,建立健全

减灾工作的政策法

规体系;加强国际合

作等。

发。山灰里富含矿物质.能

为农业生产提供肥沃的

土壤;④火山喷发物

中,含有丰富的硫黄矿

等多种矿物。

滑坡滑坡是斜坡

上的岩体或

土体,在重力

的作用下,沿

一定的滑动

面整体下滑

的现象。

多发生于地势

起伏大、岩体

和土体结构松

软、比较破碎,

植被覆盖差而

又暴雨集中的

地方

形成的原因具有复杂

性,既有自然因素(地

形、地质、降水、植被),

又有人为因素(毁林、

开矿、工程建设)

(1)掩埋房屋,造成人

畜伤亡;(2)摧毁城镇、

工厂、矿山;(3)破坏

铁路、公路、航道,威

胁交通安全;(4)破坏

土地、森林、植被等

(1)加强地质灾害

的科学研究,建立灾

情监测预警系统;

(2)加强地质灾害

的管理,建立健全减

灾工作的政策法规

体系;(3)实施一些

预防措施,包括工程

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防灾、减灾的宣传

教育,提高公众的环

保意识等等)。

表三:水文灾害

灾害类

概念分布成因危害治理对策

洪涝灾害

洪涝:洪涝灾害

可分为洪水、涝

害、湿害。(1)

洪水:大雨、暴

雨引起山洪暴

发、河水泛滥、

淹没农田、毁坏

农业设施等。(2)

涝害:雨水过多

或过于集中或返

浆水过多造成农

田积水成灾。(3)

湿害:洪水、涝

害过后排水不

良,使土壤水分

长期处于饱和状

态,作物根系缺

氧而成灾。

(1)从气候因素

看,集中在中低

纬地区,主要是

亚热带季风气候

区、亚热带湿润

气候区和温带海

洋性气候区。(2)

从地形因素看,

多发生在江河两

岸,特别是河流

的中下游和地势

低洼的地区。(3)

我国有五个洪涝

多发区:①两广

大部、闽南和台

湾;②湘赣北部

地区;③苏浙沿

海和闽北地区;

④淮河流域;⑤

海河流域。(4)

时间:春夏秋

自然原因:(气候)降

水持续时间长,降水

集中(如长江流域的

梅雨天气);夏季风的

强弱变化(副高强:南

旱北涝;副高弱:南

涝北旱);台风的影

响;厄尔尼诺现象。

(水文水系)缺少天然

的入海河道(淮河);

水系支流多(扇形水

系、树枝状水系),汇

水集中;河道弯曲(荆

江河段)。(地形)地势

低洼(海河、珠江);

人为原因:滥砍滥伐,

造成水土流失加剧,

河床抬升;围湖造田;

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

(渭河流域)。

暴雨洪水来势猛,

常常冲毁堤围、房

屋、道路、桥梁、

淹没农田作物、冲

刷土壤,还可能引

起泥石流和山体滑

坡等,不仅使农业

生产造成严重损

失,而且危害人、

畜的生命安全,是

一种特别严重的自

然灾害。

防洪则需

要工程措施和

非工程措施相

结合。土程措

施,包括修筑堤

坝、整治河道,

修建水库或分

洪区。非工程措

施,包括洪泛区

土地管理;建立

洪水预报警报

系统;拟订居民

的应急撤离计

划和对策;实行

防洪保险等。河流防洪措施: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修建水利工程;退耕还湖;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

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蓄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灾害性海浪由强烈大气扰动,

如热带气旋、温带

气旋和强冷风等引

起的海浪,在海上

常能掀翻船只,摧

毁海岸工程,给海

上航行、施工、渔

业捕捞和军事活动

等带来危害,这就

是灾害性海浪

(1)在海上常能掀

翻船只,(2)摧毁

海岸工程(堤岸、

码头),(3)沉损沿

岸船只,(4)海浪

冲上岸后,使水产

养殖受损、农作物

被淹和土地大面积

盐渍化。

风暴潮台

由热带气旋引起

的,称为热带气旋

风暴潮,其中由台

风引起的,又称台

风风暴潮

主要侵袭太平洋、

印度洋和西北大西

洋沿岸地区,中国

(东部大江大河的

入海口、海湾沿岸

和沿海低洼地区)、

孟加拉国、美国是

世界上受风暴潮危

害最严重的三个国

家。发生季节:夏

由强烈大气扰动,

如热带气旋、温带

气旋、气压骤变、

寒潮过境等引起的

海面异常升高或降

低,使其影响海区

的潮位大大偏离平

常潮位。

由温带气旋引起的

风暴潮

常出现在中纬度沿

海地区,以欧洲北

海沿岸,美国东海

岸以及我国北方

(渤海、黄海)海

区沿岸较多。发生

季节:春秋

海啸由海底地震、火山

爆发、风暴、水下

塌陷和滑坡引起的

巨浪。大部分为地

震引起的。

世界上80%~90%

的海啸发生于太平

洋、印度洋沿岸地

由海底地震、火山

爆发、风暴、水下

塌陷和滑坡引起

摧毁沿海建筑,夷

平村镇,

建立海啸预警

系统

赤潮赤潮是在特定的

环境条件下,海

水中某些浮游植

物、原生动物或

细菌爆发性增殖

或高度聚集而引

起水体变色的一

种有害生态现

象。

珠江口、渤海、杭

州湾、长江口、南

海的海口湾等。

赤潮易发生的时间

段为5~10月。较

封闭平静的海区

自然原因:春夏温

暖季节,风和日丽;

洋流缓慢,水温较

高;封闭海湾(这是

赤潮发生的外因)。

人为原因:沿岸地

区人口稠密、经济

发达,工业废水、

农业生产中的废水

都含有大量的有机

物、重金属、无机

盐;生活污水未经

海水富营养化,浮

游植物繁盛,使鱼

类窒息、中毒死亡;

危害人体健康;影

响海洋旅游业。1、

破坏渔场的铒料

基础,造成渔业减

产。2、赤潮生物

的异常发制繁殖,

可引起鱼、虾、贝

等经济生物瓣机

械堵塞,造成这些

控制污水排放

量,实施污水处

理,使用无磷洗

涤用品

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生物窒息而死。3、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

氧或者产生硫化

氢等有害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

中毒死亡。4、有些赤潮的体内或

代谢产物中含有

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表四:生物灾害

灾害类型分布危害治理对策

农作物害虫蝗虫渤海和黄海沿岸滩

涂,黄、淮、海河

沿岸滩地、河北、

山东的低洼地区

世界谷物每年损失约14%,对农作物造成毁

灭性灾难

(1)化学防治:喷药;撒放

毒锌。(2)生物防治:牧鸡

食蝗;微孢子虫灭蝗

黏虫华南到东北的广大

东部地区,在西北、

西南地区也时有发

造成农作物大幅减产(1)人工杀虫:食物诱杀、

灯光诱杀;(2)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3)化学

防治:喷洒农药

水稻

螟虫

南方水稻种植区水稻枯鞘、枯心,大面积死亡(1)农业防治:清除杂草,

合理排灌水,选用抗虫品种;

