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对酒精性肝病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及意义

合集下载

茵栀黄颗粒作为肝病辅助用药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茵栀黄颗粒作为肝病辅助用药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本 期特 稿 ・
茵栀 黄 颗 粒 作 为肝 病 辅 助 用 药 作 用 机 制 的 网 络 药 理 学 研 究△
王 欢 , 谢 进, 何惠 芳, 潘一 敏, 赵艳 玲 # ( 解 放军第3 0 2 医 院药 学 部, 北京 1 0 0 0 3 9 )
中 图分 类 号 R 9 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2 1 2 4 ( 2 0 1 6 ) 1 2—1 5 8 5—0 4
we r e na a l y r z e d wi t h P PI d a t a b a s e wh i c h c o u l d o b t a i n a n i n t e r a c t i v e n e t wo r k o f “c o mp o u n d — t a r g e t ・ d i s e a s e”. T o p o l o g y p a r a me t e r v a l u e o f t h e d o t s o f t h e “c o mp o u n d — t a r g e t - d i s e a s e” wa s a n a l y z e d w i t h C y t o s c a p y 3 . 0. S O a s t o o b t a i n t h e me c h a n i s m o f t h e r a p e u t i c a c t i o n o f Yi n z h i h u a n g ra g n u l e s . RES UL TS: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n e t wo r k p h a r ma c o l o y , g Yi n z h i h ua n g g r a n u l e s i n t r e a t me n t o f h e p a t i t i s ma i n l y t h o u g h i n t e r v e n i n g t h e i n l f a mma t o r y r e a c t i o n a n d p r o t e c t i n g

茵栀黄注射液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

茵栀黄注射液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

茵栀黄注射液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郑加嘉;黄清松;吴蔓;林英;曾繁涛【期刊名称】《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35)4【摘要】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对刀豆素蛋白A(Con 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炎症调控的影响。

方法:采用刀豆素蛋白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酶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肝内细胞因子(TNF-α、IFN-γ、IL-4及IL-10)含量。

结果:茵栀黄注射液组小鼠肝脏内细胞因子TNF-α、IFN-γ、IL-4均明显减少(P<0.01)。

细胞因子IL-10较ConA对照组有所升高(P<0.01)。

结论:茵栀黄注射液能降低Con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肝内炎症介质TNF-α、IFN-γ、IL-4的分泌,增加调节性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减轻肝脏细胞的炎症。

