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不同施肥方法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不同施肥方法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河南农业2021年第4期采用等行距、等株距机播,每667 m 2播种量2 kg,行距60 cm,株距27 cm,每667 m 2种植密度为4100株。

(三)试验设计试验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1个小区,3次重复,试验地田间管理与大田相同。

处理1(T1):常规施肥,50%普通尿素作基肥,剩余50%于大喇叭口期进行追肥。

每667 m 2施肥量N 16 kg、P 2O 5 6 kg、K 2O 10 kg。

处理2(T2):与T1等氮的缓释肥料,磷肥、钾肥与常规施肥一致。

处理3(T3):每667 m 2减施20% T1氮肥用量的缓释肥12.8 kg,磷肥、钾肥与常规施肥一致。

3个处理施用缓释尿素及磷肥、钾肥在整地时全部一次性作基肥施入,旋耕入土,以后不再追肥。

磷肥、钾肥施用量均一致,每667 m 2施16%过磷酸钙计10;T3千粒质量增长1.61%,计6.3 g,T2降低2.07%,计8.1 g。

玉米籽粒产量受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等因素影响。

研究表明,不同条件下,随着施肥量增加,穗粒数呈先增后减趋势。

如郭萍研究发现,普通尿素配比75%的控释尿素一次性基施可增产,随控释尿素比例的增加,穗长、穗粗、穗粒数和百粒质量等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

山东省土壤肥料总站 刘翠先众德肥料(烟台)有限公司 王其选 张灵芝36863896T2T3383.6398.0558.9601.7表2 不同处理玉米生物学性状统计TURANG FEILIAO YU NONGTIAN JIESHUI土壤肥料与农田节水河南农业2021年第4期1.熏烟法。

熏烟法是当寒潮将要来临时,根据风向、地势、面积设堆,在气温降到2 ℃左右时点燃干草、谷糠等使之形成烟雾,这样既可防止热量扩散,又可使茶园升温。

霜冻发生期能够借助烟幕防止土壤和茶树表面失去大量热量,起到“温室效应”的作用。

因为霜是夜间辐射冷却时形成于物体或植物表面的水汽凝结现象,烟的遮蔽可使地面夜间辐射减少。

施肥模式对春玉米和小白菜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施肥模式对春玉米和小白菜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u 觎 Ag iu t r lU iest , h n s a 4 0 2 , R n r l a n v ri C a g h 1 1 8 P c u y
Ab t a t I r e t epoe n o t m etiig s r c : n od r o x lr a pi mu frizn mo e h t o l h l co ih- il n q ai ,f l l d ta cud ep rp hg yed a d u l y i d t e
o p i gM az n c i e ssL. fS rn iea d B. h n n i
HUANG a , T o RONG a g mi, I a g ZH Xin - n L U Qin , ANG -pn , E Gu- in PENG in we Yu ig XI ixa , Ja - i
摘 要 : 了寻找一种使作物高产优质 的施肥模式 , 为 采用大 田小 区试验方法 , 在洞庭湖地 区研究 了 7 种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
和小白菜 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 与不施肥对照相 比,0 2 %的沼肥和 3 %的堆肥 2 0 种施肥模式 均可显著改善春玉米 和小 白菜的农艺性状 ,分别使春玉米产量提高了 6 . 9 %和 7 . 3 3 %, 蛋 白含量提高 了 4 . 0 粗 21 %和 3 . 6 %,粗 淀粉 含量提高 了 1. 5 2 %和 9 9 %; . 同时分别使小 白菜产量提高 了 9 . 6 8 %和 17 %, 。 3 0 . V 含量提高 了 4 . 8 8 %和 6 . 可溶 性糖含量提高 了 2 . 4 7 %, 5 6 %和 4 . 3 0 %。因 8
湖南农业科 学
2 1 ,3 :6 4 0 0 ( )4 ~ 9

不同施肥措施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评价

不同施肥措施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评价

不同施肥措施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评价玉米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人类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施肥作为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措施之一,对玉米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表现具有显著影响。

本文将对不同施肥措施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评价。

一、氮肥施用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氮是玉米生长所需的主要养分之一,适量的氮肥施用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