(2)生物防治:放养其天敌;

(3)化学防治:喷洒农药。棉铃虫棉花损失约16%

森林害虫松材

线虫

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对森林工业造

成巨大损失,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

(1)生物防治:放养其天敌;

(2)化学防治:喷洒农药。松毛虫中、东部林区

天牛

鼠害野栖鼠

(田鼠、

草原鼠、

林鼠)

农牧区(1)啃食植物、糟蹋粮食、在地下打洞等活

动危害植物的根系,造成农作物减产(全世

界每年损失粮食约3500万吨)、森林和草场

破坏。(2)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历史

上曾有三次鼠疫(黑死病)大流行,都造成

了巨大的灾难。(3)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

安全

(1)物理防治:人工器具捕

杀;(2)化学防治:药物灭

鼠;(3)生物防治:利用其

天敌、寄生虫控制或杀灭害

鼠种群数量;(4)综合防治

表五:生态破坏

生态

问题

分布成因危害治理对策

海洋石油污染沿海水域及主

要航道沿线

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和油轮事故,

引起石油渗漏和溢出

油膜覆盖海面,水中缺氧,海

洋生物死亡

分散;沉降;吸收;

围栏;燃烧等

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均有分布(1)对森林的乱砍滥伐;(2)

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捕猎、砍伐

以及非法贸易;(3)环境污染;

(4)物种入侵

物种消退、基因库存大减、生

态恶化,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严禁滥采滥用生物

资源,建立和扩大自

然保护区,建立生态

走廊、采育结合、合

理放牧、实行禁渔期

制度,控制人口数

量,提高人口素质,

实现可持续发展

咸潮多发生在沿海

(或河口)地

区,以冬季最

为严重。自然原因:(气候)冬季降水少,

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

量较小;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地形)地势低平,河汊纵横;(天

文)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

人为原因:人类生产、生活用水

增多;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

低等

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对企业

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

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

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

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

存。

加强监测,建立预警

机制;采取调水以淡

压咸;对河流水资源

及河道泥沙等加强

统一调度、统一管

理;节约用水。

温室效应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其他有氯

氟烃等

产生原理:CO2能强烈吸收地面放

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而使大气温

度增高,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

产生原因:①工厂、交通工

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

和天然气,释放大量的CO2;②森

林被大量砍伐,植物吸收的CO2

减少,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

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

影响:(1)海平面上升,沿海

低地国家、地区被淹。原因:

①海面因温度升高而膨胀,导

致海平面上升;②极地增温强

烈,部分极冰融化。(2)世界

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

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

的变化。①干旱地区将变得更

干旱。②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

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

气候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

原。③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

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

适应温带作物生长。

①推广使用绿色

能源。②改善能源消

费结构,推广使用清

洁能源;③采用新技

术,提高能源利用

率;④进行清洁生

产;⑤植树造林,加

强生态保护;⑥开发

利用新能源和可再

生能源;⑦调整产业

结构,发展循环经

济;⑧节能减排,转

变经济增长模式;⑨

进行国际合作

酸雨(酸雨、酸雾、酸雪)几乎全球世

界:西欧、北

美、日本;中

国:南方。

近些年,由于

硫氧化合物

(二氧化硫)和

氮氧化物的排

放日渐增多,

形成条件:大量硫氧化物

(SO2)、氮氧化物(NOx)和湿润的

气候。主要污染源:工矿企业、

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

油和天然气,排放SO2、NOx;有

色冶金工业大量排放SO2。

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

长繁殖及死亡;使土壤酸化,

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

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

健康。

减少酸雨根本途径

是减少人为硫氧化

合物和氮氧合物的

排放。(1)减少矿物

燃料的消费量;(2)

进行技术改造、提高

资源的利用效率,减

少硫氧化物和氮氧

化物等有害气体的

酸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在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区。排放;(3)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回收SO2气体制成硫酸(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洁净燃烧技术)。回收SO2等,开发清洁能源,倡导清洁生产

臭氧层空洞南极地区的臭

氧在9~11月

含量最低(联

系季节:我国

秋季)。

近十多年来,

青藏高原上空

也出现了臭氧

低谷(约比同

纬度地区低

11%左右),

产生原理:氯氟烃等气体在低空

不易分解,上升到平流层,破坏

臭氧,使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

(臭氧含量低于200 du,du为多

布森单位)。

氯氟烃等气体主要源于北半球,

却对南极上空臭氧层造成严重破

坏,引起这些物质迁移的原因是:

通过大气环流输送到南极上空。

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

射增强,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

健康,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和

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可能造

成的影响:(1)大部分地区气

温有所上升;(2)大部分地区

降水有所增加;(3)山地雪线

上升,冰川消融量增大,河流

水位猛涨;(4)藏羚羊、野牦

牛等动物的分布区域发生明

显改变。

减少并逐渐禁止氯

氟烃等消耗臭氧层

的物质的排放,积极

研制新型的制冷系

统。

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南

方低山丘陵

区、云贵高原、

东北地区;

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

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

质疏松;地形起伏较大;人为原

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

制度(轮荒);开矿;(自然条件

主要是:地面坡度陡峭,土体的

性质松软易蚀,高强度暴雨,地

面没有林草等植被覆盖;人类不

合理的经济活动诸如:毁林毁草,

陡坡开荒,草原上过度放牧,开

矿、修路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表植

被后不及时恢复,随意倾倒废土

弃石等。)

(1)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或

丧失,粮食减产;(2)使河

流下游和湖泊泥沙淤积,库容

减少,影响泄洪、蓄洪,加剧

洪涝灾害。(水土流失对当地

和河流下游的生态环境、生

产、生活和经济发展都造成极

大的危害。水土流失破坏地面

完整,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

地硬石化、沙化,影响农业生

产,威胁城镇安全,加剧干旱

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导

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恶

化,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

林、草种植面积;植

树造林;小流域综合

治理;增施有机肥,

培育绿肥,秸秆还

田;1. 加强水土保

持宏观战略研究;

2. 提升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的科技水

平;3. 科学实施小

流域综合治理;4.

坚持退耕还林还

牧;5. 推广节灌技

术;6. 调整农业结

构.

