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违法宣传销售的危害
“保健品”背后的罪与罚

“保健品”背后的罪与罚真正的“保健品”对于人们来说自然是有益身体健康,可是在某些犯罪分子眼里,这三字背后体现的更是暴利!曾有新闻报道,“一女生微信卖假保健品,一年九赚1000万”。
现实生活中以诈骗手段销售保健品的行为方式更是层出不穷,有以保健品冒充药品的,也有以假保健品冒充药品的,等等。
上述行为如何定性,司法实践中难有定论。
笔者特意挑选诈骗罪与生产、销售假药罪两类典型案例,讨论如何定性以诈骗手段销售假药的行为。
首先,生产、销售假药罪是以是否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作为本罪的标准,而诈骗罪则是以诈骗公私财物的数额较大为构成本罪的标准,也就是说,只要生产销售的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不管行为人是否实施了以假药骗取钱财的行为,就应当认定为生产、销售假药罪,而不应认定为诈骗罪。
如案例一判例1:熊漓斌生产销售假药案(《刑事审判参考》2001年第7集·总第18集)基本案情:1999年5月1日,被告人兰忠灵与谢庆庄、莫忠明到桂林找到被告人熊漓斌商量制作三金片的具体事宜后,决定由熊漓斌负责提供药片、塑料瓶并负责销售,由谢庆庄和莫忠明负责所有的内包装以及生产、包装,并谈好获利后由熊漓斌与兰忠灵、谢庆庄、莫忠明四六分成。
5月至6月间,被告人熊漓斌提供穿心莲片(药品名),被告人兰忠灵、谢庆庄、莫忠明在柳州租房请工人将熊漓斌提供的穿心莲片用三金片的包装瓶进行分瓶包装。
6月28日8时许,被告人熊漓斌用电话与柳州地区医药工业公司的莫某联系,向莫谎称该批药是唐荣付的亲戚从桂林三金药业集团公司内部得到的正宗三金片。
莫某夫妇信以为真。
之后,莫某夫妇在本市平山停车厂验货后以每件1200元的价格购得该180件假三金片,共付货款人民币216000元。
桂林市七星区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熊漓斌、谢庆庄、莫忠明、兰忠灵、唐荣付明知是假药而非法生产、销售,足以严重危害他人身体健康,五被告人的行为均已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
裁判要旨:本案中几名被告人为了营利而生产假药,将假三金片销售给受害人,骗取受害人的钱财,确有以假充真的诈骗行为存在。
保健食品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是一家从事保健食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近年来,该公司生产的某款保健食品在市场上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
然而,该公司在宣传该保健食品时,存在虚假宣传保健食品功效的行为。
消费者购买后,发现该保健食品并未达到宣传的效果,遂向有关部门投诉。
二、违法事实1. 虚假宣传保健食品功效:该公司在其官方网站、产品包装、宣传资料等渠道,宣称该保健食品具有以下功效:(1)改善睡眠;(2)提高免疫力;(3)降低血压;(4)预防心血管疾病。
然而,经相关部门调查,该保健食品并未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且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证明其具有上述功效。
2. 违规使用保健食品标志:该公司在其产品包装和宣传资料上,使用了国家规定的保健食品标志,但未按照规定注明批准文号和保健食品名称。
3. 违规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该公司在产品包装上标注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与实际不符,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三、处理结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该公司作出如下处罚:1. 责令停止虚假宣传保健食品功效的行为;2. 责令改正违规使用保健食品标志的行为;3. 责令改正违规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行为;4. 罚款人民币10万元;5. 对该公司负责人进行约谈,要求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法律意识。
四、案例分析本案中,某公司因虚假宣传保健食品功效、违规使用保健食品标志、违规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违法行为,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处罚。
以下是对本案的几点分析:1. 保健食品广告宣传应遵循真实性原则:保健食品广告宣传必须真实、准确,不得含有虚假、夸大、误导性内容。
本案中,该公司虚假宣传保健食品功效,误导消费者,违反了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2. 保健食品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保健食品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广告宣传、产品包装、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方面的管理,确保产品合规合法。
保健食品法律法规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启动了保健食品企业 的GMP审查和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工作。省卫生 厅颁发的第一本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是 在2004年10月8日,截止到现在是全省共102家, 原有103家,注销了1家。春节后到现在没有新办 企业申报。主要分布在杭州(约占一半)、金华、 绍兴(都是珍珠粉厂)、台州等地区。
检查中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GMP执行问题
本身是药品生产企业的这些保健食品生产企业 的管理人员的素质、自身管理的水平都比较好, 但是,对于那些相对较小企业,还是普遍存在着 缺乏真正懂GMP方面的专业人员,其管理人员的 GMP管理知识、卫生意识都尚存在一定差距,因 此,对于这些企业,虽然通过厂房的投入硬件能 达到要求,软件通过咨询公司的帮助也能达到相 应的要求,最终通过了GMP审查获取了卫生许可 证,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按GMP管理要求进行管 理还是具有一定的困难。
2、加工助剂 任何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加工助剂的使用必
