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

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在自然界中食用菌的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大小不一。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以及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的食用菌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
掌握食用菌形态和分类知识,是指导生产,获得栽培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结构虽然它们在外表上有很大差异。
但实际上它们都是由生活于基质内部的菌丝体和生长在基质表面的子实体组成的,即食用菌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
菌丝体是营养体(结构),存在于基质内,主要功能是分解基质,吸收,输送及贮藏养分;子实体是繁殖结构,其主要作用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也是人们食用的主要部分。
子实体是从菌丝体上产生的。
一、菌丝体的形态结构(一)菌丝体的概念:是由基质内无数纤细的菌丝交织而成的丝状体或网状体,一般呈白色绒毛状。
(二)菌丝的概念:是由管状细胞组成的丝状物,是由孢子吸水后萌发芽管,芽管的管状细胞不断分枝伸长发育而形成的。
(每一断生活菌丝都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均可发育成新的菌丝体。
生产应用的“菌种”,就是利用菌丝细胞的分生图2-1 菌丝的类型作用进行繁殖的。
食用菌的菌丝一般是多细胞的,菌丝被隔膜隔成了多个细胞,每个细胞可以是单核,双核或多核。
隔膜是(septum)由细胞壁向内作环状生长而形成的如图2-1,食用菌的菌丝都是有隔菌丝)。
(三)菌丝的形态:多细胞、管状、无色、透明、有横隔。
(四)菌丝的功能:分解、吸收、转化、积累、运输养分和贮藏、繁殖。
(五)菌丝的类型:根据菌丝发育的顺序和细胞中细胞核的数目,食用菌的菌丝可分为初生菌丝、次生菌丝、三次菌丝。
1.初生菌丝孢子萌发而形成的菌丝。
开始时菌丝细胞多核、纤细,后产生隔膜,分成许多个单核细胞,每个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又称为单核菌丝或一次菌丝。
子囊菌的单核菌丝发达而生活期较长,而担子菌的单核菌丝生活期较短且不发达,两条初生菌丝一般很快配合后发育成双核化的次生菌丝。
单核菌丝无论怎样繁殖,一般都不会形成子实体,只有和另一条可亲和的单核菌丝质配之后变成双核菌丝,才会产生子实体。
食用菌的生物学基础

作用
构成细胞结构物质 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来源
简单:单糖、双糖等→吸收利用
复杂: 纤维素、木质素等
胞外酶水解后 吸收利用
常用
主要:工、农、林下脚料 辅助:白糖 诱导孢外酶产生促进菌丝
生长
第四十三页,共52页。
一 营养物质
草秸
玉米芯
木屑 第四十四页,共52页。
一 营养物质
(二)氮源
凡构成食用菌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 概念 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统称为氮
菌索
形似根须状,顶 端有生长点
菌核
坚硬块状物的休 眠体
茯苓 菌核
子座
容纳子实体的棒状 或头状结构
第十二页,共52页。
二 子实体的形态
是能产生孢子的果实体,生长于基质表面,是食用 菌的繁殖器官。
主要功能: 产生孢子,繁殖后代;供人们食用。也就是 通常被人们称作“菇、菌、蘑、耳、蕈”的食用部分。
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态、大小、质地因种类不同而 异。
配制培养基时,除选用适宜营养种类外。还需控制各成分间的比例 ,注意营养协调。一般来说,除需要大量水分外,对C、N、无机盐 及生长因素的需求在量上的比例大体符合10倍递减的规律。如在培 养基中,C最多(10-2)、N(10-3)次之、无机盐(10-4~10-5 )少、生长因素极微(10-6~10-7)。
食用菌的生物学基础
第一页,共52页。
第一章 食用菌的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一、菌丝体的形态
二、子实体的形态
三、有性孢子 四、生活史 第二节 食用菌的分类 一、分类
二、主要种类
第三节食用菌的营养生理
一、生理类型
二、营养物质
第二页,共52页。
《食用菌栽培学》复习内容

《食用菌栽培学》复习内容绪论1 、什么是食用菌?食用菌是一类可供食用的具有显著子实体的大型真菌。
