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人类健康的作用

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人类健康的作用
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人类健康的作用

 

中国食用菌 2007,26(6):3~8

E D I B L E

F U N

G I O FC

H

I N A

C N 53-1054/Q I S S N 1003-8310 

*通讯作者:马海萍,E -m a i l :m p p 0@163.c o m

收稿日期:2007-05-12

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人类健康的作用

张树庭

1

(撰),马海萍

2*

(译),林懿宁2,谢意珍

2

(审校)

(1.香港中文大学国际蕈菌生物技术服务中心, 香港 沙田;2.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粤微食用菌技术有限公司, 广州 510070)

中图分类号:S 64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10(2007)06-0003-06

1 引语

世界著名的真菌学业余爱好者R .G o r d o nWa s s o n 教授在1957年提议将人分成2类,并用他创造的新词将熟知并热爱真菌的那些人称为M y c o p h i l i e s(真菌喜爱者),而将那些不了解、不喜欢甚至害怕真菌的人称为M y c o p h o b e s(真菌厌惧者)(Wa s s o n a n d Wa s s o n .1957)。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积累了许多新的食用菌种类的知识。据报道,目前可以识别的食用菌种类已达14000种(H a w k s w o r t h ,2001),但仍有许多未知的种类有待人们去发现(约126000种)。有着有趣而悠久的历史、又称为大型真菌的食用菌,几乎随处可见。已发现的长在腐烂木头上的蘑菇估计已有大约3亿年历史。而且几乎可以肯定,远古人以野外采集的蘑菇作为食物。近年,又有事实证明蘑菇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圣经》将荒漠中的块菌(T e r f e z i a a r n e n a r i a )比作“上天所赐的面包”和“古以色列人所得的天赐食物”(P e g l e r ,2002)。

据估计,中国大约有1500种~2000种食用菌,其中981种已经被确认。截至2002年,已有92种驯化成功,其中约50种已进行商业化栽培(M a o 2004)。

2001年,世界食用菌产业的市场价值估计超过400亿美元。食用菌产业主要可分为3部分:食用菌、药用菌和野生菌。已成立或召开的一些与食用菌产业各部分有关的国际组织或研讨会,使食用菌产业受到国际上的极大关注,比如食用菌产业:国际食用菌科学学会(I S M S );食用菌生物学和药用菌产品:国际食用菌生物学与产品协会(WS M B M P );野生菌:国际食用菌根菌研讨会。这3个国际组织已经做了很多促进各自领域发展的工作,尤其是在将科学家汇聚在世界论坛上进行有益的讨论,促进研究和传递有价值的信息等方面。

众多已知食用菌种类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世界食用菌产量正稳步增长,主要是由于中国、印度、波兰、匈牙利和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的重大贡献。但是,珍贵的食用菌根菌的产量仍继续下降。这引发了改良栽培方法的研究,希望日后会有更多研究进入这一领域,以便可实现通过“半栽培”

的方法获得更大量的野生菌。总的来说,食用菌产业的技术开发在提高生产能力、革新栽培技术、改进食用菌成品以及利用食用菌的天然品质赋予人类健康和使环境受益。

人类在不断地寻找能改进生物功能和增进人们健康的新物质。近年来,西方社会已逐渐转向将植物、菇类、中草药和食物作为健康增强剂的来源。这些产品被赋予各种名称:维生素、饮食补充剂、功能食品、植物化学剂、营养品(Z e i s e l ,1999)和保健品(C h a n g a n dB u s w e l l ,1996,2003)。

还有越来越多实验证据支持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食用菌营养和药用价值的观察。食用菌是高品质和高经济价值的农产品。食用菌通常具备食物的3个性质:营养、美味和生理功能。而且,由于利用药用菌治疗非洲爱滋病人的试验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使得近年来食用菌的价值大为提高。

但是,需要维持当前的发展趋势并继续寻找新的机遇。这个挑战就是要清楚地认识到消费力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而增强,并利用这一机遇促进更多食用菌及食用菌产品的消费。

2 世界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虽然从野外采集蘑菇并经人工栽培作为食物和药用已有成百上千年,但食用菌产业的3个主要部分只是最近才被确认。这3部分已被世界公认为重要的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见图1),它们有着各自特定的身份(领域)和开发途径:(1)栽培的食用菌(直接或间接以食用菌本身为食物);(2)药用菌(作为营养治疗或饮食补充剂的食用菌衍生物)和(3)包括食用菌根菌、共生菌和有毒蘑菇(目前为止只能从野外采集到的)在内的野生菌。3大重要国际组织或研究会的发展使食用菌产业的这3个组成部分受到国际上的极大关注,显示出它们对人类幸福做出的积极贡献。

2.1 主要与食用菌产品(食用菌本身)有关的食用菌国际性活动始于1950年5月3日~11日在英国彼得伯勒举行的首届国际食用菌科学大会。组委会包括有主席F .C .A t k i n s 和委员P .J .B e l s 、E .B .L a m b e r t 、R .L .E d w a r d s 。组委会成员后来成立了国际食用菌科学委员会,最后又发展为国际食用菌

中国食用菌 E D I B L EF U N G I O FC H I N A V o l.26 N o.6 

科学学会(I S M S)(P e r s o n a l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w i t hP e t e r F l e g g 2005)。

第17届I S M S国际大会将于2008年5月21日~24日在南非开普敦举行。I S M S传统上以双孢蘑菇为重点。近几年来,I S M S关注的内容已更多样化,但仍以关注双孢蘑菇为主。

图1 食用菌产业由栽培的食用菌、药用菌和野生菌3部分构成。

注:单箭头表示食用菌和药用菌的种数随着鉴定、驯化未知野生菌而增加。双箭头表示大部分食用菌品种也有药用特性,同时,很多药用菌可人工栽培。

2.2 主要与食用菌产品(食用菌衍生物)有关的药用菌国际性活动始于1993年8月23日~26日在香港举行的首届国际食用菌生物学及产品大会。组委会成员有主席张树庭和委员J.A.B u s w e l l、V.E.C.O o i、K.W.K.L i u、S.W.C h i u。

国际食用菌生物学与食用菌产品学会(WS M B M P)是为回应前一年在香港举行的大会上参会者的浓厚兴趣而于1994年成立的。WS M B M P旨在通过出版物、会议和其他合适的手段,促进与食用菌生物学和食用菌产品(源于食、药用菌和野生菌的具有药用特性的食用菌衍生物)有关的基础及与应用知识的提高和应用。WS M B M P每3年举行一次会议———国际食用菌生物学及产品大会(I C M B M P)。第6届I C M B M P 将于2008年9月于德国波恩举行。

食用菌产业中的药用菌国际性活动随着1999年《国际药用菌》(I J M M)的创办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该杂志以S o l o m o n P.Wa s s e r为总编辑,T a k a s h i M i z u n o、张树庭和A l e x-a n d e r L.We i s担任编辑。它促进了首届国际药用菌大会(I M M C)于2001年12月12日~14日在乌克兰基辅(K i e v, U k r a i n e)召开,并一致通过I M M C每隔2年召开一次。第二届I M M C于2003年7月17日~19日在泰国芭堤雅(P a t-t a y a)举行,第三届I M M C于2005年10月12日~17日在美国华盛顿淘圣港(P o r t T o w m s e n d)召开。第四届和第五届I M M C将分别于2007年在斯洛文尼亚(S l o v e n i a)和2009年在中国召开。

2.3 主要关于食用菌根菌的野生菌首次国际性活动是以1999年在瑞典乌普萨拉(U p p s a l a)召开第二届国际菌根大会的会前活动形式出现的。2年后,第二届国际食用菌根菌研究会(I W-E M M)于2001年7月3日~6日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C h r i s t c h u r c h)召开。第三届I W-E M M由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于2003年8月16日~22日主办,第四届于2005年11月29日~12月2日在西班牙穆尔西亚(M u r c i a)举行。第五届I W-E M M将于2007年在中国云南召开。值得注意的是,食用菌根菌属于野生菌中的一个特殊类群。野生菌还包括其他一些共生菌,如白蚁菇、能引起幻觉的和有毒的蘑菇。

这3个国际组织/研究会为促进各自领域的发展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将科学家汇聚在世界论坛上进行有益的讨论,促进研究和传递有价值的信息。食用菌产业的3个部分之间没有竞争而是互补。

3 世界食用菌的生产趋势

到目前为止,双孢蘑菇的产量在西方国家仍位居第一。但现在,在亚洲早已普及的食用菌(如香菇、金针菇等)正冲击着西方市场。毫无疑问,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香菇很可能成为世界上最普及的栽培食用菌,假如现在还不是,在今后将会是的。

总体来说,世界食用菌产量正稳步增长。这主要归功于中国、印度、波兰、匈牙利等发展中国家。相反欧洲国家、美国和日本的食用菌产量保持不变甚至有所下降。例如,从1999年到2002年,10个欧洲国家的食用菌产量呈2%上下浮动;2003年的产量是803400t,比2002年下降了5.4% (见表1)。而2003年10个新成员国家成员为市场总量增加了182500t。因此,考虑到这个额外的增加量,2003年欧洲的总产量至少有985640t。

