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治原则

合集下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试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试行)

附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一、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与临床研究者共同讨论制定,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技术建议。

本指导原则只针对NASH伴有显著肝纤维化(F2~F4)(包括代偿期肝硬化)的成人患者,不涉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或儿童患者。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化学药品和治疗用生物制品的药物研发,仅作为推荐性建议。

在应用本指导原则时,还应同时参考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ICH)和其他国内外已发布的相关技术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将基于科学研究进展进一步更新。

鉴于NASH 治疗药物临床研发中关键要素的进展和更新迅速,本指导原则仅代表当前建议。

二、概述本指导原则主要讨论NASH治疗药物研发中临床试验设计的重点关注内容。

关于临床试验设计或统计学分析的一般性问题可参考其他相关指导原则。

(一)定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1 —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Nonalcoholic Hepatic Steatosis)(等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Nonalcoholic fatty liver〕)、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NASH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NASH表现为5%以上的肝细胞脂肪变合并小叶内炎症和肝细胞气球样变性。

(二)流行病学NAFLD是全球流行的主要肝脏疾病之一,有文献报道,全球患病率为25.24%(95% CI :22.10-28.65),且患病率逐年增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治疗共识解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治疗共识解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治疗共识解读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高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 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了人民健康。

为了进一步规范NAFLD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2006年2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本文针对该指南中的治疗标准进行了详细解读。

一、概论1、治疗前评估《指南》治疗学强调遵守循证医学的原则,提出治疗前评估、针对性治疗以及治疗监测指标的整体观。

治疗脂肪性肝病之前,首先要对疾病进行全面评估,评估项目包括:(1)是否存在相关危险因素,特别是腹型肥胖、糖尿病、血脂紊乱、血糖异常;能否证实NAFLD诊断,是否同时合并其他肝病;(2)单纯性脂肪肝抑或NASH、肝脏脂肪变以及炎症和纤维化的程度;(3)代谢综合征所累及其他器官的病变状态;(4)其他方面的评估,即家族史、环境因素、生活方式改变、服药史和医患之间的配合情况等方面。

2、代谢及肝生化功能指标监测对NAFLD进行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要监测一些代谢和肝功能生化指标。

其中,代谢紊乱检测指标包括血糖(空腹和餐后2h)、HgbA1C、胰岛素、血压、BMI、腰围、腰/臀、血脂谱(FFA、TC、HDL-C、LDL-C和TG)、微量白蛋白尿、血肌酐和CRP。

氧应激标志物的检测指标包括谷胱甘肽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GSSH、GSH)、硫代硫酸金钠(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亚硝基巯醇(S-NO)等,但是由于检测方法不成熟、费用较高,而且临床意义尚不明确,所以目前仅由于临床科研。

美国胃肠病协会建议的血清肝功能生化试验包括ALT、AST、GGT、胆红素、ALP、PT、白蛋白、胆汁酸、5-核苷酶和LDH。

3、治疗目标鉴于NAFLD的主要死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事件和2型糖尿病,而肝病相关残疾和死亡几乎仅见于NASH并发肝硬化的患者。

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

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

康 。儿 童 N F D 和 肥 胖 等 代 谢 综 合 征 关 系 密 切 , AL
向非酒 精性 脂 肪性 肝 炎 ( o -l hl t t e a — N n a o oi s ao p t c c e h i t ,N S i s A H) 和肝 硬 化 发 展更 快 、 比例更 高 , 比成
人 预后 差 ,应引 起关 注 。
2 定 义
脂 质在 肝 脏 组 织 内 沉 积 超 过 肝 脏 自身 质 量 的
5 ,显 微镜 下 以弥散 性肝 细胞 脂肪 变 为主要 特征 , %
符 合率 不理 想 ,故 只可作 为参 考 ,应根据 患 者具体
情 况作 诊断 ,如 有必 要 ,应行 肝穿 刺 明确 诊 断 。
人 群 N F D总患病 率 高达 1. % ,儿童 达 57 。 AL 72 .%
N F D常 与 2型 糖 尿 病 ( 2 M) AL T D 、肥 胖 、血 脂 异 常 、高血压 等 代 谢 综 合 征 并存 ,严 重 影 响 人 民 健
床 诊 断标 准 为 “ 像 学 表 现符 合脂 肪肝 诊 断 ,存 影
项者 即 可诊 断 为 N F D:① 无 饮 酒 史 或 饮 酒 含 AL
乙醇量 男性 每 周 小 于 10 g 4 ,女 性 每 周 < 0 g 7 ;②
3 临床 表现
单 纯性 脂 肪 肝 是 良性 、可 逆 性 疾 病 ,可 无 症
除外病 毒性 肝炎 、药 物性 肝病 、全 胃肠外 营养 、肝
介绍 ,供 临床 医生参考 。
异常 ( 血清 氨基转 移 酶 和 . T水 平 升 高 , 白蛋 如 G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性 肝 病 的诊 断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

