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休克: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导致全身细胞急性缺氧,代谢障碍和器官功能受损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征。
2,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及损伤、手术、烧伤后并发的感染。
3,颅内压增高:是指各种原因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缩小,颅内压持续在2.0kpa以上,从而引起相应的综合征。
4,腹膜刺激症:腹肌紧张、腹部压痛反跳痛,三者合称腹膜刺激征,为急性腹膜炎标志性体征。
5,肠梗阻: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肠道运行和通过障碍而导致肠道和全身的病理变化。
6,尿路(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
7.外科感染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手术、烧伤等并发的感染,在临床上相当多见,按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可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感染,按病程分为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和亚急性感染。
8.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与腔静脉交界处的压力,是反映右心前负荷及右心功能的相符。
9.低血容量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因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于第二间隙,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降低而致的休克。
10.脑复苏为了防治心脏停搏后缺氧性脑损伤所采取的措施称为脑复苏
10心肺复苏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以人工呼吸代替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序贯继发两个或更多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或衰竭。
无菌术:即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无菌术的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和一定的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
灭菌: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生物,但并不要求清楚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
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或混合性缺水,在外科最易发生,此时水钠成比例丢失,细胞外液(包括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细胞内液向胞外转移。但血清钠在正常内,细胞渗透压也可正常。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或继发性缺水,水钠同时丢失,但失钠多于失水,故血清钠低于正常,细胞外液低渗。
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水钠同时丢失,失水大于失钠,故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高渗。严重时,细胞内液可向细胞外间隙转移,导致细胞内外液量均减少。
休克:各种强烈的至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特点是微循环障碍,重要脏器的灌注障碍和细胞及器官的代谢障碍,是一种危重的全身病理过程。
休克指数:等于脉率/脉压,用以判断休克的有无及轻重。

指数为0.5表无休克,1.0~1.5表有休克,>2.0表严重休克。
SIRS: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是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机体失控的自我持续放大和自我破坏的全身炎性症反应。表现为:体温>38℃或<36%;心率>90次/分;呼吸急促>20次/分或过度通气,PaCO2<4.3KPa;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未成熟白细胞>10%。
MODS:指在严重创伤,感染和休克时,原无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同时或短时间内相继出现两个以上系统和器官功能障碍,以致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必须靠临床干预才能维持的综合征。
ARF:急性肾衰竭,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在短时间内出现血中氮质代谢物积聚,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全身并发症,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因肺实质发生急性弥漫性损伤而导致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
高敏反应:用小量局麻药即出现毒性反应症状者,称为高敏反应。
全身麻醉:麻醉药经过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进入人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智消失,全身痛觉消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的方法。
局部麻醉: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这些周围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产生局麻作用。
心肺脑复苏: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以人工呼吸代替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并尽量维持脑组织的灌流。
围手术期处理:围术期处理是以手术为中心,包含着手术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处理,目的是将这三个阶段的处理贯穿起来作为一个整体,使病人能获得最佳的手术治疗效果。
创伤(trauma)是指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所造成的组织连续性破坏和功能障碍。
一期愈合,组织修复以原来细胞为主,愈后功能良好。
二期愈合,组织修复以纤维组织为主,愈后功能不良。
外科感染(surgical infection)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
条件性感染:在人体局部或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低的条件下,本来栖居于人体但未致病的菌群可以变成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称为条件性或机会性感染。
二重感染:在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过程中,原来的致病菌被抑制,但耐药菌株如金黄葡萄球菌、难辨梭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大量繁殖,致使病情加重。这种情况称为二重感染或菌群交替症
疖(furuncle)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表现为局部红、肿、痛的小结节,数日

后出现黄白色小脓栓。
痈(carbuncle)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痈呈一片稍隆起的紫红色浸润区,质韧,界限不清,中央部的表面有多个脓栓,破溃后呈蜂窝状。延误治疗易导致脓毒症。
皮下急性蜂窝织炎:是发生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感染,致病菌主要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其特点是弥漫性炎症,病变不易局限,扩散迅速,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
丹毒(erysipelas)是皮内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黏膜的细小伤口入侵所致。
脓毒症(sepsis)是有全身性炎症反应表现,如体温、循环、呼吸等明显改变的外科感染的总称。
菌血症(bacteremia)是脓毒症的一种,即血培养检出病原菌者,多有明显的感染症状。
破伤风(tetanus)是由破伤风梭菌(厌氧菌)侵入伤口,在无氧的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外毒素,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交界性肿瘤(临界性肿瘤)形态上属于良性肿瘤,但呈浸润性生长,切除后易复发,甚至可出现转移,生物行为上显示良性与恶性之间的类型。
种植性转移为肿瘤细胞脱落后在体腔或空腔脏器内的转移。
根治手术包括原发癌所在器官的部分或全部,连同周围正常组织和淋巴结整块切除,并应用不接触技术阻隔肿瘤细胞沾污或扩散,结扎回流静脉血等措施。
扩大根治手术在原根治范围基础上适当切除附近器官及区域淋巴结。
11,急性肾衰竭: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障碍以及由此所致的短时间内血中氮质代谢产物积聚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紧急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