研究表明,适宜的氮肥投入可增加玉米单株光合作用强度,改善叶片衰老速度,提高玉米籽粒充实度和籽粒产量。

然而,高氮肥用量过程中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增加玉米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玉米品质等。

二、磷肥施用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磷是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元素,适宜的磷肥施用可以增强玉米的根系活力和抗逆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研究表明,适量的磷肥施用可以显著提高玉米幼穗数、玉米单穗籽粒数和产量。

此外,磷肥施用还能够提高玉米的糖分含量和品质,增加产量的同时提高玉米的经济效益。

三、钾肥施用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钾是玉米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不可或缺的养分元素。

适宜的钾肥施用可以增加玉米光合作用强度,提高玉米叶片的保水能力,减少蒸腾作用,从而改善耐旱性,增加玉米产量。

同时,钾肥施用还能够提高玉米籽粒的营养价值和品质,增加维生素和蛋白质的含量。

四、有机肥施用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有机肥是一种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的良好肥料,对于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有着显著影响。

有机肥施用不仅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还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玉米的养分吸收效率。

因此,适宜的有机肥施用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综上所述,施肥措施对于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有着显著的影响。

适宜的氮肥施用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对玉米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磷肥施用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钾肥施用能够增加玉米产量并提高营养价值,提高农作物的耐旱性。

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充分的施肥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很多研究表明,不同的施肥量会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产生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

而施肥是玉米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施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1. 施肥对玉米生长的促进作用施肥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氮磷钾是玉米生长过程中必需的养分元素,适当的施肥可以提供这些养分,促进玉米的生长。

特别是氮肥对玉米的生长影响最为显著,适量的氮肥可以促进玉米的叶片生长,增加叶面积,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提高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促进玉米的生长。

2. 过量施肥对玉米生长的负面影响过量的施肥对玉米生长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过量的氮肥会导致玉米植株过度生长,延长生长期,使得玉米植株在开花结果阶段的养分转移减少,影响产量的形成。

过量的氮肥还会导致土壤酸化,对土壤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减少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降低土壤肥力。

三、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1. 适量施肥对玉米产量的提高研究表明,适量的氮磷钾施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

适量的氮肥可以提高玉米的籽粒产量,适量的磷钾肥可以增加籽粒的质量,提高玉米的产量。

适当的施肥不仅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还可以改善玉米的品质,提高其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结论施肥量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适量的施肥可以提高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改善玉米的品质,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过量的施肥也会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玉米的需肥特点,科学施肥,以提高玉米的产量,改善土壤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2022年第1期农艺学摘要为明确玉米氮、磷、钾肥的最佳施用量,开展了氮、磷、钾肥不同配比对玉米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试验。

结果表明,在桦甸地区土壤状况下,种植玉米先玉335,确保实际收获密度为5.64万株/hm 2,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180、70、80kg/hm 2,玉米生产能够达到最高产量。

关键词玉米;施肥方式;生长发育;产量中图分类号S513;S14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2)01-0006-02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2.01.0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于晶1郑在环1于慧玲1张凤喜2马凤利3方向前4*(1桦甸市桦郊乡综合服务中心,吉林桦甸132400;2桦甸市园艺特产技术推广中心,吉林桦甸132400;3敦化市官地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敦化133700;4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氮、磷、钾肥是玉米生长必需的养分,合理配合施用氮、磷、钾肥,可使玉米获得较高的产量[1-2]。

要获得最高产量和最大产值,就应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以满足玉米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

根据桦甸市多年多点的“3414”肥料试验,为了保证肥料配方结果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配方肥料批量生产和大面积应用的风险[3-4],开展了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期为该区域玉米生产达到高产优质高效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点在桦甸市桦郊乡大龙村大龙社,地理位置为东经126°75′96″,北纬42°93′68″,海拔高度为278m 。

土壤类型为暗棕壤,土层厚度<30cm 。

土壤有机质30.1g/kg ,pH 值4.9,碱解氮300mg/kg ,有效磷97.2mg/kg ,速效钾140mg/kg 。

不同施肥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的影响

不同施肥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的影响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高低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养分对提高玉米产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对玉米生长、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器官建成和源库关系等影响显著,但是由于土壤养分含量较低,不能满足玉米高产的需求,因此必须通过施用肥料来满足作物生育对养分的需求[1]。