【总页数】3页(P8-10)【关键词】茵栀黄注射液;免疫性肝损伤,炎症机制【作者】郑加嘉;黄清松;吴蔓;林英;曾繁涛【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广东药学院;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3.6;R285.5【相关文献】1.玉竹提取物A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促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J], 郝晓利;赵良中2.破壁灵芝孢子粉对Con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及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影响 [J], 赵燕平;冯彩珠;付昌隆;华海燕3.茵栀黄注射液防治Con A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药效学观察 [J], 郑加嘉;林英;黄清松;吴蔓4.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在小鼠自身免疫性肝损伤不同时期的表达及作用[J], 艾国; 雒真龙; 张志成; 王鸣5.截短型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对急性肝损伤小鼠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J], 黄珍;王小花;初彦辉;刘海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茵栀黄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茵栀黄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茵栀黄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刘㊀娜1ꎬ杜爱书2ꎬ贾㊀静1ꎬ赵永晓1ꎬ王艳丽1(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医院ꎬ河北石家庄050000ꎻ2.河北省赞皇县中医院ꎬ河北赞皇051230)㊀㊀[摘要]㊀目的㊀观察茵栀黄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ꎮ方法㊀选取NAFLD患者96例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ꎮ2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ꎬ在此基础上ꎬ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ꎬ研究组给予茵栀黄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ꎬ2组疗程均为3个月ꎮ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㊁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㊁γ-谷氨酰转肽酶(GGT)]㊁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㊁总胆固醇(TC)]㊁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㊁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ꎬ比较分析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ꎮ结果㊀治疗后ꎬ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0.83%)(P<0.05)ꎻ2组血清ALT㊁AST㊁GGT㊁TG㊁TC㊁IL-6㊁TNF-α㊁hs-CRP均明显降低(P均<0.05)ꎬCD3+㊁CD4+㊁CD4+/CD8+均明显升高(P均<0.05)ꎬ且研究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ꎮ结论㊀茵栀黄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NAFLD可以明显提高疗效ꎬ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血脂指标ꎬ同时可抑制炎症损伤ꎬ提高机体免疫力ꎬ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ꎮ[关键词]㊀茵栀黄ꎻ二甲双胍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ꎻ免疫功能ꎻ炎性因子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9.12.006[中图分类号]㊀R575.5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文章编号]㊀1008-8849(2019)12-1277-04[作者简介]㊀刘娜ꎬ女ꎬ硕士ꎬ主治医师ꎬ研究方向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ꎮ[基金项目]㊀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2018258)ClinicalefficacyofYinzhihuangcombinedwithmetformininthetreatmentof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anditseffectonseruminflammatoryfactorsandimmunefunctionLIUNa1ꎬDUAishu2ꎬJIAJing1ꎬZHAOYongxiao1ꎬWANGYanli1(1.TheSecondHospitalofShijiazhuangꎬShijiazhuang050000ꎬHebeiꎬChinaꎻ2.ZanhuangCountyHospitalofTradition ̄alChineseMedicineꎬShijiazhuang051230ꎬHebeiꎬChina)Abstract:ObjectiveItistoobservetheeffectsofYinzhihuangcombinedwithmetforminon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anditseffectsonthepatients molecularbiologicalindicatorsꎬinflammatoryfactorsandimmunefunc ̄tion.MethodsNinety ̄sixpatientswithNAFLDwereenrolledanddividedintostudygroupandcontrolgroupaccordingtotherandomnumbertablemethodꎬwith48casesineachgroup.Onthebasisofroutinetreatmentꎬ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metforminaloneꎬandthestudygroupwastreatedwithYinzhihuanginjectioncombinedwithmetformin.Bothgroupsweretreatedfor3months.Thechangesofserumliverfunction[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ꎬaspartateamin ̄otransferase(AST)ꎬγ ̄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andserumindicatorsofbloodfat[triglyceride(TG)andtotalcho ̄lesterol(TC)]ꎬseruminflammatoryfactors[Interleukin ̄6(IL ̄6)ꎬtumornecrosisfactor ̄a(TNF ̄a)ꎬhypersensitiveC ̄re ̄activeprotein(hs ̄CRP)]andimmunefunctionbeforeandaftertreatmentwereobservedinthetwogroupsꎬandtheclinicalcurativeeffectswerecompared.ResultsAftertreatmentꎬthetotaleffectiverateofthestudygroup(93.75%)wassignifi ̄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70.83%)(P<0.05).AftertreatmentꎬthelevelsofserumALTꎬASTꎬGGTꎬTGꎬTCꎬIL ̄6ꎬTNF ̄aandhs ̄CRPweresignificantlydecreasedwhilethatofCD3+ꎬCD4+ꎬCD4+/CD8+werein ̄creasedinthetwogroups(P<0.05)ꎬandtheimprovementsoftheseindexesinthestudygroupwere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Yinzhihuanginjectioncombinedwithmetformin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therapeuticeffectꎬimprovetheliverfunctionandbloodlipidlevelsꎬinhibittheinflammatoryinjuryꎬimproveitsimmunefunctioninthetreatmentofNAFLDꎬitisimportantforthepromotionofpatientrehabilitation.Keywords:Yinzhihuangꎻmetforminꎻ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ꎻimmunefunctionꎻinflammatoryfactor㊀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ꎬ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ꎮ随着人们生活结构的改变及不合理能量的摄入ꎬNAFL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ꎬ已成为国内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ꎮ以往认为NAFLD是一种良性病变ꎬ对患者生命威胁较小ꎬ但近期有多项研究表明ꎬ有30%~40%与NAFLD相关的肝硬化患者死亡原因均起源于NAFLD[1-2]ꎮ目前临床上对于NAFLD的治疗缺乏理想的治疗方式ꎬ有研究表明NAFLD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好的疗效[3-5]ꎮ本课题探讨了茵栀黄联合二甲双胍治疗NAFLD的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㊁血脂㊁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ꎮ以期为NAFLD患者寻求最佳治疗途径ꎬ现报道如下ꎮ1㊀临床资料1 1㊀一般资料㊀选取2015年2月 2016年3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收治的NAFLD患者进行研究ꎬ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无饮酒史ꎬ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修订版)»[6]中NAFLD诊断标准ꎻ②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内容和治疗风险充分了解ꎬ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ꎬ同意进行治疗研究ꎮ排除标准:①有滥用药物㊁毒品或酗酒史者ꎻ②存在严重的慢性肝胆㊁肾脏疾病者ꎻ③有免疫缺陷病史ꎬ或有器官移植史者ꎻ④存在严重意识障碍者ꎻ⑤患有恶性肿瘤者ꎻ⑥伴有严重肺心病或肺气肿者ꎻ⑦妊娠或哺乳期妇女ꎻ⑧由于一些原因ꎬ中途退出和改变治疗方案者ꎮ将所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ꎮ研究组48例ꎬ其中男32例ꎬ女16例ꎻ年龄47~62(54.21ʃ3.71)岁ꎻ病程7~46(30.1ʃ4.7)个月ꎮ对照组48例ꎬ其中男31例ꎬ女17例ꎻ年龄47~61(54.27ʃ3.45)岁ꎻ病程7~47(30.6ʃ4.8)个月ꎮ2组患者的性别㊁年龄㊁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ꎬ具有可比性ꎮ1 2㊀治疗方法㊀患者经临床诊断及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检查确诊后入院治疗ꎬ根据病情给予控制饮食㊁配合运动等常规治疗ꎮ在此基础上ꎬ研究组采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ꎬ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ꎮ二甲双胍片(上海施贵宝有限公司ꎬ国药准字H20023370)口服ꎬ0.5mg/次ꎬ2次/dꎬ疗程1个月ꎮ茵栀黄注射液(朗致集团万荣药业有限公司ꎬ国药准字Z14020997)15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ꎬ1次/dꎬ疗程1个月ꎮ1 3㊀观察指标㊀所选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分别在禁食禁水12h后次日凌晨抽取静脉血4mLꎬ置于抗凝管中ꎬ于30min内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15minꎬ分离血浆后保存于-80ħ冰箱中待测ꎮ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㊁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㊁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血清三酰甘油(TG)㊁总胆固醇(TC)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型号:BS-320ꎬ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检测ꎬ所有检测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ꎮ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㊁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ꎬ试剂盒由上海双赢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提供ꎮ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3+㊁CD4+和CD4+/CD8+采用流式细胞仪(型号:Beckmancoulter3XLꎬ上海美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检测1 4㊀临床疗效评估标准[7]㊀显效: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ꎬ肝功能㊁血脂指标恢复正常ꎬ肝脏超声提示肝脏脂肪定量在正常范围ꎻ有效:患者临床症状㊁体征好转ꎬ肝功能及血脂指标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ꎬ肝脏超声提示肝脏脂肪定量明显下降:无效:患者症状㊁体征无明显改善ꎬ肝功能㊁血脂各项指标下降20%以下ꎬ肝脏脂肪定量无明显变化ꎮ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ˑ100%ꎮ1 5㊀统计学方法㊀所有研究数据选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ꎮ正态定量资料采用均数ʃ标准差( xʃs)表示ꎬ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ꎻ计数资料采用率和构成比进行表示ꎬ组间对比采用 2检验ꎮP<0 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2㊀结㊀㊀果2 1㊀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㊀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ꎮ见表1ꎮ表1㊀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研究组4821(43.75)24(50.00)3(6.25)45(93.75)①对照组4812(25.00)22(45.83)14(29.17)34(70.83)㊀㊀注:①与对照组比较ꎬ 2=8.649ꎬP<0.05ꎮ2 2㊀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与血脂指标比较治疗前ꎬ2组患者ALT㊁AST㊁GGT㊁TC㊁T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ꎻ治疗后ꎬ2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ꎬ且研究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ꎮ见表2ꎮ2 3㊀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㊀治疗前ꎬ2组患者IL-6㊁TNF-α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ꎻ治疗后ꎬ2组患表2㊀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与血脂指标比较( xʃs)组别n时间ALT/(IU/L)AST/(IU/L)GGT/(IU/L)TC/(mmol/L)TG/(mmol/L)研究组48治疗前治疗后77.23ʃ21.4439.18ʃ15.62①②72.43ʃ20.7136.55ʃ14.81①②96.52ʃ26.2753.84ʃ18.20①②6.24ʃ1.524.12ʃ1.10①②2.78ʃ0.821.42ʃ0.40①②对照组48治疗前治疗后77.46ʃ21.1956.74ʃ18.81①72.51ʃ20.9354.92ʃ18.13①96.63ʃ26.3174.43ʃ21.77①6.20ʃ1.485.12ʃ1.02①2.80ʃ0.762.02ʃ0.42①㊀㊀注:①与治疗前比较ꎬP<0.05ꎻ②与对照组比较ꎬP<0.05ꎮ者IL-6㊁TNF-α及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ꎬ且研究组各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ꎮ见表3ꎮ表3㊀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xʃs)组别n时间IL-6/(pg/mL)TNF-α/(pg/mL)hs-CRP/(mg/L)研究组48治疗前治疗后36.71ʃ11.7220.64ʃ7.28①②53.72ʃ12.1622.82ʃ7.49①②11.26ʃ2.586.13ʃ2.07①②对照组48治疗前治疗后36.53ʃ11.6629.47ʃ9.13①53.68ʃ11.9829.62ʃ10.31①11.31ʃ2.618.58ʃ2.46①㊀㊀注:①与治疗前比较ꎬP<0.05ꎻ②与对照组比较ꎬP<0.05ꎮ2 