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建设 第九章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信息资源建设_肖希明_第九章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

第九章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的目的是理解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兴起的时代背景与意义,认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理解并掌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及具体含义,了解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形式——图书馆联盟的概念、功能、模式、运行机制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实背景和意义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兴起的时代背景(一)经济背景1.信息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信息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广泛开展的根本原因。
2.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各国经济带了挑战。
(2)经济全球化使得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相互依赖、相互补充,以合作、协同为主要内容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将逐渐形成。
(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并不排除国与国之间经济的差异性和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特殊性。
(二)科学技术背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学知识的门类不断增加,各门类的信息资源数量也在急剧增长,每个图书馆难以收齐所有的信息资源。
各文献信息机构必须协调合作,实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专业的细化和综合化趋势,使各学科的界限逐渐模糊,联系逐渐加强。
用户的信息需求已经突破了本专业的限制,越来越多样化。
显然,任何单个的图书馆不可能有如此大的信息资源保障能力。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建设飞速发展,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成为可能。
(三)文化背景♦当代文化的性质从工业文化转向信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要求。
♦当代文化主体从区域文化走向全球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意识将普遍加强。
♦当代文化发展由精英文化转向大众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具有更加广泛的用户基础。
♦当代文化由注重纵向传递转向加强横向交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将在文化横向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政治背景♦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政治民主化成为时代潮流;♦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之间都在进行着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在内的广泛的信息交流活动。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原则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原则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原则是指各方共同参与建设和分享信息资源的原则。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开放性原则:信息资源应对所有合法用户开放,不限制使用者的身份和背景,做到平等对待。
2. 共享性原则:各方应互相分享自己拥有的信息资源,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共建性原则:各方应共同参与信息资源的建设,在资源的编制、整理和维护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提升信息资源的质量和覆盖面。
4. 互惠性原则:各方在共建共享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应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形成互惠互利的关系。
5. 可持续性原则: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应考虑资源的可持续性,包括长期维护、更新和适应不同需求的能力。
通过遵循以上原则,可以促进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提高各方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决策水平。
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方式

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方式在当今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它可以促进知识传播、加速创新发展、提高工作效率。
以下是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方式:1. 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是一种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方式,它通过网络平台向公众免费提供学术、科研等各类资源,包括期刊论文、数据集等。
开放获取可以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有助于加速科学研究的进展。
2. 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是将传统图书馆中的文献、资料等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访问和检索。
数字化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资源获取方式,同时保护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资源。
3. 联合出版联合出版是指多个机构或个人共同合作出版一本书籍、期刊或其他形式的出版物,在共同出版的过程中资源共享,分担风险,提高出版效率。
通过联合出版,可以整合各种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学术交流和发展。
4. 知识共享平台知识共享平台是为了促进信息资源共享而建立的在线平台,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或研究成果,也可以从平台上获取他人共享的资源。
知识共享平台有助于汇聚各方力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推动社会进步。
5. 合作研究项目合作研究项目是不同机构或个人合作进行研究的重要方式,通过项目合作可以共享研究设备、人才和资金等资源,推动科研成果的共享和应用。
合作研究项目有利于促进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传播和应用。
在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各种方式相互结合,形成多层面、多角度的共享体系,为推动知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不断探索创新,信息资源共享的方式将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为社会各界带来更多益处。
信息资源共享是什么意思

信息资源共享是什么意思
信息资源共享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让信息资源更加广泛地为社会各界所共
享利用的一种行为。
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信息,如数据、文献、知识、技术信息等。
信息资源共享是一种资源共享的重要形式,它通过促进信息的流通和共享,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和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信息资源共享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1.促进资源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共享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开发和浪费,
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推动创新发展:信息资源共享有助于不同领域的信息交叉和融合,
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和发展。
3.提高决策效能:信息资源共享为决策者提供了更全面、及时、准确
的信息支持,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和政策。
4.促进经济发展: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形成更加开放和竞争的市场环
境,为企业提供更多商机和合作机会。
5.促进社会公平:信息资源共享有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促进信息的
民主化和公平共享,提高信息获取的普及程度。
信息资源共享既有利于推动信息技术与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协调
发展。
需要加强信息资源共享意识的普及,建立健全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机制,促进信息资源共享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共享共赢的目标。