表1 欧洲国家1999年以来的食用菌产量(×1000t)国家

年度

19992000200120022003荷兰258.0265.0275.0270.0265.0

法国151.9154.0150.5140.0133.0西班牙74.079.084.086.088.0

意大利80.088.088.088.076.0

英国102.988.086.086.066.0

爱尔兰62.066.567.766.066.0

德国60.062.063.062.062.0

比利时44.541.542.541.540.0

丹麦8.37.87.47.47.4

总计841.6851.8864.1846.9803.4

来源:M u s h r o o m B u s i n e s s N0.4,A p r i l2004。

从表2可见美国的产量具更稳定的趋势。与前一年相比,2000年~2001年的销售量下降了0.8%,2001年~2002年下降了1.8%,2002年~2003年大致不变,2003年~2004

4

 第26卷 第6期 张树庭,等: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人类健康的作用

年上升1.0%,2004年~2005年下降0.5%。而销售额的相

关资料显示出更大的波动,与前一年相比,2001年~2002

年销售额增加4.0%,2002年~2003年下降1.4%,而2003

年~2004年又增加3.2%,2004年~2005年又下降1.1%。

2004年~2005年美国栽培的食用菌销售量为386908t。

表2 美国伞菌和特色菌的产量(销售量)

年份

销售量

/×1000k g

价格

/U S$.k g-1

总销售额

/百万U S$

1999~20003932542.21867.1

2000~20013900652.23868.7

2001~20023830342.36903.5

2002~20033847192.32890.6

2003~20043887162.36918.9

2004~20053869082.34908.4

来源:美国国家农业统计中心(N A S S)2005,美国。

在日本的食用菌市场,可见某些食用菌种类,如金针菇、猪苓、真姬菇(海鲜菇)和其他新品种食用菌的销售增长,而传统食用菌品种如香菇、松口蘑(松茸)和平菇产量已在下降。产量下降的结果意味着海外国家有更大的出口机会。事实上,已有的数据表明,香菇和松口蘑的进口数量占国内消费的百分比有所增加。

表3 1997年~2001年日本进口的香菇和松口蘑占国内消费比例品 种19971998199920002001

干香菇/%6363636466

鲜香菇/%2630313835

松茸/%9293959597

来源:M A F F,2002。

而另一方面,中国的食用菌产量已有大幅度增长,为世界食用菌产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表4)

印度食用菌的年产量从2001年的5000t增长至2004年的10000t,预期在可预见到的将来每年将递增约25%。

从1945年开始,拉丁美洲的食用菌年产量稳步增长。1995年至2001年期间,该地区食用菌的商业产量从49975t ~65951t,增加了32%。这意味着食用菌产量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M a r t o n e z-C a r r e r a,2006)。

表4 1978年以来中国对世界食用菌产量的贡献

年份世界产量

/×1000M t

中国产量

/×1000M t

中国的贡献/%

19781060.060.05.7

19831453.0174.512.0

19903763.01083.028.8

19944909.32640.053.8

19976158.43918.063.6

200212250.08650.070.6

来源:C h a n g,1991a n d1999;H u a n g,2000;a n dc o u r t e s y c o m m u-n i c a t i o n s w i t hC h i n a E d i b l e F u n g i A s s o c i a t i o n.

表5 美国的食用菌产业受控于双孢蘑菇

食用菌产品

2002~

2003

2003~

2004

2004~

2005双孢蘑菇/t379318.80381479.40380083.00

占总量份额/%98.6098.4098.20香菇/t3390.503506.104118.40占总量份额/%0.900.901.10平菇/t1812.602008.202453.00占总量份额/%0.500.500.60小计/t384521.90386993.70386654.40占总量份额/%99.9099.9099.90其他/t197.30541.00253.50占总量份额/%0.010.010.01总计/t384719.20387534.70386907.90占总量份额/%100.00100.00100.00

来源:美国国家农业统计中心(N A S S)2005,美国。

表6 亚洲的食用菌产业品种多样化(2003年的资料)

产 品

中国(x1000t)

/中国台湾(t)

日本/t南韩/t 双孢蘑菇1330.4/4276-19790占总量份额/%12.8/4.0-11.6香 菇2228/360003529441876占总量份额/%21.5/33.410.724.6平 菇2488/4540521961965占总量份额/%24.0/4.21.636.5小 计6046.4/4481640513123631占总量份额/%58.2/41.612.372.7其 他4340.5/6298429033346369占总量份额/%41.8/58.487.827.3总 计10386.9/107800330846170000占总量份额/%100/100100100

来源:C h a n g,2006;C u i,2004;H o a n d P e n g,2006; Y a m a n a k a,2006。

4 食用菌生产模式的差异

英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的食用菌产业几乎全部集中于双孢蘑菇一个品种。双孢蘑菇在其产业中几乎占了100%的绝对优势(G A Z E,2005)。在美国,双孢蘑菇占据了该行业的98%、香菇占1%、而平菇只占了约0.5%(表5)。但值得注意的是,双孢蘑菇是多种食用菌中唯一一种全球性栽培的品种。

在欧洲第3大食用菌生产国西班牙,朝双孢蘑菇倾斜的生产模式则略轻微。2004年西班牙的食用菌产量为110

5

中国食用菌 E D I B L EF U N G I O FC H I N A V o l.26 N o.6 

000t,比1992年26512t增长了315%。其产品结构为双孢蘑

菇80%、平菇15%和香菇5%。

另一方面,在东亚国家,如表6所示,特色菇比双孢蘑

菇更受欢迎。2003年,食用菌总产品中,双孢蘑菇在中国占

其食用菌总产量的12.8%,在南韩占其食用菌总产量的

11.6%,而日本则没有。此外,双孢蘑菇、香菇和平菇这3

大品种合起来就几乎100%构成了美国和西班牙的食用菌产

业,而这3种菇品在韩国占其食用菌总产量的72.7%、在中

国占58.2%、而在日本只占12.3%(表6)。这就意味着在

这3大亚洲国家尤其是日本,更多其它的食用—药用菌已被

栽培并上市交易。如上所述,近几年来,这些所谓的特色菇

品已经冲击了西方市场。

可以预料,这些菇品将会在全世界的食用菌市场上变得

越来越重要。

5 野生菌

食用菌产业一个最新进展是对具有较高价值的野生菌的

逐步重视。由于大部分野生菌都不能栽培,经常关注野生菌

情有可原。野生菌的食用价值也吸引了很多消费者。然而,

为了能确保更大量地、长久地享用这些菇品,还需要日益重

视保护这些野生菌生长的自然环境以及深入研究其栽培

方法。

由于这些磨菇是在野外发现且大部分不能栽培,其产量

更是不可预测和不稳定。令人遗憾的是,从自然森林采获的

野生菌已经急剧下降。法国P e r i g o r dB l a c kT r u f f l e(黑孢块

菌)的产量已从1905年的1000t下降到现在的不足100t。

日本松口蘑(松茸)的收成也已下降,从1940年的12000t

下跌到1970年的2000t,2001年下跌到79t。

然而,野生菌经济却正在增长。尤其是中国,其松口蘑

产品经济在上升。事实上,中国正逐步成为松口蘑的主要生

产国和出口国。出口松口蘑到日本的国家正在增加,包括朝

鲜、韩国、加拿大、摩洛哥和墨西哥,中国也是其中之一。

大部分野生菌属于菌根类,其市场价值总额大约是26

亿美元(表7),而所有的野生菌市场价值总额大约是30亿

美元。

表7 可食用菌根真菌的价值

种 类世界市场价值

/U S D

世界产量/t

批发价格

/U S D.k g-1

牛肝菌>$250m20000~100000$13~$198鸡油菌$1620m200000$8~$19

松口蘑$500m2000$40~$500黒松露>$150m150$250~$1200意大利白松露>$150m50~200$100~-$1500总 计>$2600m

来源:H a l l e t a l.,2003。6 食用菌与人类健康

6.1 食用菌

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支持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食用菌营养和药用价值的观察。食用菌是高品质和高经济价值的农产品。通常,食用菌拥有食物的3个性质:营养、美味和生理功能。

6.1.1 营养价值 食用菌富含蛋白质、几丁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低含量脂肪中有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热量,且不含胆固醇。

对食用菌的营养价值陈述于下(L e l l e y,2006):食用菌能量低,有利于减肥;食用菌中嘌呤(咖啡碱)含量低,有利于代谢病(痛风、风湿病)患者的饮食;食用菌中葡萄糖含量低,而甘露醇含量较多,尤其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菌中钠含量非常低,适合高血压患者的饮食;食用菌中几种维生素的含量都很高,是重要的正分子(O r t h o m o l e c u l a r)方面。意味着可以通过食用蘑菇来满足对不同维生素的每日需求;食用菌中钾、磷的含量都很高,也是很重要的正分子方面;最后,食用菌中硒的含量很高。硒被认为是一种优良的抗氧化剂。