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 准》(GB2760)的有关规定。
加工助剂必须是:列入《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推荐名单》,食品级,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 前除去,有的应规定食品中的残留量。
3、 此类产品的命名 产品的命名应当准确、科学,反映产品的真实
第四条 保健食品标识与产品说明书的所有标识内容必 须符合以下基本原则:
保健食品名称、保健作用、功效成分、适宜人群 和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必须与卫生部颁发的《保健食品 批准证书》所载明的内容相一致。应科学、通俗易懂, 不得利用封建迷信进行保健食品宣传。应与产品的质 量要求相符,不得以误导性的文字、图形、符号描述 或暗示某一保健食品或保健食品的某一性质与另一产 品的相似或相同。不得以虚假、夸张或欺骗性的文字、 图形、符号描述或暗示保健食品的保健作用,也不得 描述或暗示保健食品具有治疗疾病的功用。
保健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保健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保健食品的卫生管理,保障消费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的保健食品。
第三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保健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卫生标准与要求第四条保健食品的生产、销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
第五条保健食品的原料、辅料、添加剂等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原料。
第六条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应当真实、准确,不得有虚假宣传或误导消费者的内容。
第三章生产与加工第七条生产保健食品的企业应当取得相应的生产许可证,并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生产。
第八条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和执行原料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等制度。
第九条生产企业应当定期对生产设备、工艺流程进行卫生安全检查和维护。
第四章销售与监管第十条销售保健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
第十一条销售保健食品的场所应当保持清洁、卫生,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放。
第十二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保健食品市场的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违法行为。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保健食品,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四条生产、销售保健食品造成消费者健康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办法与国家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不一致的,按照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执行。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示例性的保健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草案,实际的管理办法应由相关法律专家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制定,并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后实施。
浙江壮阳药成造假重灾区

浙江壮阳药成造假重灾区可致心血管病患者猝死2013年02月08日08:41 来源:北京晨报手机看新闻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2012年度浙江省药品和医疗器械十大典型案件,记者发现,壮阳药成造假重灾区,仅单个案件案值就达1亿元,多数违法添加西地那非等成分,可能导致心血管病患者猝死。
2012年4月初,金华海关查扣了一批报关出口的壮阳类产品和药品,经检验确认有9个品种为假药。
金华市公安、海关、药监等部门执法人员会同当地执法人员抓获犯罪嫌疑人19名,缴获各类壮阳产品320余万粒,涉案值1亿余元。
壮阳药造假并非个案。
2011年9月,衢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抽取了400批“壮阳”类产品,发现有85批含有西地那非药物成分,应判定为假药。
2012年5月24日,衢州药监部门查获大量假药,涉及全国16个省,案值1000余万元。
浙江省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多数假壮阳药违法添加了西地那非等成分,该成分作用是扩张血管,与某些药物如硝酸酯类不能同吃,否则会加重药效,心血管病患者服用不当甚至可能导致猝死。
浙江公布十大医药案:壮阳药超标避孕药不管用张琴王蕊2013年02月05日13:55 来源:钱江晚报手机看新闻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原标题[不少假药通过网店销售网购减肥药壮阳药尤需当心]一盒成本只有五六元的假冒减肥药,换上畅销品牌的外包装,再放到网店上,以98元~138元的价格出售,短短半年获利百万。
去年7月,金华药监、公安联合捣毁了这个生产销售假冒减肥药的团伙,经过检验,假冒减肥药的主要成分,是家中做菜常用的淀粉,此外,还添加了国家早已明令禁用的药物成分。
这起案件,只是去年浙江打击假冒药品、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的一个缩影。
昨天,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2012年度全省药品和医疗器械十大典型案例,其中,不少假药都是通过网络销售的。
减肥胶囊里装淀粉去年4月初,金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接到群众举报,反映金华地区有人通过网络销售可疑减肥类保健食品,其中可能非法添加了药物成分。
