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环境检测公司原始记录表格

水质环境检测公司原始记录表格
水质环境检测公司原始记录表格

样品编号:XL2019—

检测项目:色度

检验依据:GB/T5750.4-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1.1铂—钴标准比色法

(一)检测步骤:

(1)本批次均取透明的水样于比色管中,如水样色度过高,可取水样,加纯水稀释后比色,将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2)另取比色管11支,分别加入铂—钴标准溶液0,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及5.00mL ,加纯水至刻度,摇匀,即配制成色度为0,5,10,15,20,25,30,35,40,45及50度的标准色列,可长期使用。

(3)将水样与铂—钴标准色列比较。如水样与标准色列的色调不一致,即为异色。

(4)标准系列:

铂-钴标准液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色度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本批次检测结果(度):报告结果为中位数

样品编号

比色结果1

比色结果2

比色结果3

报告结果

样品编号

比色结果1

比色结果2

比色结果3

报告结果

检测者:检测日期:年月日

校核者:校核日期:年月日

样品编号:XL2019—

检测项目:浑浊度

检验依据:GB/T5750.4-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2.2目视比浊法—福尔马肼标准

(一)检测步骤:

A、浑浊度10度以上的水样

(1)本批次均取浑浊度250度的标准液(吸取含250mg硅藻土的悬浮液,置于1000mL容量瓶中,加纯水至刻度,振摇混匀即得)0,10,20,30,40,50,60,70,80,90及100mL,置于250mL 容量瓶中,加纯水稀释至刻度,振摇混匀后移入成套的250mL具塞玻璃瓶中,即得浑浊度为0,10,20,30,40,50,60,70,80,90及100度的标准液。每瓶中加入1g氯化汞以防菌类生长。将瓶塞塞紧以免水份蒸发。

(2)将振摇均匀的水样盛入成套的250mL具塞玻璃瓶中。

(3)将水样与浑浊度标准液都摇匀,同时从瓶侧观察同一目标(如报纸铅字或划有黑线的白纸等),根据目标清晰程度,选出与水样所产生的视觉效果相近的标准液,读得水样的浑浊度。水样的浑浊度超过100度时,可用纯水稀释后测定。

B、浑浊度10度以下的水样

(1)本批次均取 mL比色管11支,分别加入浑浊度为100度的标准溶液(吸取浑浊度为250度的标准液100mL,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纯水稀释至刻度,振摇混匀,即得浑浊度为100度的标准液)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及10.0mL,各加纯水稀释至100mL,混匀,即得浑浊度0,1,2,3,4,5,6,7,8,9,10度的标准液。

(2)取100mL水样,置于同样规格的比色管中,与浑浊度标准液同时振摇均匀,并进行比较,比较时由上往下垂直观察。

(二)本批次检测结果(度):报告结果为中位数

样品编号

比色结果1

比色结果2

比色结果3

报告结果

样品编号

比色结果1

比色结果2

比色结果3

报告结果

检测者:检测日期:年月日

校核者:校核日期:年月日

样品编号:XL2019—

检测项目:臭和味

检验依据:GB/T5750.4-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3.1嗅气和尝味法

(一)检测步骤:

A、原水样的臭和味

(1)本批次均取 mL水样,置于250mL三角瓶中,振摇后从瓶口嗅水的气味,用适当词句描述,并按六级记录其强度。

(2)与此同时,取少量水放入口中,不要咽下去,尝尝水的味道,加以描述,并按六级记录强度。

(3)原水的水味检定只适用于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水样。

(2)表臭和味的强度等级

等级强度说明

1

2

3

4

5

微弱

明显

很强

无任何臭和味

一般饮用者甚难察觉,味敏者可以发觉

一般饮用者刚能察觉

已有明显察觉

已有显著的臭味

有强烈的恶臭或异味

(二)本批次检测结果(级):报告结果为中位数

样品编号

臭味强度1

臭味强度2

臭味强度3

报告结果

样品编号

臭味强度1

臭味强度2

臭味强度3

报告结果

检测者:检测日期:年月日校核者:校核日期:年月日

样品编号:XL2019—

检测项目:肉眼可见物

检验依据:GB/T5750.4-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4.1直接观察法

(一)检测步骤:

(1)本批次均将水样摇匀,在光线明亮处迎光直接观察,记录。

(2)本批次检测结果:

样品编号

检测结果

报告结果123

检测者:检测日期:年月日校核者:校核日期:年月日

样品编号:XL2019—

检测项目:pH值

检验依据:GB/T5750.4-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5.1玻璃电极法(一)检测步骤:

(1)检测仪器:仪器编号:

检定日期:效期:

(2)本批次玻璃电级在使用前应放入纯水中浸泡24h以上。

用PH标准缓冲溶液甲、丙检查仪器和电级必须正常。

(3)测定时用接近于水样PH的标准缓冲溶液校正仪器刻度。

(4)用洗瓶以纯水缓缓淋洗两电级数次,再以水样淋洗6~8次,然后插入水样中,1min后直接从仪器上读出pH值。

(5)本批次检测结果:

样品编号

仪器示值

报告结果

样品编号

仪器示值

报告结果

样品编号

仪器示值

报告结果

检测者:检测日期:年月日

校核者:校核日期:年月日

样品编号:XL2019—

检测项目:溶解性总固体(称量法)

检验依据:GB/T5750.4-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8.1称量法

(一)检测步骤:

(1)检测仪器:仪器编号:

检定日期:效期:

(2)本批次均将蒸发皿洗净,放在105±3℃烘箱内30min,取出,于干燥器内放置30 min。在分析天平上称量,再次烘烤、称量,直至恒量m0.(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4g)。

(3)将水样上清液用滤器过滤。用无分度吸管取过滤水样 mL于蒸发皿中,(如水样的溶解性总固体过少时可增加水样体积)。将蒸发皿置于水浴上蒸干(水溶液面不要接触皿底)。将蒸发皿移入105±3℃烘箱内,1h后取出。干燥器内冷却30 min,称量。

(4)将称过质量的蒸发皿再放入105±3℃内30 min,干燥器内冷却30 min,称量,直至恒重m1。(5)计算

ρ(TDS)=(m1-m0)×1000×1000

V

(6)本批次检测结果(mg/L):

样品编号

M1(g)

m0(g)1 2 均值

计算结果报告结果样品编号m1(g)

m0(g)1 2 均值

计算结果

报告结果

检测者:检测日期:年月日校核者:校核日期:年月日

样品编号:XL2019—

检测项目:耗氧量

检验依据:GB/T5750.7-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有机物综合指标1.1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

(一)检测步骤:

(1)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浓度: 证书编号:

定值日期:效期:

高锰酸钾标准应用液浓度:

(2)本批次均锥形瓶的预处理:向250mL锥形瓶内加入1mL硫酸溶液及少量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煮沸数分钟,取下锥形瓶用草酸钠标准使用溶液滴定至微红色,将溶液弃去。

(3)吸取 mL充分混匀的水样,置于上述过程中的锥形瓶中,加入5.00mL硫酸溶液(1+3)。用滴定管加入10.00m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

(4)将锥形瓶放入沸腾的水浴中,准确放置30min。如加热过程中红色明显减褪,须将水样稀释重做。

(5)取下锥形瓶,趁热加入10.00mL草酸钠标准使用溶液(C= mol/L),充分振摇,使红色褪尽。

(6)于白色背景上,自滴定管滴入高锰酸钾标准溶液,至溶液呈微红色即为终点。记录用量

V1= (mL)

(7)向滴定至终点的水样中,趁热(70~80℃)加入10.00mL草酸钠溶液。立即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记录用量V2为 mL。如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准确的0.0100mol/L,滴定时用量应为10.00mL,否则可求一校正系数(K)

本次K= 10.00/V2 =

(8)计算

ρ(O2)=[(10.00+V1)×K—10.00] ×C×8×1000 =[(10.00+V1)×K—10.00] ×0.8= 100

(9)本批次检测结果(mg/L):

样品编号

V1(mL)

计算结果

报告结果

样品编号

V1(mL)

