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传播学考前必会50题

新闻学、传播学考前必会50题
新闻学、传播学考前必会50题

新闻学、传播学考前必会50题

1、新闻学的学科归属与基本构成(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意识形态属性。

2、新闻的定义(陆定一、李良荣)、新闻的基本特征与新闻的要素。

3、新闻起源与新闻本原的异同。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起源(实践论)与本原(新闻与事实的关系,事实第一性)观。

4、新闻与宣传的异同。新闻与信息的关系。

5、新闻事业及其性质、社会功能与阶级性。

6、新闻价值的含义及其要素。作为新闻人选取新闻素材的标准,新闻价值观在当今的新闻实践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怎样看待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的区别。

7、新闻为什么必须是真实的(客观真实的前提、主观真实的努力、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如何看待新闻真实性、新闻客观性、新闻公正性的关系?新闻真实的含义与分类(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或者说个别真实与整体真实)。如何看待新闻的“本质真实”这一观点?结合实际分析,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与防止新闻失实的对应措施。

8、新闻媒介的定义。新闻媒介的种类及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结合实际,分析网络新闻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国内外著名新闻媒介机构概况。

9、结合当今全球新闻媒介发展的现实,分析世界上存在的不同的新闻媒介运行机制。

10、自由主义新闻理论与社会责任论的基本观点、精神实质以及两者的演变过程。

11、新闻自由的内涵及其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与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异同。

12、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职能及其实施方式。结合当前实际分析,在我国信息公开机制尚不前健全的情况下,新闻媒体如何在“正面宣传为主”的报道方针下实施新闻舆论监督?我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3、简述90年代以来出现在美国的“公共新闻”(或称“市民新闻”)理论。如何评价这一理论及其实践?

14、新闻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政治理论素养、文化知识素养、专业技能素养)和职业道德(资产阶级新闻职业道德的表现和评价,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特征)。

15、新闻工作的自律(行业协会、组织规章等)与他律(社会监督、法律等)机制及其关系。我国新闻业自律机制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新闻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新闻腐败、虚假新闻等)。

16、2005年3月,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出《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重在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新闻从业人员的采编行为,维护新闻界的良好形象,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结合新闻职业的特征和社会功能分析上述规定出台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17、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的内涵及其产生和发展演变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办报实践和新闻思想。我党三代领导核心的新闻思想。结合新闻传播的发展规律和党性原则,分析当前形势下党报的改革问题。

18、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基本流程。新闻报道的体裁及其特征。新闻写作的主要体例及其特征。新闻评论的含义、分类、特征及其社会功能。

19、新闻线索与新闻敏感。如何提高对新闻线索的敏感度?

20、最近,湖南师范大学紧急叫停“新闻炒作学”这一课程。结合这一实例,运用新闻学相关原理谈谈你对“新闻策划”这一观点和做法的看法。

21、“邸报”的含义及其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作为封建官报,“邸报”在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22、宋代小报出现的背景及其传播特征。

23、中国最早的近代报刊及其创办者和创办背景。

24、中国近代国人创办报刊的“三次浪潮”及其历史意义。

25、王韬及其《循环日报》。王韬的办报思想和政论思想。

26、康梁的办报实践及其新闻思想。梁启超的报刊思想与“时务文体”(特征和作用)。

27、《新民丛报》与《民报》的论战。如何评价这一论战?

28、《苏报案》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9、黄远生的办报实践。他对新闻记者提出了哪些基本要求?

30、中国最早的新闻学著作(徐宝璜《新闻学》、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概况。

31、《新青年》的创办与发展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32、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报刊、通讯社和广播实践(《向导》、《热血日报》,红中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33、中国新闻史上的三次新闻改革:

(1)1942年《解放日报》改革的原因、过程、特点和意义。

(2)1956年以《人民日报》为首的新闻改革的社会背景、改革过程和特征。

(3)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和成效。

34、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讲话》和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

35、“拒检运动”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3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三次跨越。媒介集团化的成因、机制及其影响。

37、简述我国都市报现象的历史与现实。

38、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阶段(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及各个阶段的符号特征。

39、世界范围内近代报纸产生的标志及其时代背景。

40、《星法院》的存废以及封建王权对新闻事业的钳制。

41、密尔顿(《论出版自由》)、洛克(《论自由》)等为代表的早期新闻自由思想的主要观点,杰弗逊为代表的实践过程(在报纸国家间进行选择的著名言论)和各国法律形式的确认(《人权宣言》、《权利法案》)。

42、“曾格案件”的过程、意义和启示。

43、资本主义报业的“黑暗时期”——政党报刊时期报刊的特点。

44、近代新闻通讯社(哈瓦斯、沃尔夫、路透)的产生、发展。“三社四边协定”的兴亡。当今世界的四大通讯社及其发展历程(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合众国际社)。

45、便士报(《纽约太阳报》、《纽约先驱报》等)在美国兴起及其社会经济、政治、教育和文化背景。

46、“黄色新闻”的含义和产生过程。普利策(《世界报》)和赫斯特(《新闻报》)的黄色新闻之争对美国新闻业的影响。

47、“扒粪运动”的含义、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48、“新新闻主义”(普利策)、“新式新闻”(20世纪60年代,非虚构但是加入了文学的创作手法)、“精确新闻”的含义。

