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小区域控制测量(42)

合集下载

第六章_GPS测量技术设计

第六章_GPS测量技术设计

同步观测: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 星进行的观测。
同步观测环: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获得 的基线向量所构成的闭合环,简称同步环。
GPS网的几个基本概念
独立基线:对干N台GPS接收机构成的同步观测环,有 J=N×(N-1)/2条同步观测基线,其中独立基线数为N一 1。独立基线之间没有相关性。 独立观测环:由独立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 合环,简称独立环。
天线高:观测时刻天线相位中心到测站中心标准的距 离。
GPS网的特征条件的计算
GPS网的特征条件的计算
GPS观测时段: S=n×m/N
n为需要布设的GPS点数
m为每个点的观测次数 N为接收机台数
GPS网特征条件参数
GPS网特征条件参数 GPS网特征条件计算式
总基线数
必要基线数 独立基线数 多余基线数
第六章 GPS测量的技术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1,GPS测量的精度设计、密度和基准设计 2,GPS控制网的图形设计及设计原则
3,GPS观测纲要设计
4, GPS技术总结和资料上交

重点是GPS控制网的图形设计。
第一节 GPS测量技术设计

GPS测量的流程
项目立项 技术设计 测量实施 数据处理 成果验收
(2)同步闭合环的闭合差较小只能说明基线向量的计 算合格,并不能说明GPS边的观测精度高,也不能发现 接收的信号受到干扰而产生的某些粗差。
关于同步环和异步图形的几点说明

(3)为了确保GPS观测效果的可靠性,有效地发现观 测成果中的粗差,必须使GPS网中的独立边构成一定的 几何图形。这种几何图形可以是由数条独立边构成的 非同步多边形(亦称非同步闭合环)。当GPS网中有若 干个起算点时,也可以是由两个起算点之间的数条GPS 独立边构成的附合路线。

小区域控制测量(3)

小区域控制测量(3)

闭合导线计算实例
点 观测角
改正数
号 (°′″) (″)/
改正角
(°′″)
1
2 107 48 30
+13
107 48 43
3
73 00 20
+12
73 00 32
4
89 33 50
+12
89 34 02
1
89 36 30
+13
89 36 43
2
总 359 59 10 和
辅 助 计 算
+50 360 00 00
时应同时观测竖角,以便进行倾斜改正。若
用钢尺丈量,则钢尺必须经过鉴定。
5.4 经纬仪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的目的: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1、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1)角度闭合差计算 2)角度改正计算
3)逐边计算方位角
4)、坐标增量计算 5)、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
6)、坐标增量改正数计算
7)、坐标增量改正计算 8)、坐标计算
2、图根控制测量:面积在0.5km以下的测区,图根控
制网可作为首级控制。
直接供地形测图使用的控制点,称为图根控 制点,简称 图根点。 测定图根点位置的工作,称为 图根控制测 量。图根点的密度(包括高级点),取决于测图 比例尺和地物、地貌的复杂程度。
二、高程控制测量(测定H)
布设原则:由高级到低、从整体到局部。 国家高程控制网:一、二、三、四等。 城市高程控制网:二、三、四等。 小地区高程控制网:三、四等及图根水准。
国家控制测量 城市控制测量 小区
图根控制测量
一、国家控制测量
分为:国家平面控制测量和国家高程控制测量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 国家控制网。它是全 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并为确定地球的形状和 大小提供研究资料。

(整理)第六章控制测量11

(整理)第六章控制测量11

第六章控制测量单选题1、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就是确定该点的坐标和(C)。

A.已知坐标B.方位角C.高程D.未知点坐标2、国家控制网,是按(A)建立的,它的低级点受高级点逐级控制。

A.一至四等B.一至四级C.一至二等D.一至二级3、导线点属于(B)。

A.高程控制点B.平面控制点C.坐标控制点D.水准控制点4、下列属于平面控制点的是(C)。

A.水准点B.三角高程点C.三角点D.以上答案都不对5、导线的布置形式有(C)。

A.一级导线、二级导线﹑图根导线B.单向导线﹑往返导线﹑多边形导线C.闭合导线﹑附和导线﹑支导线D.钢尺量距导线、GPS导线、三角网导线6、图根导线的角度闭合差的容许误差一般不超过(C)。

A.±20″nB.±30″nC.±60″nD.±80″n7、直接供地形图使用的控制点是(D)。

A.水准点B.三角点C.导线点D.图根点8、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 A)。

A.选点﹑测角﹑量边B.埋石﹑造标﹑绘草图C.距离丈量﹑水准测量﹑角度测量D.距离丈量﹑水准测量﹑角度测量、坐标计算9、对于小地区的平面控制测量,可建立独立的平面控制网,定向用的坐标方位角可用(D )代替。