计算结果

报告结果

检测者:检测日期:年月日

校核者:校核日期:年月日

样品编号:XL2019—

检测项目: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检验依据:GB/T5750.4-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10.1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一)检测步骤:

(1)检测仪器:仪器编号:

检定日期:效期: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标准溶液浓度:证书编号:

定值日期:效期: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标准应用液浓度:

(2)本批次均吸取 mL水样,于125mL分液漏斗中。另取125mL分液漏斗7个,分别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标准使用溶液0,0.50,1.00,2.00,3.00,4.00和5.00mL,(1.00ml=10μg)(3)用纯水稀释至50mL。向水样和标准系列中各加3滴酚酞溶液,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水样呈碱性。然后再逐滴加入硫酸溶液,使红色刚褪去。加入5 mL氯仿及10mL亚甲蓝溶液,猛烈振荡半分钟,并放置分层。若水相中蓝色耗尽,则应另取少量水样重新测定。将氯仿相放入第二套分液漏斗中。向第二套分液漏斗中加入25mL洗涤液,猛烈振摇半分钟,静置分层。在分液漏斗颈管内,塞入少许洁净的玻璃棉,将氯仿缓缓放入25mL比色管中。各加5mL氯仿于分液漏斗中,振荡并放置分层后,合并氯仿相于25mL比色管中,同样再操作一次。最后用氯仿稀释至刻度。于650nm波长,用3cm比色皿,以氯仿作参比,测量吸光度。

x 标准含量(μg):0 5 10 20 30 40 50

y 吸光度: (空白调零)

回归标准曲线方程为:X= r=

从标准曲线方程中计算出样品管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含量为:μg

(4)计算:C=M÷V =

(5)本批次检测结果(mg/L):

样品编号

仪器示值(A)

计算结果

报告结果

样品编号

仪器示值(A)

计算结果

报告结果

检测者:检测日期:年月日

校核者:校核日期:年月日

样品编号:XL2019—

检测项目:总硬度

检验依据:GB/T5750.4-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7.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一)检测步骤:

(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浓度: 证书编号:

定值日期:效期: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应用液浓度:

(2)本批次均吸取 mL水样(若硬度过大,可少取水样用纯水稀释至50mL,若硬度过小,则取水样100mL)置于三角瓶中。(若水样中含有金属干扰离子使滴定终点延迟或颜色发暗,可另取水样,加入0.5mL1.0%盐酸羟胺溶液,及1mL5%硫化钠溶液。

(3)加1~2ml氯化铵—氢氧化铵缓冲溶液小勺固体铬黑T指示剂,立即用EDTA—2N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变为蓝色。准确读取所用标准溶液体积为V1,(本次实验所用EDTA—2Na标准溶液浓度为0.010 mol/L),同时做空白试验,所用标准溶液体积V0 。

(4)计算:C=(V1—V0)×C标×100000.9÷V2

(5)本批次总硬度(CaCO3)检测结果(mg/L):

样品编号

V1 (ml)

V0(ml)

计算结果

报告结果

样品编号

V1 (ml)

V0(ml)

计算结果

报告结果

检测者:检测日期:年月日

校核者:校核日期:年月日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XL2019—

检测项目:挥发性酚

检验依据:GB/T5750.4-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9.1 4—氨基安替吡啉三氯甲烷萃取分光光度法

(一)检测步骤:

(1)检测仪器:仪器编号:

检定日期:效期:

酚标准溶液浓度:证书编号:

定值日期:效期:

酚标准应用液浓度:

(2)水样处理:本批次均取 mL水样,置于500mL全玻璃蒸馏瓶中,用硫酸溶液调PH至4.0,以下,(以甲基橙作指示剂,使水样由桔黄色变为橙色)。加入5mL10%硫酸铜溶液及数粒玻璃珠,加热蒸馏,待蒸出总体积90%左右,停止蒸馏。稍冷,向蒸馏瓶中加入25mL纯水,继续蒸馏直到收集250mL蒸馏液为止。

(3)比色测定:将水样蒸馏液全部转入500mL分液漏斗中,另取酚标准溶液(1.00mL含1.00μg 酚)0、0.5、1.00、2.00、4.00、6.00、8.00、10.00mL分别置于预先盛有100mL纯水的500mL分液漏斗中,最后补加纯水至250mL。然后向各分液漏斗中加入PH为9.8的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混匀,再各加1.5mL2%的四氨基安替比林溶液,混匀,最后加入1.5mL8%铁氰化钾溶液,充分混匀,静置10min,加入10.0mL氯仿,振摇2min.静置分层.在分液漏斗颈部塞入滤纸卷将氯仿萃取溶液缓缓放入干燥比色管中,用分光光度计于460nm波长,用2cm比色皿以氯仿作参比,测定吸光度.

标准溶液(μg) 0 0.5 1.00 2.00 4.00 6.00 8.00 10.00

吸光度- (空白调零)

回归标准曲线方程为:X= r=

从标准曲线方程中计算出样品管中酚含量为μg

(4)计算:C=M÷V =

(5)本批次检测结果(mg/L):

样品编号

仪器示值(A)

计算结果

报告结果

样品编号

仪器示值(A)

计算结果

报告结果

检测者:检测日期:年月日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XL2019—

检测项目:铬(六价)

检验依据:GB/T5750.6-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金属指标10.1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一)检测步骤:

(1)检测仪器:仪器编号:

检定日期:效期:

六价铬标准溶液浓度:证书编号:

定值日期:效期:

六价铬标准应用液浓度:

(2)本批次均吸取 mL水样置于50.0mL比色管中。另取50.0mL比色管9支,分别加入六价铬标准溶液0、0.20、0.50、1.00、2.00、4.00、6.00、8.00、10.00mL,加纯水至刻度。向水样管及标准管中各加2.5mL1+7硫酸溶液及2.5mL二苯碳酰二肼溶液,立即混匀,放置10min。于540nm 波长下,用3cm杯,以纯水作参比,测定样品及标准系列溶液的吸光度。(标准溶液1.00mL含1.00 ug六价铬)(空白调零)

标准溶液(μg):0 0.20 0.50 1.00 2.00 4.00 6.00 8.00 10.0 吸光度:

回归标准曲线方程为:X= r=

从标准曲线方程中计算出样品管中六价铬含量为:μ g

(3)计算:C=M÷V

=

(3)本批次检测结果(mg/L):

样品编号

仪器示值(A)

计算结果

报告结果

样品编号

仪器示值(A)

计算结果

报告结果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XL2019—

检测项目:氨氮

检验依据:GB/T5750.5-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9.1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一)检测步骤:

(1)检测仪器:仪器编号:

检定日期:效期:

氨氨标准溶液浓度:证书编号:

定值日期:效期:

氨氮标准应用液浓度:

(2)本批次取ml澄清水样于50mL比色管中。另取50mL比色管8支,分别加入氨氮标准应用液0、0.10、0.20、0.30、0.50、0.70、0.90及1.20mL,用纯水稀释至50mL。

(3)向水样及标准溶液管内分别加入1ml酒石酸钾钠溶液,混匀,加1.0mL纳氏试剂,混匀后放置10分钟,于420nm波长下,用1cm比色皿,以纯水作参比,测定吸光度。

(4)绘制标准曲线,从曲线上查找样品管中氨氮含量。

标准溶液(μg): 0 1.0 2.0 3.0 5.0 7.0 9.0 12.0 吸光度:

回归标准曲线方程为:X= r=

从标准曲线方程中计算出样品管中氨氮含量为:μ g

(5)计算:ρ(NH3-N)=m/v =

(6)本批次检测结果(mg/L)

样品编号

仪器示值(A)

计算结果

报告结果

样品编号

仪器示值(A)

计算结果

报告结果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XL2019-

检测项目:铝

检验依据:GB/T5750.6-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金属指标1.1 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一)检测步骤:

(1)检测仪器:仪器编号:

检定日期:效期:

铝标准贮备液浓度:证书编号:

定值日期: 效期:

铝标准应用液浓度:配制时间:

(2)取水样25.0mL于50mL具塞比色管中。

(3)另取50mL比色管6支,分别加入铝标准使用液0、0.20、0.50、1.00、3.00、5.00mL,加纯水至25mL。

(4)向各管中滴加1滴对硝基酚乙醇液,混匀后,滴加氨水溶液至浅黄色,加0.5mol/L硝酸溶液至黄色刚消失,再多加两滴。

(5)加入铬天青S溶液3.0mL,混匀,加入OP溶液1.0mL,CPB溶液2.0mL,乙二胺—盐酸缓冲液3.0mL,用水稀释至50mL,混匀,放置30min。

(6)用2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于620nm波长测其吸光度。

(7)绘制标准曲线,从曲线上查出水样管中铝的质量。

x 标准含量(μg): 0 0.20 0.50 1.00 3.00 5.00

y 吸光度:

回归标准曲线方程为:X= r=

(5)计算公式:

ρ(Al)=m/v

(二)本批次检测结果(mg/L):

样品编号

仪器示值(A)

计算结果

报告结果

样品编号

仪器示值(A)

计算结果

报告结果

检测者:检测日期:年月日

校核者:校核日期:年月日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XL2019—

检测项目:氰化物

检验依据:GB/T5750.5-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4.2 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

(一)检测步骤:

(1)检测仪器:仪器编号:

检定日期:效期:

氰化物标准贮备液浓度:证书编号:

定值日期: 效期:

氰化物标准应用液浓度:配制时间:

(2)量取250 mL水样(氰化物含量超过20μg时,可取适量水样,加纯水稀释至250 mL),置于500 mL全玻璃蒸馏器内,加入数滴甲基橙指示剂,再加5 mL乙酸锌溶液,加入1g -2g固体酒石酸。

此时溶液颜色由橙黄边成橙红,迅速进行蒸馏。蒸馏速度控制在每分钟2mL-3 mL。收集馏出液于

50 mL具塞比色管中[管内预先放置5 mL氢氧化钠溶液为吸收液],冷凝管下端应插入吸收液中。收

集馏出液至50 mL,混合均匀。取10.0 mL馏出液,置于25 mL具塞比色管中。

(3)另取25mL比色管6支,分别加入氰化物标准使用液0、0.10、0.20、0.40、0.80、1.60mL,加氢氧化钠溶液至10mL。

(4)向水样及标准系列管各加1滴酚酞溶液,用乙酸溶液调至红色刚好消失。

(5)向各管加入3.0 mL磷酸二氢钾溶液和0.25 mL氯胺T溶液,混匀。

(6)放置1min-2min后,向各管加入5.0 mL异烟酸-巴比妥酸试剂,在25℃下使溶液显色15min。

(7)于600nm波长,用3cm比色皿,以纯水为参比,测量吸光度。

(8)绘制标准曲线,在曲线上查出水样管中氰化物的质量。

x 标准含量(μg): 0 0.10 0.20 0.40 0.80 1.60

y 吸光度:

回归标准曲线方程为:X= r=

(5)计算公式:

ρ(CN-)=(m×V1)/(V×V2)

(二)本批次检测结果(mg/L):

样品编号

仪器示值(A)

计算结果

报告结果

样品编号

仪器示值(A)

计算结果

报告结果

检测者:检测日期:年月日

校核者:校核日期:年月日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XL2019—

检测项目:砷

检验依据:GB/T5750.6-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金属指标6.1氢化物原子荧光法

检测仪器:AFS—230E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仪器编号:

检定日期:有效期:

标准溶液:砷标准贮备液浓度: 证书编号:

定值日期:效期:

砷标准应用液浓度:

分析步骤:

1、取10.00mL水样于比色管中。

2、标准系列的配制:分别吸取砷标准应用液0、0.10、0.30、0.50、0.70、1.00、2.00mL于比色管中,

用纯水定容至10mL,使砷的浓度分别为0μg/L、1.0 μg/L、3.0 μg/L、5.0μg/L、7.0μg/L、

10.0μg/L、20.0 μg/L。

3、分别向水样、空白及标准溶液管中加入1.0mL盐酸、1.0mL硫脲+抗坏血酸溶液,混匀,30min

后进行测定。

4、仪器条件、标准曲线见附页。

5、检测记录见附页。

检测者:检测日期:年月日

校核者:校核日期:年月日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XL2019—

检测项目:汞

检验依据:GB/T5750.6-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金属指标8.1原子荧光法

检测仪器:AFS—230E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仪器编号:

检定日期:有效期:

标准溶液:汞标准贮备液浓度: 证书编号:

定值日期:效期:

汞标准应用液浓度:

分析步骤:

1、取10.00mL水样于比色管中。

2、标准系列的配制:分别吸取汞标准应用液0、0.10、0.20、0.40、0.60、0.80、1.00mL于比色管中,用纯水定容至10mL,使汞的浓度分别为0μg/L、0.10μg/L、0.20μg/L、0.40μg/L、0.60μg/L、0.80μg/L、1.00 μg/L。

3、分别向水样、空白及标准溶液管中加入1.0mL盐酸,加入0.5mL溴酸钾-溴化钾溶液,摇匀放置20min后,加入1滴~2滴盐酸羟胺溶液使黄色褪尽,混匀。

4、仪器条件、标准曲线见附页。

5、检测记录见附页。

检测者:检测日期:年月日

校核者:校核日期:年月日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XL2019—

检测项目:硒

检验依据:GB/T5750.6-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金属指标8.1原子荧光法

检测仪器:AFS—230E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仪器编号:

检定日期:有效期:

标准溶液:硒标准贮备液浓度: 证书编号:

定值日期:效期:

硒标准应用液浓度:

分析步骤:

1、标准曲线的配制:分别吸取硒标准应用液0、0.10、0.50、1.00、3.00、5.00 mL于比色管中,用纯水定容至10mL,使硒的浓度分别为0.0、1.0、5.0、10.0、30.0、50.0μg/L。

2、取10.00mL样品进行测定。

3、在样品溶液和标准曲线中分别加入1 mL盐酸、1 mL铁氰化钾,混匀。

4、仪器条件、标准曲线见附页。

5、检测记录见附页。

检测者:检测日期:年月日

校核者:校核日期:年月日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XL2019—

检测项目:氟化物、氯化物、亚氯酸盐、硝酸盐、硫酸盐

检验依据: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检测仪器:仪器编号:

检定日期:效期:

仪器条件:

进样量:淋洗液:

标准溶液:氟化物标准溶液浓度:证书编号:

定值日期:效期:

氯化物标准溶液浓度:证书编号:

定值日期:效期:

亚氯酸盐标准溶液浓度:证书编号:

定值日期:效期:

硝酸盐标准溶液浓度:证书编号:

定值日期:效期:

硫酸盐标准溶液浓度:证书编号:

定值日期:效期:

混合标准贮备溶液浓度:配置日期:

检测步骤:

1、样品的处理:将水样经0.2μm滤膜过滤除去浑浊物质。对硬度高的水样,必要时,可先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然后再经0.2μm滤膜过滤。对含有机物水样可先经过C18柱过滤除去。

2、将预处理后的水样注入进样系统,记录峰高和峰面积。

3、标准曲线、检测记录见附页。

4、计算:各种分析离子的质量浓度(mg/L),可以直接在标准曲线上查得。

检测者:检测日期:

校核者:校核日期: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

检测项目:铁、锰、铜、锌、铅、镉

检验依据:GB/T5750.6-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金属指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检测仪器:AAS—9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编号:1—01

检定日期:有效期:

标准溶液:

标准贮备液浓度:

证书号定值日期效期应用液浓度效期配制日期

铁GBW08616

锰GBW(E)080157

铜GBW08615

锌GBW08620

铅GBW08619

镉GBW08612

分析步骤:

1、标准系列配制:分别吸取标准应用液铁、锰、0.40 mL、0.80 mL、1.60 mL、3.20 mL,铜、锌1.00 mL、2.00 mL 、4.00 mL 、6.00 mL,铅、镉0.5 mL、1.0 mL、1.5 mL、2. 0 mL于100 mL 容量瓶中,用0.5%的硝酸溶液定容至刻度。相当于含铁0.20μg/mL、0.40μg/mL、0.80μg/mL、1.60μg/mL,含锰0.10μg/mL、0.20μg/mL、0.40μg/mL、0.80μg/mL,含铜、锌0.25μg/mL、0.50μg/mL、1.00μg/mL、1.50μg/mL,含铅5.0ng/mL、10.0 ng/mL、15.0 ng/mL、20.0 ng/mL、含镉0.50ng/mL、1.0 ng/mL、1.50 ng/mL、2.00 ng/mL。