49、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结合历史与现实,对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作一简要评价。

50、何看待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现象。当代“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之争的本质和意义。

2006年传播学考前必会50题

1、美国传播学产生的学科和历史背景、早期思想来源(芝加哥学派、早期新闻学、宣传学等)。

2、美国传播学奠基人(库利、帕克、米德、李普曼、施拉姆提出的四大奠基人等)及其主要成就与观点。

3、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主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等)。

4、传播学批判学派主要人物(葛兰西、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马尔库塞、威廉斯、霍尔、菲斯克、席勒等)及其主要观点

5、传播学批判学派相关的主要概念(文化霸权、文化工业、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编码-解码理论、媒介帝国主义等)。

6、美国经验学派与欧洲批判学派之比较及其冲突与融合的历史考察。

7、传播的技术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英尼斯、麦克卢汉、梅洛维茨、贝尼格、莱文森等)。

8、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等)

9、传播学的定性研究方法(焦点小组访谈、民族志方法、话语分析等)。

10、人类传播发展的历程及其规律、传播变革与社会变革之间的辩证关系(尤其是大众传播与近代资本主义革命、电子网络媒体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之崛起)。

11、美国经验学派对传播模式研究的三个阶段(线性、控制论、系统论)及其代表性模式。

12、“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基本概念(信息、熵、反馈、系统及其规律)、主要理论观点及其代表人物,这些理论对传播研究的影响。

13、不同的传播类型及其互动关系(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14、传统的大众传播的功能理论。分别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不同角度分析大众传播的具体功能。运用这些观点分析当前热点问题(禽流感与新闻报道、政务公开与信息透明、知情权与民主发展、社会危机与政府公关等、创意经济与信息传播产业改革等)。

15、宣传、舆论、新闻、广告及其关系辨析。常见的宣传技巧。舆论监督以及当前我国的舆论监督现实。新闻改革与新闻业热点问题(新闻腐败、新闻法制、体制变革等)。广告与新闻媒体、大众文化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广告业发展的现实问题(虚假广告)。

16、把关与把关人理论、制约把关的各种要素。从这一理论看西方新闻传播的镜子理论和客观性原则。运用把关理论分析网络传播中的把关行为及其新特点。

17、施拉姆等人提出的四种传播制度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对这一理论的评价和修正。如何评价当前我国处于转型时期的传播制度现状及其变革趋势?

18、当今全球媒介产业改革的主要趋势(新自由主义的放松规制潮流)。我国传播产业改革的历程与现实问题(行业资源整合与调整)。

19、符号学及其主要概念。符号学方法与文本分析。

20、媒介产品的大众文化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分析传播内容的现实问题(大众传播娱乐化发展、传播内容个性化和小众化趋势、电视真人秀等现象)。

21、媒介产品的产制问题。结合实际阐述互文性的概念及其在文化传播产业中的实践。

22、传播媒介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如何看待媒介技术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为什么说盲目的技术乐观主义是错误的?如何据此评价麦克卢汉等人的技术主义倾向?

23、当今网络等传播新技术与网络社会的崛起之间的关系。网络传播呈现出的技术特征,及其对传统传播形态的冲击。传统传播形态是如何适应这种挑战的?(了解博客、播客、维客;网络社区、论坛;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等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它们对人类传播的影响和启示等)。

24、网络媒体兴起后的传播新格局对传播学研究提出的挑战。传播学如何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上做出调整以回应这种挑战?

25、受众权利的内涵。当前我国受众权利发展的现状。

26、几种主要的受众理论(个人差异论、社会分化论、社会关系论、民主参与论、文化规范论等)。

27、不同学派的受众观之发展历程及其比较(经验学派的早期被动受众观到后期的受众权利观和受众需要理论、批判学派中法兰克福学派与文化研究不同的受众观)。

28、需要与满足研究的基本主张。如何评价这一研究?

29、受众的社会心理研究相关问题(受众的选择性行为、分众化的现代文化和社会心理基础等)。

30、传播效果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理论和时代背景。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代表性研究案例)。

31、议程设置理论的理论来源、发展过程、主要观点以及如何评价?议程设置与舆论监督、舆论引导之比较。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实际的传播现象。

32、沉默螺旋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何评价这一理论?结合实际,分析反螺旋模式存在的可能性(如网络传播中的情形)。

33、培养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何评价这一理论?结合实际,运用这一理论分析传播暴力、大众消费文化、媒介意识形态等传播现象。

34、知识沟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修正。如何评价这一研究?结合实际,谈谈这一理论的政治学、社会学意义。

35、霍夫兰等人的说服研究的主要理论(传播来源与传播效果、诉诸恐惧、睡眠者效果、第三者效果、防疫论等)。如何评价这些理论?

36、流言产生的社会机理。结合实际谈谈大众传媒的“危机对策”。

37、现代化理论与发展主义。发展传播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其代表人物和代表性理论(施拉姆、勒纳、英格

尔斯、罗杰斯等)。

38、创新扩散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何评价这一理论?