•标准与指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9年5月31日发布本指南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定的规则和《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贝!1》(ZYYXH/T473-2015)起草,旨在帮助基层医生更加规范、合理地处理NAFLD相关临床问题。

指南的建议不是强制性的,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并与患者或其监护人协商而制订合适的医疗决策。

1范围本指南对非酒精性脂脂性肝病(NAFLD)中医临床诊疗实践作了原则性的提示。

本指南适用对象为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的基层执业医师。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一部;GB/T15657-1995:《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1675.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GB/T1675.3-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GB/T21709. 20-200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GB/T 21709.21-200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1部分毫针针刺手法》;GB/T12346-2006:《腌穴名称与定位》;ZYYXH/T XXXX -2015:《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NAFLD 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肝细胞癌。

NAFLD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分,肥胖、血脂紊乱、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是其肯定的危险因素。

nash 诊断标准

nash 诊断标准

nash 诊断标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三点:
1. 排除其他肝病:诊断“NASH”需要排除其他引起脂肪肝的可能原因,如酒精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遗传性代谢紊乱等。

2. 脂肪肝的存在:必须存在肝脏脂肪积累,一般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扫描、核磁共振)或肝活检来确认。

3. 炎症的存在:必须存在肝脏炎症,一般通过肝活检来确定。

常见的炎症迹象包括肝细胞肿胀、单核细胞浸润和纤维化。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断标准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诊疗指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10年1月修订)收稿日期:2010-01-08 DO I :10.3760/c ma .j .jssn .1674-5809.2010.01.000通信作者:范建高,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E -mail:fanjiangao@ga m il .com 【中图分类号】R57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56(2010)02-0120-0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 LD )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 R )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D )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 L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2]。

NAF LD 是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亦是我国愈来愈重要的慢性肝病问题[3]。

为进一步规范NAF LD 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诊疗共识的基础上[4~9],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对2006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0]进行更新。

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等级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11],文中以括号内罗马数字表示,见表1。

表1 推荐意见的证据分级证据等级定 义Ⅰ随机对照试验Ⅱ-1非随机对照试验Ⅱ-2分组或病例对照分析研究Ⅱ-3多时间系列,明显非对照试验Ⅲ专家、权威的意见和经验,流行病学描述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师对NAF LD 的诊断和治疗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NAF LD 诊断和治疗中的所有问题。

临床医师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诊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诊疗

4 . 2 湿 浊内停证
治疗 方法 : 祛湿化 浊 ,主方 :胃苓汤加 减 ,药 物包括 厚 朴 、陈皮 、白术 、 苍 术 、茯苓 、猪苓 、 炙 甘草 、桂枝 、 泽泻 [ 4 】 。
4 . 3 痰 瘀 互 结证
治疗 方法 : 祛痰散 结 ,活 血化瘀 ,主方 : 血府 逐瘀 汤联 合二 陈汤 ,药物包 括川 穹 、红 花 、柴 胡 、桃 仁 、赤芍 、桔梗 、 枳壳 、丹参 、甘草 、陈皮 、茯苓 、制半 夏 、当归 。
5 讨 论
中医学 中虽 然 无 “ 脂 肪 肝 ” 的病 名 ,但 是 根 据其 发 病 位置 与 临床 表现 ,涉及 “ 胁痛” 、“ 肝癖” 、“ 积聚 ” 的病症 , 根 据其 临床 表现 实 施辩 证 治疗 是 中医治 疗 脂肪 肝 的主要 方 式 ,其治 疗特 色 、治疗 优势 以及 有效 性 已经 得到 了 的认 可 。 目前 ,中医对 于 “ 脂肪 肝 ” 的治 疗 主要 根据 证候进 行 分析 , 即根 据患者 体征 、 症状 、 舌 脉象 以及其他 资料进 行辩证 治疗 , 根 据 患者 证 候 的不 同将 “ 脂 肪肝 ”分 为肝 郁 脾 虚证 、湿 浊 内停 证 、 痰瘀 互结证 、 湿 热蕴结 证几 种类型 , 当然 , 对于 “ 脂
治疗 方法 : 疏 肝健脾 ,主方 : 逍 遥散加 减 ,药 物包括 白 术 、当归 、薄荷 、茯 苓 、生甘草 、生姜 、柴胡 。
பைடு நூலகம்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的发病机 制
非酒精 性脂 肪性 肝病 即非酒 精与其 他 明确损肝 因素 导致 的肝 小 叶弥 漫性肝 细 胞 大泡性 脂肪 病 变 的临床 病理 综合 症 , 包括 非 酒 精性 脂 肪 性 肝炎 、非酒 精 性 单 纯性 脂 肪 肝 与非 酒 精性脂 肪肝 硬化 几种类 型 ,从 中医角 度而言 ,属于 “ 胁痛 ” 、 “ 肝癖 ”与 “ 积证 ”范畴 …。 非酒精 性脂 肪性 肝病 与遗传 因素 、代谢 因素 与环境 因素 均有 着 密 切 的关 系 ,但 是 其 发 病 机制 还 不 明 确 ,主 流理 念 认 为 ,该病 是 由于 胰 岛素 信 号转 导 途 径 发生 变 化 引起 脂 肪 性代谢 失衡 与肝 内脂肪 积聚 而导致 , 其 中 内分 泌性 、 营养性 、 药 物性 、代 谢 性 、外 科 手 术均 是 导 致 非酒 精 性 脂 肪性 肝 病 发 生 的高 危 因 素 ,其 中年 长 、高血 脂 症 、重 度 肥胖 是 其 中 最 主要 的 因素 ,在 这 三个 因素 的 影 响之 下 ,反 应性 阳体 系 的生成 就会 增多 , 肝 脂质代谢 异 常 、 细胞 因子也 会 出现 异常 。