4㊀2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㊀治疗前ꎬ2组患者CD3+㊁CD4+和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ꎻ治疗后ꎬ2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 05)ꎬ且研究组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ꎮ见表4ꎮ表4㊀2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xʃs)组别n时间CD3+/%CD4+/%CD4+/CD8+研究组48治疗前治疗后58.16ʃ6.3576.62ʃ6.72①②23.52ʃ4.2341.83ʃ4.72①②0.86ʃ0.231.47ʃ0.38①②对照组48治疗前治疗后58.21ʃ6.3062.84ʃ6.41①23.47ʃ4.2629.18ʃ4.39①0.89ʃ0.241.02ʃ0.26①㊀㊀注:①与治疗前比较ꎬP<0.05ꎻ②与对照组比较ꎬP<0.05ꎮ3㊀讨㊀㊀论目前NAFLD是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ꎬ主要包括单纯脂肪肝(NAFL)及由其演变而来的脂肪性肝炎(NASH)及与NASH相关的肝纤维化或肝硬化4种类型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ꎬ在我国广东㊁北京㊁上海等地人群中ꎬNAFLD患病率达10%~25%ꎬ与一些发达国家的脂肪肝发病率近似ꎬ男女比例约3ʒ1ꎬ30~59岁是高发年龄[8]ꎮ近年来ꎬ随着人们生活结构的改变及不合理能量的摄入ꎬ糖尿病㊁高血脂症㊁肥胖等患者的增加ꎬNAFLD的发病率较10年前增加了1倍ꎬ且渐趋低龄化[9]ꎮ目前关于NAFLD的发病机制临床上仍未明确ꎬ多数学者均认为是由于肥胖㊁脂代谢紊乱或胰岛素抵抗作为初次打击ꎬ导致脂肪质沉积ꎬ引发脂肪变性ꎬ形成脂肪肝ꎮ在脂肪肝形成后ꎬ脂肪变性的肝细胞活力下降ꎬ使氧化代谢产物增多ꎬ引发氧化应激作为二次打击ꎬ诱导脂肪变性的肝细胞发生炎症㊁坏死甚至纤维化ꎬ形成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10-11]ꎮ随着我国NAFLD患者人数逐年增多ꎬNAFLD逐步得到临床和科研的重视ꎮ目前对NAFLD的治疗除了控制饮食㊁加强运动等生活干预外ꎬ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ꎮ有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是NAFLD重要的致病机制ꎬ因此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能成为治疗NAFLD的一个新靶点[12]ꎮ二甲双胍为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ꎬ不仅能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ꎬ提高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活性ꎬ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和与靶组织的亲和力ꎬ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ꎬ促进糖的无氧酵解ꎬ减少肝肾过度的糖原异生ꎬ而且还能抑制脂肪分解和降低游离脂肪酸浓度ꎬ改善机体的脂代谢ꎬ降低胰岛素抵抗ꎬ延缓体质量增加或促进减轻ꎬ目前在临床被广泛用于治疗NAFLD[13]ꎮ二甲双胍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肝脏和骨骼肌ꎬ其中肝脏是最重要的作用部位ꎮ有研究表示ꎬ二甲双胍不仅能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度ꎬ而且还能抑制IL-6㊁TNF-α及hs-CRP等炎性因子的表达ꎬ减少肝脏脂肪蓄积及ATP耗竭ꎬ从而为NAFLD的治疗提供有效帮助[14]ꎮ中医药对于该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ꎮ传统医学中并无 非酒精性脂肪肝 这一名称ꎬ根据临床表现一般认为可将其归属于中医的 癥瘕 积聚 肝痞 肥气 等范畴ꎮ其病机基础与痰㊁湿㊁瘀㊁积等有关ꎬ与肝㊁脾㊁肾三脏关系密切ꎮ大多数NAFLD患者主要是本虚标实之证ꎬ本虚多表现为脾气虚弱㊁肝肾亏损ꎬ标实多表现为痰湿内蕴㊁气滞血瘀ꎮ传统医学认为本病应以清热解毒㊁滋阴补肾㊁退黄保肝为治疗原则ꎮ茵栀黄注射液是一种由中药茵陈㊁栀子㊁黄芩㊁金银花经提取精制而成的中药注射剂ꎬ其中茵陈滋阴补肾㊁清热解毒㊁退黄保肝ꎻ栀子护肝利胆㊁降压镇静㊁止血消肿ꎻ黄芩清热燥湿㊁凉血解毒ꎻ金银花清热解毒㊁通经活络ꎮ诸药合用ꎬ共同发挥清热解毒㊁利湿退黄的功效ꎮ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ꎬ茵栀黄注射液具有稳定肝细胞膜㊁调节机体免疫功能㊁抑制肝脏炎症㊁促进受损肝细胞的修复㊁减轻肝纤维化的形成的作用[15]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ꎬ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ꎬ患者肝功能㊁血脂及炎性因子㊁免疫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亦明显优于对照组ꎮ提示采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NAFLD患者可以明显提高治疗疗效ꎬ改善肝功能ꎬ维持脂代谢稳定ꎬ同时可抑制肝炎症损伤ꎬ提高机体免疫功能ꎬ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ꎮ[参考文献] [1]㊀顾娟娟ꎬ姚敏ꎬ姚登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肝细胞恶性转化的关系[J].临床肝胆病杂志ꎬ2016ꎬ32(3):565-569[2]㊀张霞霞ꎬ徐宏团ꎬ徐有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硬化的自然史与临床特点[J].临床肝胆病杂志ꎬ2018ꎬ34(1):24-26[3]㊀刘跃平ꎬ郄秋红.化浊解毒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血清TNF-α炎症因子及肝功能的影响[J].四川中医ꎬ2016ꎬ25(11):93-96[4]㊀关婷婷ꎬ刘宝珍ꎬ呼永河ꎬ等.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3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ꎬ2018ꎬ50(1):972-975[5]㊀庞红全ꎬ王刚ꎬ杨帆ꎬ等.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自拟降脂方对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酶及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ꎬ2016ꎬ28(7):32-34[6]㊀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ꎬ2011ꎬ18(5):167-170[7]㊀郭泽淇ꎬ王倩怡ꎬ祁兴顺ꎬ等.«2017年美国肝病学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摘译[J].临床肝胆病杂志ꎬ2017ꎬ33(12):2275-2277[8]㊀ZhangTꎬZhangCꎬZhangYꎬetal.Metabolicsyndromeanditscomponentsaspredictorsof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inanorthernurbanHanChinesepopulation:Aprospectivecohortstudy[J].Atherosclerosisꎬ2015ꎬ240(1):479-487[9]㊀娜日苏ꎬ包纳日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与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ꎬ2016ꎬ14(3):39-40[10]田媛ꎬ谭莉莉ꎬ王玉冰ꎬ等.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水平与肥胖㊁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ꎬ2016ꎬ36(15):184-186[11]罗春华ꎬ李国静ꎬ周军ꎬ等.宜昌市职业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流生病学调查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J].重庆医学ꎬ2017ꎬ27(3):308-310[12]解春静.NAFLD中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导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特丹江医学院学报ꎬ2009ꎬ30(6):50-52[13]王永照ꎬ周红宇.胰岛素增敏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J].临床消化病杂志ꎬ2017ꎬ29(5):204-206[14]郑仲萍ꎬ田峰ꎬ郑志刚ꎬ等.二甲双胍联用六味地黄丸对T2DM并NAFLD患者血清病情相关分子含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ꎬ2016ꎬ22(10):972-975[15]张宝芹.茵栀黄注射液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ꎬ2016ꎬ31(11):1792-1795[收稿日期]㊀2018-03-01。

