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红旗桥

合集下载

怒江大桥桥墩的作文

怒江大桥桥墩的作文

怒江大桥桥墩的作文怒江大桥为什么会鸣笛怒江大桥凭借超长的单间距跨度位居全国第一、亚洲第二、成为连接东、西的唯一交通生命线六库市西岸。

怒江大桥为什么会鸣笛怒江大桥为什么会鸣笛怒江大桥今年6月投入使用,全长15、8米,宽15、8米。

混凝土连续桥。

怒江大桥以超长单体跨度位居全国第一、亚洲第二、成为连接六库市东西两岸的唯一交通生命线。

为什么怒江大桥在建的时候掉进去感觉不靠谱?桥墩不是用钢筋加固吗?不扎钢筋,人会沉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听信谣言,也不要散布谣言,很多事情,很多人喜欢编造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难以置信事情事情,我们不相信。

怒江大桥是怎么建成的?为什么禁止拍照?怒江,又称庐江,是中国西南部的一条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佩奇。

从河源到海口,全长千米,流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

由于其海拔高、落差大、周围群山陡峭、地形变幻莫测、地质灾害频发,地质学家将其定义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

但是,无论多么艰难,我们还是要在这里修桥修路,让这里的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年底,一群士兵来到这里。

他们的任务是在怒江上方的两座山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经过调查,士兵们很快发现了该地区的环境。

为了不耽误川藏高速公路的建设,他们迅速寻找最适合建桥的位置。

在一次调查中,他们意外地发现了一个隐藏在岩石中的巨大洞穴。

若是作为突破口,正好可以上路,大家都非常兴奋。

不过,洞穴的位置距离地面几米,是一个非常危险的高度。

那时,我们没有先进的工具,这意味着修建怒江大桥的士兵每天都要攀登数米的山峰。

为了缩短施工时间,他们从山顶将绳索放下,然后一段一段地做成软梯。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每天都踩着弱弱的梯子,在悬崖上挣扎着移动,这无疑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很快,事故发生了。

一个年轻的士兵从梯子上掉下来,牺牲了自己的年轻生命,但这并没有吓到其他士兵。

他们不能停下来。

他们必须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并完成他们的使命。

另外,牺牲的武者绝对不想让自己的同伴停下脚步!所以他们必须继续前进。

怒江大桥保护方案

怒江大桥保护方案

怒江大桥保护方案1. 引言怒江大桥是位于中国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一座重要交通枢纽,连接云南与缅甸的主要通道之一。

作为大桥建设的一部分,怒江大桥的保护与维护非常关键。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套完整的怒江大桥保护方案,确保大桥的安全稳定运行。

2. 安全检测与监控系统为了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我们建议在怒江大桥上安装一套先进的安全检测与监控系统。

该系统将包括以下功能:•结构监测:通过在关键部位安装传感器,监测大桥结构的变化和损坏情况,以及桥面的车流情况。

这将有助于及早发现并处理结构性问题,确保大桥的承载能力和交通安全。

•水文监测:在怒江大桥下游安装水位传感器和流量计,监测怒江水位和流速的变化。

这将有助于提前预警洪水和涌水情况,以及大桥承受水力冲击的能力。

•环境监测:安装空气质量监测仪器,监测大桥周围环境的空气污染情况。

这将有助于保护大桥的桥梁材料免受大气污染的侵蚀,延长大桥的使用寿命。

•视频监控:在大桥的关键位置安装高清摄像头,实时监控桥梁状况和交通情况。

这将有助于发现道路堵塞、事故和其他突发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保障交通畅通和乘客安全。

3. 定期维修与加固工作为确保怒江大桥的长期安全使用,定期维修与加固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建议实行以下措施:•桥梁检查:每年定期对大桥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检查承载结构、桥面和栏杆等部位的损坏情况。

如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桥梁加固:根据结构监测数据和桥梁检查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桥梁加固工作。

这可能包括修补损坏的部位、加强承载能力不足的结构,或更换老化的材料。

•涂装保护:定期为大桥进行涂装保护工作,以防止钢结构的腐蚀。

特别是在大桥下游离怒江水面较近的部位,要加强对腐蚀的防护措施。

•清洁维护:定期清理大桥上的垃圾和杂草。

这不仅能增强大桥的美观,还有助于保护桥梁材料,防止垃圾对桥面和栏杆的损害。

4. 应急预案与演练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急需一套有效的应急预案和演练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风险。

