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功能扩展

浅谈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功能扩展
浅谈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功能扩展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设 计方案 第一章系统预期目标 建立吴中区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把城市规划管理过程所涉及的各种信息进行科学的存储与管理,以实现对各种信息的快速查询、检索、统计、及时修改更新、空间分析与资源共享等,完成规划管理的办公自动化,最终达到把大量单一、零散、缺乏内在联系的信息资料变成有机、综合的信息资源,以辅助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分析决策,为此不仅要具备合理的计算机软硬件配置,建立规范化的信息分类标准,最重要的是要为系统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结构框架。系统的总目标为:规划领域在城市建设中具有超前性、基础性和重要性。同样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中也具有基础性和重要性。以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建立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是国内外城市GIS 应 用的成功经验,是搞好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必不可少的主要管理手段。因此系统的近期目标是建立以吴中区建设局规划处的业务和管理内容为基础,以 GIS 技术为支撑,实现图、文、表管理一体化的综合型、空间型现代化网络管理体系。 第二章系统建设原则 为保证系统具备科学合理的结构框架,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要求,尽可能提高各项指标,拟建系统的设计须遵循以下原则: 1.先进性原则在满足系统功能要求的基础上以及尽可能降低资金投入的同时,保持系统 的先进性。 2.一致性原则 为确保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系统建成后的自身运行以及与其它系统的连

接,必须在系统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强调标准化、规范化和统一化,主要是数据编码、数据格式的规范化和一致性等。 规范标准的选用顺序为:国家标准、规范,各行业、部颁标准、规范,地方标准,自行制订经过论证的标准。 3.安全稳定性原则 保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保持正常工作的能力 在错误干扰下系统重新恢复和启动能力 维护数据安全性能力 4.完备性原则 数据完备性,包括数据的完整性、现势性、准确性和精度 系统功能完备性,子系统的设计必须有比现有业务流程更完善的数据输入、 管理、处理、输出和更新的功能 5.适应性原则 能根据机构功能调整的需要,不断满足以后系统目标的变化的要求 系统的结构设计应考虑日后的功能扩充 能适应技术更新(如软、硬件升级更新等)的要求 6.实用性和方便性原则 进行深入的用户调研分析,针对用户的业务流程设计系统,使用户使用起来 方便实用 系统建成后能够投入实用,以实现规划管理办公自动化 经系统的深层次的应用开发,提供简单明了的用户界面,实现"傻瓜式"的操作系统的安装、运行简单方便,用户经短期培训即能掌握系统维护、管理和使 用 7.经济性原则系统结构设计认真考虑系统建设的经济性,统筹全局,按轻重缓急精心组 织系统结构,使系统运作高效而经济节约。 第三章系统开发关键技术根据系统建设原则,为

铁路防灾系统

- 客运专线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暂行)(初稿) 1.总则 1.1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是保证客运专线列车安全、高速运行的重要基础装备之一。行车调度员根据风雨雪天气、地震灾害、异物侵限等安全环境的实时监测报警、预警信息以及铁道部、铁路局的相关规章制度,指挥列车安全运行;工务维护部门按照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提供的相关灾害信息,开展基础设施的巡检、抢险及维修养护工作。 1.2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是风监测子系统、雨量监测子系统、雪深监测子系统、地震监控子系统以及异物侵限监控子系统的集成系统,并预留轨温监测子系统的接入条件。 1.3客运专线铁路应根据沿线的气象、地质条件以及线路环境、运营速度,选用相应的子系统,合理构建客运专线防灾安全监控系统。 1.4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应与客运专线同步设计、安装、调试及开通运用。 1.5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设备应布设于铁路用地界内,现场监测设备的安装不得侵入客运专线的建筑限界。 1.6防灾安全监控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接口设备故障时,不应影响其他系统的正常运行。

1.7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应具有抗雷电及电气化铁路电磁干 - 2 - 扰的能力。 1.8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的构建应支持兼容子系统的接入及其所引起的系统容量、功能等方面的平滑扩展。 1.9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现场设备应满足无人值守的要求,具有较完善的故障自诊断和远程维护功能。 2.引用标准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QX/T61-2007)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GB/T 19531.1-2004)《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 《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GB/T 9813-2000); 《国际电联2Mbps 接口通信标准》(ITU—TG.703、G.70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IEC61000-4-12); 《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安全防护规范》(GA267);《外壳防护等级》(GB4208-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IEC60068-2-14:1984);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2887-2000); 《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39号); 《CTCS-3级列控系统技术创新总体方案》(铁运…2008?73

