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转型与效率分析

合集下载

产业转型升级 调研报告

产业转型升级 调研报告

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国都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是指旧的产业结构向新的产业结构的转变,以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本调研报告旨在探讨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市场现状中国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农业)的比重逐渐减少,而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工业和服务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然而,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重工业和传统制造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高科技产业和创新型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其次,产业之间缺乏协调和配合。

各个产业之间的连接和融合不够紧密,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的高效运作。

再次,产业发展不平衡。

沿海地区和城市的产业发展远远超过了内陆地区和农村地区,造成了地域经济差距的加大。

三、问题分析产业转型升级必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资金和技术的问题。

产业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支持,这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困难。

其次,人才的问题。

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具备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但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还存在不足。

再次,政策的问题。

政府应当出台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政策,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四、解决方案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政府应当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强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其次,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政府应当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改革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同时吸引国外优秀人才来华工作。

再次,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监督。

政府应当出台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政策,加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引导和监督,确保各项政策的有效贯彻。

五、结论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以及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监督,可以更好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进行,提高我国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我国股票市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效率分析

我国股票市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效率分析

与上 年 同期 相 比总 体 有 所 下 降 , 只有 9 3家业
绩较上年有 不同程度上升 ,即使是某些 业绩
有 突 飞猛 进 的 重 组 公 司 ,其 利 润 来源 也 大 多
是 一 次 性 的 。 20 0 1年 初 , 海 证 券 交 易所 完 上

2 — 7
维普资讯
问 题 与 对 策
成 了 由其 组 织 的 “ 证 联 合 研 究 计 划 ” 批 课 上 首 题 《 深 股 票 市 场 公 司重 组 绩 效 实 证 研 究 》 沪 ,
该 报 告 对 19 9 7年 至 1 9 9 9年 中 国上 市 公 司绩 效 进 行 了全 样 本 研 究 ,最 后 得 出 了 资 产 重 组
重 组 形式 对 当期 的 业 绩 影 响 不 大 ,但 使 得 以
率分 析 最 近 几 年 ,随 着 我 国 股 票 市 场 的 迅 速 发
展, 无论 在 数 量 上 还 是 在 规 模 上 , 市 公 司通 上 计 , 国 深 、 两 市 19 我 沪 9 8年 资 产 重 组 达 7 5 0
二 、 影 响 股 票 融 资对 产 业 结构 调 整 效 率 的 因素 分析
为 了研 究 资 产 重 组 与 企 业 业 绩 的 关 系 ,
起 ,9 9年 为 lo 19 l o起 ,o 0年 有 了更 大 的 发 2o
过 资 产 重 组 都 有 了很 大 的 发 展 。 据 不 完 全 统 后 年 度 的业 绩 不 断 改 善 。 统 计 结果 显 示 , 据 我
国 的存 量 调 整 是 重 花 样 轻 实 效 ,结 果 难 以让 人 满 意 。 比如 :9 7年 涉及 重 组 的 3 0多 家 19 0 上 市 公 司 中有 2 0家 公 司 1 9 5 9 8年 中期 业 绩

产业结构理论及分析方法

产业结构理论及分析方法

产业结构理论及分析方法目录一、产业结构理论概述 (2)1. 产业结构定义及重要性 (3)2. 产业结构演变历程 (4)3. 产业结构分类与特点 (5)二、产业结构形成因素 (6)1. 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 (7)2. 市场需求变化对产业结构影响 (9)3. 技术进步在产业结构中的作用 (10)4. 资源供给与产业分布 (11)5. 政策因素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影响 (12)三、产业结构分析方法 (13)1. 定量分析方法 (14)1.1 产值结构分析法 (16)1.2 就业结构分析法 (17)1.3 关联分析法 (18)1.4 其他数学模型分析方法 (19)2. 定性分析方法 (21)2.1 SWOT分析法在产业结构中的应用 (22)2.2 对比分析法的运用实例 (23)2.3 案例研究法剖析产业结构特点 (24)2.4 专家评估法讨论产业未来趋势 (25)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策略 (27)1. 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与目标 (28)2. 产业优化升级路径选择 (30)3. 创新驱动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31)4.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应用 (32)5. 产业政策与法规在调整中的支持作用 (34)五、案例分析 (35)1. 某地区产业现状分析 (36)2. 存在问题及挑战识别 (37)3. 发展机遇与优势分析 (38)4. 优化策略提出与实施路径设计 (40)5. 政策建议与法规完善方向探讨 (41)5.1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优化投资环境 (42)5.2 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提升创新能力 (43)5.3 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强化环保监管力度 (44)一、产业结构理论概述定义与背景: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理论,就是研究这种结构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的理论,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于经济增长和竞争力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率与效益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率与效益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率与效益分析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农村经济的效率与效益是评价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从农村产业结构、农民收入、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环境保护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率与效益问题。