2、发展食用菌生产有什么意义?1)食用菌人工栽培是利用锯末、秸秆、棉皮、玉米芯等广大平原和山区的下脚料生产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优质食品的过程;2)它可以改善环境,变废为宝;它利用薄地或闲地种植,不受地力限制,提高了土地利用程度;3)它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主要依靠培养料的水分生长,耗水量少,因此外界的环境因素对它影响小;4)而且可与农作物错季生产,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
5)食用菌的投入产出比高,效益明显,是一般粮食作物的20-40倍。
6)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销和内需迅速增加。
因此,食用菌被冠以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节水农业、致富农业、创汇农业的美名成为农业经济中的一项重要产业。
第一章第一节食用菌形态结构1、什么是菌丝体、子实体、子实层、孢子印、内菌幕、外菌幕?菌丝体是由基质内无数纤细的菌丝交织而成的丝状体或网状体。
锁状联合是双核菌丝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先在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的两核之间的细胞壁上产生一个小突起,形似小分枝,分枝向下弯曲,其顶端与细胞的另一处融合,在显微镜下观察,形似一把锁,故称为“锁状联合”。
子实体是由分化的菌丝体组成,能产生有性孢子的菌体或菇体。
子实层是着生有性孢子的栅栏组织,是真菌产生子囊孢子或担孢子的地方。
孢子印是指孢子按菌褶的排列方式散落在纸上形成的图文。
(伞菌分类的重要依据)内菌幕是指连接在菌盖和菌柄间的膜状结构。
(破裂后形成菌环)外菌幕是指包裹在幼小子实体外面的膜状结构。
(破裂后形成菌托)2、初生菌丝、次生菌丝、三生菌丝特征、特点初生菌丝指刚从担孢子萌发出的菌丝。
特征是初期无隔、单细胞多核菌丝;很快生隔、多细胞单核菌丝。
特点是菌丝细,分枝少,生长慢,生长期短,一般不结实。
次生菌丝由两个初生菌丝质配而成。
特征是多细胞双核菌丝,细胞壁上有锁把状突起。
特点是粗壮,多分枝,生长快,多以锁状联合方式分裂生理成熟时形成子实体生长期长。
单元2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

子实体生长主要靠
注
意
品种温度型与栽培期要匹配 分化时分清是否给予温差
否则,很难出菇
返回本节
(二)水分和湿度
1.水分的作用
占 鲜重90%左右 结合水:参与细胞组成 在细胞中 基本溶剂 分 代谢介质 自由水 调节胞温 维持膨压
返回本节
2.培养料含水量
适宜 一般为60%~65% 拌料时加水 来自 后期补水
↑
桑椹期
↓
萌发
↑
↓
纽结期← ← ←双核菌丝←← ←单核菌丝
思考题
1.简述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2.简述食用菌生活史。
第三节食用菌的生长发育
一、食用菌的营养 二、食用菌的生活条件
教学目标
1.了解食用菌的营养类型。 2.弄清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 质,了解在实际生产中控制解决的办法, 从而为食用菌制种和栽培打下理论基础。
调节:10%NaoH或石灰等 0.2%KH PO 、 K HPO 2 4 2 4 3.措施 稳定 1%石膏粉或CaCO3 保持:常喷1%~2%石灰水
(六)食用菌的生物环境
1、食用菌与微生物 2、食用菌与动物 3、食用菌与植物
返回本章
1.食用菌与微生物的关系 制作发酵料 有的与食用菌伴生 有的刺激出菇
食用菌的基本生活条件包括营养因子和环境因 子两个方面。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 要求不同;同一种菌类,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子 实体发育阶段所需要的营养条件与环境条件也 有区别。 探讨各种食用菌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因子和环 境条件的不同要求,是进行高产栽培的需要。
一、食用菌的营养
单元2食用菌生物学知识
单元2食用菌生物学知识
食用菌介绍

一、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结 构
菌 丝 体
子 实 体
有 性 孢 子
返回本 节
(一)菌丝体
1.基本形态
(1)概念 (2)概况
2.特殊形态
(3)划分
返回本 节
1.菌丝体的基本形态
(1) 概念
菌丝:管状的丝状物 菌丝体:菌丝积聚成的菌丝群
返回本 节
特征 集聚时多呈白色绒毛状 (2) 来源 孢子萌发或菌丝片断伸长分支 概 况 作用 吸收水分和养料,是营养器官
返回本 节
异宗结合 质配的两初生菌丝来源于两个异性担孢子
返回本 节
(二)无性繁殖 概念: 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由菌丝片断伸 长分支或直接产生无性孢子的过程。 特点:抗逆性强、产生得快、多
菌丝片断 途径 初生菌丝 次生菌丝 菌丝体 次生菌丝 子实体
返回本 节
总生活史
返回本 节
返回本 节
菌丝片断
?
