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铜矿认识
中国铜矿类型分类表

中国铜矿类型分类表(一)斑岩型铜矿这是我国最主要的铜矿类型,它们主要分布在东北兴安岭、山西中条山、长江中下游、西南“三江”、北疆和华北克拉通北缘5个地区,它们基本上位于世界3大斑岩型铜矿带(环太平洋带、古亚洲带和古地中海带)的分布区内。
它们的分布与构造作用关系密切,总的受构造活动带控制,但就单个矿床而言,矿床定位于隆坳交接部位,并靠隆起一侧(芮宗瑶,1998)。
在斑岩体中,并不是整个岩体内都有铜矿,而往往只是在斑岩体外缘的某些部位,该处一般裂隙构造比较发育,蚀变作用比较强烈,成矿作用发生在成岩之后,显然成矿是与热液活动有关。
目前,我国已知的5个超大型铜矿床中,斑岩型铜矿就占了4个,即西藏玉龙、江西德兴铜厂与富家坞和黑龙江的多宝山(储量已接近超大型规模)。
另外还有内蒙古乌奴格吐山、山西铜厂峪、江西德兴朱砂红、西藏贡觉多霞松多和西藏察雅马拉松多5个大型铜矿床。
我国的斑岩型铜矿床中铜的平均品位,相对比国外要贫一些,矿石含铜量多低于1%。
斑岩型铜矿床的矿石组分较复杂,可综合利用的元素较多,最常见的有钼,常形成典型的斑岩型铜-钼矿床,其次是金、银、铼、硒、碲,它们都可作为副产品进行回收。
有的可能还伴生有铂族元素,但这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工作才能确定。
(二)海相砂页岩型铜矿这种铜矿类型主要产于海相细碎屑岩-碳酸盐建造中,赋矿围岩为细碎屑岩(有的含火山物质)或碳酸盐岩石,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展布,并随地层同步褶皱,有的地段还有后期切层的铜矿脉产生。
矿床规模一般较大,主要分布在四川会理—云南东川—易门—元江、山西中条山、内蒙古狼山—渣尔泰和青海鄂拉山地区,它受陆内裂谷(亦有人称坳拉谷)或隆起区的边缘海槽控制。
海相碎屑岩型铜矿容矿地层的时代主要是元古宙和古生代。
和国外相比,我国的元古宙更重要一些,主要矿床都是产于中、新元古代细碎屑岩(有的含火山物质)-碳酸盐建造中,它是我国铜矿重要类型之一。
其中最大的矿床是云南东川汤丹铜矿,据最近的资料,其铜金属储量已接近超大型矿床规模(250万t)。
老挝铜矿资源分布情况

老挝铜矿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第三系-侏罗系中的砂岩型铜矿,主要分布在老挝北部的南塔、乌多姆赛和丰沙里等省以及南部的占巴色、阿速坡一带。
该种类型铜矿分布广泛,南部普遍含金,有找到大中型矿床的可能,但找矿难度较大。
第二种类型是矽卡岩型铜矿,分布广泛,铜的品位较高,常与铅锌伴生,有岩浆岩分布的地区,在其接触带附近均有分布,估计有较大经济价值。
第三种类型是斑岩型铜金矿,主要分布在沙耶武里、万象省和川圹-沙湾拿吉-阿速坡一带,矿床规模很大,一般与金共生,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目前,澳大利亚的公司找到了两个铜金属储量达100万吨、金60吨-100吨的大型铜金矿,一个是在赛松本特区的富开铜金矿,另一个是在沙湾拿吉省的赛奔铜金矿。
在老挝沙武耶里、赛松本、川圹-玻里坎赛-沙湾拿吉-阿速坡一带,还有找到大型铜矿和铜金矿的可能。
2006年8月16日,中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取得了华潘省88平方公里的铜矿勘查权,估计该矿有很大找矿前景。
老挝铜矿的主要矿床有:斧山矿床;已在川扩市以北;37公里的斧山山麓进行于勘察,共勘察了5个矿点:普波(富波)矿点(东经103°30′,北纬19°57′,);班波通矿床(东经103°l2′)北纬19°35′);班坦矿点(东经103°09′,北纬19°46′);班纳门矿点:(东经:103°30′,北纬19°46′);班发当矿点(东经103°18′,北纬19°51′)。
初步勘察证实;这一矿区面积较大,铜矿的品位也较高。
班南通矿床,已在川圹市西南40公里处至万象省的南通河谷一带(东经103°15′,北纬19°00′)进行了勘察,证明这一地区拥有较大储量的铜矿。
会维矿床,已在阿速坡市(现改为沙玛奇赛市)北部52公里的色功河支流会维河河谷地带(长约7公里,宽约1公里)进行了勘察,证明这一地带有较丰富的铜矿。