一、农村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是农村经济高效发展的基础。

传统的农耕经济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因此转变农村产业结构至关重要。

发展农业现代化、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的关键。

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劳动力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民收入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效益的集中体现。

提高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

为了实现农民收入增长,必须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培育农村新产业,在农村就业机会,增强农民的创业意识等方面下功夫。

只有农民收入提高了,他们才能够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消费,进一步刺激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

农村公路、供水、电力等设施的建设不仅方便了农民的生活,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良好的基础设施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因此,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农村经济高效发展的关键措施。

四、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因此,保护农村环境,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务之急。

政府部门应加强环境监管,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同时引导农业生产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五、农村人口流失农村人口流失是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涌向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因此,农村经济发展必须解决好农村人口流失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增加他们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效益分析报告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农业生产实现了由“以种植业为主、以粮为纲”的高度单一结构向“农林牧渔全面、多元、协调发展”的历史转变。

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还增强了农业经济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具体来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种植业结构优化:在种植业内部,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这不仅满足了市场对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畜牧业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通过优化畜牧业结构,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渔业和林业发展:渔业和林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其产值和比重也在逐年提高。

通过发展渔业和林业,不仅丰富了农产品种类,还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农业服务业兴起:随着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服务业逐渐兴起。

这包括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以及农业技术咨询、培训等服务。

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为农业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效益分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

具体来说,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可以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例如,通过发展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

一方面,通过发展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种植,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发展畜牧业、渔业和林业等产业,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化的产业格局。

产业结构转型中的效率与就业关系分析

产业结构转型中的效率与就业关系分析
t l rtt e o d mo tae t e r lto e we n e ce c n mp o me ,a d t e x lr s h w o p — i e fs r st e nsr t ainsb t e f i n y a d e l y nt n n e po e o t r c i i h e i h o mo e t e e a tv e ainsi n u tilsr cur r nsto t h s cie r lto n i d sra tu t e ta ii n. Ke r s: c n mi r n iin;i d tilsr c u e ta st n;e ce c y wo d e o o c ta st o n usra tu t r n i o r i i f in y;f l e u l mply nt o me .
s u tr ajs e t n d s a s u tr a s o aeldt tepo lm ta e c ny ” pl a e t cu dut n di utl t cuet ni nh v oh rbe t f i c re s sw l r e m a n r r i r t i e h i e e l
J n ,0 8 u . 20
文章 编 号 : 7 — 5320 )2 06 — 5 1 1 62 (080 — 0 1 0 6
产 业 结 构 转 型 中 的效 率 与就 业 关 系 分析
李 建 华
( 安徽 师 范 大学 政 法 学 院 , 徽 芜 湖 2 10 ) 安 4 00
摘 要 : 国经 济转 型是 通过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转 型共同推动的 , 我 而产业 结构转型 中又 出现 了效率 “ 斥 又吸 排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1. 低附加值产业过度依赖:许多地区仍然依赖低附加值的产业,如原材料采集和手工制作等。

这导致了经济增长缓慢,创新能力有限。

2. 传统产业转型困难:一些传统行业面临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而转型升级又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阻力。

3. 产业链条短缺:部分地区缺乏完整的产业链,无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综合性产业体系。

这限制了国内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1. 研发投入不足:我国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相对较低,无法快速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

2. 培养高素质人才相对滞后:虽然我国人才储备庞大,但与创新需求相比,高素质人才仍然不足。

这直接影响到创新能力和企业的竞争力。

3. 创新环境不完善:缺乏专业研发机构、科技合作平台和创新孵化基地,限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三、战略规划不系统的问题1. 缺乏长远发展战略:一些企业只注重眼前效益而忽视了长期发展规划。

这会导致企业在未来面临激烈市场竞争时难以应对。

2. 地区间协同不足:由于缺乏地区间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着资源浪费和低效率问题。

这阻碍了整体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

3. 产学研融合程度低:我国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联接,无法形成良好的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

四、资金需求难以满足的问题1. 融资渠道单一:大部分中小微企业仅依靠银行贷款进行融资,而政府扶持资金等其他融资渠道相对有限。

这为企业融资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2. 利率过高: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的企业贷款利率较高,在融资成本上面临较大困扰。

这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和投资能力。

3. 风险投资匮乏:我国风险投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对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有限。

这影响到创新的推进和新项目的落地。

对策分析一、优化产业结构1. 加强创新驱动型产业:加大对高科技行业、现代服务业等具有高附加值和竞争力的产业支持,提升产业结构中高级环节的比重。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河南省位于我国中原地区,是中国人口大省和大农业省,也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的省份。

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策略分析。

一、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1. 第一产业河南省农业发达,农业是河南省最重要的产业之一,粮食、棉花、油料、豆类、果品等农产品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

