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日语的汉语词汇
英文外来语(完整版)1

来自中文的外来语
• • • • • oolong tea 乌龙茶 Erhu 二胡 Lychee 荔枝 Longan 龙眼 Gongfu tea 功夫 茶 • Kaolinite 高岭土 • Ketchup 茄汁 • Cheongsam 旗袍
•
来自法语的外来语 历史上, 英语长期受法语影响,来自法语
的词汇约占英语的三分之一左右。 • 公元十一世纪至十五世纪诺曼人占领英国 期间, 法语成为英国社会的 统治语言, 从表示政治、行政 管理的词汇到表示物质 生活的许多 词汇, 都源 于法语。与通俗、质朴 的本族语相比, 法语词 较 庄严、文雅。
来自法语的外来语
•表达简陋的物质生活的词汇: Chair 椅子 (法) Dinner 正餐(法) Feast 筵席(法) •表牲畜的英语词, 而餐桌上 美味的词汇: cow 奶牛 bull 公牛 pig 猪
追求外来语时亦情亦趣,谐音达意, 不仅仅是中国人承袭于祖先独特的审美观 之反映,它同时也是由中国汉语的 本质决定的。汉语是以象形为原则 的文字,具有同音异义字较多 的特点,对外存在一定的封闭性。 这是中国人对待引进的词汇大多 只能采用意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类别分布 Speake在《牛津外来语词典》的前言中指出“许多新近被吸收的
• 其中本族词比较质朴、常用, 拉丁或希腊 语词有较浓厚的书卷语色彩, 法语 词大多介于两者之间。这些不同
来源的同义词具有各自的侧重点
及涵义, 赋予了不同的感情色彩, 正是由于这种特征, 使英语成为一种异常丰富的语言。
来自 • Judo 柔道(OK(カ ラオケ) • Karate 空手道(空手, からて) • Kimono 和服(着物, きもの) • Ninja 忍者(忍者,に んじゃ) • Sashimi 生鱼片(刺 身,さしみ)
日语里有什么很美的词汇

日语里有什么很美的词汇导读:本文日语里有什么很美的词汇,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日语里有很多很美的词,那么到底是哪些词呢?跟着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日语里那些很美的词意境:侘寂(wabisabi):指一种经历岁月的洗礼,古朴而寂静的美。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件事物渐渐剥落其表象,流露出本质,而这些被留下的东西是美好的,幽幽余韵。
幽玄(Yuuken):日本古典文学艺术理念之一,隐藏不露,笼之于内,有一种关乎宗教、哲学的观念的神秘性和超自然性;与露骨、直接、尖锐的感情表现相反,带有与隐微荫翳相伴的寂静;表达一种深奥难解,虚无缥缈之美。
空蝉(utsusemi):遁入无我之地,灵魂出窍的状态。
走馬灯(soumatou):词源来自汉语“走马灯花”,指有影绘装置的旋转灯笼。
夏的季语。
多见于形容过去的场景在脑中辗转徘徊,记忆暧昧朦胧的样子。
天象/日期:三日月(Mikatsuki): 指阴历初三夜的月亮,或者是在这日前后两天的弓形弯月。
特别指阴历八月初三的月亮。
歌手绚香曾作同名曲,传唱甚广。
朧月夜(oborotsukiyo):春天月色朦胧的夜晚。
有自古传唱的同名歌谣。
星月夜(hosidukiyo):即使没有月亮也有满天繁星的夜晚。
特别在远离闹市的郊区,夏天夜晚常常能看到满天星宿。
待宵(matsuyoi):农历8月14日,等待次日满月的夜晚。
季节/气候:名残雪(nakoriyuki):冬春交接之际,似化未化的雪。
花筏(hanaikada) :落下后铺满水面的樱花,犹如粉色的小舟一样摇曳。
桜吹雪(sakurahubuki):樱花被风吹落,像雪花一般飞舞的场景。
花信風(kasinhu):春夏交际之时,告诉人们百花将开的风。
就像带着花的信一样。
薫る風(kaoru_kaze):夏天从嫩绿中吹过,好像带来绿色香气一般的风。
木漏れ日(komorebi):夏日午后的阳光透过树荫投下的点点金色,随着微风缓缓摇动。
蝉時雨(semizigure):夏天众蝉鸣叫,好像雨声一般。
中日外来语词汇比较

中日外来语词汇比较语言的发展需要借鉴外来语汇,历史上无论哪个民族,都没有出现因为借鉴外来语汇而造成本民族语言颠覆的状况。
即使在借鉴程度较高的日本,大量的外来语汇涌入,也没有造成日本本民族文化的没落。
相反,由于对外来文化的大量引入,日本文化的丰富多彩性反而得到了发展。
汉语中的“外来语”一词最初来自日本语的词源研究,其拓展定义为凡无汉语语源关系的且被汉语所借用的词汇单位,叫非汉语语源词汇,即外来语或外来词。
非汉语语语源词汇,依据其语源,被分为民族外来语(来自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和国际外来语两大类。
《汉语外来语辞典》共收外来语4207条,多为希腊罗马神话和著名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较重要的外国人名、地名、药品、化学元素、各国货币及物品名称等。
