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合集下载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绘画材料投放可多种多样,如蜡笔、水彩笔、水粉颜料、空白纸和添画等,能 力强的可选水粉颜料作画,没有把握的选择蜡笔作画同样可表现主题和内容。
材料投放要注意层次性
01
材料具有可塑性、可探究性,如在大班为幼儿投放了泡沫板和小 钢锯后,有的幼儿把泡沫板锯成块状,当积木搭,有的锯后用牙 签插成小凳子,有的用来当底板,粘贴或插入些手工作品等,充 分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
孩子们并不会按照他们自己的水平来选择适合他们活动的材料的,他们往往只是按 自己对材料感兴趣的程度来选择。
如何引导孩子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区域活动材料,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 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机会呢?
02
针对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
针对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
教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 系到幼儿的活动质量,能使幼儿 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在同化和顺应的 基础上的知识、行为的重新建构过程。
对材料进行灵活调整
01
案例中乐乐要玩玻璃球,但按老 师提供的要求他并不能达到,怎 么办呢?
02
乐乐他通过自我的调整,征求老 师的帮助,降低了要求,达到了 自己的能力范围。
04
材料投放要注意层次性
材料投放要注意层次性
教师需要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和发展目标来开设不同的活动区域,并 投放不同的材料。
大班在科学角投放了电线、电珠、塑料、毛线、电池、手电筒、万花筒 、纸条等材料,促进幼儿探索、尝试和发现材料的内在不同,激发幼儿 对生活中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
针对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
1
中班在美工区投放了纸盒、纸杯、纸绳 、纸盘、彩色纸、瓶盖、毛线、石子、 小棍、果壳、彩泥等,并摆放一些具有 艺术色彩的作品,让幼儿在这个环境气 氛中引发艺术灵感。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非常重要,它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常用的材料投放,以及它们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作用。

首先,塑料积木是非常常见的材料之一、它可以让幼儿通过拼搭、组合和叠加创造出不同的形状和结构。

这种材料培养了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通过塑料积木的使用,幼儿可以学习到基本的几何图形、计数和排序等数学概念,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其次,纸张和绘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

幼儿可以使用纸张、颜料、彩笔等绘画材料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

这种创作过程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绘画也是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观察力的好方法。

幼儿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界、动物、植物等进行绘画,同时也可以通过绘画表达对自己生活经历的理解和感受。

再次,自然材料如沙子、水、小石子等也是区域活动中常用的材料。

幼儿可以用沙子建造城堡、河流等形状,用水进行浇灌、混合和倒水等活动,用小石子进行堆砌和分类等。

这些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

同时,通过接触自然材料,幼儿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妙和变化,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爱护大自然的责任感。

另外,音乐和舞蹈材料也是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可以通过音乐和舞蹈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动作。

提供各种乐器和音乐CD,让幼儿自由地演奏和感受音乐的魅力。

同时,舞蹈会活跃幼儿的身体,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最后,图书和阅读材料也是区域活动中不可或缺的。

幼儿可以阅读各种图书,如绘本、故事书和科普书等。

通过阅读,幼儿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同时,幼儿可以通过阅读与其他孩子分享和讨论自己的体会和想法,促进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总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非常丰富多样,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的独特作用。

它们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开发幼儿的智力和情感。

简述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原则

简述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原则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原则一、概述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区域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而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则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障孩子们能够在安全、健康、有趣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游戏。

二、材料投放原则1. 知识性原则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应当与幼儿园的教学目标相一致,能够引导孩子们进行有益的学习和活动。

投放的材料应当包括有启发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内容,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进行主动的学习探索。

2. 多样性原则投放的材料应当多样化,既要有丰富的内容,也要有多样的形式,能够满足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

可以投放丰富的图书、艺术材料、模型、实物等,满足孩子们在认知、情感、语言、美术等各方面的学习与发展。

3. 开放性原则投放的材料应当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满足孩子们自主选择、自由组合的需求。