6.1.2 美味 因为其独特的香味,食用菌常作为美味的食品和食物调味剂。除了易挥发的8种碳化合物以外,其典型的食用菌香味成分由水溶性味觉成分如水溶性糖、多元醇、有机酸、游离氨基酸和5-核苷所构成。

6.1.3 生理作用 食用菌含有若干种生理活性物质,包括高分子量多糖(主要是β-D-葡聚糖)、杂多糖、壳质物质、肽聚糖、蛋白聚糖、外源凝集素、R N A组分、膳食纤维和低分子量有机物如萜类化合物、类固醇、新苯酚。因此,所有的食用菌都是现代社会中宝贵的健康食品。

6.2 药用菌及其产品

药用菌产品是指选出具有药用性质的食用菌品种,将其子实体、菌丝体、培养基和孢子通过生物技术加工得到的真菌衍生物。中国有句谚语“药食同源”,尤其适用于既有营养价值又有药用和滋补特性的食用菌,长久以来已得到认可。营养分析显示,食用菌富含高质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不饱和脂肪酸和纤维,且其核酸含量低至足以作为蔬菜可日常食用(S t a m e t s2005a)。从药用角度来看,食用菌对大范围的人类疾病都有益处,这也是对历史经验观察的结果。

近几年来,将食用菌作为能改进生理功能的新化合物的来源,以及将食用菌产品作为饮食补充剂和其它药用的活动的开展,激起人们对食用菌产生浓烈的兴趣(W a s s e r2002a, b;C h a n ga n dB u s w e l l2003,S t a m e t s2005b)。此外,现代分析技术的应用为几个世纪前的经验观察建立了科学依据。过去的二十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表明,把食用菌作为功能食品来食用或者服用,提取食用菌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饮食补充剂,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某些情况下甚至能使疾

6

 第26卷 第6期 张树庭,等: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人类健康的作用

病消退。很多情形,此举被认为是提高了人体的免疫答应。由于现今工作要求高、压力大,造成应激水平升高而导致人体的免疫应答减弱。

新造“M u s h r o o mN u t r i c e u t i c a l s”(食用菌营养剂)这一词,包含了从食用菌子实体或菌丝体(及培养液)中,提取的生物活性反应调节剂的营养特征和药用特征两方面(C h a n g a n d B u s w e l l1996)。目前,食用菌代表一种可提取的、最快速增长的资源,既可作为增强健康的食物补充剂,又能预防和治疗人类疾病。由于食用菌作为食物来源由来已久,食用菌原料被划为“一般认为安全”一类。并且,真菌营养剂的毒性非常低,即使高剂量,也明显地很少有使用合成药经常伴随的各种副作用。

6.3 关注非洲对艾滋病的挑战

艾滋病是一种在全世界尤其是非洲的毁灭性的流行病。据报道,艾滋病是引起非洲人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全世界大约有1200万儿童因为艾滋病而失去了单亲或双亲。减缓孤儿流行病增长的最好方式是使母亲存活。从利于增强艾滋病受害者的免疫防御系统、减少体内艾滋病毒的繁殖以及改善艾滋病人的整体健康状况的观点出发,经过非洲各种捐赠机构和各级政府的干预,很多非洲国家进口了抗逆转录病毒(A R V)药物。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药物的费用超出了大部分非洲国家患者的承受能力。而且,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供给往往太迟,那时对饱受折磨的艾滋病患者的损害已经不能修复。

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源于生物群的一些天然产物,如药用菌灵芝,含有能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和微量营养素(如:硒)。艾滋病患者的肠内层受到破坏,使得机体很难吸收食物,从而使许多病人仅仅因为饥饿致死。病人服用灵芝产品后,发现其受破坏的肠内层得到修复,改善了食物的吸收,进而促进了病人的健康。例如,患者的肤色得到改善,疣消失以及口腔疼痛痊愈(K a u n d a 2005,C h a n g e t a l.2005)。口腔疼痛的痊愈使得病人能够进食,从而加强机体的天然抵抗力。

由高级内科医生和有关科学家组成团队(M s h i g e n i e t a l. 2005),开展了试验性的关于灵芝营养剂对艾滋病人的治疗作用的临床试验研究,表8所示的是试验的初步结果。该试验是在得到必要的、符合政府要求的体检后开展的。

研究的总目标是确定灵芝营养剂对改善艾滋病人健康的作用。具体的目标是测定体重、C D4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和机会性疾病,以确证灵芝用于治疗艾滋病患者时,能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而对机体没有毒副作用。

据观察,同时服食灵芝胶囊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后,病人体重增加、C D4细胞数量增加、血红蛋白水平上升,持续高于单独给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病人。

可以想象,灵芝和其他一些营养剂可能成为更昂贵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另一个选择,或用作配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一个辅助治疗。由于非洲的一些农业团体自身能够生产灵芝产品,将有更多的爱滋病人买得起的药物供应,使他们更容易得到治疗。因此,随着灵芝营养剂的普及使用,我们能为更多艾滋病患者提供医疗保健。

表8 经灵芝胶囊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患者体重增加、C D4细胞数量增加、血红蛋白水平上升参 数灵芝+抗逆转录病毒/A组只给予抗逆转录病毒/B组

病人数量/人2224

平均增加体重/k g4.82.4平均增加的C D4细胞数/个13670平均增加血红蛋白/m g1.10.5

来源:M s h i g e n i e t a l.2005.

7 结论

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这些有巨大生产潜力和世界市场价值的食用菌,有着广阔的前景。但是,仍需维持目前的发展趋势并寻找新的机遇。上面提到了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如药用菌对治疗艾滋病的作用,以及对野生菌产业未来发展给予更多的重视。

可以通过食用菌“广告”和确保严格的质量控制,充分利用人口的增长来增加食用菌的消费力这一机遇。在全球性竞争的市场中,食用菌的经营管理和销售策略仍有持续不断的改善空间。

食用菌(食用菌本身)和食用菌产品(食用菌衍生物)有益于人体健康。近45年来,我一直和食用菌打交道,真切地相信这条标语:吃食用菌和食用菌产品,人们将活得更健康、更快乐、更长寿。

参考文献

[1]C h a n g,S.T.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c u l i n a r y-m e d i c i n a l m u s h r o o m s i n-

d u s t r y i n C h i n a:p a s t,p r

e s e n t,a n d

f u t u r e.I n t.J.M e d..

M u s h.2006,(8):1~17.

[2]C h a n g,S.T.S p e c i a l t y m u s h r o o m s i n A s i a w i t h e m p h a s i s o nL e n t i n u-

l a,F l a m m u l i n a a n d V o l v a r i e l l a.Mu s h.N e w s.1991,A u g u s t11~17.

[3]C h a n g,S.T.Wo r l dp r o d u c t i o no f c u l t i v a t e de d i b l ea n dm e d i c i n a l

m u s h r o o m s i n1997w i t h e m p h a s i s o n L e n t i n u s e d o d e s(B e r k.)S i n g.

i nC h i n a.I n t l.J.M e d.M u s h.1999,(1):291~300.

[4]C h a n g S.T.a n dJ.A.B u s w e l l.M u s h r o o mn u t r i c e u t i c a l s.W o r l dJ.

M i c r o b.a n dB i o t e c h.1996,(12):473~476.

[5]C h a n g S.T.a n dJ.A.B u s w e l l.M e d i c i n a l m u s h r o o m s—a p r o m i n e n t

s o u r c eo f n u t r i c e u t i c a l s f o r t h e21t hc e n t u r y.C u r r e n t T o p i c s i n N u t r a-

c e u t i c a l R e s e a r c h.2003,(1):257~280.

7

中国食用菌 E D I B L EF U N G I O FC H I N A V o l .26 N o .6

 

一七七.张作人 前华东师大生物系教授,为原生动物学

专家,是我国较早的研究水生生物鞭毛的染色和固定的学者,这套方法对用于藻菌的游动孢子的染色也很重要。他出语幽默,善插科打诨,往往出言令人大笑难禁。他与同系的

周本湘先生聊天清谈,在文革期间,对政局莫测,偶感于怀,张说;“千秋一场猴儿戏”周对:“百代兴亡走马灯”。当时语惊四座,无人敢对。文革期间,在一次批完张的所谓“资产阶级思想观”后,张师母在家为他煮了一锅鸡汤为他

压惊,适被造反派看到,又大批其态度不好。当后期落实政策,请其发表感想时,他说:“我有一次吃鸡,你们有人批评我,说我立场不对,试问你们是站在人的立场,还是鸡的立场?”

[6]C h a n g S .T .,W.K a u n d a ,D .M t a n g o a n dK .E .M s h i g e n i .2005.

U s i n gL i n g z h i(G a n o d e r m a l u c i d u m)f o rH I V/A I D S i n A f r i c a .T WG H s E d d i e Wa n g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y m p o s i u mo nI n t e g r a t e dC h i n e s e a n dW 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2005,

164.

