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获奖说课稿
2024《将进酒》说课稿范文

2024《将进酒》说课稿范文《将进酒》是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下面我将就这首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将进酒》是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的内容。
它是一首豪放激昂的诗歌,体现了李白独特的个性和对自由奔放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作品。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将进酒》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学会欣赏和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读和理解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将进酒》这首豪放激昂的诗歌,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和力量,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二、说教法学法诗歌是文学的瑰宝,而理解和鉴赏诗歌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和体验来感知诗歌的美和深意。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阅读引导法和互动探究法;学法是主动思考法和合作学习法。
三、说教学准备诗歌欣赏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学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提前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同时,我也会准备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情境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开始,我会给学生出一个小测题:谁是你最崇拜的人?为什么?然后,我请几位学生上来分享自己的答案,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接着,我会给学生介绍《将进酒》这首诗歌,以李白豪放激昂的个性和对自由奔放生活的向往作为背景,让学生对这首诗产生浓厚的兴趣。
环节二、诗歌欣赏,解读主题。
通过将整首诗按照章节划分,我会让学生先阅读每一节的内容,并分组进行研讨和思考。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共同总结每一节的主题和情感表达,通过学生的互动讨论,让他们逐渐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李白的意境,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的能力。
《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通用10篇)

《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借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为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中八仙歌》)酒为液态食品,人称“水中之宝”,能满足人们的某些生理需要,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且沿用至今。
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
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
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
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
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二、诵读指导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
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
“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
“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
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将进酒》获奖说课稿

《将进酒》获奖说课稿《将进酒》获奖说课稿(精选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将进酒》获奖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将进酒》获奖说课稿 1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将进酒》,《新课标》对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是: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新课程理念下怎样进行有效教学,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意境?我从如下几个方面说一下我的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开篇课。
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培养学生通过诵读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
作为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将进酒》对后面的诗歌学习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学生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学习并掌握“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才能在后面的诗歌赏析中更好地运用并实践它。
《将进酒》是李白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李白当时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饮酒悲歌,一吐心中块垒,既有治国齐家的理想,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但他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又使全诗悲而不伤,忧而不愁。
【学情分析】学生对李白的诗歌积累较多,对《将进酒》也很熟悉,但还只是停留在积累名言佳句的层面上,很少体味诗歌的“韵味”,还缺乏审美品位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原始的起点”与诗歌鉴赏之间缺少联系的“桥”。
而教师要帮学生建起这座“桥”。
这个“桥”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建设,从认知阶段到解读阶段再到鉴赏阶段,由“表”及“”里,体会诗歌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思想情感美。
【设计理念】1、发挥选修课的特质,培养学生诵读鉴赏、自主探究的能力,自主获得审美体验。
2、营造一个开放性、真实性、动态生成的课堂。
3、善于设疑,并激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将进酒说课稿

将进酒说课稿《将进酒》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教材是《将进酒》,该课文收录于高中语文教材中,属于文学类的诗歌。
本文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以饮酒为主题,通过描绘壮丽的景色和豪情激昂的词句,表达了诗人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能够准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诗歌的解读和朗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朗诵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诗歌中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3.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比喻意象。
2. 把握诗歌的整体结构和情感表达。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美丽山水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想象,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感受诗歌(10分钟)播放《将进酒》的朗诵录音,让学生闭目静听,感受诗歌的音乐感和情感表达。
3. 诗歌解读(15分钟)向学生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李白的生平,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然后,逐句解读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4. 诗歌朗读(15分钟)教师为学生示范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注意语调、停顿和情感的表达。
然后,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读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5. 诗歌赏析(15分钟)通过投影展示诗歌中的意象描写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的思维交流和思想碰撞。
6. 拓展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表达的豪情壮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7.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对情感的表达的重要性。
将进酒说课稿