路上的风景作文怒江大桥

路上的风景作文怒江大桥

路上的风景作文怒江大桥《路上的风景作文怒江大桥篇一》怒江大桥,那是我心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我第一次知道怒江大桥是在一次地理课上,老师在黑板上画出那蜿蜒的怒江,然后用粉笔重重地点了一下桥的位置,说:“这怒江大桥啊,可了不起。

”当时我就想,不就是一座桥嘛,能有多了不起?直到后来我真正踏上了去看怒江大桥的路,我才知道自己错得有多离谱。

我是跟着家人一起自驾去的。

一路上,我的心情那叫一个兴奋又忐忑。

兴奋的是终于能见到传说中的怒江大桥了,忐忑的是不知道这一路会不会顺利。

车沿着盘山公路前行,那路就像一条大蛇似的扭来扭去。

窗外的景色那是相当的壮观,山是高耸入云的,有的像利剑直插天际,有的像巨人守望着这片土地。

山上的树也是各种各样,郁郁葱葱的,风吹过来,它们就像在跳舞似的,“沙沙沙”,像是在演奏一场大自然的音乐会。

终于,远远地看到了怒江大桥。

它就像一条钢铁巨龙横跨在怒江之上。

我当时就惊呆了,心里想:“我的天呐,这也太酷了吧!”车慢慢地靠近大桥,我能看到桥上那来来往往的车辆。

这桥感觉特别坚固,就像一个硬汉,不管怒江如何汹涌,它都稳稳地站在那里。

我下了车,走到桥边,那怒江的水啊,奔腾而下,那声音就像千军万马在奔腾,轰隆隆的。

我站在那里,感觉自己特别渺小,就像一颗小沙子面对整个世界。

我想,这座桥对于当地人来说,那就是连接希望的路啊。

也许在这桥建成之前,怒江两岸的人们只能隔江相望,那种无奈和心酸可能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现在有了这座桥,他们就可以自由地往来,孩子们可以到对岸去上学,大人们可以把山里的特产运出去卖。

这桥就像一个天使,给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可是我也有点小纠结,这桥这么雄伟,在建造的时候得有多难啊?得有多少工人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甚至是生命啊?我站在桥上,仿佛能看到那些工人忙碌的身影,他们在烈日下,在寒风中,一点一点地把这座桥建起来。

这时候,我对这座桥又多了一份敬重。

怒江大桥啊,你不仅仅是一座桥,你是风景,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

怒江大桥设计理念

怒江大桥设计理念

怒江大桥设计理念怒江大桥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连接云南和西藏两个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设计者在设计怒江大桥时,考虑到了桥梁的环境适应性、安全性和美观性等因素,并采用了一系列创新的设计理念。

首先,怒江大桥的设计理念是环境适应性。

怒江地区地处高海拔山区,气候多变、地质复杂,对桥梁的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设计者采取了跨径大、高度低、底部不设超高墩的设计,以适应怒江地区复杂地质环境和多变气候。

同时,设计者还采用了预制混凝土箱型梁结构,提高了桥梁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增强了桥梁的适应能力。

其次,怒江大桥的设计理念是安全性。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充分考虑了桥梁的抗风、抗震和抗水流冲击能力。

桥梁结构采用了双塔多孔空心桁架结构,减小了桥梁的对流体的阻挡,降低了风荷载的影响,提高了桥梁的抗风能力。

此外,设计者还在桥梁的柱身上设置了阻流板,使水流能够顺利通过,减小了水流对桥梁的冲击,提高了桥梁的抗水流能力。

同时,桥梁的桥面宽度也符合相关标准,保证了车辆的行驶安全。

最后,怒江大桥的设计理念是美观性。

怒江大桥作为一座重要的交通枢纽,其美观性也是必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设计者在桥梁的外观设计上注重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融合,采用了大跨径曲线形式的桥面,增加了桥梁的观赏性和流线美。

