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音乐对高校音乐文化的影响
网络音乐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 网络音乐; 大学生;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作者简介】 代水冰( 1982. 12 ~ ) , 女, 重庆科技学院助教, 硕士; 研究方向: 音乐作曲理论与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 网络音乐伴随着计算机网络迅猛发展 、 广泛传 网络音乐具有传统音乐所无 播。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 法比拟的草根性、 共享性、 互动性、 自由性及快捷性。 它对广 大大学生形成了极大的吸引力 。 同时, 网络音乐涵盖的内容 也是良莠不齐的。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 网络音乐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 如何理解和感知网 络音乐也由此成了高校教育者的关注焦点 。 一、 网络音乐的定义 学界对网络音乐的定义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的界定比较 宽泛。胡斌指出, 只要是借助于网络进行传播的音乐均可称 之为网络音乐。他认为, 作为传统音乐形式的电影音乐 、 电 视音乐、 广播音乐等, 一旦通过网络这一媒介进行传播, 便带 有了新的特征, 便成为了网络音乐。 第二种观点认为, 通过 网络这一媒介来完成制作过程的音乐才能称之为网络音乐 。 杨建国援引 2002 年亚洲音乐节举办的“网络时代亚洲音乐 : “假设有一天多明戈要 文化发展研讨会” 的一位专家的话说 录唱片, 他在墨西哥家中的一个录音室里唱, 柏林爱乐乐团 在德国即时伴奏, 录音师在纽约采用科隆大教堂的环境效果 模式当场合成, 而你在上海同时欣赏的时候, 就会明白, 这就 ” 是网络音乐。 第三种观点认为网络音乐是指那些由普通网 并在网络上流传的音乐 。 友自发制作, 二、 网络音乐的特点 ( 一) 网络音乐的“草根性 ” 。 网络音乐曾被誉为“草根 。网络音乐内容大都通俗直白 、 的狂欢” 旋律朗朗上口, 让渴 望张扬个性的当代大学生极易找到情感宣泄的出口并产生 共鸣。借助学生与之密切接触的互联网进行传播, 它可以实 学生从音乐中可以体味到各种情感的 现与学生零距离接触, 《大学 变化, 可以在音乐中找到心灵上的共鸣, 很多歌曲诸如 》 、 《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 、 《老鼠爱大米 》 、 《两只蝴蝶 》 自习曲 等等都是学生们耳熟能详并且广为传唱的网络歌曲, 这些网 络歌曲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压力, 反映了大学生的生活百态, 从情感抒发到故事情节都更加贴
网络环境下的音乐教学初探

14 1
与利用 创造 了新天地。 那么 , 音乐教学如 何走 向网络环境呢 ?
一
奏等 , 学生在学 习的过程中可 以选择 各种 乐器过关, 我们可 以 设置 各种 场景 , 以是世 界各地的音乐厅 , : 可 如 悉尼歌剧 院, 维 也纳金色大厅等 , 同的乐器 带来的音 效和 最终 的结果都有很 不 大的差异 , 但无论结果如 何, 在游戏 的过 程中都会揉合音乐知 识 的搭配 , 只有正确 的选 择, 才会继 续接下来 的场景 。 这样 , 在 学生一路的“ 过关斩将” 中开拓他们的视野和全局观 , 带给他们 全新的音乐享受 。 许多传统教学 的难 点, 枯燥 的学习 内容都可
化, 形成 了良性循环 。所 以在课程资源建 设中, 要始终 以教师 自身为主动力来带动对 网络 资源 的开发和利用 。
用艺术创 作专栏来激活 学生创作动 力。首先 由教 师从互 联 网上选择或者编 写一个 《 音乐创作》 软件 , 开始摸索创作 自己 喜爱 的曲段, 如有 的学生喜欢流行歌 曲, 却只 会唱, 不会读谱 , 学会 《 音乐创 作》 软件后 , 孩子们可 以哼一句, 谱一句 , 听一句 , 在不断的纠错 中将整段歌 曲谱写 出来 , 从而也将五线谱 熟练运
用 出来 。 三、 网络环境下 的音乐教学指导 在当今互联网 已经普及 的情况下 , 如何培养学生在 网络世
新课程改革将逐步打破 以往 以教师 、 堂和教材 为中心 的 课
格局 , 求既学好教材又 离开教材 , 力 真正推进 自发性学习与课 程资源 开发利用 的相互配 合 。作 为教 学的主导者 必须树立终
N
黧 罂
网络环境下的音乐教学初探
音乐教育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种 形式 的音 乐 教 育 活动 ,能 够 使 大 学 生 在 学 习专 业 知 识 的 同时 , 陶冶 情 操 ,纯净 心 灵 ,完 善 人 格 ,从 而促 进 身 心 和谐 、健 康 的 发
如果 有 一个 好 的班 委 ,那 么 学生 必 然 会 紧 紧团 结 在 班委 周 围 ,形 成合 力 ;这样 无 论 开展 什 么 工作 ,将会 有 利 于减 小 阻 力 。选班 委 时 ,班主 任 要本 着 公平 、公 正 、公开 的原 则 进行 。班委 是 班 主任 的助 手 ,班 委产 生 后 ,班 主 任应 及 时 召开 班 委会 共 同制定 有 利 于