保健食品的功能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保健食品作为一种特殊的食品,旨在通过补充、调节人体机能,提高健康水平。
为了规范保健食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保障消费者健康,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健食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本文将从保健食品的功能法律规定出发,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二、保健食品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保健食品,是指以天然、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为主要原料,经特殊工艺加工,具有特定保健功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2. 分类根据《条例》的规定,保健食品分为以下两大类:(1)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抗氧化、改善睡眠、缓解视疲劳、促进排铅、清咽、润肠通便、减肥、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性肝损伤的辅助保护、祛痤疮、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分和油脂、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通便、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等保健功能。
(2)调节免疫、调节血脂、调节血糖、改善睡眠、缓解视疲劳、促进排铅、清咽、润肠通便、减肥、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性肝损伤的辅助保护、祛痤疮、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分和油脂、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通便、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等保健功能。
三、保健食品的功能法律规定1. 生产许可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依法取得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
生产许可证应当载明企业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生产地址、生产范围、生产条件、生产设备、生产技术、检验机构等信息。
2. 标签和说明书保健食品的标签和说明书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净含量、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规格、食用方法、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注意事项等信息;(2)不得含有虚假、夸大、误导消费者的内容;(3)不得使用医疗术语、非科学性表述;(4)不得与药品混淆。
3. 广告宣传保健食品广告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不得含有虚假、夸大、误导消费者的内容;(2)不得含有医疗术语、非科学性表述;(3)不得与药品混淆;(4)不得利用国家机关、医疗单位、专家、患者等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
保健品相关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保健品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保健品产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保健品,是指以保健食品、保健用品、保健器械等商品形式,以预防疾病、改善人体功能、调节生理功能、增强体质等为目的,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商品。
第三条国家对保健品实行严格监管,坚持科学、合理、公开、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保健品生产经营者应当遵守本规定,依法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二章保健食品第五条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第六条保健食品的生产、经营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具有依法取得的生产许可证或者经营许可证;(二)符合国家规定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卫生要求;(三)符合国家规定的标签、说明书、广告等要求;(四)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第七条保健食品的生产者应当依法取得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以下规定:(一)按照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组织生产;(二)对原辅料、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等进行严格把关;(三)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四)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召回。
第八条保健食品的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保健食品经营许可证,并在经营过程中严格执行以下规定:(一)对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广告等进行审核;(二)对保健食品的质量进行检验;(三)对保健食品的销售进行规范,不得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四)对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产品信息。
第九条保健食品的广告宣传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不得含有虚假、夸大、误导性内容;(二)不得宣传疗效或者预防疾病;(三)不得使用国家禁止的用语;(四)不得利用学术机构、专家、患者等名义进行虚假宣传。
