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法1
八种含酸废水处理方法

八种含酸废水处理方法
1.生化法处理含酸废水:通过生物菌群的作用,将含酸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达到净化目的。
2. 中和法处理含酸废水:将含酸废水与碱性物质进行反应,中和掉废水中的酸性物质,使得废水呈现中性或碱性。
3. 蒸馏法处理含酸废水:利用蒸馏原理,将含酸废水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质分离,得到酸性物质的纯净水。
4. 离子交换法处理含酸废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的作用,将废水中的酸性离子与树脂中的碱性离子交换,使废水中的酸性物质被去除。
5. 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含酸废水: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酸性物质吸附在活性炭上,达到净化目的。
6. 膜分离法处理含酸废水:通过膜的分离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酸性物质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水和酸性物质。
7. 化学沉淀法处理含酸废水:将含酸废水中的酸性物质与沉淀剂反应,形成沉淀物,从而去除废水中的酸性物质。
8. 氧化法处理含酸废水:将废水中的酸性物质与氧化剂反应,氧化掉有害物质,达到净化目的。
- 1 -。
中和反应实验操作方法

中和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通常涉及将酸与碱混合以产生盐和水。
这是一个典型的酸碱反应。
在实验室进行中和反应时,通常会执行以下基本步骤:准备工作:1. 选择适当的酸和碱:比如盐酸(HCl)和氢氧化钠(NaOH)。
2. 准备实验设备:量筒、烧杯、滴定管、滴定架、磁力搅拌器、pH计或pH试纸等。
3. 佩戴安全装备:实验室安全眼镜、实验服和手套。
实验操作:1. 准确测量:使用量筒准确测量一定体积的酸溶液,然后倒入烧杯中。
2. 准备碱液:在另一量筒中准确测量碱溶液的体积,或者将固体碱溶解在水中制备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3. 设置滴定装置(如果使用滴定法):将碱液装入滴定管,并记录初始读数。
4. 调整pH检测:设置pH计或者准备pH试纸以便于检测pH。
5. 滴定/混合:如果是滴定实验,缓慢地将碱液加入含有酸的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溶液,并且观察pH的变化。
如果是简单中和,直接将两种溶液缓慢混合,并搅拌。
6. 观察变化: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果有指示剂的话)和pH变化。
7. 确定终点:当溶液的pH接近7时(对于强酸和强碱的中和),中和反应接近终点。
如果使用指示剂(如酚酞),当颜色变化并保持不变时,表明反应已经达到终点。
8. 记录数据:记录滴定结束时滴定管的读数,计算消耗的碱液体积。
9. 清理:实验完成后,妥善处理所有化学品,并清洁实验器材。
数据处理:1. 计算:根据酸和碱的摩尔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出反应物的摩尔数。
2. 反应方程式:写出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配平。
3. 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反应是否完全进行,以及是否存在操作上的误差。
安全注意事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避免酸或碱直接接触皮肤或眼睛。
实验后应立即清洗受污染的区域。
实验结束后,将所有废弃物按照实验室的废物处理指南进行处理。
请注意,这是一个简化的中和反应操作指南。
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和条件,步骤可能有所变化。
始终遵循贵实验室提供的具体指南和安全规程。
硫化氢去除方法

硫化氢去除方法以硫化氢去除方法为标题,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硫化氢去除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硫化氢,提高空气质量和环境安全性。