39、如何理解传播技术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何单纯的传播技术发展不一定促使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良性发展?

40、“国际传播新秩序”论争的发展阶段、背景、焦点和实质。如何评价这一斗争?当前国际传播的现实。

41、简述信息传播与文化认同的关系。

42、信息全球化对社会结构和民族文化认同的冲击。如何评价传播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元化和单一化的冲突?

43、大众社会理论的发展及其主要观点。大众文化的发展及其与现代传媒的关系。法兰克福学派是如何批判大众文化的?文化研究学派又对其进行了怎样的修正?

44、李普曼的“两个环境”理论。简论现代社会中的“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45、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精神交往论)的主要观点。

46、世界著名的新闻传播机构概况。

47、我国传媒业当前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48、传媒产业的价值本质是什么?据此提升传媒竞争力的策略选择有哪些?请结合实际论述之。

49、传播学研究的中国问题意识。你对所谓“传播学本土化”提法的看法。

50、传播学在中国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如何认识和评价。

江苏公基练习题

江苏省录用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考试 公共基础知识试卷 C类解析 答题说明:本试卷第1~50题为客观题,请在客观题答题卡上作答。写作题为主观题,请在主观题答题卡上作答。请注意:考生必须在指定的答题卡上做题,在试卷上作答或在答题纸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并用 ............................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下 涂黑所选答案项的信息点,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1分,共 20分。) 1.2008年北京奥运会五个拟人化的吉祥物的原型分别是 A.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燕子、金丝猴 B.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金丝猴、东北虎 C.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东北虎、藏羚羊 D.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燕子、藏羚羊 【答案】 C 【解析】略 2.世界贸易组织是 A.保护国际贸易的政治组织 B.专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组织 C.协调国际间各种关系的政治组织 D.协凋发展中国家贸易的经济组织

【答案】 B 【解析】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它是现今最重要的国际贸易组织。用排除法很容易剔除ACD三项,AC选项为政治组织,D项只协调发展中国家贸易,故而选择B。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素质的内容是 A.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心理素质 B.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人文素质 C.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 D.人文素质、科技素质、身体素质 【答案】 D 【解析】文化素质与人文素质具有相当大的重叠性,不可同时选,依此可排除BC两项;农民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相比,存在的问题更严重,且人文素质也部分地包括心理素质,据此,选D。 4.“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论依据是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原理 B.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原理 C.认识是在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原理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原理 【答案】 B 【解析】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传播学教程考前复习名词解释等

名词解释: 1,传播: 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符号: 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3,符号化: 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它符号的活动。 4,符号解读: 传播对象对接收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 5,意义: 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的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6,传播情境: 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 7,讯息: 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8,反馈: 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9,人内传播: 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1 / 26 10,人际传播: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11,群体: 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12,群体压力: 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13,信息压力: 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确性概率会大于少数人,基于这种信念,个人对多数意见会持较为信任的态度。 14,趋同心理: 遵从性,个人希望与群体中的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15,下行传播: 有关组织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的信息,自上而下得到传达贯彻的过程。16,上行传播: 下级部门向上级部门或部下向上司汇报情况,提出建议愿望与要求的

信息传达活动。 17,大众传播: 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的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18,信息环境: 2 / 26 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19,拟态环境: 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20,热媒介: 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就能理解的媒介。 21,IPP指数: 既有政治倾向指数,是一个人从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域和宗教信仰3个方面来显示受众在接触媒介宣传前已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的综合指数。 22,知晓权: 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

新闻学与传播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 1.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全方位传播研究 2.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研究 3.新闻宣传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研究 4.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研究 5.大宣传工作理念和格局研究 6.舆论引导的“时、度、效”问题研究 7.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改革创新研究 8.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研究 9.外宣工作创新研究 10.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 11.加强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设研究 12.我国对外传播的效果分析研究 13.边疆省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 14.改善网络舆论生态研究 15.网上舆论斗争的特点、规律及应对策略研究 16.互联网信息保护与推行实名制研究 17.涉腐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引导机制研究 18.网络谣言及其治理问题研究 19.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研究 20.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研究 21.媒体社会责任与传播正能量研究

22.党管媒体原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3.我国媒体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24.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研究 25.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26.新闻发布制度化研究 27.严格新闻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与规范传播秩序研究 28.理顺内宣外宣体制研究 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研究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核心理念和核心概念研究 31.“宣传”与“新闻”的异同研究 32.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研究 33.大数据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发展研究 34.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策略研究 35.媒介视野下当代中国和外部世界的结合研究 36.世界主要新闻媒体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37.深度报道的中外比较研究 38.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视听媒介研究 39.我国省级卫星电视频道发展研究 40.全球化背景下电视节目创新研究 41.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传播研究 42.“新丝绸之路”与中亚发展的传播学研究 43.“美丽中国”对外传播研究

