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散文概说1
《迟子建散文》第一章《紫气中的烟火》

《迟子建散文》第一章《紫气中的烟火》《迟子建散文》第一章《紫气中的烟火》引导语:迟子建的《紫气中的烟火》讲了什么内容?下文是原文,我们一起阅读学习与了解吧。
房子跟人一样,老了也会生皱纹。
而历史往往就掩藏在那一幢幢老房子的褶皱里。
能够留存下来的老房子。
大抵都是有着不凡身世的。
要么是皇室贵族、达官显要的宫殿和城堡,要么是富贾天下的阔商的豪宅大院,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所以建筑史上的杰作,往往与权利和金钱是分不开的。
宫殿上那些经过了千百年风雨仍然无比灿烂的琉璃瓦,与被岁月风雨侵蚀后大批大批倒塌或歪斜了的民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民居虽然温暖、朴拙,但它身上泥土的成分太多,等于是肉做成的,摧折也快。
而宫殿可以说一石一木,都是由工匠们精心烧制是由骨头筑就的。
我不喜欢阳光,而喜欢雨。
阳光是人的铺路石,而雨是人的绊脚石。
雨一来,街市中的人气就寥落了。
这时候最适宜到老房子游览。
我在一个微雨的夏日午后走进沈阳故宫。
雨丝时有时无,太阳若隐若现着。
被忽明忽暗的天色和薄雾笼罩着的故宫,有点海市蜃楼的意味。
游人果然因为雨丝的落脚,少而又少。
一座远离了人语的宫殿,就是一本干干净净打开的大书,可以激发人凭吊的情怀。
沈阳故宫也被称做“盛京皇宫”,它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天命十年开始修建的宫殿,可惜他在定都沈阳后的第二年就晏驾归西了,留下的未完成的建筑,是由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建造的。
皇太极继承汗位后,于1636年在此登极称帝,改国名为“大清”,所以这里也可称是大清的奠基地。
我最先进入的是那些“偏殿”,它们大都是侍奉皇族的那些下人的居所。
一座座灰色的小屋子看上去乌蒙蒙的,是那么的清冷,让我仿佛听到了夜半时分寂寥的梆声。
大正殿是努尔哈赤时代建立的宫殿,远远望去,它很像公园里那些随处可见的八角亭。
不过走到近前,当你的目光与南门两侧柱子上盘踞着的两条栩栩如生的金龙相遇时,还是明白它终归不是寻常百姓可以驻足的亭子,仍然带着股帝王君临天下的霸气。
尤其是大正殿的古色斑澜的天花彩绘,那“万福万寿万禄万喜”的篆书汉文与含有吉祥意味的梵文以及龙凤图案交相辉映,让人顿时嗅到了二百五十多年前的宫内的繁华气息。
散文知识讲座

散文知识讲座散文知识讲座第一章:什么是散文1.1 散文的定义1.2 散文的起源和发展1.3 散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第二章:散文的特点2.1 真实性与客观性2.2 叙事性与抒情性2.3 语言的灵活运用2.4 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第三章:散文的分类3.1 根据表现形式的分类①记叙散文②描写散文③抒情散文④议论散文⑤笔记散文⑥随笔散文3.2 根据内容和题材的分类①自然散文②文化散文③社会散文④历史散文⑤心理散文第四章:散文的写作技巧4.1 灵感的捕捉和塑造4.2 文章结构的构建4.3 语言的运用和形象的描绘4.4 散文的修辞手法4.5 篇章的整体效果和艺术感染力第五章:经典散文名篇赏析5.1 《红楼梦》中的散文描写5.2 关汉卿的散文作品欣赏5.3 班固的散文表达艺术5.4 鲁迅的散文思想第六章:散文与现代生活6.1 现代散文的创新与发展6.2 网络文学中的散文元素6.3 散文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6.4 散文与表达自我附件:1.《红楼梦》散文选段2.关汉卿散文选集3.班固散文文集4.鲁迅散文选集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法:保护原创作品的合法权益的法律规定。
2.署名权:作品被公开使用时,作者享有被署名的权利。
3.篡改权:作者对其作品的完整性和原貌有权进行防篡改的权利。
4.出版权:作者享有作品首次出版的权利,授权他人进行再版。
5.全文转引权:他人在合理范围内转引或采用作品,不需要作者的事先许可。
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阅附件内容。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可参考附件中的法律名词和注释。
散文要点摘要

