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论文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骨科护理对于临床医学来说,患者疾病的种类较多并且较其他科室来说复杂情况程度较高,所以对于患有骨科疾病的患者来说不仅要进行良好的治疗,还要加强护理服务。
为了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的应用效果,选取了120位患者作为研究调查的对象,分别分为一般组(接受常规骨科护理服务)与加强组(在基础骨科护理上加上临床护理路径),分别6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
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来看,加强组在疾病知识掌握和患者锻炼的达标率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都比一般组要高。
差异在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结论显示,对于骨科患者的护理来说,应该在基础护理服务上加上临床护理路径,这样将有利于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掌握,并且能够提升患者的锻炼程度,建立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提升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疾病知识掌握;骨科护理;锻炼达标率前言骨科是临床医学比较重要的一个科室,其实施治疗的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无论哪种治疗方法都应该加强护理服务,针对性的护理服务能够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
调查发现常规的护理服务,对于骨科患者的治愈虽然存在一定的帮助,但是效果却不明显[1]。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护理效果更为显著,能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本文主要选择了120位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为临床护理方案的科学性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调查内容本文主要选择了120例接受骨科疾病治疗的患者为主要调查对象,男女各占60例,年龄在20~70岁不等,分别分为一般组(n=60)和加强组(n=60),并且排除了肝脏功能疾病以及哺乳期或者妊娠的患者,最后将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具体护理过程加强组在常规骨科护理服务的基础之上,制定了更为科学合理化的临床护理路径,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4月期间,骨科所收治的住院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数字随机表分组下,40例纳入对照组,40例纳入干预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干预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结果:干预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骨科护理工作中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可降低患者住院费用,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重视与关注。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骨科护理;应用;效果研究骨科所收治患者大多需要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患者为此会产生心理以及经济上的压力与负担,并给本科室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因此,医护工作者需要根据对骨科所收治患者临床特点的全面评估,分析护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通过改进优化护理路径的方式,对骨科护理的工作质量进行全面提升。
为分析骨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及其效果,本文选择我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4月期间,骨科所收治的住院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数字随机表分组下,对40例干预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相关结果总结并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4月期间,骨科所收治的住院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数字随机表分组下,40例纳入对照组,40例纳入干预组。
对照组中,26例患者为男性,14例患者为女性,平均年龄为(45.1±2.3)岁,15例患者为上肢骨折,18例患者为下肢骨折,6例患者为腰椎骨折,1例患者为盆骨骨折;干预组中。
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目的:分析在骨科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及应用价值。
方法:本次研究开始于2019年4月,结束于2020年4月,选取本院中骨科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共8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为了更加深入了解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采用对比的方式,将88例患者按照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将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经过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受到患者的满意程度更高,并发症发生几率更小,以上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
结论:在骨科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可以有效的增加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并且也提高了患者的康复速度,受到了患者的高度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骨科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前言:在医院的临床治疗中,骨科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科室,由于骨科患者的疾病类型比较广泛且复杂,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通常是采取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式,但是在治疗后的恢复过程中,护理服务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才可以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
在当前的临床护理中通常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这种护理方式虽然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并未达到更加理想的康复速度,而临床护理路径在当前的骨科护理中也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并且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1]。
本文主要选取本院中88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护理干预路径的护理效果进行了重点的分析,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随机选取的88例骨科患者,按照比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
其中观察组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最大不超过69岁,最小不低于20岁,平均年龄为(48.69±4.65)岁;对照组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龄最大不超过70岁,最小不低于20岁,平均年龄为(49.64±4.88)岁。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李静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李静摘要:目的:探究骨科护理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实际价值。
方法:选取94例在2016年6月-2018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骨科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7人。
统计分析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疼痛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VAS疼痛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2.41±0.2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3.52±0.41)分(P<0.05)。
结论:骨科护理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后,可以促进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应进行积极普及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骨科护理;应用效果疼痛是骨科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剧烈疼痛会对患者正常工作生活产生严重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将临床护理路径运用于骨科护理中,促进治疗效果提高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1]。
本文对在2016年6月-2018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94例骨科患者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实际价值予以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6年6月-2018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94例骨科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
其中,29:18为观察组男女患者人数之比,年龄最小14岁,最大76岁,(45.39±1.05)岁为平均年龄。
28:19为对照组男女患者人数之比,年龄最小19岁,最大71岁,(45.54±1.38)岁为平均年龄。
比较两组一般基线资料,影响组间对比的差异不存在,P>0.05,可以进行相关统计。
1.2临床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经CT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骨科疾病。
排除标准:(1)心肺功能障碍严重者;(2)严重肝肾功能损伤者。