[7]C u i ,Z .H .T h ep r o d u c t i o n ,i m p o r t a n de x p o r t o f e d i b l em u s h r o o m s

i nS .K o r e a .T h e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T h e c o o r d i n a t i v e f o r u m o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h i n e s em u s h r o o m i n d u s t r y ”h e l di nN o v e m b e r 2004,Z h e j i a n g ,C h i n a ,31~34.

[8]E d i t o r i a l .T h e m a g i c o f m u s h r o o m .N a t u r e .1997.388;340.[9]G a z eR .T h el a r g e rw o r l do f g l o b a l `m u s h r o o m s '.T h eM u s h r

J .2005,(670):11~13.

[10]H a l l ,I .R .,Y .Wa n g a n d A .A m i c u c c i .C u l t i v a t i o no f e d i b l e e c t o -m y c o r r h i z a l m u s h r o o m s .T r e n d si n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2003,(21):433~438.

[11]H a w k s w o r t h ,D .L .M u s h r o o m s :T h ee x t e n t o f t h eu n e x p l o r e dp o -t e n t i a l .I n t l .J .M e d i c i n a l M u s h r o o m s .2001,(3):333~337.[12]H o ,M .S .a n dJ .T .P e n g .E d i b l em u s h r o o m p r o d u c t i o ni nT a i -w a n .M u s h r o o m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I S M S N e w s l e t t e r )A p r i l I s s u e .2006,6~7.

[13]H u a n g ,N .L .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a n dp r o s p e c t s o f e d i b l e f u n g i i n d u s -t r y i nC h i n a .E d i b l e F u n g i o f C h i n a (i nC h i n e s e ).2000,(104):3~5.

[14]K a u n d aW.G a n o d e r m ac l i n i c a l t e s t i n gi nZ a m b i a :ap r e s e n t a t i o n

m a d e a t e U N D P /U N O P S Z E R I R e g i o n a l P r o j e c t C o n s u l t a t i v e Wo r k -s h o p .W i n d h o e k .N a m i b i a .O c t o b e r 2005,24~28.[15]L e l l e y ,J .I .P e r s o n a l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2006.

[16]M A F F(M i n i s t r yo f A g r i c u l t u r e ,F o r e s t r ya n dF i s h e r i e s ,J a p a n ).

M A F FU p d a t e ,N u m b e r 472,O c t o b e r 4,2002.

[17]M a o ,S .L .2004.R i c h i n r e s o u r c e o f C h i n e s e e d i b l e a n d m e d i c i n a l

f u n

g i .M u s

h r o o mM a r k e t .2004,(3):7~9.

[18]M a r t o n e z -C a r r e r a ,D .C u r r e n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m u s h r o o m 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i nL a t i nA m e r i c a .M u s h r o o m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2006,(103):10~17.

[19]M u s h r o o mB u s i n e s s N o .4,A p r i l 2004.

[20]M s h i g e n i K .E .,D .M t a n g o ,A .M a s s e l e ,Y .Mg o n d a ,A .E .L y -a m u y a ,M .E l i n e e m a a n d S .T .C h a n g .I n t r i g u i n g b i o l o g i c a l t r e a s -u r e s m o r e p r e c i o u s t h a ng o l d :T h e c a s e o f t u b e r o u s t r u f f l e s ,a n di m -m u n o m o d u l a t i n g G a n o d e r m a m u s h r o o m s w i t hp o t e n t i a l f o r H I V /A I D S t r e a t m e n t .D i s c o v e r ya n dI n n o v a t i o n .2005,(17):105~109.[21]N A S S(N a t i o n a l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t a t i s t i c s S e r v i c e )2005.U S A .[22]P e g l e r ,D .N .U s e f u l f u n g i o f t h ew o r l d :t h e`p o o r m a n 's t r u f f l e s

a n dA r a

b i a 'a n d`M a n n ao f t h eI s r a e l l i t e s '.M y

c o l o g i s t .2002,(16):8~9.

[23]S t a m e t sP .N o t e s o nn u t r i t i o n a l p r o p e r t i e so f c u l i n a r y -m e d i c i n a l

m u s h r o o m s .I n t J M e d M u s h r ,2005a ,(7):103~110.

[24]S t a m e t sP .M e d i c i n a l P o l y p o r e so ft h ef o r e s t so f N o r t hA m e r i c a :

S c r e e n i n g f o r n o v e l a n t i v i r a l a c t i v i t y .I n t J M e d M u s h r .2005b ,(7):495~506.

[25]Wa s s e r S .P .M e d i c i n a l m u s h r o o m s a s a s o u r c e o f a n t i t u m o r a n di m -m u n o m o d u l a t i n g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 s .A p p l M i c r o b i o l B i o t e c h n o l .2002a ,(60):256~274.

[26]Wa s s e r S .P .R e v i e wo f m e d i c i n a l m u s h r o o m s a d v a n c e s :g o o d n e w s

f r o mo l d a l l i e s .H e r b a l G r a m .2002b(56):28~33.

[27]W a s s o n V .P .a n dR .G .Wa a s o n .M u s h r o o m s ,R u s s i a a n d H i s t o r y .

N e wY o r k :P a n t h e o nB o o k s .1957.

[28]Y a m a n a k a ,K .P e r s o n a l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2006.

[29]Z e i s e l S .H .R e g u l a t i o no fn u t r a c e u t i c a l s .S c i e n c e .1999,(285):

1853~1855.

8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食用菌行业概述 中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菌类的良好的滋生地,孕育着丰富的食用菌资源。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当今世界性商业化栽培的十余种食用菌,绝大多数都起源于中国。由于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我国在其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都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革新,在某些领域一直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有其鲜明的特色,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属于低成本产业,注重发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借鉴的成功典范,为世界食用菌产业的繁荣做出了有益贡献。 (一)、食用菌产业是朝阳产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食用菌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和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成为中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之一。 目前我国从事食用菌菌种、种植、收购、加工、运输和贸易的相关人员已达三千万,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种类不断增多,年产量持续增长 随着食用菌技术的应用普及,市场需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环境,中国食用菌行业已步入快速成长期的稳定发展阶段。 (二)、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类产品。中国农作物秸杆年积累量约3.7亿吨,林副产品产量上亿吨。丰富的农林废料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且劳动力资源丰富。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据统计,2006年全国食用菌产量达到1400万t,占全球产量的70 %,总产值在全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居第六位,占全球总产值的70%以上,产值590个亿,出口创汇11.2亿美元,综合产值达1300个亿(含餐饮及深加工),安置和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矿区失地农民、林区转产工人2500万人。食用菌生产是我国农林经济中具有较强活力的新兴产业,也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食用菌发展现状和前景

食用菌发展现状与前景 作者:刘力瑄 指导老师:方白玉 (韶关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摘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成为农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本文阐述食用菌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还有发展前景。 关键词:食用菌现状发展历史 前言:随着国内外市场对食用菌产品需求的增长,中国的食用菌产业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长。但长期以来,中国的食用菌生产模式仍停留在依靠自然条件,手工作 坊式生产的水平,虽然具有成本低廉,可因地制宜生产,但存在着产品只能季 节性生产,产量低,质量差,产品缺乏保鲜加工,产品货架期短,同时低产、低 效、资源浪费,与当今市场的要求及经济发展不相符。 我国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各方面有着很好的栽培食用菌的基础,栽培历史十分悠久。我国拥有丰富的菌品种。食用菌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产业,其基底可为农业中、畜牧业中的剩余物及农产品加工中的下脚料,使其变废为宝的成为人类的健康绿色食品,而经过食用菌产生的下脚料又可作为种植业、畜牧业中优质的肥料和饲料。在现在的全球资源紧缺和全球环境恶化上起一定作用。 食用菌的发展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菌的国家之一。食用菌在东西国家的早期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述到关于其的栽培。如《吕氏春秋》:“味之美者,越骆之菌。”;《史记》中的“千岁之根,食之不死。”;在我国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灵芝的药用及如何判断其品质;还有《齐名要术》等等。 我国还是最早栽培食用菌国家之一。据记载,人类最早栽培的食用菌是木耳,大约公元600年起源于中国,金针菇栽培于公元800年起源于我国,香菇栽培起源于1150~1200年的浙江龙泉、庆元和景宁一带,草菇栽培于200多年前起源于广东南华寺。这些技术一直流传至今。蘑菇栽培起源于法国,有300年历史(1707年)。而其他食用菌如猴头、金针菇等都起源于中国。 我国虽然是人工栽培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但是,应用科学方法栽培起步较

食用菌发展状况与趋势

食用菌发展现状与趋势概述 姓名 学号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11 级生物科学班 题目食用菌发展现状与趋势概述 成绩 日期 2013年12月5日

