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道整治作业及问题详解

航道整治作业及问题详解
航道整治作业及问题详解

航道整治作业及答案

一、问答及简答题

1、顶推船队较拖带船队的优点。

答:1、阻力小,消除了拖轮在前面搅起的水流对后面船队引起的冲击阻力;推轮在驳船队的附随水流之中,减小了水流对推轮的阻力;同时,螺旋桨也在附随水流之中,改善了螺旋桨的工作条件;减小或消灭了由于驳船在拖带船队中的偏转摆动所增加的阻力。2、顶推船队联结为一个整体偏转摆动幅度小,增加了船队的稳定性。3、顶推船队的船员数量大大减少。4、编队、解队的作业简便快速,提高了劳动效率。

2、影响弯曲河道航道加宽值的因素。

答:影响弯曲河道加宽值的因素很多,如漂角、船长、航速、弯曲半径、视距、和船舶的控制性能等,其中加宽值与漂角、船长、船速成正比,与弯曲半径、视距和船舶控制性能成正比。

3、整治工程如何遵循因势利导、顺应河势的整治原则。

答:航道整治的目标在于改善碍航险滩,而不是消灭浅滩形态,正确的整治方案必须建立在对河性及滩演变规律的充分掌握基础上,整治一滩险要同整个河段的河势联系起来,在可以满足运量的前提下,应首先考虑疏浚和整治措施,尽可能兼顾防洪、发电、灌溉、水产养殖、木材流放、环境保护和发展旅游产业方面的利益。

4、交错浅滩的特点。

答:①上下深槽在平面上相互交错,下深槽的上端窄而深,称为倒套;

②边滩较低,横向漫滩水流比较强烈;③浅滩脊宽浅,鞍凹浅窄或无明

显鞍凹,浅滩冲淤变化较大,航道极不稳定。

整治措施:消除漫向导套的水流并固定抬高下边滩,通常在导套内设置上跳顶坝,将泥沙引入倒套。

5、影响浅滩演变的因素有哪些?各要素的影响程度如何

答:水文条件和河床边界条件是影响浅滩演变的两大主要因素。河流的来水、来沙条件及其变化过程对浅滩的冲於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水文条件的变化是引起浅滩变化的直接条件;水流动力轴线的摆动强度和幅度

对浅滩位置的稳定和冲於起着重大作用,水流动力线长期比较稳定、摆动幅度比较则浅滩脊、鞍凹和边滩的位置比较稳定,有利于浅滩水深的增加和边滩於高。要稳定进入浅滩河段的水流动力轴线,就要控制住上有的河床边界条件。

6、河道中出现河段输沙不平衡而产生泥沙淤积的常见原因。

答:河段流速突然减小,输沙能力降低;环流消失或不稳定,造成河段横向输沙能力降低;洪枯水流方向不一致,洪水期水流携带的大量泥沙产生淤积,枯水期得不到足够冲刷;上有来沙量过多。

7、描述非淹没单丁坝的水流现象。

答:非淹没丁坝的水流:水流流向丁坝时受丁坝壅阻,比降逐渐减小,流速降低,接近丁坝时出现反比降,迫使水流流向河心,绕过坝头下泄。

当水流接近丁坝断面时,流速加大,比降也加大。水流绕过丁坝后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发生流线分离和水流进一步收缩现象,形成一个收缩断面,此时流线彼此平行,动能最大,流速最大。在收缩断面下游,水流又逐渐扩散,动能减小而位能增大。

8、顺坝的作用。

答:调整水流流向,使水流沿规划的整治线平顺流动;束窄河床,增加航槽流速;形成有利的环流,控制横向输沙;调整汊道分流比,改善流态。有时用于封堵汊道,增加通航汊道流量。

9、淹没丁坝的水流泥沙现象。

答:淹没丁坝的水流:水位淹没丁坝后,丁坝束水作用大大降低,坝下回流区逐步消失,丁坝相当于堰流,水流漫过坝顶,形成跌水,在坝后产生横轴螺旋流。

10、弯道整治的主要手段。

答:弯道整治的主要手段:主要是在凹岸进行平顺护岸或短丁坝护岸,防止弯道恶化,筑坝导流,调整岸线,裁弯取直,新开航槽。

11、挖槽断面的设计要求。

答:挖槽设计应该最大限度的满足航行要求,能保证船舶安全顺利地通过;要尽可能地使挖槽回於量减少,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应该考虑技术

