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山歌释词
阳江风土人情

广东省阳江市风土人情
山歌节
自1987年起,阳江每年举行山歌节。
它的渊源可追溯到明末清初的一种民间节目“跳禾楼”。
“跳禾楼”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山歌演唱形式,流行于阳江农村各地,意在祈求农家丰收。
类似“跳禾楼”这种斗歌形式的还有后来妇人祈子的“跳花枝”,新婚闹洞房时的“打堂梅”以及海边沧家的咸水歌“对叹”等等。
以上所列的尽管在演唱方式方面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活动都是驳歌仔(斗歌),山歌擂台除有组织地进行外,许多都是群众自发的,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
自1987年起,每年在市区北山公园、市人民礼堂和体育场都有山歌节和自发的斗歌活动,是一项具有浓郁地方文化色彩的活动,可丰富游客的娱乐内容。
阳江童谣

1.落水仔微微, 阿公去等圩, 阿婆偷米做砖滋, 无比阿公吃, 阿公打得阿婆屎出出!....2.猪破柴,狗逗火,猫仔担凳等姑婆,姑婆去都那位洲,回来冷饭臭都收。
3沙罗虫,快出来,有衫有裤比你着。
无打你,无呐你,留你上树执加子。
4幼儿园,细仔多,阿姨教我唱山歌,我无唱,问阿姨吃啖娘....5落大水,落bi吧,贼佬入园偷水瓜,几多水瓜偷净晒,还剩条苗邓朵花。
6月亮哥,卖油油。
阿哥担凳妹梳头。
梳好未?刚擦油。
7打掌仔,卖咸虾,咸虾香,卖老姜,老姜辣,卖夸泽,夸泽骚,卖酒糟,酒糟甜,卖禾镰,禾镰利,一刀割紧xx那个鼻! 8鼻头低,汤个鸡,鸡尾长,汤个羊,羊角扭,扭紧阿二叔婆屋背尾那个狗!9崩牙扒,扒猪屎,扒紧二分纸,买部烂单车,无搭妇娘搭大姐,搭到山头就做野.10尿胀死螺谷个窗,喊死阿婆无耳装,打得火来喂狗蟹,哦落床啦丢及乃。
11月亮里头一粒珠, 送妹过河去读书, 读都三年无个字, 读都四年无本书, 亏都白米喂猫鱼. 12老**仔~~哒皮鞋~~ 吃熟烟~~无火柴~~13颦颦屁,屁颦颦,屎忽花花计话人。
14阿妹妹,跟狗睡,狗去煲,妹冇队。
15两公婆,之之左,买包妈仔哄老婆。
老婆恶,打烂个猪尿壳。
16榄子开花花打花,阿哥榄上妹榄下。
打开围裙等哥榄,等到哥榄再回家。
17鸡公仔,尾圆圆,想捰老婆又冇钱。
等到风吹时运转,捰个穿针捰个连,捰个打盆水洗面,捰个点火吃筒烟。
18打掌仔,打哇哇,有之吃,冇之罢。
无好去望口,无好去过家。
系屋企,听妈话。
19老鼠仔,唱乜歌,唱到海南捰个老婆。
有钱捰个娇娇女,冇钱捰个大脚婆。
吃饭吃车箩。
屙屎屙一锅,屙尿吧吧响,屙屁弹穿墙。
(点解以前的人总是愁挪不到老婆吖20天星赖屎,无关偔事,蚂蝗入硕偔委医。
21一条路仔滑溪溪,xx却新府行路跌崩西。
回屋喊却家公洗,洗出西奶一泊泥。
22阿哥阿嫂上山去割草,看着个卖妈佬,买苟芋头膏,吃都生够毛。
23点不动,点中麦谁去劳动24白石公公白石楼,一级二级走上楼!25点鸡零罗卜,放鸡先出六.捉个麻麻鸡仔来煲粥,煲毛熟.密谁吃都屙烂肉.咸鱼头,咸鱼尾,密谁吃都就是你.26 点包包,包罗头,金戒指,石花溜.二哥挪二娘,三根猪那肉,四斤猪那肠,油麻捞茭菜,个人荚住走行开.。
韵味无穷的“阳江情歌”

韵味无穷的“阳江情歌”阳江情歌,是阳江人民自由抒发真挚感情的民歌种类,常在户外歌唱,曲调嘹亮,节奏自由,歌词即兴创作,具有纯朴的情感、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等特点。
阳江有句歇后语“牙菜巷大姐———情(埕)深。
“埕”和“情”同音,有人巧妙地创作了一首经典的情歌《情深》:情深冇?唝情深,腌尽那园芥菜心。
