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

人依赖于自然,又能动地作用于自然,既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又就是自然演化发展的新因素、新力量。人与自然的关系,既影响着自然界的演化进程,更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前途命运。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贯穿于人类历史进程,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也就是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哲学作为智慧之学,正就是从宏观上引导人们善于认识与处理自己同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本体上说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人离不开自然界。从总体上瞧,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人类社会早期,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还不发达,人们的生活受制于自然界,人们只能靠自然界提供的现有的物质资料维持生存。这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一种低水平的与谐,人以顺应自然为主。进入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开始征服、利用自然资源,甚至在对自然界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出现了过度耕种、过度放牧、过度渔猎。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环境问题。众多的与谐之中出现了不与谐。不过这时的环境问题远远未危及到人类的生产,毕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限,自然界还就是可以依靠自身的能力恢复的。到了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急速发展特别就是科学技术开始了突飞猛进,人类驾驭自然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人类竭尽一切可能的利用、征服自然。“人定胜天”就是这一阶段的表征。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高质量生活的

同时,也助长了人类对物质财富的无穷追求与享乐主义的滋长。表现为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越来越厉害,越来越贪婪,很多东西超出了自然界能够承受的限度,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平衡,出现了物种灭绝,资源枯竭等生态危机。尤其就是目前人类社会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人与自然之间的不与谐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这时提出人与自然与谐共处无疑就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人与自然与谐发展,已就是当今世界学者们公认的提法。为了人类的未来,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们需要在自然观上有一个重大的转变,即要从人与自然对立转到人与自然与谐。人与自然与谐共处,就是当代人类面对生态危机的理性回归,就是对以往人与自然关系伦理观的继承与发展。人类应该从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出发来重新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调整人类的行为模式与实践活动,促使人类的行为准则与价值取向根源于、并服从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平衡的生态规律,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与谐相处,社会经济有序、协调、健康、持续发展。

人类来自自然并要回归自然,自然界孕育并哺育了人类,人与自然密切相连、密不可分,人就是自然之子,不能存在其外,只能存在于自然之中。所以,我们应该融入到自然界之中,保有一种谦虚理智的态度,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急功近利地损害大自然,不强行掠夺、过度开发大自然,要遵循自然界发展的规律,维护生态平衡与稳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也只

有这一片国土,因此只有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山川、河流、空气、矿山、森林、草原与海洋,才能促进人与自然与谐相处,为我们自己更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开辟一片蓝天、留下一个持续发展的家园,构筑起诗意地栖居。

德斐尔神庙上的缄言说“认识您自己”今天瞧来,我们认识自己的方式有许多种,生物学告诉我们,人与猿猴有着共同的祖先;物理学告诉我们,人之所以会思考就是因为电子的运动;而哲学却告诉我们,“我就是谁”,也许我们认识自身的方式就是多重的,但就是古代先哲告诉我们“未经反省的人生,就是不值得过的人生”正就是因为我们有思想,正就是因为思想的力量,我们才有可能过“值得过的人生”。

半年宝贵的大学课程弹指而逝,结课在即,心潮起伏。老师的谆谆教诲、亲人的无私关怀、同学朋友的真心帮助历历在目。“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面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唯有再接再厉,方不负老师亲人与朋友的殷切期盼。

在论文完成之际,感谢我的各位老师,感谢我的授课老师孙老师。如果没有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富有启发性的点拨,就难以完成我论文的写作。在此,谨向我的授课老师孙老师致以深深的敬意与谢意。同时,向河北联合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的所有老师表示真诚的谢意,她们的教诲与帮助为我解惑、促我不断进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