的可能性,经济的合理性,使工程量最少且易于施工。

12、山区河流的比降和纵剖面特征。

答:山区河流流经地势高峻、地形复杂的山区,受水流不断地纵向切割和横向拓宽,河谷断面形成为不完全的“V”字形或“U”字形,断面狭窄,坡面呈直线型或曲线型。山区河流的比降大,多在1%0以上,而且沿程变化较大。

13、怎样定义平原河流航道整治中的整治水位?什么是第二造床流

量?整治水位、第二造床流量、优良河段边滩的滩面高程三者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在整治沙、卵石浅滩时,多采用整治建筑物束窄河床,当水位降至整治建筑物头部高程附近时,江水流束至整治宽度范围内,加大来水冲沙的效果,使水流加速冲刷浅滩脊;达到増深航道的目的。整治水位一般指与整治建筑物头部齐平的水位。G=Q^mJ,对应的最大的流量称为第一造床流量,相应地,次大的流量称为第二造床流量,略大于多年平均流量,保证率为24%—45%,其水位与边滩水位相当,对于束水归槽,冲刷浅滩来讲应取第二造床流量作为整治流量,其相应的水位即整治水位。

14、如何根据航行偏角来确定航迹带的宽度?

答:航迹带宽度=2bcosα+2Lsinα

15、简述裁弯取直的引河设计内容。

答:1、方案比较,与河道治理总体规划相结合,根据各部门要求综合考虑,进行方案比较。2、引河定线3、引河断面设计4、引河整治设计

5、航道演变及其估算等。

16、发展汊道的选择原则。

答:1、汊道的稳定性与发展趋势2、分流与分沙比3、通航条件4、水资源综合利用,施工条件和工程投资。

17、丁坝的主要作用。

答:未淹没时束窄河槽,提高流速冲刷浅滩;淹没后造成横流,横向导沙,增加航道水深;调整分汊河道的分流比,控制分流;淤高河滩,保

护河岸或海塘;挑出主流以防顶冲河岸和堤防等。。

18、 护岸工程的布置原则。

答:1、根据水流动力轴线的变化的情况,预测崩岸的发展趋势,不失时机低控制河势,主动防守。2、全线规划,重点保护,守点顾线,相互依托。3、护脚为先,先水下后水上,先护脚后护坡,进而到坡底兼顾,上下形成一个整体,未预防护岸地步的淘刷,坡脚位置应该置于天然最大深度的高程上。

19.什么是航道断面系数?

答:指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时,航道过水断面面积与船舶(船队)标准在载量时的船舯横断面级的比值。

二、 公式推倒及计算题

1、 推导以悬沙运动为主要考虑因素的整治线宽度计算公式(要求有详

细的说明、步骤、假设等)。什么情况下,流量的影响在以上所推导

公式中可以不考虑,举出要考虑的情况的例子。

答:略(请参考航道整治书本→_→)

2、 某河流量常年不变,来流为清水,水深1.0米,河宽250米,床沙

粒径0.5mm ,由于要求通航水深达到1.2米,要对该河段进行整治,

若整治后床沙粗化,粒径为0.6mm ,糙率与整治前相同。若整治后

达到起动平衡状况,问整治线取多大时,水深才能满足要求。(已知

浅滩处断面为矩形,整治水位超高值1.8米,6/13/16.4H d V c =)。

答:略→_→

3、某浅滩下段水位流量关系为Q =100(Z -Z 0)2(Z 0=22米,河底高程),

设计水位时水深1.2米,整治水位超高值1.8米,原河宽350米,整治线宽度300米,要求整治水位时壅高值小于2厘米,若上游水位壅高值可用宽顶堰公式

计算(ΔZ=g

V h B g Q 2)()(2202222-ε?),ε取0.9,φ取0.95,B 2为整治后河宽,h 取整治前水深,V 0为整治前平均流速),问上游水位是否满足要求?若要减小水位

壅高,有哪些方法。

4、修建丁坝后河段的水面线变化如下图所示,若B 1、B 2分别为整治前后河

宽,ΔZ 0为整治前河段水位落差,ΔZ 1为整治后河段水位壅高值,H 1为整治前河

段平均水深,整治前后糙率不变且为n ,证明:

1)1()21()(0

131011212=??+?+Z Z H Z B B 'Z

Z 1

Z 0'Z 22

原水面

壅高水面

答:略(证明题多多看书→_→)

5、设垂线平均流速沿河宽的分布仅是水深的函数,且可用曼宁公式,糙率和比降沿河宽不变,水深是起点距的函数,h=f(b)(b 为起点距),挖槽前河段的糙率、比降分别为n 1、j 1,挖槽两边起点距分为b 1、b 2,挖槽内水深为H ,试导

出挖槽后,挖槽范围内平均流速V 2的表达式。(挖槽前后流量不变,河宽为B )。

答:略(证明题多多看书→_→)

6、某浅滩断面如图所示,流量为常数Q =300m 3/s ,假定垂线平均流速仅与垂线水深有关,31221h J V n =,挖槽内外糙率、比降相等,上深槽流速若为0.5m/s ,

挖槽内水深2米,宽90米,问挖泥后挖槽是否稳定?若不稳定,河宽要减少多少,才能使其稳定?

2.0m

1.8m

500m

90m

三、 判断题

1、若不考虑床沙粗化,整治后水流所受阻力与整治前相同。 ( × )

2、裁弯取直后,新开河槽一定能在水流作用下发展起来。 ( × )

3、丁坝的间距应取丁坝的回流长度。 ( × )

4、航道右侧标志漆红色,左侧的标志漆白色。 ( × )

5、单宽流量最大处挖槽,一定是最稳定的。 ( × )

6、在平原和河口地区,流速是碍航的关键。 ( × )

7、过水量较多的汊道是发展的汊道。 ( × )

8、下水船的漂角比上水船的大。 ( √ )

9、航道整治后,河道能满足通航要求,工程便是成功的。 ( × )

10、挖槽断面越大越好。 ( × )

11、上挑丁坝的淤积效果较好,下挑丁坝的坝头水流较平顺。 ( √ )

12、护岸的经验是:护岸先护坎,护坎先护滩。(×)

13、我国是以标准驳船的吨位及船型作为航道分级标准的。(√)

14、交错浅滩利用尖潭通航时,下水船只航行较方便。(√)

15、河流越靠下游,流量变幅越大。(×)

五.名词解释

1、交错浅滩:主要特征是上下深槽在平面上交错,有较强的扇形水流漫过滩

脊上的沙

埂,航行条件较差的过渡段上浅滩。

2、主导河岸:即在分沙导流作用中占主导作用的分叉河流的河岸。扫弯险滩:

微弯形的弯曲河段,在弯道水流作用下,一般可成优良航道。

3、垮弯险滩:what’s this ,我真的找不到!!!→_→

4、剪刀水:被两岸相对突出物挑引的两股水流,逐渐向下游收缩成一束,在

平面上呈“V”形状的水流流态。

5、裁弯取直工程:为彻底改变河湾的航运和排洪条件,可考虑在狭颈处开挖

新河,即裁弯取直工程。

6、整治线宽度:指整治水位时河面宽度。

7、河相关系:冲积河流的河床在水流与河床的长期相互作用下,其几何形态

与所在水文、泥沙状况所存在的某种函数关系。

8、扫弯水:主流指向并紧贴急弯河段凹岸的水流。

9、岛尾工程:建于江心洲尾,有时接一导流顺坝,使洲尾水流更加平顺相汇,

减小互相顶托、对冲等不良影响,保证交汇处航道稳定。

10、稳定深槽:采取工程措施,使河道中因水流冲刷或环流作用下形成的水深较深的局部水域或河段处于稳定状态。

六.填空

1、天然河流上的航道宽度是指在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下,具有航道标准水

深的最小宽度,它包括有航迹带和航道富余宽度两个部分。

2、面对河流的下游,左手一侧为左岸,右手一侧为右岸,在航道左边的航标

涂成白色,夜间闪白灯或绿灯,在航道右边的航标涂成红色,夜间闪红灯。

3、航道应有以下基本要求:

⑴应有足够的水深,宽度和弯曲半径。

⑵适宜船舶航行的水流条件,包括适宜的流速良好的流态。

4、山区河流主要有石质河床,卵石河床,也有少量沙质河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