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进行自主的活动和探索。

4. 安全性原则投放的材料应当符合孩子们的芳龄特点,避免投放一些尖锐的、易碎的、有毒的或者有伤害性的材料。

要保证投放的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5. 材料更新原则投放的材料应当定期更新,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

由于孩子们的芳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不断变化,过时、陈旧的材料往往会失去吸引力。

需要对投放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更新和调整,保持孩子们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6. 教育性原则投放的材料应当能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投放的材料不仅可以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情感、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结语以上便是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一些原则,这些原则的遵循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学效果,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希望幼儿园教师和管理者能够重视材料投放的原则,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安全、丰富、有趣的学习环境。

扩写部分:7. 可持续性原则在投放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时,应考虑材料的可持续性。

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明细

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明细

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明细1.游戏区域:-拼图:投放各种形状和难度的拼图,既可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手眼协调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认识不同的图案和颜色。

-積木:投放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積木,可以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空间思维和手指灵活性。

-玩具动物:投放各种玩具动物,可以让幼儿模仿动物的行为和声音,培养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

-玩具车辆:投放各种玩具车辆,可以让幼儿模仿车辆的行驶和停靠,培养空间认知和手眼协调能力。

2.戏剧区域:-角色扮演服装:投放各种角色扮演服装,如医生、警察、消防员等,可以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培养想象力和社交能力。

-布偶剧道具:投放各种布偶和相关道具,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编排小剧场表演,培养语言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音乐器乐:投放各种简易的音乐器乐,如小手鼓、木琴等,可以让幼儿尝试演奏,培养音乐感和节奏感。

3.科学区域:-探索工具:投放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探索工具,可以让幼儿观察小细节,培养观察力和好奇心。

-植物和动物标本:投放各种植物和动物标本,可以让幼儿认识不同的物种,培养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实验器材:投放简单的实验器材,如磁铁、电灯泡等,可以让幼儿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培养探索能力和科学思维。

4.美术区域:-绘画工具:投放各种绘画工具,如画笔、颜料、彩纸等,可以让幼儿进行自由绘画,培养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创意造型材料:投放各种创意造型材料,如橡皮泥、黏土等,可以让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培养手工艺术和空间想象能力。

-裁剪和粘贴:投放剪刀、胶水、剪纸等材料,可以让幼儿进行简单的裁剪和粘贴活动,培养手指灵活性和创造力。

5.积木区域:-不同形状的积木:投放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积木,可以让幼儿进行堆叠和搭建,培养空间认知和手眼协调能力。

-运动和平衡积木:投放带有运动和平衡功能的积木,如滑滑梯、桥梁等,可以让幼儿体会到积木的多功能性,培养身体协调能力。

以上是一份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明细,根据幼儿园的具体条件和目标,可以适当增加或调整投放的材料种类和数量。

幼儿园活动区域材料投放实施方案

幼儿园活动区域材料投放实施方案

幼儿园活动区域材料投放实施方案一、目的和背景幼儿园活动区域是孩子们进行游戏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合理的材料投放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组织活动区域的材料投放,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二、实施步骤1. 确定活动区域需求:根据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活动内容,确定不同区域的需求,包括角色扮演区、艺术创作区、科学探索区等。

2. 收集适当资源:与教师团队合作,收集适合不同活动区域的材料,例如角色扮演服装、艺术绘画工具、科学实验器材等。

3. 进行材料分类和整理:根据活动区域的需求,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例如将角色扮演服装按照主题分类,将艺术绘画工具按照绘画类型分类等。

4. 设计材料投放方案:根据活动区域的布局和需求,制定针对每个区域的材料投放方案。

确保每个活动区域都能够提供多种材料选择,满足孩子们的兴趣和探索需求。

5. 定期检查和更新:定期检查各个活动区域的材料状况,及时添加新的材料或替换损坏的材料。

与教师团队保持密切沟通,根据幼儿的需求和反馈,及时更新和改进材料投放方案。

三、注意事项1. 安全性:确保投放的材料符合安全标准,避免使用尖锐或锋利的物品,以防止幼儿意外受伤。

2. 适龄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材料投放。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不适应幼儿发展水平的材料,以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游戏体验。