荒漠化西北地区(新

疆、青海、内

蒙等地);

自然原因:处于内陆地区,降水

少;气候异常,全球变暖,蒸发

旺盛;鼠害、蝗害。人为原因: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

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沙漠化的危害是破坏土地

资源,使可供农牧的土地面

积减少,土地滋生能力退

化,植物量减少,土地载畜

力下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

量降低。沙漠化已给许多国

家和地区的农业、牧业和人

民生活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1合理利用水资

源;2利用生物和

工程措施构筑防护

林体系;3调节农

林木牧渔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

多途径解决当地能

源问题;5控制人

口增长;6推广作

物的轮休制度;7

推进土壤保护制

度。

土壤盐碱化我国盐碱化土

地主要分布在

华北平原,东

北平原,西北

内陆地区及滨

海地区。黄淮

海平原、宁夏

平原、河套平

原等。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

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

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

排水出路。自然原因:地形低洼;

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土

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

灌)。

1、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

2、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

阻碍作物生长。

引淡淋盐;井排井

灌;生物措施;农田

覆盖;合理的灌溉,

不能只灌不排;采取

喷灌、滴灌技术等。

治理盐碱地的措施

有:①水利改良措施

(灌溉、排水、放淤、

种稻、防渗等);②

农业改良措施(平整

土地、改良耕作、施

客土、施肥、播种、

轮作、间种套种等);

③生物改良措施(种

植耐盐植物和牧草、

绿肥、植树造林等);

④化学改良措施(施

用改良物质,如石

膏、磷石膏、亚硫酸

钙等)。

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渍化北方广大地区

和南方城市。

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

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沉

降,沿海海水倒灌入侵,土壤盐

渍化,水质恶化。

控制抽取地下水;实

行雨季回灌;跨流域

调水。

森林减少,草原退化林木砍伐、林地开荒和开矿、薪

柴采集和大规模放牧、空气污染、

过度放牧、开矿、挖药材、草原

开荒、森林虫害、草原鼠害、森

林火灾

1.水土流失;2.流沙淤积,

堵塞水库河道;3.环境恶化,

灾情频繁。

封山育林、计划砍

伐、采育结合、退耕

还林、改变林区经济

结构、退牧还草、封

育草场、建设人工草

场、合理规定载畜

量、舍饲养羊

湿地减少湿地指不论天

然的或人工

的、长久的或

暂时性的沼泽

地、泥炭地或

水域地带,还

有静止的或流

动的、淡的、

半咸或咸的水

体,包括低潮

时水深不超过

6米的水域。

自然湿地包括

(1)土壤破坏是破坏湿地的一大

因素。人类不合理使用土地,导

致了土壤的酸化与其他形式的污

染,这严重破坏了湿地内的生态

环境;(2)环境破坏。比如水污

染、空气污染。这一类污染造成

了水体营养化、石油泄漏污染等

重大破坏,导致成千上万的水生

物及鸟类的死亡;(3)围湖、围

海造田。这一类经济活动会直接

地减少湿地面积。比如我国洞庭

湖。当今地洞庭湖面积与几百年

前的形成鲜明对比;(4)河流改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1)

经济功能:为人类提供大量的

食物、原料和水资源;(2)

环境功能:维持生态平衡、保

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

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

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

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

有着重要作用,因而享有“地

球之肾”的美誉。湿地是重

要的水源地;湿地是生态环

境的优化器;湿地是重要的

物种资源库;湿地是重要的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

区、停止围垦、退田

还湖

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道。这一类工程虽说大大地对农

业生产做出了贡献,也对防洪工

作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却影响了

河流对湿地的水量补给作用。比

如我国的一些河流截弯取直工

程,就破坏了一些湖泊。(5)不

合理的人类活动;(6)大量引水

灌溉和河道截流改向。

物产和能源基地。

表六:环境污染

概念污染源危害治理对策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

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

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

和持续时间,并因此危害

了人体舒适、健康和福利

人类生产和生活中

产生的大量污染物

进入了大气,改变了

大气成分。大气污染

物主要有:颗粒物、

硫氧化物、碳氧化

物、氮氧化物、碳氢

化合物、重金属类、

含氟气体、含氯气体

对人体舒适、健康的危

害,包括对人体正常生理

机能的影响,引起急性或

慢性病,以致死亡等;对

福利的影响,包括对生态

环境、自然环境及财产器

物等的危害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2)选择有利污染物扩散的

排放方式;(3)区域集中供

暖、供热;(4)改变燃料构

成;(5)绿化造林;(6)大

气污染控制技术。

光化学烟雾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

大气的碳氢化合物(CH)

和氮氧化物(NOx)等一

次污染物,在阳光的作用

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

氧(O3)、醛、酮、酸、

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等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

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

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

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

象叫做光化学烟雾。

汽车尾气在紫外线

作用下发生光化学

反应;逆温时及盆地

地形更易出现

(1)损害人和动物的健

康:人和动物受到主要伤

害是眼睛和粘膜受刺激、

头痛、呼吸障碍、慢性呼

吸道疾病恶化、儿童肺功

能异常等。(2)影响植

物生长:臭氧影响植物细

胞的渗透性,可导致高产

作物的高产性能消失,甚

至使植物丧失遗传能力。

(3)影响材料质量:光

化学烟雾会促成酸雨形

成,造成橡胶制品老化、

脆裂,使染料褪色,建筑

物和机器受腐蚀,并损害

油漆涂料、纺织纤维和塑

料制品等。

(1)控制污染源,减少氮氧

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污染源的

排放:①改善能源结构。②区

域集中供热发展区域集中供

暖供热,设立规模较大的热电

厂和供热站,取缔市区矮小烟

囱。③推广燃煤电厂烟气脱N

技术。(2)减少机动车尾气

的排放:利用化学抑制剂:使

用化学抑制剂目的是消除自

由基,以抑制链式反应的进

行,从而控制光化学烟雾的形

成。(3)植树造林

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

而导致化学、物理、生物

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

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

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

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

水污染主要是人为

原因造成的。水污染

物主要有三大来源:

工业废水(未经处理

而排放的工业废

水)、农业污水(包

(1)危害人的健康水污

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

链,污染物进入人体,使

人急性或慢性中毒。(2)

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水

质污染后,工业用水必须

1.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

保护;2.加大城市污水和工

业废水的治理力度;3.加强

公民的环保意识;4.实现废

水资源化利用

质恶化的现象括牲畜粪便、农药、

化肥等)和生活污水

(生活中使用的各

种洗涤剂和污水、垃

圾、粪便等,多为无

毒的无机盐类,生活

污水中含氮、磷、硫

多,致病细菌多)投入更多的处理费用,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食品工业用水要求更为严格,水质不合格,会使生产停顿。农业使用污水,使作物减产,品质降低,甚至使人畜受害,大片农田遭受污染,降低土壤质量。海洋污染的后果也十分严重,如石油污染,造成海鸟和海洋生物死亡。