同时,设计者在桥梁的灯光设置上也进行了精心布置,通过不同颜色和亮度的灯光组合,塑造了夜晚怒江大桥的独特景观,提升了桥梁的美观性和夜景效果。

综上所述,怒江大桥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环境适应性、安全性和美观性等方面。

设计者通过采用大跨度、低高度、预制箱型梁结构等创新设计,使得怒江大桥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同时,设计者还注重桥梁的抗风、抗震和抗水流冲击能力,并通过外观设计和灯光布置,提升了怒江大桥的美观性。

这些设计理念的应用,使得怒江大桥成为一座既实用又美观的桥梁。

各类桥梁图片——拱桥1

各类桥梁图片——拱桥1

红星桥位于湖南省酃县至郴县上,公路通过该线接上106国 道线。该桥跨越深谷,桥高达65m,主拱跨径108.45m,副拱 跨径分别为24.5m、9m及7m,全长155.8m,桥宽8.2m。
马鸣溪金沙江大桥位于四川省宜宾市,跨越金沙江,该桥是 中国采用缆索吊装施工、跨径最大的钢筋混凝土箱形拱。主 孔150m,引道65m,全长245m。桥面为净7+2x1.5(m)人行道。 主拱圈箱高2.0m,箱宽7.60m,矢跨比1/7,全拱圈横向分5 个箱室(预制组合薄腹单室箱);纵向分5段预制,缆索吊 装就位后再组合整体箱,最大吊重700kN。
丰都九溪沟桥位于四川省丰都县九溪沟,跨径为116m,建成 时是世界上跨径最大的石拱桥,保持记录18年之久。桥面为 净7+2x0.25(m)。主拱圈为变截面悬链线,拱顶厚1.6m,拱 脚厚2.25m,拱矢度1/8。施工方法是在脚手架上分圈砌筑。 于1972年建成。
乌巢河桥位于湖南省凤凰县沱江源头的乌巢河峡谷的县道 上。 乌巢河大桥全长241m,该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综合应用和发展了中国近20多年来建设石拱桥的经验,建 成桥宽8m、主跨为120m的双肋石拱桥,腹拱为9孔13m,南 岸引桥3孔13m,北岸引桥1孔15m。主拱圈由两条分离式矩 形石肋和8条钢筋混凝土横系梁组成。 该桥是目前世界上 最大跨径石拱桥记录的保持者。于1990年建成通车。
江苏苏州宝带桥
中国古典园林中亦常见石拱桥,既起交通引路作用,更与园 林景色有机结合,或是主景,或是衬景。如扬州瘦西湖中的 五亭桥,又名莲花桥,就是佳作。
颐和园17孔桥
安徽风鸣湖十七孔桥
浙江泰顺县的泗溪溪东桥(图11)。桥长41.7m,跨径 25.7m,矢高5.85m,桥宽4.86m。桥上建有美丽的廊屋, 为了保护木料,两侧钉有蓑衣式木板。桥始建于明· 隆庆 四年(公元1570年)。

怒江大桥桥墩的故事

怒江大桥桥墩的故事

据悉,川藏线著名的怒江大桥预计将于今年夏天通车,全长一百六十五米。

这座新桥是在老桥的外面修建的,历时多年才建成。

沿川藏铁路走过的朋友们对这座建在悬崖之间的怒江大桥有着深刻的记忆。

在新大桥即将通车之前,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座神秘大桥的传说吧。

怒江大桥位于邦达镇和之间,只有在怒江下游的72条路上转弯才能到达。

它横跨湍急的怒江,两岸都是悬崖峭壁。

很难想象上世纪50年代在这样的悬崖之间建造一座桥的难度。

老怒江大桥长74米,海拔2730米。

怒江大桥建于1953年,是一座临时的桥梁。

1972年,它被改造成水泥混凝土拱桥。

2013年,为了保证交通安全,在原有拱桥的基础上,采用桥背的方式修建了一座单行桥——钢框架桥。

桥的一端建在陡峭的悬崖上,另一端直接伸入山间隧道。

为了安全起见,这座桥的时速限制是5公里,荷载限制是30吨。

为什么这座桥如此神秘? 怒江大桥之所以神秘,是因为它是一条极其重要的交通干道。

怒江大桥是这个地形险恶、地质复杂的山谷地区唯一能通过大型车辆的桥梁,是连接两岸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是战备的重要通道。