增加 学 生课 外 知识 ,开 阔学 生 眼界 ,锻 炼 学生 能 力 ,提 高学 生 综 合 素 质 ,也 成 其工 作 内容 的重 要 一项 。 班 主 任针 对 班级 不 同情况 ,举 办 一 些学 生 感 兴趣 ,参 与 面 广 的活 动 。如可 以举 行 宿舍 之 间 的篮 球赛 、兵乓 球 赛 、羽 毛球 赛 等 体育 活 动 ;还 可 以 召集 学 生一 起 春 游 、踏青 等 ;在 特殊 的节假 日 班主 任还 可 以举 办 以班级 为 单 位 的小 晚 会 ,让 同学们 尽 情展 示 才 艺 。班 级 活动 的开展 有 利 于增 强 班 级学 生 之 间的友 谊 ,并为 他 们 的校 园生 活增 添乐 趣 。除 此之 外 ,可以 配 合班 风建 设 举 办一 些 知 识 、学 习竞 赛 ,如举 办 英语 演 讲 比赛 、专 业 知 识问 答等 竞 赛 ,让 学 生 在 娱 乐 的 同 时 ,知 识 更 加 巩 固 。
网络音乐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网络音乐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目前对于网络音乐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从字面意义理解,网络音乐就是通过网络进行表现和传播的音乐。
相较于传统音乐,网络音乐更加注重表达个人的特点,更符合大众的需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更为丰富的传播途径[1]。
网络音乐的出现使得音乐不再是音乐家的专属,所有热爱音乐的人都可以利用网络做出自己的音乐,实现自己的音乐梦。
随着网络音乐的发展,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也成为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网络音乐使大众形成了多元音乐审美观(一)网络音乐改变了音乐创作观念,间接影响社会文化网络音乐的发展使得音乐的传播不再依赖于唱片、广播电视等形式,网络音乐大大简化了音乐的传播流程,使音乐的传播过程更加透明。
创作者只要将创作好的音乐作品放上网络,就可以进行音乐的传播与交流。
在网络音乐形式下,创作者与创作者之间、创作者与受众之间、受众与受众之间可以就作品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及时、直接的交流。
网络音乐对创作观念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创作转变为有感而发,不受形式的约束,也因此创作出了《老鼠爱大米》、《芙蓉姐姐》、《网络情缘》等脍炙人口的网络歌曲。
这些音乐的出现使得代表大众的音乐拥有了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是中国传统音乐在时代背景下的延伸与发展。
尽管网络音乐的观念和表现形式都得到了改变,但是它们仍然体现着人类永恒的传统:褒贬现实、情感寄托和自由畅吐等。
(二)网络音乐改变了大众音乐审美观念,直接影响社会文化音乐审美观念的变化使大众对音乐语言和音乐创作成果有了新的体会,这种音乐语言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多样的音乐需求,在非声乐作品中,网络音乐是一种兼备规范性、合理性、规律性的音乐语言形态。
这种音乐语言形态吸收了20世纪作曲家的精华,又抛却了传统音乐中的常规,更加具有普遍性和大众性,与世界音乐相比,也有极强的民族性[2]。
在网络技术的影响下,网络音乐的传播也拥有更多途径,Flash 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载体。
在声乐作品中,它又与传统音乐紧密结合,使得网络音乐既有传统特征,又有现代特征。
互联网对文化的影响

互联网对文化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以其便捷的特点和强大的传播力,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互联网对文化的影响。
一、信息获取及传播的便利化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
从过去纸质媒体转向数字化媒体,人们可以迅速轻松地获取海量的信息。
文学作品、历史资料、科学知识等一切文化资源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
人们能够在线阅读图书、报纸、杂志,观看电影、电视剧和纪录片,借助网络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的风貌和特点。
同时,互联网的传播速度更快,能够实时地将信息传递到全球范围内。
无论是新闻事件还是文化活动,只需轻轻一点,便可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这种全球性的传播模式,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发展。
二、云存储与数字化创新的推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资源的保存和传承更加容易。
过去,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由于种种原因而面临被损毁或丢失的风险。
而互联网的出现,可以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以数字化的方式保存下来,并且通过网络对外进行传播。
这样,无论是历史文物、艺术品还是民族传统,都能够被更多人所了解、传播和保护。
数字化技术也带来了文化创新的新机遇。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合作创作。
无论是音乐、电影、绘画还是文学作品,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创作、发行和推广。
互联网给了更多的人机会,让他们的创意和作品被更广泛地传播和分享,为文化的多元发展添砖加瓦。