公基题库-《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专项特训题库:法的概念 (1)[多选题]下列关于法与道德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A.二者调整范围不同,法律比道德调整的范围更为广泛 B.法律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重义务的一面性 C.法律具有确定的表现形式,而道德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 D.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而道德仅存在于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中 【参考答案】BCD。法与道德调整范围不同,道德调整的范围更为广泛。一般地说,凡法律调整的关系,大多也由道德调整。A项表述有误,B、C、D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选BCD。(2)[单选题]法律按照不同的标准或角度有着不同分类,按照制定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 A.—般法和特别法 B.国内法和国际法 C.根本法和普通法 D.成文法和习惯法 【参考答案】D。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按照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可以把法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按照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按照制定和表达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故本题答案选D。 (3)[多选题]关于法的国家强制性,表述正确的是()。 A.法在实施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国家强制力的介入 B.在法自觉得到遵守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运用国家强制力 C.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的实施的唯一力量 D.法的实施也需要社会舆论,思想教育等多种手段来保证 【参考答案】BD。国家强制力并不是保证法的实施的唯一力量,只是最终保障手段。法的实施也需要社会舆论、法制观念、伦理道德等多种手段来保证。故本题答案选BD。 (4)[多选题]法的基本特征包括()。 A.调整人们思想和行为关系的规范 B.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C.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2018年新闻传播学考研必会50个专题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第 1 页 共 1 页 2018年新闻传播学考研必会50个专题 一、新闻学复习应该掌握的50个重点知识点:1、新闻学的学科归属与基本构成(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意识形态属性。2、新闻的定义(陆定一、李良荣)、新闻的基本特征与新闻的要素。3、新闻起源与新闻本原的异同。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起源(实践论)与本原(新闻与事实的关系,事实第一性)观。4、新闻与宣传的异同。新闻与信息的关系。5、新闻事业及其性质、社会功能与阶级性。6、新闻价值的含义及其要素。作为新闻人选取新闻素材的标准,新闻价值观在当今的新闻实践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怎样看待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的区别。7、新闻为什么必须是真实的?(客观真实的前提、主观真实的努力、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如何看待新闻真实性、新闻客观性、新闻公正性的关系?新闻真实的含义与分类(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或者说个别真实与整体真实)。如何看待新闻的 本质真实 这一观点?结合实际分析,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与防止新闻失实的对应措施。8、新闻媒介的定义。新闻媒介的种类及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结合实际,分析网络新闻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国内外著名新闻媒介机构概况。9、结合当今全球新闻媒介发展的现实,分析世界上存在的不同的新闻媒介运行机制。10、自由主义新闻理论与社会责任论的基本观点、精神实质以及两者的演变过程。11、新闻自由的内涵及其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与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异同。12、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职能及其实施方式。结合当前实际分析,在我国信息公开机制尚不前健全的情况下,新闻媒体如何在 正面宣传为主 的报道方针下实施新闻舆论监督?我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13、90年代以来出现在美国的 公共新闻 (或称 市民新闻 )理论。如何评价这一理论及其实践?14、新闻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政治理论素养、文化知识素养、专业技能素养)和职业道德(资产阶级新闻职业道德的表现和评价,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特征)。15、新闻工作的自律(行业协会、组织规章等)与他律(社会监督、法律等)机制及其关系。我国新闻业自律机制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新闻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新闻腐败、虚假新闻等)。16、2005年3月,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出《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重在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新闻从业人员的采编行为,维护新闻界的良好形象,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结合新闻职业的特征和社会功能分析上述规定出台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2019事业单位公基-经济知识12题答案版

事业单位上岸资料包---经济知识 12 题(含答案版) 1.税收是按照国家法令规定的标准征收的,即纳税人、缴税对象、税目、税率、计价办法和期限等,都是税收法令预先规定了的,这体现了税收的( )。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双向性 【答案】C。解析: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特点。题干中内容体现了固定性的特点。故本题答案选 C。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的宏观调控功能是以中央银行独立执行货币 政策,通过( )实现的。 A.调节货币供应量以保持总量平衡 B.调节汇率以保持国 际收支平衡C.调节利率以保持信贷平衡 D.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平衡 【答案】A。解析:货币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而货币政策一般是由中央银行来制定和执行的。可以看出,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核心是调节货币供应量以保持总量平衡。故本题答案为 A。 3.以下国家与货币名称不正确的是( )。 A.英国-英镑 B.俄罗斯-卢比 C.越南-越南盾 D.泰国-泰铢 【答案】B。解析:俄罗斯的货币是卢布,印度的货币是卢比。故选 B。 4.下列关于恩格尔系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食品支出点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B.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品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 C.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D.若用这一版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城市化程度、居民生活习惯等不同的因素 【答案】C。解析: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 重,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品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其使用时要考虑到城市化程度、居民生活习惯等不同的因素。通常,恩格尔系数越小,代表家庭收入和生

公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综合基础知识试卷(管理岗) 注意: 1.本试卷共100道试题,所有试题均为单项选择题。 2.从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下涂黑所选答案项信息点,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政治理论知识 (本部分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 1.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B) A.消灭贫穷落后B.社会公平正义 C.经济社会协调发展D.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 2.200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D A.又快又好发展B.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D.又好又快发展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集中体现在(C) A.社会是客观发展的必然结果B.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D.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 4.下列诗句中,与“风定花尤落,鸟鸣山更幽”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九天河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5.“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一古训蕴涵的哲理是(A)A.事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引起质变 B.事物的变化总是从质变开始的,质变引起量变 C.事物的量变与质变是相互包含的 D.事物的量变与质变是相互区别的 6.党的群众路线所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是(C) A.从感情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 B.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C.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D.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 7.建设和谐文化,要“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社会和谐的内容,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这是因为()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是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的 C.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平衡 D.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完全同步 8.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示是() 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 C.一·二九运动D.新文化运动