它被称为川藏公路的“咽喉”,其重要性是可以想象的。

至于怒江大桥,虽然只有几十米长,但它可以在两座山之间飞行,穿过怒江,怒江是川藏公路的“咽喉”。

它陡峭,荒凉,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这被专家定义为“不适合人类居住”。

然而,一群年轻的守卫,整年都驻扎在这里。

曾经走过怒江大桥的网友说: 怒江峡谷的怒江大桥虽然不是很壮观,但却是318国道的咽喉,所以大桥附近的部分属于军事控制区,由武警战士把守,不能停下来在桥后的桥和隧道上拍照,也不能过桥。

武警昌都支队第18中队位于的怒江大峡谷,周围是5000米以上的荒山。

这里没有植被,土壤松软。

几乎每天,石头都会飞下来。

在雨季,泥石流肆虐,人们几乎无处可逃。

2008年,特遣队专门聘请专家调查此地,专家称之为”不适宜人类居住”。

长期以来,官兵们生动地描绘了这里的艰难险阻,“仰望天空,仰望头顶,无人居住,脚下的河流急迫,稀有的鸟类飞来”。

沪江大桥的故事

沪江大桥的故事

沪江大桥的故事
常去川藏线旅行的朋友,相信对怒江大桥并不陌生。

这座桥全长678米,宽15.8米,以其超长的单空跨度位居全国第一,亚洲第二。

自从被投入使用以后,就一直满负荷承担着两岸车辆通行的艰巨任务。

而在这座大桥上也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规矩:比如禁止拍照,路过大桥旁边的水泥石墩时要鸣笛等。

为何怒江大桥会有这样的规矩呢?只因旁边那个已经弃用的水泥石墩中“住着”一个人。

1950年初,11万筑路大军挺进西藏。

当时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开始步入新的时代,而西藏却因为地理环境的限制,导致人们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为了解放西藏,也为了将现代文明带入西藏,十八军担负起了修筑进藏公路的重任。

在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先进的修路机器,只能靠人力硬生生地开出一条路来。

在修路的过程中,因为到处都是悬崖峭壁,所以一不小心便会有人员伤亡。

负责爆破的小炮班班长张福林,因为在山间作业时被巨石砸中,所以生命陷入垂危状态。

当他醒过来,护士要给他打强心针时,他说:“我已经不行了,要给祖国节省一针一药”;正在“老虎嘴”施工的一五七团六连二排,突遇泥石流,9名战士掉入江中,被洪水吞噬;某工兵团八连三排,正在作业时,突然脚下的岩石碎裂,整个排的战士跌入江中。

而在修建怒江大桥时,因为怒江属于天险,所以筑路部队千方百计地渡河都没能成功,扔下去的橡皮艇也多次被激流冲走。

最后是战士们把钢丝绳拉过去、架起便桥,绝大多数施工部队才得以到达西安。

而有一位战士就因为连续作业,身体疲劳,不慎掉进了10米高,正在灌注的水泥桥墩中。

因为混凝土快速凝固,所以战友们想尽办法也没能将他救起来,最后眼睁睁地看着他被铸进桥墩。

怒江大桥桥墩的故事

怒江大桥桥墩的故事

怒江大桥桥墩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中国的西南边陲,有一座古老的民族村落。

这个村子依山傍水,屹立在怒江的岸边。

由于地势险峻,村民们只能通过一座古老而危险的木桥过江。

这座木桥年久失修,经常发生断裂的情况,给村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危险。

村里的长老们深感这种情况必须改变,于是他们决定共同修建一座坚固耐用的大桥,使村民们可以安全地过江。

然而,要修建一座能够承载重载货物和人流的大桥并不容易。

村里的建筑师、工程师们历经几个月的调研和讨论后,终于商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计划。