一、物理方法1. 通风换气:通风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物理去除硫化氢的方法。
通过增加空气流动,将含有硫化氢的空气排出,从而降低硫化氢浓度。
在封闭空间中,可以通过设置通风设备或打开窗户实现通风换气。
2. 吸附剂:吸附剂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去除硫化氢的方法。
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氧化铁、氧化锌等。
这些吸附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可以将硫化氢分子吸附在表面上,从而达到去除硫化氢的效果。
二、化学方法1. 氧化法:氧化法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去除硫化氢的方法。
常用的氧化剂包括氯气、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
这些氧化剂可以与硫化氢反应生成无害的硫酸盐或硫酸,并释放出氧气。
氧化反应可以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
2. 中和法:中和法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去除硫化氢的方法。
常用的中和剂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
这些中和剂可以与硫化氢反应生成无害的硫化钠或硫化钙,并释放出水。
中和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三、生物方法1. 微生物降解:微生物降解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去除硫化氢的方法。
通过引入特定的硫化氢氧化菌,可以将硫化氢转化为硫酸盐或硫酸,并释放出水。
这些硫化氢氧化菌可以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和繁殖,从而实现硫化氢的降解。
2. 吸附菌剂:吸附菌剂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去除硫化氢的方法。
常用的吸附菌剂包括硫杆菌、硫酸还原菌等。
这些吸附菌剂可以吸附硫化氢分子并转化为硫酸盐或硫酸,从而实现硫化氢的去除。
硫化氢的去除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结合多种方法进行处理,以达到去除硫化氢的效果。
同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处理设备和操作条件,确保安全和环保。
乳酸钙的制法

乳酸钙的制法
1、发酵法
以碳酸钙为中和剂进行乳酸发酵,用石灰水中和发酵液后经二次结晶,直接生产乳酸钙。
发酵原料可用大米糊化糖化液或米粉(玉米粉)双酶水解液,具体参考乳酸发酵。
2、中和法
在50%的成品乳酸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钙或氧化钙进行中和反应,然后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再经冷却结晶、分离、干燥得成品。
此法工艺简单,但成本较高。
2C3H6O3+Ca(OH)2→(C3H5O3)2Ca+2H2O
3、大米经高压糊化,用水稀释冷至50-53℃,接入黑曲霉菌和德氏乳酸杆菌,发酵得到代谢产物乳酸,然后加入磷酸钙中和,得到粗乳酸钙,最后再进行精制,或者用碳酸钙中和稀乳酸液,再将溶液蒸发而制得。
精制过程是利用氯化镁和氢氧化钙作用生成的氢氧化镁,它有凝聚作用的性质,使发酵液中的部分杂质和蛋白质凝聚后除去,然后经真空浓缩,结晶,精制而得乳酸钙。
中和试验

中和试验中和试验是病毒或毒素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失去对易感动物的致病力的试验方法。
所属分类:免疫学概述动物受到病毒感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并与相应的病毒粒子呈现特异性结合,因而阻止病毒对敏感细胞的吸附,或抑制其侵入,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