但是由于施肥方式不当导致氮素释放时间和强度与作物需氮规律不吻合,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容易损失,导致肥料利用率低下,生产成本增加,最终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对农田生态系统构成威胁。

因此寻找合理的肥料施用模式和方法,是保障玉米产量和农田持续发展的关键[2]。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一炮轰”施肥方式造成前期营养过量和后期营养不足问题,后期追肥不当又造成人工成本增加,增加经济投入等问题。

因此,探索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省生产成本一直以来都是研究者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施用有机肥,克服了化肥养分单一,供肥不平衡的问题,既能够调控作物生长、改善产品品质,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用量和有利于平衡施肥,具有较好的土壤改良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植物的性状和品质[3]。

王冰清等[4]研究发现,化肥配施有机肥可以提高番茄、黄瓜和甘蓝的产量和营养品质。

周莉华等[5]研究表明,生物有机肥能够促进小麦生长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王站付等[5]研究表明,在常规施肥减量20%的基础上,适当增施有机肥,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利于植株氮养分含量的积累。

杨旸等[6]研究表明,有机肥部分代替化肥对玉米生长促进作用明显,且提高玉米光合特性的效果较明显,能提高玉米的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

因此本试验研究不同肥料施用处理对玉米产量及玉米田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合理施肥,增加生产效益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田位于永胜县程海镇季官村委会小营村小组,地势平坦、向阳、排灌方便。

1.2 试验材料供试品种为中单808。

有机肥:有机质≥45%,总养分(氮-磷-钾)≥5%。

氮:以金沙江牌尿素为氮源,含纯N以46%计算。

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一篇范文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施肥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手段,然而,不同的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和土壤酶活性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了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一、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1. 单一施肥模式单一施肥模式主要包括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两种。

化学肥料虽然能够快速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但过量施用会导致土壤板结、环境污染等问题。

有机肥料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但其营养元素释放缓慢,不利于快速提高玉米产量。

2. 复合施肥模式复合施肥模式是将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相结合,以达到提高玉米产量和改善土壤环境的目的。

复合施肥可以充分发挥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的优点,互补不足,有效提高玉米产量。

3. 精准施肥模式精准施肥模式是根据土壤肥力和玉米需肥规律,科学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间,以提高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率。

精准施肥模式有利于减少肥料浪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玉米产量。

二、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1. 单一施肥模式单一施肥模式下,化学肥料的过量施用会导致土壤酶活性降低,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有机肥料的施用则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2. 复合施肥模式复合施肥模式下,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的合理配比可以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

研究表明,复合施肥模式下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单一施肥模式。

3. 精准施肥模式精准施肥模式有利于保持土壤酶活性的稳定,避免因过量施肥导致的土壤酶活性降低。

同时,精准施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土壤生态环境的维持。

第二篇范文“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但施肥并不是简单地越多越好,不同的施肥模式对庄稼的产量和土壤的质量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不同的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施肥技术对玉米产量及粮食品质的影响

不同施肥技术对玉米产量及粮食品质的影响

不同施肥技术对玉米产量及粮食品质的影响摘要:施肥在农业生产当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对农作物的品质以及产量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玉米作为一种高产量的农作物,对于化肥的依赖性更是不言而喻的,合理的施肥技术失去保障玉米生产的关键因素。

本文主要就对玉米的施肥特点进行了阐述,然后指出来不同施肥技术对玉米产量及品质所带来的影响,有效地去提高玉米的产量及品质。

关键词:不同施肥技术;玉米产量;品质;影响施肥是提高玉米产量当中的重要因素,在随着近几年玉米产量的不断增高,土壤供肥力以及施肥技术对于玉米产量的影响也逐渐突出,要想去对玉米的产量进行进一步提高,就应该对化肥的适用种类以及技术进行严格的要求。

因此来说,对施肥技术对玉米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进行分析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玉米需肥的特点玉米在各个时期的施肥量以及种类的规定都是有所不同的。