北京市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开发

北京市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管理系统 的建设与开发 张 国 伍 (北方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100044) 摘 要 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的基本目标是解决公交车辆运行中处于无序、失控与低效的状态与首都公交可担负城市旅客出行的主导地位不相适应的矛盾,就是要把通信控制、卫星定位、计算机网络与运营组织科学地结合起来,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进行综合集成,实现集运营指挥调度、综合业务通信、乘客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智能化公交管理系统.本文在阐述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系统的综合集成模式,并对各子系统的功能结构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关键词 公共交通 智能化调度 系统 分类号 U121 Build 2Up and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Dispatch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B eijing Public T ransport Zhang Guowu (College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 ,Northern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Abstract The main target of Public Transport Intelligent Dispatching System i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disorder ,uncontrolled and low efficiency not suitable to the capital public transportation.The approach to dealing with these problems is to integrate ad 2vanced techniques such as communication ,control ,GPS ,computer network and sys 2tems engineering methodology into one system.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basic architec 2ture of such a system and analyzed its integrated model.The functional architectures of each sub 2systems are introduced as well. K ey w ords public transport intelligent dispatching system 1998年北京市拥有近5000辆公共汽车,运营线路近300条,场站用地近200万m 2,地铁仅有41km ,与10年前相比虽有较大幅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公民出行难有所缓解,但仍存在着:公交数量、质量与北京城市对公交需求不相适应,服务设施落后,即不准确又不舒适;换 本文收到日期1999201220 张国伍男1929年生教授 email bfxb @https://www.360docs.net/doc/a02529295.html, 1999年10月第23卷第5期 北 方 交 通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NORTHERN J IAO TON G UN IV ERSIT Y Oct.1999 Vol.23No.5

高铁防灾系统

李可为(346377177) 8:02:52 京沪高铁防灾系统,是以防灾、减灾保证高速铁路运行而设置的一个系统 李可为(346377177) 8:03:04 目前有四个子系统李可为(346377177) 8:03:42 风监测、雨监测、防异物侵限系统、和地震子系统 李可为(346377177) 8:04:41 目前我局管内有48处风速计、21处雨量计、10处上跨桥防异物侵限装置、3处地震监测器李可为(346377177) 8:05:31 其中防异物和防地震是与高速铁路先进的列控系统相连的。 李可为(346377177) 8:06:05 也就是说,真正起到防止灾害、保证旅客生命健康安全的作用。 李可为(346377177) 8:12:26 这个。。 李可为(346377177) 8:16:41 风监测大家都知道吧,就是测量风速的,达到一定的风速阈值,列车调度员就要下相应的调度命令,限速或者停车 雨监测的就是测雨量的,为指导汛期防洪工作,设置的 李可为(346377177) 8:18:19 防异物系统探测器安设在上跨桥的防撞墙外面的,为了监测桥上是否有抛落物,有无失控车辆坠落到线路上。确保行车。 李可为(346377177) 8:18:21 安全 李可为(346377177) 8:19:53 地震子系统就是埋设在沿线地震活跃地带监测地震的系统,目的是在地震发生时,停车,停电,降低灾害对旅客生命的威胁。 李可为(346377177) 8:22:41 所有的风、雨、异物、系统都是通过通道传输到基站监控单元-中继站-最后全部汇至济南西站数据处理机房。济南西机房,是整个防灾系统的中枢,如果出现问题,可能影响运输秩序,所以是所有设备的重点,目前,济南西机房24小时有人值守。目的是应对突发事件,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 李可为(346377177) 8:26:46 昨天我把防灾系统检查作业指导书转发在济工通知上了,大家可以简单看一下。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1.1 项目概况 (3) 1.1.1项目概述 (3) 1.1.2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3) 1.1.3系统建设原则 (5) 1.1.4建设内容 (6) 1.1.5系统总体架构要求 (6) 1.2 业务应用系统需求 (7) 1.2.1建设目标 (7) 1.2.2建设原则 (8) 1.2.3遵循原则 (8) 1.2.4网格化管理模式 (9) 1.2.5 业务应用系统技术要求 (9)