传播学复习题5(1)

《传播学》复习题绿色字体表示没有找到 第一章关于传播的基本概念 1、关于传播概念的几种学说——共享说、传递行为说、影响说、社会互动性说,具体含义。答;共享说:着眼于传播的内容信息的共享。 传递行为说:着眼于思想情感的交换,传播就被描述为信息的“传递行为或过程”。 影响说或劝服说:把传播描述为影响他人的过程,认为传播是有意识地影响他人的劝服行为或过程 社会互动性说:传播必然使双方互相联系,相互作用(传播是社会关系的体现) 2、按照信息传受范围的大小,传播学通常把传播分为哪五种类型? 答: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3、传播媒介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体外化的过程: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再现的媒介系统,在这一类系统中,对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来说需要使用物质工具或机器,但对信息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机器媒介系统,这些媒介,不但传播一方需要使用机器,接收一方也必须使用机器。 4、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及其主要理论。施拉姆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 1拉斯韦尔的宣传与传播研究现代政治科学的倡始人之一,提出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 SW模式:搭建了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中提出 Who 谁控制分析 Say what 说什么内容分析 In which channel 通过的渠道媒介分析 To whom 对谁说受众 With what effect 产生什么效果效果分析 2卢因“把关人”研究 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gatekeeper)概念。 “把关人”理论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和机制的一种重要理论。 3霍夫兰与劝服效果实验 把心理试验方法引进传播学领域。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习杂性,以否认早起的“枪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依据。 4拉扎斯菲尔德与经验性传播学研究 他是对穿鼻血影响最大的奠基人;“两级传播”理论的提出,不断改进抽样调查技术和量化分析方法,把传播学引向了经验性研究的方向(实证主义方向) 施拉姆对传播学的贡献 传播学科的创立《大众传播学》《传播学概论》《报刊的四种理论》 ①他使传播科学从梦想变成了现实,他是传播学的创立者; ②他是集大成者; ③是第一个具有创建“传播学”这样一个独立学科的明确意识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人; ④他建立4个专门传播研究机构、编辑、出版了近30部的著作; ⑤1949年出版《大众传播学》;

传播学教程各章节往届考研真题分布分析

传播学教程各章节往届考研真题分布分析 传播学教程》习题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一、名词解释 1、传播 2、大众传播 3、传播学 4、信息 二、简答题 1、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 2、简述人类传播的基本特点 3、如何理解传播的定义 4、传播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三、论述 1.试论研究传播学与中国的社会发展的关系 2.从北京蓝急速网吧纵火案及此后的政府相关政策,谈一谈大众传媒与青少年问题。 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市场引导下的传播业发展的利弊观。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一、简答题 1.技术在新闻传媒的形态变化中有怎样的作用? 2.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哪些阶段,试简述之。 3.谈谈你对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的理解。 4.报纸会消亡吗,谈谈你的看法。 二、论述题 1.论述“全球信息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冲击。 2.雪村的《东北人》绕过被音乐工业垄断的发行渠道,通过互联网和私人传播获得巨大的成功。请从传播主体多样化的角度谈谈这一现象所揭示的互联网对传统媒体工业体制造成的冲击。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一、名词解释 1.符号 2.编码和解码 二、简答 1.请以当代消费文化为例,谈谈社会象征文化的主要内容。 2.如何理解共通的意义空间 三、论述 1.论传媒与文化 2.谈谈你对易中天现象的看法 第四章人类传播活动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一、名词解释 1、受众 2、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3、线性传播模式 二、简答 1.你怎样理解媒介环境 2.什么是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它的提出者是谁?这个模式的局限性在哪里? 三、论述 1.传播模式经历了从直线传播、循环模式到系统模式等变化过程,请从传播模式发展变化的角度,分析传播思想的变迁与进步。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一、名词解释 1.人际传播 2.米德 二、简答 1.人际传播有那些基本功能 2.简述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一、名词解释 1、组织传播 2、群体压力 3、流言 二、简答题 1、什么是CIS战略? 2、流言及其传播特点是什么? 3、简述言语传播在公共关系中的应用,有那些长处何短处? 三、论述 1、组织进行对外宣传时,可利用的传播手段技巧有那些? 2、组织和公关人员应如何建立健全的媒体关系。 第七章大众传播 一、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 2、社会雷达 3、信息环境 4、信息过载 5、拟态环境 6、麻醉理论 二、简答 1、大众传播的基本特点 2、大众传播的四项基本功能 3、施拉姆是如何概括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的? 4、简述网络,手机,博客等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5、为什么说电视是一个娱乐主导性的媒介。 6、大众传播的“大众”和网络传播的“网民”的主要区别。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怎样理解大众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 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吉登斯提出) 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13、新闻事实(00、01考)——指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 14、新闻真实——新闻完全符合现实中相对应的客观事实,也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所报道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那件对应着的事实完全一致。 15、新闻真实性(98、00、05考)——指新闻具有的最基本的特性,即与现实中对应着的事实相符合的那种本质特性。 16、现象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外部形态上完全相符。 本质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 现实真实——指新闻事实真是再现了现实中新近发生的事实。 历史真实——指新闻事实的真实性为历史所肯定。 17、客观报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偏不倚、公正平衡地报道新闻事实,而不发表任何意见。 18、新闻客观性——指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一种打上了传播者思想烙印的客观事实,但它不