中和试验(Neutralization Test)是以测定病毒的感染力为基础,以比较病毒受免疫血清中和后的残存感染力为依据,来判定免疫血清中和病毒的能力。
两种试验方法介绍中和试验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固定病毒量与等量系列倍比稀释的血清混合,另一种是固定血清用量与等量系列对数稀释(即十倍递次稀释)的病毒混合。
(一) 定血清-稀释病毒法(病毒中和试验)1.病毒毒价的测定毒价单位:衡量病毒毒价(毒力)的单位过去多用最小致死量(MLD),即经规定的途径,以不同的剂量接种试验动物,在一定时间内能致全组试验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但由于剂量的递增与死亡率递增不呈线性关系,在越接近100%死亡时,对剂量的递增越不敏感。
而一般在死亡率越接近50%时,对剂量的变化越敏感,故现多改用半数致死量(LD50)作为毒价测定单位,即经规定的途径,以不同的剂量接种试验动物,在一定时间内能致半数试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用鸡胚测定时,毒价单位为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或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
用细胞培养测定时,用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
在测定疫苗的免疫性能时,则用半数免疫量(IMD50)或半数保护量(PD50)。
(1) LD50的测定(以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为例)。
测定方法:将接种病毒,并已发病濒死的小鼠,无菌法取脑组织,称重、加稀释液充分研磨,配制成10-1悬液,3 000r/min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以10倍递次稀释成10、10、10……10,每个稀释度分别接种5只小鼠,每只脑内注射0.03ml,逐日观察记录各组的死亡数。
本例高于50%病毒稀释度的对数-6,距离比例为0.5,称释系数的对数为-1。
磷酸氢二钾的生产方法.doc

磷酸氢二钾的生产方法
磷酸氢二钾,别名三水合磷酸氢二钾,分子式:K2HPO4·3H2O,外观为白色结晶或无定形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微碱性,微溶于醇,有吸湿性,温度较高时自溶,今天就为大家介绍磷酸氢二钾的生产方法。
磷酸氢二钾的生产方法:
1. 中和法
将固体苛性钾配成30%水溶液,经澄清、过滤除去杂质,计量后加入耐腐蚀反应罐中,在搅拌下缓慢加入适量的50%磷酸溶液,在90~100℃下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终点控制pH8.5~9.0(用酚酞作指示剂刚显红色为止)。
加热至120~124℃进行浓缩,至溶液浓度达到要求范围后过滤除去不溶物。
澄清滤液经冷却至20℃以下析出结晶,再经离心分离,稍加风干,制得磷酸氢二钾成品。
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H3PO4+2KOH→K2HPO4+2H2O
母液经过滤后返回流程使用。
2. 碳酸钾法
在不断搅拌下,将碳酸钾溶液加入30%的磷酸溶液中反应,中和终
点为pH值8.5~9.0(酚酞指示剂刚显红色);中和液浓缩至120~124℃后过滤除去不溶物,然后冷却至20~C以下结晶;离心分离、干燥得产品,母液送至中和工序回用。
反应方程式如下:
K2CO3+H3PO4→K2 HPO4+H2O+CO2↑
磷酸氢二钾的生产方法就介绍到这里,磷酸氢二钾采用苛性钾溶液中和磷酸制得,亦可先用碳酸钾溶液中和磷酸,后用苛性钾溶液中和而得。
工业副产稀硫酸的几种处理利用方法

工业副产稀硫酸的几种处理利用方法在工业生产中,每年副产稀硫酸量超过1000万吨的行业主要有硫酸法钛白粉行业、硫酸行业、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和钢铁酸洗行业等。
其它行业副产稀硫酸量较大的行业还包括染料中间体行业、硝化行业、蓄电池行业、氯碱行业、氟化氢行业、烷基化行业、离子交换树脂行业和农药行等。
一、副产稀硫酸的来源1、钛白粉行业据统计,2018年我国39家钛白粉企业产能340万吨,实际产量295.43万吨,同比增长2.95%。
硫酸法钛白粉产量约250万吨,生产过程副产稀硫酸1900万吨以上。
2、制酸行业副产稀硫酸主要产生于硫铁矿制酸和金属冶炼烟气制酸的烟气酸洗净化工段和尾气吸收工段。