(3)水的富营养化的危害:含有大量氮、磷、钾的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量有机物在水中降解放出营养元素,促进水中藻类丛生,植物疯长,使水体通气不良,溶解氧下降,甚至出现无氧层。以致使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面发黑,水体发臭形成“死湖”、“死河”、“死海”,进而变成沼泽。这种现象称为水的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的水臭味大、颜色深、细菌多,这种水的水质差,不能直接利用,水中断鱼大量死亡。

重要的水污染事件:1、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2、骨痛病事件1955、1972年,镉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就会得“骨痛病”。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3、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仓库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顺流而下150公里内,60多万条鱼被毒死,500公里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啤酒厂停产。有毒物沉积在河底,将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4、“托里坎荣”号油船污染事件1967年3月18日英国西南七岩礁海域,该船满载11.7万吨原油在锡利群岛以东的七岩礁海域触礁,致使8万吨原油流入海中,留在船体内的原油被引爆,造成英国、法国海域原油污染。造成大量鱼贝类和海鸟死亡,赔偿金额达720万元美元。这一事件后,海洋污染成为海事的重要问题。

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

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

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

自净能力,从而使土壤的

性质、组成、性状等发生

变化,并导致土壤的自然

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

土壤污染物质的来

源主要有工业和城

市废水及固体废弃

物、农药和化肥、牲

畜排泄物和生物残

体、大气沉降物等

土壤污染会造成有害物

质在植物体内积累,进而

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

(1)加强对于工业废气、废

水、废渣等的治理和综合利

用,防止向土壤任意排放含各

种污染物质的废物。(2)合理

施用农药和化肥,积极发展高

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3)

对粪便、垃圾和生活污水进行

无害化处理。(4)慎重推广

污水灌溉,对灌溉农田的污水

要严格进行监测和控制,最好

使用处理后的污水灌田。

固体废弃物污染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

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

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

弃物质

主要包括工业固体

废弃物、农业固体废

弃物和城市生活固

体废弃物

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

染土壤;影响环境卫生,

广泛传播疾病。

填埋、堆肥、焚烧、分类回收

利用、发电、发展循环经济、

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

八种自然灾害_分布、成因、措施、危害

地震、滑波、泥石流等八种自然灾害,分布、成因、措施、危害 一、泥石流定义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三、形成的原因 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四、我国泥石流分布的特点 1、我国泥石流的分布主要受地形的、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尤其在地形条件上表现较为明显。 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和盆地之间的接触带上,此外青藏高原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也是泥石流集中分布地。 在两个地带中,泥石流又多集中分布在一些沿大断裂,深入阶段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这也是我国泥石流发生的密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带。 在每一个大型构造带中,高频率的泥石流的发生多集中在混合花岗石、片麻岩、片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页岩、泥灰岩、泥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 2、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冰雪融化有关。 高频率的泥石流往往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局部暴雨强度大、较软湿、冰雪融化快的地区,如四川、云南、陕西、甘肃、西藏等地,低频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 五、减轻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措施 防治水土流失,减轻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灾害的措施有许多种,生物措施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效果好。 生态环境恶化,坡面植被覆盖率低,乱砍滥伐现象严重,经常会造成水土流失。而许多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就是水土流失恶性发展的直接结果。 由此可见,崩塌、滑坡、泥石流与水土流失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生物措施。减轻崩塌、泥石流的生物措施主要包括改良耕作技术以及改善对生态环境有重要的影响的农、牧业管理方式,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 生态措施的主要作用。生物措施的作用主要包括保护坡面、减少皮面物质的流失量、固结上层、调解坡面水流、削减坡面径流量、增大坡体的冲蚀能力作用。其不仅是一项经济有效的治本措施,而且投资少、收益快、容易被群众接受。 对于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生物治理应从水土保持入手,以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为目标合理进行生物规划设计。 根据具体地区的环境、地形特点,配置体型,树种、草类、实行山水林填的综合治理,推行乔、灌,草并举的治理原则。 治理泥石流可以通过具体规划泥石流形成区,还可以造沟坡水源涵养林和沟谷水土保持林。 泥石流危害

《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教育活动》方案11页

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会冷静应对自然灾害事件,提高在自然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2、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意识。重点难点: 学会冷静应对自然灾害事件,提高在自然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活动安排: 3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1、启发谈话:什么是自然灾害?(引导归纳)自然灾害是指洪水、地震、台风等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的灾害。以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能力,人们还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无法完全抵御自然灾害的破坏。但是完全可以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地减少损失。 地震,群灾之首。强烈的破坏性地震瞬间将房屋、

桥梁、水坝等建筑物摧毁,直接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还会诱发水灾、火灾、海啸、有毒物质及放射性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 2、地震有哪些前兆? 强烈地震发生前,人们常可观察到一些自然界的反常现象,这就是地震前兆。比如,地声、地光、井水异常(水突然变浑或突升突降),一些动物比人类敏感,如猫狗发疯般的乱咬狂叫,老鼠成群结队的搬家,鸡到处飞,猪、羊等大牲畜乱跑乱窜等等。 3、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 讨论:强烈的地震,常会造成房屋倒塌、大堤决口、大地陷裂等情况,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大约只有12秒钟,为了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应当掌握以下应急的求生方法。 ①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进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防范自然灾害的措施

防范自然灾害的措施 防范自然灾害的措施一、什么是洪灾 洪灾是指一个流域内因集中大暴雨或长时间降雨,汇入河道的径流量超过其泄洪能力而漫溢两岸或造成堤坝决口导致泛滥的灾害。 浙江省洪灾多发于6月至9月。6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梅雨季节,7月中旬至9月的台风季节,都易暴发洪灾,致使农田受淹,村庄 被冲,房屋倒塌,财产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防范自然灾害的措施二、洪水暴发时如何防备与自救 (一)洪水来临前的准备 洪水到来之前,要尽量做好相应的准备。 1.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避免出现“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动局面。 2.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 3.自保措施: ●备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够食用几天的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 ●扎制木排、竹排,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 ●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票款、首饰等小件贵重物品可缝在衣服内随身携带。 ●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讯设备。 (二)洪水到来时的自救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 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 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防范自然灾害的措施三、什么是山洪 山洪最常见的是由暴雨引起,通常指在山区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拦洪设施的溃 决也可引发山洪。山洪灾害是指山洪暴发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包 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及环境资源破坏等。山洪灾 害分为泥石流灾害、滑坡灾害和溪河洪水灾害。 (一)遇到山洪时如何迅速脱险 居住在山洪易发区或冲沟、峡谷、溪岸的居民,每遇连降大暴雨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特别是晚上,如有异常,应立即组织人员 迅速脱离现场,就近选择安全地方落脚,并设法与外界联系,做好 下一步救援工作。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救捞财物而耽误避灾时机,造 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 (二)遭遇突发山洪怎么办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1.2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素材中图版选修5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 1.2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相关素材 中国的自然灾害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有七大类。 1、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 (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 (2)雨涝:内涝、渍水; (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 (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 (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 (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 (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 (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 (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 (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 (11)雪害:暴风雪、积雪; (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 (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 (14)龙卷风:局部毁灭性灾害; (15)雷电:雷击伤亡; (16)连阴雨(淫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 (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 (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 (19)酸雨:作物等受害。 2、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主要有如下种类: (1)风暴潮:包括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 (2)海啸:分遥海啸与本地海啸2种; (3)海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风浪、气旋浪; (4)海水; (5)赤潮; (6)海岸带灾害:如海岸侵蚀、滑坡、土地盐碱化、海水污染等; (7)厄尔尼诺的危害。 3、洪水灾害 (1)暴雨灾害;

