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关系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关系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关系

《正比例关系》教学设计

课堂目标:

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条件。(重点)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难点)

3、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难点)

教学过程:

任务一:个体完成(3分钟)

1、五一节爸爸妈妈带小红开车去弥勒玩,汽车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汽车每小时行驶了多少千米?(先计算,再写出数量关系式)120 ÷2=60(千米)

路程÷时间=速度

答:汽车每小时行驶了60千米。

2、小吃店的阿姨5分钟可以炸15根油条,平均每分钟炸多少根油条?(先计算,再写出数量关系式)

15÷5=3(根)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答:平均每分钟炸3根油条。

路程÷时间=速度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这些都是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些数量关系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任务二:15分钟

(一)例1

文具店有一种彩带,销售的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如下表。(看课件) 观察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个体学习)

答:表中有总价和数量这两种量。

2、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对子交流)

答: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数量扩大,总价也随着扩大;数量缩小,总价也随着缩小。总价和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3、观察并算一算,每个比的比值是多少?这个比值表示什么?哪种量是固定不变的?(对子交流)

……

答:比值是3.5,这个比值表示单价,单价是不变的量,也就是单

价一定。

4、你能说出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式吗?它们有什么规律呢?(小组交流)

27=3.5 3

5.10=3.5 414=3.5 =3.5 15.3

规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而且这两种量的比值一定(也就是商一定)。

所以: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正比例的意义: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一定,那么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y 和x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 的式子的式子表示:

反馈目标(1):个体做(5分钟)

数量总价因为: =单价(一定) 数量

总价=单价(一定)

判断下面两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1、铅笔的单价一定,购买的数量和总价。( 成正比例关系 )

所以: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

2、一本书,读完的页数和未读的页数。( 不成比例 )

因为:读完的页数+未读的页数=总页数(一定)

所以:读完的页数和未读的页数不成比例(也可以说和一定时,不成比例)。

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

(1)必须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必须是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拓展延伸:(6分钟)

李阿姨是一名剪纸艺人,平时李阿姨每天工作6小时,能剪出72张剪纸;节假日李阿姨每天工作8小时,能剪出96张剪纸。

1、李阿姨在平时和节假日的工作效率相同吗?成什么比例?为什么?(对子交流)

平时:72 ︰ 6=12 节假日:96 ︰ 8=12

因为: 数量总价=单价(一定)

答:平时和节假日的工作效率相同,都是12。成正比例。因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一定)。

2、如果李阿姨要剪120张剪纸,需要多少小时?(小组交流)

解:设需要x小时。

72 ︰6=120 ︰x

72x=120×6

72x=720

x=10

答:需要10小时。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掌握了几个课堂目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