1.1 项目概况 1.1.1项目概述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专业名称叫“万米单元网格化城市管理”,这缘于2004年底北京市东城区推出的“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这种管理模式将辖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再利用地理编码技术,将路名牌、井盖、垃圾站、城市雕塑等城市部件逐一编码后,定位在每个大致1万平方米的单元网格中。手持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城市监督员在各自负责的网格单元内巡查,发现问题或接到居民举报即可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发送到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城市监督中心利用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实现精确定位、快速处置和对城市监督员的科学管理。 “数字城管”业务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移动终端(终端应用软件)和政府内部办公系统,集成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单元网格数据、管理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通过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的监督、管理和预警的整体业务解决方案。 1.1.2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1.1. 2.1指导思想 1、整个系统符合相关标准、规范。遵照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建设规范,以及数字城管总体规划,并结合城市化进程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全国其他城市成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管理的新模式和运行机制。 2、信息化作为城市管理最重要的手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现有城市管理资源,加强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建立政府部门监督协调、规范运作、各司其职、市民广泛参与、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联动机制,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3、高标准设计,分步骤实施。 高标准设计:一是指按照数字城管信息系统进行设计;二是指按照数字城市信息系统进行设计,目前应用在城管,将来随时可应用在交通、治安联防等各方面;三是指按照市区两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1 总体介绍 蓝图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LTUPMIS)是广东蓝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多个城市规划信息系统软件工程项目的基础上开发的以城市规划空间信息管理和实时更新为基础,以“两证一书”为核心,按照建设用地选址──规划方案审批──建设工程方案审批──建设工程验收──发证为主线业务流程的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LTUPMIS 基于蓝图工作流平台──LTFLOW 和SuperMap GIS 平台进行开发,提供可以灵活扩展的、基于工作群组的空间数据管理、编辑和共享功能,是数字城市规划系统的理想平台。系统参照国家及建设部有关规范和标准,将GIS 集成于办公系统之中,实现图文一体化管理,达到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业务处理、内部管理的计算机化,提高城市规划水平、效率和质量,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简单易用、功能强大、可定制、可扩展、易维护,具有分布式处理能力的流程管理、图形编辑、数据处理平台。采用多层体系结构、组件式设计思想、流程化业务处理、层次化开发方法,终端业务处理可以在IE 浏览器、专用客户端两种模式下运行。 2 高效安全的空间数据管理 (1)通过采用高效、全面、成熟的SDX 空间数据库技术,实现现状数据(基础地形图、综合管线)、规划编制成果(总体规划、规划路网、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题专项规划)、规划管理数据(历史用地、基底红线、道路红线)等规划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一体化集成,实现良好的并发性、安全性和可管理性。全面支持Oracle、SQL Server 及Sybase 等大型数据库服务系统,实现空间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集中化管理。 (2)多源空间数据无缝集成,直接访问其他格式数据,充分快捷地利用原有数据资源,如直接读取测绘界广泛采用的AUTOCAD 格式,可快速建立作为背景的基础地形图库。

第十讲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教案资料

第十讲xx抗震防灾规划 1.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 根据城市自然环境、灾害区划和城市地位,确定城市各项防灾标准,合理确定各项防灾设施的等级、规模;科学布局各项防灾措施;充分考虑防灾设施与城市常用设施的有机结合,制定防灾设施的统筹建设、综合利用、防护管理对策与措施。 2.城市防灾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主要由城市消防工程、防洪(潮汛)工程、抗震工程、防袭工程及救灾生命线系统等组成。 (1)xx消防工程系统 城市消防工程系统有消防站(队)、消防给水管网、消火栓等设施。消防工程系统的功能是日常防范火灾、及时发现与迅速扑灭各种火灾,避免或减少火灾损失。 (2)城市防洪(潮、汛)工程系统 城市防洪(潮、汛)工程系统有防洪(潮、汛)堤、截洪沟、泄洪沟、分洪闸、防洪闸、排涝泵站等设施。城市防洪工程系统的功能是采用避、拦、堵、截、导等各种方法,抗御洪水和潮汛的侵袭,排除城区涝渍,保护城市安全。 (3)xx抗震工程系统 城市抗震系统主要在于加强建筑物、构筑物等抗震强度、合理布置避灾疏散场地和道路。 (4)城市人民防空袭工程系统(简称人防工程系统) 城市人防工程系统由防空袭指挥中心、专业防空设施、防空掩体工事、地下建筑、地下通道以及战时所需的地下仓库、水厂、变电站、医院等设施。平战结合,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地下商场、娱乐设施、地铁等均可属人防工程设