担孢子 初生丝 次生丝
?
子实体
无性孢子
?
担子
?
返回本 节
食用菌的分类
一、分类位置 二、主要种类 三、主要毒菌
返回本章
一、在真核生物中的分类位置
分类单位
动物界
界
门 亚门 科
属
种
真核 植物界 生物 真菌界
粘菌门 真菌门
鞭毛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 大型 担子菌亚门 真菌
返回本 节
二、主要种类
返回本 节
子实体寿命很短
返回本 节
(三)有性孢子 1.概况 2.担孢子的形成 3.孢子印
返回本 节
(三)有性孢子
主要是指担孢子 基本繁殖单位(种子) 抗逆性强 微小颗粒状 形状因种类而异 镜下无色透明,成堆时显示各种颜色 产生于次生菌丝顶端细胞
实验一 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实验一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认识和掌握常见的栽培的食用菌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常见的栽培的食用菌主要是担子亚门层菌纲和腹纲的一些种类,它们由双核菌丝分化形成子实体,子实体是有性孢子着生的器官,其孢子外生在担子上,并聚集成一层子实层,但它们的子实体形状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是认识食用菌类别的主要标志。
三、实验器材
1、新鲜的食用菌,浸、干制标本。
2、解剖刀。
四、实验方法
识别香菇、双孢蘑菇、平菇、猴头、口蘑、木耳、竹荪、草菇、银耳、金针菇等形态特征。
取平菇、香菇,首先观察其子实体的组成部分及其形态特征。
再用解剖刀纵切子实体观察其菇盖组成。
菌肉的颜色、质地、菌褶形状和着生情况(离生、延生、直生、弯生)。
再观察其菌柄的组成,菌柄的质地,中空或中实。
五、作业
绘制香菇子实体形态及纵剖面简图,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食用菌各级菌种的制作

3.木屑试管菌种保存法
用杂木屑按原种的培养基配制装入大 号试管,容量为管高的三分之二,擦净管 口塞紧棉塞,用牛皮纸包扎管口后高压灭 菌,然后移入母种,在25~28℃下培养, 待长满菌丝后,立即移到低温干燥环境保 存、或埋于尿素、硝酸铵或地洞中保存, 效果更好,并能延长保存时间。
4.冷冻干燥保藏法
菌丝形态
1 2 3 4 5 6 a b c d 孢子 孢子膨大 孢子萌发 菌丝分枝 菌丝体 放大的菌 丝体 细胞壁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隔膜
特征 来源 2.概况 作用 生长点
集聚时多呈白色绒毛状
孢子萌发或菌丝片断伸长分支
吸收水分和养料,是营养器官
在菌丝尖端,向四周辐射伸展
蘑菇圈
蘑菇圈(fairyring):也叫仙人圈,仙人环,是由 于蘑菇菌丝辐射生长的缘故。菌丝由中间一点向 四周辐射生长,时间长了,中心点及老化的菌丝 相继死去,外面的生活力强,于是形成了自然的 菌丝体环,并长成蘑菇圈。
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好后,应立即用于扩接 栽培种或栽培生产,不宜保存过久,时间越长, 生活力越差,也越容易感染杂菌。若因特殊情 况不能及时使用,原种瓶口用牛皮纸包好,置 4~14℃条件下可保藏一年左右。栽培种短期 保存也可放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室内,但种瓶 不宜堆叠过高,以免堆内发热,加速菌丝老化。
