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

《纲要》和《指南》中都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3—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决定了“玩中学”、“做中学”是幼儿学习的最佳方式。区域活动符合幼儿爱活动的天性,寓教育于多种活动之中。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区域活动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中的独有功能,并且身体力行地进行着积极的实践。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园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规范和细化区域设置,更好地开展好区域活动,进行《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研训活动。

从以下几个方面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研讨:

一、区域活动的种类

二、活动区域的布局

三、活动区的标识

四、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一、区域活动种类

为何还要确定区域活动种类呢?因为发现有些班级开设的区域活动不是太适宜,需要进行调整。

1.根据幼儿人数与活动室的面积,决定活动区的数量和规模。一般来说,一个活动区的最佳容量为5—7人。(每班创设6个及以上幼儿活动区域,能满足幼儿区域选择与活动的需要)

2.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决定活动区的种类。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活动区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组织与实施首先要与幼儿身心发展相适应。尽量满足幼儿认知(数学区、科学区)、情感、社会性(角色扮演区)、语言(图书区)、动作技能(美工区、操作区、积木区、劳动区)、美感(美工区、音乐区、表演区、小制作)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

3.根据教材中各主题的区域活动内容开设活动区:

小班随主题开设的区域有:表演区(14)阅读区(12)角色区(8)建构区(10)生活操作区(7)美工区(16)科学区(7)益智区(8)

中班随主题开设的区域有:美工区(15)益智区(16)表演区(16)阅读区(15)角色区(8)建构区(8)生活操作区(3)科学区(8)

大班随主题开设的区域有:美工区(16)益智区(15)表演区(12)阅读区(13)角色区(10)建构区(8)生活操作区(3)科学区(11)

结合主题教学,根据本班幼儿的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的教育目标和主要任务,思考

各区的活动内容和具体目标。每隔一段时间(大约在主题即将结束时),视幼儿的实际需要和学习情况,删除已达到的内容或目标,代之以更高一些的要求,同时要伴随着区域或材料的调整。

二、活动区域的规划

(一)规划区域活动场地

活动区域的设置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效果,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同样的活动室,规划的好,活动空间就显得大,舒服。反之,就可能显得满,凌乱。(班级照片)在设置区域时能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活动室内外的环境是有限的,每个活动区又有各自的特点和活动方式,因此要做到让每个幼儿都能活动起来,但又互不干扰,我们要敢用、会用、巧用、活用空间,充分挖掘班级空间每一处能够利用的地方,我们尽可能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室内外的窗台、墙面、地面、高空等),提高环境利用率,为幼儿创造一个合理、舒服的活动环境。

(2)教师要依据各个活动区的特殊需要在现行的活动室空间内寻找最佳位置。

美工区、科学区经常需要水,最好离水源近些;科学区、图书区、自然区光线要充足;建构区、娃娃家活动量大,最好有一块比较宽敞的地方;图书区、科学区活动量小,需要安静,最好离比较热闹、容易喧哗的娃娃家、积木区远些;靠近班级门口的地方一般是动

态活动区,如积木区、沙水区,远离班级门口的地方主要是静态活动区,如图书区。不同的活动区占据的面积不同,相对来讲,表演区、积木区、图书区等占地面积大,科学区、操作区等占地面积较小。

另外,孩子们的注意力时间是很短暂的,他们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打扰。因此,不要将会干扰的区域设置在一起,将动和静的区域、干的和湿的区域分割开始是很有必要的。将相关的区角建议相邻而设,既方便儿童流动,便于他们将相邻区角内的道具结合起来开展负责的活动,区域之间的相互干扰也不会很大。

如:“表演区”“建构区”均需较大的空间,考虑到活动时音量较大,所以安排在前后阳台,避免互相干扰;这样,充分利用活动室的空间,动静分割,减少了不同活动幼儿之间的影响。这样,既不会导致孩子们的注意力分散,又可以让孩子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幼儿游戏时井然有序,大家都尽可能地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为开展区域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空间布局要便于教师视线穿透,保障教师能够总揽全局。