净化工段副产稀硫酸浓度10%~30%,酸度大,砷及其它重金属元素含量较。
尾气吸收工段副产稀硫酸酸度大,纯度高,氧化性强。
2018年硫铁矿制酸产量1652万吨,副产稀硫酸量按0.3t/t 计,年副产20%的稀硫酸约2478万吨。
3、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主要包括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的冶炼生产和提纯,有色金属冶炼烟气制酸与硫铁矿制酸工艺类似,烟气制酸的烟气成分随有色金属不同而有差别。
铜冶炼烟气制酸副产的稀硫酸主要组分包括As, Cu, Zn, Fe, Bi, F和Cl等,产出量为0.2~0.3m3/t,浓度10%~15%。
锌冶炼烟气制酸副产稀硫酸量为0.20~0.5 m3/t,铅冶炼烟气制酸副产稀硫酸量为0.6~1.0m3/t.浓度2.5%~10%。
据统计,2018年全国有色金属冶炼酸产量3496万吨,副产生浓度2.5%~15%的稀硫酸约1425万吨。
有色金属的冶炼方法主要有火法冶金、湿法冶金和电冶金,其中湿法冶金过程中用硫酸对金属矿物进行化学处理。
电解法精炼铜、锌、镉、镍时,电解液需使用硫酸,电解液中杂质积聚到一定程度需排出系统产生多余稀硫酸。
阳极电解炼铜过程中,每产1t阳极铜要外排1.2m3电解溶液,其中硫酸含量约为15%。
ph值调节方法

ph值调节方法
PH值调节方法
PH值是指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是衡量溶液酸碱性的重要指标。
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我们经常需要调节溶液的PH值,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PH值调节方法。
1. 酸碱中和法
酸碱中和法是最常见的PH值调节方法之一。
当溶液过酸或过碱时,可以加入适量的酸或碱来中和溶液,使其PH值达到所需范围。
例如,当我们需要将酸性溶液中的PH值调节到中性或碱性时,可以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来中和溶液。
2. 氧化还原法
氧化还原法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调节溶液的PH值。
例如,当我们需要将酸性溶液中的PH值调节到中性或碱性时,可以加入适量的还原剂,如亚硫酸氢钠或亚硫酸钠,使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调节溶液的PH值。
3. 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是通过离子交换树脂来调节溶液的PH值。
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可以吸附或释放溶液中的离子,从而调节溶液的PH值。
例如,当我们需要将酸性溶液中的PH
值调节到中性或碱性时,可以使用弱碱性离子交换树脂,将溶液中的酸性离子吸附,释放出碱性离子,从而调节溶液的PH值。
4. 氢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氢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来调节溶液的PH值的方法。
氢离子选择性电极是一种特殊的电极,可以选择性地测量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
通过测量溶液的PH值,可以调节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从而达到所需的PH值。
PH值调节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方法。
在使用这些方法时,需要注意控制加入的酸碱剂或还原剂的量,以避免过度调节导致溶液的酸碱度过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配器
石灰乳投加量可用手动提板闸式投配器的孔口开度来控制,亦 可通过投加阀的开度来控制(pH计自动控制或手动控制)。
石灰乳贮槽及消解槽可用机械搅拌或水泵循环搅拌,以防止沉 淀。搅拌不宜采用压缩空气,因其中的CO2易与CaO反应生成 CaCO3沉淀,既浪费中和药剂,又易引起堵塞。
加药间
采用石灰中和酸性废水时, 混合反应时间一般为2-5min, 但是废水如果含有金属盐类或者 其他的毒物时,还应该考虑去除 金属及其毒物的要求。
混合反应装臵