2、样品测定:直接进样。

3、仪器条件、检测结果见附页。

检验者:检验日期:年月日

校核者:校核日期:年月日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XL2019—

检测项目:浑浊度

检验依据:GB/T5750.4-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2.1散射法—福尔检测仪器:仪器编号:

检定日期:有效期:

标准溶液:浊度标准贮备液浓度: 证书编号:

定值日期:效期:

浊度标准应用液浓度:

分析步骤:

1、将零浊度水倒入试样瓶对应刻度线,旋上瓶盖,试样瓶十字刻度线对准壳基标准线,然后盖上遮光盖;

2、待仪器读数稳定后,调节“调零”电位器,使仪器数值显示为00.0;

3、采用同样方法:试样瓶中注入100NTU标准液,放入试样座中,调节“校正”电位器,使仪器读数为100.0;

4、反复上述步骤,保证零点及校正值正确;

5、放入被测样品,待读数稳定后显示数值即为被测水样的浊度值。

6、本批次检测结果(度):

样品编号

仪器示值

报告结果

样品编号

仪器示值

报告结果

检测原始记录填写要求

检测原始记录填写要求 1.目的: 为了规范检测原始记录(以下简称原始记录)的格式及基本要求和填写要求,特编写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承检检测的原始记录。 3.依据: 本公司《质量手册》 4.工作职责: 4.1检测人员对原始记录中的每一项进行填写。 4.2检测车间主任对原始记录进行审核。 4.3技术负责人对原始记录进行核对。 5.工作程序: 5.1基本要求: 5.1.1原始记录的内容应包括与检测有关的一切资料、数据和现象,完整地记录检测全过程。 5.1.2每一项检测项目的原始记录应给出足够的信息以保证检测能够再现。 5.1.3原始记录要表格化,并且各种检测应有固定格式。 5.1.4填写原始记录应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严禁使用铅笔。 5.1.5字迹清晰、端正,尤其是0到9这10个阿拉伯数字

和计量单位的书写,应为仿宋体。 5.1.6改写错误的填写项目时要用“杠改法”,每份原始记录涂改处不得多于两处。 5.1.7原始记录卷面整齐、洁净。 5.1.8原始记录不准重新抄写整理,要保持原始记录的原始属性。 5.2格式: 原始记录格式见《检测原始记录》。 5.3填写要求: 5.3.1基本信息项目应按照“委托、任务卡”的内容如实填写。 5.3.2检测项目应按照实际检测原始数据填写,并根据标准 要求进行数据处理,不书写计算过程,填写得出数据,但应能够反映计算全过程。 5.3.3环境条件: 指检测时检测场所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5.3.4签字: 检测人员在“检测员”一栏内签字,检测车间主任在“复核员”一栏内签字。 5.3.5没有内容的空白格,应作统一标记“/”;但“检测员”和“复核员”一栏必须完整填写。

室内环境检测全步骤学习资料

检测全步骤 (一)采样前一天准备工作 1.采样点的选取:氨、甲醛、苯、TVOC一层和顶层必测,其他均匀分布,氡在低层 2.现场检测方案的编写 3.应检查大气采样器是否运转正常,电量是否充足,电量不足或欠压及时充电。 4.检查大型气泡吸收管、具塞比色管、苯活性炭管、TVOC采样管是否完好无损,若有损坏及时更换;检查上述实验仪器编号是否完整、清晰、唯一,若有缺失,及时修补完整。 5.检查大型气泡吸收管、具塞比色管是否已经用蒸馏水洗净并烘干。 6.检查苯活性炭管、TVOC采样管(Tenax TA吸附管)在采样前是否已活化,苯活性炭管活化条件为 350℃ 10min,TVOC采样管活化条件为300℃ 10min。 7.采样管的核查记录。要求在标准大气压采样管的阻力在5-10kP 8.准备好采样记录、见证记录、委托书,现场采样描述,备案表,检测方案并放在文件夹中,采样时携带。(二)采样前一小时准备工作 1.首先记录化学分析室的温湿度记录表 2.配制氨吸收液并将吸收液装入大型气泡吸收管 ①所需实验仪器和试剂: a.已配制好的氨吸收原液[C(H2SO4)=0.005mol/L], b.100ml容量瓶(专门用于配制氨吸收液,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净,若内壁留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实验 准确度), c.10ml刻度吸管1支(专门用于吸取氨吸收原液[C(H2SO4)=0.005mol/L] ), d.10ml刻度吸管1支(专门用于吸取氨吸收液[C(H2SO4)=0.0005mol/L]), e.刻度吸管管架1个(用于放置刻度吸管), f.滤纸1张,撕成四等份, g.100ml小烧杯1个(盛放50ml蒸馏水的),胶头滴管1个(吸取蒸馏水的), h.洗瓶1个(装满蒸馏水), i.250ml烧杯1个(盛废弃液)。 ②配制氨吸收液[C(H2SO4)=0.0005mol/L]步骤 取出专门吸取氨吸收原液的10ml刻度吸管,用氨吸收原液洗涤2次量取10ml氨吸收原液→至100ml 容量瓶中→盖上氨吸收原液试剂瓶玻璃塞→将10ml刻度吸管放回刻度吸管管架→在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下2cm,再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盖上玻璃塞,旋转15度,上下翻转10次,翻转时旋转容量瓶→配制完成。 ③将10ml氨吸收液装入大型气泡吸收管 取出专门用于吸取氨吸收液[C(H2SO4)=0.0005mol/L]的10ml刻度吸管,用氨吸收液洗涤2次,在盛放氨吸收液的容量瓶中量取10ml氨吸收液→打开大型气泡吸收管管帽,注入10ml氨吸收液(注意,注入溶液时,将刻度吸管末端管尖靠在大型气泡吸收管下部内壁上)→盖上大型气泡吸收管管帽→继续盛装下一个大型气泡吸收管,直至达到采样所需数量,并多做一个试剂空白和一个室外上风向空白。(例如:若采样点为10个,则需加12个大型气泡吸收管的吸收液) 若是氨吸收原液数量不够,可多配几瓶或是在容量瓶中氨吸收液不够10ml时,倒掉剩余溶液,用自来水洗涤3遍容量瓶,再用蒸馏水洗涤3遍,用此瓶再配一次氨吸收液。 3.配制甲醛吸收液并将吸收液装入大型气泡吸收管 ①所需实验仪器和试剂: a.酚试剂[C6H4SN(CH3)C:NNH2·HCl,简称M BTH], b.100ml容量瓶1个(专门用于配制甲醛吸收原液,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净,若内壁留有少量蒸馏水不 影响实验准确度), c.100ml容量瓶1个(专门用于配制甲醛吸收液,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净,若内壁留有少量蒸馏水不影 响实验准确度),

检验原始记录规范

检验原始记录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检验原始记录(以下简称原始记录)的基本要求、格式和填写要求。 2 术语 2.1 测定值 测定时,从仪器仪表或量具上读取的数值。 2.2 给定值 为了得到测定值而按标准规定给出的标准试剂(或试样)特性的量值。 2.3 计算值 由给定值和测定值经计算公式,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所得到的数值。 2.4 灭菌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传播媒介上所有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无菌。 2.5 消毒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 3 基本要求 3.1 原始记录的内容应包括与检验有关的一切资料、数据和现象,完整地记 录全过程。 3.2 每一样品的原始记录应给出足够的信息以保证检验能够再现。 3.3 原始记录要格式化,每类样品应有固定的格式。 3.4 多个产品的同一检验项目的原始记录不准集中填写。