栀子大黄汤在酒精性肝病小鼠模型中的保护作用

栀子大黄汤在酒精性肝病小鼠模型中的保护作用

·其他肝病·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19栀子大黄汤在酒精性肝病小鼠模型中的保护作用侯逸文1a,1b,2,张荣杰1a,1b,2,纪龙珊1a,1b,2,李茜1a,1b,2,高月求1a,1b,2,李曼1a,1b,2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a.细胞免疫实验室, b.肝病科,上海 201203;2 肝肾疾病病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203;通信作者:李曼,**********************.cn(ORCID: 0000-0002-6754-143X)摘要:目的 阐明栀子大黄汤(ZZDHT)通过改善肝脏中性粒细胞的氧化应激治疗酒精性肝病(ALD)的作用。

方法 (1)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ZZDHT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应的作用靶点,分析其治疗ALD的潜在靶点和相关功能通路。

(2)使用非靶代谢组学技术检测ZZDHT在小鼠血清和肝脏中代谢物变化情况,配制两倍中剂量浓度的ZZDHT予以灌胃,分别于灌胃后6个时间点(10 min、30 min、1 h、2 h、4 h、6 h)取小鼠血清和肝组织,混合进行后续质谱分析(用药组,18只)。

对照组(18只)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

使用超高液相色谱技术,快速分离和鉴定ZZDHT在血清和肝组织中的代谢物,对ZZDHT有效成分进行验证。

(3)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ZZDHT低剂量[ZZDHT(L)]组、ZZDHT中剂量[ZZDHT(M)]组、ZZDHT高剂量[ZZDHT(H)]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ALD小鼠模型(NIAAA模型小鼠),用药组在造模的同时分别进行ZZDHT低、中、高剂量的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

检测血清ALT、AST和TG的表达水平;PCR测得肝脏相关炎性、氧化应激和中性粒细胞指标基因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中炎症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SOD、GSH-Px、MDA检测肝脏氧化应激水平;通过HE染色、MPO染色以及油红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损伤、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脂质沉积情况。

酒精性肝病中细胞因子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

酒精性肝病中细胞因子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

酒精性肝病中细胞因子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长期过量饮酒引起的肝损害的一种常见疾病,其病程多样,包括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每年因饮酒引起的死亡人数高达300万人左右,其中大部分是由于酒精性肝病引起的。

酒精性肝病的发展与机体免疫反应、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细胞因子作为一种介导免疫和炎症反应的生物活性物质,在酒精性肝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细胞因子的概念和分类细胞因子是一种介导并调节免疫、炎症和生长发育等诸多生物过程的生物活性分子。

细胞因子在体内分布广泛,包括生长因子、细胞生存因子、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等多种类型。