中和槽有两种类型,应用广泛的是机械搅拌混合反应池。 池中常设臵隔板将其分成多室,以利混合反应。反应池的容 积通常按5~20min的停留时间设计。
另一种是带折流板的管式反应器,器中混和搅拌的时间 很短,仅适用于中和产物溶解度大、反应速度快的中和过程。
混合反应装臵
投药中和法:间歇处理方式和连续处理方式
当污水中含有重金属离子时,加入石灰,碱性增大 使水中重金属离子积大于溶度积产生沉淀。
Fe + Ca(OH ) 2 Fe(OH ) 2 + Ca
2+
2+
Pb 2+ + Ca(OH ) 2 Pb(OH ) 2 + Ca
2+
投药中和法的工艺流程
投药中和法的工艺过程主要包括: 废水的预处理;中和药剂的制合与投配、混合与反应;中和 产物的分离;泥渣的处理与利用。 废水的预处理包括悬浮杂质的澄清,水质及水量的均和。前 者可以减少投药量,后者可以创造稳定的处理条件。
(1)水质水量变化不大或者废水的缓冲 能力较好,后续构筑物对水质pH要求不 是很严格情况下: (2)水质水量变化较大,但是水量较 小,或废水中还含有其他杂质的金属离 子,出水水质要求较高情况下: (3)水质水量变化不大,废水有一定 的缓冲能力,但是出水pH要求很严格 情况下:
不单独设臵中和池 管道混合 槽内连续式反应 间歇式中和池,先后 完成混合、反应、沉 淀、排泥工序
2HCl + CaCO3 CaCl2 + H 2O + CO2
H 2 SO4 + CaCO3 CaSO4 +H 2O + CO2 白云石与硫酸反应
2H2 SO4 + CaCO CaSO MgSO 4+ H2O + CO 3 MgCO 3 4 + 2
白云石中含有 MgCO3 ,可生成溶解度较大的 MgSO4 不会造成反 应中滤池的堵塞,产生的 CaSO4 是石灰石中和产生的50%,影响小 一些,可以适当提高进水硫酸浓度。
二、中和剂
3、选择中和剂的标准: (1)反应速率; (2)污泥产量和污泥处理方法; (3)加药和储存安全方便; (4)化学进料和存放总设备的总费用; (5)副反应的发生:盐的溶解、水沟产生和热; (6)加药过量; (7)中和剂选取的粒径大小是否会阻塞滤床等等;
三、中和设备
中和设备有集水井、混合槽、连续流中和池以及间 歇式中和池。
目录
第一节 中和法 第二节 化学混凝法 第三节 化学沉淀法 第四节 氧化还原法 第五节 吸附法 第六节 离子交换法 第七节 萃取法 第八节 膜析法 第九节 超临界处理技术 化学法
物理法
第一节 中和法
定义:酸和碱反应生成
盐和水称为中和反应。
天津王稳庄镇污水横流 水塘蓄满酸性黑水
早在2005年,天津市就被评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而西青区王稳庄镇是 天津市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过去因盛产小站稻而驰名,还是天津市最大的鱼、肉、 蛋无公害生产基地,但这里的河流基本上都因为众多小五金厂严重的污染变成了黄 色或者黑色。
一、滤料的选择
滤料的选择和中和产物的溶解度有密切的关系。滤料的中和反应 发生在颗粒表面上,如果中和产物的溶解度很小,就在滤料颗粒表 面形成不溶性的硬壳,阻止中和反应的继续进行,使中和处理失败。 中和后形成的盐具有不同的溶解度,其顺序大致为:
由此可知:中和处理硝酸、盐酸时,滤料选用石灰石,大理石或 白云石都行;中和处理碳酸时,含钙或镁的中和剂都不行,不宜 采用过滤中和法;中和硫酸时,最好选用含镁的中和滤料(白云 石)。
连续流中和池
管道混合槽内连续式反应
四、中和方法分类
1.酸碱污水相互中和法 2、药剂中和法
3.过滤中和法(多用于原料所在地)
4、烟道气中和法
1.酸碱污水相互中和法 电镀厂的酸性污水和印染厂的碱性污水相 互混合,达到中和目的。 根 据 化 学 反 应 等 当 量 原 理 ,Q1C1=Q2C2 计算污水中酸碱的含量及污水量,使酸碱污
通常,水量少时(例如每小时几立 方米到十几立方米)采用间歇式处理。 水量再大时,就采用连续式处理。 此时,欲获得稳出可靠的中和效果, 应采用多级式pH自动控制系统。 中和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泥渣(如石膏、铁矾等)应及时分离, 以防止堵塞管道。分离设备可采用沉淀池或浮上池。分离 出来的沉淀(或浮渣)尚需进一步浓缩、脱水。
现在多采用湿投法。
即将生石灰在消解槽内消解为浓度40~50%的乳液,排入石灰 乳贮槽,并配成浓度为5~10%的工作液,然后投加。 工作液用泵送到投配槽,经过投配器投入到混合设备。 投配系统采用溢流循环方式,即石灰乳输运 到投配槽中的量大于投加量,剩余量沿溢流 管流回石灰乳贮槽,这样可维持投配槽内液 面稳定不变,投加量只由孔口或阀门开度大 小并略偏于碱
性。
2.药剂中和法
用碱性、酸性物质为中和剂处理,常采用石灰处 理酸性污水,石灰还是混凝剂,可凝聚水中的杂质,对 于含杂质多的酸性污水有利。