在萌芽初期,玉米对化肥的需求量通常都是比较小,而在伴随玉米的持续生长过程中,玉米对于化肥的需求量会随种植株扩大而提高,特别是在玉米步入了拔节期和开花期时,对化肥的需求量往往是较大的。

其主要原因在于该时期为玉米的营养生长与生殖并进的阶段,需要大量的化肥来为玉米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而当玉米处于发育后期时,对化肥的需求量就比较小。

此外,由于玉米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对各种微量元素化肥的需要量也是不同的。

当玉米处于萌芽期,由于植株内存在着大量的肥料,所以这种时候对于化肥的需求量也就相对小,而在进一步发展流程中,由于玉米所必需的养分物质逐步变多,因此对化肥的需要量也随之增大;而磷素化肥在土壤中的发挥速率也较慢,所以,在对玉米实施磷肥时,一般可采取基肥和种肥的形式,特别是在玉米发展中期时,对磷素化肥的需求量是最高的,占据了整个生育周期需求量的62%-65%;但对钾肥而言,主要是在玉米的发展中前期时需求量较大,达到了整个生育期需求量70%以上,在进入到乳熟期之后才实现了对钾肥的全面吸收,所以,在对玉米进行钾肥处理过程中,要注重选择合适的形式,同时也要及时施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9-09-17T11:28:34.07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作者:朱艺
[导读] 为确定春玉米最佳肥料施加方式,本文以常规春玉米施肥模式为参照,综合分析了常规施肥+有机肥穴施、常规施肥+钾肥穴施、常规施肥+有机肥穴施加等方式对春玉米生物学特性(干物质积累)、产量的影响。

茂名市茂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为确定春玉米最佳肥料施加方式,本文以常规春玉米施肥模式为参照,综合分析了常规施肥+有机肥穴施、常规施肥+钾肥穴施、常规施肥+有机肥穴施加等方式对春玉米生物学特性(干物质积累)、产量的影响。

最终结果得出常规施肥+有机肥穴施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苗期、拔节期、成熟期、抽雄期春玉米植株茎叶干重及产量。

关键词:施肥模式;春玉米;生物学特性;产量
前言
春玉米主要指春季播种的玉米,又可称之为早玉米。

春玉米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北部、东北及西南丘陵山区,具有苗期生长缓慢、穗位低、基部节间较短、植株强壮、抗倒伏能力强、单株产量高、果穗大等优良特点。

为获得较高的春玉米品质及产量,除选配良种以外,采用合理的肥料施加方式也非常重要。

因此,本文探究了不同肥料施加方式对春玉米生物学特性、产量影响。

具体如下:
1 基于春玉米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肥料施加试验设计
1.1试验地区概述
本次试验与2019年在茂名市茂南区某镇进行,土壤为黑色土壤。

试验前期耕作层土壤基础养分性状为速效氮82.5mg/kg、有效磷
5.25mg/kg、有机质2.25g/kg、速效钾49.8mg/kg[1]。

耕作层PH值为5.8。

试验地属于干燥性大陆季风干燥气候,年均温在12.7℃~13.7℃之间,全年可照时数在4432h左右,无霜期为200天,年均降水量为581.1~693.1mm,年蒸发总量为1927.3mm。

全面受高空气流影响,平均风速为1.70m/s~3.50m/s。

1.2试验过程设计
本次试验设置四个模块。

第一个模块为常规施肥+有机肥模式;第二个模块为常规施肥+钾肥模式;第三个模块为常规施肥(即华北当地施肥)模式;第四个模块为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穴施模式。

试验用玉米品种为天塔212,于当年03月28日播种,每一个试验模块设置九十八个穴,每一个穴播种两粒玉米种子。

在玉米种子出苗之后选择一株进行定苗处理。

2 基于春玉米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肥料施加试验过程
2.1施肥操作
首先,在常规施肥+有机肥模式中,选择磷、钾、氮复合肥(25/25/50)与土杂肥。