A.真方位角B.象限角C.水平角D.磁方位角10、导线测量的外业不包括(C)。

A.测量角度B.选择点位C.坐标计算D.量边11、附合导线的转折角,一般用(A)法进行观测。

A.测回法B. 红黑面法C. 三角高程法D. 二次仪器高法12、图根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限值是(B)。

A.1/1000B.1/2000C.1/3000D.1/500013、衡量导线测量精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 C )。

A.坐标增量闭合差B.导线全长闭合差C.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D.角度闭合差14、用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来衡量导线测量精度的公式是( C )。

A.K=M/DB.)//(1D D K ∆=C.)//(1D f D K ∑= D.)//(1∑=D f K D 15、导线全长闭合差D f 的计算公式是( C )。

测量学复习资料

测量学复习资料

测量学第一章绪论1、测量学的定义和容是什么?答: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包括空中、地下和海底)点位的科学。

它的主要容包括测定和测设两大部分。

2、测定与测设有何区别?答:测定是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观测和计算,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使用。

测设是把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3、测量工作的基本任务?确定地面点在规定坐标系中的坐标值4、何谓水准面?何谓水准面?它在测量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水准面是一个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续曲面,并且是一个重力场的等位面。

与平均海水面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称为水准面。

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4、何谓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何谓高差?答:绝对高程(海拔):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水准面的距离。

相对高程(假定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至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高差:地面上两点高程之差。

5、表示地面点位有哪几种坐标系统?答:表示地面点位有地理坐标、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6、测量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何不同?答: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区别见图。

a)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b)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7、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距离、高程有何影响?答:(1)在半径为10km的圆面积进行长度的测量时,可以不必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即可把水准面当作水平面看待。

(2)地球曲率的影响对高差而言,即使在很短的距离也必须加以考虑。

8、测量工作的原则是什么?答:在测量工作中,要求测量工作遵循在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在工作程序上“先控制后碎部”、在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的原则。

9、确定地面点位的三项基本测量工作是什么?答:确定地面点位的三项基本测量工作是水平角测量、水平距离测量、高差测量。

第二章水准测量1、高程测量的方法: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气压高程测量、GPS高程测量2、水平测量的两种方法:高差法、仪高法3、解释下列名词:视准轴、转点、水准管轴、水准管分划值、视线高程。

小区域控制测量

小区域控制测量

第五章小区域控制测量6.1 控制测量概述为了减少测量工作中的误差累计,应该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

这几个基本原则说明我们的测量工作是首先建立控制网,进行控制测量,然后在控制网的基础上再进行施工测量、碎部测量等工作。

另外这几个基本原则还有一层含义:控制测量是先布设能控制一个大范围、大区域的高等级控制网,然后由高等级控制网逐级加密,直至最低等级的图根控制网,控制网的范围也会一级一级的减小。

如图,要测量图上的这块区域,可以现在测区的范围内选定一些对整体具有控制作用的点,称为控制点。

这些控制点组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就称为控制网,为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就称为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用来测定控制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控制测量用来测定控制点的高程。

1.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网主要包括GPS控制网、三角网和导线网。

GPS控制网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建立的。

三角网是指地面上一系列的点构成连续的三角形,这些三角形所形成的网状结构就是三角网。

导线的概念在前面就已经讲过了,将地面上一系列的控制点依次连接起来,所形成的折线就是导线。

由导线所构成的控制网就是导线网。

导线测量是本章中要重点讲述的内容。

2.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网主要采用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建立。

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的高程控制网称为水准网。

三角高程测量主要用于地形起伏较大、直接水准测量有困难的地区。

一、国家基本控制网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高程控制网和平面控制网,称为国家控制网。

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也为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提供依据),了解地壳水平形变和垂直形变的大小及趋势,为地震预测提供形变信息等服务。