H 2 SO4 + Ca(OH ) 2 CaSO4 + 2 H 2O 2 HNO4 + Ca(OH ) 2 Ca( NO3 ) 2 + 2 H 2O
酸性废水流过碱性滤料时,可使废水中和,这种中和方式叫过滤 中和法。过滤中和法仅用于中和酸性废水。 主要的碱性滤料有三种: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前两种的主 要成分是CaCO3,后一种的主要成分是CaCO3〃MgCO3。
3.过滤中和法(多用于原料所在地)
使污水流经具有中和能力的滤池,例如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 等,产生中和作用。 石灰石与硫酸反应
升流式膨胀中和滤池 (恒速)
升流式膨胀中和滤的特点是滤 料粒径小(0.5~3mm)、滤速高 (66~70m/k)、废水由下向上 流动。
由于粒径小,就增大了反应面积,缩短中和时间;由于流速大,滤科可以悬浮 起来,通过互相碰撞,使表面形成的硬壳容易剥离下来,从而可以适当增大进 水中硫酸的允许含量;由于是升流运动,剥离的硬壳容易随水流走,CO2气体 易排出,不致造成滤床堵塞。滤料层厚度在运行初期为1~1.2m,最终换料时为 2m,滤料膨胀率保持50%。池底设0.15~0.2m的卵石垫层,池项保持0.5m的清 水区。采用升流式膨胀中和滤池处理合硫酸废水,硫酸允许浓度可提高到2.2~ 2.3g/L。
采用碳酸盐做中和滤料,均有CO2气体产生,
它能附着在滤料表面,形成气体薄膜,阻碍反 应的进行。酸的浓度愈大,产生的气体就愈多,
阻碍作用也就越严重。
采用升流过滤方式和较大的过滤速度,有利 于消除气体的阻碍作用。
另外,过滤中和产物CO2溶于水使出水pH值约为5,经曝气 吹脱CO2,则pH值可上升到6左右。脱气方式可用穿孔管曝 气吹脱、多级跌落自然脱气,板条填料淋水脱气等。 为了进行有效的过滤,还必须限制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浓度, 以防堵塞滤料。滤料的粒径也不宜过大。另外,失效的滤渣 应及时清除,并随时补加滤料,直至例床换料。
二、中和滤池
普通中和滤池
普通中和滤池一般是为固定床重力式,水的流向分平流式和竖流 式(又分升流式和降流式),滤料粒径一般为30-50mm,不得混
有粉料杂质,当废水中含有可能堵塞滤料的物质时,应进行预处
理,过滤速度一般不大于5 m/h,接触时间不小于10min,滤床厚度 一般为1-1.5m。 但是,当进水的硫酸浓度较大时,这种滤池极易在滤料表面结垢, 并且不易冲掉,从而中断中和反应进程。实践表明,这种滤池的中 和效果很差。
独流减河王稳庄段堤北侧的巨大黄色污水河
唐津高速下西兰坨村农田边上的污水沟
王稳庄村里上百亩污水塘,蓄满强酸性黑色污水
小金庄村一家无名小五金厂正向八路河内排放强酸性污水
小泊扬水站长年向独流减河排放污水留下的黄色印迹
为什么要中和?
中和处理适用于废水处理中的下列情况:
(1)废水排入受纳水体前,pH超标,此时应该采取中和处理,减
一、酸碱污水的产生
1.酸性污水-化工厂、化纤厂、电镀厂, 金属加工厂等酸性污水pH=1-4,腐蚀性强,改 变水体的PH值,影响水生植物。 2.碱性污水-印染厂、造纸厂、炼油厂的碱 性污水PH=10-14,腐蚀危害小于酸性水,影响 水生植物。 酸碱污水在浓度高时(3%-5%以上),应考 虑回收和综合利用,制造硫酸亚铁、硫酸铁、在浓 度不高时方可采用处理的方法。
中和后形成的盐具有不同的溶解度,其顺序大致为:
但是,白云石的来源少、成本高,反应速度慢,所以,如能正确 控制硫酸浓度,使中和产物(CaSO4)的生成量不超过其溶解度,则也 可以采句石灰石或大理石。
根据硫酸钙的溶解度数据可以算出, 以石灰石为滤料时,硫酸允许浓度在 1~1.2g/L。如硫酸浓度超过上述允 许值,可使处理后的出水回流,用以 稀释原水;或改用白云石滤料。
计算:石灰石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
H 2 SO4 + CaCO3 CaSO4 +H 2O
98 100 136 18 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18℃时溶解度为1.6g/L,采用石灰石能中 和硫酸浓度为: 1.6:136=x:98 x=1.15g/L 分析: 1)当进水硫酸浓度大于1.15g/L,中和反应生成的CaSO4浓度大 于1.6g/L,超过浓度积,会析出CaSO4沉淀。 2)由于存在盐效应的过饱和现象,一般进水的硫酸浓度可提 高到2.0-2.4g/L。 3)应用中要注意进水的硫酸浓度,不使滤池堵塞。 4)采用升流式膨胀床可以减少硫酸钙结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