第十条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标注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许可证编号等;(二)标注营养成分、含量、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等;(三)标注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四)不得含有虚假、夸大、误导性内容。
浅析平面媒体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监管对策

浅析平面媒体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监管对策
徐明
( 金 东区食 品 药 品监 管 局 浙 江金 华 3 2 1 ( ) 1 5)
摘要 : 近年 来 , 随着我们 国家对药品 、 医疗 器械 广告 的监 管 力度 不断加强 , 使得 药品 、 医疗 器械 广告 市场 逐步规 范 , 但同 时也 出现 了非常 多打 着保 健名 义销 售的产 品, 其标 示的各种证 号和批准 文号 多达几 十种 , 十分混乱 , 如 国食 健字号 、 ×食 药
保 健食 品批 准 文号 、 保 健食 品广 1 . 1 未经审批 、 备案擅 自 发布 , 广告批文超 出有效 保 健食 品 产 品名 称 、 “ 保 健食 品广告 中必须说 明或者 标 明 ‘ 本 根据 国务 院对确 需保 留的行政 审批 项 目设 定行 十一条规 定 : 的忠告语 ” 。 实际情况 中 , 绝大 多数违 政许 可的决定 ( 国务院令第4 l 2 号) 、 《 保 健食 品广告审 品不能代替药物 ’ 查暂行规 定 ( 国食药监市[ 2 0 0 5 ] 2 1 1 号) ( 以下简称( ( 暂 法 保健 食 品广 告在 有 限 的篇 幅 内不会 全部 刊登 上述 有 些违法广 告甚 至连其产 品名称 也 行 规定 ) 的规 定 , 保健 食 品广告 发布须 向省 、 自治 区、 规定标 明的 内容 , 只宣 称 可治疗 某 种病症 , 最 后 留下咨 询 热线 直 辖市食 品药 品监督管理 部 门提 出 申请 , 保健 食 品广 不标 明 , 方 式极 其 隐蔽 。 告 批准 文号 有效 期为一年 ; 另根据 广告法 、 浙江省 或地址 , 广 告 管理条 例 的规定 , 省 外保 健 食 品广 告 发布 须 向 2违法保健食品广告产生原因分析 省( 食品) 药 品监 督管 理部 门提请备 案 。 2 . 1监 管体 制不 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健食品的相关常识及虚假宣传销售 保健食品的危害
近年来,以专家健康讲座的方式虚假宣传销售保健食品的案件在各地频频出现。不法经销商虚假宣传销售保健食品的行为,使得不少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深受其害。下面我就相关常识向大家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虚假宣传销售保健食品的五大非法陷阱 (一)“药到病除”不可信。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治疗功效。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如“根治”、“药到病除”等用语,或者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严重欺骗、诱导消费者。 (二)“健康讲座”为促销。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这些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从而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食品。 (三)“免费活动”为洗脑。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利用“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促销现场往往气氛热烈,夸大产品功效,甚至声称根治百病。有些活动时还会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四)“权威证明”属虚构。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还有一些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容。如“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指出,人类肠胃如果每天定植高活性、高含量的双歧杆菌,那么人类将可以与肠胃病绝缘,人类寿命有望达到140岁。”等无法证实的虚假广告容。 (五)“专家义诊”是骗局。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不少老年人受免费吸引从而进行体检或咨询。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不少老年人因此被诱骗购买了一堆无用处且不知真假的保健食品。 二、消费者盲目购买保健品及保健食品的典型案例 华声在线曾报道,心怀长命百岁、投资增值等美好愿景,老人美莲生前十年花光20万养老金,悉数投入保健品市场。 其中,老人最大的单笔投入是东宇公司销售的一款名为“馨波尔”的玉石床垫,售价高达16800元。销售人员卖床垫给老人时说,这款床垫是国最新的科研成果。通过加热方式,使玉石部的能量挥发出来,能使人延年益寿。但经调查,“馨波尔”玉石床垫是用石头做的,有加热作用,冬暖夏凉,但并不具备延年益寿的神奇功能。老人当时正是因为当时听信了销售人员的虚假宣传,于是花天价买下了该产品。 通过美莲老人留下的近百单据中,记者整理出老人购买保健品的公司,数量多达19家。一周以来,记者按照信息联系这19家公司。让人诧异的是,这些公司要么已经是空号,要么公司地址已经人去楼空,能联系上的公司不到四分之一。这就说明,美莲老人花高价购买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些小企业,甚至是非法企业生产的产品。 三、服用保健食品的误区 (一)保健品能治病。说保健品能够治疗甚至治愈疾病,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保健品可以调节、增加人体的某些机能,像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可以在正常服用药物的前提下,选用一些保健食品辅助治疗。而且要注意,选择保健品一定要根据身体所需,最好有医生的诊断建议。将保健品以药品形式每天定量服用,一旦停用,往往会使服用者若有所失,造成心理的不适。如果以保健品替代药物的治疗作用而影响治疗,轻则病情加重,重则危及生命。 (二)拿保健品当饭吃。