(2)山洪; (3)融雪洪水; (4)冰凌洪水; (5)溃坝洪水; (6)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 4、地震灾害 (1)构造地震; (2)陷落地震; (3)矿山地震; (4)水库地震等; 5、农作物生物灾害 (1)农作物病害:主要有水稻病害240多种,小麦病害50种,玉米病害40多种, 棉花病害40多种及大豆、花生、麻类等多种病害; (2)农作物虫害;主要有水稻虫害252种,水麦虫害100多种,玉米虫害52种, 棉 花虫害300多种,及其它各种作物的多种虫害; (3)农作物草害:约8000多种; (4)鼠害。 6、森林生物灾害 (1)森林病害:2918种; (2)森林虫害:5020种; (3)森林鼠害:160余种。 7、森林火灾 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将自然灾害分为七大类: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和森林生物灾害和森林 火灾。但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灾害主要有: 一、地质灾害 自然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所产生的诸如滑坡、泥石流、地面下降、地面塌陷、岩石膨胀、沙土液化、土地冻融、土壤盐渍化、土地沙漠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后果,会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 害。将这种现象称为地质危害。地质危害也包括派生的灾害。 (一)泥石流。泥石流是在山区沟谷中,因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 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 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泥石流按期物质成分可分为三类: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粘粒、石块、粘度大,成稠泥状的叫泥石流;由水和大小不 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水石流。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考真题含答案44道2012—2014年)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含答案44道)试题汇编(2012—2014年)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考点1: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包括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2012广东卷文综5)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A.泥石流B.地面沉降C.陨石坠落D.滑坡 【答案】A 【解析】仔细看图,可以清楚看到公路一侧山体整体移动——滑坡。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质灾害类型 2.(2012浙江卷自选)【自然灾害与防治12】(10分)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单选,3分) A.①龙卷风②海啸③飓风④暴风雪

B.①海啸②暴风雪③龙卷风④飓风 C.①海啸②飓风③龙卷风④暴风雪 D.①飓风②龙卷风③暴风雪④海啸 (2)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3分) 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 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 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 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 (3)龙卷风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往往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试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原因。(4分) 【解析】 (1)考查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分布及主要类型; (2)考查美国本土自然灾害时间规律; (3)考查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气候、地形原因。 【答案】: (1)C (2)B (3)地形: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气候:春夏季;向大陆输送的暖湿空气与来自西部的干燥冷空气相遇,积聚到一定强度后产生龙卷风。 (2012天津卷文综2、3)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2题。

防范自然灾害安全措施

自然灾害防护措施 现将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护措施整理发布,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一、什么是洪灾 洪灾是指一个流域内因集中大暴雨或长时间降雨,汇入河道的径流量超过其泄洪能力而漫溢两岸或造成堤坝决口导致泛滥的灾害。 二、洪水暴发时如何防备与自救 (一)洪水来临前的准备 洪水到来之前,要尽量做好相应的准备。 1.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避免出现“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动局面。 2.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 3.自保措施: ● 备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够食用几天的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 ● 扎制木排、竹排,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 ● 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票款、首饰等小件贵重物品可缝在衣服内随身携带。 ● 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讯设备。 (二)洪水到来时的自救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三、什么是山洪 山洪最常见的是由暴雨引起,通常指在山区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拦洪设施的溃决也可引发山洪。山洪灾害是指山洪暴发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及环境资源破坏等。山洪灾害分为泥石流灾害、滑坡灾害和溪河洪水灾害。 (一)遇到山洪时如何迅速脱险 居住在山洪易发区或冲沟、峡谷、溪岸的居民,每遇连降大暴雨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特别是晚上,如有异常,应立即组织人员迅速脱离现场,就近选择安全地方落脚,并设法与外界联系,做好下一步救援工作。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救捞财物而耽误避灾时机,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 (二)遭遇突发山洪怎么办 1.一定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周边环境,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转移;如一时躲避不了,应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避洪。 2.山洪暴发时,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 3.山洪暴发时,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 4.被山洪困在山中,应及时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救援。 四、什么是地质灾害 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称为地质灾害。危害最大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有泥石流、滑坡、崩塌等。 (一)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或斜坡上由暴雨、冰雪消融等引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巨石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常与山洪相伴,其来势凶猛,在很短时间里,大量泥石横冲直撞,冲出沟外,并在沟口堆积起来。 泥石流的破坏性很强,冲毁道路,堵塞河道,甚至淤埋村庄、城镇,给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极大危害。1970年南美秘鲁的安第斯山发生冰川泥石流,将3000多万立方米的冰雪泥石冲入容加依城,顷刻间全城被彻底摧毁,3万居民全部遇难。 在泥石流多发地区建新房,切记一定要选择安全地带。当地居民要随时注意灾害预警预报,选好躲避路线,避免到时措手不及。 (二)遇到泥石流如何避险 1.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3.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向沟岸两侧高处跑,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 4.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注意: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五、什么是台风 我们平时常说的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所谓热带气旋,是指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低压涡旋,常伴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一)热带气旋风力等级 热带气旋风力等级划分的原则是以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为标准,划分为热带低压(中心最大风力6—7级)、热带风暴(中心最大风力8—9级)、强热带风暴(中心最大风力

常见自然灾害知识点培训课件

常见自然灾害知识点

常见自然灾害整理 一、地震灾害 1、成因:位于××板块和××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球内能强烈急剧释放,引起地壳震动。 中国多地震原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地壳运动活跃。 2、影响破坏程度(烈度)大小因素:自然:震级大小(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中距离(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源深度(震源越浅烈度越大)。人文:发生时间;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建筑物抗震程度;人员防震自救意识 3、引发的次生灾害:泥石流、滑坡、(河道阻塞形成)堰塞湖、工厂有毒物质泄露造成的环境污染、瘟疫(人员死亡) 4、损失:严重人员伤亡;破坏建筑物,交通设施、通讯设施;引发次生灾害(如上)、 5、措施:①加强地震科学研究,建立预警监测系统②建立应急预案,做好灾前物资准备等工作③提高建筑物抗震程度④进行防震教育,提升防震意识与自救能力 二、泥石流 1、成因:自然:①山区地形,山高、坡陡、谷深②(地震多发,断裂发育导致)地表多疏松堆积物③植被覆盖率低④洪水条件(强降水、溃坝、冰雪融水)