三、文化产业全新模式的涌现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全新的文化产业模式。
传统的文化行业,如电影、音乐、出版等,受制于实体渠道和地域的限制。
而互联网的兴起打破了这种限制,使得文化产品能够直接面向用户,并且实现个性化的服务。
通过网络平台,人们可以订阅自己喜欢的音乐、电影和书籍,参与在线文化活动等。
同时,互联网还催生了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新兴产业,为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创意和活力。
网络生活中的网络音乐与音乐产业

网络生活中的网络音乐与音乐产业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在网络上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推广。
本文将探讨网络生活中的网络音乐以及对音乐产业的影响。
一、网络音乐的兴起网络音乐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互联网的普及过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音乐的传播和分享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网络,人们可以轻松获取和分享各种类型的音乐,从而让音乐的传播范围更广,推动了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网络音乐平台的出现也为音乐人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和展示机会。
通过上传自己的作品到网络平台,音乐人可以直接面向广大听众,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这种模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音乐产业的门槛,让更多有才华的音乐人有机会被发现和认可。
二、网络音乐对音乐产业的影响网络音乐的兴起对音乐产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网络音乐为音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
相比传统的实体唱片销售,网络音乐通过数字化的形式传播和销售音乐作品,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使得音乐产业能够更好地回应市场需求。
其次,网络音乐也加强了音乐人与粉丝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音乐人可以与粉丝进行直接互动,了解粉丝的喜好和反馈,进一步改善自己的创作和表演。
这种互动不仅增加了音乐产业的活力,也增强了音乐人与听众之间的纽带。
然而,网络音乐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盗版和正版版权问题成为了音乐产业的一大难题。
网络音乐的传播速度极快,很容易被非法传播和盗版,给音乐人和音乐公司带来了损失。
其次,由于网络音乐的免费性和随意性,音乐产业的收益模式发生了变化,依赖实体唱片销售的收入减少,需要寻求新的盈利途径。
三、网络音乐对个人生活的影响网络音乐不仅改变了音乐产业,也对个人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网络音乐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音乐选择。
通过网络,人们可以轻松获取世界各地的音乐作品,发现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丰富了个人的音乐阅历。
试论当代社会音乐文化对大学校园音乐文化的影响

试论 当代社会音 乐文化对 大学校 园音乐文化 的影响
夏 雄 军
摘 要 社 会音 乐文化 的丰富多彩及其渗透性对 大学校 园 乐文化有着 重要 的影 响,对 大学校 园 乐文化 的发展起 着不 音 音 可替代 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 当代社会音 乐文化与大学校 园音 乐文化 的特征 ,探 讨社 会音乐文化从 内容、主导思想 、形式等 众 多方面对 大学校 园音 乐文化的各种影响 ,以求大学校 园音 乐文化获得更为健康 、科学的发展 , 关键词 : 当代社会音 乐;大学校 园音 乐;影响
所接 受 。
二、 当代 社会 音乐文化对大学校园音乐文化 的影 响
大学校 园相较于社会来说较为单洁和高 尚, 其音乐也不 可能像社会音乐一样糅杂着各种音乐文化 。 大学校 园音乐文 化具有辨别性 : 其一 , 校方从教育 的角度会对音 乐文化有 一 定筛选 , 他们会 多角度地对社会音乐文化进行 了解 ,从而引 导具有积极乐观精神 、 道德风 尚 良好等优秀特 点的音 乐进 入 大学校 园,然后管理这些音乐的传播 ,使学生们的情感、性
大学校园拥有 一批 充满 活力和创 新精 神的成员, 他们乐 于接受新鲜事物、善于进行 吸收 、融合和转化 ,他们对音乐 感兴趣, 迫切需求各种各样的音乐 以满足他们的 的好奇心和 求知愿望 , 他们追求音乐艺术的多元美。大学校 园音乐文化 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音乐选择的多样性上 , 流行音乐、古典 音乐 、戏 曲音 乐等 多种 多样 的类 别,频繁 的学术 交流 、各种 各 样 的校 园音 乐 活 动 , 形 成 了大 学 校 园音 乐 文 化 多 元 性 的 都