新疆西昆仑特格里曼苏砂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斯 菲尔 德铜 矿 、 罗斯乌 多坎 铜矿 、 俄 哈萨 克斯坦 杰兹 源 储 量 ( 3 + 3 4) 9 Ot 3 3 3 1> 3 。 上 千万 吨 。在我 国 , 岩铜 矿 主要 分 布于 南 方 中新 北带 奥义 塔格一 恰 尔 隆 晚古 生 代 大 陆裂 谷 环 境 。 砂 j 盆地 、 西 盆地 、 I 滇 四川 会里 盆 地 、 湖南 衡 阳盆地 和 沅 伦 口岩石 圈断 裂 为界 , 西 昆仑 南 带 分 隔 , 以 近 与 东
第 2 7卷
Hale Waihona Puke 第 3期 地质
找
矿
论
丛
Vo . 7 NO 3 1 2 .
Se . 0 2: 8 — 9 p 2 1 2 420
21 0 2年 9月 : 8 9 2 42 0
Con rbuto o G e o nd M i r lRes ur e s a c t i ins t olgy a ne a o c s Re e r h
由 于有 机 质 及 细 菌 的 作 用 、 化 还 原 条 件 的改 变 , 成 岩 流体 的 迁 移 下 造 成 了 铜 质 的 局 部 再 富 集 , 氧 在 形 成 具 有 工 业 意 义 的铜 矿 体 。
关键词 : 特格里曼苏 ; 岩型铜矿 ; 积成岩成 因; 砂 沉 流体 包 裹 体 ; 昆仑 ; 疆 维 吾 尔 自治 区 西 新
在甘 肃 、 疆 、 新 青海 等 地 也发 现 了 大量 砂 岩 型铜 矿 ,
收 稿 日期 : 2 1 11 ; 0 2O—6
责 任 编辑 : 王 传 泰
作 者 简 介 : 曾威 ( 9 5) 男 , 士 , 0 0年 毕业 于吉 林 大 学 , 产 普 查 与勘 探 专 业 。通 信 地 址 : 津 市河 东 区 大 直 沽 8号 路 4号 , 津 地 18 , 硕 21 矿 天 天
铜矿地质勘查规范

铜矿地质勘查规范铜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一九八一年五月绪言铜是建设现代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重要有色金属原料,需要量很大。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加速铜矿资源的地质普查勘探工作。
铜矿地质勘探是矿山建设的先行工作,必须按照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地质条件的可能,合理地选择勘探矿区和部署地质勘探工作。
根据铜矿床常有多种组份伴(共)生的特点,在勘探工作中要切实执行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的方针,为充分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创造条件;积极推广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尽量缩短勘探周期;加强地质工作的管理,认真取全取准各项资料,加强综合研究,不断提高对地质规律的认识,按时提交地质勘探报告,以适应矿山建设设计的需要。
我国于一九六三年颁发的《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第三辑铜》,对铜矿地质勘探工作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本规范是由地质部和冶金工业部共同组成的铜矿规范编写组,根据我国生产实践的经验和原国家地质总局一九七七年颁发试行的《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的基本原则,广泛征求地质、矿山设计和生产部门的意见,以及收集我国主要铜矿区采、探对比资料,在原铜矿规范的基础上修编而成,作为审查验收铜矿详细地质勘探报告的技术要求。
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区的地质、地理等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既要坚持规范的原则要求,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地运用。