如何防止食用菌菌种退化
子实体
菌丝体
食用菌营 养器官,主要 功能是分解基 质,吸收营养。
次生菌丝体----双核菌丝
三生菌丝---结实性双核菌丝
二、菌丝及菌丝体的形态结构
(一)菌丝及菌丝体的正常形态结构
射状延 伸、分支的每一根细线,称为菌丝。细胞 管状,壁薄、透明,细胞内含有一个、两 个或多个细胞核。 菌丝体:是由基质内无数纤细的菌丝交 织而成的丝状体或网状体
食用菌菌种的鉴定报告

食用菌菌种的鉴定报告
尊敬的鉴定专家,
此次食用菌菌种鉴定报告旨在鉴定所提供的菌种样品。
经过详细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对该样品进行了以下描述和鉴定结果:
1. 外部形态特征:
样品为菌盖呈圆形的食用菌,直径约为5-8厘米。
菌盖颜色
为深棕色,表面呈现有小鳞片的结构。
菌褶呈白色,较厚且密集。
菌柄高度约为8-10厘米,基部稍粗。
2. 内部结构特征:
我们切开样品,发现菌肉为均匀白色,质地较韧。
菌盖和菌
柄的内部均未发现异味。
3. 真菌的显微观察:
经过显微镜下的观察,我们鉴定这是一种菌丝菌。
菌丝细长,无色透明,囊泡和分生孢子形成端部。
4. 鉴定结果:
综上所述,根据外部形态特征、内部结构特征和真菌的显微
观察,我们可以初步确定该样品的菌种为某某蘑菇属(学名),但无法确切识别到具体的物种级别,因为还需要进一步的分子鉴定和比较分析。
请注意,本鉴定报告提供的结果仅供参考,进一步的实验和分析可以提供更准确的鉴定结果。
我们建议您咨询更专业的菌种
鉴定机构,以获得更确切的结果和建议。
希望这份报告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对我们的工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谢谢。
此致,
XXX(您的姓名)
鉴定报告编写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态结构与生活史 食用菌的分类
1
形态结构与生活史
食用菌的特点 一、形态结构 (一)菌丝体 (二)子实体 (三)有性孢子 二、生活史 (一)有性繁殖 (二)无性繁殖
2
食 用 菌 特 点
多为担子菌纲的真菌
主要进行有性繁殖 无光合作用 多为腐生菌 前期为菌丝体 后期为大型子实体
3
一、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菌盖表面是否易脱落、菌肉的色、味、 有无乳汁及浓度;伤变与否以及质地是评价 产品质量的主要部分重要依据。
菌肉
白灵菇菌肉
花菇菌肉
菌肉质地多样:肉质、胶质、蜡质、 革质。由丝状菌丝或泡囊状菌丝组成。丝状Fra bibliotek泡囊状
菌褶和菌管
子实层是长在菌盖下面产生担孢子的部位,有的呈叶状, 叫作菌褶;有的呈管状,叫作菌管。
菌褶呈放射状排列,向中央连接菌柄的顶部,向外到达菌 盖边缘、子实层就排列在褶两侧,或存在于菌管里面的周围。
形状:有宽的、窄的,三角形的。有等长的、不等长 的、分叉的等。菌褶边缘通常完整平滑,但有呈波浪状或 锯齿状的,也有边缘粗糙有颗粒状物的。 颜色:一般为孢子的颜色,幼嫩时一般是白色,老熟 后变成各种不同的颜色。
两核间生一突起 一核进入突起 双核同时分裂 两个异性核移至前端 隔成2个细胞 双核菌丝
次生菌丝是食用菌菌丝存在的主要形式。
食用菌生产上使用的菌种都是双核菌丝, 只有双核菌丝才能形成子实体。