每千克土杂肥内含有氮元素0.56g,磷元素0.45g及有机质4.23g、钾元素0.76g。

每公顷需施加肥料量为2250kg。

整地前一次性施加完毕,整地后均匀开穴撒施[2]。

其次,在常规施肥+钾肥模式中,选择磷、钾、氮复合肥(25/25/50)与氯化钾肥料,每公顷施加肥料量为225.0kg,整地前一次性施加,整地后均匀开穴撒施。

再次,在常规施肥模式中,主要采用磷、钾、氮复合肥,三者比例为
25/25/50,每公顷施肥量为750.0kg。

全地层均匀撒施。

最后,在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穴施模式中,选择磷、钾、氮复合肥(25/25/50)与“长缘”生物肥。

每克长缘生物肥含有0.20*108个活菌,有机质含量占330.0%,氮磷钾总养分含量在8.2%左右。

每公顷肥料施加量为5210kg。

整地前一次性施加基肥,整地后采用穴施法,一次性施加。

随后进行播种。

在上述肥料施加方式应用基础上,在05月20日,每公顷追施145kg尿素。

其余栽培管理方式与对照组不变。

2.2结果测定
本次结果测定主要包括株高测量、籽粒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叶面积及干物质测定三个模块。

首先,在株高测量时,随机选择苗期、抽雄期、拔节期、成熟期12株春玉米,对其株高进行测量,并计算株高均值[3]。

其次,在籽粒产量构成因素分析时,主要是在春玉米籽粒成熟期,统计上述四个处理模块春玉米植株数量,对其穗位高度进行测量。

并随机抽取12穗,在室内试验环境中对穗粗、穗长、穗行数、穗粒数、秃尖长度、籽粒干重等数据进行进一步测量。

最后,在上述各模块处理区域内随机抽取三株植株,对春玉米植株单株叶长、宽进行计算。

并对叶面积进行计算(即长、宽、0.75乘积)。

随后将试验样品植株划分为叶片、根系、茎部等几个模块。

在105℃下进行0.5h杀青处理。

随后在80.0℃下烘干至恒定重量,对试验样品单株干物质累积量进行测定。

3 基于春玉米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肥料施加试验结果分析
3.1不同施肥方式对春玉米株高影响
通过对上述四个模块处理方式下春玉米株高进行分析,可得出在各处理方式在春玉米植株出苗时期、拔节时期无显著差异。

而在抽雄时期,常规施肥+有机肥处理模式(255.63cm)明显高于其他肥料施加模式,其次为常规施肥+钾肥(252.32cm)、常规施肥+生物肥(250.00cm),而常规施肥模式下春玉米植株高度为201.32cm。

表明常规施肥+肥料穴施加方式远高于常规施肥方式[4]。

同理,在成熟期对春玉米植株高度进行分析,得出成熟期常规施肥+有机肥穴施模式高于其他处理模式11.86cm。

3.2不同施肥方式对春玉米植株产量影响
由表2数据可知,各处理春玉米单株叶面积首先持续上升,随后稳步下降,在抽雄期达到最佳值(56289.23±5021.10g/株)。

各处理方式叶面积最大为常规施肥+有机肥穴施加,最小为常规施肥模式,其次为常规施肥+生物肥穴施、常规施肥+钾肥穴施。

4.总结
综上所述,磷肥、钾肥、氮肥是春玉米种植期间主要肥料施加类型,在施加足够的底肥的基础上,只有合理调整磷肥、钾肥、氮肥施加比例,才可以保证春玉米作物产量及品质。

因此,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在春玉米种植期间,种植人员应优先选择常规施肥+有机肥穴施或者常规施肥+钾肥穴施加的方式,保证最佳肥料施加效益。

参考文献
[1]肖小平,唐海明,汤文光,等.不同施肥模式对南方红壤旱地春玉米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6,21(8):19-26.
[2]王爱根,庞建军,全庆红.涿鹿县测土配方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8(1):30-30.
[3]郭天文,谢永春,张平良,等.不同种植和施肥方式对旱地春玉米土壤水分含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5,29(5):231-238.
[4]司政邦,李军,周婷婷.耕作与施肥模式对渭北旱塬春玉米田蓄水保墒与玉米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6,34(2):24-
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