肝病科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疗方案(试行版)

肝病科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疗方案(试行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1.具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中:①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140g,女性每周<70g;②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③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 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2.存在代谢综合征或不明原因性血清ALT水平升高持续4周以上。

3.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诊断标准。

4.肝脏组织学表现符合脂肪性肝炎诊断标准。

凡具备上列第1-3项或第1项和第4项者即可诊断。

(二)证候诊断1.肝郁脾虚,痰湿阻滞证:胁肋胀痛,头身困重,乏力,胸脘痞闷,食欲不振,口粘不渴,便溏不爽,舌苔白腻,脉弦滑。

2.痰阻血瘀,湿郁化热证:胁肋胀痛,纳呆恶心,口干口苦,厌食油腻,腹胀,舌苔黄腻,脉弦滑。

3.湿郁血瘀,肝阴不足证:肝区不适,胁肋隐痛,口干咽燥,心中烦热,两目干涩,头晕目眩,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舌苔腻,脉弦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肝郁脾虚,痰湿阻滞证治法:疏肝健脾,化湿活血推荐方药:柴胡、丹参、泽泻、海藻、生山楂、白术、苡仁。

2.痰阻血瘀,湿郁化热证治法:化痰活血,祛湿清热推荐方药:丹参、泽泻、海藻、生山楂、白术、虎杖、茵陈。

3.湿郁血瘀,肝阴不足证治法:祛湿化瘀,滋补肝阴推荐方药:丹参、泽泻、海藻、生山楂、三七末(冲服)、枸杞、女贞子。

(二)中成药壳脂胶囊、强肝胶囊、水飞蓟素类等。

(三)运动、饮食疗法1.运动治疗方案:(1)运动种类:应以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中快速步行(115-125步/分)等。

(2)运动强度:运动时脉搏应维持在(170-年龄)次/分,最多不超过(200-年龄)次/分。

或运动后疲劳感于10-20分钟内消失为宜。

(3)运动持续时间:每次20分钟至60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治原则白文元·专家笔谈·作者单位院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脂肪肝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据了解我国城镇居民中,每10个人就有一人患有脂肪肝,在30~40岁的中青年男性中,有1/4被确诊患有脂肪肝。

脂肪肝在临床上分为酒精性脂肪肝(AFL)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

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NAFLD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牲与其发病关系密切。

由于我国近年来膳食结构改变、某些人群缺乏运动等,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NAFLD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

NAFLD是在1980年由Ludwig等从病理学角度提出的,系指在病理学上和酒精性肝炎相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病理状态。

因NASH最常见的相关因素为肥胖、血脂紊乱、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均属于代谢综合征的范畴,故有人提出用“代谢性脂肪性肝炎”代替NASH。

近20余年来,随着对NASH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NASH不再是良性肝脏病变,它可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而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是隐源性肝硬化的重要病因之一。

