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矿山的建设
山东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山东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一、资源利用1. 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优化矿产资源利用结构,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2. 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实现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最大化。
3. 鼓励采用先进的采矿技术和设备,提高采矿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效率。
4. 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减少对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浪费。
二、节能减排1. 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减少矿山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2. 采用绿色采矿技术,降低采矿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
3. 加强矿山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实现废石、尾矿等的资源化利用。
4.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三、环境保护1. 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矿山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2. 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矿山废水、废气、废渣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 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4. 鼓励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治理。
四、安全生产1. 建立健全矿山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2. 加强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3. 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安全生产法规,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4. 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加强矿山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五、技术创新1. 加强绿色矿山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绿色矿山建设水平。
2. 推广先进的采矿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等。
3. 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4.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六、企业管理1.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2.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 推行绿色企业文化,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4. 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水平。
七、社会贡献1.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和扶贫以下是一个关于“山东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的提纲:一、资源利用: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优化矿产资源利用结构,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鼓励采用先进的采矿技术和设备;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绿色矿山建设主要措施

绿色矿山建设主要措施摘要绿色矿山建设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矿业开发方式。
本文介绍了绿色矿山建设的主要措施,包括环境评估、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修复和节能减排等方面,旨在为矿山企业实施绿色矿山建设提供参考。
1. 环境评估绿色矿山建设的第一步是进行环境评估,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是评估矿山建设和运营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从而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风险评估是评估矿山建设和运营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潜在风险和不利影响,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2. 资源综合利用绿色矿山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矿山企业应采取措施将废弃矿石、矿渣和尾矿等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
这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还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矿山废弃物综合利用系统,加强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和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矿山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往往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矿山企业应制定生态修复方案,包括植被恢复、土壤修复、水体修复等措施。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确保生态修复的效果。
4. 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矿山企业应采取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在矿山建设阶段,企业应优化设计,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和设备。
在矿山运营阶段,企业应加强能源管理,推广节能技术,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健全的污染物排放监控和治理体系,实施污染物减排措施,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5. 社会责任除了以上措施,绿色矿山建设还应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
矿山企业应承担起保障员工权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责任。
企业应加强与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矿山建设和社会发展良性互动。
企业还应关注当地居民的健康和安全问题,采取措施减少对当地居民的不利影响,并提供就业机会和培训机会,促进当地居民脱贫致富。
露天矿山绿色矿山建设方案

露天矿山绿色矿山建设方案
1. 采用清洁采矿技术: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先进的清洁采矿技术,如封闭挖掘、水泥填充等。
这些技术可以减少空气和土壤污染,防止有害物质外泄。
2. 高效节能设备:
我们将投资使用高效节能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
通过使用先进的能源回收系统,将废热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能源,降低能源浪费。
3. 环境监测与防护:
我们将建立一个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定期监测矿区周围的空气质量、水质和土壤污染情况。
同时,我们将配备紧急应急设备,以应对任何突发环境事件。
4. 生态恢复和保护:
在矿山开采结束后,我们将采取措施进行生态恢复和保护。
种植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修复土壤,恢复矿区的生态系统。