表象和环境 。 3 、大 学校 园音 乐 文 化 具 有 辨 别 性
浅论网络音乐的发展及其影响

浅论网络音乐的发展及其影响作者:孙壮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20期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音乐的影响力逐渐增加,网络音乐在人们的艺术生活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根据网络音乐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将网络音乐分为萌芽期和发展期两个阶段,并对其进行了历史及影响进行述评。
关键词:网络音乐萌芽期发展期影响作者简介:孙壮(1981—),男,河北保定人,硕士,保定学院音乐系助教,研究方向为钢琴演奏和即兴伴奏。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20-0203-01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网络音乐开始被愈来愈多的人所熟知。
网络音乐指的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络等各种方式进行传播的音乐产品,作为一个新兴事物,与传统音乐的突出差别表现为它是一种数字化、虚拟化的制作、推广、消费方式。
这种方式下,人们获得了一个全新的音乐欣赏平台。
随着网络音乐影响力的逐渐增加,也给传统的音乐市场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
目前,网络音乐虽然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处于发展阶段,根据网络音乐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可以把网络音乐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萌芽期(2001-2003),以雪村的一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作为该时期的起点;第二阶段为发展期(2004年至今),以原唱有争议的《老鼠爱大米》、唐磊的《丁香花》作为这一阶段的起点。
一、网络音乐萌芽期的代表作及其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日益普及,网络音乐具备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与基础。
与此同时,与网络相关的Flash动画技术也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起来,因其能够创作出奇特的动画效果,被广泛应用到音乐、IT、游戏、广告等很多领域。
作为“网络音乐第一人”的雪村,通过音乐评书的方式用一种边唱边跳的新手法,很深打动了广大网民,得到了热烈回应,大街小巷开始传唱,这也是从线上走到线下的一个网络音乐典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网络音乐对高校音乐文化的影响摘要: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某些传统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多种新奇独特的文化现象,网络音乐就是其中之一。
网络音乐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音乐的存储、传播和视听方式,它越来越让世人关注。
文章以网络音乐为出发点,探讨网络音乐的特点以及网络音乐对校园音乐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音乐利弊校园音乐文化建设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网络成为信息社会一个重要的传播媒介并不断改变着人们传统的视听方式,应运而生的网络音乐也再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成为我们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对于传统音乐,网络音乐在音乐表现、内容表达、制作传播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它以通俗性,倾向性,娱乐性等赢得了广阔的市场。
然而,网络音乐也因其传作者素质良莠不齐给校园文化带来了很多糟粕,需要对其理性思考,找出对策。
二、网络音乐的特征
网络音乐是网友原创、翻唱或者改唱的以网络为传播媒介的歌曲,它是借助网络平台完成作品的发布、推广甚至是销售工作的一种流行音乐。
网络歌曲在内容上与传统的流行音乐并无区别,由于发布门槛很低,凡是由网友原创、翻唱的音乐都可以上传网络。
这样它就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点。
1开放性。
音乐作为一种信息被传播,带给人们愉悦和美感,但
在传统的视听方式中,音乐创作、表演、欣赏只能是少数人的专利。
虽然广播、录音机、cd、mp3等载体的出现让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有很大改进,但我们还是被动地接收音乐,缺乏主动性和互动性成分。
而网络的产生使音乐可以被再现、复制和重复,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也突破了时间、空间、地点和身份的限制,从而使音乐更加平易近人,散落在民间的音乐人的音乐梦想也可以使实现。
音乐因为网络而进入了一个真正开放的时代。