2020.8.29吉林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公基+护理)答案解析

2020.8.29吉林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公基+护理)答案解析 1.甲与乙发生争执,持尖刀追杀乙,乙的朋友丙刚好经过,见状捡起起地上的石头打伤甲的头部,丙的行为 A属于意伤害 B正当防卫 C紧急避险 D过失伤害 参考答案:B 2.甲公司同与乙公司签订了冻牛肉进口合同,货物数量为20吨,乙公司提货时发现甲公司实际提供货物为21吨,乙公司多收的一吨货物属于 A原始取得 B先占取得 C.不当得利 D.原物的孶息 参考答案:C 3.小东的父甲为了小东能顺利考进本市某著名民办小学,为其报了一个考前辅导班。 甲的行为是() A.委托代理 B.表见代理 C意定代理 D法定代理 参考答案:D 4.甲为了在直播中击败竞争对手乙,在网,络上公开捏造并散布乙销售假冒、伪劣化枚品欺诈消费者的事实,一时之间引起圈内热议,乙的直播间顾客瞬间减少,给乙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甲的行为侵害了乙的

A荣誉权 B.名誉权 C隐私权 D.商誉权 参考答案:B 5.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依法对刑事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是 A人民检察院 B公安机关 C.人民法院 D纪律监察委员会 参考答案:A 6.甲为了要回50万元的货款,将债务人乙扣押在自己一栋空置的房屋里已经一周,并言明:“啥时还钱,啥时放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构成绑架罪 B.欠债还钱,甲属于正当行为 C.甲构成非法拘禁罪 D.甲要钱的方式不妥,但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C 7.甲未婚,无子女,独居。甲考虑自已年事已高,身边需要人照顾,就和邻居家女儿乙签订了协议,乙承担甲的生养死葬,甲则将自住的房屋过户给乙,但甲将房屋过户后,乙开始虐待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属于违约 B.该协议须甲死后发生效力 C.甲有权主张乙返还房屋 D.甲与乙签订的是遗赠抚养协议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版)考试重点

第一章传播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库利的传播定义P2;皮尔士的传播定义P2-3;施拉姆关于传播的定义P3 二、传播与信息 信息定义P4、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P4-5 三、播的定义和特点 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系统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P8 一、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P10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P11;传播学的任务P11-12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马恩交往理论与美国传播学的本质区别P14-15 二、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精神生产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P16-17;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独立性和能动性P17-18 三、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播学的三个原则P18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二、动物传播的局限:动物传播的局限P24 三、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了语言的论述P26-27 四、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类语言的四个基本特征P27 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口语(命名)出现的意义P29;口语的局限P29-30 二、文字传播时代:文字的出现P30;文字发明的意义P31 三、印刷传播时代:印刷术的发明(中国造纸印刷术、古腾堡印刷机)P31-32;印刷媒介的意义(施拉姆的论述及郭的补充)P32 四、电子传播时代:电子媒介的意义(时空和速度的突破、声音与影像信息系统的体外化)P33;电脑,电子媒介发展趋势(电脑、无线、通讯卫星和数字化技术)P33-34 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信息社会的概念P35 一、媒介传播的进化与社会发展:哈特的媒介三分法P35-36 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贝尔的社会发展三大阶段P37;托夫勒的三次浪潮P38;信息社会在经济结构上的四个特点P38 三、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战后社会信息化的两个阶段(初级、高级)P39;社会“高度信息化”阶段的三个特点P39;世界各国建设信息社会(NII,GII)P39;我国信息化建设P39-40;对人类发展史的概要认识P40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一、符号的定义:永井田男的符号定义P42-43 二、信号与象征符:信号(signal)的特点P44;象征符(symbol)与信号不同的特征P44 三、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三类非语言符号P45

考研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区别

考研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区别

————————————————————————————————作者:————————————————————————————————日期:

考研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区别 考研选专业对考研人而言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有很多专业名称很相近,内容却大不相同,报考条件与培养方式自然也大相径庭。未免大家误选专业,凯程考研将为考研人推出系列易混淆专业对比,以让大家清楚其中的区别,选出最适合自己的考研专业。 新闻学和传播学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在不少地方是相通的。新闻学侧重于新闻采、写、编、评等业务实践层面,具体到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新闻采制和运作;而传播学研究范围广泛,与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文化研究等紧密结合,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各种传播活动,以及研究传播活动主体与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1.研究范围不同 新闻学主要以传统的报业为主,评论是重点。学习内容包括理论方面的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新闻史,实践方面的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新闻学有理论新闻学、中外新闻史、应用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摄影、编辑出版等专业分支。传播学除了报纸外,还涉及电视广播、电影甚至多媒体等几乎所有媒体的所有内容,此外广告、公关、民意测验等也在其包容之下。传播学学习的内容既有专业课程方面的人类学、语言学、符号学、信息学、社会学、心理学,也有广告、新闻、影视、营销、对外交流等内容。传播学包括传播法学、传播理论研究、媒介发展研究、跨文化交际、广告学、艺术传播等分支。 2.就业方向不同 新闻学多在传统的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单位就业,另外还可以在出版社、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工作,也有人考到教师资格证,到学校里当老师。传播学可在传统媒体、新媒体、广告公司、媒介研究公司、政府部门等就业,选择范围更加广泛。 3.考研复习要点不同 新闻是一门人文学科,其核心理念是公正客观平衡,培养的记者要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其核心课程是采访和写作,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多借鉴;传播学是社会科学,是商业社会下的产物,培养学者或者学者型记者,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要与传统的人文学科拉开距离,而多靠近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并且要多看欧美原著。 凯程教育张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总之,考研是一场“时间战”,谁懂得抓紧时间,利用好时间,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1.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 这里所说的计划,不仅仅包括总的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努力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把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这样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当然,总复习计划是从备考的第一天就应该指定的;月计划可以在每一轮复习开始之前,制定未来三个月的学习计划。以此类推,具体到周计划就是要在每个月的月初安排一月四周的学习进程。那么,具体到每一天,可以在每周的星期一安排好周一到周五的学习内容,或者是在每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学习计划。并且,要在每一天睡觉之前检查一下是否完成当日的学习任务,时时刻刻督促自己按时完成计划。 方法一:规划进度。分别制定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学习时间表,并把它们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按计划进行。

新闻学考前必会50题

新闻学考前必会50题 1、新闻学的学科归属与基本构成(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意识形态属性。 2、新闻的定义(陆定一、李良荣)、新闻的基本特征与新闻的要素。 3、新闻起源与新闻本原的异同。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起源(实践论)与本原(新闻与事实的关系,事实第一性)观。 4、新闻与宣传的异同。新闻与信息的关系。 5、新闻事业及其性质、社会功能与阶级性。 6、新闻价值的含义及其要素。作为新闻人选取新闻素材的标准,新闻价值观在当今的新闻实践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怎样看待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的区别。 7、新闻为什么必须是真实的(客观真实的前提、主观真实的努力、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如何看待新闻真实性、新闻客观性、新闻公正性的关系?新闻真实的含义与分类(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或者说个别真实与整体真实)。如何看待新闻的“本质真实”这一观点?结合实际分析,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与防止新闻失实的对应措施。 8、新闻媒介的定义。新闻媒介的种类及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结合实际,分析网络新闻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国内外著名新闻媒介机构概况。 9、结合当今全球新闻媒介发展的现实,分析世界上存在的不同的新闻媒介运行机制。 10、自由主义新闻理论与社会责任论的基本观点、精神实质以及两者的演变过程。 11、新闻自由的内涵及其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与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异同。 12、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职能及其实施方式。结合当前实际分析,在我国信息公开机制尚不前健全的情况下,新闻媒体如何在“正面宣传为主”的报道方针下实施新闻舆论监督?我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3、简述90年代以来出现在美国的“公共新闻”(或称“市民新闻”)理论。如何评价这一理论及其实践? 14、新闻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政治理论素养、文化知识素养、专业技能素养)和职业道德(资产阶级新闻职业道德的表现和评价,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特征)。 15、新闻工作的自律(行业协会、组织规章等)与他律(社会监督、法律等)机制及其关系。我国新闻业自律机制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新闻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新闻腐败、虚假新闻等)。 16、2005年3月,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出《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重在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新闻从业人员的采编行为,维护新闻界的良好形象,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结合新闻职业的特征和社会功能分析上述规定出台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17、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的内涵及其产生和发展演变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办报实践和新闻思想。我党三代领导核心的新闻思想。结合新闻传播的发展规律和党性原则,分析当前形势下党报的改革问题。 18、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基本流程。新闻报道的体裁及其特征。新闻写作的主要体例及其特征。新闻评论的含义、分类、特征及其社会功能。 19、新闻线索与新闻敏感。如何提高对新闻线索的敏感度? 20、最近,湖南师范大学紧急叫停“新闻炒作学”这一课程。结合这一实例,运用新闻学相关原理谈谈你对“新闻策划”这一观点和做法的看法。 21、“邸报”的含义及其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作为封建官报,“邸报”在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22、宋代小报出现的背景及其传播特征。 23、中国最早的近代报刊及其创办者和创办背景。 24、中国近代国人创办报刊的“三次浪潮”及其历史意义。 25、王韬及其《循环日报》。王韬的办报思想和政论思想。

