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氮气保护的操作方法
氮气测定的操作规程

氮气测定的操作规程氮气测定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用于测定样品中的氮元素含量。
下面是一份关于氮气测定的操作规程,供参考。
1. 实验室安全a. 氮气本身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但是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的氮气会引起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
因此在进行氮气测定时,要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避免氮气积聚。
b. 操作时要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防止氮气溅入眼睛或接触到皮肤。
2. 试剂准备a. 硝酸:浓硝酸,用于样品预处理。
b. NaOH:氢氧化钠溶液,用于中和反应。
c. 硼酸:用于样品的氮转化反应。
3. 样品处理a. 准备待测样品,按照所需的氮元素浓度进行取样。
b. 将样品加入到烧杯中,加入适量浓硝酸进行预处理。
加热样品以促进化学反应。
c. 待样品冷却后,用去离子水稀释至一定体积,以获得所需浓度的氮元素。
4. 氮转化a. 取样品溶液10ml,加入10ml的硼酸溶液。
b. 装入压力容器中,安装好压力表。
c. 施加适量压力,使样品溶液中的氮元素转化为氮气气泡。
5. 氮气收集a. 将转化的氮气通过密闭系统连接到收集瓶中。
确保气体不泄漏。
b. 根据实验需要,确定收集瓶的体积。
通常选择适量的收集瓶,以确保样品中的氮元素能够完全收集。
6. 氮气测定a. 打开收集瓶,将氮气导入氮气测定仪器中。
b. 根据仪器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确定氮气的含量。
7. 结果处理a. 根据测定得到的氮气含量,计算出样品中的氮元素的含量。
b. 将结果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
8. 清洁和储存a. 实验结束后,将试剂瓶、仪器和设备进行清洗,保持清洁干燥。
b. 存储试剂和仪器时,按照要求进行储存,避免误操作和损坏。
以上是氮气测定的一个基本操作规程,实际操作中还需根据具体实验条件和所用仪器的要求进行调整。
同时,在进行实验前,应详细了解试剂的性质和仪器的操作说明,按照安全操作规范进行实验。
氮气施工方案

氮气施工方案1. 概述氮气施工方案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氮气对特定区域进行处理和保护的方法和步骤。
氮气具有惰性和稳定性等特性,常用于惰化、冷冻、干燥和排挤氧气等应用领域。
本文将介绍氮气施工方案的原理、适用范围、施工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2. 原理氮气的施工原理主要基于其惰性特性,即氮气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通过将氮气注入特定区域,可以实现以下效果:•惰化作用:氮气可以排除氧气或其他易燃物质,防止火灾或爆炸的发生。
•冷冻作用:氮气具有较低的温度,可以用于冷冻食品、冷藏物品或冷冻设备的维护。
•干燥作用:氮气可以去除空气中的湿气,广泛应用于干燥设备、干燥环境等场景。
•氧化物排挤作用:氮气可以替代氧气,排挤含氧物质的反应和氧化作用,常用于保护对氧敏感的材料。
3. 适用范围氮气施工方案适用于多个领域和行业,如化工、制药、食品、半导体、生物技术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应用场景的举例:•化学实验室和工厂:氮气可用于保护和惰化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确保安全性。
•食品加工和储存:氮气可以冷冻、冷藏和保鲜食品,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电子和半导体制造:氮气被用于降低空气湿度、防止静电和杂质污染。
•药品制造和储存:氮气可以提供无菌环境,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4. 施工步骤步骤一:准备施工材料和设备在进行氮气施工之前,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设备:•氮气源:氮气通常通过液化氮、气化氮或氮气发生器供应。
•配气管道:用于将氮气从氮气源输送到施工区域。
•控制设备:如氮气压力控制器、流量计等,用于控制和监测氮气供应。
•安全设备:如防护眼镜、手套和防护服等,用于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步骤二:确定施工区域和施工目的根据具体的施工需求,确定需要施工的区域以及施工目的。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施工目的可能包括惰化、冷冻、干燥或氧化物排挤等。
步骤三:设置施工区域和安全措施在施工区域周围设置警示标识和临时隔离措施,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
根据施工目的,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通风系统、防爆设备等。
充氮气除氧操作规程(3篇)