20世纪90年代开始,NASH成为西方国家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

最新资料显示,在一般人群中NAFLD的发病率平均为20%,NASH的发病率为2%~3%。

Wanless和Lentz发现,尸检资料中肥胖和非肥胖者脂肪肝检出率分别为70%和35%,NASH检出率分别是18.5%和2.7%。

肥胖病人中60%患单纯性脂肪肝,20%~25%存在NASH,2%~3%出现肝硬化。

我国关于NAFLD的流行病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B超普查脂肪肝的检出率为3.6%~12.9%,国内关于NASH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资料较少。

有关儿童NAFLD的报道不断增多。

在肝源性转氨酶升高的青少年患者中,60%与肥胖和超重有关,据估计1%~2%的青少年存在NAFLD。

万燕萍等研究发现,在40例平均9岁的肥胖儿童中,脂肪肝患病率高达38%。

为进一步规范NAFLD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

一尧NAFLD的诊断1.影像学诊断腹痛、肝功能异常或疑似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可能是发现脂肪肝的第一线索。

超声诊断脂肪肝的敏感性高(85%~95%),特别是存在弥漫性肝脂肪变时。

NAFLD的超声特征包括肝回声增强和血管模糊,但是这些发现也见于其他类型的慢性肝病,故其诊断脂肪肝的特异性仅为62%。

而且当肝脂肪变程度减少到30%以下时,超声检出脂肪肝的能力大大降低。

CT诊断肝脂肪变的特异性强于B超,并对肝脏硬化结节的发现有其优势,但CT诊断的敏感性低(小于76%),肝脂肪变程度较轻时尤其明显。

此外,超声和CT都不能区分NASH和其他形式的NAFLD,对肝硬化特征的阳性预测值均较低。

因此,尽管影像学对诊断肝脂肪变十分有效,但不能替代肝活检来明确NASH及其纤维化程度。

新的影像学技术(DEXA、MRI)对明确体脂分布非常有价值,总的体脂可以通过DEXA准确测量。

考虑到CT和MRI等对于诊断的准确度提高有限,而且花费较大,目前超声仍然是诊断脂肪肝的最常用方法。

2.肝活检到目前为止,肝活检仍然是诊断NAFLD的金标准,组织学评估可以区分单纯性脂肪肝与脂肪性肝炎,并可准确评价肝纤维化的程度和范围;但组织病理学研究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并非所有肥胖和(或)糖尿病个体发生转氨酶升高的患者均为脂肪性肝病所致,如糖尿病患者中存在的肝糖原累积病和肝血色病或存在其它已知的严重肝病。

肝活检可以在一些不寻常的患者或体型消瘦而转氨酶正常的个体中发现脂肪变或脂肪性肝炎,这些患者包括血清学可以诊断的肝病和儿童患者。

肝活检可显示NASH是否可进展到肝硬化阶段。

之前肝活检存在NASH是目前许多发生隐源性肝硬化患者的一个重要的标记阶段,这提示隐源性肝硬化可能是从NAFLD/NASH进展而来。

肝活检仍然是描绘NAFLD长期结局的一个重要指标。

然而,这种侵入性检查可能会给患者造成不适,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并且花费昂贵,确诊后亦乏特效药物和有效干预措施,为此,目前就肝活检诊断NAFLD以及准确区分NASH和单纯性脂肪肝的必要性仍有争议。

临床医师应通过权衡做肝活检所得到的信息与这种信息将如何影响其预后,来考虑给哪些病人做活检以及何时做活检。

目前认为,存在进展性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肥胖、糖尿病、年龄>45岁、AST/ALT>1)的患者多数需作肝活检,以观察肝纤维化的程度及有无肝硬化征象;通过生活方式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腰围后肝功能仍持续异常者,特别是存在肝硬化的征象或病人强烈要求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时,应该作肝活检。

然而NASH患者肝功能改变与纤维化严重程度相关性差,一些已发生肝硬化的NASH患者ALT水平却正常。

因此,在不行肝活检的情况下,一些进展性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患者不能得到很好的监测。

另外,肝活检有时候也能发现其他一些未曾预料的肝病,从而改变治疗方案。

由于70%~80%的ALT持续异常的血清嗜肝病毒阴性患者为NAFLD,在没有NAFLD危险因素的个体中更可能存在其他引起肝酶异常的原因,故最好作肝活检明确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5.9%肝酶异常的患者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显示肝脏正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中对NAFLD提出的诊断标准是,凡具备下述第①、②项和第⑤项者即可确诊为NAFLD;具备第①、②项和第③或第④项中任一项者诊断为NAFLD可能;同时具备第⑥项和(或)经改变生活方式等相应治疗后第③项和第④项改善者可基本明确NAFLD的诊断。