他们决定在怒江上修建一座由混凝土桥墩支撑的大桥。

桥墩是整个大桥的支柱和基础,必须要非常坚固和稳固,以承受怒江的水流和洪水的冲击。

村里的工人们每天日夜奋斗,用大量的水泥、石块和钢筋建造桥墩。

他们一点点地把混凝土倒入模具中,然后等待它们慢慢凝固。

经过数月的辛勤工作,桥墩终于建成了。

它们高高耸立在怒江之上,宛如巨人般屹立不倒。

整个村子为这座壮丽的大桥而欢呼雀跃,村民们庆祝着他们终于拥有了一条安全的通道。

重建后的怒江大桥立即成为村子的骄傲和标志,有了这座桥,村子的发展得以加速。

村民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往来于两岸,货物和农产品的运输也变得更加便捷。

桥墩成为了村民们集会的地方,他们在桥墩上举行各种庆典和活动,流传下来的各种习
俗和传统也让这座桥墩更加神圣和重要。

怒江大桥桥墩的故事是村子里的一段传奇,它象征着村民们的团结和勇气。

这座建筑物见证了村子的繁荣和发展,也让每一个通过它的人都能感受到这座古老民族村庄的独特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5年,怒江--东方大峡谷,一座中国最早的钢索吊桥在这里建成。

旅缅华侨梁金山特意从缅甸赶来了一头大象踩桥。

在东南亚各国,象是吉祥、幸福的象征。

按当地习俗,凡第一位过桥的人,都必须讲几句吉利话,以示庆贺。

从龙陵回施甸的老农杨有义有幸做了"走"过怒江的第一个踩桥人。

朴实的农民一边走一边说着即兴编出的顺口溜:"梁金山,好心肠,修座吊桥通四方。

此桥本是金山桥,一个修好万年牢。

"听了此话,桥上的人发出一阵笑声,梁金山对他奖赏了300块银元。

有人建议以建桥的主要捐资人梁金山的名字命名,就叫"金山桥"。

可梁金山不同意。

他认为,建桥的目的是便利中国和缅甸的交往,施惠交通,因此定名"惠通桥"。

梁金山,1884年生于云南保山。

自幼家贫,帮人赶马往来于滇西与缅甸之间。

早年马帮下缅甸,在眉苗停留时,听当地人讲,在缅甸只要肯吃苦,容易找钱。

少年梁金山凭着一股冒险精神,辞去赶马,徒步行走10来天到了腊戍。

少年梁金山先后修过铁路,当过火车司炉,也做过公路道班,码头搬运工,最终,梁金山在腊戊的帮海银厂当了矿工,开始了他的银矿工人生涯。

一天,梁金山发现火炉因长期不检修,有的耐火砖已经烧坏,他建议停工检修,可是工头却漠然视之,果然,不几天炼银炉里的耐火砖断裂走火,滚滚浓烟遮没了整座炼银炉,若不及时抢修,不仅这炉银子要报废,而且炼银炉有坍塌危及工人生命的危险,紧要关头,梁金山将棉被浸湿顶在头上,胁下夹起几块耐火砖,数次冒死冲进熊熊烈焰炽烈的炉膛去抢修。

炉膛修好之时,他也被火烧伤,倒在火炉门外。

"好样的,几百度高温他都不怕。

"这时总管和美国督办恰好来此检查工作,他们对梁金山大为赞赏,请他接任工头一职。

梁金山虽然不识字,但他刻苦好学,担任工头期间,从勘探矿源、选矿、洗矿直到冶炼的整个过程,以及机械性能,他都了如指掌。

1903年,23岁的梁金山不仅熟练地掌握了冶炼技术,而且有了一定的财力,于是在腊戍南渡与英方合资开办银厂。

他一边率印、缅、华工修筑厂区的铁路和公路,一边以马帮驮运,从事滇缅之间的商业贸易。

梁金山辛勤经营3年,铁路和公路先后建成,银厂正式投产,月产白银30余万两,大获其利。

1916年,梁金山32岁,南渡银厂购回英制新式机械扩大生产后,月产白银激增到1200余万两。

梁金山成为缅甸华侨中的巨富。

加上梁金山性格豪爽;为社会各阶层人士称誉,遂成为缅甸很有声望的华工领袖。

一天梁金山抱病照例到工地探查,他从矿洞顶棚籁籁淌下的土块,觉察到矿洞崩塌的先兆。

于是,他不顾英方督办对他"以故意煽动矿工罢工"的指责和阻挠,毅然撤出3000余名矿工,从而避免了一场井毁人亡的巨大惨剧。

此事惊动了英伦三岛。

当英国副首相奉女王之命,赶往现场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以后,不禁拍着梁金山的肩膀,大加赞赏地说道:"梁先生有先见之明,不愧为人中俊杰,侨领楷模。