大部分食用菌的双核菌丝顶端细胞上常发 生锁状联合 经过双核化的菌丝体,通常寿命很长,可 多年产生子实体,栽培上就可利用这一点不 断地向四周辐射扩伸。
麦角菌目、麦角菌科 — 冬虫夏草 马鞍菌属 — 马鞍菌 子 马鞍菌科 鹿花菌属— 鹿花菌 囊 盘菌目 菌 羊肚菌科、羊肚菌属—羊肚菌 块菌目、块菌科、块菌属 — 块菌
鹿花菌
返回本 节
89
(二)担子菌亚门
耳类(木耳、银耳、桂花耳) 非褶菌类(猴头、灵芝等) 伞菌类(平菇、香菇、草菇等) 腹菌类(竹荪、马勃等)
来源 成熟的次生菌丝扭结分化而成 产生有性孢子的部位 作用 繁殖器官、食用部分
33
蛹虫草(棒状)
猴头菌(头状)
杏鲍菇(保龄球状)
34
马勃(球状)
银耳(叶状) 牛舌菌(舌状)
榆耳(耳状)
珊瑚菌(树枝状)
35
块菌(块状)
金耳(脑状)
角勺(匙状) 竹荪(笔状)
肉球菌
杯菌
绣 球 菌
喇 叭 菌
牛 肝 菌
菌环
菌 环
1-2.单层;3-4.双层、可滑动;5.絮状; 6.蛛网状;7- 8.破裂后附着菌盖边沿
菌托
外菌幕被撑破 残留在菌柄基部发育成的 杯状、苞状或环圈状的构造
1.苞状, 2.鞘状, 3.鳞茎状, 4.杯状, 5.杵状, 6.瓣裂, 7.菌托退化, 8.带状, 9.数圈颗粒状
子实体寿命很短
6
特征
集聚时多呈白色绒毛状 孢子萌发或菌丝片断伸长分支 吸收水分和养料,是营养器官
(2) 概 况
来源
作用
生长点
在菌丝尖端,向四周辐射伸展
蘑菇圈
7
菌丝:在培养基上向各个 菌丝体:菌丝积 方向呈辐射状延伸、分支 聚成的菌丝群. 的每一根细线。
菌丝体
菌丝
子实体
菌丝类型划分:
横隔 有隔菌丝 无隔菌丝 基内菌丝 气生菌丝 初生菌丝 次生菌丝(主要) 三生菌丝
2.伞状子实体 菌盖 都有 菌柄 结构 菌环 部分有 菌托
⑴菌盖
表皮(各色) 组 成 质地:肉质、胶质、革质等 菌肉 组成:丝状菌丝或泡囊状菌丝 菌褶或菌管 菌盖下面,产担孢子部位
有子实层(生担孢子)
39
菌盖特点: 边缘状态多样性:全、开、内折、外翻、 内外卷、边缘延伸、边缘波状等。
菌盖特点:
(二)无性繁殖
概念: 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由菌丝片断伸 长分支或直接产生无性孢子的过程。 特点:抗逆性强、产生得快、多
菌丝片断 途径 初生菌丝 次生菌丝 菌丝体 次生菌丝 子实体
总生活史
80
菌丝片断
?
担孢子 初生丝 次生丝
?
子实体
无性孢子
?
担子
?
食用菌的分类
一、分类位置 二、主要种类 三、主要毒菌
中 生
偏 生
侧生
质地:肉质、 纤维质、脆 骨质。 实心或空心、 光滑或有网 纹、棱纹、 鳞片、茸毛、 纤毛。
57
菌环和菌托
外菌幕:包被整个幼小子实体的膜 菌幕 内菌幕:菌盖和菌柄间的连接膜
内菌幕被撑破 残留在菌柄上的单层或双层环状膜
菌环
菌 幕、菌环、菌托 菌幕 菌环 菌托 包裹在幼小子实体外面 或连接在菌盖和菌柄间 随着子实体成熟,内菌 的那层膜状结构。前者 幕有的残留在菌柄上发 在子实体的生长发育过 称外菌幕,后者称内菌 育成菌环,有的部分残 程中,随着子实体的生 幕。 留在菌盖边缘形成菌缘 长,外菌幕被撕裂,其 附属物。菌环的大小、 大部分或全部留在菌柄 厚薄、单层或双层以及 基部,形成菌托。其形 在菌柄上着生的位置, 状有苞状、鞘状、鳞茎 因种类不同而异。 状、杯状等,有的由数 圈颗粒组成。
思考题:
1. 在自然条件下,你发现易在何时何地生长野生 食用菌,采完后还能再长出吗?为什么? 2.长时间在菇棚内操作,容易产生呼吸道 不舒服的感觉,为什么?应怎样避免?