3. 整洁有序:保持活动区域的整洁和有序,每个材料都应该有明确的存放位置,并定期进行清洁和整理工作。

4. 孩子参与:鼓励孩子参与到材料投放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学习如何选择和使用材料,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我们可以有效地组织幼儿园活动区域的材料投放,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如何科学地投放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

如何科学地投放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

如何科学地投放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是提供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学习环境的重要一环。

科学地投放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全面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科学投放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选择合适的材料投放的材料应该与幼儿的年龄和发展阶段相适应。

可以选择一些颜色鲜艳、质地丰富的材料,如彩纸、泡沫板、布料等,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此外,还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学习目标选择相应的材料,如拼图、积木、玩具等。

二、设置明确的活动区域在投放材料之前,需要为每个活动区域设置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主题。

比如,建立一个创意角,可以放置涂鸦纸、画笔、贴纸等材料,鼓励幼儿进行绘画和贴画;创建一个角色扮演区域,可以放置舞台、服装、道具等,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和戏剧表演。

活动区域的设置应当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合作精神。

三、合理安排材料布局在活动区域投放材料时,需要考虑布局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将材料分类,按照不同的功能和特点放置在不同的区域。

例如,将涂鸦纸、画笔和颜料放置在一起,方便幼儿进行绘画;将积木和拼图放在一起,方便幼儿进行拼装。

同时,需要确保材料的摆放不会造成幼儿之间的冲突或者安全隐患。

四、定期更新和维护幼儿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很强,因此投放的材料需要定期更新和更换。

当幼儿对某种类型的材料感到乏味时,可以考虑替换成其他类型的材料,以激发幼儿的兴趣。

此外,还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材料,确保其完好无损,避免对幼儿的健康产生风险。

五、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和合作投放材料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幼儿的自主探索和合作。

教师应当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但不应过多干预幼儿的行为。

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可能犯错,这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同时,还要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和分享,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团队意识。

六、与课程融合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应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材料的选择和活动区域的设置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既可以获得知识,又可以发展自身的能力。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及指导策略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及指导策略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及指导策略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和指导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投放和指导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和探索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及指导的策略。

1. 创造丰富多样的环境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幼儿园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和器具。

例如,在角色扮演区域,可以提供各种职业的服装和道具;在建构区域,可以提供不同种类的积木和拼图等。

这样,幼儿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游戏和学习。

2. 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阶段在投放材料之前,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阶段。

根据幼儿的喜好和能力,选择适合他们的材料。

例如,如果幼儿对动物感兴趣,可以在科学观察区域放置一些有关动物的书籍、图片和模型。

这样,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和讨论来了解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3. 提供清晰的使用指导每个活动区域都应该有清晰的使用指导,以帮助幼儿正确使用材料。

例如,在绘画区域,可以标明颜料的使用方法和清洗指导。

这样,幼儿可以学会正确使用材料,并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安全意识。

4. 鼓励合作与分享在投放材料时,教师应该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和分享。

例如,在搭建积木的活动中,可以鼓励幼儿共同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一个作品。

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幼儿学会分享自己的玩具和材料,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友善意识。

5. 提供引导和激发探索投放材料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和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挑战,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和思考。

例如,在科学探索区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者观察任务,引导幼儿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6. 定期更新和调整材料为了保持活动区域的新鲜感和吸引力,教师应该定期更新和调整材料。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定期更换活动区域中的材料和器具。