根据其分泌细胞和作用机制的不同,细胞因子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细胞因子家族、趋化因子家族、白细胞介素家族、干扰素家族等。

二、细胞因子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作用细胞因子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损害作用。

1、保护作用(1)TNF-α的保护作用TNF-α是一种炎症因子,能够介导和参与炎症和细胞凋亡反应。

但是,在饮酒治疗肝病的过程中,TNF-α也可以发挥保护作用。

研究发现,TNF-α能够通过激活肝细胞的NF-κB信号通路,促进肝细胞的细胞增殖和生长,以消除肝脏损伤。

(2)IL-10的保护作用IL-10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主要由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细胞分泌。

研究表明,IL-10能够发挥肝细胞保护作用,减轻细胞损伤和肝脏炎症反应。

在酒精性肝病患者中,IL-10的高水平可以预示着较好的预后。

2、损害作用(1)TNF-α的损害作用在酒精性肝病的发展过程中,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TNF-α的过度表达会促进肝细胞凋亡和坏死,导致肝脏的功能进一步恶化。

此外,TNF-α还能促进脂肪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加重脂肪肝的程度。

(2)IL-6的损害作用IL-6是一种炎症因子,可以通过激活肝细胞的JAK/STAT3信号通路,诱导肝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茵栀清肝汤对急性肝炎肝损伤患者细胞因子及肝功能的影响

茵栀清肝汤对急性肝炎肝损伤患者细胞因子及肝功能的影响

茵栀清肝汤对急性肝炎肝损伤患者细胞因子及肝功能的影响王惠改;喻成波【摘要】目的观察茵栀清肝汤对于急性肝炎损伤患者细胞因子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乙型肝炎肝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综合治疗,治疗组加服茵栀清肝汤.治疗前后检测IL-16、IL-19、AST、ALT、和SOD、MDA水平.结果两组上述指标治疗后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结论茵栀清肝汤对于急性肝炎所致的肝损伤,可以明显降低抑制细胞因子,减轻抗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肝功能.【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3(022)006【总页数】2页(P997-998)【关键词】茵栀清肝汤;急性肝炎;白介素;细胞因子;肝脏保护【作者】王惠改;喻成波【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1100;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1研究表明,清热解毒中药能够有效保护急性肝损伤患者的肝功能。

笔者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治疗黄疸诸方立意,并参考业者研究进展,拟订茵栀清肝汤用于急性乙型肝炎肝损伤患者,观察其对细胞因子和肝功能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急性乙型肝炎肝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辨证属肝胆湿热证[1]。

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

治疗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25~55岁,平均35.25岁。

对照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26~58岁,平均37.14岁。

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予综合治疗,给还原性谷胱甘肽、促肝细胞生长素、氨基酸等,积极处理并发症。

治疗组加服茵栀清肝汤(茵陈蒿32 g,栀子12 g,甘草10 g,黄芪 5 g,芥蓝 3 g,大黄 5 g),每日 1剂,水煎分 3次服。

两组均治疗30 d后评定疗效。

清肝化湿活血汤加减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酒精性肝病临床观察

清肝化湿活血汤加减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酒精性肝病临床观察

清肝化湿活血汤加减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酒精性肝病临床观察张会玲;张文静;梁友云;裴士会;姚志山【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24(33)3【摘要】目的探讨清肝化湿活血汤加减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两组患者均予酒精性肝病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茵栀黄颗粒,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肝化湿活血汤加减。

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0%(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肋痛胀满、痞块结坚、乏力纳呆、舌红苔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肝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最大流速、平均流速、搏动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阻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7A、前列腺素E_(2)、CXC趋化因子配体13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欧洲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满意度测定量表(EORTCQLQ-C30)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2.00%比8.00%,P>0.05)。

结论清肝化湿活血汤加减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肝功能、肝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总页数】5页(P105-109)【作者】张会玲;张文静;梁友云;裴士会;姚志山【作者单位】河北省丰润区第二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32;R285.6【相关文献】1.清肝化湿活血汤联合保肝降酶药物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效果分析2.清肝化湿活血汤联合保肝降酶药物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效果分析3.清肝化湿活血汤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酒精性肝病临床观察4.清肝化湿活血汤佐治酒精性肝病临床观察5.清肝化湿活血汤联合水飞蓟宾胶囊对酒精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茵栀黄口服液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脂肪变的保护作用研究