(4)区域要便于到达,空间布局要留出流畅和安全的通道,避免教室有死角,不能出现教师的视线不能随时看到的地方,这是出于安全考虑。

(5)活动室中央和各个门口最好不要设活动区,以避免幼儿在入厕、变换区域、取水时产生拥挤,碰撞等情况。

(二)区域的分隔(形式、物品)

区域分隔科学、合理,有利于形成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而且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有限,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很容易分散,若空间没有适当的分隔,则容易使幼儿感到杂乱无序,从而产生不稳定的情绪。因而区域之间有适当的“封闭性”,避免因“界限”不明确而产生消极的影响(如幼儿无目的地“乱窜”分散注意力等)。区与区可设隔断,将空间分割开来。设隔断应注意:

(1)界定明确,可以接触但不能重叠。一般用各种玩具柜、书架、地毯等现有设备作区域屏障或分界线。

(2)区隔物的选择要便于教师视线穿透,保障教师能够总揽全局。

(3)区域屏障最好适合幼儿的视线和高度,如果区隔物过高,则不仅会影响幼儿的相互交往,而且容易使幼儿产生单调、沉闷的感觉。

(4)区域的隔断要符合区域特点:一般来说,图书区的封闭程度应高一些,以便做在里面全神贯注地看书;美工区、娃娃家可“开放”一些,以便取水用水,出入方便。和区域之间有目的的交往。

(5)区域的隔断要注意年龄特点:小班活动区的封闭性要强些,因这个年龄段的幼

儿有意性和稳定性很差,容易被外界吸引,需要减少外来的“诱惑”,因而,小班活动区,,界限、标志要明显,区域大小适中而数量渐多。中班活动区,空间间隔更易小,区域数量更多。大班活动区的开放性则应相对加大,以有利于活动内容的丰富。

三、区域活动标识的设计

为了维持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教师通常必须花费大量时间,扮演维持秩序的“警察”,从而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制约了教师对幼儿区域活动的观察与指导。若创设“标识性环境”,这些标识对幼儿参与区域活动有明确的标识和指示作用,把一些常规性的细小而繁琐的工作变成幼儿可以看得到的环境要求,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明白并遵从教师的要求或期望,通过适宜的标识帮助幼儿内化活动规则,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同时可以减轻教师管理区域活动的压力。

(一)区域名称及装饰(氛围)(二)选区(进区)标识

(三)活动区规则的设计(四)活动材料存放、整理的标识

(一)区域名称及装饰(氛围)

区域活动应该有游戏的氛围,这样孩子们才会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进行活动。如果把整个活动的氛围弄得很严肃,那么孩子们便不会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游戏中来。只有让孩子们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下活动,才是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的根本。

1.有些区域需要营造一种特殊的心理氛围,以满足幼儿的特殊需要。如:图书区应该安静、舒适、温馨,使小读者轻松进入一个与书进行精神交流的境界。地上最好铺好小地毯,放几个靠垫,以柔软带来舒适温馨的效果。当然,四周墙壁和书架的布置也应淡雅、利落,不要过多张贴装饰物,以免影响小读者宁静的心绪。

2.区域的装饰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们他们对于直观、形象的物体比较感兴趣,所以在布置区域环境的时候应该装扮的漂亮一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

3.巧用空间,体现整体感、艺术感。如:将区域活动中的规则要求按照图画的方式进行表述,让孩子们一目了然。悬吊的“益智角”“科学区”“美工区”等配有卡通图案、藤条、花朵环绕的醒目标志,既方便幼儿进出又帮助幼儿明确区域范围,化解了橱柜分割空间所造就的生硬感,同时又为教室带来了勃勃生机;“小餐厅”在墙面上布置各种食品图案、挂上幼儿工作服,摆放上各种餐具、调味品,将桌面的有效空间留给幼儿;在活动室另一角,教师为幼儿精心布置、创设成一个“小书屋”,在小屋内铺上温馨的地毯,悬挂梦幻中的星星和月亮及幼儿喜欢的各种卡通形象,放置一台录音机,一盘故事磁带,摆放各式各类的童话书籍与画册,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在“童话屋”中倾听、阅读、交流,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