第1篇 一、前言 充氮气除氧是一种有效的气体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制药等行业。该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充氮气除氧过程的顺利进行,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同时确保除氧效果达到预期要求。
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使用氮气对设备、管道、容器等进行除氧的操作过程。 三、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1. 氮气源检查:确认氮气源压力、流量、纯度等参数符合要求。 2. 设备检查:检查设备、管道、容器等是否完好,是否存在泄漏。 3. 安全防护用品准备:准备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尘口罩、防护服等。 4. 操作人员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培训,确保其掌握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
四、操作步骤 1. 打开氮气瓶阀门,缓慢释放氮气,排空瓶内空气。 2. 将氮气瓶与设备、管道、容器等连接,确保连接牢固。 3. 打开氮气瓶阀门,调整流量,使氮气以一定速度进入设备、管道、容器等。 4. 氮气进入设备、管道、容器等后,检查压力表,确保压力稳定。 5. 氮气进入设备、管道、容器等一段时间后,打开取样阀,取出气体样品,用氧分析仪检测氧含量。
6. 根据氧含量检测结果,调整氮气流量,确保氧含量达到预期要求。 7. 氮气除氧过程中,密切观察设备、管道、容器等运行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8. 除氧完成后,关闭氮气瓶阀门,拆下氮气瓶。 9. 清理现场,确保无残留物。 五、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中,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火灾。 2. 操作人员应穿戴好防护用品,防止气体泄漏对身体造成伤害。 3. 氮气除氧过程中,严禁人员进入设备、管道、容器等内部。 4. 操作完毕后,确保设备、管道、容器等内部氮气排放干净,避免残留。 5. 定期检查设备、管道、容器等,确保其完好,防止泄漏。 六、应急处理 1. 氮气泄漏:立即关闭氮气瓶阀门,切断泄漏源;通知相关人员,采取通风、排水等措施,降低氮气浓度。
2. 氧含量过高:立即停止氮气除氧操作,查找原因,采取措施降低氧含量。 3. 设备、管道、容器等发生故障:立即停止操作,采取应急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七、操作记录 1. 操作人员应详细记录操作过程,包括时间、温度、压力、流量、氧含量等参数。 2. 操作记录应保存完好,以便查阅。 八、附则 1. 本规程由相关部门负责解释。 2.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注:本规程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过程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2篇 一、前言 氧气、氩气、氮气作为常见的工业气体,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确保生产安全,防止事故发生,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5.2.1氮气及其氧化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设计一个有趣的插图,例如氮气分子和氧化氮分子的结构图,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③ 教学实际:
利用板书来展示氮气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反应,例如氮气的惰性、氧化氮的氧化还原反应等。
利用板书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例如如何制备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反应。
利用板书来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例如氮气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反应,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问题。
九.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
题目:请解释氮气的化学性质。
答案:氮气(N₂)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具有以下化学性质:
1. 氮气分子由两个氮原子组成,化学式为N₂。
2. 氮气是一种非常稳定的气体,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3. 氮气在高温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与其他元素反应,例如与氢气反应生成氨(NH₃)。