一些消费者听信广告宣传,把保健品当饭吃,认为服用了多种维生素就可以少吃蔬菜水果,吃了钙片就可以不喝牛奶豆浆……这些想法非常荒唐。其实任何正规医院的医生或者营养专家都会告诉你,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主要来源于日常的饮食。任何营养品都不可能代替日常的食物为我们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在正常情况下,只要您科学合理搭配食物,吃得适量,吃得均衡,就不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三)过量服用保健品。有人觉得年纪大了,应该补补身体。于是亲朋好友送,自己买,保健品越吃越多,结果造成过量服用,不但增加胃肠负担,还引发毒性反应。例如我们常见的人参,肯定是好东西,但并非什么体质的人都能吃。吃得不对的话,会引起发热、上火、烦躁不安、血压升高。对于长期酗酒的人,可能酒精已经对肝脏造成不良影响,这时如果服用深海鱼油,就可能使肝功能受损。部分滋补保健品应当按疗程服用,否则很容易营养过剩或产生副作用。 (四)撇开医生胡乱买。一些老人每天要吃好几样保健品,结果吃出一身病。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指导下,首先搞清楚自己缺什么,再确定补什么,怎么补,吃多少合适。例如,蛋白粉适用于患严重胃肠道疾病或晚期癌症者,如果消化功能不错,能吃豆制品、肉蛋类食物,就没有必要花这个冤枉钱。服用保健品不仅应因人而异,还要因病、因时、因地而异。如果盲目滋补,不仅无益而且有害。例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者,就不宜服用鹿茸类补品,否则会导致头晕、目赤、吐血、尿血;又如腹泻者如果服用六味地黄丸,只能是雪上加霜。 (五)价格越贵越好。现在保健品行业有一句话,叫做一成成本、二成流通、三成广告、四成利润,就是说保健品的很大一部分利润都投到了广告和销售商家身上,真正在产品营养价值环节的投入少之又少。所以价格越贵并不见得效果越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同样一种功能,一种产品包装豪华,天天做广告,价格自然奇高;另一种产品,看着不起眼,其实营养价值并不见得比前者差多少。 (六)迷信“高科技”。现在市场上各种打着“高科技”牌子的保健品,一茬接一茬往外冒,消费者一次次掏腰包,结果仍然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例如被广告吹得神乎其神的卵磷脂,说可以使人头发变亮,精神好,食欲增加,减少关节发炎,帮助记忆力恢复。事实上,蛋黄、大豆、玉米、棉籽、油菜籽、葵花籽及猪脑中都含有卵磷脂,一般人每天吃1~2个鸡蛋,摄取适度的胆固醇及油脂,就可以满足肌体对卵磷脂的需求。 四、保健食品的规管理 《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和广告容必须真实,符合其产品质理要求,不得有暗示可使疾病痊愈的宣传。” 《中华人民国药品管理法》第六十一条第三款规定:“非药品广告不得有涉及药品的宣传。” 《省药品和医疗器械流通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非药品广告不得涉及药品宣传。非药品冒充药品销售的,由发现地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予以查封、扣押,提请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该产品,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五、虚假宣传推销保健食品的定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六十八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根据这一规定,一些不法经销商虚假宣传保健食品行为已构成了民事欺诈。 首先,有欺诈的故意,即不法经销商明知自己宣传的产品不是药品,却告知对方有治疗功效,使消费者陷入错误认识,并且有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其次,经销商具有欺诈的行为,其组织的专家健康讲座或免费体检,存在“夸大保健功效、渲染治病疗效、依托专家效应”等现象,这些活动事实上会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错误认识,具有较强的诱导和欺骗性。 第三,老年人陷入错误认识是基于不法经销商的欺诈,即正是因为老年人听信“专家”宣传某产品能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加上求医心切,才会花大价钱购买产品,导致上当受骗。 第四,老年人因错误认识而作出了一定的意思表示,即事前并不知道是保健食品,而是听了“专家”虚假宣传后,误认为是具有治疗功效的产品才购买,这种意思行为是自己真实的意思表示。 六、怎样应对虚假宣传推销保健食品行为 (一)远离虚假宣传推销现场 以健康讲座为幌子,保健食品推销者往往召集群众到指定地点听“专家”免费讲座,采取当场免费赠送物品、凭宣传单入场购买可享受优惠等方式进行诱骗。大家有病了要到正规医院治疗,谨慎对待健康讲座、熟人推销、免费体验之类的活动,因为这都有可能是保健食品推销陷阱。 (二)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报告 现在,保健食品推销者在农村里活动频繁,大家要提高警觉,发现情况及时向村委会、当地政府、食品药品监管、公安等部门报告。监管人员到现场来了,要积极配合调查,如实反映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将不法推销者绳之以法,并及时退还群众的被骗钱财。 但现在有些群众,受不法分子的蒙蔽,不相信监管部门和执法人员,甚至阻扰执法人员开展工作,这样只会让不法推销者有机可乘,助长其嚣气焰。而一旦不法推销者逃离现场,被骗群众的钱财几乎是不可能被追回的。 (三)注意区别药品和保健食品 大家在购买药品时要仔细查看包装和说明书,认准药品批准文号。药品批准文号的标准格式为:“国药准字+1个字母+8个数字”,如“国药准字Z12020440”;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标准格式为:“卫食健字+年份+编号”或“国食健字G+年份+编号”。如“卫食健字(1997)第640号”或“国食健字G20100628”。 作为一名食药监管人员,我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跟我说,现在药店里假药很多,我们经常买到。结合日常监管,我分析,他们是将保健食品当药品买回家了,而保健食品是没有治疗作用的,使用之后肯定不会有预期的效果。 虚假宣传销售保健食品不仅以骗取消费者的钱财为目的,还可能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所以大家一定要提高认识,积极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