二五八圩担去卖,捯尽手无得到捻。
这首诗借着在埕里“腌芥菜心”的情节,显示男女的真情。
因腌尽了一园芥菜心的埕太深了,以至放尽手都拿不出来。
短短四句口语,就把这么深的“埕”(情)表达得生动、形象,绕有情趣!阳江情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表明互相爱恋之情的情歌。
如《果子好吃核难吞》,是由男女对唱的。
男:果子好吃核难吞,心想恋妹弟家贫。
家中无粒过夜米,双手拍壁也无尘。
女:高山起屋无怕风,真心爱哥无怕穷。
阿哥有双勤劳手,拨开乌云见日红。
又如《我俩何时拜百年》———男:今早放牛过塘边,风吹藕叶响连连。
手拉牛头低声问,我俩何时拜百年?女:连就连,连就连,杉木水桶箍两边。
只有桶烂箍无烂,别人嫌哥妹无嫌。
二、抒发离别、想念之情的情歌。
如:《冷君亦当冷奴身》:北风嗖嗖雪纷纷,赶做罗衣寄畀君。
君冷犹如奴身冷,冷君亦当冷奴身;另一首《病根非姐药难除》:为姐相思姐未知,长年病无药能医。
小生思姐思成病,病根非姐药难除。
三、表达互相爱慕的情歌。
如《妹在溪边冇见牛》:郎在山上打石头,妹到溪边去放牛。
郎搭帽沿偷看妹,妹躺树下好怕羞。
郎将手指打出血,妹在溪边冇见牛。
还有一首对唱《等大沟》:男:北惯过来等大沟,特登来看妹雕楼。
月亮又矇星宿暗,为妹踢崩脚擘头。
女:娣呀使乜能留周?为妹踢崩脚擘头。
快快行呀去看啫,撕裙包住血无流。
男:叹妹真真好药头,撕裙包住血无流。
妹你若然医得好,来朝共妹上茶楼。
对唱的阳江情歌一首四句,第二句必须全用上对方的最后一句,即“接歌尾”。
四、告诫和批评的怨情歌。
有一首《甜瓜掉落苦瓜园》唱道:一怨媒婆二怨天,三怨爹娘开口先。
阳江山歌传承与发展的实践探索

阳江山歌传承与发展的实践探索阳江山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广东省阳江市的地方民间艺术形式,阳江山歌以其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阳江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阳江山歌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为了推动阳江山歌的传承与发展,不少相关部门和文化组织积极探索实践,不断挖掘、传承和弘扬这一民间艺术形式。
本文将从阳江山歌的历史渊源、传承现状和发展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阳江山歌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阳江山歌的历史渊源阳江山歌,起源于唐宋时期,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在演唱形式上,阳江山歌有二人对唱和多人合唱两种形式,歌词多为七言或五言绝句,以及《梁园序》、《梁乡谣》、《南歌子》等。
音乐形式以一段式流行曲调为主,曲调简单明快,旋律婉转悠扬,富有地方色彩。
在内容上,阳江山歌歌词广泛涉及历史典故、社会风情、爱情离别、家乡思念等方方面面,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人文内涵。
二、阳江山歌的传承现状目前,阳江山歌的传承者以老年人为主,传承群体逐渐老龄化,年轻人对于阳江山歌的兴趣和了解度不高,传承环境和条件较为艰苦。
阳江山歌的创新和发展也受到了一些制约,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碰撞使得阳江山歌的传承面临一些挑战。