如果说这个算比较专门的外来词收录,我也注意到普及型的《现代汉语词典》,据说将增加附录“今年来出现的新词新意”,增收近2000个大量的外来语,如WTO等词甚至保留了西文字母的拼写而非代以汉字的音译。
人们把日语词汇分为和语(日本固有词汇)、汉语、外来语、混种语四大类。
其中,日本《新明解国语辞典》对“外来语”是这样定义的:原本属于外语的词汇被引进到日语中,狭义指的是原为欧美语的这类词汇。
即广义的日语外来语包括汉语,本文就狭义的日语外来语作一些探讨。
在汉语中,其实不用翻词典,随便列举汉语中已有之英语外来词:啤酒、咖啡、巧克力、沙发、扑克、爵士、吉普车、引擎、罗曼蒂克、沙龙、歇斯底里、逻辑、模特……这些词汇已经在汉语当中根深蒂固了,其中不乏妙手天成的翻译,如幽默一词乃出自林语堂先生的手笔。
从以上例子中看出,新时期外来词有明显的特点,即直截沿用外语的多了。
在《现代汉语词典》(修定版)专门有一个附录“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收有38条词语。
但其他方式也是存在的,⑴直截引用原文字母形式,如:OK NBA VCD MTV SOS UFO ABC BP机⑵音译法:直截用汉字来记录外语词读音。
日语常用语言学术语

浊音共有四行(が、ざ、だ、ば);半浊音只有一行(ぱ)。
拗音是由「い」段假名和や、ゆ、よ相结合而成的音。
长音是把一个假名的发音拉长约一倍。
拨音发音时,口腔与鼻腔共鸣。
促音发音时,阻塞气流,停顿一个音节长度,以发好下一个爆破音。
为了便于发音而发生读音变化的现象,有促音便、拨音便、イ音便、通音便、延音便等。
副詞
れんたい し
連体詞
せつぞく し
接続詞
かんどう し
感動詞
じょ し
助詞
じょどう し
助動詞
せつ じ
接辞
词尾“い”,表示人及事物的性质、状态等的单词。
词尾“だ”,与形容词一样,同是表示人及事物的性质、状态等。
修饰用言或其他副词的单词。
在没有活用的独立词中,除连接体言外,并无任何作用的单词。
介于单词与单词之间,或句与句之间起连接作用的单词。
核心成分 直接成分 间接成份 独立成份
じゅつ ご
述 語(谓语)
在句中说明主语究竟怎样的部分。
しゅ ご
主語(主语)
在句中,代表该句所要表达思想的主体或范围的部分。
もくてき ご
目 的語(宾语)
在句中表示他动词所及的对象,即动作的承受者。
ほご
補語(补语)
动作或存在的时间、地点、方法、目的、方向、原因、 范围等的补充成分。
に ほんしき
日本式
明治 14 年(1881)由田中馆橘提倡,以五十音图为基础的拼写法。
くんれいしき
訓令式
昭和 12 年(1937)9 月 21 日以内阁训令的形式制定颁布的拼写法。
三、日语词汇分类
语种
读音
特征
わご
和語
新版标准日本语初级语法大全

1. □讥假名哎其发咅 览 罗马音片假平假 罗马音片假 平假罗马音片假 平假罗马音片假平假 罗马音片假 平假T力廿夕-k 八WC彳^%^二AJL 6 c Vi h ki < si/shi 旷 chi O ni 也只 hi 7 mi (r A 住千艸*fl )-x 6 7ra 0 9ri 召儿 wa&An护号绍 対坪g i <- y cf za L/ > zi/ji 壬Xf K da 巧护 ji/di-*? / ar ba t* bi y (X /<patf e pi总乍st 弋 kyakyo L sya L5V0 cya b CVQ 12^ nva \znyahvau 尢工亡 扫才0夕 kuft y ke 2 kc X su-ti -t se y so 少 tsu"C T te 七卜 to nu ne O 7 nofuf f ht (1 ho mu me {j moyuX 3 yo ru it V re巧口 ro盘 0/ TOgu«f y 駅 "和3U4^ ze、y zozu/du tf 7* de F de bu bett F 节 bo pupe <X 4i' pc工 kyuX 年日> 工 syuL <£ M于工cyu羽上乎n二工 nyuU X — a 匕工hvuV X t 3hyoE 弋 my^myo9 v y 岸rya0旳 ryogyagyoVzya jau 戦 3zyo/jo tf 弋 by abyot 弋 pvaPV0£ J- myuA X?日y J - ryu0 Xgyu F J:Ayu/ juLZ xbyupyuL 日说明:*拨音 Z 八用%"表示*如:新間门儿用儿)s inbun.民族 " 扎 ) minzokuc *促音(小T)将后面的子音重写两个来表示。
日语中的外来语及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分析

日语中的外来语及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分析日语是一门充满了外来语的语言,这是因为日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受到了其他国家语言的影响。