施范畴。有关人防工程设施在确保其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为城市日常活动使用。城市人防工程系统的功能是提供战时市民防御空袭、核战争的安全空间和物资供应。 (5)xx救灾生命线系统 城市救灾生命线系统由城市急救中心、疏运通道以及给水、供电、通讯等设施组成。城市救灾生命线系统的功能是在发生各种城市灾害时,提供医疗救护、运输以及供水、电、通讯调度等物质条件。 抗震设防地区:指地震烈度为六度及六度以上地区和今后有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 抗震设防区划:根据一个城市内不同地区(段)地震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历史地震的区别,反映其地震作用强度和震害分布差异,在综合考虑城市不同地区(段)功能和工程结构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地区的设防烈度和设计动参数。 生命线工程:指对城市功能、人民生活和生产活动有重大影响的供电、供水、供热、交通、通讯枢纽、医疗卫生、消防等工程系统。 次生灾害:指地震时由于工程结构、设施、设备等破坏或地表的变化(如滑坡、地裂、错动、喷砂等)而引起的二次或三次灾害。诸如因地震引起的水灾、火灾、爆炸、海啸、有毒物质的扩散、放射物质的逸散、疫病蔓延等。 一、xx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内容 1.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 抗震防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在抗震设防地区内的城市和大型工矿企业都必须编制。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大型工矿企业抗震防灾规划由企业组织编制,并纳入企业发展规划。2.抗震防灾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纲要;

防灾报警系统(FAS)

1.2.5 防灾报警系统(FAS) 防灾报警系统具有火灾探测和报警功能,范围包括昆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全线31座车站、控制中心大楼、三座110kV主变电站(分别位于昆明北站、世纪城站以及小王家营站附近)、严家山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五腊村停车场、大梨园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以及地下隧道区间等,在换乘站预留与其它线路火灾报警系统的接口。 14.5 FAS系统质量控制要点 14.5.1 FAS系统探测器安装监理控制要点 1)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如必须倾斜安装时,倾斜角应不大于45度。 2)探测器周围0.5m以内,不应有遮物,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3)探测器底座的穿线孔应封堵,安装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如装上防护罩)。 4)探测器的底座应牢固可靠。在吊顶上安装时,应先把盒子固定在主龙骨上或在顶棚上生根作支架,其连接导线必须可靠压接或焊接。当采用焊接时不得使用带腐蚀性的助焊剂,外接导线应有0.15m的余量,入端处应有明显标志。 5)探测器确认灯应面向便于工作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 6)对探测器、报警控制器等应进行基本性能测试。试验工作需在干燥、无粉尘、无振动、无烟雾的常温室内进行,试验人员应全面熟悉防灾报警设备的各项性能后,方可进行试验。 7)FAS系统手动报警按扭、报警控制器安装监理控制要点。 8)手动报警按扭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墙上,距地面高度1.5m,安装牢固并不应倾斜。 9)手动报警按扭外接导线应留有0.1m的余量,且在端部应有明显标志。 10)设备安装前土建应具备下列条件:屋顶、楼板施工完毕,不得有渗漏;室内地面、门窗、吊顶等施工,有损设备安装的装饰工作全部结束。 11)区域报警控制器在墙面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应不小于1.5m。可用金属膨胀螺栓或预埋螺栓进行安装,固定要牢靠、端正,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靠近门轴的侧面距离应不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应不小于1.2m。

MapGIS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MapGIS城市信息系统介绍 一、行业现状概况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依赖对城市过去、现在和将来有关信息的把握。这些信息涉及面广、信息量大,传统的人工作业和分析手段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 同时,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市的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建、改建、迁建的工程项目不断增加,受理、审批、签发一书两证业务在工作中逐年上升。在项目审批过程中,既要查询地块的规划信息和控制数据,又要了解用地现状、查阅有关法规,审批手续纵横交错。 那么借助现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工作流技术及GIS技术建立服务于城市规划审批、辅助决策、信息发布、批后管理、信息管理等环节的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规划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科学化成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迫切需求。 二、引入GIS的必要性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化为主的知识时代,信息化的浪潮正席卷全球,信息资源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面对包罗万向的信息和有限的空间资源,如何产生最大的效益,是城市规划管理和企业竞争所面临的共同课题,利用GIS技术,使管理者彻底摆脱繁重的手工操作,利用信息系统辅助管理和决策/分析,提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信息,保证资料的正确性,提高查询速度,促进信息共享。GIS的应用己渗透社会活动的每一环节,建立高效,覆盖全社会的公用空间数据网络系统,提供全面、准确的空间数据服务,供生产管理使用,使GIS成为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支配力量、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国非常重视数字城市的建设,科技部、建设部、信息产业部等多部委在九五、十五期间的许多科技项目都是有关对数字城市的研究和开发,项目内容涵盖了数字城市建设的理论方法、政策法规、标准、基础设施、软件开发等各个方面。各地政府部门也在大力加强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城市的建设。