人为:①破坏植被②破坏地表③开矿等人类活动 2、危害:①掩埋村镇②冲毁建筑物与道路、矿山等③阻塞河道 3、措施:①建立预警系统、加强监测②人类活动避开泥石流多发区③植树造林(生物措施)④建设护坡林、堤坝,进行截流(工程措施) 三、滑坡 1、成因:①岩石破碎;②山区地势起伏大,岩体、土体不稳定,有滑动面;③植被覆盖差 ④降水、地震、人类活动加剧滑坡发生 2、措施:①建立预警系统、加强监测②工程措施:护坡、加固岩体、消除地表水地下水危害③人类活动避开滑坡带(如修路)④提高植被覆盖率 四、沙尘暴 1、我国发生时间:多发于冬春季节,春季最多。 2、成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地面干燥多沙质沉积物;多大风;植被稀少,地面径流少。 人为原因:人类过度农垦、放牧、樵采等造成土地沙化,部分工程建设等破坏地表,地表裸露等。 3、分布: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沙漠广布、地表裸露、植被稀疏)在我国多发生在华北、西北、东北地区。 4、冷锋对沙尘暴的影响:冷锋风力大,吹扬沙尘,并使沙尘随锋面移动 5、危害:破坏草原,加速荒漠化,大气能见度降低,污染环境,造成呼吸道疾病多发。

一般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和预防措施方案

一般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和预防措施 1 暴雨预警 暴雨预警信号分4级 1. 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2小时降雨量将达50mm以上,或者已达5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②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③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④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2. 暴雨黄色预警信号:6小时降雨量将达50mm以上,或者已达5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②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③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④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3. 暴雨橙色预警信号:3小时降雨量将达50mm以上,或者已达5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②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③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④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4.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mm以上,或者已达10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②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③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2 台风预警 台风预警信号分4级

1.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24小时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准备工作。②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③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如回港避风或者绕道航行等。④加固门窗、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切断危险的室外电源。 2.台风黄色预警信号:24小时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应急准备工作。②停止室外大型集会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③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④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房人员及时转移。 3. 台风橙色预警信号:12小时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抢险应急工作。②停止室外大型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③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应当回港避风,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④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应当尽可能待在防风安全的地方,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者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当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危房人员及时转移。⑤相关地区应当注意防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 4.台风红色预警信号:6小时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达14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应急和抢险工作。②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③回港避风的船舶要视情况采取积极措施,妥善安排人员留守或者转移到安全地带。④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 人员应当待在防风安全的地方,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者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当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危房人员及时转移。⑤相关地区应当注意防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 3 霜冻预警 霜冻预警信号分3级

小学生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

小学生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 那么,你知道小学生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有哪些吗?以下就是整理的小学生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以供参考。 小学生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1) 洪水中的自救暴雨来临时,如果我们家处在地势低洼地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用红砖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沙袋、配置小型抽水泵等。 如果我们家住在底层则应将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移到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 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 当受到洪水威胁时,如果时间充裕,我们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安全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适合飘浮的物品,作水上转移。 如果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了,我们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作暂停避险。 但千万不要游泳逃生,更不能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同时利用各种渠道向外界求援,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告诉他们我们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如洪水继续上涨,我们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身边的救生器材从水上转移逃生。

找一根比较结实且足够长的绳子(也可用床单、被套等撕开替代),先把绳子的一端拴在屋内较牢固的地方,然后牵着绳子走向最近的固定物(例如树、水泥柱等),把绳子在固定物上绕若干圈后再走向下一个固定物,如此重复,逐渐转移到地势更高的地方。 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台风到来时,我们要尽可能待在屋里,尽量不要外出行走,更不要去台风经过的地区游玩,不能在台风影响期间到海滩游泳或驾船出海,更不能去海边观潮。 倘若不得不外出时,应弯腰将身体紧缩成一团,一定要穿上轻便防水的鞋子和颜色鲜艳、紧身合体的衣裤,把衣服扣扣好或用带子扎紧,以减少受风面积,并且要穿好雨衣,戴好雨帽,系紧帽带,或者戴上头盔。 行走时,应一步一步地慢慢走稳,顺风时绝对不能跑,否则就会停不下来,甚至有被刮走的危险;要尽可能抓住墙角、栅栏、柱子或其他稳固的固定物行走;在建筑物密集的街道行走时,要特别注意落下物或飞来物,以免砸伤;走到拐弯处,要停下来观察一下再走,贸然行走很可能被刮起的飞来物击伤;经过狭窄的桥或高处时,最好伏下身爬行,否则极易被刮倒或落水。 遇到危险时,及时拨打求助电话(当地政府的防灾电话、110、119等)求救。

【精品】高考地理专项复习:自然灾害

(新课标)高考地理专项复习:自然灾害 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对应考点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自然灾害的规律;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重点、难点 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区域灾情分析。 主干知识梳理 一、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1。概念:自然灾害是由于自然异常变化作用于人类社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秩序混乱、资源破坏,从而影响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基本要素 (1)致灾因子: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可以是纯自然的,也可以人类活动所诱发的自然作用。大部分灾害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引发。

(2)承灾体:承受灾害的客体(人类和人类社会),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的客体。 二、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1...按成因: ....天文灾害(如太阳风暴导致通讯中断、磁暴等)、气象灾害(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霜冻雪灾等低温冷害、酷热、雷击、冰雹、大风、干热风、龙卷风、浓雾及沙尘暴等)、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山崩、地陷等)、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巨浪,海冰、赤潮等)以及生物灾害(农林病虫草鼠害以及森林火灾等)、人为诱发灾害等。 2.按表现特征:突发型灾害、缓发型灾害、过渡型灾害. 3...按发展过程: ......原生灾害、次生灾害。 4。按承灾体的性质:城市灾害、农业灾害、矿山灾害等。 三、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自然灾害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对人类的危害性.此外还有以下基本属性. 1.突变和渐变的双重性 2.联系(关联性)和分异的双重性 关联性主要表现为灾害成因上的关联。这种关联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灾害的群发性和严重性。 例如,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这是因为该地区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高。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频发。 3。 自然和