同时,希望在试行中注意总结经验,对本规范提出修改意见,以便今后进一步研究和修订。
第一章铜矿的工业要求为了适应铜矿矿山建设的需要,合理地安排铜矿地质勘探工作,必须了解工业对铜矿资源的要求。
并根据这些要求去研究所要勘探的铜矿床,在当前采、选、冶等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否被充分与合理利用,以及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
为此,在本章中除介绍铜的特性及其主要含铜矿物外,还提出了工业加工技术对铜矿石的质量要求和确定铜矿床工业指标的一般原则。
铜矿资源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是电力、电子、通讯等行业的重 要材料。
铜矿资源在国防、航天、航空等 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铜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对 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 意义。
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挤压、拉伸等作用 形成铜矿资源
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岩浆侵入等形成铜 矿资源
热液活动:地下热水、热液等形成铜矿资 源
同位素地 质年代学: 用于测定 岩石和矿 物的形成 年代和演 化历史
地球化学 分析技术: 用于分析 岩石和矿 物的化学 成分和地 球化学特 征
同位素地球化学:通过测定岩石、 矿物等样品中的同位素组成,了解 其形成年代和演化过程。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通过测定岩 石、矿物等样品中的稳定同位素组 成,了解其形成环境和演化过程。
发展趋势:未来铜 矿资源的地质地球 化学研究将更加注 重绿色环保、高效 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以及与相关学科的 交叉融合。
研究热点:未来 铜矿资源的地质 地球化学研究热 点将包括铜矿资 源的勘查、开采、 选矿、冶炼等全 过程的优化和改 进,以及铜矿资 源的综合利用和 回收。
技术进步:未来铜 矿资源的地质地球 化学研究将借助先 进的技术手段,如 遥感、地球物理、 地球化学等,提高 研究效率和质量。
古生代成矿 期:主要形 成于泥盆纪、 石炭纪和二 叠纪,以沉 积型铜矿为 主。
中生代成矿 期:主要形 成于三叠纪、 侏罗纪和白 垩纪,以火 山岩型铜矿 和沉积型铜 矿为主。
新生代成矿 期:主要形 成于第三纪 和第四纪, 以火山岩型 铜矿和沉积 型铜矿为主。
赋存状态:铜矿主要存在 于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
盐等
铜矿资源的伴生组分:包 括金、银、铅、锌等
共生和伴生组分的分布: 不同矿床中,共生和伴生
铜矿品位划分

铜矿品位划分,铜的品位一般在1%以上
(1)海相火山岩中的黄铁矿型铜矿:产于下古生界的石英角闪石和细碧岩中。
它是透镜状和层状的。
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和黄铁矿,铜品位一般在1%以上。
如中国甘肃的白银厂、青海的洪沟等。
(2)超基性岩中的熔融铜镍硫化物矿床:产于下古生界纯橄榄石、辉石岩和辉石岩岩体的中下部。
它是层状和透镜状的。
矿物主要是黄铜矿和镍黄铁矿。
铜品位一般小于1%。
如中国甘肃的金川和新疆的喀拉通克。
(3)变质层状铜矿:产于中元古代白云岩、大理岩和片麻岩中。
矿体呈层状、层状、透镜状。
矿物主要是黄铜矿和斑铜矿。
铜的品位一般在1%以上。
如云南东川的汤丹,山西中条山的胡家峪。
(4)矽卡岩型铜矿:产于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内外。
矿体主要为层状、透镜状和扁豆状。
矿物主要是黄铜矿和黄铁矿。
铜的品位一般在1%以上。
如安徽的铜官山和江西的程门山。
(5)斑岩铜矿:产于中、新生代花岗岩闪长玢岩、二长玢岩、闪长玢岩及其围岩中。