保留并呵护当地的动植物物种。
5. 社区参与和社会责任:
我们将积极与当地社区合作,通过合理就业机会和培训,为当地居民提供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机会。
我们也将关注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
这个绿色矿山建设方案将确保矿山开采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护
环境和生态系统,并积极参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绿色矿山建设是指在矿山开采和生产过程中,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矿山开发和管理。
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促进矿山行业的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应包括绿色矿山规划设计标准。
在矿山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合理布局矿山设施和生产区域,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
同时,还应充分考虑绿色矿山建设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促进作用,实现矿山开发和当地社会协调发展。
其次,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应包括绿色矿山生产管理标准。
在矿山生产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矿山生产过程的监测和控制,严格执行环保政策和法规,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减少矿山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同时,还应加强对矿山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的监管,推动绿色矿山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应包括绿色矿山安全生产标准。
在矿山安全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矿山生产设施和设备的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对矿山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意识,确保矿山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
最后,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应包括绿色矿山环境治理标准。
在矿山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矿山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实施矿山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矿山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减少矿山生产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总之,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促进矿山行业的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坚持绿色矿山建设标准,才能实现矿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高度重视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共同推动绿色矿山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绿色矿山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绿色矿山”是指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既要严格实施科学有序的开采,又要对矿区及周边环境的扰动控制在环境可控制的范围内。
从定义来看,绿色矿山建设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现为大家介绍绿色矿山建设包括的几点内容。
矿山开采一、矿山开采合法化1、矿山企业依法取得采矿权、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林木采伐许可证、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等相关证照;符合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矿产资源规划和地质环境保护规划。
2、矿山建设项目有经过审批的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措施(方案)和安全现状综合评价等报告;矿山企业依法管理和组织生产,依法缴费、纳税和足额交纳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金。
3、申报前两年内,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未造成人员死亡,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未受到国土、环保、公安、安监、水利、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给予的行政处罚。
二、资源利用高效化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科学规范,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经达到设计要求,达全省同类矿山水平。
2、矿产资源利用率高,优用,没有采富弃贫、浪费和破坏资源及环境的行为,产品结构优化合理,废弃资源回收利用率高,达全省同类矿山水平。
3、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的同时,积推广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吨耗资源产生的经济效益(税、费、利)高,实现节能降耗(能耗指标低),达全省同类矿山水平。
三、开采方式现代化1、严格按照经过审批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开采,采矿(开采、选矿、冶炼)方法科学,工序合理有序,矿山开采科技水平属同类矿山。
2、改造和引进采选技术,选择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工期和方式,露天采场作业要按照自上而下、分水平台阶开采,地下采矿按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执行,采矿作业机械化、现代化程度高。
3、完善矿区配套设施,实现生产全过程(穿孔、爆破、采装、运输、堆料和排渣等)无尘作业,减少丢矿压矿,采剥并举,大限度减少林地占用和水土流失。
四、采矿作业清洁化1、矿山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执行“三同时”制度,落实矿山生产全过程(生命周期)的环保措施,选择无(少)污染的生产工艺、设备、原(辅)材料和清洁能源。
绿色矿山的基本要求

绿色矿山的基本要求
绿色矿山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环保、节能、安全、高效为基本原则建设的矿山。
以下是绿色矿山的基本要求:
1. 环保要求:矿山建设应遵循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矿山生产过程中应采用低碳、节水、节能、减排技术,保障绿色生态环境。
矿山周边生态系统恢复要求高,需进行生态修复、绿化、植被保护等措施。
2. 安全要求:矿山建设应遵循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加强安全培训与教育,保障员工生命安全。
矿山生产设备应具备安全、可靠、防爆等特性,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安全管理措施,确保矿山安全稳定运行。
3. 高效要求:矿山建设应遵循绿色高效的原则,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不断提升矿山运营管理水平。
矿山生产过程中应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等技术手段,提高运营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并且,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经济收益。
以上是绿色矿山的基本要求。
绿色矿山建设是未来矿业发展的方向,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保障环境、安全、效益都有极大的意义。
- 1 -。
建设绿色矿山情况汇报

建设绿色矿山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矿山开采和利用资源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绿色矿山建设成为了矿业发展的主题之一。
