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

《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
《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

《课程与教学论》学习

心得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学陶心得》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随着社会民主的发展,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教育工作者在向学生灌输平等思想的同时,是否意识到师生关系已处于风口浪尖的位置。由于受传统思想“师道尊严”、“尊师重教”等影响,教师都希望自己被学生“尊重”,希望学生所做的一切都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希望自己对学生所说都是“圣旨”。当然,每一位教师都是为学生好,为学生着想,想法固然正确,但做法却不尽人意,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一生。

每个班级可能都有几个问题学生,上课不听课,作业不交,家长不管,老师越批评他,他就越破罐子破摔,仇视老师,在班级欺负同学,搅的班级鸡犬不宁。常常惹的老师火冒三丈,和老师的关系极度紧张。

再者,也有这样的同学,怕老师,有什么问题也不敢跟老师说,看到老师都要绕路走。我带一年级时,就有一位非常文静胆小的女孩,从来不跟老师交流。一天,她的母亲找到我,反映了她的情况,这个女孩怕老师怕到上课时想上厕所都不敢跟老师说,几次都尿湿了裤子。可想而知,老师在她心目中的样子。

我曾经看过陶行知的一篇文章,讲的是一群高三的学生为了放松一下自己,结伴去郊外踏青,不想这件事让班主任知道了,班主任把他们叫到办公室狠狠的批评了一顿,警告他们现在不是玩的时候,应以学业为重。这些学生对老师的做法很不理解,觉得老师太不了解他们了。

还有一个初中男生,数学成绩一向不太好,但有一次他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考试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他的任课老师不但没有对他的努力进行肯定,反而问他考试有没有抄袭他人的。这件事给他的打击很大,他不再努力学习,进而发展到逃课,毕业后整天无

所事事,最后因为结识社会上的闲杂人员,结伙进行偷窃而锒铛入狱。

我们也常常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学生因为遭到老师的羞辱,跳楼自杀”,“某某学生遭到老师的殴打,其家长与老师对薄公堂”,“某某学生因为老师的一句话,离家出走”等等。

我做过一个调查,在一个小学班级60位学生中,问及“你是否喜欢上学,如果不喜欢理由是什么?”有58%的学生认为“不喜欢老师”;在“你认为师生关系不好的原因是什么?”中,有76%的学生认为“老师太凶,难以沟通”、“老师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我们是错的”、“老师不了解我们的想法”等;在“你理想中的师生关系是什么?”中,有95%以上的学生写了“朋友”。可见,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甚至社会和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一,教师应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孩子的性格具有不稳定性,同时也有很强的自尊心,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表扬”,孩子固然能接受,但“批评”,老师就要注意自己的方式,能不在同学面前批评的就不要在同学面前批评,不能一味地指责,更不能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特别是经常违纪、学习差的学生,更应注意这一点。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态。在师生关系发生矛盾时,教师应理性地退让,这样做既尊重了学生,也尊重了自己。事后,教师要真诚地找学生沟通。沟通时,教师应有一种“大人不计小人过”的姿态,客观冷静地分析自己做法欠妥之处,真诚地向学生解释原因并表示歉意。我相信教师如果有这种宽广的胸襟就能臝得学生的理解与信任。学生也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反省。相反,如果教师仍然余怒未消,坚持己见,指责学生,那就很难缓解或消除师生关系的紧张。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尊重、合作和信任。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学生们的心声。他们虽然是学生,但他们同样是独立的,有潜力的,有人格

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我们要克服过去那种“教师是对的”的认识方式,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帮助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第二,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觉得老师爱他,重视他,才敢接近老师,才乐意接近老师,才能真正的爱老师,师生之间才能互爱。我对学生进行情感管理时,一般都采用和风细雨、循循善诱、谆谆教导,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去感化每一位学生。

第三,教师要理解学生,相信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有位优秀教师在其手记中写道:“我把每节课都作为与学生交流的契机;跟他们一块儿打雪仗变成雪人……课下的交流与欢乐为教育教学搭建了心桥……”这位教师的成功首先就在于他对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正确认识和激情构建。优秀的教师总是能够凭借自己对学生的一颗真诚之心去构建一种平等、信任、民主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在这种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师生间充满了诚挚的情感。作为教师,我们要能“把自己当学生”,“把学生当自己”,经常换位思考。我们要耐心倾听并善于倾听,倾听每一个孩子,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真切的感知、把握学生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这样就不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教育效果不佳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我们要做到,课堂上是学生的严师,而课堂下是学生的益友。

第四,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加强人格修养和师德修养,建立具有感召力的新型师生关系。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只有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同时,教师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在师生关系中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本身就有一种“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师生关

系的培养和发展。教师要做身先士卒的将军,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应先提前到达教室;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老师批改作业、试卷就要及时;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热爱劳动,劳动时老师也应带头参加,这样才能一呼而百应。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社会对知识的要求。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而教师必须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无论在学识,还是在做人等方面都要真正为人师表,努力成为学生敬佩的楷模。通过“言传”“身教”,建立起具有感召力的和谐师生关系。

第五,教师要善于发扬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责任感,建立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我经常对学生讲:“班级就好象一个大家庭,同学们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班级的荣辱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因此,每个同学都要为班集体出力,积极向老师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发动学生向老师写信,每当我收到信后,马上找时间找机会和学生交流,合理的意见采纳,合理的要求给予满足。对老师有意见,若批评对的,我主动向学生表示诚恳地接受;若不合理的,则给予适当的解释,让学生心服口服。同时,我还做好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把权力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自主的制定集体的活动计划,积极的开展工作与活动。学生主人翁意识加强,建立了民主的班风。

陶行知曾经这样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它深刻而精辟地点明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是人们的追求,更是教

育的追求。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虹桥小学

黄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