这样,可以给幼儿带来新的挑战和学习机会。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和指导策略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丰富多样的材料、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阶段、提供清晰的使用指导、鼓励合作与分享、提供引导和激发探索、定期更新和调整材料等策略,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和探索能力。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4、多样性原则。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应尽可能提供多种类型的材料,以满足 幼儿不同的兴趣和需求。例如,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的积木、拼图、绘画工具等 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操作;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的书籍、绘本等让幼儿通 过阅读拓展知识面。
5、针对性原则。区域活动的目的是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教师在投放材料 时,应针对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例如,对于喜欢音乐的幼儿, 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的乐器和音乐材料;对于喜欢绘画的幼儿,可以提供各种绘 画工具和画纸等。
三、材料投放的探究性
具有探究性的材料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在选择材料时, 可以选择一些能够引发孩子探究的材料,如各种拼图、积木、磁力片等。这些 材料不仅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四、材料投放的安全性
在选择区域活动材料时,安全性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所有投放到区域中的材 料都必须是无毒、无害、无异味的,同时也要避免有过于尖锐的边角或容易脱 落的小部件。此外,对于一些需要加热或消毒的材料,也必须明确标注使用说 明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孩子的安全。
一、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在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时,首先要明确每个区域的活动目的,根据目的来选择和 投放材料。例如,如果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那么可以投放各种手工材 料和工具;如果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可以投放各种故事书和 角色扮演道具。
二、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和兴趣都是不同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时,需要考虑孩子的 差异性,做适合 他们年龄段的材料,同时在同一个区域里,也可以投放不同难度层次的材料, 以满足不同孩子的发展需要。
三、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要注 意适宜性有效性
首先同种区域材料注意功能差异由于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存在着差异性, 因此同种活动区域的材料要注意提供的量与质方面存在差异性和层次性,以适 应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如美工区内提供的泥工材料,要考虑提供各种软硬度 不同的泥土;大小不同的模具;有实心的和空心的各种形体等,以满足不同水 平幼儿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摘要:区域游戏是幼儿在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儿童的兴趣、需要而创设的、具有操作性、探索性的环境中,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以个别化或小组的方式自我探索、学习,在动手实践中与材料相互作用,利用和积累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材料投放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材料投放的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结合区域游戏中一个活动案例,我们在材料投放时更注重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注重层次性,注重游戏材料的灵活性。

随着《纲要》的贯彻落实,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区域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幼儿教师的重视,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动的表现机会,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并将其的潜能激发出来。

作为幼教工作者,如何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是值得我们当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总会发现,孩子们并不会按照他们自己的水平来选择适合他们活动的材料的,他们往往只是按自己对材料感兴趣的程度来选择。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区域活动材料,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机会呢?一、针对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教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活动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

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

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参加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眼花,一会儿拿这个玩玩,一会儿拿那个玩玩,只学会了拿起一物,摆放片刻,另换一物,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

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

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和发展目标开设不同的活动区域,活动区内容不同,投放的材料也不同。

为此,教师根据活动区不同的教育功能和我们所分解的不同的材料层次,投放不同材料,切实促进幼儿的发展。

如大班在科学角投放了电线、电珠、塑料、毛线、电池、手电筒、万花筒、纸条等材料,促进幼儿探索、尝试和发现材料的内在不同,激发幼儿对生活中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

中班在美工区投放了纸盒、纸杯、纸绳、纸盘、彩色纸、瓶盖、毛线、石子、小棍、果壳、彩泥等,并摆放一些具有艺术色彩的作品,让幼儿在这个环境气氛中引发艺术灵感,使幼儿在制作、绘画、捏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小班在娃娃家投放了小床、衣服、生日蛋糕、图书等,每个幼儿都玩得那么投入,合作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小班在建筑区投放了各种不同形状、颜色的大纸箱,并在建筑区的分隔物上粘贴形状各异的建筑图片,幼儿在搬弄、摆放、围拢、堆高的过程中,发展了小手的灵活性和空间知觉,提高了建筑的能力。