食用菌发展现状与趋势概述 摘要:通过本学期食用菌栽培课程的学习,我对食用菌这一行业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为了更好的了解食用菌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和前景,本文回顾了人们对食用菌认识和利用的历史,从我国食用菌产业基本情况、食用菌的重要作用、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等方面分析得出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食用菌历史现状优势发展趋势 前言:我国作为食用菌栽培历史最悠久、栽培种类最多、栽培技术最全面、产量和消费最多、从业人员最多的产业大国,已经成为全球食用菌产业转移的主战场,在未来10-20年内将不仅仅是个食用菌产业大国,而必将成为食用菌强国。 正文: 1、食用菌认识和利用历史 中国是世界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数千年来,我国人民在和大自然相处过程中对大型真菌的形态、生境、习性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创造了丰富的词汇,并作过许多描述,记载于历史、小说、农书、本草等各类书籍文献中,还以这些野生食用菌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等。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中记载了香菇的美味“味之美者,越骆之菌”,越骆即当今的浙江省香菇主产区,菌即香菇。晋朝王嘉《拾遗记》有“种耨芝草”。古农书中关于种菌法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韩鄂所著的《四时纂要》中“种菌子”的一段:“取烂构木及叶,

于地埋之。常以泔浇令湿,两三日即生。” 我国食用菌的栽培种类有70~80种,形成商品的有50种,具一定规模生产的有20种以上,年产20万吨以上的有13种。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07年产量居前9位的种类依次是:平菇、香菇、双孢蘑菇、毛木耳、黑木耳、金针菇、鸡腿菇、草菇、滑菇。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栽培种类不断增多,如白灵菇、杏鲍菇、茶树菇、真姬菇、鸡腿菇、灰树花、灵芝等都受到了市场的青睐,成为我国食用菌产业新的增长点,为我国食用菌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我国食用菌发展现状 食用菌是我国传统产业,是集保健、营养为一身的特色蔬菜,随着人们对其健康价值的深入认识,已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食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日益增多,已成为继粮、棉、油、果、菜之后的第六大农产品。2007年食用菌销量达到1682万吨,销售收入近800亿元,增长率超过30%,从业人员达到近4000万人;2007年出口量突破70万吨,创汇14.25亿美元,已经创造出了惊人的经济、社会价值,显示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界限比较模糊,界定不一,但通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已初步形成干果品、深加工食品、药物保健品等多个消费产业,设计农业、林业、畜牧业、生物产业、食品工业、制药等多个领域。整体讲,我国食用菌产业市场正逐步趋向完善发展。 然而,随着人们对生活需求的逐步提高和对食品安全

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及问题分析

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及问题分析综述 摘要:食用菌产业是省政府确定的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兴产业之一,本文从山西省广灵县食用菌产业现状入手,全面分析了广灵县食用菌产业在生产现状,、提升该区域食用菌产业的竞争力及保证该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关键词:山西广灵食用菌产业状况问题分析 1引言 食用菌的定义:食用菌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具体地说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高等真菌的类总称。广义是指一切可以食用的真菌。狭义即食用菌是指能形成大型子实体或菌核,并能供给人类食用的那些真菌。食用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一般所含蛋白质约占干重的30~45%,且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几乎所有食用菌都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据测算,1kg干菇所含蛋白质相当于2kg瘦肉,相当于3kg鸡蛋,相当于12kg牛奶。食用菌脂肪含量低,仅占干重的2~8%。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多糖等具有一定药效的生理活性物质,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因此,被人们誉为“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重视。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倡21世纪最合理的膳食结构为“一荤一素一菇”。有些菌类具有很好的药理作用,如,灵芝,子实体是很好的药材,能治神经衰弱,其孢子粉对癌症晚期病人延长生命具有很好的作用。又如,猴头菌,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还具有很好的药理作用。用猴头菌制成的“猴菇片”“胃乐欣”等药品,对慢性胃炎、胃溃疡具有很好疗效。还有猪苓,冬虫夏草等。香菇中所含的香菇多糖,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对预防心肌梗塞,高血压具有很好作用,除此,还含有抗癌物质。 2 研究的目的、意义 食用菌产品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世界公认为健康食品,是继植物性、动物性食品之后的第三类食品——菌物性食品[1]。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健康的追求越来越强烈,社会对食用菌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菌类成了人们餐桌上的首选,极大地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2]。食用菌产业在我国是一个传统产业,又是一个新兴产业,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3],占地少、用水少、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4],是

大健康产业未来的趋势

大健康产业未来的趋势 一、市场分析,健康产业趋势 记得曾经在一则视频中听马云说过,中国未来5年将面临三大癌症的困扰: 一是肺癌,因为空气污染、家装污染等,以后肺癌将逐渐增多;发图 二是胃癌,由于中国城市的水源的严重污染,饮水质量的问题将会增加胃癌的患有率; 三是肝癌,因为中国面临的最大食品安全隐患,将会导致更多的人身患肝癌。 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显示,过去30年我国因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由75.6/10万上升至91.24/10万,而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有关的肺癌、肝癌、结直肠癌的死亡更是明显上升,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肥胖人群,也是不断上升且越来越年轻化。(发图)这说明什么?疾病特别是重大疾病发病人群越来越多,发病率跟死亡率越来越高,人都是怕死的,健康已经成为所有人关注的重点也是所有人的需求。 “趋势是什么?每个人都想要而且必须要的就是趋势,而如今的健康问题,正是所有人都时刻关注而且必要的需求。 二、几大生活习惯成为健康杀手 是什么原因导致近几年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呢?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日益恶化的环境状况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具有较大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跟大家不好的生活习惯有关,接下来我来详细的跟大家说说,这个跟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也可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是不是同样存在这些问题。一)久坐不动,长时间对着电脑 相信这条很多人都纷纷中招!久坐1小时的危害约等于抽两根烟,也就是减寿22分钟。长期坐在电脑前不动,容易造成肌肉劳损,出现颈部和肩部发僵发硬,引发颈椎病等。同时久坐不动,属于静态性动作,血液黏稠度较高,容易在下肢血管里凝结形成血栓,运动时血栓脱落,可能会随血液运行至肺脏,引起肺梗塞而导致猝死在日本公众卫生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列举的27项过劳症状和因素中,这一条就位居前列 二)不吃早饭,饮食不规律 对很多人来说,早上艰难地起床,匆匆忙忙直奔公司,吃早饭早就成为奢侈的事情了。早饭没有吃,中饭吃不好,晚饭就多补充补充营养,这就是眼下很多的一日三餐。不规律的饮食,其实是健康的隐形杀手。有专家指出,不吃早饭,不仅血糖低,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且空腹时分泌胃酸,时间久了,会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而晚饭吃得迟、吃得多,

食用菌的经济意义

食用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人们公认的高营养保健食品,食用菌技术简单,投资少,见效快, 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食用菌不仅畅销国内各大市场,而且远销国际市场。我主要从下面几点来论述食用菌的经济意义。1、为人类提供了理想的健康食品 a)食用菌产品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营养价值优于植 物食品和动物性食品 b)食用菌中的维生素含量高于大多数果蔬产品有利于提高 人类机体的抵抗力,保持健康长寿。 c)食用菌药用和食疗价值较高,是一类少有的安全食品。现 代医学研究认为,食用菌中含有的大量菇类多糖是治疗和 预防癌症的良药,是人体干扰素的诱导素,能够起到增强 人体抵抗力的作用。 2、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活跃山区经济 国内外实践证明,利用山区的部分杂灌林木资源和剩余劳动力,进行木耳、香菇等食用菌的椴木栽培或带料栽培,都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对活跃山区经济和农民脱贫致富都能起到积极地作用。我国山地复杂、菇树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多变,这为发展一定规模的多品种的食用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河南沁阳金额西峡、福建古田栽培了大量的香菇和木耳,并成为当地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食用菌生产一般是半工厂化生产,其产业化率高,管理上要

求比较精细,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由于城市生活成本较高,这些剩余的大量农村劳动力很难在城市长期生存。发展食用菌产业,可以就地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还开辟了综合利用农村农副产品下脚料的有效途径,变废为宝,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效益。食用菌产业逐渐成为广大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好项目,为数千万农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就业门路。 3、利用自然资源变废为宝 食用菌都是异养生物,绝大多数为腐生,少数为寄生或共生。他们是大自然中的分解者,能分解基质吸收营养,把人类不能直接食用的富含纤维素、木质素自然资源充分利用。通过食用菌栽培形成大量菌类食品。 食用菌在栽培的原料来源十分广泛。如各种农作物的下脚料,麦草、稻草、野草、米糠等;林业上的锯木屑、树枝、杂木、废木材;酿造业上酒糟、醋糟;利用这些材料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得到人类理想的健康食品,同时还消除了对环境的污染、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食用菌的生产周期几乎比任何种植业、养殖业的周期都短。草菇从栽培至采菇仅需10 d左右,生产周期短,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如果提高设备投入和引进先进技术,食用菌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可以远远超越种植业和养殖业。