2通俗性。
传统的歌词作者,在写歌词的时候有众多的讲究:合辙押韵、意境深远、修辞完美。
网络音乐则不受传统的约束,它打破常规而直白的表达让听众觉得耳目一新,口语化而不生涩的词汇让人感到耳熟能详、通俗易懂。
旋律线条自然,没有过多的大跳或精致的和声进行,演唱也不需要高难的技巧。
三、网络音乐的利弊
正是由于网络音乐传播门槛较低,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传播自己创作的音乐,因此产生了良莠不齐的现象。
一方面,网络的迅猛发展,造就了一批广为流传的网络音乐,形成了一种新奇独特的文化现象,带给人们全新的音乐体验和感受,也为音乐艺术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对丰富当前中国的文化形态具有积极意义。
但另一方面,网络音乐创作的过程中,由于传播门槛的降低而存在一些审美取向和表达方式的不足与缺陷,任何人都可以上网传播自己创作的音乐,因而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糟粕,某些格调地下的歌曲,会产生“一颗老鼠屎害了一锅粥”的恶果,毁掉网络音乐的整
体名声,使网络歌曲恶俗化。
2007年10月19日中国音乐家协会在京召开了“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的座谈会,会上一针见血地归纳了恶俗网络歌曲的六宗病症:淫言秽语、宣传色情、辱骂攻击、歪唱恶搞、矫情做作、无病呻吟、东拼西凑、废话连篇、哗众取宠、庸俗无聊。
总结了这类音乐的四大危害:败坏社会风气、毒害青年一代心灵、玷污音乐艺术。
降低国民音乐素养。
四、网络音乐进校园
众所周知,高校音乐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音乐文化环境不仅提供给学生一个和谐优雅的学习氛围,还能陶冶性情、提高学生们审美趣味。
健康向上的音乐对大学生的心理,思想意识及行为习惯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对大学生音乐文化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一些大学生,受到来自网络上音乐的负面影响,使其人生观,价值观开始改变。
如果不对大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必然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在高校中建立和谐、健康的网络音乐文化环境已是当务之急。
1、加强网络文化产业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法规。
面对网络音乐恶俗之风的盛行,政府加强行政监管部门对网络音乐的管理,出台一些法律法规约约束“越轨”的行为。
例如2009年 12月 5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上,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庹祖海表示:“网络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因此需要在技术基础上,通过法律渠道规范构建一种新型的网络社会公共秩序。
”网络音乐也会随着各管理法规的健全逐步走向规范
化。
2、加强社会责任感,用优秀作品占领网络阵地。
音乐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推出内容优良的文化产品,自觉抵御不良内容的侵扰,摈弃低级恶俗之风,推动网络音乐健康发展,努力创作更多百姓喜闻乐见的适合网络传播的优秀歌曲,用健康向上的音乐作品占领网络空间。
同时对于网络歌曲创作,仅仅依靠过去的音乐写作方式是不行的,作曲家也可步入网络音乐创作的行列,采取多渠道多形式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品位和鉴赏能力。
3、加强价值观教育,自觉抵制恶俗之风。
遏制网络恶俗歌曲的盛行,更多地有赖于广大学生整体艺术素质的提高和艺术品位的升华。
恶俗现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俯首听命于恶俗的摆布,不再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
对恶俗网络歌曲,每一个在校学生都应建立一种意识,在传播音乐的过程中更应该明白自己是一个社会人,要承担起码的社会责任,形成对恶俗音乐“人人抵制”的氛围。
五、结语
不可否认,网络音乐为当前中国音乐界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草根气息,在艺术世界呈现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承认其存在其合理性,以批判和建构的眼光来思索网络音乐的生存及走向,使其良性进入校园。
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音乐文化氛围,使网络音乐对校园音乐文化的影响多一些高雅,少一点低俗。
参考文献:
[1]王次炤.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倡导网络音乐健康发展》倡议书[j].中国新通信,2007(20):21-22.
[3]罗春.对网络歌曲恶俗化的传播学思考[j]青年记者,2010(21):15-18.
作者简介:朱翊曈(1987-),男,陕西西安人,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理论研究与艺术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