目录第一章散文的含义 (1)第二章散文的特点………………………………第三章散文的种类………………………………第四章散文的阅读………………………………第五章散文的鉴赏………………………………第六章散文的写作………………………………第一章散文的含义散文是相关于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文体而言的一种文学文体,包括:广义的散文和狭义的散文。
一、广义的散文不论其句式是不是整齐、押韵,是不是讲骈俪,也不论其是不是为文学文、有效文,只若是诗歌、戏剧、小说之外的,带有必然文学性而又篇幅不太长的文章,统称散文。
二、狭义的散文人们把那些有效性、学术性、理论性的文章从散文中划分出去,只把那些有必然文学性的篇幅比较短的文章称散文。
第二章散文的特点一、题材普遍,尤其以细小、片断、零散的事物见长;二、尚真忌伪,强调写真人、真事、真景、真物、真情;三、渗透作者个性与情感(一样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叙写内容,抒发情感,“我”即作者自己);四、写法自由,不拘一格(散文的笔法要紧有四种:“放”“收”“断”“续”。
“放”:表达到一按时候,将笔墨旁移出去,表达一些看似与题旨无关的“题外话”;“收”:将游离的话回归到正题;“断”:作者意绪的转达,本来尚未告一个段落,他却成心转到其他事物上去;“续”:接着上面的话茬,把话续完。
五、语言精美自然,别具韵味散文语言的双重功能:一方面,它能转达作者所要转达的内容;另一方面,它要与读者进行人格上的交流,转达出作者的人格和精神面貌。
散文的语言,和诗歌比较起来,多了几分“清淡和自然”;和小说比较起来,多了几分“浓密和雕饰”。
第三章散文的种类一、抒情散文偏重于作者主观情感抒发的散文。
包括:直抒胸臆、即事抒情、借景抒情(乐景乐情、哀景哀情、乐景哀情、哀情乐景)、托物言志等多种形式。
二、记叙散文偏重于记叙客观事物的散文。
以记叙、描述为要紧表达方式,分为:记人、记事、记游、记物。
大多以自己的思绪串联起生动的生活片段和细节,比较讲究构思的新颖。
《迟子建散文》第一章《鲁镇的黑夜与白天》

《迟子建散文》第一章《鲁镇的黑夜与白天》《迟子建散文》第一章《鲁镇的黑夜与白天》引导语:迟子建是中国当代女作家,出生于黑龙江省漠河。
著有长篇小说《树下》、《伪满洲国》,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等。
下面是小编整理她的散文《鲁镇的黑夜与白天》原文,与大家分享阅读学习。
名人的故居,最辛劳的要数门槛了。
它要承载参观者或轻或重的步履,这脚印当然比不得落叶抚过来得温存,更比不得风儿漫过来得清爽。
又何况,这老门槛迎来的并不是它旧日的主人,它听到的大抵是游人的感慨和照相机的快门跳动的“咔嚓”声。
稍好一些的,也无非是怀着凭吊情怀的人发出的几声叹息。
我想这门槛在寂静的深夜,也许会为自己身上无端地沾染了陌生人脚上的尘土而感到难过,它也许会捂着被践踏得伤痕累累的脸,对着屋顶的残瓦或者天井中的老树哭泣。
我是迈过鲁迅故居的门槛的,我不敢踩它,怕那像历史卷轴一样的门槛会被踏碎。
天色本来就阴沉,再加上人多嘈杂,已经消去了我对这老屋的兴趣。
只记得它很大,门是一重接着一重的,所有的房间都陈设着古旧的家具和器皿,它们就像老人们历经沧桑的眼睛一样,沉静而又略嫌冷淡地望着我们。
屋子没有大窗口,那栗色的窗子又一律是木格的。
木格很细碎,就仿佛是横在窗上的一把把剪刀一样,把进屋的阳光给凭空剪得零落而黯淡,所以几乎很难看到一间阳光充足的屋子。
当年的“迅哥”流连在这样的深宅大院里,住在这样永远暮气沉沉的房子里,他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就会更为迫切了吧。
而由这寂静和昏暗生发出的幻想,也会像河里游荡的小鱼一样活跃。
这是绍兴,而绍兴在我的心目中就是鲁镇。
在听过了一场让人失望的“社戏”后,我与几位朋友寻到了一处大排档,已是子夜时分了。
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大排档正在高潮上。
那排档是南北向的一条长巷,有些歪斜,而正是这歪斜,使它显出了随意、世俗和浪漫的气息。
巷子里湿漉漉的,这当然不是雨的滋润,而是摊主洗菜时泼出的水。
摊位一座连着一座,清一色的塑料棚顶,每个棚子大约放四五张圆桌,每张桌都能容七八个人。
散文概述PPT课件