国内外食用菌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核心提示:我国作为食用菌栽培历史最悠久、栽培种类最多、栽培技术最全面、产量和消费最多、从业人员最多的产业大国,已经成为全球食用菌产业转移的主战场,在未来10~20年内将不仅仅是个食用菌产业大国,而必将成为食用菌强国。 1食用菌认识和利用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数千年来,我国人民在和大自然相处过程中对大型真菌的形态、生境、习性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创造了丰富的词汇,并作过许多描述,记载于历史、小说、农书、本草等各类书籍文献中,还以这些野生食用菌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等。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中记载了香菇的美味“味之美者,越骆之菌”,越骆即当今的浙江省香菇主产区,菌即香菇。从理论上阐明了菌类入馔的特点。晋朝王嘉(?~390年)《拾遗记》有“种耨芝草”。古农书中关于种菌法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韩鄂所着的《四时纂要》中“种菌子”的一段:“取烂构木及叶,于地埋之。常以泔浇令湿,两三日即生。” 黑木耳、香菇、草菇等多种食用菌栽培都是起源于我国。据考证,东南亚的草菇和日本的香菇栽培技术都是经由我国华侨和僧人传入。 多少年来,直至20世纪70年代,我国主要栽培的基本都是木腐菌—香菇、黑木耳、银耳。但多为砍树砍花自然接种的半人工栽培。7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人工接种栽培。1978年统计全国食用菌产量仅6万吨(数据来自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 欧洲、美洲、非洲等地也都有采集野生菌的习惯,如欧洲人对块菌、美味牛肝菌和鸡油菌情有独钟。英语的菌物学(mycology)一词则来源于蘑菇;古希腊将食用菌作为崇拜非洲人喜食野生的毛木耳、乳菇。 2近年世界食用菌产业发展及现状 全球食用菌产业基本情况 二战以来的70年间,全球食用菌一直持续增长,从未出现过减产。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增长主要来自我国。1978年我国的产量仅占全球总产的%,1983年占12%,1990年展%,1994年占%,1997年占%,2002年占%,以后则更高。 近年间,全球食用菌产量基本稳定,我国之外的全球食用菌总产量约400万吨,栽培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超过10万吨的国家全球仅有8个,按产量依次是美国41万吨,日本38万吨,荷兰23万吨,韩国万吨,越南17万吨,法国万吨,泰国万吨,英国10万吨。全球栽培食用菌市值约300~340亿美元,药用菌产品100~120亿美元,野生菌5亿美元,总计405~46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作为蔬菜和食品食用。 主要出口国有中国、荷兰、波兰、英国、法国,其次还有越南、印度、日本和韩国。 欧美的双孢蘑菇 欧美栽培食用菌的发展几乎就是双孢蘑菇一种的发展史。应用近代科学方法栽培食用菌起源于法国的1707年双孢蘑菇,从矿洞巷道栽培直至1910年美国双孢蘑菇标准化菇房的发明,推动了欧美工业化国家菇业生产的工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进程,20世纪30年代末欧美的双孢蘑菇实现了标准化栽培,此后产量逐年增长。双孢蘑菇迅速实现了工厂化栽培。日本的段木栽培香菇,由于人工纯菌种技术、人工接种技术和栽培管理的科学化,使其主宰香菇世界市场达半个世纪之久。 1938~1939年度的双孢蘑菇全球产量仅4000~5000吨,标准化菇房的推广和纯菌种的应用使1950年达到万吨,1960年达到万吨,1970年达到36万吨,1980年达到万吨。1990~2000年间欧美的双孢蘑菇产量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一直在85万吨左右徘徊。2000年以后多数主

食用菌行业发展态势

食用菌行业发展态势 (2010-12-16 14:32:28)▼ 分类:行业发展趋势 标签:美食 中国 食用菌 工厂化生产 生产模式 杂谈 星河生物 (来源:民生证券) 食用菌行业不同生产经营模式及其演变 食用菌行业主要存在三种经营模式,即传统农户生产模式、公司+农户生产模式和工厂化生产模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存在不同的经营模式。不同生产模式的演变及特点如下: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上,农业历来是立国之本,传统农户生产模式是我国历史存在时间最长、围最广的生产模式。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开始出现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即企业与农户之间组成相对稳定的合作联合体,企业为农户提供菌种、栽培技术支持,农户负责种植食用菌,一般按协议价格出售给企业,再由企业负责向市场销售。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兴起工厂化生产模式,即食用菌生产企业利用生物及工业技术控制光、温、湿、气等环境要素,使食用菌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于人工模拟生态环境,从而实现食用菌的工厂化、标准化、年化生产。 2、不同生产经营模式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食用菌行业三种生产模式处于并存的状态,由于工厂化生产模式属于近十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模式,其市场份额相对较小,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同时由于其具备其他两种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其发展空间也远大于其他两种模式。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截止2008 年末,工厂化生产模式所占的市场份额情况如下:

3、食用菌行业不同生产经营模式的特点 (1)传统农户生产模式 传统农户生产模式仍然是我国食用菌主要生产模式,主要特征是千家万户各自以“手工作坊”的式进行种植。由于菇农的素质和栽培条件不一,生产的产品单产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供应一般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季节,较难实现全年供货;同时受销售渠道限制,只能短距离销售,市场竞争力较低。 (2)公司+农户生产模式 在公司+农户生产模式下,企业为农户提供菌种、栽培技术支持,向农户按协议价格收购产品,并负责产品的最终销售;农户则负责食用菌的种植,并按协议价格出售给企业。该种模式的优点是基本形成产业化格局,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但仍难以克服产品质量稳定性差、供应存在季节性等缺点,在生产的标准化及产品质量控制上无法满足市场要求。 (3)工厂化生产模式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生产式。其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利用生物及工业技术控制光、温、湿、气等环境要素,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下,组织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年化生产。工厂化生产实现了不受区域和季节变化限制的食用菌年生产,产品可全 年均衡生产和供应,产品品质高、产量稳定。食用菌生产除需具备农业知识外还涉及其他多学科知识,如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栽培学、气象学等,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在此基础上还需具备制冷、机械、建筑、保温等工业技术,并应用农业企业化管理式,属于现代化高科技农业生产模式。与其他两种模式相比,工厂化生产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①生产效率更高。工厂化生产采用瓶栽或袋栽式进行,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生产的机械化进一步推动生产的标准化,从而实现产品品质和产量的稳定提高,在同等条件下,工厂化生产的效率比传统模式高出约40 倍 3。另外,传统生产模式的产量会受气候等因素影响而变得不稳定,而工厂化生产模式产量稳定率平均可达90%以上,远高于传统生产模式。 ②更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工厂化生产便于建立无害化食用菌杂菌感染和病虫害的防治体系,便于对原辅材料进行检测和选择,便于对生产环境的检测和监控,在产品安全卫生品质面具有明显优势。目前,少数技术水平高的工厂化生产企业可以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农药,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 ③产品质量更高、更稳定。工业技术的应用,使得工厂化生产中的菌丝体和子实体所处的环境基本一致并且稳定,为生产出品质高的产品奠定了基础。由于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生长

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食用菌,在学术上,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高等真菌的类总称。目前,我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其中,大部分菌类适宜生长在温暖潮湿的地方,我国南方地区就是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理想地域。 食用菌的价值体现在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两方面。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几倍到几十倍,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含量很低,约占干品重量的0.2%-3.6%,富含多种矿质元素:磷、钾、钠、钙、铁、锌、镁、锰、等及其他一些微量元素。食用菌的药用保健价值有以下几点:第一,抗癌作用:食用菌的多糖体,能刺激抗体的形成,提高并调整机体内部的防御能力。能降低某些物质诱发肿瘤的发生率,并对多种化疗药物有增效作用。此外栗蘑中富含的有机硒,可作补硒食品,若长期食用,几乎可以防止一切癌变;第二,抗菌、抗病毒作用;第三,降血压、降血脂、抗血栓、抗心律失常、强心等;第四,健胃、助消化作用;第五,止咳平喘、祛痰作用;第六,利胆、保肝、解毒;第七,降血糖;第八,通便利尿;第九,免疫调节。 发展食用菌产业是非常有前途的致富途径,具有“短、平、快”的特点,经济效益好,是农民增收的一条新路子,我国南方的菌农率先转变思想,树立起食用菌是“小作物大产业”的认识,利用南方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有针对性的开展生产。 温暖湿润的南方环境适合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野生资源的保护和人工促进野生食用菌繁殖生长,即在野生竹苏多发地区,加强对野生食用菌生长竹林环境的保护,防止人畜践踏林地,有条件时给林地添加必需的养料,促进野生食用菌繁殖生长,这是一种简便,有效地获得优质食用菌的一种生产方法;二是人工栽培,包括室内床式、盒式栽培、室外畦式、坑式栽培及温室大棚栽培。食用菌栽培选择优良菌种非常重要,这对食用菌的品质风味和营养含量有着重要影响,较高的市场价格会带来较高的利润;人工栽培虽然在一开始较难掌握,但经过了长期的养殖,使得食用菌的栽培简单化、管理较系统化,产量也比较高,风味稍有不及野生食用菌,然而价低廉的价格也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南方地区所产的食用菌占据了大半江山,其生产技术、工艺,产业链的管理也较为合理,但仍然欠缺一定的农业科技的注入,管理的科学性,相信在加强食用菌产业的农技后,该产业定会不断发展壮大。 在当今科技化生产的时代,农业科技的投入比重往往会影响到农业收入的高低,同时也是衡量该产业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传统食用菌产业当中,我国南方的菌农,在生产技术方面已经日趋熟练,但是很难达到新的突破,所欠缺的就是农业科技的投入。众所周知,福建古田所生产的银耳和香菇驰名全国,其所依托的技术支持就是来自福建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及福建省的高等农业院校,如福建农业大学。农业科技的投入,有利于食用菌产业链的紧密化,加强各个环节的联系;有利于突出各个不同地域的特点,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有利于对食用菌的质的提升,在提高产量和质量方面有着明显作用;有利于该产业的规范管理,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有着重要意义。 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增加科技投入的比重,利用科技可以科学合理的选用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菌种及其优良菌种;增加农机设备的投入,机械化、专业化的生产;使食用菌的生产从季节性转向全年性,栽培从平地转向立体化生产;在温度、水分、通风、肥料、病虫害、设备等等,各方面的技术投入,对食用菌的质量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注重调研当地生产原料,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必将推动该产业的进步。