2. 第二产业河南省工业基础较好,是中国重要的冶金、能源和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煤炭、石油、化肥、水泥、建材、机械等行业占有一定的比重。

3. 第三产业河南省的第三产业占比较为较低,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对GDP的贡献不够。

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1. 推动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提高产业总体效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经济的后发优势,推动经济发展。

2. 提升产业附加值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减少环境污染优化产业结构可以减少传统产业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4. 促进就业和民生改善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可以带动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民生。

三、策略分析1. 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河南省应该加大创新驱动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

2. 拓展现代服务业河南省应该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发展金融、物流、信息、文化等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

3.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河南省应该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方式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河南省应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5. 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河南省政府应该加强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引导和支持,通过改革政策、引导基金等方式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升级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强传统优势产业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 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BBS11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
7号文件内容包括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着力完善体制机制、 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 实抓好组织落实等6大方面26条。
:BBS1113
东北产业结构与效率的问题 二、产业集中度低, 且产业链条不完整。
1、装备制造业产业链 2、重化工业产业链 3、种植业产业链 4、新兴的医药、新型材料产业链
:BBS1113
东北产业结构与效率的问题
从产业集中度来看,东北地区特色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多为国有企业,
1
比如,鞍钢、本溪钢铁。在产业发展上依然秉承着机械性的板块结构,“聚
:BBS1113
国家政策
中发 11号
文 2003
:BBS1113
2009
国发 33号