4. 氮气还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氮氧化物,如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₂)。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氮气及其氧化物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氮气及其氧化物的认识和理解。
氮气分析仪测氮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氮气分析仪测氮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在科学实验、化学制造、医药制造、工业生产等领域,氮气是一种常用的气体。
在工业和化工领域,氮气被用于防止热烫伤、防腐、氧化防护及加热处理等。
氮气分析仪测氮仪就是一种用来测定氮气含量的设备。
虽然氮气在日常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但在使用氮气分析仪测氮仪时,操作人员必须保证该设备的安全性及隔离性,在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以保证人员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下面是氮气分析仪测氮仪使用的安全操作及保护规程。
一、氮气分析仪测氮仪安全操作1.设备的安装1.检查氧化铝管,当碱性柱干燥后,将其安装在仪器上,并立即打开端口阀。
2.安装分析管,要保证其与仪器紧密连接。
如果管道不良或发现漏气现象,则不能进行操作,需要检修后再使用。
3.检查氧化铝管和分析管,确认是否松脱、受损、错装欠缺。
检查缺陷部分并立即修复。
2.设备的使用1.打开氮气分析仪的电源,然后调整其满刻度值和零点值。
2.打开安全切断门,然后将氮气管连接到样品采集瓶并打开氮气管,确保氮气管和样品采集瓶之间没有漏气或阻塞现象。
3.打开样品采集器,将样品引入氮气分析仪中。
等待数据稳定后进行读取和记录。
4.操作人员应该在设备周围,认真观察设备及周围情况,以守护设备及人员安全。
3.设备的停用1.当氮气分析仪停止使用时,应根据解锁程序,关闭分析器的所有门和阀门。
2.断开电源,不使用时,需要将设备关机。
二、氮气分析仪测氮仪保养规程1.在使用过程中,应按照使用说明书和操作流程,做好操作,并注意设备的保养,以保障设备安全和使用寿命。
2.每次使用结束后,要清洗氧化铝管和GC柱,消除其表面积积垢。
3.定期清除仪器箱内和外的尘垢。
4.保证仪器离线和校准之加热器及气相色谱柱系的清洗和燃烧管道的沉积。
5.每年对氮气分析仪进行专业维修,更换旧式零件,或更新设备,以维持其性能。
6.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有关氮气分析仪保养的培训,以保证其保护措施和系统的操作。
7.保持样品处理区域的整洁和清洁,定期检查及更换过滤器,防止细菌、灰尘和其他污染物堵塞样品池和管道。
氮气泄漏 处置方案

氮气泄漏处置方案在化学实验、工业生产等场所,氮气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气体,被广泛地应用。
然而,氮气泄漏时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严重的泄漏还有可能导致爆炸等意外事故。
因此,制定氮气泄漏处置方案至关重要,能够有效地遏制氮气泄漏,保障人员和场所安全。
下面是一套氮气泄漏的处置方案,以供参考:1. 制定事故应急预案针对不同场所可能发生的氮气泄漏事故,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对于及时处置事故、减少损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氮气泄漏事故应急预案•事故现场安全防护和人员疏散措施•氮气泄漏应对工具和物资的准备•应急处理流程和步骤2. 做好通风换气当氮气泄漏时,室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会迅速减少,空气浓度下降,容易导致窒息。
在处理氮气泄漏时,要及时打开通风设备,增加室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尽可能地排除泄漏氮气,保证人员和场所的安全。
3. 避免明火和静电氮气泄漏若接触到明火、静电等火源,易引起爆炸。
在做氮气泄漏处置时,要避免明火进入泄漏现场,同时保持现场干燥、清洁,以防静电聚集。
4. 戴好防护装备处置氮气泄漏时,应穿戴相应的防护装备,包括安全鞋、耐酸碱手套、防毒面具等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地保护人员的安全,在必要时也能提供一定的应急保障。
5. 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在遇到氮气泄漏时,要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根据泄漏情况和泄漏原因进行选择。
常用的氮气泄漏处置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切断氮气源:在氮气泄漏情况下,第一时间切断氮气源,是最基本的处置方式。
•密闭室内泄漏点:对于密闭实验室,可以关闭所有门窗,采用密闭处理方式,减缓氮气泄漏速度。
•使用洒水冷却法:若氮气泄漏已引起火灾,可使用洒水法降低燃烧温度和降低火源温度。
•使用干式氨水法:在氮气泄漏事故中,可以采用干式氨水法进行处理,将氨水浸泡在特制的干燥剂中,以减缓氮气的泄漏。
6. 彻底清洗处理后场地一旦氮气泄漏被控制,就需要彻底清洗处理后的场地。
清洗前,必须关闭相关设备、疏散人员并切断电源,然后使用适当的清洁剂配合水进行彻底清洗,以彻底清除场地上的氮气残留物。