如何将阳江山歌传承至下一代,如何让阳江山歌与当代文化相融合,成为了摆在阳江山歌发展者面前的难题。
三、阳江山歌的发展实践为了推动阳江山歌的传承与发展,一些文化组织和社会团体积极探索实践,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举措。
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
文化部门组织开展阳江山歌的演出、培训和交流活动,将阳江山歌带入社区,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增进了群众对于阳江山歌的了解和认同。
加强阳江山歌的传承教育。
各级学校加强阳江山歌的教育普及,培养学生对于阳江山歌的兴趣和热爱,从小培养阳江山歌的传承者。
探索阳江山歌在现代文化中的创新融合。
地接讲解如何突出阳江文化

主讲:杨德伟
一、地接讲解的主要作用:
1、传播地方旅游资源和文化,提高地 方美誉度; 2、拉近与客人的情感距离,增加游客 满意度; 3、促进游客消费,为自己和本地创造 经济收入
二、阳江文化的范围
1、刀具文化; 2、语言文化; 3、海产文化; 4、风筝文化; 5、饮食文化; 6、蛋家文化; 7、楹联文化; 8、书画文化; 9、名人文化; 10、温泉文化; 11、漆画文化; 12、风俗文化; 13、宗教文化; 14、山歌文化; 15、历史文化; 16、独石仔古人类文化; 17、根雕奇石文化; 18、海上丝路文化; 19、地质文化; 20、知青文化;
阳江的名人文化
岭南圣母:冼夫人 清朝武状元:李惟扬 现代著名国画大师:关山月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科学家:曾庆存 现代油画著名画作家 :苏天赐 著名书画家: 黄安仁 中国当代金鱼国画艺术大家:叶秀炯 中国当代一流的音乐家、新中国电影音乐的奠基人之一:何士德 中国大陆男歌手:郑源 知名歌手:冯珊珊 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冯国栋 新晋唱作人:欢子 著名学者画家:陈醉 南国诗人:阮退之 著名诗人、书法家、漠阳才子:谢绍祯 清代阳江著名教育家、艺术家:邓琳 《南方周末》报原主编,关振东
三、如何在讲解中突出阳江文化
1、了解阳江文化,热爱阳江文化; 2、要突出阳江文化本身的独特性; 3、可通过名人、荣誉等突出阳江文化的成就; 4 4、可通过延伸、借用、加工、归类等多种方法 来突出阳江文化的趣味性: (1)延伸: (2)借用: (3)加工: (4)归类:
阳江的语言文化
一、阳江话音、调特点: 1、阳江话是粤语的一个分支; 2、与广州话发音基本相同: 浪奔 浪流 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休 淘尽了 世间事 混作滔滔一片潮流 是喜 是愁 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 笑 成功 失败 浪里看不出有没有 爱你 恨你 问君知否 似大江一发不收 君 转千湾 转千滩 也未平复此中争斗。。。。。。 此 3、阳江话发音特点: 开口多:如混、此,似,君、邱、惠、艳、健等; 腮音多:如三、心、星、消等(声母为x,s字多用)
怎样编唱好山歌(之十三韵)

8、姑 苏 韵
• 斑鸠树上叫咕咕,哥也孤独妹孤独. • 我俩都是半壶酒,何不拢来共一壶?
•
(姑苏韵)现场抽人编唱——
• 平声: 姑书图夫如无珠途输初粗租猪湖沽都呼炉徒 除梳疏锄浮殊舒枢朱株糊污芜扶枯奴肤吴苏 蔬壶孤辜屠铺厨躇敷颅涂呜乌狐梧鸪庐芦‖福 足出读屋竹哭服杦逐族毒伏独突塾扑卒幅秃 俗惚烛
9、花 发 韵
• 记得那年四月八,我到湾寨到妹家. • 那年妹是妈的崽,现在妹是崽的妈.