在日本的语言文化中,外来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反映了日本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和融合。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日语中的外来语及日本语言文化特点进行分析。
日语中的外来语日语中的外来语主要来自于汉语、英语、葡萄牙语、法语及德语等语言。
这些外来语往往被日本人改编、吸收并使用到他们的日常对话中,为日语增添了很多丰富的表达方式。
1. 汉字及汉语词汇历史上,日本从中国引进了大量的汉字及汉语词汇。
许多汉字成为了日本的一部分,它们被用来构成了日本的书写系统。
汉语词汇也成为了日语中的外来语。
“天气”、“学生”、“自行车”等词汇都是来自于汉语。
2. 英语词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词汇也开始逐渐融入到日本的日常用语中。
“コンピュータ”(计算机)、“テレビ”(电视)、“マンション”(公寓)等词汇都是来自于英语。
3. 葡萄牙语在16世纪,葡萄牙人最先来到日本,并带来了许多葡萄牙语词汇。
“茶”就是来自于葡萄牙语“chá”的音译。
4. 法语及德语法国和德国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也对日本有过一段时间的影响。
一些法语及德语词汇也进入了日语当中。
“エレベーター”(电梯)就是来自于法语以及德语的词汇。
日本语言文化特点除了外来语的丰富,日语本身也有一些非常独特的语言文化特点。
1. 尊敬语日本人非常重视对他人的尊敬和礼貌,这在日语当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日语中,有一套完整的尊敬语体系,根据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关系和社会地位的不同,使用不同的尊敬语来表达。
对长辈、客户、老师等尊敬的人物使用不同的尊敬语是日本人与生俱来的礼仪。
日语中,也有专门用来表达尊敬的动词及形容词。
这些敬语通常在正式场合或者对长辈、客户等尊敬的人物时使用。
3. 礼貌用语日本人非常注重礼貌用语。
在日语当中,有非常多的礼貌用语,用来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汉语中的日语

汉语中的日语【摘要】如果有人提出”唯心、唯物、地主、知识、保险、生产、市场、经济、营业中、料理”这样的词汇全部是来自日语。
恐怕大量使用这些词汇的普通中国民众是不会相信。
而且,这些词汇的原产地的日本人也大多半信半疑。
但是,这是事实。
标签:汉语;日语;现象汉语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进入汉语的外来语只有一万个左右,而其中大约一千个是日语汉字词汇。
一千个并不是很多,但一万个中的其他词汇大多是来自于佛教用语,现几乎变为废词。
而来自日语的词汇大多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概念,使用频率非常高,而且造词功能非常强。
从这方面说,日语来源的汉语中的外来语对现代汉语有非常大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在日语中来自古代汉语的词汇非常多(近60%)。
而另一方面,现代汉语词汇中来也引入了大量日语词汇并几乎与汉语融为一体。
这些日语词汇大多在19世纪被引进。
那么这些词汇是怎样的引进的,他们本身构造,特点有哪些,对汉语有哪些影响呢?一、日本留学高潮和日语翻译高潮19世界60年代,面对衰败的中国,一些有识之士,为救亡图存,纷纷出国留学寻求救国之道,其中到日本留学最多。
大量的中国留学生来到日本,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学习日本先进东西,并通过日本把西方文明介绍到中国。
这些人在日本学习日语后。
马上在日本翻译日语书然后送到中国国内出版,同时,在中国国内日语书的翻译浪潮也随之到来。
当时翻译的书包括政治,经济,哲学,宗教,法律,历史,地理,产业,医学,军事,文学,艺术等,甚至最早传到中国的《共产党宣言》,涉及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
根据1945年日本国际文化振兴会出版的《中译日文数目》,当时翻译的数目达2600本之多。
二、日语大量涌进汉语中大量的日本的书被翻译成汉语出版的同时,留学生们因受看日语书的影响自觉不自觉的在自己的文章中大量的引用日语。
还有,当时日本在中国,特别是上海发行了很多报纸、杂志。
这样,大量的日语就一下子进入到汉语中。
当然,所谓的日语大多是日语词汇,日语表现方法也有少量的进入。
汉语新词语中的日源词汇考察