氮气测定国标方法

氮气测定国标方法
氮气是一种常见的元素,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氮气测定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用于检测样品中氮气的含量。
国家标准方法被广泛采用,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国标方法,氮气测定可使用多种技术,其中最常用的是气相色谱法和加热导析法。
这两种方法在分析实验室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高分辨率和快速测定的优势。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分离样品中氮气成分的方法。
样品先通过适当的前处理步骤,然后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检测。
这种方法可用于测定各种样品中的氮气含量,如食品、土壤和水样等。
另一种国标方法是加热导析法。
这种方法利用样品中氮气与加热后的固体吸附剂间的化学反应,通过测量气体的释放量来确定氮气含量。
加热导析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样品,包括有机和无机样品。
国家标准方法不仅规定了氮气测定的技术方法,还包括了样品准备、仪器校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要求确保了每个实验室在进行氮气测定时都能获得一致的结果。
在进行氮气测定时,实验室应严格按照国标方法操作,并遵守标准实验室操作程序。
此外,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并对分析仪器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总的来说,氮气测定国标方法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分析技术,用于确定样品中氮气的含量。
这种方法被广泛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为科研、工业生产和环境监测等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数据。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引言氮是地球大气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也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氮及其化合物在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教学设计将以氮及其化合物为主题,通过探索氮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氮的基本性质,包括原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氮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3. 了解氨、硝酸和氮肥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氮的基本性质1.1 氮的原子结构:氮的原子序数为7,原子核中含有7个质子和中子,电子层结构为2, 5。
1.2 氮的物理性质:氮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密度较大,不溶于水,不能直接支持燃烧。
1.3 氮的化学性质:氮在常温常压下是稳定的,不与大部分元素反应,但在高温高压下能与氢、氧等元素发生反应。
2. 氮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2.1 制备方法:2.1.1 空气分离法:利用空分设备将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分离。
2.1.2 液化法:将空气冷却至低温,使氮气液化。
2.2 应用:2.2.1 工业应用:氮气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子、金属加工等行业,用作惰性气体、保护气体、冷却剂等。
2.2.2 医疗应用:氮气可用于医疗气体制备和药品生产等领域。
2.2.3 实验室应用:氮气可用于实验室中的反应保护、溶剂蒸发等实验操作。
3. 氨的制备方法和应用3.1 制备方法:3.1.1 氨气法:利用氮气和氢气在适当的条件下催化反应制备氨。
3.1.2 氨化法:将氮气和金属等反应制备氨。
3.2 应用:3.2.1 化肥制备:氨是制备氮肥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3.2.2 合成氨纤维:氨可用于合成尼龙等合成纤维的原料。
4. 硝酸的制备方法和应用4.1 制备方法:4.1.1 质子化法:将氮气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制备硝酸。
4.1.2 硝化法:将氨气和氧气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制备硝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是新手,这次的实验有可能要氮气保护,我以前没做过这个,心里没底,听说这个挺危险,想求有经验的大人给我些建议,谢谢!