3.5 填写原始记录最好用钢笔(蓝色或黑色),也可使用碳素笔,禁止用铅笔。 3.6 字迹清晰、端正,尤其是0到9这10个阿拉伯数字和计量单位的书写。 3.7 改正错误的时要用“杠改法”(在需要改正的地方用红色笔划一横杠,在其右上方进行修改),并加盖改正人本人印章或签字确认。 3.8 记录应卷面整齐、洁净。同一页中不准使用两色或两色以上的墨水。 3.9 原始记录不允许重新抄写整理,要保持原始记录的原始属性。 3.10 对因检测、填写或其他原因造成得失误,使原始记录出现多处错误或卷面不洁欲作废的原始记录,不准撕毁废弃,应加盖“作废”(红色)章,仍与重新填写的原始记录一起存档。 4 填写要求 4.1 样品编号 样品编号为样品唯一性标识号,由业务室负责编写,原始记录样品编号应与检验报告及送样单编号一致。 4.2 共页第页 4.2.1 原始记录总页数等于手填原始记录页数与仪器设备自动记录页数之和。 4.2.2 手填写的原始记录应采用A4幅面纸,并算为1页:仪器设备自动记录纸不小于32开为1页;如小于32开,要粘贴在A4幅面原始记录纸上。 4.2.3 从第1起,按顺序排列。 4.3 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名称应与产品检验标准中规定的名称一致。如果一个检验项目需引用另一个检验项目的数据,在检验项目栏内应填写两个检验项目名称;本栏内还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 2012年

目录 1.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19.离子选择电极原始记录表 2. 大气采样原始记录表20.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3. 降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4. 降尘采样原始记录表22.气相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5. 土壤采样原始记录表23.离子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6.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4.细菌总数测定原始记录表 7. 污染源废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5.粪大肠菌群测定原始记录表 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6.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7.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0.烟气烟色监测现场记录表28.污染源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1.pH值分析原始记录表29.机动车排气路检原始记录表 12.电导率分析原始记录表30.一般试剂配制原始记录表 13.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铂钴比色法)31.校准曲线配制原始记录表 14.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稀释倍数法)32.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原始记录表 15.重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3.样品交接记录表 16.容量法分析原始记录表34.样品分析任务表 17.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5.样品前处理原始记录表 18.一氧化碳分析原始记录表36.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原始记录表

xx 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1 )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 采样目的: 方法依据:GB12998-91 采样日期: 年 月 日 枯 丰 平 pH 计型号及编号: DO 仪型号及编号: 电导仪型号及编号: 采样: 送样: 接样: .第 页 共 页

建筑行业室内环境检测原始记录及报告标准格式

( 工程名称 ) 室内环境质量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检测人: ( 上岗证号 ) 报告人: ( 上岗证号 ) 复核人: ( 上岗证号 ) 审核人: ( 上岗证号 ) 批准人: ( 上岗证号 ) ( 单位名称 ) 二○○年月日 注: 审核人、批准人各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可合为一人

声明 1.本报告无我单位相关技术资格证书章无效。 2. 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或技术负责人)签字无效。 3. 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无效。 4. 报告中如有改动痕迹或有错页、漏页者即为无效报告。 5. 未经本单位书面同意的检测报告复印件无效。 6. 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 15 天内向 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 本单位将于 5 日内给予答复 检测单位: 地址: 邮政编码: 监督电话: 传真: 联系人: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检测依据…………………………………………………… 三、检测设备…………………………………………………… 四、检测概况…………………………………………………… 五、检测结果…………………………………………………… 六、检测结论…………………………………………………… 七、附件:(共页)……………………………………… 附件一检测房间位置示意图 附件二测点分布示意图 注:页码编排从封面起算

首页 (单位名称)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室内环境检测现场见证单(首页)

二、检测依据 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控制规范》 GB 50325-2001 2. GB 11737-89《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测标准方法 ------ 气相色谱法》 3. GB/T 1820 4.26-2000《公共场所空气甲醛测定方法》 4. GB/T 18204.25-2000《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 5. GB/T 14669-93《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注 : 检测单位可根据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列出相应的规范。 三、检测设备 注: 多台同规格可用一栏 四、检测概况 注: 应包括抽样方式、检测原理和方法 1.氡的测试:预先将检测点房间的门窗关闭24小时,然后进行现场检测, 检测方法采用无源扩散收集法,方法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不大于25% (置信度95%),方法探测下限不大于 10Bq/m3。 2.游离甲醛的测试:预先将检测点房间的门窗关闭1小时,然后进行现场 检测。将空气采样器架好, 放上气泡吸收管,管中加入吸收液,调节采 样器的采样时间和采样气体流量进行采样, 样品采集完后,加入显色

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doc 118页)

浙江省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

原始记录表目录 ZHJC/JL001 pH 、电导率、溶解氧、水温测试原始记录 ZHJC/JL002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3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 )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I )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Ⅲ) ZHJC/JL004 浮游生物现场采样记录表 ZHJC/JL005 (冷)原子荧光 吸收 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6 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8 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 ZHJC/JL009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I ) ZHJC/JL010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II ) ZHJC/JL011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 ) ZHJC/JL012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I ) ZHJC/JL013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Ⅲ) ZHJC/JL014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 ) ZHJC/JL015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I ) ZHJC/JL016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Ⅲ) ZHJC/JL017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 ZHJC/JL018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ZHJC/JL019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ZHJC/JL020 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1 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2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 ZHJC/JL023 标准物质配置记录 ZHJC/JL024 一般试剂配制记录 ZHJC/JL025 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6 色度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7 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

环境项目原始记录表格

目录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2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3 氯化物原始记录表 4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始记录 5 COD分析原始记录表 6 二氧化氮分析原始记录表 7 氟化物分析原始记录表 8 无机含氮化合物分析原始记录表 9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析原始记录表 10 总氮分析原始记录表 11 总硬度分析原始记录表 12 pH、电导率、水温分析原始记录 13 高锰酸盐指数原始记录 14 挥发酚分析原始记录表 15 甲醛分析原始记录表 16 全盐量分析原始记录表 17

总磷分析原始记录表 18 二氧化硫原始记录表 19 六价铬、总铬原始记录表 20 溶解氧原始记录表 21 氟化物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22 氟化物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23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测量记录 2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25 水中苯系物的测定原始记录 26 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原始记录 27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29 地表水采样记录 30 污染源废水采样记录 31 大气环境采样记录 32 PM2.5、PM10、烟(粉)尘重量分析原始记录表 33 建筑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34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项目名称项目编 号分析项目样品性质仪器编号 检测依据采样日 期收样日期 培养时间年月日时室温℃ 至年月日时室温℃ 培养箱温度℃稀释水制备日期

分析者校核者审核 者 共页第页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项目名称项目编 号分析项目样品性质仪器编号 检测依据采样日 期收样日期 培养时间年月日时室温℃ 至年月日时室温℃ 培养箱温度℃稀释水制备日期

建筑行业室内环境检测原始记录及分析报告标准格式

(工程名称) 室内环境质量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检测人:(上岗证号) 扌报告人:(上岗证号) 复核人:(上岗证号) 审核人:(上岗证号) 批准人:(上岗证号) (单位名称) 二OO年月日 注:审核人、批准人各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可合为一人 声明 1.本报告无我单位相关技术资格证书章无效。 2.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或技术负责人)签字无效。 3.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无效。 4.报告中如有改动痕迹或有错页、漏页者即为无效报告。 5.未经本单位书面同意的检测报告复印件无效。 6.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15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 本单位将于5日内给予答复 检测单位: 地址: 邮政编码: 监督电话: 传真:

联系人: 目录 ~、工程概况 ............................................. 二、检测依据............................................ 三、检测设备............................................ 四、检测概况............................................ 五、检测结果............................................ 六、检测结论............................................ 七、附件:(共页).................................. 附件一检测房间位置示意图 附件二测点分布示意图 注:页码编排从圭寸面起算

环境监测原始数据记录表(参考)概要

pH、电导率测试原始记录 (3) _____________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 (4) 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5) 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 (6) ______________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7)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Ⅰ) (8)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Ⅱ) (9)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10)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11)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Ⅲ) (12)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 (13) 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 (14)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 (15) 一般试剂配制记录 (16) 分析原始记录 (17) 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 (18) 水生生物采样和交接记录 (20) 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表 (21) 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24小时) (23) ________________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25) 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27)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记录 (28) 铁路边界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29) 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30) 样品委托单 (31) 监测结果统计表 (32) 实验室环境条件记录表 (33) 样品保存条件记录表 (34)

