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实验指导书定版

心理实验指导书定版
心理实验指导书定版

心理学实验指导书

人文学院心理实验室

二〇一五年八月

前言

在心理学科的百花园中,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尤为突出。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它不仅促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也推动着心理学各领域的迅猛发展。

心理实验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利于把理论化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具有可感性、实用性、操作性的知识,让书本中的理论在实验中得到检验。同时通过严格的实验要求,严密的实验程序安排,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科研意识。

二、考核方式及要求

1、考试方式:现场实际操作成绩、实验报告的撰写成绩、口试成绩分别为总成绩的50%、30%、20%。

2、考核要求: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考核,要求学生平时端正学习态度,对学习过程严格要求;既考核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度、广度,又考核学生操作心理仪器的动手能力,更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三、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实验教材:自编

教学参考书:

1、杨治良主编. 实验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

2、郭秀艳、杨治良主编. 实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孟庆茂、常建华主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9年版

4、张厚粲主编.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目录

一、感受性测试------------------------------------------5

二、反应时测试------------------------------------------8

三、双手协调、手指灵活性测试----------------------------9

四、注意力集中能力测试---------------------------------11

五、场依存性实验----------------------------------------14

六、投射测验--------------------------------------------16

感受性测定

实验仪器:

长度面积估计器

二、实验目的:

通过长度面积估计器的操作,测定长度差别阈限,学习平均差误法。

三、实验简介:

平均差误法(The method of average error)是采用物理原理测量感觉阈限的一种常用方法。先呈现一个标准剌激,再令被试再造或复制它的大小,或要求被试调节变异剌激与标准剌激相等。该法的主要特点是;

1,在测定差别阈限时所呈现的变异剌激是连续变化的。

2,变异剌激的调整由被试自行操作,所以也称为调整法(The method of adjustment)。

3,被试调整得到的是在感觉上相等的两个剌激值,其物理强度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即平均误差),即是所求的阈限值。

4,变异剌激的调整允许反复操作,直到认为满意为止。

该法易产生误差的类型包括;

1,空间误差:是由于标准剌激或左或右的空间位置对被试的判断产生影响引起。

2,移动误差:由于变异剌激内移或外移的调整过程,而造成对被试的判断倾向引起。

3,常定偏向误差:是随常定的实验情景而产生的误差,如被试的错觉。

克服误差心理实验中常用方法是;

1,为控制空间误差,可变化标准剌激的方向,使其左右位置各占有一半的操作次数。分别记录在两种情况下的结果,比较两者差异,确定其意义。

2,为控制移动误差,在操作中有意安排内移或外移的次数各占一半。

3,用统计学的方法,采用分布的标准差或其他离中量来表示。

平均差误法的差别阈限确定;

AE=∑∣X-S∣/N 式中,X——每次测定所得数据;S——标准刺激;

n——测定总次数。

四、实验程序:

实验一利用平均差误法测长度估计阈限

1,实验顺序安排:

(1)为消除动作误差,全部实验中呈现的变异剌激应有半数长于标准剌激,另一半数短于标准剌激。

(2)为消除空间误差,全部实验中呈现的标准剌激应有半数在中心的左侧,另一半的次数呈现的标准剌激在中心的右侧。

(3)为了消除系列顺序的影响,实验中如每种方式各作8次测定,则每种方式可分为2次进行。

2,按“使用方法”1,2,3准备好实验仪器,实验图片选用长条的一种。

3,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对长度估计的实验。仪器的左边(或右边)的一条黑色条子是标准剌激。请你移动右边(或左边)的面板,使左右两段条子一样长。移到你感觉一样长后,报告好,以便记录结果。

4,被试理解指导语后,主试按实验顺序的安排,逐次呈现剌激。被试根据指导语要求进行操作,主试每次记录结果。

实验二估计面积比例的测量

1、参照“实验一”1。

2、按“使用方法”1,2,3准备好实验仪器,实验图片选用两三角形的一种。

3、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对面积比例估计的实验。仪器的左边(或右边)的一个黑色三角形是标准剌激。请你移动右边(或左边)的面板,使左右两三角形的面积一样大。移到你感觉一样大后,报告好,以便记录结果。

4、被试理解指导语后,主试按实验顺序的安排,逐次呈现剌激。被试根据指导语要求进行操作,主试每次记录结果。

实验三视错觉的测量

1、参照“实验一”1。

2、按“使用方法”1,2,3准备好实验仪器,实验图片选用带有箭头直条的一种。

3、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对具有双箭头线段的长度估计的实验。仪器的左边(或右边)的一个箭头的线段是标准剌激。请你移动右边(或

左边)的面板,使左右两带箭头线段一样长。移到你感觉一样长后,报告好,以便记录结果。

4、被试理解指导语后,主试按实验顺序的安排,逐次呈现剌激。被试根据指导语要求进行操作,主试每次记录结果。

五、实验结果:

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计算被试长度和面积估计的平均误差。

2,差别阈限确定: AE=∑∣X-S∣/N

六、实验讨论:

1,根据实验一分析平均差误法的特点。与恒定剌激法和最小变化法的差异。

2,视错觉量是否存在个体差异?有何实践意义?