学术探讨汉语新词语中的日源词汇考察赵慧静(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 陕西 西安 710128)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事物和新概念层出不尽,由于表达上的需要,新词语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而这些新词语中有不少来自日语的词汇。
本文首先解释什么是新词语,而后列举了一些新词语中的日源词汇,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对汉语词汇系统产生的影响做了简单的考察。
关键词:新词语、日源词汇、语言、原因、影响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2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会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作为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一直在不断地注入着新的血液。
语音、词汇、语法是构成语言的三要素,而在这三个要素中,词汇是最活跃的要素,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将首先体现在词汇的变化上。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国际交流的日渐频繁,人们的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事物、新观念也层出不尽,这就需要人们创造出大量的新词语来反映社会现象,并适应交际需要。
一、什么是新词语要研究新词语,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新词语。
广义的新词语包括新创造的词语和旧词语产生新义的词语,狭义的新词语专指新创造的词语。
关于新词语的定义,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胡裕树认为:“所谓新词,即利用原有的语言材料,按原有的构词方式构成的。
新词所表示的事物和概念都是新的。
”①潘勇和陈云香认为:“新词新语这个定义,宜从广义的角度去界定。
既可以研究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新词语,也可以对之前任何一段时间内产生的新词语同比它更早的词语进行对比研究,还可以对某一专书内新产生的词语进行研究。
从事现代汉语研究的可以把改革开放以后产生的词和短语叫做新词新语;也可以把凡是最新版本的枟现代汉语词典枠里没有收录而日常生活中又在人们口头使用的词都看成是新词新语,从事近代汉语或古代汉语研究的,根据研究的目的,也可以选择一个时间点作为新旧词语的界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日语的汉语词汇考一考你:下面的中文词语里哪一个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
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后勤、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封建、共和、美学、美术、抽象、逻辑、证券、总理、储蓄、创作、刺激、代表、动力、对照、发明、法人、概念、规则、反对、会谈、机关、细胞、系统、印象、原则、参观、劳动、目的、卫生、综合、克服、马铃薯。
答案:统统都是,全部来自日语。
没想到吧,其实,来自日语的中文还远远不止这些,数不胜数。
虽然日语的文字源于中文,但上面这些词语可都是日本人的创作。
随便举例,“经济”在古汉语里的意思是“经世济民”,和现代汉语的“经济”没有任何关系,这是日语对Economy的翻译。
“社会”在古汉语中是“集会结社”的意思,日本人拿它来翻译英语的Society。
“劳动”在中国的古义是“劳驾”的意思,日语拿它来译英语的Labour。
“知识”在古汉语里指的是“相知相识的人”,日语拿它来译英语的Knowledge。
而我们又统统把它们变成了中文。
(附参考资料:《几十年来如何看待日本:100个理由》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胡平)第16节:全是來自日语通过大量的翻译引介,一大批日语词汇融入到现代汉语之中。
有意思的是,这些词汇甚至迅速取代了"严译"(按:指严复的翻译)的大部分术语。
这些几乎涉及各类学科的新词汇或是现代日本新创造的,或是使用旧词而賦以新意,现在又被广大中国知识分子所借用,這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並且促进了汉语多方面的变化,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奠定了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