1.国家平面控制网我国的国家平面控制网是采用逐级控制、分级布设的原则,分一、二、三、四等方法建立起来的。

主要由三角测量法布设,在西部困难地区采用精密导线测量法。

目前我国正采用GPS控制测量逐步取代三角测量。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概述
传统方法将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传统方法将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其任务是在测区内选定一些点位,相互 连接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网状),称为平面控制网 平面控制网,用精 平面控制网 确的方法测量这些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并计算出它们的坐标, 这一系列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
±3 n
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 差
பைடு நூலகம்
1/6万 1/6万
±5 n ± 10 n ± 16 n ± 24 n ± 60 n
¼万
1/1.4万 1/1.4万 1/1万 1/1万
1/6千 1/6千
图根 ≤ 1 . 0 M
½千
导线外业工作
1.踏勘、选点及埋设标志 踏勘、
a. 踏勘:了解测区范围、地形条件及已知控制点情况,以便 确定导线的形式和布置方案。 b. 选点: i. 原则:①便于导线本身测量;②便于地形测量或放样工作。
Fx= ΣΔx测-ΣΔx理= ΣΔx测 -( x终-x始 ) fy= ΣΔy测-ΣΔy理= ΣΔy测-( y终-y始) 分配原则: 分配原则:将fx、fy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增
量中。 量中
附合导线的计算 附合导线的计算
附合导线的计算 附合导线的计算
起算数据: 起算数据: 观测数据: 观测数据:
导线测量
导线是由若干条线段连成的折线,每条线段称为导线边, 相邻线段之间的水平角叫做转折角。测定了转折角和导线边 长之后,即可根据已知坐标方位角和已知坐标推算出各导线 点的坐标。
导线布设形式
闭合导线: 闭合导线:由一个已知控制点出发,最后仍旧回到这一点, 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在闭合导线的已知控制点上必须有一 条边的坐标方位角是已知的。 附合导线: 附合导线:导线起始于一个已知控制点,而终止于另一个 已知控制点。控制点上可以有一条边或几条边是已知坐标方 位角的边,也可以没有已知坐标方位角的边。 支导线: 支导线:从一个已知控制点出发,既不附合到另一个控制 点,也不回到原来的起始点。

《测绘学基础》知识要点与习题答案-图文

《测绘学基础》知识要点与习题答案-图文

《测绘学基础》知识要点与习题答案-图文Crriculumarchitecture&anwertoe某ercieofFundamentalofGeomatic总学时数:测绘64;地信、规划48实验学时:12,计4次学分:6/4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专业概论,概率统计学教学语言:双语教学考核方式:考试实习:3周计3学分平时成绩:20%(实验报告、提问、测验、课堂讨论及作业)1.课程内容测绘学基础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平台基础课。

该分支学科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小区域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与基本测绘环节的工程与技术,即:应用各类测绘仪器进行各种空间地理数据的采集包括点位坐标与直线方位测定与测设、地形图数字化测绘等外业工作和运用测量误差与平差理论进行数据处理计算、计算机地图成图等内业工作。

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地球椭球与坐标系、地图分幅、空间点位平面坐标与高程及直线方位测定与测设、误差理论与直接平差、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字成图等基本理论与方法。

2.课程特色测绘学基础为测绘学科主干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以“3S”为代表的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等专业理论与技术奠定基础。

同时,该课程本身也是测绘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地形测量学(TopographicalSurveying)。

该门课程具有理论、工程和技术并重、实践性强等特点,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是衡量测绘学科教育水准的关键要素,实施多样化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的要求为建设目标。

3.课程体系测绘基本理论与测、绘、算基本功地球几何要素与地图基本知识小区域控制测量(点位和方位的确定方法)平面控制测量(导线测量为主)高程控制测量(几何水准和光电三角高程测量为主)角度测量(经纬仪、全站仪原理与使用)距离测量(视距、钢尺、测距仪原理与使用)高程测量(水准仪原理与使用、三角高程)测量误差基本理论与应用地形图数字化测绘与计算机成图地形图应用施工测量(测绘基本技术)第一章绪论Chapter1Introductory内容:⑴了解测绘学科的起源、发展沿革与分支学科的研究领域;⑵测绘学的任务与作用。

第七章 小区域控制测量

第七章 小区域控制测量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一、填空题:1.控制测量分为()和(),前者即精密测定控制点的()的工作,后者即精密测定控制点的()的工作。

2.国家控制网按精度从()到()分为四个等级,依次为一等、二等、三等和四等。

3.建立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常规方法有()和();而国家高程控制网是用()的方法建立的。

4.小区域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一般有()、()和()等;高程控制的方法一般有()和()等。

5.在面积小于()㎞2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小地区控制网。

6.经纬仪导线的布设有()、()和()三种形式。

7.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和()。

8.经纬仪测角交会法按观测和计算方法的不同分为()、()和()三种。

9.根据测区条件以及高级控制点的分布情况和工程要求,小三角网常布布设成()、()、()和()等形式。

10.三角高程测量中,一般应进行()和()观测,可消除()和()的影响,着两项误差可简称为()。

二、计算题1.某一附合导线的外业观测成果整理如下表所示,试计算导线点1、2、3的平面坐标。

第八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一、填空题:1.地形图上的图上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的实际长度之比,称为()。

2.地形图比例尺有()、()和()三种。

3.通常情况下,将地形图按照不同的比例分为()、()和()三个等级,工程建设中常采用()。

4.地形图上0.1mm所表示的实际距离称为()。

5.比例尺越(),表示的地物和地貌越详尽、准确,其比例尺精度值就越(),地形图精度就越()。

6.地物可分为()和()两类。

7.按照地物的特性和大小,地物符号可分为()、()、()和()四种。

8.等高线是由地面上()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

9.等高距是指相临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等高线平距是指相临两条等高线之间的()。

10.山谷的等高线凸向()处,山脊的等高线凸向()处。

11.在同一幅图内,等高线密集表示(),等高线稀疏表示(),等高线平距相等表示()。

12.等高线有()、()、()和()四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