茵栀黄口服液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脂肪变的保护作用研究

茵栀黄口服液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脂肪变的保护作用研究刘晓琳;信丰智;杨蕊旭;赵泽华;周达;潘勤;范建高【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Yinzhihuang oral solution on steatosis in rats with methionine and choline deficient diet(MCD)-induced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 Methods 30 mal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MCD,and Yinzhihuang-intervened group. The animals in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a standard diet,and those in MCD and Yinzhihuang group were given MCD diet. At the end of forth week, saline or Yinzhihuang oral solution were administeredintragastricly,respectively,once a day for four weeks. The liver tissues was obtained for HE and Masson staining and histological analysis was examined by NAFLD activity score(NAS)system,and the blood was analyzed for biochemical parameters. Results The body weight of rats in control and MCD group were [(487.2±6.5)g and(155.8±3.1)g,P<0.05],and the liver index were [(2.92±0.06)% and(5.09±0.19)%,P<0.05];the liver tissues in MCD group showed obvious hepatic steatosis,lobular inflammation, and ballooning of hepatocytes with mild fibrosis;the liver index in Yinzhihuang group [(4.47±0.18)%] was lower than that in MCD group(P<0.05);the NAS scores in Yinzhihuang group and MCD group were 5.9±0.2 and 7.2±0.1(P<0.05),and the fibrosis score were 0.3±0.2 and 0.8 ±0.2(P<0.05);serum ALT levels in Yinzhihuang group and MCD group were [(68.4 ±6.4)U/L and (111.9±5.5)U/L,P<0.05],and AST levels were[(110.5± 7.9)U/L and(170.5±10.8)U/L,P<0.05],while serum TBIL,TG,TC,LDL,HDL,and FBG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Yinzhihuang group and MCD group. Conclusion Yinzhihuang oral solution could improve hepatic steatosis,lobular inflammation,ballooning,and fibrosis in livertissues,suggesting its therapeutic effects on NASH in animal models.%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对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脂肪变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MCD组和茵栀黄灌胃组.给予对照组普通饮食,给予另两组动物MCD饮食,于第4周末开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茵栀黄口服液灌胃,第8 w末处死大鼠.取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取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结果对照组和MCD组大鼠体质量分别为[(487.2±6.5)g和(155.8±3.1)g,P<0.05],肝指数分别为[(2.92±0.06)%和(5.09±0.19)%, P<0.05];MCD组大鼠肝组织出现明显的肝脏脂肪变、小叶炎症和气球样变,同时伴有轻度纤维化,茵栀黄处理组大鼠肝指数为(4.47±0.18)%,显著低于MCD组(P<0.05);茵栀黄组和MCD组大鼠肝组织NAFLD活动度积分(NAS)分别为[(5.9±0.2)分和(7.2±0.1)分,P<0.05],肝纤维化积分为[(0.3±0.2)分和(0.8±0.2)分,P<0.05];茵栀黄组和MCD组大鼠血清ALT水平分别为[(68.4±6.4)U/L和(111.9±5.5)U/L,P<0.05],AST分别为[(110.5±7.9)U/L和(170.5±10.8)U/L,P<0.05],但是茵栀黄口服液灌胃对MCD大鼠血脂和血糖无显著影响.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可以改善MCD诱导的NASH大鼠肝脏脂肪变、肝细胞气球样变、小叶炎症和纤维化,降低NASH大鼠血清转氨酶水平,为应用茵栀黄口服液处理NAFLD提供了实验依据.【期刊名称】《实用肝脏病杂志》【年(卷),期】2018(021)003【总页数】4页(P380-383)【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茵栀黄口服液;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大鼠【作者】刘晓琳;信丰智;杨蕊旭;赵泽华;周达;潘勤;范建高【作者单位】200092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200092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200092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200092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200092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200092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200092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NAFLD包括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 雄 平
( 汉 市 江夏 区 第 一人 民 医院 , 北 武 汉 武 湖 400) 3 2 0
酒 精 性 肝 病 ( D) 全 球 备 受 关 注 的 一 大 公 AL 是
断标准 『 。 1 ] 1 2 实验 方法 .
共 卫 生 问题 , 年 来 , D 在 我 国 的发 病 率 迅 速 增 近 AL
义 。报告 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般 资 料 . 选择 2 1 0 0年 1月一 2 1 O 0年 1 2月 住 院 的 AL D
患者 6 0例 , 中男 5 其 O例 , 1 女 0例 ; 龄 1 ~ 6 年 8 4岁 。
圳 晶美 生物工 程有 限公 司 , 严格按 说 明书操 作 。 1 3 统 计学 方法 .
动脉深面 , 虽腋 路 臂 丛 神 经 阻滞 会 出现桡 侧 阻滞 不 全 , 尺 神 经 阻滞 完 善 可 以 弥补 肌 间 沟神 经 阻滞 的 但
不 足 引。
非 常适 合基 层 医院推 广使 用 。
参考 文献 :
L3 张 励 才 . 醉 解 剖 学 E ] 2版 . 京 : 民 卫 生 出版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麻 M . 北 人
收稿 日期 :0 2 1 — 1 2 1 — 1 1 ( 文 编辑 : 本 郝 煜)
作 者 简 介 : 新 萍 (9 4 ) 女 , 西省 阳 泉 市人 , 治 医 师 , 要 从 事 麻 醉科 工作 。 李 16一 , 山 主 主
茵栀 黄对 酒 精性 肝 病 细胞 因子释 放 的影 响及 意义
临 床 医药 实践
21 0 2年 5月 第 2 卷 第 5期 1