城市公交管理系统论文

的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城市公交管理系统论文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目录 1引言. 1 2系统的需求分析. 3 2.1 问题定义. 3 2.1.1 JSP编程技术. 3 2.1.2 PHP编程技术. 4 2.1.3 ASP编程技术. 4 2.2 问题的解决方案. 5 2.3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7 3 系统方案设计. 9 3.1 系统设计的目的. 9 3.2 系统设计思想. 9 3.3 系统模块分析. 9 4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11 4.1 系统设计相关内容. 11 4.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11 4.3 数据库设计. 15 4.3.1 数据库概念设计. 15 4.3.2 数据库逻辑设计. 19 5 系统详细设计. 22 5.1 查询功能. 22 5.2 管理员功能. 27 6 系统实施概况. 33 6.1 系统软硬件实施要求. 33 6.2 系统测试. 33 7 结论. 35 致谢. 36 参考文献. 37 附录. 38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城市公交管理系统论文一一 中国电子口岸平台,政府与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可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数据交换对象包括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国内外企业、驻华使领馆、个体工商户等;连接方法有:PSTN, ISDN, ADSL,DDN, FR, ATM等有线或GRPS, CDMA等无线接入方式;交换格式包括EDFACT, XML, HTML, WML, SWIFT等。 2.3.2事务处理功能. 中国电子口岸可为政府部门和企业办理核销审批、加工贸易合同审批、减免税审批、报关单申报、进出口许可证件和外汇核销单和申领、结付汇核销、保税区台帐申请、ATA单证申请等提供实时在线服务。 2.3.3身份认证功能. 电子政务网上操作谁也见不到谁,不仅要解决安全问题,更要解决信任问题,否则发生法律纠纷难以判定法律责任。中国电子口岸入网用户都要经过工商、税务、质检、外贸、海关、外汇等6个职能管理部门严格的入网资格审查,才能取得入网IC卡开展网上业务,从而有效解决网上业务信任关系和法律责任问题。身份认证包括:对工商、税务、海关、外汇、外贸、技术监督局等政府部门的身份认证;对进出口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外贸工业服务企业、外贸附属企业的身份认证;对个体工商户的身份认证。 2.3.4存证举证功能. 根据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授权以及上海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与各用户单位之间签订的协议,上海电子口岸数据中心针对部门联网应用项目承担存证举证的责任,电子数据存证期为20年。

第八章 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第八章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第一节城乡规划管理概述 一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 (1)城乡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一项行政职能。 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城市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搞好城乡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2)城乡规划管理的核心。根据对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的解释,城乡规划管理核心包括三方面: 第一,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 第二,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第三,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二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般特征: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时序性、地方性、政策性、技术性、艺术性等诸多特征。 特殊特征:引导与控制的特性、宏观和微观管理特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属性、阶段性和连续属性

第二节城乡规划管理系统 一城乡规划管理系统 城乡规划管理是一个系统。 系统的特点:一是系统是由若干部分以一定的结构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整体;二是系统整体具有层次性,每个层次的系统可以分解为若干基本要素;三是系统整体有不同于各组成部分的新功能。 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检查是一个实践过程。 (1)决策系统: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 (2)执行系统: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建设工程、道路交通工程、市政管线工程进行建设项目选址、建 (3)反馈系统:城乡规划监督检查 (4)保障系统:城乡规划法律规范

二城乡规划管理系统要素 1.管理目标 最终目标P115 2.管理者 管理的水平与成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素质及其能力。如基层规划管理人员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1)(2)(3)3.管理对象 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的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 4.被管理者 一是城乡规划项目(政府内部管理行为),二是建设用地或建设工程(政府外部管理行为)。 5.管理中介 (1)权力 审批权:审批城乡规划,审批“一书两证” 惩治权:查处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 执行权:执行城市政府方针、正常和重大决策 参议权:向城市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表彰权:表彰实施城乡规划优秀建设项目 其他权:其他法律授权或因需制定管理规范的权力 (2)规则 批准的城乡规划文本、图纸,各种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17号20031101实行)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 2003-09-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7号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已于2003年7月1日经第11次部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3年11月1日起施行。 部长汪光焘 二○○三年九月十九日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了提高城市的综合抗震防灾能力,减轻地震灾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抗震设防区的城市,编制与实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必须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抗震设防区,是指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及六度以上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的地区)。 第三条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业规划。在抗震设防区的城市,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必须包括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规划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 城市总体规划与防震减灾规划应当相互协调。 第四条城市抗震规划的编制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方针,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综合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管理工作。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并监督实施。 第六条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应当对城市抗震防灾有关的城市建设、地震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土层分布及地震活动性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 有关单位应当依法为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提供必需的资料。 第七条编制和实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应当符合有关的标准和技术,应当采用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 第八条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应当达到下列基本目标: (一)当遭受多遇地震时,城市一般功能正常;