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

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 生产规模大而不强 我国食用菌产业从改革开放之后开始发展,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我国食用菌产量从1978年的5.8万吨增长到2017 年的3712万吨,经过4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600多倍增长,食用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食用菌野生品种的驯化开发与加工产业规模大而不强,食用菌产业发展仍然有提升空间。 栽培品种持续增加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多样,因此食用菌栽培品种亦丰富多样。目前已商业化规模栽培的品种有30多种,但是栽培规模达20万吨以上的仅有13 种。从生产规模来看,香菇、黑木耳、平菇、双孢蘑菇是产量最大的几个食用菌品种,其产量约占全国食用菌产量的70%。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规模化栽培品种仍较为单一。随着人们对珍稀食用菌的青睐,以及一些名贵品种(如羊肚菌)的成功栽培,我国食用菌栽培品种持续增加,同时,一些珍稀食用菌品种栽培规模也将不断扩大。

产业区域向西部扩展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遍及大江南北,但区域间发展并不平衡。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政策倾斜,经济扶持力度加大,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主要产业之一。由此,全国食用菌相关行业资源均向西部地区集中,食用菌产业区域也逐渐向西部地区扩展,推动西部地区食用菌产业迅猛发展。 产业链逐步完善

食用菌的产业链涵盖产前、产中及产后的各个环节。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不平衡,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我国食用菌产业链发展衔接不紧、分配不均,信息链不畅,物流不顺,产业整体效率不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系统、大数据产业的不断发展,食用菌产品附加值得到不断提升,使得我国食用菌产业链逐步完善。

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和特色发展道路

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和特 色发展道路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优势 和特色发展道路 食用菌产业作为中国农业的传统产业和近年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而备受重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快食用菌产业的特色发展进程,在可持续发展中进一步提高食用菌产业竞争力,这也是中国食用菌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食用菌产业作为国际性的“健康食品”标志性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效益空间。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加入WTO后,我国的食用菌产业更是受益匪浅。我国的食用菌产品以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原料成本,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竞争优势。 一、中国食用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优势突出,市场潜力极大。 近几十年来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现在,我国在新品种栽培、产品产量和出口量上都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我国食用菌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我国拥有800多年源远流长的栽培食用菌的历史和饮食文化;二是我国菇农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三是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资源,为食用菌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我国食用菌资源丰富,为新品种开发和育种工作提供了相当有力的条件;五是有辽阔的国土和各种类型的地理气候条件,可以满足各类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六是有大量生产食用菌的廉价原材料。

我国食用菌产量居世界首位,尤其香菇称霸东南亚,占据五大洲市场。以2002年为例,全国食用菌总产量780万吨,占全球的65%,其中香菇产量占全世界的78%。全国出口量50多万吨,居世界第一位。这是中国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上的一大优势。近年来,我国食用菌的产量更是逐年增长,就2009年一年,我国的蘑菇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然而现在中国食用菌出口量与全国总产量相比,还达不到1%,说明菇平的潜力极大。 全世界食用菌年总产量已达到1200万吨,在国外人均消费量正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食用菌产品已逐步成为当今世界的三大主流食品之一。在发达国家中,食用菌产品的供求缺口甚大。美国每年需进口各种食用菌产品18万吨,法国16万吨,就产菇大国日本来说,每年也需要进口12万吨来拟补产销所造成的逆差。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菇平更深层次的融入世界市场,可以在WTO的134个缔约国中享受关税减免,无歧视性的自由贸易,这是全国上下都乐于见到的千载难逢的商机。 二、食用菌产业成为我国振兴“三农”的重要产业。 食用菌在我国农业中是一个传统农业,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分布地域广阔,但作为一个产业发展,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今十几年,食用菌发展成为新兴产业,也是一个朝阳产业,发展势头很猛,食用菌被称为当代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

我国亚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姜涛西安体育学院 [摘要] 随着亚健康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医疗体系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亚健康产业由此应运而生。我国的亚健康产业现状受到科技进步、经济发展、观念进步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现阶段我国亚健康产业存在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把握其发展趋势,希望能对处在经济转型时期的亚健康产业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使其能够良性发展。 [关键词] 亚健康产业现状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健康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化,现代健康观对健康衡量的标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躯体健全无病,更要求用整体健康(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及道德等)的观点来认识和了解健康。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享受真正的健康。 根据人体的健康状况,一般可以把人群划分为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健康向疾病转化过程和疾病向健康转化过程中的人群。前苏联专家布赫曼教授提出:人体既不是健康,也不是患病的中间状态,可称之为第三状态或亚健康状态,健康向疾病转化过程和疾病向健康转化康复过程中的人群就属于亚健康状态人群。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人中真正健康人的只占5%,被诊断病的不足2O%,其余 75% 以上的人都处在亚健康状态。而今,亚健康状态已经被医学界认为是人体健康的“头号大敌”。在21世纪,人类卫生医疗工作将实行预防性健康策略,重点就是要防治亚健康状态。随着对亚健康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医疗体系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亚健康产业由此便应运而生且极具潜力。 一、亚健康产业存在的意义 1.科技进步是亚健康产业诞生的现实基础在医学领域,不 仅传统的基础学科有了重大的发展,如生理 学、解剖学、细胞学、微生物学都已进入到分子层面,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已经能描绘出人类基因的图谱,科学家已从遗传物质上探寻生命和生老病死的奥秘。而且随着新医学模式的发展,相关的应用学科和产品也会不断产生和发展,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发展为亚健康产业的诞生创造了一个基础,新医学模式又给了亚健康产业在整个医疗产业体系中一个明确定位。 2.人类对延年益寿的追求是亚健康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 传统的医学模式和医疗体制下,医学并不关心人类长寿的 愿望。虽然医学成功地延长了人类平均寿命,但医学始终一直关注的是“疾病”,而在新的医学模式中,将不仅关注人类的长寿愿望,而且关注人类的生命质量。新的医疗体制里亚健康产业将占有重要地位。亚健康治疗是从现代疾病未发或初发之际开始预防和治疗,而这一医疗模式导致最终结果就是减少或推迟慢性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就是延年益寿。这是亚健康概念最重要的价值点,是亚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存在意义,任何财富、任何权力、任何快乐都比不上生命的重要,在人类普遍渴求延年益寿的强烈愿望中,亚健康产业不仅应运而生,而且快速发展。 3.经济发展和观念进步是亚健康产业成长壮大的重要条件只 有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才会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 追求亚健康的防治,从这个角度讲经济条件决定需求,决定亚健康产业的成败。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目前仍很低,特别是用于医疗卫生支出的费用水平还很低。在我国的高收入阶层中,大部分人文化素养较高,经过理念引导,很快就会形成一个绝对数量较大,而且对亚健康产业的有效服务需求,将为亚健康产业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提供潜在的市场。 处在亚健康状态下的人群是国民宏观健康状态的决定因素,它的变化决定着健康人群和疾病人群的规模。只有对亚健康状态下的人群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够降低疾病人群比例、提高健康人群比例,才能够降低医疗体系的负荷,才能够缓解日益加剧的医疗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才能够提高国民个体健康素质,进而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 二、我国亚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亚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目前在我国亚健康产业已初露头 角,有探索性质的亚健康企 业主要集中在人均GDP高,文化教育发达的城市,一方面因为在经济发达地区,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视,已经有了消费群体;另外一方面,在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因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压力的增大,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也在不断增加。据对我国16个百万人口城市亚健康率的调查发现,高居榜首的北京亚健康率达75.31%,上海是 73.49%,广东73.41%。人们在观念上越来越认识到防治亚健康对于健康的重要性。专家指出这时候进入亚健康产业领域,由于有效消费仍显需求不足,对于投资者来说存在一定风险,但竞争相对不激烈,产业前景看好,如果有正确的经营策略,应有一个不错的投资收益。 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的健康问题正在转型,大量慢性病正在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国民健康问题形势严峻,同时,每年因疾患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4万多亿元,相当于每年消耗我国GDP 的14% 还多。中科院的权威调查显示,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并且这一阶层的早死现象正在加剧,25 岁~59 岁人群中,女性死亡率为10.4%,男性死亡率达16.5%,可见他们的亚健康是多么严重。专家警告说如果不能有效遏止亚健康,将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更为沉重的负担。 目前,我国仅仅建立了一个针对民众个体疾病发生后的医疗应对系统和一个并不太科学、效果一般、普及率并不太高的全民体育健身体系。对亚健康人群的健康关怀和干预基本上没有形成体系和规模。我国用于人体健康资产的 80%在为占人群总数20% 的病患群体服务,而占人群总数80%的健康和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健康服务,从市场开拓到产业建设均处在萌芽阶段,能够系统全面地提供亚健康服务的机构很少,仍处在起步阶段,包括以体检为核心的健康体检中心、以休闲娱乐为核心的休闲度假中心、以中医健康调理为核心的亚健康服务机构等,并不能够满足人们对系统地解决亚健康问题的需求。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调查研究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调查时间:10月22日—11月22日 调查地点:杨凌新华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杨凌康农菌业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也同时取得飞速发展,人们的质量也不断提高,食用菌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其发展也令人拭目以待。目前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状况是产量高、栽培品种较多、栽培模式多样、从业人员众多,日益重视品种开发、审定,同时存在产品质量问题,其发展呈现出对循环经济模式达成共识、南菇北移之势强劲、品种审定和保护制度相继出台、深加工多样化起步的态势和特点。食用菌生产在我国的高效农业、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创汇农业乃至整个大农业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发展食用茵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与实习公司的接触与调查,探讨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食用菌发展现状趋势 1 前言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基础。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不再以温饱为首要条件,更多的是考虑食品安全以及营养素合理搭配。食用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植物性蛋白和营养要素来源之一,其保健药用价值倍受重视,是21世纪的一项新兴朝阳产业,食用菌产品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该产业的未来发展。我国是利用和人工栽培食用菌最早的国家,黑木耳、香菇栽培分别于1400年前和800年前起源于我国,银耳、草菇人工栽培也起源于我国。食用菌一直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商品。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和出口大国,食用菌产品成为我国农副产品出口创汇的主要商品。这样,我国作为食用菌栽培历史最悠久、栽培种类最多、栽培技术最全面、产量和消费最多、从业人员最多的产业大国,已经成为全球食用菌产业转移的主战场,在未来10-20年内将不仅仅是个食用菌产业大国,而必将成为食用菌强国。 2 食用菌产业的历史和现状 2.1 食用菌的认识和利用历史 中国是世界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数千年来,我国人民在和大自然相处过程中对大型真菌的形态、生境、习性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创造了丰富的词汇,并作过许多描述,记载于历史、小说、农书、本草等各类书籍文献中,还以这些野生食用菌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等。公元前475一221年战国时期的《列子》一书就有“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的记载;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中记载了香菇的美味“味之美者,越骆之菌”,越骆即当今的浙江省香菇主产区,菌即香菇;从理论上阐明了菌类入馔的特点。晋朝王嘉(-390年)《拾遗记》有