次生菌丝 顶胞核配 担子(2n)
减数分裂 担孢子(n)
3.孢子印 概念
作用
孢子按菌褶排列方式 散落在纸上形成的图纹
伞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一)繁殖方式
1.有性繁殖
质配 质配 核配
同宗结合 异宗结合
减数 分裂
担孢子
同宗结合 质配的两初生菌丝来源于同一个担孢子
异宗结合
质配的两初生菌丝来源于两个异性担孢子
延生:菌褶沿菌柄向下 延伸。如:平菇
菌管
菌管可长可短,与菌柄连接的方式一般 与菌褶与菌柄连接方式相似。也有离生、 弯生、直生和延生等方式,有的容易和菌 肉剥离,菌管间也极容易相互分离。但那 些不成放射状排列而类似菌褶的,就不容
易相互分离。它们的颜色多样,与菌管口
部的颜色相同或不相同。
⑵菌柄 支撑菌盖,输送养料 次要食用部位 作用 中生 着生方式 偏生 侧生
质配始
质配 结果
20
突起
21
部位:次生菌丝顶端细胞 实质:有丝分裂 锁状联合 结果:菌丝伸长分支 痕迹:丝壁有突起
锁状联合过程
22
③三生菌丝 是已组织化的次生菌丝
25
2. 菌丝体特殊形态
作用
适应不良环境或利于繁殖
菌索 形似根须状,顶端有生长点 菌核 坚硬块状物的休眠体 子座 容纳子实体的棒状或头状结构
食、药菌
毒菌
胃肠毒型 神经致幻型 肝损害型 溶血型
1.耳类
桂花耳
毛木耳
93
绣球菌
黄 珊 瑚
牛 舌 菌
杨树菇
鳞柄口蘑
姬松茸
蟹味菇
大球盖菇
紫 晶 蘑
滑菇
秀珍菇
蒙古口蘑
金 福 菇
马勃
竹荪
黄裙
长裙
短裙
三、几种主要毒菌
世界:约250种
已发现 中国:约90种(30种剧毒)
多为担子菌亚门、伞菌目、鹅膏科、鹅膏属
菌褶 菌褶与菌褶间:有的有横脉连接,有 的在靠近菌柄的一端互相交织成网状等。
菌褶与菌柄连接的方式是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常有以下几种: 离生:菌褶不与菌柄连接, 因而在菌褶与菌柄之间有 距离。如:草菇
弯生:菌褶与菌柄连接 处稍微向上弯。如:香 菇
直生:菌褶直接与菌柄连接, 不向下延长,也不向上弯曲。 如:红菇
结 构
菌 丝 体
子 实 体
有 性 孢 子
(一)菌丝体 1.基本形态 2.特殊形态
(1)概念
(2)概况 (3)划分
1.菌丝体的基本形态
菌丝体:是由基质内无数纤细的菌丝交织而成的丝状体或 网状体,一般呈白色绒毛状. 菌丝:是由管状细胞组成的丝状物,是由孢子吸水后萌发芽 管,芽管的管状细胞不断分枝伸长发育而形成的.
一、在真核生物中的分类位置
分类单位
动物界
界
门 亚门 科
属
种
真核 生物
植物界 真菌界
粘菌门 真菌门
鞭毛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大型 真菌
二、主要种类
已报导 约981种
隶属于48个科,144个属
约5%属子囊菌亚门
约95%属担子菌亚门
(一)子囊菌亚门
特点 种类少,经济价值高,多为野生菌。
生长空间 菌丝体 形成过程
内核个数:单核菌丝、双核菌 丝、多核菌丝、二倍体菌丝
①初生菌丝
概念
特征 刚从担孢子萌发出的菌丝
初期无隔,单细胞多核菌丝 很快生隔为多细胞单核菌丝
菌丝细,分支少,生长慢, 特点 生长期短,一般不结实。
10
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
单核菌丝、双核菌丝、多核菌丝
13
14
2.次生菌丝 由两条初生菌丝经过质配而形成的菌丝称为 次生菌丝或二次菌丝。
类型
胃肠型 致幻型 肝损型 溶血型
胃肠型(70余种)
赭红口蘑
细褐鳞蘑 菇
毛头乳菇
毒红菇
臭黄菇
毒粉褶菌(极毒)
神经致幻型(60余种)
哈蟆菌 豹斑毒伞
红蝇伞
白毒鹅膏
半卵形斑褶菇
肝损型(20余种)
毒鹅膏
白毒伞
残托斑毒伞
溶血型(较少)
鹿花毒菌
毒鹅膏
要点
基本形态(初生、次生、三生) (1)菌丝体 特殊形态(菌索、菌核、子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