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术語、词汇,大都是此时自日本舶來。
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政党、方针、政策、申请、解決、理论、哲学、原則等等,实际上全是来自日语的"外來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数不胜数,全是來自日语。
"经济学"和"哲学",在中国以前叫"资生学"、"智学",--听起来后者倒是像日文,它们却是地地道道的中文。
与此相似的还有"政治"、"经济"两词,汉语中过去的"经济"原意为治理国家;如今连小学生都知道不能用"经济"来治理国家,必须用"政治"了,而且还得是"无产阶级政治",而这"无产阶级"一词,也是从日文里引进的。
当年大量新名词涌进中国,曾引起一些人惶恐不安,犹如自家的祖坟就要给人刨了。
即使维新派的一员大将张之洞也有点担心,他曾在一份公文上批道:不要使用新名词。
他的幕僚辜鸿铭即告诉他:"不要使用新名词"中的"名词"二字就是一个新名词,亦来自日本。
试想想,如果能够像"抵制日货"一样,中国人大义凛然地彻底地扫荡去这些来自日本的词语,现代汉语将会陷于怎样尴尬乃至无助的境地?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取缔、取消、引渡、样、手续、的、积极的、消极的、具体的、抽象的、目的、宗旨、权力、义务、当事者、所为、意思表示、强制执行、第三者、场合、又、若、打消、动员令、无某某之必要、律、律师、代价、亲属、继承、债权人、债务人、原素、要素、偶素、常素、损害赔偿、法人、重婚罪、条件、契约、从而、如何如何、卫生、文凭、盲从、同化、代表、压力、排外、野蛮、公敌、发起、旨趣、什么什么族、派出所、警察、宪兵、检察官、写真……真可谓俯拾皆是,或者说天网恢恢,无可逃匿。
若我们硬要逃匿出这张大网,那就有很多话说不成了,尤其是台面上的话,它们纷纷扬扬,断成了一地鸡毛,而我们这个十分注重台面的国家,在很多方面只能"失语"。
更重要的是,词汇是一种概念工具,如此多的新名词,带来的绝不仅仅是语言表述方面的新意,还必然伴随着对社会结构、思想观念、文化形态的巨大冲击和革新。
每当想起中国人用以思考、对话、演说、写作的大量概念中,竟有70%是来自于日本人的營造,我们就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事实:日语词汇的大量涌入,对一百多年來中国人的思維,一百多年來的中国文化,因此,也必然对一百多年來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或者,是否可以这样说,这一百多年来,中国人不管说什么,想什么,在中国人与对象之间,都隐隐约约存在着一个第三者——日本。
一个时期的出版物,总是可以反映出社会的文化走向。
1896年-1911年,是日文书被翻译成中文的高潮,共有956本日文书被译成中文,1912-1937年间则有1759种;相比之下,在1896-1911年间,日本从汉文译过去的书只有16本而已。
而在明治维新之前,仅在中国国内印了一两版的魏源的《海国图志》,传到日本后被大量地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
日本开始了解西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本书,明治维新的不少重要人物就是在它的影响下提出"开国论",反对"锁国论",终使维新取得了成功。
在大量翻译过来的书籍中,以大中小学校的教科书为大宗。
这些新教材铺天盖地,铺向不久前仍在被读"四书""五经"之声缭绕的中国的城市、乡镇。
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著名的"癸卯学制",它模仿的是日本的教育体制,这是中国近代史上首次实施的正式学制。
规定初等小学堂为五年制,高等小学堂四年,中学堂为四年,高等学堂及大学预科三年,大学四年,自进小学到大学毕业,共需二十一年。
此外,初等小学堂之下有蒙养院,大学堂之上有通儒院。
当时,各地常为使用旧式教材或新译教科书起争执,使用何种教材便成了新学与旧学的标志之一。
教科书外,中译书里还有不少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
它们大大抬高了中国学者的学术视野,一些新的颇为科学的学术规范得以形成。
以历史写作为例,中国传统的写法是一朝接着一朝写下去,貌似断代精确,实则社会演化难以河清海晏,泾渭分明。
日本学者桑原紫藏的《东洋史要》却不是这样,它取西洋"上古"、"中古"、"近古"、"近世"四期来分中国历史,第一期断至秦皇一统,称之为汉族缔造时代;第二期自秦皇一统至唐亡,称之为汉族极盛时代;第三期自五代至明亡,称之为汉族渐衰,蒙古族代兴时代;第四期括满清一代,称之为欧人东渐时代。
此书翻译出版后,一时间学术界如上层楼,耳目一新。