公基必会50题题目

公基必会50题 一、单选题 1.下列体现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是(B )。 A.心外无物质,心外无理念 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C.世界源于五行,即金木水火土 D.世界是自我意识的产物 2.“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先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即把思想方法搞对头。”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这句话体现了( C )。 A.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 B.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C.实践需要以正确的认识作为先导 D.认识必然与实践同步进行 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出自王籍的《人若耶溪》,这句诗蕴含的哲学道理是(D )。 A.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B.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矛盾的对立统一,它揭示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领域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对立统一规律包含以下基本内容:①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双方所固有的两种属性,同一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斗争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②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统一是对立面双方的统一,它是以对立面之间的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矛盾的斗争性

寓于矛盾的统一性之中。斗争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在对立面的相互斗争中存在着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斗争的结果导致双方的相互转化,相互过渡。③矛盾的统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④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说明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哲学。故本题选D 4.八月一日建军节是为了纪念( B )。 A.中共一大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5.“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这段著名的话是毛泽东在(C )中提出来的。中共七大 A.《论联合政府》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6.关于古田会议决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第一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 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一系列重大原则 D.阐明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7.提交提案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下列关于政协委员提案的说法正确的是(A )。 A.属于学术研讨的提案不予立案 B.提案只能在政协全会期间提出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克劳斯,它概括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社会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而作为社会信息物质载体的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类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只有当人们对符号赋予意义时,解读才成为可能。由此可见,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传播(Communication),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其基本特点为: 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存在于动态的运动机制之中,也是一个复杂过程的集合体。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传播(communication)和社区(community)的词根相同,暗示了二者在本质上的相似性和关联性。传播必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同时,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可以说,社会关系式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 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就是按照传播系统进行分类的。 由此可见,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社会信息系统的功能是保持社会内部的联系和协调,收集、整理和传达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信息,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发展。因此,它必须对内形成有效的传播渠道,对外伸出普遍的触角。 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每个子系统既具有相对独立的结构和功能,与其他子系统互为环境,又与其他子系统相互交织、作用,其总体运动形成了社会信息系统的大运行。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充满着不确定性。如果这些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社会信息活动的主体——人能够凭借这种可塑性和创造性,不断发现和克服社会信息系统的障碍和隔阂,使之不断完善。

考研专家谈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区别

一、诞生背景不同 二、研究范围不同 新闻学主要以传统的报业为主,评论是重点。学习的内容包括理论方面的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新闻史,实践方面的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 传播学除了报纸外,还涉及电视广播,电影甚至多媒体等几乎所有媒体的所有内容,此外广告,公关,民意测验等也在其包容之下。传播学学习的内容既有专业课程方面的人类学、语言学、符号学、信息学、社会学、心理学,也有广告、新闻、影视、营销、对外交流等内容。 三、研究重点不同 传播学重理论研究,其研究路线是:多学科的理论探索-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和指导-理论上的提高与发展; 新闻学重业务研究,其研究路线是:实务-历史-理论。 四、研究方法不同 新闻学沿用传统的人文学科的思辨定性的分析方法; 传播学则以新兴的社会学科的优势和特点,多采用试验型的定量分析方法。 五、分支不同 新闻学有理论新闻学、中外新闻史、应用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摄影、编辑出版等专业分支; 传播学包括传播法学、传播理论研究、媒介发展研究、跨文化交际、广告学、艺术传播等分支。 六、就业方向不同 新闻学多在传统的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单位就业,另外还可以在出版社、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工作,也有人考到教师资格证,到学校里当老师; 传播学可在传统媒体、新媒体、广告公司、媒介研究公司、政府部门等就业,选择范围更加广泛。 七、考研复习要点不同 新闻的核心课程是采访和写作,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多借鉴。国内可以看李希光的采访和徐泓的写作,艾丰的书也不错。报纸和杂志可以多看南方周末、南风窗、新周刊、北京

青年报、京华时报、新京报等,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在国内新闻学领域,秦朔,胡舒立,卢跃刚,王克勤等都是领军人物。国外的麦彻尔的新闻采访和写作也是大家可以参考的。 新闻是一门人文学科,其核心理念是公正客观平衡,培养的记者要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 传播学是社会科学,是商业社会下的产物,它培养学者或者学者型记者。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传播要与传统的人文学科拉开距离,而多靠近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因为传播是西学,所以应该多看欧美原著,比如施拉姆、波特的《传播学概论》、奈斯比特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施拉姆、波特的《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等。 新闻学与传播学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新闻学学习内容】 1.理论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新闻史 2.实践方面: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 【新闻学的就业】 1.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 2.出版社 3.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 4.教师。 【新闻学的分支】 研究生阶段,新闻学要分好多方向。比如:理论新闻学、中外新闻史、应用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摄影、编辑出版。 传播学: 【专业学习内容】 1.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人类学、语言学、符号学、信息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学科。 2.传播学偏于理论。范围较为广。其中广告、新闻、影视、营销、对外交流等都有相关涉及。 【传播学分支】传播学也有分支。 1.传播法学 2.传播理论研究 3.媒介发展研究 4.跨文化交际 5.广告学 6.艺术传播。等等 新闻传播学:新闻学的发展比传播学要早很多。传播学涉及范围广,凡是与信息的流动有关的都可以成为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后来,随着传播学的出现,有人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