将进酒说课稿《将进酒说课稿》引言概述:《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饮酒作为主题,表达了诗人豪迈奔放的个性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本文将从诗歌背景、结构、意境、语言特色和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诗歌背景1.1 作者背景:李白,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
1.2 时代背景: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文化繁荣,诗歌成为社会风尚。
1.3 酒文化:唐代酒文化盛行,饮酒被视为一种文化象征。
二、诗歌结构2.1 诗歌体裁:《将进酒》是一首七言绝句,四句一组,共四组。
2.2 押韵结构:每句诗都有押韵,形式简洁明了。
2.3 对仗手法:诗中运用了平仄、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优美。
三、诗歌意境3.1 饮酒情景:诗中描绘了宴会饮酒的场景,气氛热烈欢快。
3.2 豪迈情感:诗人借酒言欢,表达了豪迈奔放的个性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3.3 人生哲理:诗歌通过饮酒的形式,探讨了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意义。
四、诗歌语言特色4.1 用典丰富:诗中运用了大量典故和典型的文学语言,增加了诗歌的深度。
4.2 形象生动:诗中描绘了酒杯、酒壶等形象,生动传神。
4.3 抒情表达:诗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五、诗歌艺术特点5.1 豪放风格:李白的豪放风格在《将进酒》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5.2 情感表达:诗歌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5.3 艺术成就:《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结语:通过对《将进酒》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诗歌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同时也能感受到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文学作品。
将进酒-说课稿(有配套课件)

《将进酒》说课稿一、说教材1、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将进酒》是人教版中等职业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古代诗词欣赏》的第一课。
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座高峰,他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他的古体诗和七绝尤为后人所称道。
《将进酒》是一首鲜明体现诗人创作风格的劝酒诗,李白饮酒悲歌,一吐心中块垒,既有治国齐家的理想,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李白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又使全诗悲而不伤,忧而不愁。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总之,无论是从提高个人的修养角度来讲,还是从基础教学的角度来说,李白的这首诗都是很好的例子。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体会诗人感情的起落,感受诗人充实深厚的内在情感(2)体会李白诗歌夸张的艺术手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理解、鉴赏诗歌的能力情感目标:学生能够逐渐产生对古诗文学习兴趣,能够体味出诗中的意蕴美3.课时安排:一课时4.重点、难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放在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在诗中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兴趣和能力上。
二、说学情我所任教的班级是计算机09—4班,通过这一学期三个月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而诗歌本身表达含蓄,跳跃性又大,学生难免对诗歌产生敬而远之、望而却步的态度,这节课就要以《将进酒》为例,激发学生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三、说学法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是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根本途径,因此本节诗歌教学也十分注重学法的渗透:1、通过强调朗读加强学生读的意识,尤其是诗歌这一体裁。
2 、能够朗读诗歌不难,理解诗歌复杂的思想感情就不容易了,通过让学生自己探寻、发现、研讨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思考的习惯。
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这是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第1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吟诵,把握诗歌感情脉络2、把握诗人形象3、体会比兴、夸张艺术手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读、赏、品、悟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李白乐观思想并感受其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1、吟诵,赏析。
2、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3、品味比兴、夸张等艺术手法。
4、感受李白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诗仙、酒中仙“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哥》)二、读一读自由读齐读朗诵学生评价、老师指导听名家配乐朗诵三、赏一赏,自主探究理解赏析诗句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水——人生比兴、夸张感情:悲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表达哪种感情,为什么?(联系文本中诗句回答)A、沉沦消极,及时行乐B、怀才不遇,积极用事3、有人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就是李白“赐金放还”后的人生追求。
你同意么?为什么?(1)、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种想法?因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寂寞:_________。
皆:__________。
(2)、这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感情?a、蔑视权贵b、消极避世,麻醉自己c、不平,愤恨。
4、为什么单单举陈王曹植宴平乐的典故?(讨论探究)四、品一品:解读艺术手法比兴夸张小结:浪漫风格、豪迈气概(正如一头受伤的雄狮的悲吼)五、悟一悟:课堂总结:回顾全篇,授之以渔诗仙酒仙读、赏、品、悟六、作业布置:1、有感情朗诵《将进酒》2、联系学过的李白诗歌,走进李白,以“我心中的李白”为题,写一篇200字的鉴赏文章。
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第2篇教学背景我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一年多的高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和方法,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预习,参照书下注释和练习册上的提示,大体理解诗歌的内容。
2023年《将进酒》说课稿范文