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一概述 (4) 1.1前言 (4) 1.2城市管理信息化 (4) 1.3术语定义 (5) 二总体目标、建设原则及模式 (6) 2.1总体目标 (6) 2.1.1 区县级协调管理中心 (7) 2.1.2 地州市督察督办 (8) 2.1.3 省中心监控管理 (9) 2.2建设原则 (10) 2.3建设模式 (11) 三系统需求分析 (12) 3.1省中心平台需求 (12) 3.2区县级协调中心平台需求 (13) 3.3资源共享 (13) 3.4智能接入 (13) 3.5小维护量 (14) 3.6数据一致 (14) 3.7投资成本 (14)

四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网络体系结构 (15) 4.1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层次结构 (15) 4.2城市信息化管理平台硬件结构 (16) 4.2.1 三级网络系统拓扑结构图 (17) 4.2.2 语音综合处理平台设备 (17) 4.2.3 GIS地理信息系统 (18) 4.2.4 短信彩信中心 (18) 4.2.5 Web服务器 (18) 4.2.6 工作流控制服务器 (19) 4.2.7 数据集中存储系统 (19) 4.2.8 网络通讯设备 (19) 五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软件体系结构 (19) 5.1语音综合处理系统 (20) 5.2互联网处理系统 (21) 5.3短信彩信处理系统 (21) 5.4视频监控连接接口 (21) 5.5数据存储系统 (21) 5.6后台管理模块 (22) 5.7工作流控制系统 (22) 5.8GIS地理信息系统 (22) 5.9其他系统接口 (22) 5.10工作流程 (23)

六平台扩展的新功能 (25) 6.1分布式呼叫中心 (25) 6.1.1 外呼坐席方式 (26) 6.1.2 远端座席支持方式 (26) 6.1.3 多点客户服务中心模式 (28) 6.23G无线视频监控 (29) 七系统平台扩容方案 (30) 7.1平台升级扩容方式 (31) 7.2语音平台接入中继的扩容 (31) 7.3人工座席的扩容 (31) 7.4数据存储系统扩容 (31) 7.5后台系统的扩容 (32) 7.6保护原有投资扩容 (32) 八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33) 8.1系统安全性及可靠性 (33) 8.2数据管理 (33) 8.3人员配臵及要求建议 (34) 8.3.1 人员配臵 (34) 8.3.2 中心主任的职责 (34) 8.3.3 班长台的职责 (35) 8.3.4 操作人员的职责 (35)

城公交信息管理系统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数据库系统实践》报告 设计题目:城市公交信息管理系统 学生姓名: 20052498 号:学 班专业班级:计算机4 月 2009 年9

一、设计要求 1.全面的信息维护功能,包括主要的交通线路,公交车,停靠站等; 2.乘车线路优化算法; 3.综合交通信息查询,包括道路、公交线路、目的地、乘车方案。 二、开发环境与工具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Windows XP SP3 三、设计原理 首先使用WinInet编程,从合肥公交网站不断查询公交路线,保存到本地,然后通过解析字符串获得每条路线的公交号和站名建立数据库BusPath。 再次解析保存的文本扫描每条路线,获得站名并判断是否已经插入到数据库中新建名为StationName的数据库。 建好数据库后,通过数据库编程以及数据库建设优化实现公交系统多功能及模糊查询。 四、系统功能描述及软件模块划分 可实现公交路线多功能查询,并且支持模糊查询,大致分为三个模块 4.1 起点和目的地查询 4.1.1 直接查询支持模糊查询 4.1.2 一次换乘查询 4.2 站点查询支持模糊查询 公交线路查询4.3 五、设计步骤 本程序用到的解决方案分为三个工程 5.1 ReadIePage工程功能不断地查询合肥公交网站,查询到的公交路线结果保存到pathSave.txt文件中。 5.2 CreateDB工程功能使用ReadIePage工程生成的pathSave.txt文件建立数据库。 5.3 BusSystem工程功能通过数据库编程实现公交路线的多功能查询。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Standard for urban planning on earthquake resistance and hazardous prevention GB 50413-2007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0 7年1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公告 第628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413-2007,自2007年11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1.0.5、3.0.1、 3.0.2 (1)、 3.0.4、 3.0.6、4.1.4、 4.2.2、 4.2.3、5.2.6 (1、 2、 3)、 6.2.1、 6.2.2、 7.1.2、8.2.6、 8.2.7、8.2.8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7年4月13日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2~2003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 (建标[2003]102号)的要求,由北京工业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会同有关的规划、设计、勘察、研究和教学单位编制而成。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开展了专题研究和试点研究,调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大地震的经验教训,总结了我国二十多年来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经验和教训,充分吸收了当前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采纳了地震工程的新科研成果,考虑了我国的经济条件和工程实践,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了有关规划、设计、