"
英国女王对梁金山的远见卓识十分佩服,亲自在白金汉宫召见这位华人实业家,称赞他"毅力感天,智慧通神,预见成真。

"奖赏他蓝光熠熠的左轮手枪一对,崭新的猎枪一支,大银刀一把。

同时委任他为银厂总经理。

在怒江上修一座桥,这是梁金山青年时代就有的梦想。

当年修建惠通桥,估计需要费用30余万卢比,而龙陵县只拿得出10万左右,还有20万卢比要梁金山一人承担。

而当时老银厂增添设备,他的存款和股票大都支付出去了。

钱不到位怎么办?梁金山毅然将两个商号和一个公司降价出卖。

于是,他手中便有了现款。

先请美国工程师阿伯兰德设计大桥,而后赶修腊戍至南坎的公路,又将建桥器材用火车由仰光运到腊戍,然后又用汽车将庞大的铁件、粗长的铜缆和重型机械运至南坎,再组织骡马硬拉强拽弄到怒江边的建桥工地。

梁金山全身心的投入,苦熬了3年,一座全长123米,宽6米的铜缆吊桥终于建成了。

当年,由于没有汽车道,这座西式吊桥仍是为古老的骡马运输设计的。

负重的驮马,一次仅能过7匹(约重两吨),多一匹都不行。

抗日时期,滇缅公路修到桥头。

为了能过汽车,人们又对桥增多和加粗了钢索和吊杆,桥的负重也由2吨升为10吨。

抗日战争时期,身为缅甸华侨总会会长的梁金山先后捐白银9000两,汽车80辆和一架飞机,以助抗战。

当时国民党中央派给云南全省的救国公债,梁金山一人就认购了总额的一半。

1942年3月,日军大举南侵,缅甸告急,梁金山无偿动用自己金光公司的120辆卡车,昼夜抢运积压在仰光的10万吨国际援华物资。

当人缅中国远征军连连失利时,日军也知道梁金山积极抗日,又是华侨领袖实业家,把他列为捕获对象,妄图利用他的声望和资产征服缅甸,进攻云南。

于是,梁金山只能收拾细软,抛弃了他在缅甸辛苦经营了几十年的全部家产,星夜兼程回到祖国的怀抱。

梁金山回国定居时已58岁,那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

1942年,日军进犯西南边边陲。

5月5日,日军先头部队混人我北撤的车辆之间,妄图偷越惠通桥,千钧一发之际,守桥工兵立即炸毁惠通桥。

后续赶到的大批日军不得不改用橡皮艇渡怒江。

危急关头,国民党第十一集团军三十六师先头部队乘汽车从样云赶到东岸,在空军的配合下,经3昼夜的激战,渡江日军大部被歼,其余逃回西岸,从此敌我形成隔江对峙局面长达2年,滇缅公路的国际运输也暂告中断。

听到惠通桥炸断的消息,梁金山老泪纵横,但他深明大义,说:"现在不得已炸断了,我相信,抗战胜利,惠通桥是要修复的。

"1944年,随着滇西大反攻的胜利,惠通桥果然重新修复,它与滇缅公路一道,共同担负起抗战运输大动脉的重任。

或许早年赶马的艰辛,在梁金山心中留下深刻记忆,他的一生都与路,结下了不解之缘。

新中国成立后,梁金山以极大的热情为修筑保腾公路而奔波。

这条连结保山到腾冲,全长156公里的公路,须经过酷热烟瘴的怒江和龙江河谷,翻越海拔3600多米的高黎贡山。

梁金山顶烈日、冒霜雪、风餐露宿,以古稀之年操劳奔波在这条险恶艰苦的线路上。

保腾公路于1953年4月全线竣工。

公元1977年,梁金山与惠通桥写完了属于自己的历史。

这年8月,93岁的梁金山在他的家乡--保山蒲缥方家寨去世。

同年,光荣的惠通桥也宣告退役。

因为在它的一侧,一座新建的钢骨水泥大桥已横跨于怒江之上。

梁金山走了,作为那段历史的见证,惠通桥也成为文物。

可人们还总想着那桥。

今天,当你驱车踏上滇缅公路,行驶在横跨怒江的这座1977年新建的"红旗桥"上时,总有人会告诉你,这,便是"惠通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