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

2、通过假设并采用对照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取证,逻辑思维判断,汇报交流,归纳总结等步骤,体验一个探究知识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兴趣,养成根据科学的事实作出客观判断的习惯,培养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

三、教学过程::

教师:种子可以随时随地萌发吗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外界条件

学生由此联想到:种子在温暖、潮湿、疏松的土壤中容易发芽。然后由研究组展开讨论,分析原因,得出假设:如果具备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种子便能萌发。

教师:请同学设计探究实验(探究活动按照下面的说明进行)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提出问题: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

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

制定计划:设计对照实验(独立思考)

种子:大豆(20粒装)、玉米(实际是果实,20粒装)、绿豆(20粒装)、花生(20粒装)、板栗(实际是果实,20粒装)、……(以上均为晒干了的)

用具:矿泉水瓶(2个)、牛奶盒(2个)、加多宝瓶(2个)、酸奶瓶(2个)、“冰箱”(2个)、小玻璃瓶(2个),塑料杯(许多个),……适量的土壤、清水、遮光罩、卫生纸……

制定和完善计划

我们组探究的实验变量

需要的材料用具

设计方案(对照实验)画简图或语言文字表述均可

学生实施实验方案

教师总结:下次课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总结。老师综合,总结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

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量的水份

5、实验结论:

在研究小组、研究组交流讨论和班内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全班的实验结果,得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的实验结论。

6、归纳总结:

一个完整的对照实验探究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确定课题→提出假设→设计对照实验→预期→观察记录→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六、反馈和调控:

1、在探究实验教学中,可能出现:①.方案一的2号瓶里的个别种子在实验结束时仍然不萌发;②.方案二的乙杯装置里的种子不能萌发。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来分析,寻找原因。

2、在方案二的探究实验教学中,如果一次性筷子的吸水力强,最上端种子与水面的种子相隔需5厘米以上,否则上端种子都将发芽,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

七、课外延伸:

有人提出这样的假设:光照也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一个外界条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检验该假设是否成立。

八、教学反思:

1、本节课设计针对初一学生的实验能力较弱,将本实验教学所探究的影响种子萌发的多种因素,分解成一个个的单一因素,让学生通过单个因素考虑种子萌发与外界条件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设计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用的外界条件,符合认知规律,可操性强。

2、本节课设计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从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引导出本实验的假设。并采用对照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取证,逻辑思维判断,汇报交流,归纳总结等步骤,旨在让学生体验一个探究知识的完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并养成根据科学的事实作出客观判断的习惯和求实的科学态度。

3、本探究实验教学采取分组(即原有的4个大组,组内又分4个研究小组)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用的外界条件,通过研究小组内交流→研究组内交流→班内汇报交流,得出实验结论,总结探究过程,分析成败原因。在探究实验教学过程中,他们学会了与别人合作和分享,学会了谅解和包容,既发展了个性,又培养了集体精神,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所倡导的合作学习理念

4、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根据实验方案,独立进行实验探究,改变了采用讲授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地位,主动参与教学探究与交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