多媒体多功能新型防空防灾预警报知系统

多媒体多功能新型防空防灾预警报知系统 基于电子屏多媒体多功能新型防空防灾预警报知系统 该警报系统有五大功用: 1、为军事斗争人防准备服务。战时发放防空袭警报,平时按政府规定试鸣防空警报。 2、为防灾减灾、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服务。可发布预防气象灾害,以及防地震、防台风、防化学事故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信息。 3、为政务公开和加强基层政权服务。可用于发布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和时政新闻。 4、为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普服务。可用于发放公益广告和科普知识、法律知识。 5、为市场经济服务,为维护系统运转及提供维修管理费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可用于发布工商广告、流通信息和价格信息。

该系统有五大创新点: 1、多手段报知。除了传统的音响以外,增加了图文显示、无线广播和灯光闪烁等手段。 2、全方位覆盖。除了传统的覆盖地面方式外,增加了覆盖到地下、密封空间的功能。 3、多警报发布。除了传统的声响防空警报外,增加了防台风、防地震、防火灾、防化学事故等其他灾情警报的发布。 4、灵活多变的组网方式。即可部门独立组网,也可多部门多业务综合组网,可现有人防警报系统互联互控。 5、公网与专网相结合。专网公网相结合,可利用GPS、WCDMA等网络传输非涉密的公共信息,有效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该系统有五大应用领域: 该系统的终端设备主要有户外型多媒体警报终端、地下工程

型多媒体警报终端、户内(楼道)多媒体警报终端。可用于: 1、城市地面警报通信。 2、城市楼宇室内警报通信。 3、地下停车场、交通隧道警报通信。 4、地下商场警报通信。 5、人防掩体警报通信。 该系统的不足之处:

气象防灾减灾信息支撑平台简介

气象防灾减灾信息支撑平台简介 1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日益推进和国家对防灾减灾建设要求日益提高,防灾减灾应急能力建设已成为预防灾害与突发灾害事件情况下迅速应对危机、减少损失、稳定局势的重要手段和基础。为满足我县各级政府防灾减灾应急业务实际需要,切实加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能力,适应加快建设海峡西岸新兴港口城市的需要,连江县气象局着力推进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平台的建设,努力为灾害预警、抢险救灾、处置灾害突发事件、配合政府决策、以及实施快速高效的动员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2 平台设计思路 连江县地处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高。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冰雹、冷害、高温、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每年都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加快地方气象事业的建设步伐,增强灾害性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测和防御能力,充分发挥气象服务的作用,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良好服务,连江县气象局提出建设连江县防灾减灾信息支撑平台系统的项目。 3 平台主要功能 基于连江县地理信息系统的气象防灾减灾信息支撑平台:实现气象自动站、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信息、地质灾害信息、森林火险信息、交通气象信息、台风路径、卫星云图、雷达图、气象预警信号、气象灾害警报等信息统一可视化与共享。 3.1防灾减灾数据库便于气象信息共享 主要是区域气象自动站资料、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资料、地质灾害资料、森林火险信息、台风路径、卫星云图、雷达图、气象预警信号、气象灾害警报等信息规范入库管理,提高气象信息的管理、查询的效率,便于信息资源的共享。 3.2GIS平台功能 具有放大、缩小、漫游、测距、图层控制、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功能,且性能流畅。 3.3各种气象信息的可视化 自动站信息可视化以气象标准综合填图为标准;地质灾害点信息显示包含灾害类型、危害大小、危害人口等其他信息;卫星云图、雷达图实现连续动画效果;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浮动;气象灾害预警报信息可弹出窗口。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方案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1.1 项目概况 1.1.1项目概述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专业名称叫“万米单元网格化城市管理”,这缘于2004年底北京市东城区推出的“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这种管理模式将辖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再利用地理编码技术,将路名牌、井盖、垃圾站、城市雕塑等城市部件逐一编码后,定位在每个大致1万平方米的单元网格中。手持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城市监督员在各自负责的网格单元内巡查,发现问题或接到居民举报即可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发送到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城市监督中心利用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实现精确定位、快速处置和对城市监督员的科学管理。 “数字城管”业务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移动终端(终端应用软件)和政府内部办公系统,集成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单元网格数据、管理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通过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的监督、管理和预警的整体业务解决方案。 1.1.2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1.1. 2.1指导思想 1、整个系统符合相关标准、规范。遵照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建设规范,以及数字城管总体规划,并结合城市化进程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全国其他城市成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管理的新模式和运行机制。 2、信息化作为城市管理最重要的手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现有城市管理资源,加强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建立政府部门监督协调、规范运作、各司其职、市民广泛参与、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联动机制,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3、高标准设计,分步骤实施。 高标准设计:一是指按照数字城管信息系统进行设计;二是指按照数字城市信息系统进行设计,目前应用在城管,将来随时可应用在交通、治安联防等各方面;三是指按照市区两