1.3护理方法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除常规护理外,对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相关措施为:将临床护理路径合理有效制定,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必须和患者实现积极配合,使得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对患者实施有效健康教育的同时,按照患者实际需求和病情状况将个性化护理路径详细制定。
解析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解析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发布时间:2021-10-27T06:23:51.720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8期作者:陈漓[导读] 探析骨科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内接收的58例骨科疾病患者,陈漓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湖北省应城市 432400【摘要】目的:探析骨科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内接收的58例骨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分别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常规干预。
对比护理前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V AS评分较对照组与护理前来说更低,且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与护理前来说更高,观察护理总满意率较对照组来说更高,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骨科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骨科护理;生活质量骨科疾病在我国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由于老年人群行动不便,因此骨折的发病率较高,临床中对于治疗骨科疾病多采用手术进行治疗,手术过程中疼痛感、时间长等因素都会导致患者的身体不适,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因此加大对于患者的临床护理意义重大。
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骨科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的效果及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内接收的58例骨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
观察组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34.5±12.5)岁;对照组中,男15例,女14例,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3.5±12.5)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对比。
1.2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干预,遵从医嘱进行用药,并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
给予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包括:①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制定适合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对涉及的所有成员进行培训,医师制定治疗项目和评估进度,护理人员执行护理项目。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研究选取急诊在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4C骨科的180例病患,将其中就诊时间是2018年6月~2019年5月的90例病患做为对照组,落实常规护理;将就诊时间是2018年6月~2020年5月的90例病患研究组,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2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指标(疼痛程度、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QOL评分)、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研究组病患的临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更好,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病患护理后有更高的生活质量评分,P<0.05;研究组病患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0.05。
结论:骨科护理过程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病患治疗期间的安全性和生活质量,同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患疼痛,缩短病患的康复时间,满意度较常规护理显著提高,可采用。
【关键词】:骨科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并发症;住院时间骨科是临床护理工作繁杂的科室,需要承担的护理任务重,且要求护士具有专业性[1]。
常规护理模式存在护理措施不全面、不细致等问题,导致其应用受限[2]。
临床护理路径是强调以病患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通过具备顺序性、针对性的护理计划,确保工作质量和服务的高效率[3]。
研究分析了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与常规护理展开对比,旨在明确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优势,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研究选取急诊在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4C骨科的180例病患,将其中就诊时间是2018年6月~2019年5月的90例病患做为对照组;将就诊时间是2018年6月~2020年5月的90例病患研究组。
研究组病患年龄20~62岁,中位年龄(39.19±4.55)岁;其中有男性48例,女性42例;上肢骨折52例,下肢骨折38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38例,摔伤27例,高处坠落伤15例,其他10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的例数依次为33例、57例。
骨科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摘要】本文研究了在骨科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
首先介绍了临床护理路径的定义,然后分析了在骨科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作用,并详细描述了在实施过程中的步骤。
随后通过对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后的效果观察,总结了其在骨科护理中的优点。
结论部分总结了骨科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并提出未来的展望与建议。
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在骨科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周期,节约医疗资源,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未来可以进一步提升护理路径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让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护理工作。
【关键词】骨科护理、临床护理路径、效果观察、作用、实施、优点、总结、展望、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骨科护理是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治疗过程复杂,涉及术后康复、疼痛管理、饮食调节等多方面内容。
随着医疗水平和技术的不断提升,患者对骨科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传统的骨科护理模式下,患者的治疗计划和护理流程往往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护理质量不稳定,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提高骨科护理的质量和效率,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被引入到骨科护理中。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在固定的时间内,通过专门设计的护理计划和措施,实现最佳的护理效果和病情控制。
通过制定和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明确患者的治疗目标、护理计划和预期结果,提高护理效率和精准度,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和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
骨科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观察,以期为提高骨科护理质量和效率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观察骨科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估其在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研究,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骨科患者的护理效果和临床治疗的影响,为护理实践提供依据和指导。
进一步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为优化骨科护理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和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骨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

骨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摘要】骨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指导方式,能够规范化和标准化骨科护理流程。
本文首先解释了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然后探讨了骨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特点和制定实施过程。
接着分析了骨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优势,如提高护理质量、节约医疗资源等。
最后讨论了骨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影响。