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创新

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创新摘要:“大数据”、“VR”已经成为当今互联网社会最为火热的词组,相对于VR注重于给用户娱乐、高科技感的体验来说、大数据的盛行则让用户对自己所处的数字时代有了更直观、深层次的体验。
数字信息化逐渐让人从传统的纸质书籍、报刊等阅读方式替换到电脑、手机等信息终端,撇开信息资源充斥社会的利弊不谈、这对社会发展来说是最大的优势在于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能够更加合理的分配资源、节约成本。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机构,通过相互的沟通协作、将各自的信息整合起来,将自身的优势劣势进行互补,进行互惠互利的信息建设服务活动,从而让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使用开来,满足读者对资源的需求。
“大数据环境”则很好的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让信息机构能更加完善、高效的处理自己的信息资源,并将其展现给读者。
而在大数据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共建共享得到了新的创新机遇。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呈现了一个十分明显经济趋势,即人类社会现在正在向着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以知识资源的各种管理配置为重要因素的全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
一方面,由于知识经济的流行,各种主流的新型现代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等都相应的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们的发展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牢固的物质基础。
而另一方面,由于文献信息资源数量与种类的激增、而国家对文化发展提供的经济支持还无法与之同步造成;用户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及其广泛、而信息资源机构的个体能力终归有限、开发能力不足造成无法满足用户大量需求的现象;再加上各地文化信息的差异、经济发展的需求,都使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成为不得不实行的项目,是现代图书馆的必然选择,而在大数据的热潮下,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得到了一个很有宽广的平台以及有力的理论支撑。
对于“大数据”的定义,权威机构认为“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能力来适应海量、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历程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历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指各个机构、组织或个人以共同的目标和意愿,利用各自拥有的信息资源,通过相互协作和共享,达到知识共享、资源整合、合作发展的目的。
下面将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
1. 起源阶段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情报工作中,当时各国情报机构之间开始建立情报共享机制,以实现情报资源的互补和共享。
在这一阶段,以情报机构为主要参与主体,展开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
2. 发展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各种数字化平台和网络资源库的建立使得信息资源的共享更加便捷和高效。
各行各业、各种组织和机构都开始加入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队伍中,形成了多方参与的新格局。
3. 创新阶段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也进入了创新阶段。
大数据技术使得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挖掘更加深入和全面,云计算技术为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存储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撑。
各种新型合作模式和平台不断涌现,推动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深入发展。
4. 普及阶段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和趋势。
政府、企业、学术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来。
各种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也逐渐完善,为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制度保障。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正在逐渐普及和深入人心。
5. 未来展望在未来,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将更加多元化和普及化。
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将实现更高效、更安全、更便捷的共享方式。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也将更加紧密和紧密。
综上所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经历了起源、发展、创新、普及等不同阶段,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和普及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将在各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进步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有哪些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有哪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指利用各种信息资源,通过合作共享的方式,实现信息的高效利用和共同创造的过程。
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变得日益重要,这不仅能够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还能够促进知识的创新和经济的发展。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
1. 开放数据开放数据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内容之一。
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单位通过将数据共享给公众或其他机构使用,可以促进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开放数据可以帮助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效率,促进创新应用的发展,并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 开放资源开放资源包括开放获取的文献、学术资料、开源代码等,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开放资源,研究者、学生、企业可以自由获取和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
开放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加速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促进学术共同体的发展。
3. 开放平台开放平台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载体之一。
各种开放平台如数据共享平台、知识共享平台、合作研发平台等,为各个领域的从业者提供了共建共享信息资源的机会。
通过开放平台,用户可以分享自己的资源、获取他人的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互通互联,促进协作和创新。
4. 互联网互联网作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设施和载体,发挥着重要作用。
互联网连接了全球的信息资源,为人们提供了交流、合作、共享的平台。
在互联网上,用户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共建共享信息资源,如社交媒体、博客、在线课程等,促进信息的流动和传播。
5. 开放合作开放合作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方式之一。
各种组织、机构、个人可以通过开放合作的方式共同建设和分享信息资源,在共同努力下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共同创造。
开放合作不仅可以促进资源的互相补充和优化,还可以促进跨界合作和知识的交流。
综上所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涵盖了开放数据、开放资源、开放平台、互联网和开放合作等多个方面。
通过共建共享信息资源,可以促进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知识创新和社会发展的进步。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意义和作用有哪些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意义和作用有哪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指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将已有的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创新,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价值最大化。