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Ⅰ) (35) 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Ⅱ) (36) 林格曼黑度原始记录表 (37) 生化需氧量原始记录 (38) 环境振动测量记录表 (39)

pH、电导率测试原始记录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电极常数分析日期室温℃标准缓冲液(Ⅰ)理论值标准缓冲液(Ⅱ)理论值标准缓冲液(Ⅲ)理论值 样品编号 水温 (℃) pH 读数值 样品PH值 电导率 kt (μScm-1) 25℃电导率 kt (μScm-1) 计算公式 第一次第二次 备注 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

检测原始记录填写要求

检测原始记录填写要求 1.目的: 为了规范检测原始记录(以下简称原始记录)的格式及基本要求和填写要求,特编写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承检检测的原始记录。 3.依据: 本公司《质量手册》 4.工作职责: 4.1检测人员对原始记录中的每一项进行填写。 4.2检测车间主任对原始记录进行审核。 4.3技术负责人对原始记录进行核对。 5.工作程序: 5.1基本要求: 5.1.1原始记录的内容应包括与检测有关的一切资料、数 据和现象,完整地记录检测全过程。 5.1.2每一项检测项目的原始记录应给出足够的信息以保证检测能够再现。 5.1.3原始记录要表格化,并且各种检测应有固定格式。 5.1.4填写原始记录应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严禁使用铅笔。 5.1.5字迹清晰、端正,尤其是0到9这10个阿拉伯数字和计量单位的书写,应为仿宋体。

5.1.6改写错误的填写项目时要用“杠改法”,每份原始记录涂改处不得多于两处。 5.1.7原始记录卷面整齐、洁净。 5.1.8原始记录不准重新抄写整理,要保持原始记录的原始属性。 5.2格式: 原始记录格式见《检测原始记录》。 5.3填写要求: 5.3.1基本信息项目应按照“委托、任务卡”的内容如实填写。 5.3.2检测项目应按照实际检测原始数据填写,并根据标准要 求进行数据处理,不书写计算过程,填写得出数据,但应 能够反映计算全过程。 5.3.3环境条件: 指检测时检测场所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5.3.4签字: 检测人员在“检测员”一栏内签字,检测车间主任在 “复核员” 一栏内签字。 5.3.5没有内容的空白格,应作统一标记“/”;但“检测员” 和“复核员” 一栏必须完整填写。

食品检验原始记录模板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 只供学习与交流检验原始记录 实验环境:a、温度:℃b、干湿度:% 样品名称:样品编号:产品批号: 样品状态:状态完好,符合检验要求取样数量:执行标准:————————————————————————————————————————————————— 感官测定原始记录 检测依据:GB/T 14454.2 色泽:□正常□异常气味:□正常□异常 形态:□正常□异常滋味:□正常□异常 结论————————————————————————————————————————————————— 干燥失重测定原始记录 检测依据:GB/T 5009.3—2010 序号检验 方法 检验用仪器设 备 测试 温度 称量瓶质 量 称量瓶+ 样品质量 称量瓶+样品 干燥后的质量 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 平均值 报出值直接 干燥 法 分析天平、称 量瓶、恒温干 燥箱等 (℃)(g)(g)(g)(%)(%)(%) 1 2 ————————————————————————————————————————————————— 氯化物测定原始记录 检测依据:QB/T 1500—1992 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c[ 0.1 ]/(mol/L) 序号检验 方法 检验用仪器设 备 样品 质量 样品定容 总体积 测定用样 品溶液体 积 标准滴定溶液 消耗量 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 平均值 报出值 直接 沉淀 滴定 法 分析天平、酸 式滴定管等 (g)(ml)(ml)(ml)(g/100g) (g/100g ) (g/100 g) 1 2 空 白 mL ————————————————————————————————————————————————— 酸价测定原始记录 检测依据:GB/T 5009.37—2003 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c[ 0.050 ]/(mol/L) 序号检验 方法 检验用仪器设备样品质量 标准滴定溶液消 耗量 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平 均值 报出值 滴定 法 分析天平、碱式滴定管、 恒温水浴锅等 (g)(ml) (mgKOH/ 100g) (mgKOH/ 100g) (mgK OH/100 g) 1 2 —————————————————————————————————————————————————

原始记录规范

原始记录的书写细则(针对分析检验记录) 原始记录是出具资料的依据,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总结的原始资料;为保证药品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原始记录必须做到:记录原始、真实,内容完整、齐全,书写清晰、整洁。 1、检验记录的基本要求: 1.1 原始记录应采用统一印制的活页记录纸、实验记录本和各类专用检验记录表格(见附件),并用蓝黑墨水或碳素笔书写(显微绘图可用铅笔)。凡用微机打印的数据与图谱,应剪贴于记录上的适宜处,并有操作者签名;如系用热敏纸打印的数据,为防止日久褪色难以识别,应以蓝黑墨水或碳素笔将主要数据记录于记录纸上。 1.2 检验人员在检验前,应逐一查对检品的编号、品名、规格、批号和效期,生产单位或产地,检验目的和收检日期,以及样品的数量和封装情况等,并将样品的编号与品名记录于记录纸上。 1.3 原始检验记录,应先写明检验的依据。凡按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地方药品标准或国外药典检验者,应列出标准名称、版本和页数;凡按送验者所附检验资料或有关文献检验者,应先检查其是否符合要求,并将前述有关资料的影印件附于检验记录之后,或标明归档编码。 1.4 检验过程中,可按检验顺序依次记录各检验项目,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检验日期,操作方法(如系完全按照1.3检验依据中所载方法,可简略扼要叙述;但如稍有修改,则应将改变部分全部记录),实验条件(如实验温度,仪器名称型号和校正情况等),观察到的现象(不要照抄标准,而应是简要记录检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真实情况;遇有反常的现象,则应详细记录,并鲜明标出,以便进一步研究),实验数据,计算(注意有效数字和数值的修约及其运算,详见《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第414页)和结果判断等;均应及时、完整地记录,严禁事后补记或转抄。如发现记录有误,可用单线划去并保持原有的字迹可辩,不得擦抹涂改;并应在修改处签名或盖章,以示负责。检验或试验结果,无论成败(包括必要的复试),均应详细记录、保存。对废弃的数据或失败的实验,应及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在原始记录上注明。 1.5 检验中使用的标准品或对照品,应记录其来源、批号和使用前的处理;用于

检验原始记录规范标准[详]

检验原始记录规 1 围 本规规定了检验原始记录(以下简称原始记录)的基本要求、格式和填写要求。 2 术语 2.1 测定值 测定时,从仪器仪表或量具上读取的数值。 2.2 给定值 为了得到测定值而按标准规定给出的标准试剂(或试样)特性的量值。 2.3 计算值 由给定值和测定值经计算公式,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所得到的数值。 2.4 灭菌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传播媒介上所有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无菌。 2.5 消毒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 3 基本要求 3.1 原始记录的容应包括与检验有关的一切资料、数据和现象,完整地记 录全过程。 3.2 每一样品的原始记录应给出足够的信息以保证检验能够再现。 3.3 原始记录要格式化,每类样品应有固定的格式。 3.4 多个产品的同一检验项目的原始记录不准集中填写。