3 97 ・
3 1 7 尺 神经 阻滞 不全 .. 肌 间 沟 臂丛 神 经 阻滞 易 出现 尺 神 经 阻滞 不全 , 而 在 注药 时 用手 指 压 迫 穿 刺点 上 部 肌 间 沟 , 使 药 迫
液 向下 扩 散 或麻 药 量 适 当增 多 , 一般 尺 神 经 阻 滞不
总之, 上肢 手 术 多 为急 诊 手 术 , 饱 腹 者 居 多 , 且
肌 间沟臂 丛 神经 阻滞 的缺 点是 尺神 经麻 醉 效果
差 , 腋路 臂丛 神 经 阻滞则 与此 相反 , 而 因桡神 经在 腋
如果 上肢 阻滞完 善 , 可使 患者 术 中保 持 清醒 , 减少 呕
吐、 吸, 误 降低 麻 醉风 险 , 臂丛 神 经 阻滞 对 上 肢及 且 肩 部 手术 具 有 较好 的麻 醉效 果 , 只要 术者 熟 练 掌握 操 作 技术 , 就可 提 高 麻 醉效 果 优 良率 , 少 并发 症 , 减
长, 已成 为仅次 于病 毒性 肝 炎 的第 二 大肝 病病 种 , 其
将 6 0例 AL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两 组 , 组 各 3 D 每 O 例 , 组 临床 资 料 差 异无 统 计 学 意义 , 有 可 比性 。 两 具 对 照组 仅 常规使 用还 原型 谷胱 甘 肽 、 苷 、 肌 维生 素 C 和 B族 护肝 治疗 作 为对照 。治疗 组 在常规 治疗 的基 础 上加 用茵 栀黄 口服 液 , 每次 1 0mL, 日 3次 。两 每 组 治疗 前均 常规 检测血 清 TNF a I —a和 I 一 , —, l L L 6 治
社 ,0 5: 8 20 4.
3 2 2 神 经并 发症 ..
临床 中神 经 损 伤 的发 生率 为 1 %~2 , 能 是 % 可 由于机 械创 伤 、 经缺血 和 药物 的毒 性 , 神 多为 短暂 的 神经 功 能 障碍 ( 持续 时 间小 于 3个 月 ) 。临床 表现 为 腋 部局 部 触 痛伴 异 感 , 或上 肢 部 分 区域 的麻 木 和肌 痛 , 重 的甚 至 可 出现肌 无力 等运 动 功能 障碍 [ 。 严 3 ] 3 2 3 局麻 药 中毒 ..
疗 1个 月后 , 复查 上述 指 标 。TNF a I — a和 I 一 — ,L l L6 均采 用 酶联 免 疫 吸 附法 ( L S 检 测 , 剂 购 自深 E IA) 试
不 良预 后 多为 肝纤 维化 和肝 硬化 , 至肝 癌 。 甚 我们 在 临 床 使 用 茵 栀 黄 口服 液 治 疗 AL 的 过 程 中 , 点 D 重 观 察 了患 者 血 清 肿 瘤 坏 死 因子一 ( NF a 、 a T — ) 白细胞 介素 一a I —a 和 白细胞 介 素一 (L 6 的变 化 , 步 l (L l ) 6I 一) 初 探求 中成 药 茵栀 黄对 其 影 响以及 由此 产生 的 临床 意
实验 数据 均采 用 t 检验 。 2 结 果( 见表 1 )
所有 患者诊断均符合我 国 20 0 6年 修 订 的 AL 诊 D
操 作 者 应反 复 回抽 和缓 慢 分 次 注药 , 以 极 大 可 程 度地 避免 血管 内 注射 , 免局 麻药 中毒 。 避
3 2 4 血 管 并 发 症 ..
包括 短 暂动脉 痉挛 在 内 的血 管并 发症 发生 率 占 1 , 肿 的发 生 率 占 0 2 , 于腋 动 脉 第 三 段 相 % 血 . 由
E] 庄 心 良 , 因 明 , 伯 銮. 代 麻 醉 学 E ] 3版 . 2 曾 陈 现 M . 北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 0 0 10 0 人 2 1 : 6 .
[] 孙 继 雄 , 新 华 . 路 臂 丛 神 经 阻 滞 —— 解 剖 与 临 床 3 王 腋 E] 临 床麻 醉 学 杂 志 ,0 5 2 (1 :9— 9. J. 2 0 ,1 1 )7 57 7
全现 象 可 以避 免 , 需 注意 局 麻 药 中毒 , 神 经 、 但 膈 喉
返神 经麻 痹 和霍 纳综 合征 。
对表 浅 , 便于 压迫 , 因严 重 的血肿 而需 行手术 探查 的
极 为少见 L。 3 ]
3 2 腋 路臂 丛神 经 阻滞麻 醉 . 3 2 1 尺神 经 阻滞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