信息资源是一切可获取、加工、转化为知识或者用于制定决策的信息元素的总和,包括文字、数据、图像、声音等形式。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旨在打破信息孤岛,促进信息共享与传递,推动信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意义促进信息资源整合与创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以促进各个单位、组织之间的信息资源整合,避免信息割裂和信息孤岛的局面。
通过共建共享,可以充分利用各方的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势互补,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各方可以共享彼此的信息资源,避免重复投入和重复获取信息资源,节约时间和金钱成本。
推动知识创新和科学发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以促进知识的创新和科学的发展。
通过共享信息资源,可以解决各种问题,促进知识的进步和发展,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促进信息公平共享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以促进信息的公平共享,避免信息资源被垄断和私有化,保障公众获取信息的权利。
共建共享可以使信息资源更加民主化和开放化,促进信息公平共享。
作用促进信息流通与传播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以促进信息的流通与传播。
各方可以共享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的跨界跨域传播,促进信息的全面流通。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以加强信息安全保障。
各方可以共同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高信息安全的水平,保障信息资源的安全存储和传输。
促进信息服务与管理创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以促进信息服务与管理的创新。
各方可以共同研究信息资源共享的新模式和新技术,促进信息服务和管理的创新发展。
为决策提供依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以为决策提供依据。
各方可以共享信息资源,为决策提供更加全面、准确和及时的信息支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不仅有助于促进各方之间的合作与共赢,还有助于推动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brary Science
信息资源建设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图书馆的OPAC
Library Science
信息资源建设
Library Science
信息资源建设
Library Science
书目信息网络的发展
2、电子资源检索系统 对本馆购买的电子资源进行资源重组; 例:武汉大学图书馆 将电子期刊整合到OPAC中,为读者提供
信息资源建设
Library Science
文献传递的产生和发展 ♦ 早期的馆际互借:
1893 年德国就制定了馆际互借条例 1901 年, 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展了馆际互借服 务; 1917 年, 美国图书馆协会制定了《美国图书 馆互借实施规则》 ; 1938 年, 国际图联制定了馆际互借规则 。
信息资源建设
Library Science
电子文献传递:
20 世纪90 年代后, 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远 程通讯技术把文献传递服务推向了新的阶段,如:
♦ OCLC建立了一种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传递文 献的联机信息服务系统OCLC First Search ;
信息资源建设
Library Science
信息资源建设
Library Science
信息资源建设
Library Science
文化背景
当代文化性质从工业文化转向信息文化 当代文化主体从区域文化走向全球文化 当代文化发展由精英文化转向大众文化 当代文化由注重纵向传递转向加强横向交流 ——文化的变革呼唤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信息资源建设
Library Science
信息资源建设
Library Science
三、建立迅速高效的文献传递系统
文献传递的含义
文献传递服务是指由信息提供者将储存信息的 实体传递给使用者的活动。电子文献传递则是利 用电子技术改进和支持传统文献传递服务的活动, 通常指信息服务机构通过互联网向全球用户提供 各种原始文献的服务。
电子期刊检索服务。 例: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信息资源建设
Library Science
信息资源建设
Library Science
信息资源建设
Library Science
信息资源建设
Library Science
书目信息网络的发展
3、学科信息门户 学科信息门户是一种整合学科领域的文献信息 资源和服务,对特定学科领域网络资源提供权威 可靠的导航,提供信息查询和定制服务的系统。
长与图书馆有限收藏能
杂性与图书馆满足需求
力的矛盾加剧
的能力形成强烈的反
现实 差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 原因
合作藏书与资源共 享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 持
网络环境使信息 资源建设的整体协 调变得更为必要和 迫切
信息资源建设
Library Science
三、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意义
1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有助于减少信息资源 建设的重复和遗漏, 形成各具特色的图书 馆信息资源体系,提 高整体信息资源系统 的保障能力;
信息资源建设
Library Science
政治背景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 政治民主化成为时代潮流; 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之间都在进 行着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在内的广泛的信息 交流活动。
信息资源建设
Library Science
二、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实原因
文献信息数量的激剧增 信息需求的广泛性和复
第九章 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兴起的时代背景与意义 认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 理解并掌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及具体含义 了解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形式——图书馆联
盟的概念、功能、模式、运行机制与发展趋势
信息资源建设
Library Science
目录
1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 2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与内容 3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形式——图书馆联盟
总体目标: 依托计算机网络和其他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 一个融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和共享于一体的文献 信息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与用户对文 献信息的需求。
信息资源建设
Library Science
具体内容: 建设相对完备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形成覆盖面宽、利用便捷的书目信息网络 建立迅速高效的文献传递系统
4 信息资源共建 共享有利于消除 信息鸿沟,实现 信息公平;
2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有利于国家对信息资 源建设的投入能够得 到最优化使用;
3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 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 的需求,大幅度提高信 息资源的利用率;
信息资源建设
Library Science
第二节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与内容
肯定的观点: ♦ “保障率”是“获知”与“获得”的基础和
前提; ♦ 保障信息安全的需要。
信息资源建设
Library Science
你的看法: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是否有必要追求“文献资源 保障率” ?
信息资源建设
Library Science
通过资源共建实现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 相对完备
——何谓“相对完备”?
——怎样实现相对完备?
——文献信息资源共建为什么要划分文献的层 次?
信息资源建设
Library Science
二、形成覆盖面宽、利用便捷的书目信息 网络
书目信息网络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 书目控制与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共享对书目信息网络的要求 ——覆盖面宽 ——利用方便、快捷
信息资源建设
Library Science
书目信息网络的功能 网络公共查询功能 联机合作编目功能 协调采购功能
信息资源建设
Library Science
书目信息网络的发展
1、OPAC (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s)
第一代OPAC:卡片目录的电子版 第二代OPAC:WebOPAC
信息资源建设
信息资源建设
Library Science
一、建设相对完备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建立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建立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困境 ——文献数量急剧增长 ——书刊价格增长与图书馆y Science
对建立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必要性的讨论
否定的观点:应该用资源的可获知能力和可 获得能力取代“文献资源保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