3.5 填写原始记录最好用钢笔(蓝色或黑色),也可使用碳素笔,禁止用铅笔。 3.6 字迹清晰、端正,尤其是0到9这10个阿拉伯数字和计量单位的书写。 3.7 改正错误的时要用“杠改法”(在需要改正的地方用红色笔划一横杠,在其右上方进行修改),并加盖改正人本人印章或签字确认。 3.8 记录应卷面整齐、洁净。同一页中不准使用两色或两色以上的墨水。 3.9 原始记录不允许重新抄写整理,要保持原始记录的原始属性。 3.10 对因检测、填写或其他原因造成得失误,使原始记录出现多处错误或卷面不洁欲作废的原始记录,不准撕毁废弃,应加盖“作废”(红色)章,仍与重新填写的原始记录一起存档。 4 填写要求 4.1 样品编号 样品编号为样品唯一性标识号,由业务室负责编写,原始记录样品编号应与检验报告及送样单编号一致。 4.2 共页第页 4.2.1 原始记录总页数等于手填原始记录页数与仪器设备自动记录页数之和。 4.2.2 手填写的原始记录应采用A4幅面纸,并算为1页:仪器设备自动记录纸不小于32开为1页;如小于32开,要粘贴在A4幅面原始记录纸上。 4.2.3 从第1起,按顺序排列。 4.3 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名称应与产品检验标准中规定的名称一致。如果一个检验项目需引用另一个检验项目的数据,在检验项目栏应填写两个检验项目名称;本栏还可填

[检验原始记录书写规范(研发中心)]实验原始记录的书写要求

[检验原始记录书写规范(研发中心)]实验原始记录的书写要求 检验原始记录书写规范1、目的明确检验人员的检验原始记录书写的工作程序。 2、范围所有研发分析人员。 3、职责检验人员按照本规范严格执行。 4、程序 4.1 检验原始记录 4.1.1 检验原始记录统一用黑色或蓝色水笔在实验的同时书写在相应的检验记录中,不能事后补写或抄写; 检验记录为已经批准的现行文件; 4.1.2 按检验记录的内容详细、清楚、真实、完整的记录测定条件、仪器、试剂、数据及检验人员姓名和日期; 名称等要按质量标准规定写出全名,不得简化; 记录中要求填写的内容要完整,不得有缺项,不能填写的写上“N/A”或划上斜杠并写上姓名(空白处划上斜杠,并写上N/A,签名和日期); 4.1.3 采用法定的计量单位; 数据应按测量仪器的有效读数位记录。 4.1.4 记录写错的地方,应在原错误处划一条横线,在横线上写出更正的内容(要注明原因?),在横线上写出更改人的姓名; 4.1.5 用到各种试验仪器应按规定做好仪器使用登记,使用完的仪器应进行清洁和维护,如HPLC应冲洗好活塞、管路、色谱柱、进样器等,使仪器保持使用前的状态,要标示状态牌(运行或待机); 4.1.6 用到的试液、流动相、培养基等应做好配制记录; 并将相应的批号写入试验记录中,以备查找; 4.1.7 用到对照品、标准品,照《检验分析用对照品、标准品管理程序》进行; 用到内控对照品照《内控对照品管理程序》进行; 4.1.8 试验图谱:凡有试验图谱的,检验记录中均应附上,包括红外、紫外、液相色谱、水分测定图等,且HPLC色谱图的表头还应注明检品的名称、批号、方法等内容,以示与别的图谱的区别,图谱要签名、日期和复核; 4.1.9 检验原始记录具体书写如下:检验人员接到检验原始记录、检品、请验单后,核对三者是否一致; 如三者一致,则根据请验单填写好检验原始记录的表头后,按标准操作程序进行试验的同时,应做好以下的检验记录工作。 【性状】按质量标准中该项下的描述,逐项检查并记录。 【鉴别】化学法——写出最终的结果或现象,并根据标准规定作出是否符合规定判定。

建筑行业室内环境检测原始记录及报告标准格式

建筑行业室内环境检测原始记录及报告标准格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968T-XBB896&NNJ66弘

(工程名称) 室内环境质量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检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岗证号)报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岗证号)复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岗证号)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岗证号) 批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岗证号) (单位名称) 二OO 年月日 注:审核人、批准人各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可合为一人 声明 1.本报告无我单位相关技术资格证书章无效。 2.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或技术负责人)签字无效。 3.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无效。 4.报告中如有改动痕迹或有错页、漏页者即为无效报告。

5.未经本单位书面同意的检测报告复印件无效。

6.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15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 出,本单位将于5日内给予答复 检测单位: 地址: 邮政编码: 监督电话: 传真: 联系人: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二、检测依据 .................................... 三、检测设备 .................................... 四、检测概况 .................................... 五、检测结果 .................................... 六、检测结论 .................................... 七、附件:(共页) ............................. 附件一检测房间位置示意图

水泥检验原始记录

. 水泥检验原始记录

. 水泥物理性试验测试题一,填空题: 1. 胶凝材料化学组成分()、()无机胶凝材料()、( )有机胶凝材料()、()、()。 2. 测定水泥细度通常采用筛分析法包括:()、()、()。 3. 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不小于()。 4. 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小于()min,终凝时间不大于()min。 5. ()、( ) 、( )、( ) 和()初凝不小于()min,终凝不大于()min。 6. 试验室()筛析试验称取试样()、()筛析试验称取试样()。 7. 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相对湿度应保持在()以上。 8. 养护箱温度应保持在()相对湿度不低于()

9. 养护池水温度()范围内。 二,简答题: 1. 水泥的水化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计算题: 复合硅酸盐水泥样品。已知其强度等级为32.5.其物理性能试验数据如下? 1. 抗压强度测定:龄期为3d抗压强度的荷载分别为? 抗压强度的荷载分别为? 26.0KN,25.5KN,25.0 KN,25.6 KN,26.0 KN,27.0 KN, 龄期为28d抗压强度的荷载分别为? 57.0 KN,58.1 KN, 57.5 KN, 59.0 KN, 58.2 KN, 57.9 KN 2. 抗折强度的测定: 龄期为3d的胶砂试体抗折强度测试值定分别为? 3.5MPa,3.6 MPa, 3.5 MPa 龄期为28d的胶砂试体抗折强度测试值定分别为? 6.5 MPa, 6.6 MPa,6.4 MPa

水泥试验筛修正系数测定表

批准: 审核: 测定人: 水泥试验筛修正系数测定表

17原始记录的主要内容及书写要求

原始记录的主要内容及书写要求 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科学性。真实地记录检测过程的各种数据,保证该检测在尽可能接近原条件情况下能够复现和测量数据的溯源性。 一、原始记录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信息 1、标题:检测机构及检测类别。如:“出厂检验原始记录”。 2、样品名称:指检测样品的产品的具体名称。 3、样品编号:写全样品编号的全部编码,此是该样品的唯一标识。 4、检测项目:检测某项目的具体名称。 5、检测依据:指检测方法所使用的标准编号或书刊名称及检验方法名称,具体到所在条目。 6、检测起止日期:指检测某一项目的开始日期与结束日期,此是对结果有效性至关重要的日期。 7、仪器名称及使用条件:指检测某一项目所具体使用的仪器型号、名称、出厂编号(此是仪器的唯一标识) ,以及该仪器使用时的条件要求(例:高温电炉使用温度、分光光度计波长等)。 8、环境条件:标明与检测结果有直接影响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 。 9、标准物质(或参考物质):指作质量控制所用的标准物质(或参考物质) ,需标明标准物的来源、级别、定值期及有效期。 10、标准溶液:实验中所用的标准溶液。例:分光光度法中作

标准溶液用,需标明标准物的名称、来源、浓度、定值期及有效期; 滴定所用的标准溶液,需标明名称、标定后浓度、标定日期。 11、计算公式:各项目分析方法的最终计算公式。 12、检测者:检测数据全部记录完毕后,检测该项目的人员签 名。该人员必须是专业人员或经过专业培训的长期签约人员。 13、校核者:对检测的数据和数据处理的整个过程由责任心强 的专业人员校核并签名。 14、页数:检测项目原始记录的页码和总页数 ,以确保能够识 别该页是原始记录的一部份。 (二)检测数据 1、相关数据:检测时所需的实际样品用量、稀释倍数、空气 采样体积及换算系数;仪器的主要部件(例:色谱柱、鉴定器等)及试剂(流动相、载气等)与各种实验条件。 2、实测数据:检测过程中每一方法步骤的详细数据记录或描述。 二、原始记录书写要求 原始记录一律用钢笔或碳素笔填写,禁止用铅笔、圆珠笔填写。 数据修改:原始记录要及时和如实填写,不许随意更改。当记录中出现错误必须改正时,应划改不能涂改,在错误的文字或数字上画“ = ”双线以示清除,将正确的写在右上角,并有改动人的签章(或签名缩写) 。