(花发韵)现场抽人编歌——
• 平声: 花华家妈夸拿他她它加查霞牙芽茶麻沙纱差 瓜抓爬拉靶崖涯娃渣佳蛙虾鸦咱巴叉哗哈‖发 答达杂扎杀压拔乏罚塌鸭滑八搭夹峡闸瞎【 抹】 煞 插 撒
• 仄声: 化大下打马话画爸亚怕假价把骂炸架霸垮跨 瓦坝稼嫁挂卦夏厦卡耍傻哑那罢靶驾诈岔讶 雅榨‖法划吓踏塔辣纳袜洽蜡眨
• 仄声: 胜盛 政正影映敬猛请定庆省净静令命性证症幸订冷等竞 逞径病景警梦顶领岭醒讽碰境镜竟奉整颈剩泵硬饼并蹦 【兴】【应】 井 迸 捧 赠 耿 梗 挺 艇 圣 凤 骋 凳 秤 姓 柄
12、乜 邪 韵
• 哥想上门当姑爷,不知要得要不得; • 哥我银钱有大把,家中有房又有车。
(也邪韵)现场抽人编唱——
2、言 前 韵
• 鸭嘴不比鸡嘴尖,哥嘴不比妹嘴甜. • 几时得妹嘴对嘴,煮菜不用放油盐.
•
(言前韵)现场抽人编唱——
• 山寒欢安还完难班专关官观宽三团船传般搬谈丸繁烦残 甘南川弯湾澜单担滩摊干杆蓝肝男番翻鞍攀拦栏盘餐丹 刊沾兰 柑凡帆缠酸端堪然燃酣瞒扳斑砖衫贪惭蚕蝉含涵 蛮 馋 顽 玩 氨 环 寰 冠 峦 鸾 斓 坛 潭 【弹】 掺
• 仄声: 纺放党厂港上畅唱壮讲想向望亮朗广往浪岗 访 仿 丈 状 嚷 壤 尚 趟 躺 奖 让 闯 【将】 响样漾恙降荡抗矿旷况妄旺谅象像爽涨莽枉 挡 【长】 养 两 俩 抢 创 榜 谤 磅 膀 嗓 【当】 网惘怆逛谎傍棒享项苍敞撞匠障丧葬怏晌帐 绑 烫 仰 仗 掌 赏 脏 酱 酿 呛 杠 桨 痒 氧 【量】 晃 炕 【相 】辆
儋州山歌韵脚大全

作者:陈钟鹏儋州山歌有37个长声韵,它们是:01、雅;02、蛇;03、条;04、河;05、螺;06、时;07、来;08、离;09、台;10、雷;11、梅;12、胡;13、头;14、巧;15、流;16、桃;17、烦;18、蓝;19、鸾;20、寒;21、人;22、混;23、门;24、林;25、含;26、甜;27、年;28、钱;29、盐;30、蝇;31、郎;32、长;33、怎;34、情;35、灵;36、红;37、浮儋州山歌有21个短声韵,它们是:01、杂;02、习;03、立;04、合;05、发;06、辣;07、夹;08、页;09、篾;10、裂;11、物;12、夺;13、乐;14、药;15、席;16、戟;17、木;18、月;19、敌;20、贼;21、读;37个长声韵,它们是:01、雅韵:啊、芭、笆、把、爸、坝、罢、霸、吧、叉、杈、差、茶、哒、打、大、瓜、卦、哈、化、花、划、华、哗、画、加、家、嘉、假、稼、价、驾、架、嫁、价、卡、夸、拉、啦、刺、妈、麻、马、码、吗、嘛、那、爬、耙、帕、葩、爬、琶、杷、舥、撒、洒、 沙、纱、砂、鲨、厦、娲、虾、夏、厦、呀、牙、雅、亚、哑、芽、丫、炸、榨。
02、蛇韵:车、爹、赊、舌、蛇、社、柿、树、霞、邪、斜、谢、携、写、泻、夜、野、液、遮、 蔗、茄、携、伞。
03、条韵:丢、介、姐、了、料、妈、鸟、尿、仕、吐、调、条、钓、也、爷、耶、椰、者、咧。
04、河韵:玻、波、错、初、楚、稻、舵、阿、娥、鹅、饿、峨、而、哥、逻、箩、萝、歌、呵、禾、和、何、河、荷、贺、祸、柯、可、锣、么、魔、磨、娜、挪、破、婆、坡、褥、 鳃、梳、疏、蔬、所、拖、驼、妥、鸵、我、这、助、阻、左。
05、螺韵:个、过、果、火、花、砣、华、货、科、课、螺、摞、糯、懦、唆、梭、锁、作、座、锅06、时韵:逼、鳔、朝、池、驰、迟、词、瓷、祠、慈、次、伺、儿、妓、技、车、拘、居、据、举、巨、句、拒、具、距、锯、丽、鹂、励、咪、喵、苗、描、描、粘、区、屁、票、飘、瓢、漂、琵、桥、儒、思、烧、师、诗、时、史、士、始、屎、氏、示、式、事、试、是、匙、舒、输、司、丝、寺、伺、饲、稀、嘻、笑、逍、消、笑、嗅、虚、需、幺、妖、要、摇、舀、窑、肴、钥、谣、腰、鹞、姨、咦、以、已、易、移、于、芋、余、语、遇、欲、宇、预、愉、裕、照、之、知、支、志、枝、止、指、治、址、致、 至、芝、珠、朱、煮、猪、住、姿、资、子、自。
毕节山歌—盘歌(经典)

毕节山歌—盘歌(经典)
歌词欣赏