①无饮酒史或每周饮酒折含乙醇量<140g;②除外药物、毒物、感染或其他可识别的外源性因素导致的脂肪性肝病;③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④有代谢危险因素的患者存在难以解释的血清ALT和GGT持续轻至中度升高;⑤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⑥存在体重增长迅速、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危险因素。

根据肝活检可将NAFLD分为单纯性脂肪肝和NASH,参照改良的Brunt标准[2],可对NASH进行分期和分级。

尽管代谢综合征的存在以及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血清ALT持续升高,更常见于NASH患者,但是如果没有肝活检资料支持,原则上不再区分单纯性脂肪肝和NASH。

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目前NAFLD治疗的基本原则为纠正潜在的危险因素、NASH的合理药物治疗以及终末期肝病进行肝移植术[3]。

1.纠正潜在的危险因素NAFLD治疗的根本目的是延长患者生命,避免发生与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有关的终末器官病变。

大量文献表明,NAFLD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已知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均是NAFLD的危险因素,而这些危险因素的基础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抵抗。

约98%的NAFLD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所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是治疗NAFLD的关键。

对有NAFLD和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有效地治疗代谢综合征是必需的,包括相关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紊乱的治疗。

NASH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肥胖。

机体能量的摄入超过利用以及过度摄入高糖食物和饮料均可导致肥胖。

减肥应采用多种干预措施和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行为纠正、运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特定干预措施的选择应采取个体化方案,可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和并存的危险因素选择,减肥期间每个月应检查一次转氨酶水平。

适度的、持续的、渐进的体重减轻可改善肝脏生化和组织学指标,每减轻1%的体重可使血清ALT下降10%,而减重10%可改善脂肪肝组织学变化。

目前尚无减肥的最佳速度和比率,通常以6个月减去体重的10%为宜。

对于高度脂肪浸润的患者,体重骤减>5kg/月会加重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甚至导致肝衰竭。

这种矛盾现象的出现是由于脂肪酸动员增加,导致血循环中来自脂质代谢的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使肝脏代谢脂肪酸的负担增加。

肝内脂肪酸水平升高可加重氧应激和脂质过氧化,诱导细胞因子合成,加重肝损伤。

此外,减肥速度>1.5kg/周会导致胆结石的风险呈指数增加。

适宜的饮食和运动方案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脂质代谢和转运,对脂肪肝的消退尤为重要,还可改善和防治并存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等。

饮食纠正最重要的是减少果糖的摄取,因为果糖可优先转变为三酰甘油(TG)。

有数据表明,减少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可改善超重患者的脂质含量。

同时增加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取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预防NAFLD的发生。

膳食纤维可纠正饱和脂肪酸所加重的胰岛素抵抗。

有报道称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取可预防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发生。

运动是整个减轻体重方案的重要部分,没有饮食与运动计划的结合,很难达到长期减肥的目的。

中等强度至高强度的有氧运动(30min/次,3~5次/周)对减少肥胖的并发症最为有效。

通过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行为治疗是在行为主义理论和条件反射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处理和改变患者不良行为的一整套行为矫正治疗方法,使患者认识到NAFLD的发生、发展与不良生活习惯、饮食和嗜好等有关,如酒精对肝脏的损伤很大。

虽然目前尚无明确数据证明可引起肝脏损伤的酒精摄入量,但从保护肝脏的观点出发,应尽量减少酒精的摄入。

此外,药物对肝脏的损伤也应引起注意。

能引起脂肪性肝炎的药物,如地尔硫卓、三苯氧胺、类固醇等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采取个体化方案,避免滥用中西药物。

晨起和睡前2小时不吸烟,纠正不良饮食行为,如贪食、偏食、间食、暴饮暴食、不吃早餐、晚餐过多和不合理膳食搭配等。

纠正不良生活行为,如多坐少动、睡眠紊乱等偏差。

2.NASH的药物治疗理想的NASH治疗药物应具有高效安全、服用方便、价廉等优点,但目前尚无此药。

现常用的治疗药物为胰岛素增敏剂、调血脂药、减肥药、肝细胞保护剂和抗氧化剂以及其他药物。

胰岛素增敏剂:由于胰岛素抵抗与NASH关系密切,所以同时患有NASH和糖尿病者的药物治疗首选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抵抗表现为胰岛素分泌增加而敏感性下降,导致脂肪分解增加,游离脂肪酸生成增多,是NAFLD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故应用胰岛素增敏剂对NAFLD有效。

主要有两类:①噻唑烷酮类化合物:较早应用的是曲格列酮,研究发现它可使NAFLD的转氨酶下降,但有严重的肝毒性而渐被淘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