相关回复: 作者: amshengtang 发布日期: 2006-03-08 氮气是惰性气体,很安全的!
作者: 水妖 发布日期: 2006-03-08 我不是说它本身危险,而是那个钢瓶,常听说弄不好就爆炸了,有点发憷!!
作者: hoppy 发布日期: 2006-03-08 氮气瓶一般接有高压阀和减压阀,高压阀显示瓶内气体的压力。使用时先把减压阀关闭打开高压阀,再慢慢开启减压阀。一般情况下这两个人阀门的旋转方向相反。
作者: 向前走 发布日期: 2006-03-08 不危险,很好操作的,我们经常用到,几乎就不用减压阀了
作者: hysyjd 发布日期: 2006-03-08 没啥子问题的, 不过减压筏还是要用的。 一定要检查减压筏是否关闭,然后才开总筏,然后通过减压筏调节 钢瓶本身是要进行年检的,所以一般不会发生爆炸, 但是千万不要对钢瓶进行加热或者碰撞一类的。
作者: nktong 发布日期: 2006-03-08 钢瓶爆炸的机会太小了,以至于可以忽略。 问题关键在于你是否会先对系统进行减压,然后再往里通氮气,如果那样的话,要小心。减压时肯定是封闭系统,通氮气如果太快而你没来的急在合适的时候打开系统的话,系统里氮气压力太大,会爆的。尤其是玻璃瓶子。
作者: 水妖 发布日期: 2006-03-09 困惑中…… 我的反应产物中有烯醇结构,所以想用氮气保护,但烯醇在进入下步反应前还要萃取,蒸馏,那时还要保护吗(杂保护?),烯醇常温下在空气中稳定吗(自言自语)
作者: 水妖 发布日期: 2006-03-09 嘿嘿,悄悄问个小白问题,氮气保护不是要在密闭系统中吗?但反应中的回流,蒸馏装置都必须保证是敞开系统啊!杂办?(脸红……我很笨!) 作者: weixiaobao-000 发布日期: 2006-03-09 hehe:)
作者: liuwenzhi1982 发布日期: 2006-03-09 回流不一定是敞开系统的,可以用液封,就是在回流冷凝管的上方用液封。
作者: 刁刁 发布日期: 2006-03-09 回流,蒸馏在密闭中?接液管上接个氮气球就ok了,你看看人家怎么处理THF的,没有一点问题,就是开氮气是要稳着点别把干燥管憋爆就行了
作者: hzx007 发布日期: 2006-03-09 氮气保护一般要在开放系统中进行,氮气在进入系统前先经过一个鼓泡气(起液封作用),具体样式可从 http://www.ilpi.com/inorganic/glassware/bubbler.htm了解,推荐用bubber standard oil那种,简便实用,国内买不到的话可请玻璃工加工。
作者: jelly 发布日期: 2006-03-09 蒸馏和回流时要注意不要把氮气从蒸馏瓶部位导入,否则会造成污染和损失。回流时氮气从冷凝管上部接入,蒸馏时从接尾管接入,用个三通管接,让氮气在系统外走过,放空,有一点点流量就可以了。如果讲究的话,在开始加热前先用氮气把整个系统flush一下,心里更踏实一点。
[ Last edited by jelly on 2006-3-9 at 11:20 ] 作者: xxb1005 发布日期: 2006-03-09 现在的气瓶的设计越来越科学.我们这有种高纯度的液氮.它的瓶上有个控制压力的伐.压力大了自动放气减小压力.如果受到颠簸或摇动他就自动放气调整压力.到安全气压时自动关闭.建议你们使用这种
作者: peach-li 发布日期: 2006-03-09 反应前先让反应体系通氮气数分钟,这时气体可开大,之后氮气可关小点. 通氮气本来就不能是密闭的
作者: lukehu 发布日期: 2006-03-09 在一般人的眼中N2是很安全,因为大气中有78%的N2,但实际在真有那么高枕无忧吗?是否因为我已经操作了几百次就没有危险呢?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事实上在化工中因为N2窒息而亡的事件数不胜数,光我接触到的资料就有几十例,关键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如何正确地使用N2钢瓶,在化工厂,一般都会将N2列为重点防护的对象,因为它确实可以使人窒息。尤其是在密闭的环境,例如不通风的实验室和通风橱内,所以如果你不清楚如何使用和连接N2高压钢瓶和减压阀,找一个懂行的人替你连接,并在完全掌握操作方法后再操作吧!不要拿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来做试验! 作者: huyuchem 发布日期: 2006-03-09 在回流管上面连个液封就ok啦!
作者: solarcell 发布日期: 2006-03-09 Nitrogen or Argon is denser than air
作者: aolan 发布日期: 2006-03-10 学到不少东西
[ Last edited by aolan on 2006-3-10 at 12:36 ] 作者: 19203137 发布日期: 2006-03-10 刚做过减压蒸馏,同氮气有三个目的1.提供汽化中心2.隔离空气,防止产物氧化3.保持气流稳定.操作还是很安全,规定是氮气瓶应放在另外的房间里的。操作时不要站在玻璃仪表前。
作者: 云乡 发布日期: 2006-03-10 千万不要对钢瓶进行加热或者碰撞一类的,避免爆炸。 氮气保护反应时,装置都必须保证是敞开系统。通过反应系统的氮气气流要小点,不要把反应液冲出来了。先通氮气一会再加热。 烯醇有的稳定(极端例子是酚类等),有的酚不够稳定,但它们能形成特殊结构的络合物(螯合物)时可以稳定,一般的络合物在有水等容易提供质子的物质时就不稳定了。
作者: linuxx 发布日期: 2006-03-10 最好就是用氮气球密封
作者: yyyyddmm 发布日期: 2006-03-10 回流一般不能密封,通过回流维持体系温度.密封了回流在哪发生?只有器壁回流了.起不到回流作用.氮气瓶一般比较安全,注意一,瓶体不要受热和激烈震动;二,减压表螺蛳扣要上紧,出气口不要对着人.新瓶内130公斤压力不是玩的.看你的系统氮气密度小,浮在上部.回流不要太激烈氮气就起到保护作用了.