国发 28号

2014
2017
中发 7号 文
《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
28号文件内容包括着力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 革、紧紧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城市转型 发展、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政 策保障和组织实施等11个大方面35条。
促进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大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BBS1113
三、产业效率模型分析
(一)东北三省全要素生产率基本模型估算 (二)东北三省整体全要素生产率计量分析 (三)东北三省经济增长源泉分析
1
3
房地产,低端制造业 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
2
:BBS1113
东北产业结构与效率的问题
:BBS1113
东东北北产产业业结结构构的与问效题率的问题
四、产业缺位与人才流失的恶性循环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2010年与2000年相比,东北地区人口流出 280 万,流入 100 万。也就是说,在 10 年内,东北地区的人口流失了 180 万。
:BBS1113
1.第一轮东北振兴的成效
2003年东北老工业基地 振兴战略首次提出 2004年8月3日,振兴东北 老工业最高规格的会议
:BBS1113
1.第一轮东北振兴成效
2003 - 2013 年的十年 间,东北三省经济增长 大多数年份都高于全国 平均增长,相对于之前 和之后的增长,可把这 十年称为东北的“黄金 十年”。
省份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总计
2000年/万人
4238 2728 3689 10655
占全国人口 比重% 3.3 2.1 2.8 8.2
2010年/万人
4374 2746 3831 10951
占全国人口 比重% 3.27 2.05 2.86 8.18
2015年/万人
4382 2753 3812 10947
占全国人口 比重% 3.19 2 2.77 7.96
:BBS1113
二、文献综述
东北现象、新东北现象 产业结构 效率升级
:BBS1113
东北现象
普遍观点:结构性、体制性矛盾 李诚固和李振泉:问题实质在于东北工业基地的产业系统功能低下,结 构严重老化且转换滞缓,这与长期以来实行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密切相关。 丁四保:形成 “东北现象”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禀赋、经济地理位置、 经济体制和工业部门体系结构四个方面。 魏后凯:国家对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战略存在误区,未从全局出发盘 活东北经济。
胡元礼、何鑫: 《新东北现象》,《物流科技》2005 年第 5 期。 赵儒煜 王媛玉《东北经济频发衰退的原因探析———从 “产业缺位”到 “体制固化”的嬗变》 《经济纵横》·2015 年第 7 期
:BBS1113
陈耀
他认为东北困局不仅仅来自“新东北现象”“结构失衡说”“市场缺失说”“人口 外流”以及“体制束缚说”等五类原因,更是东北地区原有的产业结构性问题、 制度体制性问题以及国家整体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外部效应三者的叠加作 用。
:BBS1113
3.东北产业结构与效率的问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重化工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 东北三省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较重,政 策、人力、财力、物力往往集中于重化工业的发展。即使是实施振兴战略 以来,受传统观念的严重束缚,有些人将老工业基地振兴片面地理解为只 是振兴工业,服务业处于工业的从属、被动地位。对于服务业在经济发展 中的作用认识有限。因此,长期以来工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过高,而服 务业占比较低。
刘新荣:抓紧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提高待 遇和保障水平,加大人才政策 的落实力 度,同时发挥第三产业对拉动地区就业的积极作用。
蒋同明:尽快激发经济活力,不断改善发展环境,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刘新荣. 《对东北人才流失的分析》. 《新长征》2012第二期46.47 蒋同明. 《何时孔雀东北飞: 基于对东北人才净流出的思考》 [J] . 地区经济,2016, 62 ~63
三是“市场缺失说”,认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巨额投资拉动与政府的强势推 动,而缺乏有效的市场需求和市场内生动力推动,本地缺支撑、域外缺开拓,且创新动 力不足。
四是“人口外流说”, 认为东北地区连续多年人口外流,导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流 失,人口红利过早耗尽,加之较为严格地执行人口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长 期人口净流出对老工业基地无疑是釜底抽薪。
李诚固、李振泉: 《“东北现象”特征及形成因素》,《经济地理》1996 年第 1 期。 丁四保: 《“东北现象”: 症结分析与出路的探讨》,《现代城市研究》2003 年第 6 期。 魏后凯: 《破解 “东北现象”盘活三省经济》,《中国经济信息》2003 年第 20 期。
:BBS1113
“新东北现象”
一种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新常态下的 “东北现象”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仍未发挥决 定性作用的结果,国有企业改革与转型是东北地区摆脱困境的重要出路。
胡元礼和何鑫:主要在于东北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偏低,无法与国际农产品形成有力竞 争。
赵儒煜 王媛玉:东北经济困境在经济基础上缘于“产业缺位”,在上层建筑方面是 “体 制固化”的束缚所致, “产业缺位”不仅直接造成东北经济的脆弱,而且也是 “体制固化” 形成的根本原因。
:BBS1113
3.东北产业结构与效率的问题
:BBS1113
2015 年东北三省及全国三次产业占比
3.东北产业结构与效率的问题
:BBS1113
3.东北产业结构与效率的问题 近年来工业部门涌现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产业,诸如计算机电
子设备、机器人、航空装备、先进轨道交通制造等。受技术创新限制,东 北地区在这些高新产业领域实现的产值不高,在全国所占份额逐年缩减。
口令:RAPID708 :BBS1113
新一轮东北振兴视角下产业 结构转型与效率分析
2018年05月
目录
:BBS1113
一、背景与现状 二、文献综述 三、产业效率模型分析 四、对策和建议
陈琳 唐爽
刘梦真
韩伟
路瑶 朱传雪
一、背景与现状
1.第一轮东北振兴的成效 2.新东北现象 3.东北产业结构与效率升级问题
如东北地区的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1990 年产值在全国占比为 7%, 2014 年已下降到 1. 2%。机器人产业发端于东北,但由于东北地区投资环 境恶劣、市场发育不足等原因,其产业重心已转移至长三角、珠三角地 区,当前东北地区的市场份额仅占全国的 10%左右。
:BBS1113
3.东北产业结构与效率的问题
:BBS1113
结构同化
江世银 :地区产业同构会对区域 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区域产业同构 的畸形发展 和产业结构之间的不协调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严重阻碍全国 整体的产业结构升级。
罗能生,谭晶:从总体上来看,产业同构程度与产业效率呈显著的负相关 关系,但对于不同类型的产业,应根 据其产业性质采取不同的对策。
3
较低,企 业间缺乏有效的生产经营和市场协作 ,整体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 挥,产业链配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大企业的产业优势和原料优势不能得到
有效发挥,依靠市场机制建立起来的大中小企业配套融合发展以及产业集群
发展局面远未形成。
:BBS1113
:BBS1113
东东北北产产业业结结构构的与问效题率的问题 三、过度依靠投资拉 动,但投资效益明显 偏低。
:BBS1113
8.7%
5.8%
3.0%
-2.2%
当前对东北经济困局的主要观点
一是所谓“新东北现象”, 即认为它是受全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是经济发展新 常态遇到的新问题。
二是“结构失衡说”, 认为东北经济结构存在失衡,直接影响其经济表现。突出特征是, 第二产业偏大,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传统产业偏大,新兴产业偏小; 重化工比重大,产能过 剩严重; 大型国企独大,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不足。
罗能生,谭晶. 《区域产业同构对产业效率的影响研究》. 《工业技术经济》2016,(35)02,81-89 江世银.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形成及其趋同的历史分析》 [J] .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 1) : 133 ~142
:BBS1113
人才流失
经济增长与人口再分布是相互关联的,经济环境的变化是决定人口再分 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陈耀: 《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要思考的几个关键问题》,《经济纵横》2017 年第 1 期
:BBS1113
产业结构
周辉和王琳: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吴文丽和曾燕:产业结构效应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刘德权、邢玉升:国际产业转移以及国际产能合作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 产业转移与产能合作,区域间产业链得以融合,形成合理产业链分工体系,从而优化产业结 构。 张琴选取 1983—2007年数据,将外商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外 商投资越多,产业结构越趋向于高度化,而且外商直接投资比外商间接投资影响更为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