矿体呈层状、透镜状。
矿石主要是黄铜矿。
铜品位一般小于1%。
矿床通常是大中型的。
如江西铜厂、黑龙江多宝山、西藏玉龙、曲龙等矿山。
(6)砂岩型铜矿:产于中生代陆相砂岩和砂页岩中。
矿体呈层状、透镜状。
矿物主要是辉铜矿,其次是斑铜矿和黄铜矿。
铜品位大于1%。
比如云南的郝家河,四川的大同铜厂。
铜矿矿床成因研究

成矿物质变化阶段
成矿条件:高温、高压、还 原环境
成矿元素:铜、铁、锌等
成矿过程:岩浆活动、热液 活动、沉积作用等
成矿类型:斑岩型、矽卡岩 型、砂岩型等
05 铜矿矿床找矿标志
地质标志
岩石类型:铜矿床通常与某些特定类型的岩石有关,如砂岩、页岩等。 矿物组合:铜矿床中常见的矿物组合包括黄铜矿、辉铜矿、铜蓝等。 地层年代:铜矿床的形成与地层的年代有关,如古生代、中生代等。 构造特征:铜矿床通常与某些构造特征有关,如褶皱、断裂等。
铜矿矿床成因研究
,
汇报人:
目录 /目录
01
铜矿矿床类型
02
铜矿矿床成矿 环境
03
铜矿矿床成矿 物质来源
04
铜矿矿床成矿 过程
05
铜矿矿床找矿 标志
01 铜矿矿床类型
斑岩型铜矿床
形成原因:岩 浆活动与热液 活动共同作用
矿体特征:多 呈脉状、网状、 筒状等形态
矿石成分:以 铜、铁、硫等 为主
矿床规模:大 型、超大型矿 床居多
遥感标志的识别需要结合多种遥感数据, 如卫星影像、航空影像等。
遥感标志的识别还需要结合地质、地球 化学等专业知识。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地球物理标志
重力异常:铜矿床可能导致重力异常,可以作为找矿标志 磁异常:铜矿床可能导致磁异常,可以作为找矿标志 电性异常:铜矿床可能导致电性异常,可以作为找矿标志 地震波异常:铜矿床可能导致地震波异常,可以作为找矿标志
地球化学标志
铜矿化:铜元 素在地壳中的
分布和富集
硫化物:硫化 物与铜矿化的
关系
地形地貌与铜矿成矿
地形地貌对铜矿成 矿的影响:地形地 貌决定了铜矿的形 成和分布
铜矿地质特征与分布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污染
矿山复绿:恢复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水土资源
环保法律法规: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环保工作合规进行
铜矿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采用环保技术,减少污染排放
THANK YOU
汇报人:
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喷发等形成的热液活动条件
地下水活动:地下水渗透、循环等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
气候条件:气条件
化学作用:化学反应形成的化学地质条件
铜矿的形成岩浆条件
岩浆活动:铜矿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岩浆活动可以提供铜矿所需的热能和物质来源。
优点:适用于大面积、深部找矿
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异常解释、验证
应用:广泛应用于铜矿、金矿、铁矿等金属矿产的勘探
磁力找矿方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优点:快速、高效,可以大面积搜索
原理:利用磁力仪测量地磁场的变化,寻找磁性矿藏
局限性:只能找到具有磁性的矿藏,对其他类型的矿藏无效
与其他找矿方法的结合:可以与其他找矿方法相结合,提高找矿效率和准确性
铜矿地质特征与分布
汇报人:
目录
01
铜矿的地质特征
02
铜矿的分布规律
03
铜矿的成矿条件
04
铜矿的找矿方法
05
铜矿的开发利用
铜矿的地质特征
PART 01
铜矿的矿物组成
矿物颜色:黄、绿、蓝、红等
矿物硬度:软、中硬、硬等
矿物结构:致密、疏松、多孔等
矿物形态:粒状、块状、结核状等
伴生矿物:铁、锌、铅、金、银等
矿石类型:硫化物、氧化物、碳酸盐等
铜矿的构造
矿石矿物:包括黄铜矿、辉铜矿、铜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