后来许多研究中国历史的人便有意用这种大眼光,下笔之际,纷纷以四期来分。
一位留心观察中国史教科书的人发现:"近年出版历史教科书,概以桑原氏为准,未有变更其纲者"。
翻译工作,主要是由留日学生们完成的。
甲午战争失败后,开始有中国学生去日本留学。
当时,在主张派留学生赴日本的权柄中,湖广总督张之洞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他在1898年所著的《劝学篇》中提出了一系列推进教育近代化的具体措施,其中对提倡留学日本的论述尤为强调至于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路近省费可多遣;去华近,易考察;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西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
事半功倍,无过于此。
(《劝学篇》下)日本在接受中国留学生的态度上也表现出了相当的热情,大概是做了千年的学生,一旦做起先生来,那脚下便立马垫起了高高的优越感。
1898年冬,日本驻华使臣矢野文雄以日本国的名义,通知大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即今日之外交部,称该国政府愿意接受中国留学生并支付经费。
日本人愿出这笔银子,并非出于侠骨柔情,日后我们就可以看出这当然不是为着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而且这笔钱在清朝的巨额赔款里只是一个很小的数目。
以清国留学生会馆在1903年所作的调查为例,当时的留日学生共来自19个省,其中居前列者为江苏175人,浙江154人,湖南130人,湖北126人,广东108人、直隶77人等省。
奉天、山西、陕西、河南、广西、贵州、云南等省的留日学生均寥寥无几。
这除了反映出当时各省间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外,亦有地理和人为等方面的因素。
仅仅过了三年,1906年赴日本的留学生达到了8600人。
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上一年里日本战胜了俄国,黄种人第一次打败了白种人,更进一步震动了中国的热血青年;以及中国废除了科举考试,出国留学成了一条新的出路。
以后几年,留学日本的学生人数都超过了8000人。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上,有着许多有趣味也有意味的事。
从大的方面说,有两个时期的情形特别引人注目。
一是在中国唐代,一是在近代。
在唐代,是日本贪婪地向中国学习,甚至是在与中国文化接触后,大和民族才首次与文字遭遇,从此才学会了书写。
日语的“假名”(字母)不过是汉字的变体。
而在近代,则是中国拼命地向日本学习。
别的方面且不论,仅就语言文字方面说,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汉语的输出国。
日本“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当然也大量进入中国的汉语中,成为中国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数量是很惊人的。
据统计,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有70%是从日本输入的,这些都是日本人对西方相应语词的翻译,传入中国后,便在汉语中牢牢扎根。
我们每天用以高谈阔论、冥思苦想和说“东”道“西”时所用的概念,竟大都是日本人弄出来的,——想到这一层,我的头皮就有些发麻。
实际上,离开了日语“外来语”,我们今天几乎就无法说话。
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术语、词汇,大都是此时自日本舶来。
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等等,实际上全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数不胜数,全是来自日语。
20年前,当我开始学习日语时,我发现日语中有那样多的汉语词,这令我有过短暂的惊奇;而后来,当我知道汉语中有那样多的日语词时,我却不得不有持久的惊讶。
先是汉字和汉语词汇进入日本,并造就了日本的书面语;当日本在近代与西方相遇后,便大量使用汉字和汉语词去译相应的西方名词、术语;出自日本学人之手的这些译语,在清末又潮水般涌入中国。
——这个过程很复杂,也很有趣。
我所能接触的资料十分有限,只能勉强说出一个大概。
在日语“外来语”中,具象和抽象两类名词都有。
具象名词今天仍在使用的,可举“电话”和“俱乐部”两词为例。
“电话”是日本人生造的汉语词,用来意译英文的tele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