大田大坝好栽秧,有车有钱好取孃。
哥家一无又所有,独自悲来独自伤。
大田大坝好犁地,交友根本在义气。
人生百年容易过,何必给房做奴隶?
大田栽秧行对行,男人咋能没妻房。
只要身边有儿女,再苦再累敢担当。
大田大坝栽葵花,没得婆娘到处抓。
只要河中多撒网,不得龙虾得马虾。
大田大坝载葵花,美女都想把钱抓。
虽然放下钓鱼饵,不见鱼儿不见虾。
大田大坝栽高粱,连妹不上慢慢央。
世间有女不愁嫁,牡丹并非破衣裳。
哥哥说话说的确,谢谢哥哥给弟药。
弟弟得药病自好,祝哥一生都快乐。
作者:醉生梦死憨憨来源:山歌论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阳江山歌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民间传统文化载体正在走向衰落。本文通过采集各种音像和文字资料,对阳江山歌歌词中一些具有特色的词语作出简释,希望能保护这一珍贵资源,维护文化的多样性,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阳江山歌,了解阳江文化。
关键词:阳江山歌;奶;孭;啖;书房;奴;奴奴
阳江地处广东西部,阳江山歌是南方众多山歌的一种,“主要的调类有驶牛调、花笺调、吟诗调、木鱼调等……表演形式有‘跳禾楼’、‘打堂媒’、‘跳花枝’等”[4],有对唱、独唱、斗歌等多种演唱形式。相传阳江山歌起源于明末清初的“跳禾楼”,也与刘三姐的故事有关联。《阳江志·卷七·十一》中有记载:“六月邨落中各建小棚,延巫女歌舞其上,名曰跳禾楼,用以祈年。俗传跳禾楼即效刘三妈故事,闻神为牧牛女得道者,各处多有庙。今以道士饰作女巫,跣足持扇,拥神簇趋,沿乡供酒果,婆娑歌舞,妇人有祈子者曰跳花枝。”[5]
鉴于此,本文摘选了阳江山歌中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来进行解释,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阳江山歌、了解阳江方言。
2阳江山歌释词
2.1奶
“冬竹方能医奶病,笋因其孝感就出林前。”《二十四孝》
“爷奶性情由姐意,配合无由爷主婚。”《问工娘是铁胆铜肝。”《丽香姐》
Keywords:Yangjiang folk song;Nai;Mie;Dan;Shufang;Nu;Nunu
1阳江山歌简介
“山歌,这是我国南方各省对民歌的统称。”[1]而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属于民间文学中可以歌唱和吟诵的韵文部分。它具有特殊的节奏、音韵、章句和曲调等形式特征,并以短小或比较短小的篇幅和抒情的性质与史诗、民间叙事诗、民间说唱等其它韵文样式相区别。”[2]《广东新语·卷十二·诗语·粤歌》有这样的记载:“东莞岁朝,贸食妪所唱歌头曲尾者,曰《汤水歌》。寻常瞽男女所唱多某记,其辞至数千言,有雅有俗,有贞有淫,随主人所命唱之,或以琵琶榛子为节。儿童所唱以嬉,则曰山歌,亦曰歌仔。多似诗余音调,辞虽细碎,亦绝多妍丽之句。”[3]
“一餐饿死也心甘,仔奶之情海样深”《两头难尽》
“设若其无认我亲生奶,死去就将在马前。”《周嫂反嫁》
奶,指母亲。《大广益会玉篇》:“奶,乃弟切,母也。又女蟹切,乳也。”“奶”做名词一般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父亲的母亲,就是奶奶,二是指乳房、乳汁;做动词是奶孩子的意思。但在阳江话中,“奶”只做名词用,意思是母亲。现代汉语“奶”做名词的两种意思在阳江话中分别有了对应的称呼“婆”和“朖”。《阳江志》里有这样的记载“母曰奶亦曰妈或曰娘”。[7]称母亲为“奶”,在很多地方都可见到。《古今汉语词典》“奶奶,称母亲。”[8]《博雅》“楚人呼母曰奶。”[9]《中国民间方言词典》:“[官话·西北]奶,母亲。林丹娅《兰溪水清清》:一个男人,又当奶,又当大,拉扯大四个孩子不容易。也作‘阿奶’。 林丹娅《兰溪水清清》:杞子家穷,阿奶早去世,一个老头,四个阶梯样的兄弟。”[10]不过阳江人称母亲为“奶”是一种旧式说法,现在一般只有中年以上的人才会称呼其母亲为“奶”;年轻人大多称母亲为阿妈、妈咪;称母亲为“娘”的则很少听到,几乎是绝迹了。