自然灾害预防和应急处理

自然灾害来临时都有哪些预防或应急自救措施? 一、地震 地震来临时的应急处理? 1.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并保护好头部。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6.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7.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8.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9.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二、泥石流 遇到泥石流怎么办? 1.迅速跑到高的地方。 2.土地比较结实的地方。 3.迅速准备好水和食物等人体所需要的东西。 4.带好通讯设备(必要时可以打电话等)。 5.如果被泥石流压住至少拼命要把头保护好双手抱头把头露在外面不要被掩埋。 6.要有坚定的求生信念。 泥石流到来前有何征兆? 暴雨过后山谷中若出现雷鸣般的声响,预示将会有泥石流发生。 泥石流易发生在哪些季节? 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因连续降雨、暴雨和特大暴雨等集中降雨而诱发的。其发生的时间与集中降雨时间相一致,季节性明显。 特别提示:最好不要在泥石流易发季节到易发生泥石流地区旅游。 哪些人类工程活动能诱发泥石流? 1、不合理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他工程建筑。 2、不合理地进行弃土、弃渣、采石活动。 3、烂垦滥伐严重破坏森林植被、树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山坡的稳定性,为泥石流产生创造了条件。 如何躲避泥石流? (1)房屋不要建在泥石流多发地区,要选择远离沟口,且地势高平的地区建房。(2)在山谷行走遭遇大雨时,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离山谷越远越好,不要在谷底停留。 (3)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是否听到远处山谷打雷般声响,如听到要高度警惕,这可能时泥石流将至的征兆。 (4)下雨的天气,不要贸然进入深山。 (5)旅游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 三、洪水 洪水暴发时如何防备与自救? 洪水来临前的准备:1.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

预防自然灾害措施

漳州项目部自然灾害预防及处置措施 针对漳州项目部所处福建闽南地区自然环境特制订以下自然灾害预防及遇到自然灾害时的处理措施,要求所有施工、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并做好应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处置工作。 一、什么是洪灾 洪灾是指一个流域内因集中大暴雨或长时间降雨,汇入河道的径流量超过其泄洪能力而漫溢两岸或造成堤坝决口导致泛滥的灾害。 二、洪水暴发时如何防备与自救 (一)洪水来临前的准备 洪水到来之前,要尽量做好相应的准备。 1.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避免出现“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动局面。 2.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 3.自保措施: ● 备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够食用几天的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 ● 扎制木排、竹排,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 ● 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票款、首饰等小件贵重物品可缝在衣服内随身携带。 ● 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讯设备。 (二)洪水到来时的自救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三、什么是山洪 山洪最常见的是由暴雨引起,通常指在山区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拦洪设施的溃决也可引发山洪。山洪灾害是指山洪暴发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及环境资源破坏等。山洪灾害分为泥石流灾害、滑坡灾害和溪河洪水灾害。

知识讲解 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治

高考总复习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治 编稿:王艳欣审稿:李永华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复习建议 重点掌握干旱、地震、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危害。 重点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关联性和灾情严重的成因,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知识清单 一、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1.热带气旋(台风) a.形成条件:有广阔的________洋面,海水通过________,能向大气提供充足的________;有________的不稳定大气层次结构,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________。 b.主要分布地区:Ⅰ.________北部及沿海地区;Ⅱ.________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Ⅲ.加勒比海和________东部海岸。 2.地震 a.地震易发区: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________。 b.主要地震带:________地震带和________地震带。 (3)洪涝灾害 a.成因:Ⅰ.气候:降水强度________且________;Ⅱ.地形:地势________且排水________。 b.分布:主要集中在________纬度地区的季风气候区、河流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 二、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地质灾害 (1)地震:a.多发原因:我国位于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又处在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挤压碰撞带的北东边界。b.分布区:________、新疆、华北和________四个多发区。c.灾情特点:________重________轻,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________地区及台湾的地震灾情最为严重。 (2)滑坡、泥石流灾害:a.多发原因:________面积广,山高沟深、地势________、地质构造________和上层岩性相对________,夏季多________。b.分布:________地区为重灾区。 2.水文灾害 (1)雨涝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________、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2)我国雨涝主要发生在东经110°以________、北纬20°~45°这一范围。东部平原地区________是导致涝灾发生的根本原因。 3.气象灾害 (1)旱灾:a.多发中心:________、华南、西南和________地区。b.灾情:旱灾导致的________灾情重,________受旱灾危害巨大。 (2)台风:多发生于________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3)寒潮:a.成因:________迅速入侵并造成大范围剧烈________,并伴有大风、雨雪、

2020地理新教材教程中图第一册: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第一节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海洋灾害、生物灾害 一、海洋灾害 1.灾害性海浪 (1)成因:是由强烈的□01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和强冷空气等引起的海浪。 (2)危害:掀翻海上船只,摧毁海岸工程,给海上航行、施工、渔业捕捞和军事活动等带来危害。 2.风暴潮 (1)由强烈大气扰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或降低,使附近海域的潮位远远□02偏离正常潮位的现象。 (2)分类 类别成因在我国分布 热带气旋 风暴潮 热带气旋引起;其中台 风引起的称为台风风暴 潮 我国台风风暴潮多发,多集中在东部大江大 河的□03入海口、海湾沿岸和一些沿海□04低 洼地区 温带气旋 风暴潮 温带气旋引起 □05渤海和□06黄海;主要在□07春秋季,夏 季也有 1.判断正误。 (1)海洋灾害只发生在海洋上。(×) (2)我国台风风暴潮多集中在东部江河入海口、海湾沿岸和一些沿海低洼地区。(√) 2.灾害性海浪的影响,包括()

①冲击和摧毁船只②导致沿岸船只沉没③近岸农作物被淹④海滩土地大面积盐渍化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灾害性海浪可以冲击和摧毁海面船只,可以导致沿岸船只沉没;冲上海岸导致农作物被淹、土地大面积盐渍化等。 3.2018年9月12日至13日上午,南海北部出现3米到5.5米的大浪到巨浪区,广东西部出现2米到3.5米的中浪到大浪,达到海浪黄色预警级别。同时珠江口到雷州半岛东岸沿海出现30厘米到60厘米的风暴增水,海南岛东北部沿海出现了20厘米到50厘米的风暴增水。 指出造成这次海水异常运动的动力因素。 提示低纬度海域的台风(即为台风风暴潮)所致。 二、生物灾害 1.判断正误。 (1)我国东部受虫害造成的农业损失大于西部。(√) (2)生物灾害可能造成农作物减产。(√) 2.在我国北方对小麦影响较大的虫害是() A.水稻螟虫B.蝗虫C.棉铃虫D.松毛虫 答案 B 解析蝗虫发生频次高、分布广泛,在我国北方地区多发,故B正确。其他三种都是针对某种农作物(非小麦)的虫害。