骨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能够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促进团队合作,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骨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对于优化医疗护理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骨科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制定、实施、优势、影响、应用总结1. 引言1.1 骨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护理路径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考虑了患者在手术后的特殊护理需求。
通过制定和实施骨科护理中的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更好地协调医护人员的工作,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安全性。
在骨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医护人员密切合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护理路径,并确保路径得到有效执行。
通过路径的横向和纵向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不断完善和优化护理服务。
骨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能够提高护理效率,降低护理成本,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护理管理模式。
2. 正文2.1 临床护理路径的定义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护理方案,旨在指导医护人员对特定疾病或手术进行全程管理和护理。
它是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制定的,包括病情评估、诊断、治疗、护理措施、预防和康复等内容,以及相关的时间节点和指标。
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需要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确保各环节的协调和连贯性,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和住院时间。
临床护理路径的特点包括明确的目标和预期结果、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时间安排、明确的责任分工和沟通方式、定期评估和调整计划、以及患者和家属的参与和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论文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xx年6月-20xx年8月本院骨科收治的患者1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行常规骨科护理,而观察组再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并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疾病知识掌握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5±3.2)d、(10 453.4±143.2)元、91.2%、3.8%;对照组分别为(21.2±3.0)d、(14 325.9±141.1)元、76.2%、8.8%。
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且观察组满意45例,一般32例,不满意3例,总满意率96.2%;对照组满意31例,一般40例,不满意9例,总满意率88.8%。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nursing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Method:160 patients from June 20xx年代由美国提出,为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整体护理模式。
通过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可帮助患者加深对疾病的了解,促进疾病的康复及有助于护理工作取得满意效果。
目前临床护理路径已在多个科室进行实践,并取得较好应用效果[2-4]。
本文对本院骨科收治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目的是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xx年6月-20xx年8月本院骨科收治的患者16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伤,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心、肺、肝及肾等疾病患者,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及妊娠,哺乳期患者。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0例。
其中观察组男48例,女32例,年龄19~73岁,平均(46.4±3.2)岁,上肢骨折患者24例,下肢骨折患者20例,肋骨骨折患者18例,脊柱骨折患者9例,骨盆骨折患者5例,其他4例;对照组男49例,女31例,年龄19~73岁,平均(45.9±3.1)岁,上肢骨折患者25例,下肢骨折患者19例,肋骨骨折患者18例,脊柱骨折患者10例,骨盆骨折患者5例,其他3例。
两组患者
在年龄、病情及体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行常规骨科护理,而观察组再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1.2.1 制定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路径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需做好患者入院时指导工作,向患者详细介绍医院环境、病房环境及骨科病房各项规章制度,同时也向患者介绍病房各项设备[5],作息时间,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士等,以便使患者尽早了解病房患者,消除陌生感。
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需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了解并掌握患者各项信息,身体状况及疾病状况,并将传统健康教育作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身体及疾病状况制定详细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6],同时保证护理路径具有科学性和安全性。
1.2.2 手术前的临床护理路径根据先前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前需给予适当的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如检查患者术前各项生命体征及指标;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治疗方法及进行必要的健康及科普宣教[7-8];对患者介绍手术功能训练方法,使患者手术可及时进行康复训练;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变化,介绍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以促进手术的顺利完成。
1.2.3 手术后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人员陪同患者返回病房,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同时观察患者伤口是否有开裂、感染及渗血情况,若有则及时向医生报告[9]。
护理人员随时注意患者体位,并适当帮助患者调整体位。
若患者手术出现焦虑、消极及恐惧心理,护理人员需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调节其情绪,使其配合治疗;护理人员也需帮助患者进行手术康复训练以防止意外情况发生[5]。
1.2.4 出院临床护理路径患者病情稳定或康复后即可出院,此时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情况及后续治疗及康复内容,加强患者生活适应练习,并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10]。
1.3 效果评价对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评价与比较。
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情况,满意:护理人员各项操作标准,态度亲切,文书清楚;一般,护理人员各项操作较标准,态度较亲切,文书较清楚;不满意:护理人员未达以上标准。
总满意率=(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而且目前医疗卫生产业竞争激烈,医院想在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就必须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这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可提高医院知名度。
骨科为医院较大科室,患者较多,病情相对较严重,因此需提供优质护理以促进患者康复[11]。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为一种先进护理和管理模式,可针对某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及康复制定一套标准模式,它是一种关于疾病治疗的综合模式,主要依据为循证医学[12],主要目的为降低患者治疗成本,提高护理质量,控制变异及规范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
临床路径护理最早起源于美国,当时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人均治疗成本。
后来在世界范围内各大医疗机构纷纷效法,同时临床路径内涵不断延伸,不断发展。
一般来说临床路径有如下几点执行流程:(1)执行各项检查,途径及目标[13];(2)患者疾病治疗进度表;(3)对治疗护理的监控;(4)相关治疗计划及预后目标。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临床路径有较多优点,主要有:(1)临床护理路径可协调护理,在临床护理路径中需要制定各种表格,制定这种表格
可协调各类医护人员[14],减少了因不同学科背景带来的障碍,而且在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时可加强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交流,也减少了中间的不必要环节,同时也降低了护理成本。
(2)临床护理路径可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有护理路线图,指明了护理人员每日护理计划、护理重点及各病情阶段的护理关键,这样既减少了护理的盲目性,也提高护理效率[15]。
(3)护理人员存在感增加,临床护理路径明确规定了各类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也增加了护理人员接触患者的时间,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认同度,同时也使护理人员满足上升。
在本文中两组患者均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再给予临床护理路径,主要包括制定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路径、手术前路径、手术后路径及出院指导。
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具有满意效果。
总之,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