为各个活动区投放不同的材料,更加激起了幼儿游戏的兴趣,他们在游戏情景中操作,在合作中学习、探索,在玩中成长。

除了教师有目的地准备材料外,还要引导幼儿根据需要,通过自己动手、取得家长的帮助去获得需要的材料。

如幼儿对自己没玩过的玩具很感兴趣,就建议他们把家里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这样一个令幼儿留恋忘返的玩具区就可形成了。

二、对材料进行灵活调整游戏案例:小班生活区域活动中,我们增加了新的材料------喂娃娃。

根据孩子们不同的能力,我们分别提供了纸团、花生和玻璃球,让孩子们用相同粗细的筷子尝试从一个碗夹到另一个相同高度的“娃娃嘴中”(用纸盒做的各种纸娃娃)。

孩子们对新的材料很感兴趣,都想来玩一玩。

早晨来园之后,乐乐最先来到了生活区,他一眼就看到喂娃娃还没有人玩,于是就端出了操作材料,但乐乐选择的是三种当中最难得一种玻璃球这个最高层次玩了起来。

在班上,乐乐的动手能力相对有些弱,他试了好几次,怎么也夹不起来。

我在边上看了约有几分钟,看他老是夹不起来,于是就走过去,蹲下来轻轻地对乐乐说:“乐乐,你试试夹纸团好吗?”乐乐抬头看看我,摇摇头说:“不,我就是要玩玻璃球。

”我又劝了他好一会,想转移他的注意力,可是一直没有效果,乐乐坚持要玩玻璃球。

没办法,我只能手把手地教他夹,可是还是不行。

乐乐的动作是对了,但手不灵活,用力的方法不对。

就这样,我们夹了好一会儿,乐乐忽然抬头对我说:“张老师,你给我一个调羹吧!调羹我会舀的。

”我听了,心里咯噔一下,心想:给不给他呢?如果给他调羹,就没有按要求进行活动,材料提供的目的达不到。

而且,给了乐乐调羹,其他的孩子也会要,这可怎么办呢?回头又一想:现在孩子的兴趣在玻璃球上,因此,他不会去考虑换材料,可也不能老是让乐乐坐着呀?于是我从“娃娃家”里借来了一个很小很小的调羹,交给乐乐。

乐乐拿到调羹就开始舀起来。

一开始是一颗一颗地舀,接着就是两颗两颗地舀,在两颗的时候,他得意地抬头看着我说:“张老师,你看!”第二天,区域活动开始了,只见乐乐选择了第一个层次——夹纸团,慢慢地夹者,他的动作比较准确,夹地很专心。

有时,我们往往太执着于自己的预定目标,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需要,顺着孩子一些,也许会出现另一番天地。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在同化和顺应的基础上的知识、行为的重新建构过程。

案例中乐乐要玩玻璃球,但按老师提供的要求他并不能达到,怎么办呢?乐乐他通过自我的调整,征求老师的帮助,降低了要求,达到了自己的能力范围。

同时,他也在给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提高自己舀的难度,这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

在第二次区域活动的时候,乐乐自然而然的选择了适合自己能力的材料进行活动。

在这个案例中,正是因为后来我们尊重了乐乐的已有发展水平、能力和经验学习方式,及时地为孩子调整了操作材料,才使乐乐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兴趣的满足,使他第二次的尝试逐步得到提高。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给他调羹对不对?一开始,当乐乐选择最高一个层次时,我们都看的出来,乐乐并没有想到自己会不会夹玻璃球,他只是想玩玻璃球。

当我们极力地想转移他的注意力时,乐乐还是在盯着他的玻璃球,这时,乐乐的注意力、兴趣点全被玻璃球吸引了。

当乐乐夹来夹去还是不行时,他尝试了第一次地自我的调整,对我提出要用调羹的要求。

这时,乐乐经过尝试已经了解到了自己还不会用筷子来夹玻璃球,这个要求自己达不到,但此时他很想玩玻璃球,怎么办呢?于是他想到了自己会用调羹,就向老师提出要用调羹的要求。