2023年《将进酒》说课稿范文《将进酒》说课稿1一、说“课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新课程组织教学的依据。
精确领悟《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落实,这是老师组织教学的关键环节。
老师在上课之前,要常常性的研读《语文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培育鉴赏诗歌和散文的深厚爱好,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作出恰当的评价,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学问,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散文的艺术特性,留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觉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二、说教材中学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观赏》包括诗歌、散文两部分,诗歌、散文各三个单元。
诗歌部分,教材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从把握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人生经验、把握作品主旨入手;其次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从把握诗歌的意境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从诗歌声韵的角度,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代诗歌奇妙的音韵,感受作者浓烈的情怀。
三个单元,各有侧重,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阅读、鉴赏,在阅读鉴赏中,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感受实力,发展学生想像实力和审美实力。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设计的意图就是培育学生诵读诗词的习惯,通过诵读进入诗词的语境,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状态,真正进入作品的情感世界。
单元所选的作品,都是极富音韵、情韵、美感的经典之作,是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培育学生语感最为适用的材料。
因此,诵读教学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对精要语句的玩味、赏析,进而达到品尝诗词的美丽意境和情感世界的目的。
《将进酒》是第三单元的赏析示例作品,单元设计是通过本文的赏析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古代诗歌作品的方法,感受诗歌音韵、情韵、美的意蕴,获得审美的愉悦,获得情感的陶冶,获得思想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进酒》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
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将进酒》,《新课标》对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是: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新课程理念下怎样进行有效教学,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意境?我从如下几个方面说一下我的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开篇课。
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培养学生通过诵读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
作为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将进酒》对后面的诗歌学习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学生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学习并掌握“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才能在后面的诗歌赏析中更好地运用并实践它。
《将进酒》是李白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李白当时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饮酒悲歌,一吐心中块垒,既有治国齐家的理想,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但他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又使全诗悲而不伤,忧而不愁。
【学情分析】
学生对李白的诗歌积累较多,对《将进酒》也很熟悉,但还只是停留在积累名言佳句的层面上,很少体味诗歌的“韵味”,还缺乏审美品位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原始的起点”与诗歌鉴赏之间缺少联系的“桥”。
而教师要帮学生建起这座“桥”。
这个“桥”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建设,从认知阶段到解读阶段再到鉴赏阶段,由“表”及“”里,体会诗歌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思想情感美。
【设计理念】
1、发挥选修课的特质,培养学生诵读鉴赏、自主探究的能力,自主获得审美体验。
2、营造一个开放性、真实性、动态生成的课堂。
3、善于设疑,并激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4、带领学生走进语文美的殿堂,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2、培养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语及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以读带讲、以讲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
2、课上激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师生共同探讨释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中蕴含的真实而丰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走近李白”的过程中获取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重点】
在诵读中品味诗歌中情感激越跳荡、跌落起伏的抒情美。
【教学难点】
在质疑释疑中发挥联想和想象,再现诗的意境,领会诗中宏大广阔的意境美。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学法】
1、诵读法——把握语言特色,感受美
2、导读法——感悟作者情感,体味美
3、点拨法——还原诗歌意境,鉴赏美
4、质疑法——主动质疑问难,发现美