作为一个母亲,对孩子有着哺乳喂养之责。《说文》就是这样解释母的,“母,牧也。从女,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由此可见人们在很久以前就以哺乳这一女性天生独有的功能来定义一个母亲。女性和男性的生理结构不同,女性的乳房可以分泌乳汁,哺育后代。这些天生的区别也决定他们所承担的责任的不同。作为一名母亲,哺乳后代是人们在历史的传承中对其所寄予的一种期望和责任。但是在社会的发展中母亲的这一天职被一种新的抚养方式所代替,那就是奶妈的出现。《事物异名分类词典》称“阿奶,乳母的俗称。”[11]大户人家由乳母专司哺乳之职,而一般人家则由生母来执行这一职责。尽管在现代社会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去抚养后代,但是原始的抚养方式还是根深蒂固的影响着人们。
Distinctive words interpretation of Yangjiang fork songs
ChenYoumei
HumanitiesSchool,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Zhanjiang,524048 China
Abstract:Yangjiang folk song is a kind of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of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rrier. With time pass by, the carrier of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is going extinction.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d interprets some distinctive words in the fork song lyrics of Yangjiang with the methods of gathering various kinds of audio-visual and text information.Hopingto protect this precious resource together with maintaining the culture diversity,thuspeople can have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Yangjiang folk songs as well as Yangjing culture.
现在的年轻人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已经很难听懂山歌的歌调和内容了,阳江山歌的影响力已经逐渐衰退,演唱者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只能在一些老人聚集的场所和传统的结婚礼俗“打堂梅”中才能听到山歌的演唱。“别设筵邀宾友,酣饮唱歌猜拳,觥筹杂,乃以新郎为新君,有左右丞相都统诸名,鄙俚可哂,稍雅者诗酒笑谑,谓之打堂梅。”[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