反应时、运动时测试

一、实验仪器:

反应时测定仪。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简单反应时与运动时的测定程序,加深对反应时、运动时的认识和理解,测定自己的简单反应时和运动时。

三、实验简介:

反应时是指从机体接受刺激到作出回答所需要的时间,即S-R的时间间隔,也叫反应的潜伏期。运动时是指开始反应到运动结束的时间。

四、实验程序:

1、,将十五芯线缆另一端接反应时运动时测定仪后侧插座。打开记时器电源开关,显示SEL。

2、按记时器前面板数码键“7”,测试前准备结束。

3、被试坐在反应时运动时测试仪前,利手指能舒服而方便的按上面的两个按键。

4、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测量反应时运动时的实验。你面前有黄、红两个指示灯。你的任务是以尽快的速度,准确地对发光的指示灯作出反应。开始实验前利手指按住左边的那个键,当发现黄灯亮时,手指迅速离开按键,并再返回到左边的那个键上。当发现红灯亮时手指迅速离开按键,并按右边的那个键,然后手指再返回到左边的那个键。直至四十次反应结束。

5、被试理介指导语后,即可操作实验。

6、当被试40次反应结束即显示:

五、实验结果:

“P 7”(反应时运动时测定)、

“XXXXXXXX”(反应时的平均时间)、

“N1 XX”(反应时正确次数)、

“E1 X”(反应时等级水平)。

“XXXXXXXX”(运动时的平均时间)、

“N2 XX”(运动时的正确次数)、

“E2 X”(运动时的等级水平)

E=1 很好 E=2 好 E=3 一般 E=4 差 E=5 很差

六、实验讨论:

1、选择反应时与简单反应时有何异同?

双手协调性、手指灵活性测试

一、实验仪器:

双手协调测定仪、手指灵活测定仪

二、实验目的:

掌握双手协调、手指灵活性测定程序,测定自己的双手协调性、手指灵活性。

三、实验简介:

鉴别被试所具有能顺利完成一般职业活动所具备的心理特征,可以得知被选择者对某种职业具有适应的可能性如何。就如手指灵活性高的人,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能当好需手指灵活的装配工人,但是,他们却存在着可能性。至少他们知道如果努力学习这项技能,就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装配工人。反之手指灵活性差者,无论他们怎样努力,都难以当好一名装配工。

四、实验程序:

实验一双手协调性测试

1、将十五芯线缆另一端接双手协调能力测定仪后侧插座。打开记时器电源开关,显示SEL。

2、按记时器前面板数码键“8”,测试前准备结束。

3、被试坐在双手协调能力测试仪前,双手旋转旋钮将其中的亮点调到起始端。

4、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测量双手协调能力的实验。请注意你左手旋转左旋钮时亮点将会左右移动、你右手旋转右旋钮时亮点将会上下移动。你的任务是以尽快的速度、准确地,操作双手使亮点沿着表面划着的园轨迹运动。如亮点走出两园线间的范围一次,就会记出错一次。直至走完整个园轨迹才结束。

5、被试理介指导语后,即可操作实验。

实验二、手指灵活性测试

1、按使用方法1联接。

2、将十五芯线缆另一端接手指灵活测试仪尾部插座。打开记时器电源开关,显示SEL。

3、按记时器前面板数码键“1”,测试前准备结束。

4、打开手指灵活测试仪上方插板,内装有二十五根插针。被试坐在手指灵活测试仪前,利手握着夹子。

5、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测量手指灵活性的实验。你面前的手指灵活测试仪上面有五排,每排各有五孔,共有二十五个小孔的插针板。你的任务是将盒中的二十五根插针,用镊子夹着插入二十五个小孔中,插的顺序是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即第一根插在第一排的最左边的一个孔,第二根插在第一排的从左数第二个孔,以此类推,第二十五根插在第五排的最右边的一个孔。要求你插得快并要插得到位,即插到底。”

6,被试理介指导语后,即可操作实验。

五、实验结果:

“P 8”(双手协调能力测定)、

“XXXXXXXX”(完成任务所用时间)、

“N XXXX”(出错次数)、

E1=×代表速度等级,,(快、慢)

E2=×代表准确等级(准确、不准确)

“E X”(等级水平)。

“P 1”(手指灵活性测定)、

“XXXXXXXX”(所用时间)、

“E X”(等级水平)。

E=1 很好 E=2 好 E=3 一般E=4 差 E=5 很差六、实验讨论:

双手协调性、手指灵活性在实践中有何意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