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 设计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公交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公交管理问 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常用的经验性的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必须运 用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来解决。近年来,运用数字化技术尤其是GIS技术来解决交通领域的空间数据处理和规划分析等问题已经成为交通管理信 息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为了便于管理这些公交信息,同时也为了方便公交乘客的出行,本文 开发了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但可以方便地查询到城市的公 交站点、道路和公交线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是在乘客给出起点和终点后,自动计算出最优的乘车路线,设计出合理而有效的算法,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公交客流分配更加合理。 一:功能需求分析 (1)对于市内对公交线路不太熟悉的居民以及外地旅客来说,他们 在以公交方式出行时,在选择公交线路和乘行方案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而该系统除了可以为出行者提供公交线网基础信息、线路运行信息外,还可以将几种经过计算机分析的最佳出行线路及换乘方案推荐给出行者,通过对乘客选择线路进行合理引导,减少乘客的出行延误,从而提高整个 公交线网的运行效率。 (2)对于城市公交管理部门来说,应当是在快捷、方便、舒适、经济地实现人的移动的经营活动中,使公共交通管理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适应改革与发展。利用

该系统GIS的专题地图可以显示出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交通事故分布、交通违章分布、道路的现状和道路规划等专题情况,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一个直观的决策分析工具。在交通运营管理中,利用GIS技术的网络分析,缓冲分析等功能可以很直观地反映一个城市的公交网络覆盖状态,分析公交线路设置是否合理,评价公交站点选址是否科学等。 (3)经济效益的好坏是评价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当然,对于城市公交企业来讲也不例外,众所周知,城市公交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受多种环境因素和内部条件制约,如政府政策、城市人口数量、居民消费需求、城市交通结构等,以及企业资产状况、产权体制、经营管理者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等。而经营管理是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该系统可以帮助企业的管理部门确定乘客的地理分布以及确定公交线路和站点附近的人口,出行流量,线路上公交车辆的满载率,道路交通状况等因素,从而方便了企业对公交线路的规划以及线路上公交车辆的投放量的部署。 二:系统结构设计 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旨在通过GIS技术在城市公交交通管理信息中的应用,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综合管理水平,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系统功能结构如下图所示。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设计方案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使用)

目录 1项目总体概述 (7) 1.1项目名称 (7) 1.2项目建设单位 (7) 1.3项目建设背景 (7) 1.4项目实施范围 (8) 1.4.1地域范围 (8) 1.4.2管理内容 (8) 1.4.3管理对象 (8) 1.5项目建设周期 (9) 1.6项目建设目标 (9) 1.7项目建设原则 (9) 1.8项目建设依据 (10) 1.9术语和定义 (12) 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3) 2.1传统城市管理的主要问题 (13) 2.1.1城市管理职责不清、职能交叉,导致出现问题多方推诿或重复处置 (13) 2.1.2城市管理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导致无法实现多部门协同联动 (13) 2.1.3城市管理缺少有效监管手段,导致问题发现不及时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14) 2.1.4城市管理方式粗放,导致问题处置不到位,部门工作效率低下 (14) 2.1.5城市管理监督评价缺位,导致各部门工作积极性不高 (14) 2.2数字城管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5) 2.2.1城市管理相对高位的体制不健全,是新模式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15) 2.2.2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体系不合理,无法形成监管分离的管理模式 (15) 2.2.3城市管理“指挥手册”形式化,无法指挥协调多部门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工作 (15) 2.2.4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员队伍非专业化,严重影响信息采集与问题处理核实质量 (16) 2.2.5城市管理业务流程未理顺,严重制约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效率 (16) 2.3建设数字城管是加强社会管理和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有效载体 (17) 2.3.1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城市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17) 2.3.2数字化城市管理是转变政府职能、服务经济建设的有效手段 (17) 2.3.3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改善城市宜居环境的科学途径 (17) 2.3.4数字化城市管理是监测城市运行体征、辅助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环节 (17) 3项目需求分析 (18) 3.1系统架构的需求分析 (18) 3.2组织机构的需求分析 (18) 3.3城管信息采集员队伍的需求分析 (19) 3.4基础数据的需求分析 (19) 3.5编码标准化的需求分析 (19) 3.6网络环境建设要求 (19) 3.7硬件平台建设要求 (20) 3.8软件平台建设要求 (20) 3.912319呼叫中心建设要求 (21) 3.10移动终端的需求分析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