第2页/共14页
散文的分类
从文学分期分类 从表达方式分类 从其它角度分类
第3页/共14页
散文的分类——从文学分期分类——古代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
例如: 金开诚的《漫话清高》 鲁迅的《灯下漫笔》
第8页/共14页
散文的特点
从写作目的的角度看 从形神关系的角度看 和诗歌对照的角度看 和小说对照的角度看 从思维运用的角度看 其它角度
第9页/共14页
散文特点:从写作目的的角度看
(一)散文的写作目的,无不是抒情、明理、言志的
例一:《记念刘和珍君》
写作目的: 一是要人们牢记“三一八”惨案,揭露反动军阀的凶残
散文概述
散文的内涵 散文的分类 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例说
第1页/共14页
散文的内涵
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 笔、游记等。
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 断的演变。
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 散体文章,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 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 包括经、传、史书在内,都一概称之为“散文”。
第5页/共14页
散文的分类——从表达方式分类——以描写为主—写景散文
(1)写景散文: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
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 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 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 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一种公文文体。亲朋间往来的信件亦称 为“书”。为加以区别,前者一般称为 “上书”或“奏书”,属公牍文的“奏 疏”;后者单称“书”或“书札”、 “书简”、“书牍”。汉代,后者脱离 公牍性质,基本成为个人交流思想感情 的工具。如《报任安书》、《报孙会宗 书》、《陈政事疏》、《论贵粟疏》。
写
作
背
景
《史记· 李斯列传》载:
第一节 秦及西汉散文
第 一 节 秦 及 西 汉 散 文
一、秦代散文
1、秦代唯一可以称得上作家的人物是 李斯,他的代表作品是《谏逐客书》。 2、《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丞 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纂,共26卷,分 为12纪、8览、6论,共160篇,又称《吕 览》,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内容以儒道 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 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 下、治理国家提供理论依据,文中大量寓 言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第四节
晁错的散文
(一)晁错其人 晁错(前200?~前 154),颖川人。汉初
的一位学者,也是个积 极的政治改革家。曾学 习申不害、商鞅的法家 学说。号称“智囊”。 提出“削藩”的建议, 引起“七国之乱”。后 被“腰斩”处死。
(二)晁错的文章
其文章多为奏疏,长于
议论,切中时弊,颇有 改革精神。他的文风朴 实浑厚,逻辑性强,但 缺少文采。 《贤良文学对策》、 《言兵事疏》、《守边 备塞疏》、《论贵粟疏》
收入《骈体文抄》一书之中。 鲁迅先生《汉文学史纲要》:“法家大 抵少文采,惟李斯奏议,尚有华词。”
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文
一、贾谊的生平和思想: 1、生平 :(前200~前 168),洛阳人,汉初著名 的年轻的政治家、思想家 和文学家。
散文(一)

散文(一)散文(一)正文:章节一、引言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忽略了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透过优美的语言和真实的情感,展现了人们的内心世界。
本文将介绍散文的定义、特点以及创作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
章节二、散文的定义散文是一种不受格律限制的文学形式,它以平铺直叙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感受、思考和观点。
与诗歌相比,散文更注重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刻画,旨在通过文字的表达来触动读者的心灵。
章节三、散文的特点散文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由的写作风格:散文不受格律约束,可以自由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现实生活的反映:散文常常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描绘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现实社会的问题和挑战。
3:真实的情感表达:散文以真实的情感表达为主要目的,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叙述,打动读者的心弦。
4:简洁的语言表达:散文力图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让读者轻松理解其中的含义。
章节四、散文的创作技巧散文的创作技巧是散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和技能。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创作技巧:1:描述与抒发:通过对人物、场景和事物的描写,展现内心情感,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2:对比与象征:通过对事物之间的对比和象征的使用,加深文章的意境,丰富语言的内涵。
3:讽刺与夸张:运用讽刺和夸张手法,生动地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批判和思考。
4:叙事与议论:既可以通过故事的叙述来展示观点,也可以通过直接陈述思想和观点来引发读者的思考。
附件:本文档的附件包括:1:示例散文:附上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供读者参考欣赏。
2:创作素材:提供一些常用的创作素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散文创作。
法律名词及注释:1:侵权:违反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行为。
2:著作权:对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发表权、署名权和财产权等。
3:知识产权:以知识和创造为基础的财产权,包括专利、商标和版权等。
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

第四节 《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一、《淮南子》: 1、思想:《淮南子》是汉代皇室贵族淮南 王刘安招致门客编成,共21篇,十几万字, 是西汉一部大著述。原称《淮南鸿烈》“鸿” 是广大之意,“烈”是光明之意。作者自 认为此书包含广大光明的道理,可出于诸 子百家之上,为汉代治国法典,实际是以 道家思想为主而杂以孔、墨、申、韩之说, 是汉初黄老思想的继续。
2、艺术特色:
(1)结构独特。
(2)文章辞采华美,排比铺张, 音节流畅,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 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气 势充沛,成为后世奏疏的楷模。
二、石刻铭文:
1、李斯的石刻铭文以四字为句的韵文写 成。其中除琅邪台刻石为两句一韵外,其余 峄山刻石等6篇皆三句一韵,文辞整饬简洁, 读来朗朗上口,是秦文学的独创。 2、李斯的刻石文都写得气魄雄伟,文字 典雅,以浑朴为体,然而,各篇铭文又各具 特色。《泰山刻石》其词庄严,其体精深硕 大;《之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 刻石》或颖锐,或收敛,变化多端,而且都 写得短小精悍。《琅邪台刻石》则铺 张扬厉, 囊括并吞之气,震荡于文字中间。
3、目的:吕不韦在此书《序意》中也颇 有信心地宣称:“凡十二纪者,所以纪 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 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 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可见,《吕氏 春秋》的写作,是吕不韦为秦的统一天 下而进行理论准备的用意。
二、《吕氏春秋》的文学成就:
1、《吕氏春秋》是一部产生于战国晚期的 理论著作,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 一。但是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平 实畅达,用事说理颇为生动,仍然可以称 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2、《吕氏春秋》在文学上的另一个突出成 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
第二节 李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