检验报告与原始记录的书写规程

一、目的 规范检验报告与原始记录的书写,保证检验报告与原始记录的书写规范与正确。 二、范围 适用于检验报告与原始记录的模板制作及书写。 三、职责 质量受权人负责组织制定检验报告与原始记录的统一书写规范,化验室各级检验人员负责相应检验模板的制作、规范书写与复核。 四、内容 1总体要求 1.1 检验报告和原始记录中表头基本信息应一致,表头各项目均不能为空,无内容或不便填写的均划“/”。 1.2 检验报告应检验依据准确,数据无误,结论明确,文字简洁,书写清晰,格式规范;同一品种的检验报告在质量标准统一时其格式、内容、描述应一致。原始记录应记录原始、数据真实,内容完整、齐全,书写清晰、整洁。检验报告和原始记录中划“/”修改处要签名或盖章。 1.3 每一份检验报告只针对一个批号。 1.4 本规范中未涵盖的检验项目,可参考相似检验项目进行书写,或由化验室提出模板并由品质部编号、备案。 1.5 检验报告必须在QA完成该批次审计追踪复核后方可出示;对于产生了偏差的检品,其检验报告必须在偏差关闭后才可出示。 2 检验报告的书写规范 2.1检验报告书表头书写要求 2.1.1 报告编号(检品编号):为检验样品的唯一性标识,具体编写及管理依照《SMP-QC0032 检验编号、报告单号管理规程》管理。

2.1.2检品名称:为样品包装上的规范化通用名称,不得缩略,不得填写俗称或商品名。规范化通用名称为质量标准上的名称。 2.1.3 批号:按样品包装实样上的生产批号填写,不能填写生产日期。如有内包装,以内包装上批号为准,若内外包装上批号不一致,由检验部门在备注栏中进行备注。有亚批号的要将亚批号一并填写。 2.1.4生产单位:填写样品包装上注明的生产单位全称,不得缩略或填写俗称。 2.1.5 供样单位:指检品的直接提供者,应写单位或部门的全称。 2.1.6 规格:按样品包装上标注的规格填写完整。若包装及说明书均未注明规格,则划“/”。2.1.7 检品数量:指收到检品的总量。 2.1.8 效期:按样品包装上注明的有效期或公司制定的效期填写,若无则划“/”。 2.1.9检验项目:有“全检”、“部分检验”或“单项检验”。“单项检验”直接填写检验项目名称,如“性状”。 2.1.10 检验依据:按样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质量标准检验,不能采用缩略写法(如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缩写为“SFDA”等),应与检验报告结论中的书写方式一致。 2.1.11收检日期:按收到检品的年、月、日填写。 2.1.12 报告日期:按出检验报告的实际时间打印年、月、日填写。 2.2 检验报告正文书写要求 2.2.1 检验报告中的检验项目顺序应与质量标准中的顺序一致,检查项中的其它项目按其相应附录的顺序要求排列。 2.2.2 标准规定栏的内容原则上按照质量标准内容书写。同时用文字和数值进行规定的书写数值要求。 2.2.3检验结果的描述应与标准规定对应,用数值表示的其有效数字位数应与标准规定的一致。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每项检验结果应包括结论,“符合规定”或“不符合规定”。 2.2.4当测定值按有效数字位数修约后仍低于标准规定有效数字位数的最低值时,检验结果栏填写“小于有效数字位数的最小值”,如干燥失重规定不得过1.0%,实测值为0.05%,则检验结果栏填写“小于0.1%。”但炽灼残渣除外,其小于0.1%时,写“符合规定”。 2.2.5检验报告结论内容应包括检验依据和检验结论。全检合格,结论写“本品按×××(与检验依据应一致)检验,结果符合规定”。全检中有一项或以上不符合规定,即判为不符合规定;结论写“本品按××××检验,结果不符合规定”。非全项检验,合格的写“本品按×××检验上述项目,结果符合规定”;如有一项或以上不合格时,则写“本品按××××检验上述项目,结果

建筑行业室内环境检测原始记录及报告标准格式

建筑行业室内环境检测原 始记录及报告标准格式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 工程名称 ) 室内环境质量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检测人: ( 上岗证号 ) 报告人: ( 上岗证号 ) 复核人: ( 上岗证号 ) 审核人: ( 上岗证号 ) 批准人: ( 上岗证号 ) ( 单位名称 ) 二○○年月日 注 : 审核人、批准人各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可合为一人 声明 1.本报告无我单位相关技术资格证书章无效。 2. 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或技术负责人)签字无效。 3. 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无效。 4. 报告中如有改动痕迹或有错页、漏页者即为无效报告。 5. 未经本单位书面同意的检测报告复印件无效。

6. 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 15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 出, 本单位将于 5 日内给予答复 检测单位: 地址: 邮政编码: 监督电话: 传真: 联系人: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检测依据…………………………………………………… 三、检测设备…………………………………………………… 四、检测概况…………………………………………………… 五、检测结果…………………………………………………… 六、检测结论…………………………………………………… 七、附件:(共页)……………………………………… 附件一检测房间位置示意图

附件二测点分布示意图 注:页码编排从封面起算 首页

水质环境检测公司原始记录表格

样品编号:XL2019— 检测项目:色度 检验依据:GB/T5750.4-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1.1铂—钴标准比色法 (一)检测步骤: (1)本批次均取透明的水样于比色管中,如水样色度过高,可取水样,加纯水稀释后比色,将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2)另取比色管11支,分别加入铂—钴标准溶液0,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及5.00mL ,加纯水至刻度,摇匀,即配制成色度为0,5,10,15,20,25,30,35,40,45及50度的标准色列,可长期使用。 (3)将水样与铂—钴标准色列比较。如水样与标准色列的色调不一致,即为异色。 (4)标准系列: 铂-钴标准液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色度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本批次检测结果(度):报告结果为中位数 样品编号 比色结果1 比色结果2 比色结果3 报告结果 样品编号 比色结果1 比色结果2 比色结果3 报告结果 检测者:检测日期:年月日 校核者:校核日期:年月日

样品编号:XL2019— 检测项目:浑浊度 检验依据:GB/T5750.4-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2.2目视比浊法—福尔马肼标准 (一)检测步骤: A、浑浊度10度以上的水样 (1)本批次均取浑浊度250度的标准液(吸取含250mg硅藻土的悬浮液,置于1000mL容量瓶中,加纯水至刻度,振摇混匀即得)0,10,20,30,40,50,60,70,80,90及100mL,置于250mL 容量瓶中,加纯水稀释至刻度,振摇混匀后移入成套的250mL具塞玻璃瓶中,即得浑浊度为0,10,20,30,40,50,60,70,80,90及100度的标准液。每瓶中加入1g氯化汞以防菌类生长。将瓶塞塞紧以免水份蒸发。 (2)将振摇均匀的水样盛入成套的250mL具塞玻璃瓶中。 (3)将水样与浑浊度标准液都摇匀,同时从瓶侧观察同一目标(如报纸铅字或划有黑线的白纸等),根据目标清晰程度,选出与水样所产生的视觉效果相近的标准液,读得水样的浑浊度。水样的浑浊度超过100度时,可用纯水稀释后测定。 B、浑浊度10度以下的水样 (1)本批次均取 mL比色管11支,分别加入浑浊度为100度的标准溶液(吸取浑浊度为250度的标准液100mL,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纯水稀释至刻度,振摇混匀,即得浑浊度为100度的标准液)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及10.0mL,各加纯水稀释至100mL,混匀,即得浑浊度0,1,2,3,4,5,6,7,8,9,10度的标准液。 (2)取100mL水样,置于同样规格的比色管中,与浑浊度标准液同时振摇均匀,并进行比较,比较时由上往下垂直观察。 (二)本批次检测结果(度):报告结果为中位数 样品编号 比色结果1 比色结果2 比色结果3 报告结果 样品编号 比色结果1 比色结果2 比色结果3 报告结果 检测者:检测日期:年月日 校核者:校核日期: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