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矿山企业开始注重环保、节能、低碳的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绿色矿山的建设。
以下是我所在矿山的绿色建设情况汇报。
首先,我们加大了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先进的环保设备,如粉尘治理设备、废水处理设备等,严格执行环保标准,确保了矿山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最小影响。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环保设施的运营管理,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我们在绿色矿山建设中注重了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了现代化的矿山开采技术,实现了对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矿山环境的综合治理,对矿山周边的土地、水资源等进行了合理规划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另外,我们还注重了绿色矿山建设中的科技创新。
通过引进先进的矿山开采技术和设备,我们提高了矿山开采效率,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同时,我们还注重了矿山生产过程中的智能化管理,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对矿山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我们在绿色矿山建设中加强了与当地社区的沟通与合作。
我们积极开展了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当地居民对环保的意识,鼓励他们参与到绿色矿山建设中来。
同时,我们还与当地政府和社区开展了合作,共同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实现了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共赢。
总的来说,我所在矿山在绿色矿山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力度,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与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努力实现绿色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矿山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矿山,为社会和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附件1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符合矿产资源规划、产业政策和绿色矿山基本条件,并达到以下建设要求.一、矿区环境优美(一)矿区布局合理,标识、标牌等规范统一、清晰美观,矿区生产生活,运行有序、管理规范。
(二)煤炭的生产、运输、储存、地面实行全封闭管理,做到“采煤不见煤”。
(三)实行雨污分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矸石、废水、噪音、粉尘得到有效处置,达标排放。
(四)充分利用矿区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建设“花园式”矿山,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面积的100%,基本实现矿区环境天蓝、地绿、水净。
二、采用环境友好型开发利用方式(五)煤炭资源开采应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相协调,因地制宜,选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采方式,应积极使用充填开采、保水开采和煤与瓦斯协调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六)中东部地区原则上应采取条带式和充填式开采等绿色开采方式,合理控制地面塌陷,鼓励矸石不出井,逐步消灭已有的矸石山,减少土地占用,降低环境污染。
煤矸石等固体废物妥善处置率应达到100%.中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开采方式应符合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要求。
(七)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义务,做到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土地复垦方案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管理,确保矿区环境得到及时治理和恢复。
(八)涉及多种资源重叠共生的应坚持先上后下,逐层开采,煤炭开发不得对其他资源造成破坏和浪费.(九)应建立生产全过程能耗核算体系,控制并减少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
(十)采煤废弃物应有专用堆积场所,并符合安全、环保、监测等规定,采取防扬散、防渗漏或其他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不得流泻到堆场外,造成环境污染.三、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煤炭及共伴生资源(十一)应综合评价煤炭及共伴生资源,采用合理的利用方式和处置工艺,确保资源综合利用。
(十二)提高瓦斯抽采利用率,应先抽后掘,先抽后采,保持“抽掘采”平衡,合理利用矿井瓦斯;对煤炭共伴生的高岭土、油页岩等资源要有合理利用和处置工艺,应做到综合回收和综合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矿山的建设 摘 要: 分析了随着科技进步、矿产资源消费急剧增长,开采加工难度日益增大,促使采矿逐渐 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介绍了数字矿山的内涵、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 了未来数字矿山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绿色矿山;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mining 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mineral resources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consumption growth sharply, mining processing difficulty increasing, prompting mining gradually going digital and intelligent. Introduces the meaning of digital min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research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discus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digital mine. Key words: green mining;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 绿色矿山的概念 绿色矿山是指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既要严格实施科学有序的开采,又要对矿区及周边环境的扰动控制在环境可控制的范围内;对于必须破坏扰动的部分,应当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确保矿山的存在、发展直至终结,始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融合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轨道中崭新的矿业形象[1]。 2.我国矿产资源情况及绿色矿山发展趋势 我国矿产资源禀赋不佳,导致矿业开发的复杂性、艰巨性,采选处理工艺流程长,分选、分离、提取工序步骤多,资源总回收率和利用率极低。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品位低,铁的平均品位32%,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2];铜的平均品位为0.87%,是主要产铜国品位的1/3[3]。而且开采难度日益加大、开采条件日趋困难。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为30%,比世界平均低20%。矿山固体废弃物占用大量土地,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也是重要的危险源[4]。矿山废弃物产生量大、排放多。1949~2007年,矿山共堆存的固体废弃物达355.51亿t,其中 尾矿80亿t、废石200亿t、煤矸石51.51亿t、洗矸和煤泥24亿t。