据本单元的要求以及诗歌教学的特色,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多种形式并用(自由读、齐读、朗诵、学生评价、老师指导、听名家配乐朗诵),在诵读中进入诗人情感世界,突破重难点;学生质疑,
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
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难得”。
学生问在疑问处,教师讲在关键时,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知
1.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
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2. 两处用典:(1)烹羊宰牛且为乐(2)陈王昔时宴平乐。
3. 三种主要情感: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
4. 四个层次的感情脉络:
(1)感伤之情(2)欢乐之情(3)愤激之情(4)狂放之情
5.五处典型夸张
二、为引导学生对以上五个方面做到深层次感知,我设置如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掀开中国文坛的红盖头,酒香随清风徐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李白的劝酒诗也是古代宴饮诗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今天就让我们借薄薄的一页纸,倾听李白心灵深处呐出的《将进酒》。
(二) 以读带思,精心设疑
教师要深度备课,立足教材内容挖掘美的因素,巧设“引路点”,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
根据本单元的要求以及诗歌教学的特色,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多种形式并用(自由读、齐读、朗诵、学生评价、老师指导、听名家配乐朗诵),在诵读中解决如下问题:突破教学重点——体味诗歌中情感激越跳荡、跌落起伏的抒情美
【问题一】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表明了这一原因?)
【问题二】嗜酒反映着李白的失意人生,联系李白的人生经历,分析他为何会如此失意?
(引出李白被排挤的史实,进而引导学生知人论世,与诗人做心灵的对话)
李白有“济苍生,安社稷”的雄心壮志,30岁时第一次到长安,但四处碰壁,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当他离开长安时写下了一首诗《行路难》,最后一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2岁时他第二次进长安,这次是“奉诏入朝”,他踌躇满志: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
但他进京后才知道自己不过是充当为唐玄宗装饰太平的御用文人,因此,他失望了。
最后李白由于受到排挤,被“赐金放还”。
第二次离开长安后,他也写了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最后一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理想再次破灭,不能施展抱负。
而《将进酒》这首诗是他在第二次离京后八年后写的,那时李白大概50岁。
李白当时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这是安史之乱前四年,朝廷已是一片黑暗。
唐玄宗不理政事,朝政先后交由李林甫与杨国忠把持,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朝政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李白当时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
李白借酒兴诗情,尽吐胸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问题三】李白自称“我本楚狂人”,杜甫说他“痛饮狂歌空度日”,如何理解李白的“狂放”?【问题四】如何评价李白在失意的暮年还唱出“天生我材必有用”这高度自信的豪迈诗句?对后世有何影响?
(此处结合学生早已掌握的《早发白帝城》,感知李白暮年仍渴望有所作为的自信与豪迈)
利用质疑法,解决如下问题,突破教学难点——领会诗中宏大广阔的意境美
【问题五】李白为什么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历史上有那么多寂寞的“圣贤”,留名的“饮者”,李白为何单说曹植呢?
(说明:此环节让学生体会作品中作者所用材料的典型性。
在遭遇排挤,抑郁不得志的圣贤中曹植记不得意于乃父,又不见用于乃兄,备受猜忌,此其一;陈王与酒联系较多,此其二。
陈王诗才出众,七步诗即为明证,与诗人更加相似,此其三。
李白与曹植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诗才敏捷,才华横溢,遭受排挤和压抑而命运坎坷,大志难酬而沉溺酒乡。
曹植《名都篇》中有“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的诗句,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
【问题六】体会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诗人用怎样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现诗歌的意境,并在此环节中体会李白诗歌中大意象的运用。
(四)拓展延伸启迪心智
1.在李白广为传诵的名句中,你最喜欢哪句?在这名句的背后,站着怎样的一个李白?用一句妙语点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近李白,获取宝贵的精神财富及文化熏陶)
2.酒中寄予的心灵苦旅——李白、李贺诗歌《将进酒》对读
(设计意图:在掌握《将进酒》诵读要领的前提下,进行对比鉴赏,提升审美能力)
(五)、教师课堂小结
这就是李白,那个醉出一个诗仙,洒出千古诗章的李白。
他用手中如椽巨笔奏响了唐代诗歌的最强音,若闻天籁,令人思之,慕之,拜之,神往之,倾倒之。
他选择了众星璀璨的“诗唐”,非但没有淹没于群星交会的辉煌,反而成为众星争辉中的焦点。
在他身上,浓缩了唐代诗歌的精神特质。
三、自选作业
布置不同角度和难度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
1.对《将进酒》做到熟读成诵; 2.在李白其他的作品中进一步品情悟境,知人论世。
四、板书设计:引导学生结合诗中李白情感的变化绘出曲线图,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李白感情的曲折复杂性。
进而熟知李白,感知李白,与李白做心灵的对话与交流。
五、教学评价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置了两种评价方式。
1.关注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成果,教师给予激励性评语。
2.根据作业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与调整】
教学过程中及时关注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程度,指导学生在诵读中体现出情感的变化,并熟知李白,知人论世。
对学生存在困惑的地方教师应及时进行点拨,并进一步调整教学的呈现方式及方法手段。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思考和处理,有不当之处,恳请得到各位专家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