自然灾害安全预防措施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自然灾害安全预防措施(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76482自然灾害安全预防措施 Natural disaster safety precaution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工程施工过程中可遇到自然灾害有:洪水、台风(预见性较强)、泥石流、山体滑坡(预见性一般)、地震(基本无预见性)。为预防上述预见性较强和一般的自然灾害产生的危害,特制定本措施。 一、施工进场时,施工单位的主要领导要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现场、驻地及其周边的水文、地形、地质、气候等进行勘查和对历史情况予以了解。并根据勘查和掌握的情况,确定出重点预防的自然灾害。 二、施工单位主要领导应根据确定的自然灾害的类别和现场、周边的实际情况组织制定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措施应包括:确定预防自然灾害的组织、人员和分工,有关自然灾害动态的信息获取、沟通、传达、决策、部署程序,预防自然灾害的物质准备以及应急准备方案。

三、施工单位应有专人与指挥部、当地政府的水文、地质、气象等部门取得联系,保证第一时间获取动态信息。对获取、沟通、传达、决策、部署等工作应作明确记录,以落实安全责任。 四、应掌握当地防灾减灾机构的电话号码等通讯信息,以在必要时获取援助。 五、要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防灾减灾知识和能力的培训教育。 六、对有可能受灾的危险部位,施工单位应委派专人进行周期性监测,发现灾害先兆或异常变化要及时向施工单位领导汇报。遇特别紧急情况可指挥现场人员停止作业,撤离施工现场。监测周期应根据实际情况,经施工单位安全领导小组研究确定。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shion Design Co., Ltd

各种自然灾害的预防及自救方法

各种自然灾害的预防及自救方法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气候脆弱区”之一 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的观测事实已表明 ,我国每年因各种天气气候灾害使农田受灾面积达3400万公倾5亿多亩,受干旱、暴雨、洪涝和热带风暴等重大灾害影响的人口约达6亿人次GDP的3%-6%。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造成损失的绝对值越来越大。考虑到天气气候灾害引发的生态、环境、地质、社会、人文、经济等继发性灾害 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定为“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对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之有效的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 战略措施1通过在国家、省、市、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社 区、学校等制订与演练应急预案备无患的局面。应急预案应包括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保障、调查评估等机制 运行机制。不能将预案束之高阁 居安思危 必要的紧急储备物资和设施。积极做好装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应急准备。 战略措施2以人为本 面对自然灾害 的科学发展观。 战略措施3在防灾减灾中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 势群体的预警信息发布。气象灾害是可以有较长预警时效、较高预测预报准确率的一类突发公共事件 要依靠科技 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科技水平。 2005年台风防御工作实践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气象科技在防台抗台中的重要作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移动气象台气象卫星等现代化探测手段 战略措施4社会公众是防灾的主体。增强忧患意识 助他人。政府与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

通过开展“防灾 学内容。有关部门应编写自然灾害防御宣传手册与宣传材料 社会 公众要充分认识灾害预警信息的重要作用 警信息发布渠道。利用广播、电话、手机短信、街区显示屏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发布预警信 伤亡和财产 损失的目的。近年来 战略措施5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 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快速响应、协同应对”是应急机制的核心。防灾减灾涉及到方方面面部门积极响应。在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中 入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 战略措施6不同灾种对人类生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差 异很大如对台风灾害 预防和减轻台风灾害 强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对暴雨洪涝灾害 泄洪区人员、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浓雾发生时 雪灾发 生时 战略措施7人工影响天气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减灾科技手 段。在合适的天气形势下 以有效抵御和减轻干旱、洪涝、雹灾、雾灾等气象灾害的影响和损失。 战略措施8自然灾害风险指未来若干年内可能达到的灾害 程度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开展灾害风险调查、分析与评估 经济和人们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包括灾情监测与识别、确定自然灾

主要自然灾害成因,危害与防御

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学案 主编:周海超审稿:张秀娟 考点: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与防御第一课时 [考点讲解]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 一、气象、水文灾害: 1、洪涝灾害 ①我国典型地区:东部季风区(东北、黄河、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等) ②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a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b夏季风的强弱变化;c台风的影响; d 厄尔尼诺现象 (地形)e地势低洼,水流不畅;(东部平原) (水系)f水系支流多; g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h河道弯曲(荆江河段)。 人为原因:a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b围湖造田;c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 ③治理措施:a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b退耕还湖;c修建水利工程;d裁弯取直,加固大堤;e开挖入海河道;f修建分洪蓄洪区;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h非工程措施等. 2、干旱缺水问题: ①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 ②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自然原因:a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b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a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b水污染严重;c浪费多,利用率低。 治理措施:(开源节流)a南水北调;b修建水库;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d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e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f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g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华北春旱原因:a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b夏季风弱,雨季未到c春耕需水量大. 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a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b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但东北地区在盛夏季节,常有久晴高温天气引起的旱灾。 ③长江中下游伏旱: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④广东冬旱:a冬季降水少b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c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等. ⑤西亚干旱: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降水少。 ⑥中亚干旱: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 ⑦解决干旱措施:a修建水利工程,引水灌溉; b农业:营造防护林;选择耐寒作物;改进耕作制度; 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生产结构,改善生态环境。 3、台风 世界:台风多发生夏秋季节,主要发生海域:西北太平洋(最多)、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我国: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各省区受影响最大 形成原因: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要和图联系),水温26摄氏度; 台风灾害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台风眼区晴朗无风) 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①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②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如何减小台风损失: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建设沿海防风林、防波堤等生物和工程措施。4、寒潮 时空分布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 我国冬半年常发,每年秋末、冬季和初春。 影响范围大,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受影响较小,滇南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被认为寒潮影响更小。 形成原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和冷锋(注意图)联系。 灾害特点:降温辐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大风、降温、霜冻、暴雪、冰害等灾害性天气。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尤以春季和秋季对农作物危害较大。 寒潮的利:冰杀害虫;大雪缓解春旱。 防御:a发布寒潮消息或警报,及早防护;b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作物覆盖、烟熏等) 5、沙尘暴现象 ①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②自然原因:a气候干旱,降水少;b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c地表植被稀少等;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 ③措施:a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b控制载畜量;c营造“三北防护林; d退耕还林、还牧;e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f禁止采伐发菜等 6、风暴潮: 我国的风暴潮分布: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7-10月;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 7、雪灾:以2008年1月我国南方雪灾为例 ①强烈的“拉尼娜”现象导致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异常是这次全球性雪灾的首要原因 ②反复爆发的强烈冷空气长驱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在南方而形成的冷锋锋面长期存在 ③山脉对冷锋锋面的阻挡作用更延长了锋面的停留时间,加重了雪灾(贵州是准静止锋影响) ④长期低温天气产生的大量冻雨及积雪融化而导致的冰冻是造成这次严重灾害的自然原因 ⑤防灾意识薄弱、抗灾自救应变反应迟缓及基础设施抗灾设计标准低下是造成这次严重灾害的人为原因 ⑥大量积雪及冻冰融化可能会诱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 二、地质地貌灾害: 1、地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