这时是他自己在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当时我们觉得十分矛盾,因为,我们心中的即时目标是固定的。

在经过一阵挣扎后,我们最终选择了尊重他,给了乐乐调羹,满足了他这时的需要。

在随后的活动中,乐乐进行了第二次的自我调整,他尝试用小调羹一次舀两个玻璃球。

并在第二天尝试了第一个层次的活动。

到这时,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三、材料投放要注意层次性因为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为了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要,我们在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

如:在小班的撕纸区内,投放难易不同的各种图纸,有直线图铅笔、柳条、小房子,曲线图苹果、梨、小手等,纸的厚度也各不相同:有新闻纸、报纸、卡纸等,这样可满足各类幼儿的需要。

再如绘画材料的投放,也可多种多样,蜡笔、水彩笔、水粉颜料,空白纸,添画等,能力强的可选水粉颜料作画,没有把握的选择蜡笔作画同样可表现主题和内容。

其次,一种材料可有不同层次的使用方法,即材料具有可塑性、可探究性,如:在大班为幼儿投放了泡沫板和小钢锯后,有的幼儿把泡沫板锯成块状,当积木搭,有的锯后用牙签插成小凳子,有的用来当底板,粘贴或插入些手工作品等,充分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

另外,投放材料不是一次性完成,而是要根据幼儿游戏的水平、游戏的需要,随着目标的递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投放。

如:在结构区,开始投放一些大型积塑让幼儿拼插、搭建,接着可投放一些木板海绵块,暗示幼儿混合使用材料,过一段时间后,又可投放一些纸盒、易拉罐等,鼓励幼儿综合运用多种材料,搭建有主题内容的物体,这样随着材料的添加,逐渐提高对幼儿的目标要求,使幼儿不断提高构建水平,培养合作意识。

再如:接亮灯泡。

第一次投放材料:教师给幼儿每人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和一根电线,试着找出接亮电灯泡的方法。

第二次投放材料:教师增加一根电线。

用一节电池、两根电线接亮灯泡。

第三次投放材料:不出头的导线或两头有塑料绝缘层的电池进行尝试。

第四次投放材料:增加2节、3节电池。

得出电池的多少会改变亮度,但电池增加到5节,灯泡钨丝就会损坏。

第五次投放材;木片、金属片、塑料片、曲别针、纸片。

幼儿通过探索会发现什么材料导电,什么材料不导电。

在幼儿获得了上述经验后,让幼儿观察电工用具的把手、电线的包皮是什么材料做的,进而理解导电与安全措施。

在对材料的投放时我们还注意:一是要根据各年龄班特点投放相适宜的游戏材料。

小班一般多投放一些形象逼真、成形的材料,这样可帮助幼儿确定游戏主题,发展游戏情节。

中大班可多投放一些半成品、废旧物品和自然材料,供幼儿发现创造。

二是保持熟悉材料与新奇材料之间的平衡。

新奇材料具有探究性,激发幼儿游戏欲望,同时,使新奇材料与幼儿原来熟悉的材料相互碰撞、结合,使游戏内容更加丰富。

三是通过不断重组材料,拓宽材料有限的使用空间,不定期地各个区角的材料重新组合、搭配,引发幼儿更多地游戏行为。

如:将原来分别投放在不同区域的橡皮泥、牙签、卡纸等放在一起,使幼儿尝试新的游戏玩法,有的幼儿用这三种材料做成小鸡,有的做成汉堡包、有的做成小树等,四是发挥让材料说话的功能,教师可做一些半成品给幼儿以稍微的提示、启发,引起幼儿兴趣并进行游戏。

区域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是息息相关的,我们教师应该成为一名有心人,选择和投放适宜的区域材料,最大程度地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积极主动愉快地表达和表现的愿望,让材料和幼儿互动,使幼儿的能力不断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幼儿园游戏课程模式》3.《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