作者: wangyanweishe 发布日期: 2006-03-11 可以敞开做
作者: wangyanweishe 发布日期: 2006-03-11 可以敞开做.以前做苯乙烯的离子聚合 ,做好的丁基li为了不使其失效,就是一边通氮气,一边用注射器吸的 作者: ruyichen 发布日期: 2006-03-13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水妖 at 2006-3-9 09:10 AM: 嘿嘿,悄悄问个小白问题,氮气保护不是要在密闭系统中吗?但反应中的回流,蒸馏装置都必须保证是敞开系统啊!杂办?(脸红……我很笨!) 只要在氮气氛中就行了,不用密闭的。大不了浪费一点气体而已!
作者: samuel01 发布日期: 2006-03-14 >>>>>>>>>>>>氮气保护不是要在密闭系统中吗?但反应中的回流,蒸馏装置都必须保证是敞开系统啊!
9楼,插个氮气球就行了。回流时插个氮气球就行,不是敞开系统呀 作者: cbio880 发布日期: 2006-03-14 那你可以用微量的氮气一直通着不就OK了 这样体系中不就多是氮气了吗!
作者: yangjun0217 发布日期: 2006-03-14 我才做了一个酮基α位上生成一个烯醇结构的实验,并且这个东西更不稳定。肯定要氮气保护。也可以采用液封,氮气瓶的操作楼上的师兄们已说了。当然,怕冲破玻璃瓶,可以用气袋转一下,用氮气袋通氮,这样就安全多啦。至于提取和蒸馏,可选低沸点、与水不相溶的溶剂例如二氯甲烷等,减压蒸馏,严格控制蒸馏温度,防止物料发生变化。就行啦!
作者: aska928 发布日期: 2006-03-14 氮气钢瓶爆炸的几率比你做实验爆炸的几率可是小多了! 氮气保护有两种操作方法: 1,氮气流保护:就是使氮气一直处于流动状态,适合于经常需要加料,不密闭的装置,但比较耗氮气; 2,氮气保护:就是使装置中充满氮气,适合于开始加料后一直密闭反应的实验,通常制作一个氮气球,这样即使装置中的压强发生变化,气球也会缓冲一下。;)
作者: xiaoyou_sc 发布日期: 2006-03-14 如果你的反应不是很大的话,可以用个气球就可以了
作者: sukong 发布日期: 2006-03-15 我来说两局,氮气保护也可以不用钢瓶,你到医院去买一个氧气袋,最好买两个,用氧气袋来释放氮气,压力小,流速小,但是可以保证保护好反应体系,如果你的翻印不释放气体,可以在回流冷凝管出口接一个大气球,间歇加入氮气 作者: zhouhuazaohua 发布日期: 2006-03-15 我的做法是在冷淋管上接保护气球,以做缓冲与密闭之用。
作者: weizheng_58 发布日期: 2006-03-27 建议你在试验前多查一些相关资料可能对你的问题又很大的帮助!
作者: etongtong 发布日期: 2006-03-27 氮气保护不是要在密闭系统中吗? 哈哈,加个油封啊,氮气保护是指用氮气氛代替空气,可以隔绝O的影响,油封会平衡内外压力,不会造成爆炸的。:D:D:D
作者: wangyu112 发布日期: 2006-03-27 氮气保护一般情况下可以不需密闭系统,只有从反应瓶的一口通入,另一口出气就可以了(反应体系自然就处在保护状态下了),调节减压阀,保持很微小的流量,投料前可先通一段时间的氮气,稍后再投料反应。
作者: edupeng 发布日期: 2006-03-27 给大家提个醒 最好还是要在在进入反应器之前干燥纯化以下,比如说干燥一下,不过问大家一个问题:我用浓硫酸干燥会不会把气体酸化影响我反应阿??
作者: ericshen 发布日期: 2006-03-27 氮气保护包括两个方面,一般装置中就已经具备这个功能.管子通过旋塞,可以先接到一个油泵,将空气抽尽,然后旋动旋塞到另一边,通入氮气,通一会儿之后,将阀门开小,这样之后就可以需要的反应,当然气是一直通着的. 另外使用钢瓶注意安全.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用气球,内部充入氮气,然后气球接入反应器中,也起到氮气保护的作用,只是这样需要隔一段时间充一次气.
作者: ericshen 发布日期: 2006-03-27 另外,对于密闭的要求是不高的.
作者: apple999 发布日期: 2006-03-28 氮气保护一般只保护易氧化物质和对水不稳定的物质中间体.通氮气是为了除去空气当中的氧或水分,有些反应会除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