有色金属矿山每采出1t矿石平均约产生1.25t废石,废石年产 生量高达1.06亿t,建国以来累计量高达21.5亿t[5]有色金属矿山尾矿占工业固体废物的95%以上。每采出1t矿石平均约产出0.92 t尾砂。矿山固体废弃物占用大量土地,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也是重要的危险源[6]。每年产出非金属重点矿产石墨、高岭土、温石棉、萤石等选矿厂尾矿估计每年产生总量近泥排放总量达到矿山废弃物产生量大、排放多目前,我国金属矿山堆存的尾矿达到80亿吨以上,而且以 每年产出8-10亿吨尾矿的速度增加,其中:铁矿山年产生尾矿6-7亿吨; 有色矿山年产生尾矿2.5-3.0亿吨;黄金矿山年产生尾矿0.4-0.5亿吨[7]。 非金属重点矿产石墨、高岭土、温石棉、萤石等选矿厂尾矿 估计每年产生总量近3000万吨,其中:石墨600万吨、高岭土 500-600万吨、温石棉1000万吨、萤石400-500万吨[8]。2009年全国煤炭总产量达到30.5亿吨,煤矸石、洗矸、煤泥排放总量达到6.5亿吨,粉煤灰排放达到0.8亿吨。资源日趋枯竭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的新阶段, 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步伐加快,我国资源消耗大幅增加。全国400个矿业城市中,有118座资源枯竭型城市,涉及总人口1.54亿。400多个大中型矿山中有一半以上为资源重度和中度危机矿山,面临着经济转型和社会稳定的问题[9]。 据统计我国45种主要资源人均储量居世界80位,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加:铁矿:对外依存度达60%;锰矿:对外依存度已高达70%以上;铬铁矿 :每年消费量的80%以上依靠进口; 铜精矿 :只能满足国内需求24%左右;铅锌矿:已由出口国变为进口国[10]。经济快速增长,建设小康社会,金属矿经济快速增长,建设小康社会,金属矿产资源的消耗不堪重负产资源的消耗不堪重负 有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创造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尚不足全球的4%,消耗的源油、铁矿石、钢材、水泥却分别占全球年耗量的31%、30%、 27%、40%[11]。如果不改变目前高消耗、高污染的增 长方式,中国将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来支 持今后的发展。钢铁行业作为资源、能源消耗大户,其消耗占全国总 能耗的9%--10%,特别是用煤电用量巨大,对生态环境 的影响很大,节能减排首当其冲。随着钢铁工业节能减 排技术的深化,铁后节能减排的潜力有限,铁前节能减 排的潜力巨大。我国矿山能耗消耗量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按照 露天采矿工序单位能耗1.11千克标准煤/吨,地下采矿工 序单位能耗7.59千克标准煤/吨,选矿工序单位能耗 14.59千克标准煤/吨计算,2010年,我国冶金矿山采选能耗合计达226亿千克标准煤。若实现能耗降低20%的目标,冶金矿山每年可节能54.5亿千克标准煤,经济效益巨大,社会效益显著。我国有色金属矿山多为硬岩矿山,加上粗放型的开发型式,使得有色金属矿山绿色开采面临着“能耗高、污染大、固废多”的问题[12]。 矿山开采能耗现状露天开采各工序能耗比例地下开采各工序能耗比例世界银行石油、天然气、矿业和化学工业部门总裁卡尔达尼曾指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远未结束,其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要将继续给国内外生产者以及市场带来巨大压力[13]。为了有效地 、可持续性地满足这一强劲需求,中国的矿业部门必须解决一系列的挑战,减少环境破坏,提高能源效率,加强废矿区的恢复和再利用。[15]”矿山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矿山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侵占土地,植被破坏,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粉尘污染,水体污染,采场滑坡,排土场泥石流,尾矿库馈坝,区域生态景观遭到破坏等[16]。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由生态和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18]。矿山露天采场、尾矿库、赤泥堆场等对地表破坏严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潜力巨大。已开发利用的140余种矿产中,有87种是伴共生矿。 我国银储量的90%,金储量的45%,铂族金属储量的73%是以共伴生矿的形式产出的。 我国矿产资源的工业储量潜在价值约91.3万亿元,而共伴生有 益组分的潜在价值占总价值的37%,约为34万亿元[19]。因此,以资源——经济——环境平衡发展为基点,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结构,大力推行矿业循环经济,开展金属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和环境效率,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发展绿色矿山,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3.绿色矿山建设 3.1绿色矿山建设的阶段分析 我们应把绿色矿山的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工作、建设工作、恢复实施工作,这三个阶段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是环境评价和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建设工作是在依据前期准备工作分析评价后所确定设计方案的实施。[20]由于自然环境具有纷繁复杂、变化多样性,既要按照设计方案准确实施,又要将实施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反馈到设计方,不断调整具体措施,以确保最终目标的实现。矿山开采后的恢复实施工作并不一定等到整个矿山开采完后进行,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16]。既然已经认识到绿色矿山的重要性,就应该在开采的同时边生产边恢复,开采一部分、恢复一部分,使得整个矿山在开采使用的同时得到更好的保护。这要求我们在工作初期就要建立相应的决策、建设、恢复系统。 3.2绿色矿山建设考评指标体系 研究建立绿色矿山建设考评指标体系,是我国矿山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必然阶段,是合理开发矿产资源、降低资源消耗,促进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实现矿业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7]。国家级绿色矿山基本条件: 社区和谐依法办矿综合利用规范管理土地复垦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环境保护企业文化这些要求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以矿山企业的技术力为主导的,包括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 另一类是:以矿山企业的责任心为主导的,包括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企业文化。 “绿色矿山”建设的要求不仅仅考量到矿山企业的技 术、资金等“硬实力”,对企业的“软实力”更为重视。[18] 3.3绿色矿山建设方法 3.3.1依法办矿 一是严格遵守《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合法 经营,证照齐全,遵纪守法。二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和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2]。三是认真执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土地复垦方案》等。四是3年内未受到相关的行政处罚,未发生严重违法事件。 3.3.2规范管理 一是积极加入并自觉遵守《绿色矿业公约》,制定有切实可行的绿色矿山建设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得当,责任到位,成效显著。二是具有健全完善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生态重建、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23]。 三是推行企业健康、安全、环保认证和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实现矿山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3.3.3综合利用 一是按照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和设计,较好地完成了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指标,技术经济水平居国内同 类矿山先进行列[24]。 二是资源利用率达到矿产资源规划要求,矿山开 发利用工艺、技术和设备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