论我国食用菌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论我国食用菌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我国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具有坚实的栽培基础。食用菌栽培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产业,可消化现代大农业中的种植业、畜牧业的剩余物及农产品加工中的下脚料,让其变废为宝成为人类的健康美味食品,而食用菌生产产生的下脚料又是种植业、畜牧业的优良肥料与饲料,在现代大农业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一、食用菌发展状况 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了食用菌的生长规律,改进了古老的依靠孢子、菌丝自然传播的生产方式。人工培养栽培种的菌丝,加快了食用菌的繁殖速度和获得高产的可能性。有些国家还建成了年产鲜菇千吨以上的工厂。1950年,全世界较大面积的栽培食用菌约5类,产量约7万吨,西欧一些生产蘑菇的国家,每平方米栽培面积的平均产量约为2000克左右。到1980年,栽培种类已超过12类,产量约121万吨、有的国家每平方米的产量已提高到27千克。近年来,还发展了既供观赏又供食品的家庭种菇和用菌丝体液体发酵生产食品添加剂的技术。中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平菇、滑菇等7类,1982年总产量约15万吨,在掌握选育优良品种、改进制种和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食用菌的发展速度正迅速提高。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食用菌将发展成为人类主要的蛋白质食品之一。 中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菌类的良好的滋生地,孕育着丰富的食用菌资源。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当今世界性商业化栽培的十余种食用菌,绝大多数都起源于中国。由于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我国在其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都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革新,在某些领域一直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有其鲜明的特色,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属于低成本产业,注重发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借鉴的成功典范,为世界食用菌产业的繁荣做出了有益贡献。 (一)、食用菌产业是朝阳产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食用菌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和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成为中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之一。 目前我国从事食用菌菌种、种植、收购、加工、运输和贸易的相关人员已达三千万,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种类不断增多,年产量持续增长 随着食用菌技术的应用普及,市场需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环境,中国食用菌行业已步入快速成长期的稳定发展阶段。(二)、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类产品。中国农作物秸杆年积累量约3.7亿吨,林副产品产量上亿吨。丰富的农林废料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且劳动力资源丰富。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据统计,2006年全国食用菌产量达到1400万t,占全球产量的70 %,总产值在全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居第六位,占全球总产值的70%以上,产值590个亿,出口创汇11.2亿美元,综合产值达1300个亿(含餐饮及深加工),安置和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矿区失地农民、林区转产工人2500万人。食用菌生产是我国农林经济中具有较强活力的新兴产业,也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食用菌产业在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开发新的食品和药品资源,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具备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猛,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一食用菌生产大国。1991~2001年中国食用菌总产量、出口量及世界产量(鲜重)综合统计资料见表1。。目前,中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65%以上,出口量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0%,占全球贸易的40%。2002年中国食用菌产量为867万吨,加工后的总产值408亿元。 (三)、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食用菌大国 食用菌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类产品。目前,中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5%以上,出口量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0%,占全球贸易的40%。2002年中国食用菌产量为867万吨,加工后的总产值408亿元。我国食用菌的平菇、香菇、双孢菇、黑木耳、金针菇、猴头菇、草菇等品种产量为世界之首,目前,我国食用菌年产量达1150万吨(2006),占世界总产量的65-70%,占世界食用菌贸易总量的40%,贸易总额达11.2亿美元,已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除产量外,食用菌的栽培种类也位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已知食用菌近950种,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约有六十余种,例如双孢菇、香菇、金针菇、平菇、凤尾菇、秀珍菇、滑菇、竹荪、毛木耳、黑木耳、银耳、草菇、银丝草菇、猴头菌、姬松茸、杏鲍菇、白灵菇、灰树花、皱环球盖菇、长根菇、鸡腿蘑、真姬菇等。除人工栽培食用菌外,我国还大力发展了以灵芝、冬虫夏草、茯苓等为代表的药用菌产业和以松茸、牛肝菌、块菌、羊肚菌等为代表的野生食用菌产业。仅松茸一项,2003年出口创汇就达5,000多万美元。 近年来,中国食用菌产业在增加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保证安全,食用菌生产开始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产品结构上,发展优势产品,开发珍稀品种;在生产技术上,向机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在生产经营上,坚持走精深加工的道路,开发保健食品,提高综合效益;在产品流通上,发展专业批发市场,在大中城市建立配送中心和连锁店,使小包装鲜菇直接进入超市柜台。在食用菌消费上,努力宣传食用菌文化,食用菌产品已作为健康、时尚食品摆上家庭餐桌;在对外出口贸易上,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拓宽出口渠道,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中国食用菌产品正稳步走向世界。(四)、全国食用菌的生产发展很不平衡 中国的食用菌重点产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和四川等省。全国有两个省年产量超过100万吨,3个省超过50万吨,6个省超过30万吨,4个省超过10万吨。但是,全国食用菌的生产发展很不平衡,西部地区发展尤为缓慢。全国最大食用菌生产基地是古田县,该县食用菌生产量大,出口量为全国之冠,是中国食用菌之都。尤其是银耳(白木耳)产量占世界的90%。(五)、食用菌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 食用菌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2003年出口创汇已超过6亿美元。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出口量在万吨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12个:日本、香港、韩国、德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美国、意大利、荷兰、俄罗斯联邦、爱沙尼亚和台湾省。出口值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15个:日本、香港、德国、韩国、意大利、美国、马来西亚、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俄罗斯联邦、爱沙尼亚、台湾省、法国、印度。总之,食用菌产业在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开发新的食品和药品资源、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